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仲裁制度
仲裁基本制度
仲裁基本制度仲裁基本制度是指在民事、商事等纠纷中,当事人通过仲裁机构进行调解、裁决的一种制度。
它是一种非诉讼的解决纠纷方式,具有快速、简便、经济、保密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种领域。
一、仲裁机构的设立仲裁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仲裁活动的机构。
我国的仲裁机构主要包括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国际仲裁院、各省市仲裁委员会等。
这些机构都是由政府或者行业协会等组织设立的,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
二、仲裁协议的签订仲裁协议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或者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协议,约定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进行解决。
仲裁协议必须是双方自愿签订的,且具有法律效力。
在签订仲裁协议时,当事人应当明确仲裁机构的名称、仲裁程序、仲裁庭的组成等内容。
三、仲裁程序的开展仲裁程序是指仲裁机构在接受仲裁申请后,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调解、裁决的过程。
仲裁程序一般包括仲裁申请、仲裁受理、仲裁庭组成、听证、裁决等环节。
在仲裁程序中,当事人可以自行委托代理人出席听证、提交证据等。
四、仲裁裁决的效力仲裁裁决是指仲裁机构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的解决纠纷的决定。
仲裁裁决具有与法院判决同等的效力,可以强制执行。
当事人应当在仲裁裁决作出后的15日内履行裁决,否则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五、仲裁制度的优势相比于诉讼制度,仲裁制度具有以下优势:1.快速:仲裁程序一般比诉讼程序更加简便,可以更快地解决纠纷。
2.经济:仲裁费用相对较低,可以节省当事人的成本。
3.保密:仲裁程序和裁决都是保密的,可以保护当事人的商业机密等敏感信息。
4.灵活:仲裁程序可以根据当事人的需要进行调整,更加灵活。
六、仲裁制度的适用范围仲裁制度适用于民事、商事等各种纠纷,包括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劳动争议等。
在国际贸易中,仲裁制度也被广泛应用,因为它可以避免不同国家法律制度的冲突。
七、仲裁制度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仲裁制度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也越来越大。
未来,仲裁制度将更加注重专业化、国际化和数字化,以更好地服务于当事人的需求。
中国仲裁制度的发展历程
中国仲裁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仲裁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调解机制。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它经历了传统到现代的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仲裁制度。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就在社会中广泛存在。
当时的儒家思想提倡以和为贵,鼓励人们通过协商、调解来化解纷争,避免诉诸武力。
这种思想为后来的仲裁制度奠定了文化基础。
进入近代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的仲裁制度也逐渐传入中国。
1923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仲裁机构——上海仲裁委员会。
然而,这一时期仲裁制度的发展并不顺利,受到战争和社会动荡的严重阻碍。
新中国成立后,仲裁制度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1956年,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成立了多个经济仲裁委员会,专门处理经济合同纠纷。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仲裁制度在“文革”期间遭受了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加,仲裁制度重新获得了发展契机。
1994年,国务院通过了《仲裁法》,为仲裁制度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该法于1995年正式实施,为中国仲裁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的仲裁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各级仲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处理着大量民商事纠纷。
与此同时,仲裁制度也积极探索创新,例如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的国际仲裁中心,专门处理涉外商事纠纷,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除了传统的经济仲裁和民事仲裁外,中国仲裁制度还不断拓展领域,涵盖了知识产权、劳动争议等多个方面。
这些多元化的仲裁机制为当事人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仲裁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
调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仲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仲裁程序中,仲裁员会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协商、妥协达成和解,既解决了纠纷,又维护了双方的关系。
同时,中国仲裁制度还注重与国际接轨。
通过参与国际仲裁规则的制定和交流,中国不断完善自身的仲裁体系,提高仲裁的质量和公信力。
仲裁工作制度
仲裁工作制度
是一套旨在解决争议和纠纷的程序和规定。
该制度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争议,包括劳动纠纷、合同纠纷、商业纠纷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仲裁工作制度的要点:
