论鲁迅文学批评的特色——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为中心
试论鲁迅小说的讽刺特色 毕业论文
试论鲁迅小说的讽刺特色摘要:鲁迅一个伟大而深刻的名字,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长廊中留下了光辉而灿烂的一页;而鲁迅的小说无疑以无可挑剔的雄资,英姿飒爽的登上了文学的大雅之堂,让千千万万的读者尽情的领略他小说艺术海洋中的波澜壮阔,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人类文化长河中鲁迅的小说艺术成为无可比拟的独特存在了,他的讽刺手法独到,批判到位,对人物,对事件的刻画入木三分。
从现实的角度,对社会时弊和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他的讽刺在揭露的同时也给我们指引了方向,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讽刺特色。
关键词:世界思想手法讽刺传统价值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是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思想性的完美结合;是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学的完美结合;是超越时空,在当今以至将来都有现实价值。
,在他宽广而深邃的艺术殿堂中,我们读到了那个时代的特征,读到了那颗火热的救国心,也认清了我们自身的劣根性,他的讽刺照亮了我们内心的黑暗。
小说讽刺艺术的娴熟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至高无上的地步,为我们写作提供了范本。
一、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是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思想性的完美结合。
鲁迅小说的讽刺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对比、白描、夸张等处处见锋芒,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
我们不陌生在作品中使用对比的手法,但是把对比手法运用得如此出神人化却是鲁迅的独到之处。
他通过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小说的讽刺效果和力度得到了增强,感情色彩也更加明显,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在《幸福的家庭》中,作者处处把混乱而贫困的现实生活和人物的不切实际的空想对比,形成了强烈的讽刺:“作家”要写“幸福的家庭”,可是战乱四起,盗贼遍地的中国连安置这个家庭的地方都没有;“作家”在幻想着作品里主妇的风姿——“前头的头发始终烫得蓬蓬松松”,“牙齿是始终雪白的露着”,但当他一回过头去,自己身边站着的却是家里的主妇——“两只阴凄凄的眼睛恰恰钉住他的脸”;“作家”想象着作品主人公们“高尚优美”的生活,可是自己的生活却充满了柴米油盐,家务活,女儿的啼哭声……强烈的对比,不仅强化了作品的喜剧色彩,也深化了作品的讽刺性。
鲁迅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鲁迅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写作特点和风格。
鲁迅的写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实主义倾向
鲁迅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关注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的黑暗面,批判社会的弊病。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都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批判。
二、独特的语言风格
鲁迅的语言风格独特,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他的语言简练、精炼,富有感染力,能够深入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深刻的思想内涵
鲁迅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他关注人性、社会、历史等问题,对人类的命运和前途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的探索和对社会的批判,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哲学性。
四、独特的艺术风格
鲁迅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善于运用象征、意象等手法,
使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的探索和对社会的批判,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哲学性。
鲁迅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独特的语言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等特点,他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四章 导论:关于浪漫主义)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四章导论:关于浪漫主义)我们知晓“浪漫主义”的途径:有的是通过自己的“阅读”经验;有的是通过“文学原理”课;有的则是通过文学史(中国古代、现代、当代,外国等)的课程……不管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晓“浪漫主义”的,当我们将自己的经验沉淀为一种思考,通过思考我们会发现:浪漫主义既是一种文学的艺术原则与精神,也是历史的存在物。
作为历史存在物的浪漫主义就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1 、作为文学艺术原则与精神的浪漫主义作为文学艺术原则与精神的浪漫主义,中外人士有不同的解说:高尔基认为:浪漫主义乃是一种“情绪”;朱光潜认为:浪漫主义的本质在于它的“主观性”;一般文论教材则认为:浪漫主义的特质就是“理想性”;波特莱尔(《恶之花》的作者)认为:“浪漫主义既不是选择题材,也不是准确的真实,而是感受的方式。
”是创作主体“非常态”即不是按现实生活的逻辑,而是按想象的逻辑感受对象的方式。
将以上论述综合,浪漫主义的艺术精神(或者说作为文学的艺术精神与原则的浪漫主义)就全面了。
这就是:情绪性主观性理想性想象性其中主观性是最主要的特征。
2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主要指19 世纪西欧的一股文学思潮。
代表性人物是法国的雨果。
我们今天要讲授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在中国20 世纪前半叶的浪漫主义的一种历史形态。
这是一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成就显赫、激动人心的文学思潮。
