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对症处理2011
发热处理指南共识
发热处理指南共识
1. 引言
发热是人体的一种自然防御机制,通常是由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适当的发热处理对于缓解症状、加速康复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提供发热处理的一般原则和建议,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参考。
2. 发热评估
- 准确测量体温
- 注意症状变化,如发冷、头痛、乏力等
- 评估可能的发热原因
3. 一般处理原则
- 保持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 适当补充液体,保持水分平衡
- 服用退烧药(如对acetaminophen或ibuprofen),遵医嘱
- 通风降温,但避免着凉
- 监测体温变化
4. 特殊人群处理
- 婴幼儿:密切关注,保持适当体温
- 老年人:注意脱水风险,适时就医
- 孕妇:谨慎用药,遵从医嘱
5. 就医时机
- 高烧持续不退
- 出现严重症状如呕吐、腹泻、意识模糊等
- 发热原因不明
- 特殊人群发热
6. 预防措施
- 注射疫苗
- 良好卫生习惯
- 适量锻炼
- 均衡饮食
7. 结语
发热处理需要综合考虑病情、症状和个体状况。
保持耐心,遵从专业指导,对于大多数发热病例能够顺利康复。
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处理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处理不明原因发热,即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正常人体温37°C左右),且没有明显引起发热的病因(如感染、炎症等),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
不明原因发热的确切病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此类患者的诊断与处理需要综合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
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处理,一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详细的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包括病史的询问(是否有感染、炎症、手术、旅行史等)、发热的特点(持续性、间歇性等)、伴随症状(咳嗽、咳痰、腹痛等)等,以及体格检查(皮肤、淋巴结、心肺、腹部等)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狭化诊断范围。
2.实验室检查:针对不明原因发热,可以进行血常规、白细胞分类计数与CRP(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检查、电解质检查等常规检查。
此外,可以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其他实验室检查,如自身免疫相关指标(ANA、ds-DNA等)、肿瘤标记物等。
3.影像学检查:根据临床需要,可以进行X线摄片、腹部超声、胸部CT、腹部CT、全身骨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帮助排除结构性病变与评估可能的炎症、感染、肿瘤等异常改变。
4.特殊检查:在较为复杂的不明原因发热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如病毒学检查、细菌学检查、真菌学检查、结核学检查、寄生虫学检查等。
此外,还可以行骨髓穿刺、肌肉穿刺、组织活检等以获取进一步诊断依据。
1.对症处理:包括对发热症状的缓解,如使用退热药物(对感染性原因导致的发热不宜过早使用)。
2.寻找潜在病因:根据病史、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结合已知疾病的临床特征,尽可能寻找潜在的病因,如结缔组织病、肿瘤、感染等。
3.联合治疗: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在明确无感染性原因后,可以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总之,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发热的急救措施
发热的急救措施(一)一般处理:将患者置于安静、舒适、通风的环境。
有条件时要安置在有空调的病屋里,无空调设备时,可以采用屋里放置冰块、电扇通风等方法达到降低室温的目的。
高热惊厥者要置于保护床内,保持呼吸道通畅,予足量氧气吸入。
(二)降温治疗:可以选用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
1.物理降温法利用物理原理达到散热目的,临床上有局部与全身冷疗两类方法。
(1)局部冷疗:比较适用于体温超过39度者,给予冷手巾或者冰袋和化学致冷袋,把其放置于额部、腋下或者腹股沟部,通过传导方式散发身体内的热量。
(2)全身冷疗:比较适用于体温超过39.5度者,采用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冰水灌肠等方法。
1)酒精擦浴法:酒精是种挥发性的液体,擦浴后酒精在皮肤上迅速蒸发,吸收与带走机体的大量热量;同时酒精与擦拭又具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的功效,使散热增加。
一般选用25%至35%的酒精100至200毫升,温度为30度左右。
擦浴前先置冰袋于头部,以助降温,并且能够防止因擦浴时全身皮肤血管收缩所导致头部充血;置热水袋于足底,使足底血管扩张有利散热,同时减少头部充血。
擦浴里应注意病人的全身情况,如果有异常马上停止。
擦至腋下、掌心、月国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要稍加用力并且时间稍长些,直到皮肤发红为止,以利散热。
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足底,以免引起副作用。
擦拭完毕,移去热水袋,间隔半个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作好记录,如体温降到39度以下,取下头部冰袋。
2)温水擦浴法:取32度至34度温水进行擦浴,体热可以通过传导散发,并且使血管扩张,增进散热。
方法同酒精擦浴法。
3)冰水灌肠法:用于体温高达40度的清醒病人,选用4度的生理盐水100至150毫升灌肠,能够达到降低深部体温的目的。
2.药物降温法应用解热剂使体温下降。
(1)适应证:1、婴儿高热,因为小儿高热引起“热惊厥”;2、高热伴头疼、失眠、精神兴奋等症状,影响病人的休息和病患的康复;3、长时间发热或者高热,经物理降温无效者。
住院期间病人发热处置流程发热患者应急预案
住院期间病人发热处置流程发热患者应急预案一、目的为应对住院期间发热患者,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对发热患者的应急处置能力,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住院期间发热患者的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1.成立发热患者应急处置小组,由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后勤保障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发热患者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制定发热患者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发热患者应急处置培训和演练,协调各部门共同应对发热患者。