1. 仲裁委员会:通常由一组经验丰富的仲裁员组成,他们负责审理案件并做出裁决。
2. 申请程序:当有纠纷发生时,当事人可以提交申请,要求仲裁委员会介入并解决争议。
3. 仲裁协议:当事人可以事先达成仲裁协议,即约定任何争议都将通过仲裁方式解决,而不是通过法院诉讼。
4. 证据和听证:在仲裁程序中,当事人可以提交证据支持其主张,并有机会在听证会上陈述自己的观点。
5. 裁决:仲裁委员会根据提交的证据和听证会的内容做出裁决。
该裁决是最终的,具有法律约束力,并可执行。
6. 保密性:通常,仲裁程序是保密的,参与者不得公开或讨论与案件相关的信息。
这有助于保护当事人的商业机密和隐私。
仲裁工作制度的整体目标是解决争端方式的有效性、高效性和公正性。
它提供了一种替代法院诉讼的方式,帮助当事人更快速和经济地解决争议。
同时,它也减轻了法院的负担,使其能够更专注地处理其他案件。
第 1 页共 1 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仲裁条例(WORD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仲裁条例1983年8月22日国发〔1983〕119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正确处理经济合同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规定,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经济合同仲裁机关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设立的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
第三条仲裁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处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实行一次裁决制度。
第四条仲裁机关对受理的经济合同纠纷案件,必须坚持调查研究,查清事实,根据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进行处理。
当事人双方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保障当事人平等地行使权利。
第五条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调解、仲裁和制作调解书、仲裁决定书;应当为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语言、文字的当事人提供翻译。
第六条当事人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应从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但侵权人愿意承担债务的不受时效限制。
第七条当事人、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为诉讼。
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仲裁机关提交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第八条本条例适用于法人之间的经济合同纠纷,也适用于个体经营户、农村社员同法人之间参照经济合同法签订的经济合同的纠纷。
第二章管辖第九条经济合同纠纷案件一般由合同履行地或者合同签订地的仲裁机关管辖,执行中有困难的也可以由被诉方所在地的仲裁机关管辖。
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纠纷,由建筑物所在地的仲裁机关管辖。
铁路、公路、水路货物运输和联合货物运输中发生的经济合同纠纷,由负责查处该项纠纷的运输管理机关所在地的仲裁机关管辖。
航空运输中发生的经济合同纠纷,由合同签订地、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事故发生地的仲裁机关管辖。
第十条经济合同纠纷案件由县(市)、市辖区仲裁机关管辖,本条下列各项规定的除外:(一)有较大影响或者争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至五百万元的经济合同纠纷案件,由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仲裁机关管辖;(二)有重大影响或者争议金额在五百万元至一千万元的经济合同纠纷案件,由省、直辖市、自治区仲裁机关管辖;(三)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或者省、市、自治区之间、中央部门与省、市、自治区之间、中央各部门之间争议金额在一千万元以上的经济合同纠纷案件,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经济合同仲裁机关管辖。
国内外仲裁制度
国内外仲裁制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仲裁制度是指一种通过双方协商并由第三方仲裁员进行裁决的解决纠纷的方式。
国内外的仲裁制度在相应的法律和文化背景下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目的都是解决争议,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本文将对国内外的仲裁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其运作机制和演变情况。
一、国内仲裁制度在国内,仲裁制度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规范和保护。
根据《仲裁法》,当事人可以选择由仲裁庭解决争议,庭审程序较为简洁高效。
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
国内的仲裁制度还有很多特点,比如保密性强、费用较低等。
国内的仲裁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一些仲裁员存在主观意识、权力寻租等问题,仲裁裁决可能存在不公正的情况。
仲裁结果的执行问题也是在国内的仲裁制度中不可忽视的难题。
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国内仲裁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与国内相比,国外的仲裁制度更加成熟和完善。
