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220~1368年)(课件)(101张)
第2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doc
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1)魏晋南北朝(220—589年)经历了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和南北朝对峙的历程,这一时期是封建国家分裂、民族交融时期,也是中华文明曲折发展和孕育大一统条件的历史阶段。
(2)隋唐(581—907年)经历了隋朝的短暂统治和唐朝的统一繁荣两个阶段,是封建国家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重要时期,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繁荣的历史阶段。
(3)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历经五代十国的分裂、辽宋夏金民族政权的并立、元朝走向统一的历程,该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是中华文明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阶段。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1.政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成熟;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商品经济水平低,南方得到开发;隋唐时期,南方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工具改进,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繁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海陆贸易发达,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3.思想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隋唐时期,科举制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
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突出,突出代表有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外传;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风俗画。
阶段政治经济文化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1)中央体制: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其中尚书省最先握有实权,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
(2)选官制度:采取九品中正制,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
2018高考历史复习: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初步发展到全面繁荣时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隋唐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
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基本上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2.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南方得到全面开发。
隋唐和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中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海路和陆路的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3.文化上:思想上,在社会的剧变中,儒学完成复兴,建立了全新的理学体系;科技上,火药、活字印刷术等发明的应用使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文艺上,科举制度的推行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一、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1.魏晋南北朝:形成三省体制;____________维护世家大族的政治特权。
2.隋唐(1)确立并完善了____________,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2)科举考试选官取代了按________选官的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3)唐末“藩镇割据”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3.宋元(1)宋代:中央实行二府三司制,增设参知政事、________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地方设臵通判监督知州,设转运使收财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元代: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____________,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1.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出现________,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2)生产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宋代以后____________的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3)土地制度:魏晋南北朝和唐朝前期实行________,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中国古代篇 第二步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课件
宋元时期
重大历 史现象
农业:均 田制、翻 经 车 济 手工业: 灌钢法
农业:筒 车、曲辕 犁 手工业: 南青北白 商业:市 坊制、柜 坊和飞钱
农业:棉花的 推广;经济重 心南移完成 商业:打破市 坊界限;交子、 瓦肆等
历史 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重大历 史现象
文 化
书法:王 羲之 绘画:宗 教画盛行
[解析 ]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由材料可知,北 宋仁宗年间, 对于偷税的商人, 不仅没收其货物, 而且对“捉 到人”给予“赏钱”,可见官府重视商税收入,A 项符合题 意。材料不能反映江南商业环境恶劣,C 项不符合题意。材 料没有涉及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农本商末观念也没有体 现, B、D 两项排除。
2.经济 (1)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2)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宋辽、宋夏、宋金经济文 化交流,推动了边疆各族的封建化。 (3)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都超过了前 代水平,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3.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宋代的哲学主要是理学,南 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两宋时期的绘画和书法艺术 也有很高的成就;宋代活字印刷术出现、指南针用于航海、 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上。
2.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 度的破坏;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 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 前繁荣。 3.思想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 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
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集权体制下的古代中国通史整合(二)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
3.商业的繁荣 (1)魏晋南北朝: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长江流域经济 发展相对稳定。 (2)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长 安、洛阳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出现柜坊及飞钱。 (3)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出现纸币交子;市民阶层兴起; 海外贸易兴盛,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4)元朝:政治统一,交通发达,商业繁荣;纸币流通广泛。