四、发热患者应急处置流程(1)医护人员发现患者体温≥37.3℃时,立即通知当班医生。
(2)当班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判断是否为发热患者,并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处置。
2.发热患者处置(1)立即为患者佩戴医用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2)将患者安置在单独的病房,与其他患者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距离。
(3)通知感染管理科,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
(4)采集患者咽拭子、血液等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
(5)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退热、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6)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评估患者发热原因,如感染、药物热、肿瘤等。
(2)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必要时进行多学科会诊。
(3)评估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
五、发热患者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1.发热患者应急处置小组负责组织发热患者应急预案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发热患者应急处置流程。
2.定期开展发热患者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发热患者的能力。
六、发热患者信息报告和沟通1.发现发热患者后,当班医生应在1小时内将患者信息报告给医务科、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
2.医务科、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应及时将患者信息报告给发热患者应急处置小组。
3.发热患者应急处置小组负责与患者家属、社区等进行沟通,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关怀。
七、发热患者应急处置物资保障1.后勤保障科负责为发热患者应急处置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包括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
2.定期检查发热患者应急处置物资,确保物资充足、有效。
发热的处理原则范文
发热的处理原则范文发热是指人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生理反应。
一般来说,成人的正常体温范围为36℃至37℃,而儿童的正常体温范围稍高一些。
发热可以是机体对感染、炎症、代谢异常、中暑等不同疾病或情况的一种表现。
因此,正确处理发热是非常重要的。
1.观察和记录:首先要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
应定时测量体温,每天多次测量并记录下来,以掌握体温的趋势和变化情况。
同时还要观察患者有无其他症状,如咳嗽、喉咙痛、腹痛等,以及一般情况是否有明显不适。
2.休息保暖: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需要休息来消耗更多的能量来应对疾病。
因此,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同时,还要注意保暖,减少身体热量散失,可用被子或穿上适当的衣物来保持体温。
3.补充饮食:发热时,机体代谢加快,需要增加能量和营养物质的摄入,以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功能。
建议患者采用多餐少食的原则,增加摄入的热能和营养素,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消化道引起不适。
4.适当用药:如果体温超过38.5℃,或者患者感觉身体不适,可适当使用退热药物。
退热药物一般分为非处方药和处方药两类。
非处方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处方药包括感冒药和抗生素等。
但使用药物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使用说明来进行合理用药,避免过量或滥用药物。
5.疾病治疗:发热是许多疾病的表现,处理发热的关键是要找出其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如果发热是由于感染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如果发热是由于其他病症引起的,如风湿性疾病、过敏反应等,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因此,在处理发热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病因诊断,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6.提高自身免疫力:发热时,机体的免疫功能较为低下,容易受到外界的侵袭。
因此,除了进行疾病治疗外,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作息规律、适度运动等。
同时还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染的发生。
发热处理和用药原则
发热处理和用药原则发热处理原则:1.确定发热的原因:对于发热病人,首先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确定发热病因。
常见的原因包括感染、药物过敏、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对于持续高热或疑似严重感染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2.加强护理措施:患者应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保持室内清洁、通风,避免受凉或感冒。
对于发热的患者,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和饮食,补充充足的水分,以防止脱水。
3.对症治疗:根据疾病的不同原因,对症治疗非常重要。
例如,对于感染性发热,应使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药物过敏引起的发热,需立即停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并采取抗过敏治疗措施。
对于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引起的发热,需要使用适当的免疫调节剂或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
4.对高热患者的降温:高热患者应及时降温,以减轻不适感和减少对机体的伤害。