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英国、法国等,仲裁制度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商事纠纷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些国家的仲裁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当事人无需再向法院申请执行;第二,仲裁程序公开透明,当事人可以充分了解仲裁过程,确保公正公平;仲裁员素质高,专业性强,能够对争议进行客观公正的裁决。
除了发达国家,一些国际组织也推动了国际仲裁发展。
比如国际仲裁院和国际商会仲裁院等,提供了独立、公正和高效的争议解决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全球企业和机构选择仲裁解决纠纷。
国内外仲裁制度在一些方面存在着差异。
国内的仲裁制度受到国家立法和行政干预较多,仲裁员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有一定难度。
而国外的仲裁制度更加依赖于专业机构和专业仲裁员,保证了仲裁裁决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国内的仲裁制度在程序上相对复杂,费用较高,执行难度大,影响了其效率和效力。
而国外的仲裁制度在程序上更加简洁高效,当事人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经济法基础第9章 经济纠纷的仲裁与诉讼法律制度
11
经济法基础
出版社
经管分社
4)调解的原则 调解应当坚持自愿、平等、合法的原则,在公 平合理的基础上通过协商一致达成协议,并且不得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12
经济法基础
出版社
经管分社
三、仲裁 1)仲裁的概念 仲裁,是指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在发生争议时, 提请第三者对争议的事实进行审理,并由第三者作
经济法基础
出版社
经管分社
第9章 经济纠纷的仲裁与诉讼法 律制度
任务目标 1.了解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有哪些。 2. 3. 4. 5. 6.掌握经济纠纷案件的管辖和诉讼程序。
1
经济法基础
出版社
经管分社
第一节 经济纠纷,是指当事人之间因经济权益受侵犯 或有争议而发生的冲突或争执。包括民法及其他部 门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中的纠纷。
4
经济法基础
出版社
经管分社
3 ①协商自始至终都是在自愿基础上进行的,当 事人一旦就争议的解决达成协议,一般都能自愿遵 守。②协商一般是当事人在友好气氛中进行的,其 结果不仅可以解决双方的争议,而且可以增进彼此 的了解和理解,从而促进其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
5
经济法基础
出版社
经管分社
③协商不需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可以节省 ④协商不必严格按照实体法的规定作出决定, 在不违反法律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当事人可以根
经管分社
2)经济仲裁的特征 ①仲裁机构属于民间组织,其成员多为各行业 的专家。由于民事纠纷与商事纠纷往往涉及专业知 识领域,因而,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担任仲裁员, 有利于案件的正确处理。
23
经济法基础
出版社
经管分社
②仲裁是当事人自愿选择的解决争议的方式, 这就能使双方更容易接受仲裁的处理,自觉执行裁 决。③仲裁程序比较简单,不仅耗时少,而且费用 ④仲裁一般不实行公开审理,有利于保护当事
仲裁工作制度
仲裁工作制度
是指为解决纠纷和争议而设立的一套机制和规则,以确保公正、公平的解决争议。
以下是一般的仲裁工作制度包括的要素:
1. 仲裁机构:一个独立、中立的仲裁机构负责管理和组织仲裁工作,通常由资深的仲裁专家组成。
仲裁机构负责指派仲裁员、管理仲裁费用等。
2. 仲裁员的选拔:根据仲裁条款,仲裁机构会选择合适的仲裁员来处理具体的纠纷案件。
仲裁员通常是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士,他们必须保持中立和公正,并且不受任何一方的影响。
3. 仲裁程序:仲裁机构会制定一套程序来处理纠纷,并确保案件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得到解决。
程序通常包括申请仲裁、答辩、举证、庭审和裁决等环节,具体的程序要求会根据不同的仲裁机构和案件而有所不同。
4. 仲裁裁决:一旦仲裁庭进行了辩论和审理,仲裁员将做出最终的仲裁裁决。
仲裁裁决具有约束力,可以作为法律依据执行。
仲裁裁决通常是最终的,不接受上诉。
5. 保密性:仲裁过程通常是保密的,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仲裁裁决通常也是保密的,除非双方达成另外的协议。
仲裁工作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高效、经济和简便的纠纷解决机制,避免法院诉讼的复杂和耗时。
仲裁工作制度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建筑工程、劳动争议等。
4、众维煤业内部市场经济纠纷仲裁管理制度
为规范我矿内部市场交易行为,有效解决各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的市场经济纠纷,确保市场化管理健康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内部市场经济纠纷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主任:矿长副主任:所有副矿级领导成员:企管科科长、供应科科长、生产科科长、机电科科长、调度室主任、安检科科长、综合办主任仲裁委员会在内部市场监控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内部市场运行中发生经济纠纷的协调和仲裁工作。
二、内部市场经济仲裁程序1、先由发生内部市场经济纠纷的单位提出仲裁申请,注明仲裁要求。
2、由内部市场经济纠纷牵涉的相关专业科室牵头进行核实,拿出初步仲裁意见,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执行。
3、企管科负责仲裁手续的办理工作。