4.城市的发展 (1)严格限制阶段(唐以前):市的经营时间及地点有严格限制, 受官府严格控制。城市的主要职能为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南北朝 时期,草市形成。唐代夜市繁荣,草市功能显著。 (2)放松限制阶段(宋以后):市打破了时空限制,不再受官府直 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 (3)唐宋时期的城市类型:海上贸易兴盛,沿海港口城市如广 州、泉州、扬州等兴起。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
1.完备的中枢权力体系:从三省六部制到一省制
(1)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机构已经出现,但是职责尚
未定型,也不是正式的国家权力机关。
(2)形成: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正式成为国家中枢权力机关,
有利于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正确决策,
标志着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成熟。
(2)书法: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王 羲之等;唐代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颜真 卿、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宋代追求个性,忽视法度,代表为 北宋四大书法家。
(3)绘画: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顾 恺之;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 俗画发展。
(4)戏曲: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融会贯通] 1.唐宋社会变革的根本因素——商品经济发展 宋代商业和商人地位的提高,是唐宋变革时期在经济上的显 著特征。在政治上,宋代从根本上打破了门阀士族对仕途的垄断, 打破了士农工商的四民结构,“富民”开始崛起;在文化上,宋 代改变了唐代之前主要为贵族服务的艺术形式,以平民为消费对 象的通俗艺术勃兴;在价值观上,从注重形式转向注重功利,社 会对商人、商业的观念较唐代发生了转变,为明清时期“工商皆 本”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源泉。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整合课件: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共130张PPT)
2.手工业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
出现灌钢法,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五大名窑 进入彩瓷时代; 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隋唐
宋朝 元朝
3.商业的繁荣
(1)魏晋南北朝: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长江流域经济 发展相对稳定。
(2)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长 安、洛阳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出现柜坊及飞钱。
(3)宋朝: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出现纸币交子; 市民阶层兴起; 海外贸易兴盛,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4)元朝:政治统一,交通发达,商业繁荣;纸币流通广泛。
4.城市的发展
(1)严格限制阶段(唐以前):市的经营时间及地点有严格限制, 受官府严格控制。城市的主要职能为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南北朝 时期,草市形成。唐代夜市繁荣,草市功能显著。
经济 隋唐时期,南方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
发达,农业、手工业繁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宋元时期,农耕经 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思想文化 科技:四大发明及其外传;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书法、绘画、唐诗、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各具 时代特色;思想:宋明理学的发展。
(3)演变: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相权进一步削弱;元朝实行 一省制,相权有所扩大。
2.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
(1)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了 唐朝的灭亡。
(2)宋代: 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另设通判、 转运使牵制地方, 中央集权加强。
(3)元代:在全国范围内设置行省。
3.选官制度的变革
【考情分析预测】
考点 范围 考查角度 (2016·课标全国Ⅱ,26)宋代租佃制的生产特点 题型与分值 选择题,4分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北魏统一北方。(2)孝文帝学习汉文化。(3)阶级矛盾尖锐。 (4)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各地人民起义不断,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社 会改革迫在眉睫。
2.内容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长制。 (3)迁都洛阳。 (2)推行均田制与租调制,设立三
2.社会经济 (1)唐代农业的发展:长江下游一带出现了曲
辕犁;发明了筒车。 (2)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唐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 发展起来,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城市中市坊分开, 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开 始大量出口。
◎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内忧外患: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 义不断,辽和西夏的威胁。 (2)积贫积弱:财政危机,机构重叠,官俸开支多,军 队训练废弛,战斗力弱。 (3)直接目的:改变积贫积弱局面,实现富国强兵。 (4)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 秩序。
3.思想文化 (1)思想: ①程朱理学:“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仁”,重视人的 伦理道德修养;标志着儒学转型和成熟。 ②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 “理”也,发展了程朱理学。 (2)科技:活字印刷术、火器和指南针;郭守敬制成了“简 仪”,编制《授时历》;元代王祯的《农书》。 (3)文学戏曲:词的兴起和繁荣;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元朝 散曲和杂剧。 (4)绘画和书法: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北宋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杰作。赵孟创赵体。
“存百姓”思想。
(3)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③军事:重文轻武,“统调分离”造成战斗力低下,两宋皆亡于少数 民族的军事进攻。
4.元朝——发展 (1)中央官制——中书省(一省制),是最高行政机关,相权大。 (2)地方制度——行省制度。 ①背景: 为改变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 ②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设10个行省, 省的最高长官由中央任命。 ③评价: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 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5.监察与谏议制度的发展完善。 (1)演变:秦汉——隋唐——宋——明清 (2)评价: 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有利于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 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