降温方法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方法有:使用冰袋或冷敷物降温,可以将冰袋放在额头、腋窝或大腿根部等位置;使用温水擦浴或湿毛巾覆盖身体表面;适当调节环境温度等。
药物降温常用的药物包括:非处方的扑热息痛、布洛芬等,以及处方的退热药物如吲哚美辛等。
用药原则:1.根据病因选药:不同疾病的治疗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
对于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对于病毒感染,则无效。
在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药物的适应症、药物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等因素。
2.合理使用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选择适应症明确、病原学证据确凿的病原体;参考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对目标病原体敏感的药物;控制剂量和药物疗程,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引起耐药性。
3.注意个体差异:不同人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肝肾功能等条件进行个体化用药。
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的用药需谨慎,避免不良反应。
4.减少多药联合用药:多药联合用药容易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应尽量减少使用多种药物,除非确有必要。
静脉输液发生发热反应的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静脉输液发生发热反应的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应急预案】
(1)静脉输液发生发热反应,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和护士长。
(2)反应轻者,给予减慢输液速度,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3)反映重者,立即停止输液,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4)对症处理,畏寒给予保暖,发热给予物理降温。
(5)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抗过敏药物。
(6)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7)保留余液、输液器送检验科。
(8)严格执行上报流程,及时向护士长汇报,12小时内(重大事件30分钟内)护士长以口头、电话等形式上报护理部、检验科,24小时内填写《输血输液反应报告表》,报护理部。
一周内科室组织讨论、分析原因,确定改进措施。
【处理流程】
发生输液发热反应症状:输液后1~2h先出现发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达38℃~41℃到,伴头痛、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全身症症。
反应轻反应重
减慢输液速度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通知医生监测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
畏寒注意保暖,发热予以降温
遵医嘱予解热镇痛、抗敏药物
余液、输液器送检验科(8804)
严格执行上报流程。
发热的处理以及蚕豆病注意用药
小孩发烧反复考虑还是感染性疾病,感染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等。
如果只是一个单纯的病毒感染引起的一个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发热可能三天左右或者三到五天,有一个自限性病程的。
治疗主要就是一个对症治疗,发热体温高时候给与退热处理。
如果是一个中低热,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一些措施,多饮水,适当给予口服一些抗病毒的药物。
如果考虑是一个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就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如果考虑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同样要使用这个大环类的一些抗生素,给与感染治疗。
当然发热时间长,最好还是上医院查查明确一下发热的原因。
孩子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发热超过48小时,或者出现咳嗽呕吐,精神不振等其他症状,需要去医院验血,看看细菌病毒还是支原体感染,根据验血结果对症用药,还要让医生听诊肺部或拍胸片,看看有没有肺炎。
发热时间长,还要注意有没有EB病毒感染意见建议:体温超过38.5度,需要去医院应用退热针,38.5度以下属于低热,物理降温,多喝水,用温毛巾擦拭患儿的脖子腋窝腹股沟大腿根等处,注意清淡饮食,不要吃油腻刺激辛辣性食物退热后注意事项:用退热药后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应及时喂糖水,并与医生联系。
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也有利于患儿的休息。
3)物理降温--是一种可反复使用、安全有效的降温措施,可用于高热或有高热惊厥史的早期家庭护理,包括以下方式:1.头部冷敷或枕冰袋头部冷敷方法。
1. 酒精浴--30--50°酒精,用纱布沾湿后,全身按如下方向擦拭:上肢,腋下一侧-→上臂外侧-→手臂;腋下-→上臂内侧-→手心;下肢,侧髋部-→大腿外测-→足背;腹股沟-→大腿内侧2. 5.同时也应该给孩子适当的减少衣物,使孩子处于通风、凉爽的环境中,多给孩子喝一些热开水,也可以使用冰袋、冷毛巾来帮孩子冷敷,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对症病因之后进行治疗,也可以适当的带孩子,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来提高身体免疫力。
退热药服用有讲究,服用指南请收好
退热药服用有讲究,服用指南请收好随着气温下降,又到了流感高发的季节,伴着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如出现发热,该如何合理使用口服退烧药,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份退热药使用指南:一、体温到达多少度为发烧?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出一天波动中的上线。
通常是腋温≥37.3℃,定义为发热。
一般认为当体温超过38.5℃或者出现明显不适时,需要采用退热药来治疗。
关于38.5℃这个分界点其实并不那么严格,这只是根据实际的临床经验结果而设置的一个分界点。
发热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
许多疾病在开始发作时都可以表现为发热。
处理发热的第一步,是需要明确导致发热的原因,最好先去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查明病因,不建议盲目用药,以免掩盖病情。