它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一起,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壮丽景观,因此,是应当重点研究的一股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四章第一节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
它曾经一度蔚为壮观,大放异彩,后来几经反复、波折,逐渐趋于中落。
具体说来,其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激荡澎湃,成绩斐然、盛况空前的阶段。
正如郑伯奇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所说,“在‘五四’运动以后,浪漫主义的风潮的确有点风靡全国青年的形势,‘狂风暴雨’差不多成了一般青年尚习的口号。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概述(基础知识框架梳理)
第一章现代文学批评的先导一、“新文体”与现代文学批评的发端主要批评论著有《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1922)《美术与生活》(1923)《屈原研究》(1922)《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1922)《情圣杜甫》(1922)新文体:指近代梁启超所创散文新体。
19世纪90年代,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在报刊文章写作上取得了突破,创造了一种“新文体”,或称“报章体”。
其基本特征为:平易畅达、语言丰富(俚语、韵语、外国语法杂用)、笔调自由(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句法参差多变,常用排句及偶句。
梁启超的文章,特别是他在《时务报》和《新民从报》上发表的时事政治评论,充分地体现了“新文体”的特色。
因此,人们也称这种“新文体”为“时务体”、“新民体”。
这种文体服务于改良运动,一时风靡全国,效仿者众,开“五四”白话文运动先河。
梁启超文学批评的文体特征1、政论特征《陶渊明》2、引进外国名词与语言新变天演、风格、政治小说、心理学、情节、叙述等《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3、笔锋常带感情二、王国维与现代学术话语的产生王国维建立现代文学批评体系第一,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文学本体论、文学创作论和文学批评论第二,尝试了文学批评和研究的新方法文学批评理论1、悲剧观:《<红楼梦>评论》(1904)对文学的本质进行了思考(革新文学批评方法)王国维悲剧观产生的文化机制(心理动因)人生体验:叔本华、尼采、老庄的影响2、审美独立第二形式之美说(古雅说)的原创性探索审美批评理论3、境界说:《人间词话》(1908)4、文学进化论:《宋元戏曲考》(1912)王国维对现代文学批评体系建构的贡献首先,他的文学研究主要以非正统文学为研究对象,对小说、戏曲、词等非正统文学给予了更多关注其次,从理论上建立了新的文学批评标准,以美学理论取代传统文论中的经学意识和政教功利主义第三,他以客观的、理论的批评改造乃至取代了主观的、印象的批评第四,他自觉借鉴并运用了西方文论和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对传统文学批评进行了解构和挑战,从而使中国文学批评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与西方文学批评的接轨与对话,实现了传统文学批评的现代性转化第二章《新青年》批评家第一节“五四”新文化运动与现代文学批评的建构古典——现代;典雅——世俗;贵族——社会一、胡适与现代文学批评语言的重建胡适(1891—1962),汉族,安徽绩溪人。
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复习资料,真题答案
..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福建)内部资料目录第一章新潮激荡飞春燕 (3)第二章繁英绕甸竟呈妍——开创期的记叙抒情散文 (3)第三章雷鸣雨骤振林木 (5)第四章芙蓉翠盖石榴红——记叙抒情散文的兴盛 (6)第五章硝烟烽火驰轻骑 (7)第六章战地黄花分外香——记叙抒情散文的拓展 (8)第七章结束语 (9)第一章新潮激荡飞春燕一、选择题(单选、多选、填空)1、鲁迅在《两地书·十七》中说现今文坛最缺少的是“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2、《莽原》创刊于1925年4月,先是周刊,后改旬刊,鲁迅主编。
3、《语丝》是现代散文史上第一个专载散文的刊物,《语丝》于1924年11月17日创刊于北京;《语丝》(周刊)的发刊词的作者是周作人,他在发刊词中提出本周刊的主张提倡简短的感想、自由思想、独立判断、美的生活、批评为主。
在《语丝》时期周作人的写作中心是小品文。
周作人以为小品散文应该有明净的感情,清澈的理智,坦露的性灵,超脱的雅致,他的这一种看法被一些人奉为圭臬;曹聚仁在《论幽默》中说幽默最初出现于《语丝》。
周作人率先把文学散文称之为“美文”。
4、最早提出“文学散文”概念的是刘半农。
他的杂文名篇是《作揖主义》、《奉答王敬轩》。
5、“现代评论”派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陈西滢、唐有壬等人,其中胡适是精神领袖,陈西滢是主将。
6、傅斯年写于1918年12月的《怎样做白话文》,是专门论述白话散文的文章。
其中把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认为散文包括解论、驳论、记叙、形状。
7、“随感录”最早出现在《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喉舌《新青年》创办于1915年。
8、《剪拂集》的作者是林语堂。
9、《絮语散文》的作者是胡梦华。
胡梦华在介绍欧美的絮语散文时,称它为“散文中的散文”。
10、杂文名篇《恭贺爱新觉罗·溥仪君迁升之喜并祝进步》的作者是钱玄同。
其中,他痛斥封建统治者是四眼狗、独眼龙、烂脚阿二、缺嘴阿四。
钱玄同把"桐城"古文和"文选"派斥为“谬种”和“妖孽”,列为“文学革命”对象。
茅盾、鲁迅和郑伯奇的新文学观考辨——以《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小说选集导言为例
在《小说一集·导言》中,茅盾把 1917年《新 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文学革命论》作为新文学的 开始,逐年回顾了新文学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认
收稿日期:2018-03-19 作者简介:任杰,男,甘肃武威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 90—
用真实的文艺改革社会鲁迅在小说二集导言中认为文学革命的标志性刊物新青年其实是一个议论的刊物61发表小说少且又不看重小说创作因此小说创作实绩并不如人意但是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的发表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此外也没有养成什么小说的作家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语言文学
茅盾、鲁迅和郑伯奇的新文学观考辨