2.纺织技术: (1)唐代出现缂丝技术。 (2)元代黄道婆发明三锭纺车,推广棉织技术,松江成为棉纺织中 心。 3.制瓷技术: (1)南北朝时期,白瓷。 (2)隋唐时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日 常生活品;瓷器开始大量出口。
(3)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并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 (4)元朝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三、商业的发展
2015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政治文明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①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 ②社会危机严重。
2.措施:
推行均田制,租调制;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整顿吏治; 迁都洛阳;移风易俗。
3.影响:
①促进北方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②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汉化和农耕文明化。 ③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 献,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成熟和加强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通史版文档:第02讲 魏晋至宋元时期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含解析 精品
第二讲魏晋至宋元时期——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1.(2017·全国卷Ⅰ)阿凡题1086306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解析:材料“唐武德元年”,武德是唐高祖的年号,说明此时李世民尚未称帝,故A 项错误;据材料“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可知,泾州战役的主帅是李世民并非刘文静,故B项错误;综合分析材料“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薛举寇泾州……不利而旋”“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薛举寇泾州……诸将为举所败”可知,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故C项正确;“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只能说明李世民患病对战役失败有一定影响,但不足以说明李世民患病导致战役失败,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7·全国卷Ⅱ)《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阿凡题1086307()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解析:官修史书与私家史书可谓是各有千秋,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或翔实或虚伪的史料,故A项错误;评价历史的公正性取决于史书编撰者的立场观点,与私家还是官修无关,故B 项错误;作为官方统治者的宰相或皇帝参与编修史书,实际上政府主导修史的方向,政治意味增强,反映出官修史书的政治性,故C项正确;解释历史的客观性是建立在史学家对历史事实不断探究之上的,无论私家还是官修史书都能使解释历史具有客观性,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7·全国卷Ⅱ)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阿凡题1086308()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解析:据材料看不出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故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饮茶,而B 项是“饮食习惯”属于偷换概念,故错误;D项错误,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南宋时期;材料中从北方嘲笑南方人饮茶到认可,这种变化说明了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故C项正确。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板块2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二、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 1.农业 (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2)土地制度: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 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3)租佃关系: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 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订立契约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 (4)经济重心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耕经济一度遭到破坏,人口南迁, 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得到初步开发;中唐以后,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 逐渐赶上北方,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南宋时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 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发展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主干排查
归纳知识·点拨规律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 1.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从三省六部制到一省制 (1)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机构已经出现,但是职责尚未定型,也不是正式 的国家权力机关。 (2)形成: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形成并完善。 ①内容: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 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执行政令。 ②运作程序: 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下 设六部)。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③作用: 三省六部的职权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三省相互牵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 整严密的体系,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三省的分工,使相权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 (3)演变: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 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元代设中书省替代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一省 制保证了效率,但是威胁了皇权。 2.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 (1)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2)宋代:军权和财权都收归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 (3)元代: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这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前置作业】知识重组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经济:农业:均田制;手工业:发明灌钢法;“草市”形成;政府设“草市尉”管理;开始突破空间限制。
文化:①佛、道兴起,冲击儒学,儒学危机。
②书法:成为一门艺术,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绘画:代表人物顾恺之。
二、隋唐时期政治:①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