二、退热的目的一旦明确了发热的原因,就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和护理。
对于病毒性疾病,如常见的感冒等,一般不需要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即可。
退热只是对症治疗手段之一,退热的目的主要是缓解因发热而引起的不适。
三、发热的对症处理需注意的是,一般只有在腋温大于38.5℃,或者患者出现明显不适时才考虑用药物作退热处理。
当发热体温没有超过38.5℃时,我们要做的就是采取各种措施,让身体感觉舒服一些,不一定需要用药物来处理,比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轻不适感:1.把房间的温度保持在舒适的温度,不要过低或过高;2.穿着合适的衣服,不要太厚,也不要太单薄;3.衣物选择纯棉透气的材质,当退烧出汗时,能够足够吸汗,并且要及时更换衣物;4.多喝水,防止出汗脱水。
有研究表明,在使用退烧药的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会更好。
但这样操作有可能会增加患者不适感,需酌情使用。
不推荐采用冰水或酒精擦浴的方法来退热。
特别是酒精在擦拭身体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或者引起血管扩张、血容量下降等。
四、退热药的使用如果发热持续过久或体温过高,可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下降,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此时可根据情况,使用退热药来处理。
发热的观察与处理
发热的观察与处理发热是指人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现象。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在36℃-37℃之间波动。
当体温超过37.5℃时,就属于发热状态。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见于感染性疾病。
发热的观察在发现自己或者身边人出现发热时,需要及时进行观察。
观察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体温的测量体温是反映发热程度的重要指标。
需要使用医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在测量体温时,需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测量前要先静置5-10分钟。
•测量时应将温度计完全放置于腋下、口腔或肛门。
•腋下体温法比口腔体温法和肛门体温法相对较为安全和简便。
患者的症状发热常常伴随其他症状一起出现,包括头痛、咳嗽、乏力、肌肉痛等。
需要询问患者有无这些症状,以便尽早发现病情。
发热的时间和频率需要询问患者出现发热的时间和频率,以便判断发热是否规律和持续。
发热的处理在观察完患者的症状和体温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发热的处理。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处理方法:锻炼和休息适量的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身体产生免疫力。
但是在发热期间,建议尽量休息。
如果必须进行锻炼,可以选择轻度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等。
补充水分发热期间,人体代谢加快,会导致水分的丢失。
因此需要补充充足的水分,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活动。
建议每天饮用足量的水,或者适量饮用果汁、茶水等含水量高的饮品。
用药治疗对于中度以上的发热,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物进行治疗。
在使用药物时,需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用量和频率。
•不宜连续使用同一种药物。
病因治疗如果发热是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需要及时进行病因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疾病的种类和情况进行选择。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需要及时进行观察和治疗。
在处理发热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温、病因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建议及时就医。
儿童发热急诊处理
发热的表现
发热可表现为体温升高、恶寒、出汗等症状,严重时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等。
发热的原因
发热多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肿瘤等因素引起,需及时找出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发热的常见原因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是最常见的原因,包括感冒、流感等。病毒会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导致体温上升。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也会导致发热,例如肺炎、膀胱炎、脑膜炎等。细菌的毒素会引起炎症反应,使体温升高。
急性发热的诊断
体温测量
准确测量体温是诊断发热的基础,需选用可靠的体温计进行多次监测。
病史采集
全面了解发热的起因、时间、症状等信息有助于确定发热原因。
体格检查
仔细观察和检查皮肤、淋巴结、呼吸等可发现发热的体征线索。
辅助检查
必要时进行血常规、生化等检查,协助诊断发热的具体病因。
感染性发热的处理原则
预防为先
病毒感染的诊断和处理
临床表现评估
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和病程特点初步判断可能的病毒感染类型。
病毒检测
通过鼻咽拭子、咽拭子或粪便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病毒感染。
对症治疗
针对不同病毒感染采取支持性治疗,如补液、退烧等,并予以对症处理。
护理指导
嘱咐家长注意休息、饮食、观察体温等,及时发现并管理并发症。
化验检查的必要性
诊断依据
化验检查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可以提供客观的生理指标,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早期发现
对于一些早期症状不明显的疾病,如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减退等,化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并进一步确诊。
监测病情
定期的化验检查能跟踪疾病进展情况,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确保患儿得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
发生发热反应的处理流程
发生发热反应的处理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发热反应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输入的药液、输液器具或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患者体温升高的一种不良反应。