三、内部市场经济仲裁范围及责任划分1、生产科负责支护材料、火工品、木材、建工材料及工程质量方面发生的经济纠纷,并对经济纠纷内容拿出初步意见和建议,提交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2、机电科负责配件、油脂和乳化油、专用工具及大型材料(皮带、电缆、钢丝绳)电费、租赁费及机电管理方面发生的经济纠纷,并对经济纠纷内容拿出初步意见和建议,提交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3、企管科负责职工薪酬、劳务费、班中餐、劳动保护等费用方面发生的经济纠纷,并对经济纠纷内容拿出初步意见和建议,提交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企管科负责钢轨、钢管、其他材料方面发生的经济纠纷,并对经济纠纷内容拿出初步意见和建议,提交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4、调度室负责通讯监控监测电缆、设备、电话方面发生的经济纠纷,并对经济纠纷内容拿出初步意见和建议,提交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5、综合办负责小车修理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等方面发生的经济纠纷,并对经济纠纷内容拿出初步意见和建议,提交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综合办公司负责低值易耗材料、办公设备维修、办公费等方面发生的经济纠纷,并对经济纠纷内容拿出初步意见和建议,提交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四、内部市场经济仲裁期限1、各单位当月发生的内部市场经济纠纷必须在结算期(次月1日至7日)内提出仲裁申请,内部市场经济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五日内作出仲裁决定。
仲裁工作制度范本(3篇)
仲裁工作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明确仲裁工作的权责,保障仲裁机构的独立公正,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仲裁机构内的所有仲裁工作人员,并对其行为进行规范。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仲裁工作人员,是指在本仲裁机构担任仲裁员、秘书等职务的人员。
第四条仲裁工作人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仲裁机构的规章制度,遵循仲裁工作的基本原则,保证仲裁公正、高效。
第五条仲裁工作人员应当保守仲裁案件的机密性,不得泄露当事人的相关信息。
第六条本制度的修订和解释权归本仲裁机构所有。
第二章仲裁工作的职责和权利第七条仲裁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受理仲裁申请,组织调解,安排仲裁庭,进行仲裁审理。
(二)收集与审理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组织鉴定、调查等工作。
(三)作出仲裁裁决或决定。
(四)协助执行仲裁裁决或决定。
(五)开展仲裁研究,提出仲裁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八条仲裁工作人员享有以下权利:(一)依法行使仲裁权。
(二)参与仲裁案件的学习讨论和培训。
(三)参加仲裁机构组织的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
第三章仲裁工作的纪律第九条仲裁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仲裁机构的规章制度,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十条仲裁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得收受贿赂。
第十一条仲裁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得故意拖延办案时间。
第十二条仲裁工作人员应当保守仲裁案件的机密性,不得擅自泄露案件信息。
第十三条仲裁工作人员应当保持工作秩序和纪律,不得损害仲裁机构的形象和利益。
第十四条仲裁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参与学习和培训,提高专业能力。
第四章仲裁工作的监督和奖惩第十五条仲裁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对仲裁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
第十六条仲裁机构对仲裁工作人员的不正当行为,可以采取警告、记过、降职、开除等纪律处分。
第十七条仲裁机构可以对表现优秀的仲裁工作人员进行表扬和奖励。
第十八条仲裁机构应当根据工作需要,为仲裁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保障。
第五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仲裁委工作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仲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仲裁委员会章程》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是我国专门处理民商事争议的法定仲裁机构,以公正、公平、高效、便民为原则,独立、公正地处理仲裁案件。
第三条仲裁委的工作制度应遵循法律法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及时、有效地处理争议,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二、组织机构第四条仲裁委设立仲裁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主任会议、秘书长会议等组织机构。
第五条仲裁委员会全体会议由全体组成人员组成,由主任或主任委托专职副主任召集并主持。
每次会议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员出席方能举行。
修改章程或对仲裁委作出的解散决议,须经全体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其他决议须经出席会议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第六条仲裁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审议仲裁委的工作方针、工作计划等重要事项,并作出相应的决议;(二)审议通过秘书长提出的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三)决定仲裁员的聘任、解聘和除名;(四)决定仲裁委员会主任回避;(五)讨论通过仲裁委的工作制度;(六)修改仲裁委章程、仲裁规则及其他重要规定;(七)对本办公室和仲裁庭的活动进行监督;(八)决议解散仲裁委;(九)法律、法规、仲裁规则及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仲裁委员会会议一般每年举行一次,根据需要可以临时召开。
第八条仲裁委处理仲裁案件,应当自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