科举制:隋创立,唐继承完善;选官标准:考试成绩;选拔方式:自由报考,中央组织考试,成绩优异者任命为官;影响: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养,加强中央集权,历朝沿用。
经济:农业:唐朝曲辕犁相当完善,后世沿用;手工业:唐代制瓷业出现“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商业:“夜市”繁荣(唐朝后期出现于扬州),开始突破时间限制;城市:长安、洛阳;广陵(扬州)、益州(成都) “扬一益二”。
文化:①唐诗:流派多、名作多、名家多,李白:诗仙,浪漫主义;杜甫:现实主义;②书法: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张旭 、怀素;③绘画:唐代的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天王送子图》;科技:①唐末火药应用于军事;②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三、宋元时期政治: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宣政院直接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省制开端、影响深远。
手工业:棉纺织业发展,棉布逐渐成为百姓的主要衣料;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商业: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贸易贸易场所“瓦肆”;出现纸币(“交子”)城市:汴京(开封)程朱理学: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气;格物致知;影响:三纲五常禁锢思想,压抑人性;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气节、责任心等)②开创心学:南宋人陆九渊,主张:“心即理也”,内心反省。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共104张PPT)
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 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通史整合: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历史发展怎么样] 明阶段特征,有利于定位思考方向
[三维坐标定位]
一、时段特征概览
总
述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隋唐(581~907年)、宋 元(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
4.宰相制度变迁(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汉武帝创立中朝掌握国家决策大权,此后 中朝官员地位和权力不断提升,到东汉时已形 成尚书台。到魏晋时,三公已完全被架空,成 为荣誉头衔,而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中成 为真正意义上的宰相,形成三省制。 与秦汉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是三个机构, 比三公以三位首长统辖大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与隋唐相比,三省权力划分尚未制度化。
二、主干整合
练P5
(一)魏晋南北朝 220-589 (二)隋唐 581-907 (三)两宋 960-1276 (四)元 1276-1368
【课本内容】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 3课 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必修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相关内容) 必修3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
考向一
均田制
[典例1]、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 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 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第2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交子 ;海外贸易兴盛,出现 面,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 了许多大港口。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限时强化训练
三、思想文化上:儒学的成熟与转型和科技文化的繁荣
1.思想: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道教也广为传播;隋唐 三教合一 局面;宋代融合佛道 时期,佛道盛行,形成“_________” 理学 ;南宋陆 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_____” 九渊的心学,进一步完善了封建伦理体系。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限时强化训练
【主题深化】 分封制、郡国并行制、郡县制、行省制的特 点及影响 (1)分封制 ①特点:a.西周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b.周王
和受封诸侯以人口、土地和义务为纽带,形成严格的等
级关系。c.受封的诸侯爵位世袭,拥有领地,可以再分 封,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②影响:在当时巩固了周王统治,形成“天下共主”的局 面。但诸侯有相对较大的独立性,又导致了春秋战国时
题干没有体现富商地位的提高,错误 题干未体现出交子在全国的流通,也未涉及经 济重心的南移,错误
辨 析 选 项
B C D
答案
A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限时强化训练
视角2
用联系的角度考查古代商业发展中“市”的演变历程
【典例4】 (2014· 江苏单科,2)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
雕版印刷术 ;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火 2.科技:隋唐发明___________ 指南针 用于航海。 药广泛用于军事,_______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第2讲 魏晋、隋唐、宋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讲义
第2讲魏晋、隋唐、宋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本讲为高考的高频点之一。
从模块内容看,政治、经济、思想等都是考查的重点,其中经济、思想考查比例较高。
[建时空坐标·知识定位更准确][通阶段特征·发展脉络更清晰]魏晋、隋唐、宋元时期(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至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初步发展到全面繁荣时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隋唐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
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2.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南方得到开发。
隋唐和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中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海上和陆路的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3.文化上:思想上,在社会的剧变中,儒学完成复兴,建立了全新的理学体系;科技上,火药、活字印刷术等科技成果的发明应用使科技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文艺上,科举制度的推行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考点一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通史主干整合提炼要点,扫除盲点[主干知识]1.魏晋南北朝形成三省体制;九品中正制维护世家大族的政治特权。
2.隋唐(1)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2)科举考试选官取代了按门第选官的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3)唐末“藩镇割据”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3.宋元(1)宋代: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地方设置通判监督知州,设转运使收地方财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元代: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易错辨析]1.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开始于科举制。
(×)提示: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开始于郡县制。
2.汉代中期以后的诸侯王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王的本质相同。