发热的处理流程
发热的处理流程
发热是人体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是由于感染、炎症或其他疾
病引起的。
正确的处理流程对于及时缓解症状、促进康复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发热的处理流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当出现发热症状时,要及时测量体温。
体温计是测量体
温的常用工具,可以口腔、腋下或肛门测量体温,选择合适的测量
部位进行测量,记录体温数值。
其次,根据体温数值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一般来说,
体温在37.3℃以下为正常,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
等发热,39.1℃以上为高热。
同时要结合患者是否有其他症状,比
如头痛、咳嗽、乏力等,以及症状持续的时间和变化情况。
接下来,根据体温数值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对于低热患者,可以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比如多喝水、多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等,同时观察症状变化。
对于中等发热和高热患者,
需要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此外,在处理发热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保
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其次,注意饮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喝水,保持水分平衡。
最后,避免接触他人,减少传染风险,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
总之,发热是常见的症状,正确的处理流程对于缓解症状、促进康复非常重要。
在处理发热时,需要及时测量体温,根据体温数值和患者情况进行判断,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注意室内通风、饮食和个人卫生等方面。
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这些方法,正确处理发热症状,保持身体健康。
高热寒战处理流程
高热寒战处理流程
高热寒战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由于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以下是高热寒战的一般处理流程:
1. 测量体温:使用体温计测量患者的体温,以确定是否存在高热。
2. 休息和保持水分:让患者休息,并确保他们喝足够的水,以保持身体水分。
3. 穿着适当:让患者穿着轻便、透气的衣物,以帮助散热。
4. 药物治疗:如果患者的体温超过 38.5°C,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降低体温,但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5. 冷敷:可以使用冷敷来降低体温。
将冰块或冷毛巾敷在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等部位。
6. 就医:如果患者的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医生可能会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确定病因并控制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高热寒战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症状之一,如肺炎、脑炎等。
因此,如果患者的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发热应急处置方案
发热应急处置方案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通常是指口腔体温在38℃或腋下体温在37.5℃以上。
发热不仅会让人身体不适,还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在应急情况下,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应对发热症状,下面是一些发热应急处置方案。
1. 降低体温高烧时,要尽快影响降低患者的体温。
常见的降温方法有:•冷敷:将毛巾或纱布浸泡在温水中,拧干后敷在患者额头和脖子处,每次10-15分钟左右,可以有效地降低体温。
•浸足法:将患者的脚浸泡在水中约20至30分钟左右,水温不要太低,一般也就是常温水即可。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让人快速降温。
•退热药:如果情况较为严重,则可以考虑服用适当的退热药。
但是要严格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和时间服用,避免超量使用。
2. 补充水分发热时,人体容易失水,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推荐的补水方法包括:•多喝水:患者可以多喝一些温水或白开水,可以缓解体内的发热感并能补充体内的失水,但是应该避免饮用过凉或刺激性的饮料。
•食物:可以食用一些清淡、易于消化的饮食。
水果、蔬菜和汤类,如粥,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这些食品不仅能补充水分,还能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
3. 堵截病源除了对症下药之外,也要在应急时尽量堵截病源,避免感染扩大。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隔离:对于已经明确感染的患者,可以适当地进行隔离,在房间内多通风,利于空气对流,避免病菌和病毒扩散。
•卫生措施:应该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勤开窗通风,经常清洗和消毒,避免生锈、脏乱等环境增加感染概率。
•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果是因为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引起的发热情况,可以佩戴口罩、勤洗手等措施。
4. 密切关注患者状况在发热应急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状况,及时调整处置方案。
如果症状加重,一定要尽快联系医生或就医,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综上所述,发热应急时需要切实掌握降温、补水、堵截病原体等应对方法,以尽快解决紧急情况的发生,并在此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健康状态,督促其及时就诊和治疗。
发热急救处理原则
发热急救处理原则一、观察病情变化在处理发热时,首先要观察病情变化,了解发热的原因、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对于高热、超高热或者有严重伴随症状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