———以《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小说选集导言为例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小说选集导言;新文学观;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45(2018)04-0090-06
0 引 言
20世纪 30年代中期,赵家璧主编十卷本《中 国新文学大系 (1917—1927)》,聘请参与了新文 化运动的著名人物如茅盾、鲁迅、周作人、郑伯奇、 郁达夫等为各卷编选者,由蔡元培撰写总序,各卷 编选者撰写所负责选卷的导言。当时各编选者写 的导言基本上都对十年文学发展历史进行了总 结、评价,据赵家璧说诸导言的作用是“论述该一 部门的发展历史,对被选入的作家和作品进行评 价”。[1]97在后来的文学发展中,这些导言其实“已 远远地超出为各卷书导读的功能,相当深刻地影 响了几十年来现代文学史的写作”。[2]62并为后来 者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
茅盾 认 为 在 具 体 的 小 说 创 作 中,不 仅 要 去 “锻炼修正 ”感 情,提 高 艺 术 力,还 应 该 去 投 身 考 察社会,否 则,“‘生 活 ’的 偏 枯,结 果 是 文 学 的 偏 枯”。[3]13茅盾在评价潘训、王思砧等人的作品时, 称许“它们用活人的口语,用‘再现’的手法,给我 们看一页真切的活的人生图画”。[3]11通过对这些 作品的肯定,我们可以看出,茅盾提倡以反映真实 为目的的现实主义创作,要求作品题材来源于生 活,小说人物要去观念化,要写出其特色;描写上 要“活”,要 生 动,要 能 展 开 为 一 幅 生 活 图 画。 茅
山东开放大学22秋《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形成性考核一答卷
形成性考核一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1. 【匹配】请匹配下列小说与其作者(1). 《金锁记》(2). 《小二黑结婚》(3). 《岁寒三友》(4). 《孩子王》(5). 《红高粱》答案:(1).张爱玲(2).赵树理(3).汪曾祺(4).阿城(5).莫言2. 【匹配题】请匹配下列作品与其作者(1). 《十八岁出门远行》(2). 《彷徨》(3). 《如蕤集》(4). 《鼓书艺人》(5). 《小黑狗》答案:(1).余华(2).鲁迅(3).沈从文(4).老舍(5).萧红3. 【匹配题】请匹配下列作品与其作者(1). 《传奇》(2). 《李家庄的变迁》(3). 《八月骄阳》(4). 《红蝗》(5). 《69届初中生》答案:(1).张爱玲(2).赵树理(3).汪曾祺(4).莫言(5).王安忆4. 【单选】都属于萧红作品的一组是A. 《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后花园》B. 《呼兰河传》《生死场》《初吻》《后花园》c. 《呼兰河传》《生死场》《混沌》《后花园》D. 《呼兰河传》《生死场》《早春》《小城三月》答案:A5. 【单选】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收入在她的小说集A. 《都市传奇》B. 《爱情传奇》c. 《传奇》D. 《女性传奇》答案:C6. 【匹配题】请匹配下列作品与其作者(1). 《孤独者》(2). 《八骏图》(3). 《猫城记》(4). 《夜风》(5). 《桂花蒸·阿小悲秋》答案:(1).鲁迅(2).沈从文(3).老舍(4).萧红(5).张爱玲7. 【匹配题】请匹配下列作品与其作者(1). 《封锁》(2). 《福贵》(3). 《幽冥钟》(4). 《会餐》(5). 《金发婴儿》答案:(1).张爱玲(2).赵树理(3).汪曾祺(4).阿城(5).莫言8. 【匹配题】请匹配下列作品与其作者(1). 《纪实和虚构》(2). 《孕妇和牛》(3). 《许三观卖血记》(4). 《莫须有先生传》(5). 《长河》答案:(1).王安忆(2).铁凝(3).余华(4).废名(5).沈从文9. 【单选】"流苏沉思了半晌,不由的恼了起来道:`你干脆说不结婚,不就完了!还得绕着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你这样无拘无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这段话是表明A. 流苏不愿与柳原结婚。
《中国现代文学30年》学习指导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首先要了解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与动因。
通常把1917 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看作是一个历史的界碑,以标示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当今学术界也有人试图将近、现、当代打通,以“20 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涵盖百年中国文学。
事实上,虽然晚清以来已出现文学变革,如“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白话文的提倡,等等,但总体上仍是局限于传统文学内部的结构调整变通,真正有革命意义的突变还是在1917 年文学革命发生之后。
因此,必须大致了解晚清的文学革新运动如何为后起的文学革命做了准备。
有关近、现代文学关系,以及“现代文学”的学科称谓与范围是否应被其他概念所取替等问题,都是有争议的前沿课题,刚开始学习本课程时不一定就展开讨论。
(2)应了解文学革命的背景与直接动因主要是新文化运动。
对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有各种解释,注意这里解释为“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文学革命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与导向、成就与局限,都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宗旨息息相关。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新文化运动立足于“破”而矫枉过正,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为主,对西方文化径直急取,有负面影响。
但总的来说,又造成多种文化比较选择的开放活跃的局面,文学革命直接从中获取了动力。
(3)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作为知识性了解,应注意掌握:以《新青年》为中心而形成的反封建思想文化阵线及主要的代表人物,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与陈独秀《文学革命论》的基本内容与历史功绩,白话文运动的提倡与推广过程,林(纾)蔡(元培)之争,与“学衡派”和“甲寅派”的论争。
(4)关于文学革命的性质与意义,可以从文学观念、内容以及语言形式这三方面去评判,考察其对于传统文学的彻底革新,理解新文学是如何在文学的世界化与民族化的矛盾对立运动中逐步实现文学的现代化的。
(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第十七章 (1)在《雷雨》序中,曹禺声明他创作此剧时,“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
家庭和社会”;然而他同时又说,“《雷雨》对于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 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你如何理解这两种创作心理状态(或指向)及其 在剧作中的体现?