二轮复习全攻略必修专题突破课件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60张PPT)
(1) 农业方面出现了 曲辕犁和筒车;手 工业方面,缂丝技 术推动了丝织业的 发展 (2) 制瓷技术进步,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 生产部门,瓷器取 代丝绸成为对外贸 易的代表 (3) 唐代商业繁荣, 交通便利,长安成 为国际大都市,但 商业贸易受官府严 格控制,重农抑商 政策有所松动
(1)租佃关系的发展推动了农 业生产的繁荣,王安石变法 力图限制土地兼并,增加政 府财政收入,成效甚微 (2)南宋时,中国古代社会经 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成为 全国经济重心;棉花种植传 播,元代黄道婆改进技术, 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棉 纺织业成为新兴经济部门 (3)商业发达,宋代坊市的界 限被打破,出现了夜市、晓 市,宋代汴梁、元代大都都 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纸币 交子出现,推动了商业发 展;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 许多大港口
高 考 突 破
考向一 唐、宋、元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特点及影响
典题例证
【典例1】 (2012· 山东文综,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 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 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 )。
(1)佛、儒、道三家思 想均有所发展,儒家 的权威地位受挑战, “三教合一”潮流弥 漫到社会生活各领域 (2) 科技发展,雕版印 刷术、火药发明 (3) 以吴道子为代表的 绘画艺术,展现了雍 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楷书、草书流行,出 现了欧阳询、颜真卿 等书法名家 (4) 唐代诗歌发展进入 黄金时期,出现了李 白、杜甫等诗人,唐 文化泽被后世
的官员也行宰相权,参预朝政,这是对传统相权的分割,从
制定政策的统治者的角度出发,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A、 D两项不能从材料中获取信息,C项在实施三省六部制之初就 有此作用。 答案 B
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结束分裂,统一多民族 国家进一步发展;形成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成熟
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 合;宋代二府三司制、元朝行省 制,皇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 度进一步完善,基本解决了中央集 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元代行 省制影响深远
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
5.(高考典型题)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
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造成地方行政区域调节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立
解析:本题考察古代监察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实施监察制度的目的是加强中央
集权,让地方服从中央。题干材料阐明中央集权促成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故
二、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和四方面影响 (1)三个阶段
朝代
表现
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
魏晋南北朝
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拥有上百万人
口的大城市
特征 江南得到初步开发
中唐以后 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
南宋时期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 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
4.(2016·高考全国卷Ⅰ)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因素,他说:“尔谓 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因此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锋利矛盾 D.宋太祖不肯史书统计其真实言行
解析:据题干“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宋代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帝王 不可“容易行事”,故选A项;“全都真实可信”过于绝对化,故B项错误;史官统 计皇帝真实言行,客观上利于皇帝减少“误失”,“锋利矛盾”的说法过于夸张, 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表述宋太祖紧张自己有误失会遭史官统计,而没有直接反映 出宋太祖不肯史书统计其真实言行的意图,故D项错误。 答案:A
2018届二轮复习:第2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成熟——魏晋、隋唐、宋元 学案
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成熟——魏晋、隋唐、宋元魏晋南北朝(220~589年)、隋唐、(581~907年)、宋元(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
1.政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隋唐形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宋元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经济遭到破坏;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繁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
3.思想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宋元科技成就突出;理学出现并成熟;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
主题一官僚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成熟[研析真题]从君主专制特点角度考查政治统治的影响1.(2016·课标全国Ⅰ,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解析据题干“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宋代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帝王不可“容易行事”,故选A项;“全都真实可信”过于绝对化,故B项错误;史官记录皇帝真实言行,客观上利于皇帝减少“误失”,“尖锐矛盾”的说法过于夸大,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表述宋太祖担心自己有误失会遭史官记录,而没有直接反映出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的意图,故D项错误。
答案 A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政治现象的真伪鉴别2.(2017·课标全国Ⅲ,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解析《续湘山野录》《涑水记闻》对于宋太宗的同一行踪记载不同,说明B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1.三省体制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 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九品中正制 (1)含义: 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 然后授官的制度。 (2)途径: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真正有 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 (3)衰落: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无法继续 下去;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