二、补充足够水分发热时,身体会大量出汗,容易导致脱水。
因此,需要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保持身体的水电平衡。
建议多喝水、果汁等含水分丰富的饮品。
三、进行物理降温在发热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来降低体温。
常见的物理降温方法包括用湿毛巾敷额头、擦拭身体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用过冷的水进行擦拭,以免刺激皮肤。
四、必要时药物治疗如果发热症状较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退热药物时,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医生的建议使用,避免药物过量或者使用不当。
五、休息和隔离发热时,身体会感到疲劳,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因此,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同时,对于传染病引起的发热,需要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六、密切监测体温在发热期间,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
如果发现体温持续升高或者出现其他异常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细菌滋生,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因此,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
八、调整饮食结构发热时,身体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来恢复健康。
因此,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摄入。
建议食用易消化、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稀饭、面条、鸡蛋等。
同时,避免食用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九、心理支持与安抚发热时,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与安抚,增强其信心和勇气。
可以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需求和担忧,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可以引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十、及时就医如果发热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伴随症状严重或者出现其他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在就医过程中,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提供详细的病情和病史信息。
发烧处理方法
发烧处理方法
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和细菌的一种自然反应,但在日
常生活中,我们还是需要及时有效地处理发烧,以减轻不适和加快
康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发烧处理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降温。
发烧时,体温会升高,出现头痛、乏力等不适症状。
这时,我
们可以通过降温来缓解症状。
常见的降温方法包括用温水擦浴或冷敷,也可以服用退烧药物,但在选择药物时要注意遵医嘱,避免滥
用药物造成不良反应。
2. 补充水分。
发烧时,人体会大量出汗,导致水分流失过快。
因此,及时补
充水分对于缓解发烧症状非常重要。
可以多喝水、淡盐水、果汁等,以维持体内水平衡,促进排毒和退烧。
3. 保持休息。
发烧时,身体处于虚弱状态,此时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抵抗病毒和细菌,加快康复速度。
4. 观察症状。
在处理发烧时,我们也需要密切观察症状的变化。
如果发烧伴
随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呼吸困难、持续高烧、意识模糊等,应及时
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5. 调节环境。
在处理发烧时,我们也需要注意调节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或过热,以减轻身体不适。
总之,发烧是常见的症状,但我们在处理发烧时需要注意合理
的降温方法、补充水分、保持休息、观察症状和调节环境。
希望以
上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处理发烧,祝大家身体健康!。
发热患者处置方案或流程
发热患者处置方案或流程前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全球造成巨大的冲击,作为医学工作者,我们需要遵循相关流程和标准,为发热患者提供科学、安全的诊疗服务。
本文将介绍发热患者的处置方案或流程,以供参考。
病情评估在接受发热患者前,需要进行病情评估,以排除高风险病例并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
评估的指标包括发热时间、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是否有典型症状(如乏力,身体不适等),是否有旅行史及其他症状(如头痛、恶心等)。
若符合高风险病例标准,应当立即进行隔离及其他标准操作。
隔离将发热患者视为高度传染的对象,需要尽快实施隔离措施。
医护人员应该穿上防护衣、口罩、护目镜等防护设备,以免感染。
发热患者应被隔离在单独的房间,并暂时与其他患者分开,以确保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诊断为鉴别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需进行病例调查及血清学检测,如果有可能需要进行核酸检测。
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情及疾病程度。
对症处理针对不同的病情,有着不同的对症处理方法。
在对发热患者进行治疗之前,需要先进行一些常规检查,如血常规检查、血气分析检查等。
为了减轻发热患者的症状,可以采用退烧药、润喉药等药物,以帮助发热患者尽快恢复。
防控措施在发热患者治疗过程中,为了避免病毒传播,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控措施,如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
此外,也可以采用一些药物,如疫苗、抗病毒药物等,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展。
结束治疗当发热患者基本稳定后,可以考虑结束治疗并进行病情观察。
治疗结束后,应该进行完善的随访,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