第九条仲裁案件需要合议的,应在庭审后五日内完成,如需报院务会讨论的,经院长批准后,五日内提交院务会讨论。
第十条仲裁案件结案后两个月内,书记员完成案件的装订归档工作。
第十一条仲裁委应当严格执法,公正裁决,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追究工作人员责任。
四、涉仲裁信访工作第十二条仲裁委应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事求是地按照法律和政策处理群众上访问题。
第十三条接待上访时,应文明接待、认真记录、耐心解释、百问不厌。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知识点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知识点一、经济法基础知识1、法律规范:广义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在生产、生活中所建立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狭义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行为规则。
2、法律部门:同类法律规范的集合体。
3、法律渊源:法律规范的来源。
4、法律关系: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5、权利:指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
6、义务:指义务主体必须根据权利主体的要求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责任。
7、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8、代理: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为被代理人设定、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由被代理人承担法律责任。
9、无权代理: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名义实施代理行为。
10、表见代理: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的名义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而与其订立合同,该合同对被代理人和相对人有效。
11、法律责任: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对违反行为予以惩罚的必为的强制性义务。
12、法律制裁:由国家专门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违法者实施的强制性法律措施。
分为: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违宪制裁。
二、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1、劳动合同的订立: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2、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或者其他有效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仲裁工作制度模板
仲裁工作制度模板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仲裁工作,保证仲裁活动的公正、公平、公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仲裁工作应遵循合法、公正、及时、高效的原则,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第三条仲裁机构应设立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仲裁案件。
仲裁委员会应由具有专业知识和社会信誉的人员组成。
第四条仲裁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保持独立、公正、客观的立场,不受任何外界干扰。
二、仲裁案件的受理和管辖第五条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后,应在五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六条仲裁委员会对仲裁案件享有管辖权。
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仲裁委员会,也可以按照仲裁法的规定确定仲裁委员会。
第七条仲裁委员会应在接受仲裁申请后,及时将案件分配给仲裁员。
仲裁员应在收到案件材料后五个工作日内提交答辩意见。
三、仲裁庭的组成和运作第八条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其中一名为首席仲裁员。
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第九条仲裁庭应按照仲裁规则和程序进行审理。
仲裁庭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举证和质证,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仲裁庭应在仲裁庭结束后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裁决。
案情复杂的,经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个工作日。
第十一条裁决书应当明确、具体,包括裁决的理由、裁决的结果和裁决的执行方式。
四、仲裁调解和和解第十二条仲裁庭在处理案件过程中,可以进行调解。
调解达成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书。
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三条当事人可以在仲裁程序中自行和解。
和解达成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或者调解书。
五、仲裁裁决的执行和撤销第十四条当事人应当履行仲裁裁决。
仲裁委员会应当协助当事人执行裁决。
第十五条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六、仲裁保密和档案管理第十六条仲裁委员会应保守案件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如何运用仲裁机制解决经济纠纷
如何运用仲裁机制解决经济纠纷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经济纠纷时有发生。