明初期现代小说在叙事结构与文体方面的创新。 (2)以冰心的《超人》为例,分析“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
风潮的时代特征。 (3)试评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4)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是如何界定乡土文学”的?试结合王鲁
彦、台静农或其他作家的创作,来评析 20 年代乡土小说的流派特征。
大致勾勒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新诗的流变线索,并简评不同阶段新诗潮流彼此间的承传关系。 (2)简评胡适“作诗如作文”的主张及其文学史意义。 (3)简评新月派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与创作实践。 (4)评析李金发的《弃妇》,并由此论述早期象征诗派的艺术追求,及其在新诗艺术发展
中的价值。
第六章 (1)鲁迅在 30 年代曾这样评说:“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
第二十四章 (1)简述 40 年代散文各式文体创作的概况。 (2)试评梁实秋《雅舍小品》的艺术特色。 (3)试评张爱玲散文创作的艺术个性。
第二十五章 (1)概述新文学第三个十年戏剧文学创作的热点与主要趋向。 (2)简评抗战时期历史剧创作的热潮。 (3)为什么说《白毛女》是中国新歌剧艺术的丰碑?
第十四章 (1)简评 30 年代两大派别的诗歌竞存局面。 (2)比较评析前后期新月派的诗歌理论与创作倾向。 (3)结合具体的诗歌评析,论述戴望舒二三十年代诗歌观念与诗艺诗风的衍变。 (4)简析卞之琳的《距离的组织》。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与思考题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和思考题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晚清文学革命运动、《新青年》杂志、新文化与文学革命的关系、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戏”、对黑幕小说与鸳鸯蝴蝶派的批判、林蔡之争、《学衡》派、《甲寅》派、易卜生主义、“五四”前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浅草—沉钟社、新月社、湖畔诗社、进化论、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2.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3.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兴起的情况。
4.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与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5.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的总体特色是什么?第二章鲁迅(一)鲁迅生平概略、鲁迅主要著述的书名与大致内容。
1.怎么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中国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2.试分析《呐喊》、《彷徨》表现生活的视角与小说的结构模式。
3.对《阿Q正传》有哪些不同的解析?试举三种说法,指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据,并加以评析。
4.略评《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5.就《野草》中某一篇散文诗,写一篇鉴赏短文。
第三章小说(一)小说界革命、林译小说、问题小说、叶圣陶的《隔膜》与《火灾》、鲁迅对乡土文学的定义、自叙传、庐隐的感伤小说、许地山的宗教题材小说、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1.概述“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主要流脉与开放性状况,并和古典小说比较,简要说明初期现代小说在叙事结构与文体方面的创新。
2.以冰心的《超人》为例,分析“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风潮的时代特征。
3.试评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4.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是如何界定“乡土文学”的?试结合王鲁彦、台静农或其他作家的创作,来评析20年代乡土文学小说的流派特征。
第五章郭沫若《女神》的产生和影响、泛神论、自由体诗、《瓶》、《三个叛逆的女性》、抗战时期郭沫若的六个历史剧、失事求似的历史原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
应该排斥的,便是反面的非人的文学”观点的是: C.周作人2.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中称赞一位诗人的诗“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这位诗人是:C.徐志摩3.新文学作家中最早写长篇小说的是:C.张资平4.《生死场》是哪位作家的成名作。