随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相关治疗方案。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肆虐,给全球的医疗体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需要遵守相关标准及时处置发热患者,加强对病情的监控和防控,对于那些患者提供科学的诊疗,避免疾病的扩散和恶化。
发热病例应急处置流程
发热病例应急处置流程引言: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值的生理过程,通常正常体温是36.5℃-37.5℃。
但在一些情况下,人体体温会升高,表现为发热症状。
发热病例应急处置流程的目的是迅速判断患者的发热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护患者和周围人的健康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发热病例应急处置流程。
一、明确发热原因1.初步问诊:对患者的发热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包括发热的时间、体温的变化、伴随的症状等信息。
2.询问旅行史:了解患者是否最近有国内外旅行史,特别是疫情流行区域。
3.询问接触史:了解患者是否有过与传染病患者的密切接触史,以及是否有疫点暴露史。
4.查看病例记录:查看患者的既往病史和用药史,特别关注是否有潜在的免疫系统缺陷。
二、评估病情1.测量体温:使用电子体温计等设备准确测量患者的体温,记录下来。
2.观察症状:观察患者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咳嗽、喉咙痛、呼吸困难、胸痛等。
3.评估患者的一般状态:包括精神状态、呼吸频率、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
4.评估患者的液体摄入情况:询问患者的饮水情况,评估是否存在脱水的可能性。
三、采取措施1.隔离患者:对于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应将患者隔离并佩戴口罩,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3.给予适当的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如退热药物、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4.提供床旁护理:给予患者充足的休息、适当的饮食和营养,以增强其身体的免疫力。
5.加强个人防护:对处理患者的医护人员要求佩戴防护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以免病毒或细菌通过呼吸道、皮肤或黏膜传播。
四、监测和观察1.监测体温: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是否下降或升高,以及热峰的时间。
2.观察症状变化:监测患者其他症状的变化,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3.检查实验室指标:检测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评估病情的变化。
4.检测传染性:根据疾病特点,如流行性感冒或新型冠状病毒,可进行病原体检测以判断是否为传染性疾病。
五、做好继续隔离和转诊准备1.根据患者的病情、传染性和治疗效果,决定是否需要继续隔离患者,以防止疾病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热的对症处理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李江前言:知识无论来自任何人,任何渠道,它们都有不足够,不完善的地方。
只有真实的患者才是一切医学科学的终极来源和判断标准。
引子曾经想过用什么题目来开始作为宁波大学医学院,院内医学交流拦目的第一个开篇之作。
一个医师每天要考虑的问题何止万千?医师们的宝贵时间,应该决大多数被用来考虑具体问题的解决,而形式、太多的策略,在时间有限而问题无尽的情况下,应该是次要考虑的。
发热的病因处理,牵扯很多复杂的机理。
需要很多的篇幅以后总结。
但发热的对症处理,也就是让病人体温暂时的低下来,应该是现代医学可以达到的目标,但对它的了解和处理可能是有点难的。
一:几个问题1您自己,或者您的家人发热,您会使用那一种退热药物?您了解它的安全性?2药物一般何时起效,如果一段时间无效,您会如何处置?3您对发热处理的知识能够与人交流,沟通么?这个知识的层次如何?还记得一个高热39℃的小儿,对乙酰氨基酚(必理通)口服,500毫升盐水静脉滴注一小时后体温39.9℃,再如何使用退热药?当时是反复考虑的问题。
还有一个患者,在条件比较现代化的ICU中,体温4天之内没有任何时间低于3 9度。
在一家省级医院,一个严重创伤的患者,3-4日之中,输液,消炎痛栓等反复应用,体温仍然没有39度以下,一些发热基本的问题,直至现今,还是在各级医院困扰许多医师的问题。
发热,是所有医务人员,所有普通人群都会遇见的问题,但相信对于百分之九十的医师而言,都还没有将它掌握,包括正在书写这篇文章的作者,至今也对它还有很多模糊的认识。
良好医学知识的来源何其困难,它必须满足3个条件:1、经过大量病人长期的实践观察,这一点长期一线工作的医师有部分优势。
2、国内国外相对丰富、可信的医学资料对其有所反映和解释。
3可以接受本地区乃至世界各国的实践者不断质疑和完善,方可能紧跟科学发展,与时代进展同行。
本文希望以最普通常见的病症处理起步,希望推动知识的逐渐深入。
二、退热药物大家一定要记住两个重要的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别名百服宁,泰诺林,必理通等)和布洛芬(异丁苯丙酸,芬必得为其缓释剂型),上述两种药物都有儿科口服混旋液剂型。
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用药安全,请记住这两个药物。
上述二药由于相对安全性和退热效果显著,均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儿童退热药,成人也适用(1)。
对乙酰氨基酚对孕妇使用妊娠分级为B级,布洛芬也为B级(妊娠晚期为D级)。
布洛芬或者乙酰氨基酚液体是较常用的退热药物。
一般服用后每30-60分种复测体温,布洛芬口服剂量按20 mg/(kg•d)计算,每日分3~4次服用(发热时),一般服用2-4小时后效果最明显,快的患者半小时左右即可见退热。
如果服用退热药1-2个小时后还没有显示出效果,可以继续物理降温或者服用其他退热药物(比如乙酰氨基酚改为布洛芬)。
布洛芬服用后半小时、1小时、4小时的退热率分别为39.7%、70.0%、91.5%(5,6)。
很多国外独资的合资的大药厂的很多退热止痛药都是以这两种药物为主要成分的,因为效果,副作用等因素,其他的很多类型的退热剂现在都使用的越来越少了。
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究竟那个更好?部分文献认为布洛芬应该为首选(1,2,3,4),药物监督系统的统计报告指出,在英国,每应用5百万片布洛芬(200mg/片)才引起1例不良反应,而美国的报告是2千5百万片引起1例不良反应。
在临床试验或上市后的研究中,布洛芬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安慰剂或对乙酰氨基酚相似。
在一项自愿的超量试验中,口服剂量低于6克(30片)的布洛芬,很少引起肾脏或其他的不良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的单方制剂或者复方制剂决大多数中国家庭都曾经使用过(百服宁,散利痛等),安全性经受过了千万家庭多年的验证,副作用较少。
美国西尔斯育儿百科也将他列为备选两种药物之一,因为婴幼儿到底对那种退热要反应好,还是不一样的,可以先使一种,1-2小时体温不降可尝试换用另一种(7,西尔斯育儿百科)。
(很多美国的常识书籍可以作为医师和普通人们的参考,美国的公众医学的把关和素养还是值得我们学习。
)三、其他解热镇痛药简单评价解热镇痛药的退热效果、持续时间及安全性等都不一样。