2.元朝的政治制度 (1)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后期,相 权越来越大,甚至左右皇位继承。 (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 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中国省制的开 端,影响深远。 (3)在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制度创新 ①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让他们参与军国大 事,以削弱相权。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 使,元朝设中书省。 (2)地方制度变革:汉代郡国并行制、刺史(后改称州牧 ) 制度,唐朝设置节度使,北宋派文臣做地方官,元朝实行行 省制度。
(2)演变趋势 ①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 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 ②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 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③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时期采取 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
(3)影响 ①积极:a.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到才学的变化,有利于 选拔有真实才学的人为官,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 治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制度化的选官标准,为实现长治 久安的政治理想,提供了高素质的地方官队伍,有利于封建 统治的长治久安。 c.从世袭、举荐到科举考试,使读书、考 试与做官联系起来,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②消极:科举制发展到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八股取士, 严重阻碍了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统治者选拔有真 才实学的人才。
2.科举制 隋朝创立,唐朝继承并完善。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 相连,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 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3.藩镇割据:唐朝后期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三、宋元时期 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设 参知政事、枢密使、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地方:军权和财权都收归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设 通判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
(2)影响 ①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在征发徭役、 兵役, 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 的作用。 ②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 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中央集权过度强化,造成了地方官员对中央和君主的 绝对依赖;地方没有相应自主权,也难以有效管理。
(4)加强君权: 秦朝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西汉 —— 中朝制度;隋唐 ——三省六部制;北宋 ——解除大将兵权, 编制禁军,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元朝 ——中书省、 御史台、枢密院、宣政院。 (5)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秦朝 ——郡县制;西汉 —— 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刺史制度;唐朝 ——道;北宋——路、 解除地方节度使兵权,设知州、通判、转运使;元朝 ——行 省制度。
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过程、趋势及影响 (1)演变过程:世官制 (西周时期,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 行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 )→战国时期的军功制→汉朝时期的 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起初家世、才能并 重,西晋后注重门第和家世 )→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完善、 宋元明清沿用,影响深远 )。
(3)结果 ①皇帝与丞相矛盾凸显,相权不断遭到削弱,皇权逐步 加强。 ②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北宋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的藩 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4)选官、用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1.全面理解中国封建制度的建设与创新 (1)古代政治制度的两大发展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 不断削弱; 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2)监察制度:秦朝 ——御史大夫;西汉——刺史;北宋 ——通判;元朝 ——御史台。 (3)分权:秦朝——三公九卿制;西汉 ——中外朝制;隋 唐——三省六部制;北宋 ——二府三司制。
宋元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的时期。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 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农业、 手工业、 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 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考点多维探究
考点 1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政治
二、隋唐时期 1.三省六部制形成并完善 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 内容 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议,负 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 刑、工六部,负责执行政令 运作程序 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的职权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三省相 作 互牵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 用 系,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三省的分工,使 相权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第一编 通史整合突破 必修部分
古代篇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大河文明与古希腊罗马海洋文明各领风骚
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隋唐、宋元(220~1368年)
[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中央 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流, 出现融合的局面。 江南得到开发, 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多有建树。封 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文 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 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6)选官制度:秦朝 ——中央直接任命,官僚政治取代贵 族政治;西汉 ——察举制,举孝廉;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 正制,注重门第;隋唐宋元 ——科举制,注重才学。
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 约, 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②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 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③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 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