C.萧红5.“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是哪位作家的创作追求: B.沈从文6.下列哪一部作品不是穆时英创作的:D.《梅雨之夕》7.仇虎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A.《虹》8.“湖畔四诗人”除潘漠华、汪静之、应修人外,另外一位是:A.冯雪峰9.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是 B.冯至10.下列哪一部散文集不是郁达夫创作的:A.《雨天的书》11.下列哪一位不是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的人物:D.铁锁12.“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这个人”是指:A.傩送13.巴金创作生涯中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 C.《寒夜》14.“于浩哥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这一句子出自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哪一首散文诗:C.《墓碣文》15.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是哪位诗人的诗句:D.艾青16.提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说的是 B、胡适17.“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这一呼唤出自 C、《沉沦》18.鸳鸯蝴蝶派的主流从题材、内容上来说是 A 言情小说19、1928年以后,(D左翼文学)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潮。
20、戴望舒、施蛰存都受过法国(D象征主义)的影响,喜欢意象派诗歌,作为《现代》的两个核心人物,他们的经历和嗜好直接影响着现代派诗风的形成。
21、“五四”文学革命初期,撰文反对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是(A 、林纾)22、胡风文艺观的核心观念是( B 、主观战斗精神)23、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编《晨报副刊·诗镌》所提倡的诗体是( C、格律诗)24、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 C、武汉)25、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正式出版的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是下列哪一位作家的作品?(D 张资平)26、( C 、周作人)在1921年6月发表了《美文》,热情号召“治新文学的人”去大胆尝试现代的小品散文,并同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积极推进现代小品散文的发展和繁荣。
第一讲 鲁迅四题
第一讲鲁迅四题第一节鲁迅的生平及思想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
原名周樟寿,字豫山,1892年进"三味书屋"读书时,改名豫才。
1898年到南京求学时,取学名周树人。
鲁迅,是他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1.家庭的影响绍兴的周氏家族,在清朝后期曾是一个十分兴盛的名门旺族。
在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中,清军勾结英法联军击败太平军后,在绍兴大肆烧杀。
周家在这场兵燹中,各房族财产损失惨重,大伤元气。
鲁迅出生时,周家已从大户没落为小康,并且一直在走下坡路。
1893年,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因科场案入狱,周家从此一蹶不振。
这年,鲁迅被送往母亲鲁瑞乡下的娘家避难,过了一段寄人篱下的生活,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压抑和刺激,一方面,认识到了封建阶级的腐朽和没落,认识到了社会的虚伪和冷酷,另一方面,也使他看到了农民的痛苦和不幸。
紧接着,他父亲周伯宜吐血卧床,一病不起,鲁迅便开始了每日出入当铺和药店的终日奔波,更加深了他对社会的认识。
后来他在《呐喊·自序》中曾说出了自己当时的感受:"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他后来的创作,无论是杂文还是小说,都受到这段生活的深刻影响。
2.进化论的影响1898年,鲁迅在南京求学期间,受到了康梁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他读到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天演论》后,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在他的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观察世界、认识现实的思想武器。
1902年,21岁的鲁迅考取了官费留学日本的名额,怀着救国的理想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弘文学院是日本人专为中国留学生进入各种专门学校而开设的补习学校,既补习日语,也补习普通科学知识,学习期限为两年。
鲁迅当时被编入普通科江南班),当时的东京正是中国革命党人海外活动的中心,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新小说》等报刊成为了留学生们的精神食粮。
模拟试题一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模拟试题一:一、填充题(每题2分,共20分)1."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世界上并非没有为了奋斗者而开的活路。
……〞这段话出自小说鲁迅的小说"伤逝"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句诗出自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3.20年代反映教育界与小市民灰色生活的最主要的小说家是钱钟书"围城"。
4,1931至1932年,左翼文坛从联"拉普〞理论家那里承受了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以政治代替艺术,进一步助长了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倾向。
5.文学批评家西渭在30年代出版的著名批评论文集是"咀华集"。
6.40年代中后期,国统区进步文艺界发生过一场关于文艺创作中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重要论争。
7.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以此提倡富于艺术性的叙事、抒情散文。
8.巴金在抗战时期创作的以旧家庭没落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除"春"、"秋"之外,还有"家"。
9.从文的小说创作中最引入注目的是对湘区人情风俗的精细描写。