当面对这些纠纷时,仲裁机制作为一种重要的解决途径,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那么,究竟如何运用仲裁机制来有效地解决经济纠纷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仲裁机制。
仲裁是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者,由该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
与诉讼相比,仲裁具有自愿性、专业性、灵活性、保密性、快捷性等特点。
仲裁机制的自愿性是其显著特点之一。
这意味着纠纷双方必须自愿达成仲裁协议,约定将争议提交仲裁解决。
仲裁协议是运用仲裁机制的前提条件,通常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或者在纠纷发生后双方另行达成。
如果没有有效的仲裁协议,仲裁机构将无权受理案件。
专业性是仲裁机制的另一个重要优势。
仲裁员通常是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他们在相关行业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这使得仲裁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经济纠纷,特别是在涉及专业技术问题或特定行业规则的案件中。
灵活性也是仲裁机制的一大特色。
仲裁程序不像诉讼那样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协商确定仲裁的程序和规则。
例如,他们可以选择仲裁的地点、语言、适用的法律等,从而更好地满足当事人的特殊需求。
保密性是仲裁机制的一个突出优点。
仲裁过程和结果通常是保密的,不会像诉讼案件那样公开审理和判决。
这对于涉及商业秘密、企业声誉等方面的经济纠纷来说,能够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快捷性是仲裁机制的又一吸引人之处。
相比于漫长的诉讼程序,仲裁一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裁决,帮助当事人尽快解决纠纷,减少时间成本和经济损失。
了解了仲裁机制的特点后,我们来看看如何具体运用这一机制解决经济纠纷。
第一步,签订有效的仲裁协议。
仲裁协议应当包括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委员会等内容。
仲裁协议要明确、具体,避免因协议内容不清晰而导致仲裁无法进行。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仲裁机构。
仲裁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仲裁工作,保障仲裁机构依法独立、公正、高效地履行职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仲裁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仲裁机构所有仲裁员、工作人员以及参与仲裁活动的当事人、代理人等相关人员。
第三条仲裁机构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高效的原则,依法独立行使仲裁权,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四条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章仲裁员管理第五条仲裁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二)具有法学、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背景,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三)熟悉仲裁业务,具备仲裁实践经验;(四)无不良信用记录。
第六条仲裁员应当接受仲裁机构的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担任仲裁员。
第七条仲裁员应当保守仲裁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
第八条仲裁员在仲裁活动中,应当公正、公平地处理案件,不得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
第九条仲裁员因回避、辞职、退休等原因不能履行职责的,应当及时向仲裁机构报告。
第十条仲裁机构应当对仲裁员进行定期评估,对不符合条件的仲裁员,予以解聘。
第三章仲裁程序管理第十一条仲裁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仲裁案件受理、立案、审理、裁决等程序。
第十二条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仲裁申请书、相关证据材料以及仲裁协议。
第十三条仲裁机构收到仲裁申请书后,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第十四条仲裁机构受理仲裁案件后,应当组成仲裁庭,并通知当事人。
第十五条仲裁庭组成后,应当召开首次开庭前会议,明确仲裁程序、仲裁规则、仲裁期限等相关事项。
第十六条仲裁庭在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质证、辩论,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仲裁庭应当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依法作出裁决。
第十八条仲裁裁决作出后,仲裁机构应当送达当事人。
第十九条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国内外仲裁制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国内外仲裁制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介绍的是国内外仲裁制度。
国内仲裁制度指的是我国在处理国内纠纷时采用的仲裁机制,而国外仲裁制度则是指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各个国家所采用的仲裁制度。
在国内,仲裁是一种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它通过独立、公正的仲裁机构对争议进行审理,并作出具有强制执行力的仲裁裁决。
国内仲裁制度已经得到了相对完善的建设和发展,其中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为代表的仲裁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仲裁机构在起草仲裁规则、组织仲裁程序和解决纠纷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在国外,仲裁制度的运作与国际贸易和投资密切相关。