种类多、效果不一也往往使得很多医生在选择时显得无所适从。
但近年来,部分使用规范逐渐清晰。
观察可能仅吲哚美辛推荐于顽固性发热等,临床多使用其肛门栓剂,其他类型的解热镇痛药使用可能越来越少了。
1吲哚美辛为最强的PG合成酶抑制剂之一,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作用均强,但不良反应多而重,故主用于它药无效的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顽固性发热等,临床多使用其肛门栓剂。
2安乃近——处于淘汰边缘的退热药。
安乃近是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又名罗瓦尔精、诺瓦经,其解热作用显著,但毒副作用明显,主要表现为肾毒性、胃肠道出血、严重皮疹,致死性粒细胞缺乏是最严重副作用。
目前27个国家禁止或限制使用安乃近,但国内有的地方医院还在使用,值得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安乃近仅限于其他解热镇痛药无效的患者短期应用,必须连续一周以上应用时,务必加强血象监护。
至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是因人而言,这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有关,轻者仅皮肤出现了点点红的水疹之类的东西,我们称之为皮疹,重者可以危及生命,所以说我们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它的不良反应,如有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去医院检查,减少其不必要的伤害。
由于副作用大,并且出现许多新的可以替代的非甾体抗炎药,安乃近正处于淘汰边缘,已逐渐退出市场。
3阿司匹林——即将退出历史的退热药。
阿司匹林是一种古老的退热药,1899年开始使用,退热作用较强。
但随着临床广泛的使用,其毒副作用也日显广泛,主要为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其最严重副作用是儿童使用后瑞氏综合征,该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有肝功能损害、黄疸、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肾损害,病死率为3 0%。
英国明确规定,1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
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也趋于淘汰。
4尼美舒利——陆续被禁用的退热药尼美舒利由于极好的解热抗炎作用,曾被认为是一个最具发展前景的非甾体抗炎药。
但近年来,全球已有多起与应用尼美舒利有关的重度肝脏损害的报道,其毒副作用逐渐引起重视。
尼美舒利目前是一个在我国越来越得到广泛使用的药物。
但其不良反应并没有得到重视。
而在欧洲,西班牙、土耳其、爱尔兰等国家都已陆续将该药撤出市场。
5复方氨基比林——婴幼儿禁用,成人也将逐步停止使用的药物复方氨基比林又叫安痛定,该药是注射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强效退热药。
我曾经多次听到有医生推崇这个药物的退热效果。
该药中含有的氨基比林可导致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若在短期内反复多次注入本品易致急性颗粒性白细胞缺乏症险。
对某些患儿来说,本药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皮疹等副作用。
儿科专家指出,婴幼儿禁用复方氨基比林,年长儿也要慎用。
卫生部关于公布淘汰127种药品的通知一九八二年九月四日下发(8),已经淘汰了氨基比林及复方氨基比林针剂片剂,但二十八年过去了,我国临床还在大量使用此药,其中包括笔者。
可见传统与现实的力量不是简单的了解就能很快改变的!退热剂中可以使用的针剂的剂型除了复方氨基比林,现今临床基本没有可以使用的,而临床昏迷不能口服药的病人是很多的,复方氨基比林2毫升肌肉注射是相对简单的。
我国临床复方氨基比林针剂的大量使用还需要卫生专家,临床医生广泛探讨,从实际应用、安全性等等诸方面考虑退热针剂的应用选择等。
6 柴胡注射液等中药制剂:为从中药提取的注射剂,退热作用一般较慢且弱,因中药成分较复杂,液体制剂部分有过敏可能,目前大的医疗机构使用较少。
现在处于一个精益求精的年代,尤其是小儿。
对于部分人来说,吃鱼虾,吃大豆都可能严重的过敏或各种反应。
各种化学合成的药物,如果100人,1000人或者更多的人来服用,那么可能出现的反应,是每个医生不能完全控制的。
所以对于发热来说,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使用药物,了解物理降温的方法非常重要,可以更少副作用的危险,更加有效的治疗患者。
对于成年人发热来说,一般腋温高于38.0℃,口温高于38.5℃可以考虑药物退热,因为药物可能有各种副作用,但是发热的人始终处于高的体温,可能的危害比例,可能比药物的副作用的比例要高,医生在使用各种药物时其实都是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各种治疗方法都需要一定的观察和酌情调整。
四、因为药物的副作用,因为对发热控制的实际需要。
我们另外对发热另外一个重要的处置措施,物理降温,将要出场了。
1先看一则中国的小儿在美国发热,不吃药吃吃喝喝体温得到下降温的描述。
中国药店2008年第3期有文章(9):一个3岁的中国小朋友在美国发热38. 7℃,吃了国内带去的退热药无效,在美国医生检查后,带入室温大约19度的房间,换上类似肚兜一样的小病号服,两支雪糕吃完后,体温不降,再给一杯冰橘汁和一杯冰水,吃吃喝喝,在中国家长不断的狐疑中体温降下来了。
正常人体温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一般腋窝温度为36~36.5℃,口温36.5~3 7℃,肛温37~37.5℃,所以人们经常将体温超过37.5℃定为发热。
部分患儿活动、进生气等,或者一天之中本来就有时间体温可以高一些。
患儿的精神状况非常重要,小儿的发热,病因的判断牵扯很多复杂的医学知识,医生判断可能是某一具体的细菌感染,或很多可能是一些无须过度治疗的病毒引起,儿童发热多具自限性,无生命威胁,因此选用退热药主要依据是其疗效及副作用。
应尽量选用物理降温,如松开包被,洗温水澡等(5)发热部分时候是我们增强抵抗能力,提示疾病征兆的一个表现,我们体内白细胞大概在38度左右抗感染能力最强,并不是所有的体温都要焦急的考虑退热药物的使用。
一般掌握的是口温38.5度,腋温38度以上使用退热药物。
患者的精神状况非常重要。
如果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精神状况佳,即使他都烧到40度了,这种情况可能也无须太担心,但是小儿体温即使仅38.8度,但精神很萎靡,也需要较多注意。
对于中国的婴幼儿来说布洛芬或乙酰氨基酚的服用遵照说明书或医师的指示基本可以较简单的实现了。
我们需要加强的是合适的房间和温度,合适物理降温的选择和家长的配合。
这个例子有几条非常重要:1医生要检查过,先初步观察不似一些严重的疾病,建议物理降温。
2室温大约19度的房间,不要穿太多,利于散热。
3可以进食的患者雪糕、冰橘、冰水等物理降温的方法,对婴儿,母乳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洗温水澡,不可太凉,比体温低2-3度即可。
4医护的继续观察和家长连续的观察及配合。
物理降温是如此简单么?当然不是。
我们还需要掌握以下措施。
2 为了您自己和家人,请会使用冰袋外敷前年的一次严重流感,高热,全身不适,头昏脑胀,一量体温39.2度,知道这是高热极大的影响着身体内蛋白酶的各种功能,身体的代谢紊乱,患者感觉很不舒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