10。
"腐蚀"是茅盾在抗战时期创作的一部日记体小说。
二、选择题(以下各组,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在正确一项后的括号打上"√〞,其余括号不要填任何符号。
每题4分,共8分)1."左联〞的刊物是:b."北斗"2.鲁迅后期杂文集包括:c."花边文学"、"准风月谈"、"伪自由书"( );三、搭配题(从以下每题的a、b、c、d中选择正确的搭配分别填人所属括号。
每题4分,共12分)1.人物形象与所属作品搭配:①单四嫂子(明天);②杜大心(灭亡);③梅行素(虹);④柔嘉(围城) 2。
作品与作者搭配:①光赤("丽莎的哀怨");②洪深("青龙潭");③废名"桃园";④吴组湘("樊家铺")3.作家与所属文学社团搭配:①至(浅草社);②成仿吾(创造社);③洪灵菲(太阳社);④雪蜂(湖畔诗社)四、名词简释(各用五十个字左右加以简明扼要的解释。
鲁迅研究中的传记学批评方法
鲁迅传记学批评的思想与实践作为一代文学巨人,鲁迅的写作涉及领域是全方位的,既有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创作,又有大量的品种独特的杂文写作,还有近几百万字的文学作品与理论的翻译,尤其是他又作过专门的小说史研究,这样,不论是亲身的实践经验,还是文学的视野,还是理论的素养,在文坛上,毫无疑问,是少有人能与之匹比的。
因此,鲁迅的文学批评不论其批评的话语、价值标准,还是理论根基、审美感受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启示。
综观鲁迅文学批评思想,其价值标准,主要有历史的、美学的、社会的,即真、善、美几个方面。
真,反对瞒和骗,直面人生;美,粗暴、力、天马行空,含泪的微笑;善,疗救魂灵,有利于社会、人生。
其批评方法,主要的是社会/历史批评,其包含的批评思想,与传记学批评、美学/形式批评、马克思主义美学批评,体验感悟批评、评点批评都有一定的联系,换言之,鲁迅批评思想和方法并不是皈依现存的某一种理论和方法,而是自成一家,有自己的体系。
从传记学批评方法看,鲁迅的批评思想至少如下几个层面的观点值得注意:1.在作品与作者关系上。
首先承认作者是不可能完全从作品中脱离出来的,从作品是可以看出作者或者从作者经历是可以看作品的。
“就是在‘文学概论’上有了名目的创作上,作者本来也掩不住自己,不论写什么,这个人总还是这个人,不过加了些藻饰,有了些排场,仿佛穿上制服”[1]。
同时,他强调作家创作,对于作品中的生活应该有所经历,反对“凭空创造”。
这也从另一方面肯定了作品与作者的某种内在的关系。
他说:“作者写出创作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历过,最好是经历过。
”“所谓经历,是所遇,所见,所闻,并不一定是创作,但所作自然也可以包含在里面。
”而且,据此高度评价了包含自己亲身经历的叶紫的《丰收》:“这里的六个短篇,都是太平世界的奇闻,而现在却是极平常的事情。
”“作者还是一个青年,但他的经历,却抵得上太平天下的顺民的一世纪的经历”,叶紫在摧残中写出自己经历的压迫,“也是对于压迫者答复:文学是战斗的!”[2] 鲁迅对《丰收》的肯定,其依据就是从作者经历的生活的战斗意义来看作品的。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拜堂》《中国乡土小说史》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拜堂》《中国乡土小说史》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本一:拜堂(节选)台静农镇上已经打了二更。
趁着夜静,她悄悄往田大娘那里去。
她坐在小椅上,半晌没有说话,田大娘很奇怪,也不好问。
终于她说了:“大娘,我有事……就是……”她未说出又停住了。
“真是丑事,现在同汪二这样了。
如今有了四个月的胎了。
”她头深深地低着,声音也随之低微。
“我不恨我命该受苦,只恨汪大丢了我,使我孤零零地,又没有婆婆,只这一个死多活少的公公。
……我好几回就想上吊死去,……”“唉,怎么这样说!小家小户守什么?就是大家的少奶奶,又有几个能守得住的?”“现在真没有脸见人……”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了。
“是不是打算出门呢?本来应该出门,找个不缺吃不缺喝的人家。
”“不呀,汪二说不如磕个头,我想也只有这一条路。
我来就是想找大娘你去。
”“要我牵亲么?”“真丢脸,不过要拜天地,总得要旁人的;要是不恭不敬地也不好,将来还要过活的。
”“那么,总得还要找一个人。
”“是的,我想找赵二嫂。
”“对啦,她很相宜。
”田大娘说。
深夜静寂的帷幕,将大地紧紧地包围着。
人们都酣卧在梦乡里,谁也不知道大地上有这么两个女人,依着这小小的灯笼的微光,在这漆黑的帷幕中走动。
田大娘向赵二嫂低声说了来意,赵二嫂换件褂子就出门了。
她们三个在这黑路上缓缓走着,灯笼残烛的微光,更加暗弱。
柳条迎着夜风摇摆,荻柴莎莎地响,好像幽灵出现在黑夜中一般,顿时使三个女人不禁地感觉着恐怖的侵袭。
汪大嫂更是胆小,几乎全身战栗得要叫起来了。
到了汪大嫂家以后,烛已熄灭,只剩下烛烬上的一点火星子了。
汪二将茶已煮好,汪大嫂赶紧奉茶。
赵二嫂问:“什么时候拜堂呢?”“就半夜子时吧。
”田大娘说。
“那么,你就净净手,烧香吧。
”赵二嫂说着,忽然看见汪大嫂还穿着孝。
“你这白鞋怎么成,有黑鞋么?”“有的,今天下晚才赶着上起来的。
”她便到房里换鞋去了。
“扎头绳也要换大红的,要是有花,还要戴几朵。
”田大娘一面说着,一面到了房里帮她去打扮。
对鲁迅先生文章的评价大全
对鲁迅先生文章的评价大全1.文学批判的犀利鲁迅先生的文学批判以《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为代表,对当时中国文学界的空洞浮华和封建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他用尖刻的语言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无情。
这种犀利的文学批判,不仅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时代的关切和愤怒,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追求真实的思想力量鲁迅先生主张追求真实,反对虚假和伪善。
他认为文学应该反映现实,揭示人类生活的本质和社会的矛盾。
他对知识分子的行为和观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其冷漠、自私和顽固的一面。
通过对现实的真实揭示,鲁迅先生的思想力量得以深入人心,激发了一代人的思考和行动。
3.对封建文化的拷问鲁迅先生对封建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拷问。