国外仲裁一般分为国际商事仲裁和国际投资仲裁两个方面。
在国际贸易方面,广泛应用的仲裁规则有国际商会仲裁规则、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等。
在国际投资方面,一些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中心仲裁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等也提供仲裁服务。
这些国外仲裁机构和规则的建立,为跨境商业和投资争议的解决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
总的来说,国内外仲裁制度在目的和运作方式上有所不同。
国内仲裁强调对国内争议的解决,注重维护国家法律和社会秩序;而国外仲裁则更加注重国际商业和投资的便利性,强调国际化和专业化的仲裁机构和规则。
虽然存在差异,但两者都是为解决争议提供一种高效、公正和有保障的方式。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外仲裁制度的发展和合作已经成为推动国际商业和投资的重要力量。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国内外仲裁制度展开深入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对国内外仲裁制度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定义和作用。
同时,我们还将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以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其次,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国内仲裁制度和国外仲裁制度。
在国内仲裁制度部分,我们将对其进行概述,包括其基本运作机制和法律依据。
同时,我们还将重点关注国内仲裁制度的特点,比如程序简便、执行效率高等。
简述仲裁的分类
简述仲裁的分类摘要:一、仲裁的概念与特点二、仲裁的分类1.按仲裁机构分类2.按仲裁范围分类3.按仲裁程序分类三、各类仲裁的特点及适用场景四、我国仲裁制度的发展与改革正文:仲裁作为一种替代诉讼的争议解决方式,以其高效、经济、公正等特点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应用。
仲裁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仲裁机构、仲裁范围和仲裁程序的不同,可以将仲裁分为以下几类:一、按仲裁机构分类1.民间仲裁:主要由各类民间组织设立的仲裁机构进行,如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香港仲裁中心等。
2.行政仲裁:由政府主管部门设立的仲裁机构进行,如我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设立的仲裁委员会。
二、按仲裁范围分类1.国内仲裁:主要解决国内当事人之间的合同纠纷、财产权益纠纷等。
2.国际仲裁:涉及跨国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投资争议等。
三、按仲裁程序分类1.简易仲裁:程序简单、时间较短,适用于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
2.普通仲裁:程序较为复杂,适用于争议较大的案件。
各类仲裁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选择合适的仲裁类型有助于提高争议解决的效果。
例如,简易仲裁适用于小型企业间的合同纠纷,可节省时间和成本;而普通仲裁则更适合涉及较大金额或复杂权益争议的案件。
在我国,仲裁制度不断发展与改革,法律法规日益完善,仲裁机构的运作更加透明和专业化。
近年来,我国仲裁业务量持续增长,仲裁公信力逐步提升,成为当事人解决争议的重要选择。
随着我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进程,国际仲裁业务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总之,了解仲裁的分类及其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运用仲裁这一争议解决方式,为企业和当事人提供高效、公正、便捷的服务。
仲裁实行什么制度
仲裁实行什么制度仲裁是一种通过第三方仲裁人对争议进行调解和裁决的方法,常见于商业合同纠纷、劳动纠纷、建筑工程纠纷等领域。
为了保障公正和高效的仲裁过程,实行了一系列制度。
首先,仲裁实行公正的制度。
一方面,仲裁人必须具备公正、中立的原则,并接受相应的道德约束。
他们不能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得收受或索取任何形式的回扣。
另一方面,当事人有权对仲裁人的公正性提出质疑,并在仲裁程序中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如果仲裁人被发现存在不公正行为,当事人可以请求撤换仲裁人,确保程序的公正性。
其次,仲裁实行高效的制度。
为了缩短纠纷解决过程,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仲裁程序的时间和地点。
仲裁庭会尽力避免不必要的延期,确保案件能够及时审理和裁决。
同时,仲裁庭还鼓励双方当事人通过和解达成协议,以更快速解决纠纷。
此外,仲裁庭还可以制定一些流程规则,如提交证据的期限、口头辩论的时间等,以确保程序的高效进行。
再次,仲裁实行保密的制度。
仲裁庭要求当事人和仲裁人对案件的所有细节和材料保密。
这有助于避免商业秘密的泄露和企业声誉的受损,同时也保护了个人隐私。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庭对特定信息进行保密处理,而不予公开。
这种保密制度有助于建立起当事人对仲裁机构的信任,使得他们更愿意选择仲裁解决纠纷。
最后,仲裁实行一审终审的制度。
仲裁裁决一旦作出,即具有最终和终局性,不受上诉的干扰。
这种制度有助于减少争议的持续时间和成本,并提高仲裁裁决的实质性效力。
同时,一审终审的制度也鼓励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积极参与,提供充分的证据和辩护意见,确保仲裁庭能够作出公正、合理的裁决。
总之,仲裁实行公正、高效、保密和一审终审等一系列制度,为争议的解决提供了一个独立、中立和有效的机制。
这些制度的实施,旨在确保当事人的权益得到保障,纠纷能够在公平和公正的环境下得到解决,并促进了法治社会的建设和法制建设的推进。
健全仲裁管理制度