他的文章中经常揭示了封建文化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批判了封建家庭、封建道德和封建教育。
他主张解放思想,不被传统束缚,追求人类的真实自由。
这种对封建文化的拷问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入反思,为中国知识分子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提供了指引。
4.探索个体命运的意义鲁迅先生的文章关注个体命运的意义。
他通过对普通人的生活际遇和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个体在社会中被边缘化和压迫的困境。
他深刻洞察人性的悲剧,对于社会的不公和个体的挣扎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揭示。
通过对个体命运的描写,他提醒人们关注个体的尊严,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
5.强调文化自信鲁迅先生强调文化自信,主张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
他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倡导文化的自觉和自立。
他坚持中国文化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主张独立自主地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挑战。
这种文化自信为中国文化的独立性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综上所述,鲁迅先生的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他犀利的批判和追求真实的思想力量使他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和革命家。
他对封建文化的拷问和对个体命运的关注,让他的文章具有强大的思想力量和社会影响力。
创作主体、行为主体与存在主体——论鲁迅对汉语新文学的多面体贡献
创作主体、行为主体与存在主体——论鲁迅对汉语新文学的多面体贡献朱寿桐内容提要鲁迅作为文学创作主体,通过他深刻而独特的小说和散文作品,直接为新文学的成果建设和文体设计、语言策略设计做出了基础性的、决定性的贡献,使得汉语新文学能够从与传统文学的断裂中,以及与世界文学的相对关系中自立自强,独树一帜。
而作为文学行为主体的鲁迅,卓越地开辟了汉语文学家在文学创作以外的文学行为,包括以文学主体进行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的功业。
此外,鲁迅还是中国现代文化和汉语新文学历史发展中非常独特的文学存在主体,他所构成的文学信息场是中国现当代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是新文化重要的精神资源。
关键词鲁迅创作主体行为主体存在主体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特的文学存在主体,他所构成的文学信息场是中国对于具有近百年发展历程的汉语新文学做出了杰数十年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是新文化重要的精神出贡献。
有关鲁迅的贡献,研究者已经从许多方资源,他的存在使得汉语新文学在汉语世界取得了面进行了长期的学术论证,成果显著。
但这些论举足轻重的历史和现实地位。
证大多从文学创作方面人手,从思想革命的成果作为创作主体的鲁迅和影响入手,还是余留出许多足资思考的空间。
鲁迅的文学和文化贡献还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总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是结,而从汉语新文学的角度,则可以看到鲁迅在如中国现代文化领域首屈一指的文学创作主体。
他下方面的开拓和意义。
首先是鲁迅作为文学创作创作了美学光辉历久弥新的一系列文学作品,包主体,直接为新文学的成果建设和文体设计、语言括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策略设计做出了基础性的、决定性的贡献,使得汉《野草》、《朝花夕拾》等。
对鲁迅这些作品的文学语新文学能够从与传统文学的断裂中以及与世界史评价和相应的研究自然是相当充分的,然而从文学的相对关系中自立自强,独树~帜。
其次,作世界文学框架中的汉语新文学建构的角度来看,为文学行为主体的鲁迅,卓越地开辟了汉语文学仍然有许多亟待开垦的学术空间。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的经典化意义和偏至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的经典化意义和偏至曹万生;徐玉兰
【期刊名称】《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40)002
【摘要】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对1917年至1927年之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以外的作家、社团和文学现象的评价,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建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鲁迅《导言》的经典化意义,首先在于对一些作家评价的经典化,其次是概念和文学社团的经典化.同时,《导言》也体现了鲁迅文学批评的个性和偏至之处.
【总页数】10页(P96-105)
【作者】曹万生;徐玉兰
【作者单位】上海松江区新桥中学,上海2016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10.3
【相关文献】
1.从《新文学大系导言集·小说二集导言》看鲁迅的文学批评观
2.茅盾、鲁迅和郑伯奇的新文学观考辨r——以《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小说选集导言为例
3.论鲁迅文学批评的特色——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为中心
4.《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小说导言”的文献价值重估