健全仲裁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不断发展,仲裁作为一种高效、快速解决合同纠纷的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仲裁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仲裁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本文将从仲裁管理制度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具体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仲裁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建议。
二、仲裁管理制度的必要性仲裁是一种自愿、独立、公正、快速、有效的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
与传统的司法诉讼相比,仲裁具有诸多优势,包括时间短、成本低、灵活性强等。
然而,仲裁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仲裁裁决的执行难度大、程序不够严密、裁决结果不公正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与仲裁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有关。
仲裁管理制度的健全,对于保障仲裁的公正、高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仲裁管理制度可以为仲裁程序提供必要的约束与规范,保证仲裁员的独立与公正。
其次,仲裁管理制度可以提供必要的程序保障,确保当事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最后,仲裁管理制度可以提供必要的监督机制,保证仲裁裁决的执行得到有效保障。
三、仲裁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仲裁管理制度包括了仲裁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管理、程序规定、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就此做进一步的介绍。
1. 组织结构仲裁管理制度应当规定仲裁机构的组织架构、人员设置及职责划分。
比如,仲裁机构的领导机构、专家委员会、秘书处等。
2. 人员管理仲裁管理制度应当对仲裁员的选拔、任命、管理等方面进行规定。
比如,仲裁员的资格条件、任命程序、管理机制等。
3. 程序规定仲裁管理制度应当对仲裁程序的程序规则、证据收集、审理程序等方面进行规范。
比如,仲裁程序的开启和终结程序、证据提交和质证程序等。
4. 财务管理仲裁管理制度应当对仲裁费用的征收、管理和支出等方面进行规定。
比如,仲裁费用的收取标准、费用的管理和使用程序等。
四、仲裁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仲裁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一方面,其具体实施则是另一方面。
下面将就仲裁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进行探讨。
1. 仲裁人员的培训仲裁机构应当定期对仲裁员进行相关的法律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仲裁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
独立仲裁
一裁终局
12.4仲裁的七大基本制度
协议仲裁 一裁终局
财产保全 委托代理 仲裁回避 先行调解 仲裁时效
PPT实用技巧
当事人采取仲裁方式解决的,应当双方自愿, 仲裁庭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 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 当事人申请 经济诉讼中二审终审 仲裁时效制度 达成仲裁协议(书面协议):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 其它财产权益纠纷
(财产侵权纠纷)
12.2仲裁的适用范围
(一)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 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二)禁止仲裁的事项: 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人身关系 不可仲裁 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成功PPT四要素
12.3仲裁基本原则
12.1仲裁与仲裁法
仲裁
(二)图解思想
仲裁,也叫公断
• 是指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 据其在事前或事后达成的协议 • 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者 进行裁判的争议解决制度和方式。
经济活动中的
• 经济纠纷(合同纠纷)
经济仲裁
仲裁法
仲裁法
• 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调整仲裁法律关系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 我国现行的《仲裁法》 是1995年9月1日起开 始实施的
• 仲裁协议包括的事项
人民法院 与本案有其它关系,可能影响工作仲裁的 • 授权委托书 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形 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接受当事人、代 理人请客送礼的 执行保全 律师或其它代理人 当事人主动提出回避申请的(应当说明理由, 在首次开庭前或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
NEXT
12.5申请撤销裁决
第十二章 经济仲裁制度
• 学习目标 • 12.1仲裁源自仲裁法 • 12.2仲裁的适用范围 • 12.3仲裁基本原则
• 12.4仲裁七大基本制度
• 12.5 • 12.6
• 课堂实训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仲裁这种
解决纠纷的方式;能够掌握经济仲裁的概念, 仲裁的双方当事人,以及仲裁的范围,熟悉 并掌握仲裁的基本原则、仲裁的七大基本制 度以及仲裁的整个程序相关的法律规定,最 终达到能够较好地运用仲裁方式解决经济纠 纷的目的。
12.6裁决的执行
课堂实训
1.根据以下案例的情况,撰写一份仲裁协议。 2.模拟仲裁庭审理案件的程序。
3.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