5.从一段魯迅佚文所想到的——回忆鲁迅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 类号 : 1. I 03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95 2 1 )3— 0 8— 5 10 9 7 (0 1 0 0 5 0 收稿 日期 :0 1— 3—1 21 0 0
面引用文艺界对他小说的评价 , 来客观真实地反映 自 家阿尔志跋绥夫 的小说《 沙宁》 中否定道德和社会理 己在小说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 但很快他便转入了 想 , 张满 足 自身 欲望 的主人 公 沙宁这 两个 虚无 主义 主 对 自己“ 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之所 以受到广泛 者的代表形象为例来进行形象化的说 明。而狂飙社 关注 的原 因的探讨。他指出这 “ 是向来 怠慢 了绍介 也终于人员走散 , 向培 良的“ 响亮 的战叫” 只能像 也 欧洲大陆文学 的缘故 ” 接着就指 出了俄 国作家果戈 阿尔志跋绥夫的小说《 , 工人绥惠略夫》 的主人公绥惠 理一八三四年就写过 同名 的《 狂人 日记》 的事实 , 而 略夫那样成为 自我破坏的、 攻击性的个人主义无政府 把人 比作猴 子、 豸 的说法 是尼 采早 就用 过 的, 虫 在 主义者 的声音。这里, 我们可以看 出鲁迅顺手拈来外 《 的结尾所表现出的特点也与俄 国作家安特莱夫 国文学作品中有相似性 的著名人物形象来进行 问题 药》 稍具悲观气息的 “ 阴冷” 为相似 , 颇 以此来表 明 自己 说明的方法具有很强的文化 意蕴 , 言简意赅 , ) 女 , 17 一 , 山西稷 山人 ,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 文学博士 。
作为一代文学 巨人 , 鲁迅 的写作涉及的领域是多 基础上 , 对相关的重要作家创作的总体特征作出了准 方面的。他不仅在小说 、 散文 、 诗歌等文学创作方面 确的评论 , 出了不少颇有见地 、 得 常常被后来的批评 有突出的成就 , 而且有品种独特 的大量的杂文作 品, 家 所 习惯引 用 的结论 。 有近几百万字 的对 国外的文学作品和理论的翻译 , 他 在《 小说二集 ・ 导言》 鲁迅依次谈论 的刊物 中, 的《 中国小说史略》 则是第一本真正的中国“ 小说史” 和社团为《 青年》 新 杂志、 新潮社 、 弥洒社、 浅草一沉 理论著作。这样 , 不论是从 创作方 面的亲身实践来 钟社、晨报副刊》 《 《 、 京报 副刊》 《 、 现代评 论》 莽原 、 说, 还是从文学视野和理论素养方面来看 , 在文坛上 社 、 狂飚 社 、 名社 , 们大致 按 出现 的时 间先 后顺 序 未 它
2 1 年 6月 01
第3 3卷第 3期
延安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社 Ju a o aa nvrt S c l c ne o r l f nnU i sy( oi i c ) n Y ei aS e
J n,0 1 u 2 1
V 13 N . 0. 3 o3
论 鲁迅 文 学批 评 的特 色
— —
以《 中国新文 学大 系 ・ 小说二集 ・ 导言》 中心 为
朱智 秀
( 河南理工 大学 文法学院, 河南 焦作 4 40 ) 5 0 0
摘
要: 《中国新文学大 系 ・ 小说二集 ・ 导言》 是鲁迅在现代 小说批评 方面留下的罕见的具有全 面总结性质 的批评 长文 。
充分显示 了鲁迅独特的批评个性和风采 。《 小说二 集 ・ 导言》 的特 色主要表 现在 以下四 个方面 : 一是思 想开 阔, 想丰 富 ; 联 二
个性特征。纵观鲁迅 的文学批评 , 其价值标准主要有 学作品的发表或创作方 面都 曾产生过较大 的影 响。 历 史 的 、 学 的 、 会 的 几 个 方 面 , 一 般 概 括 的 对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以外 的小说创作进行编选实 美 社 即
“ 、 、 。而他的批评方法 , 真 善 美” 虽然主要是一种“ 社 为不 易 , 而要对 它们 分别 作 出恰如其 分 的评价 更是 难 会一历史” 批评 , “ 但 其包含的批评思想 , 与传记学批 上加难。但鲁迅却游刃有余地用不长的篇 幅完成 了 评、 美学/ 形式批评 、 马克思主义美学批评 、 体验感悟 这一重要任务 , 给我们留下了他在现代小说批评中罕
《 中国新文学大系(9 7 12 )・ 11 — 97 小说二集 ・ 导言》
一
、
思 路开 阔 。 想 丰富 联
鲁迅的《 小说二集 ・ 导言》 思路开 阔, 联想丰富, ( 以下简称《 小说二集 ・ 导言》 中, ) 鲁迅在对《 小说二 显示了鲁迅 的博 学与 良好 的文学感 受能力 。在《 小
批评 、 评点批评都有 一定 的联系” …。因此 , 鲁迅 的 见 的具 有全 面 总结性 质 的批评 长文 , 显示 了他 独特 的
批评 并 不拘 泥于某 一 种 理 论 或 方 法 , 是 自成 一 家 , 批评个性和风采 。《 而 小说二集 ・ 导言》 的批评特色主
有着 内在 的复杂构成 , 这使集 中体现他现代小说批评 要 表 现在 以下 四个方 面 。 特色的《 小说二集 ・ 导言》 表现出许多独特之处 。在
是 少有 人 可 以与之 相 提 并 论 的 。鲁 迅 文 学批 评 所 表 排列 , 体现出一定 的“ 的线索 。这些杂志的 出版 史”
现 出的特点是他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 在批评的思 地与社团的活动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京 、 上海这两个在 维运用 、 价值标准、 审美感受等方面往往体现 出许多 “ 五四” 时期居于文化 中心地位 的大都市 , 而且在文
5 8
集》 所涉及 的重要 文学社 团和刊物进行概括评价 的 说二集 ・ 导言》 鲁迅在对他所论及的作家作品进 中,
行评论时 , 往往在寥寥数语 之 中不仅切 合对象 的特 飙社所受的尼采思想 的影响 , 以尼采 “ 并 发狂或死”
征, 而且能联系古今 中外的作家作品和文化 以及作品 或成为“ 虚无主义者 ” 的命运来预测狂飙社所面临的
内外 的社会历史境况进行准确的评论 , 《 使 小说二集 结局。为了更好地揭示 “ 虚无的反抗者” 的命运 , 鲁
・
导言》 具有 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思想深度 。 迅接着 以俄国作家屠格涅夫 的小说《 父与子》 中的宣 在对 自己的小说创作进行总体评价时 , 鲁迅一方 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的主人公 巴札罗夫和俄 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