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轴对称图形 .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案(3) (新版)苏科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轴对称图形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案3(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轴对称图形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案3(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轴对称图形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案3(新版)苏科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探索并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 2.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能利用基本事实有条理的进行证明,做到每一步有根有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索角的轴对称的过程,在“操作——探究——归纳——证明”的过程中培养思考的严谨性和表达的条理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角的轴对称性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点在角平分线上”的证明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开场白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充分研究了线段的轴对称性,那么另一个基本图形“角”的轴对称性又如何呢?与线段有什么异同和联系呢?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愉快的数学探究之旅.进入状态,兴致盎然,跃跃欲试.点明课题,揭示角类比线段的探究方法.实践探索一在一张薄纸上画∠AOB,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对称轴在哪里?为什么?积极思考,动手操作,提出猜想.让学生动手操作,感知角的轴对称性,猜想对称轴的位置,为后续研究作铺垫,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探索二如图2-23,直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如果沿直线OC翻折,你有什么发现?角平分线是线段的对称轴吗?] 动手操作,验证猜想,描述发现,明确结论.在操作中感知角的轴对称性,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实践探索三角平分线是否也有像线段垂直平分线一样的特殊性质呢?如图,在∠AOB的角平分线OC任意取一点P,PD⊥OA,PE⊥OB,PD与PE相等吗?为什么?通过证明,你发现了什么?用语言描述你得到的结论.总结角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特点?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方法不一,具体如下:1.利用“AAS”证明△ODP≌△OEP后,说明PD与PE相等.2.利用角的轴对称性和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说明PD与PE相等.问题虽然比较简单,学生都能感受到PD与PE相等,但是要让学生进行推理说明还是有困难的,要提示学生从角平分线的定义入手,说明角相等,再结合证明两个角相等的思路,让学生寻找到演绎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为下面的证明积累经验.实践探索四如果任意一个点在角平分线上,那么这个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反过来,结合上节课所学,你有什么猜想?如图2-26,若点Q在∠AOB内部,QD⊥OA,1.猜想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2.学生证明逆定理.连接OQ,利用HL证明三角形全等,继而教师提示问题,帮助学生利用类比学习法合猜想,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定理的证明,通过OAB2-23C2-24QE ⊥OB ,且QD =QE ,点Q 在∠AOB 的角平分线上吗?为什么?通过上述探索,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验证.得到OQ 平分∠AOB . 3.学生讨论、归纳得到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引导学生理解“点在线上”的证法基础上,明确辅助线,培养其分析问题和演绎推理的能力.让学生感受角平分线点的共性,几何画板的一般性图形验证,较好地进行了图形证明.小结1.经历了画图、折纸、猜想、归纳的活动过程,探索得到了角的轴对称性: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2.本节课我们还证明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图形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你能举例说明这种内在的联系吗? 学生讨论、小结帮助学生及时归纳所学,纳入原有知识体系中.布置作业课本P58习题2.4,分析第7、8题的思路,任选1题写出过程.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题作业.实行作业分层,便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自我发展.OAB Q DE2-26。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轴对称图形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案(4)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轴对称图形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案(4) (新版)苏科版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4)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分析:要证明点P在∠A的角平分线上,根据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只要点P做两边的垂线段PD、PE,证出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教案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教案
重点难点分析
1.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安排
集体智慧
(以知识体系为主)
个性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后记
开场白
同学们,纷繁源于简单,复杂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构成的.为了更好的研究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最基本的图形——线段的轴对称性.
实践探索一
在一张薄纸上画一条线段AB,操作并思考: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如直平分线有哪些应用?它主要可以用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练习安排
课本P57习题2.4
板书设计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
知识点: 例题:
练习:
课题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
教学
目标
1.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利用基本事实有条理的进行证明,做到每一步有根有据,渗透反证法的思想;
3.经历探索线段的轴对称的过程,在“操作——探究——归纳——证明”的过程中培养思考的严谨性和表达的条理性.
实践探索二
如图2-17直线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如果沿直线l翻折,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你的看法.
实践探索三
如图,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交AB于点O,点P是l上任意一点,PA与PB相等吗?为什么?通过证明,你发现了什么?用语言描述你得到的结论.
总结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特点?
实践探索四
试判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外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吗?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1.你能读懂题目吗?题中已知哪些条件?要说明怎样一个结论?
2.请你利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说明的结论画出图形.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课件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课件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例 3 在铁路a的同侧有两个工厂A和B,要在铁路边建一货 场C,使A、B两个工厂到货场C的距离相等,试在图 2.4-6 中作出点C.
解题秘方:连接AB,作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即可. 解:连接AB,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a于点C. 如图2.4-6, 点C即为所求.
方法点拨
尺规作图时要注意虚实线,即辅助性的线 用虚线,所要画的线用实线,同时要注意保留 作图痕迹.
3.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关系 (1)如图2.4-9,都与距离有关,条件PD⊥OA,PE⊥OB 都具备; (2)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性质 (角的内部的)点到角两边的 判定 距离相等.
4. 拓展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到三边 的距离相等.
特别提醒
1. 使用该判定定理的前提是这个点必须在角的内部. 2. 角平分线的判定是由两个条件(垂线,线段相等) 得到一个结论(角平分线). 3.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是证明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 它比利用三角形全等证两角相等更方便快捷.
特别解读
1.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中的“ 距离”是 “该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
2. 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直接证明线段相 等,不必再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因此它为证明 线段相等提供了新方法.
例 1 如图2.4-2,在△ABC中,AB边的垂直平分线DE,分 别与AB边和AC边交于点D和点E,BC边的垂直平分
解题秘方: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可知,证明 AD所在的直线上的点A和点D到线段EF的两个端 点的距离相等即可.
解:线段AD所在的直线是线段EF的垂直平分线. 证明:如图2.4-4,连接DE、DF. ∵ AD为∠BAC的平分线,∴∠EAD=∠FAD. 在△AED和△AFD中,
AE=AF, ቐ∠EAD=∠FAD,∴△AED≌△AFD. ∴ DE=DF.

八(上)数学第2章《轴对称图形》教案(含答案)

八(上)数学第2章《轴对称图形》教案(含答案)

八(上)数学第2章《轴对称图形》教案(含答案)一.轴对称图形二.镜面对称三.轴对称的性质四.作图-轴对称变换五.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六.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七.角平分线的性质八.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九.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十.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十一.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十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十三.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十四.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十五.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十六.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一.轴对称图形(共6小题)(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这时,我们也可以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2)轴对称图形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多条甚至无数条.(3)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圆等等.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下列银行的标识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中国建设银行B.招商银行C.交通银行D.中国农业银行3.下列四个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4.线段、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中,只是轴对称图形的是.5.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边三角形,半圆这几个几何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6.如图,3×3方格图中,将其中一个小方格的中心画上半径相等的圆,使整个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轴对称图形共有个.二.镜面对称(共4小题)1、镜面实质上是无数对对应点的对称,连接对应点的线段与镜面垂直并且被镜面平分,即镜面上有每一对对应点的对称轴.2、关于镜面问题动手实验是最好的办法:写在透明纸上,从反面看到的结果就是镜面反射的结果.1.如图,课间休息时,小新将镜子放在桌面上,无意间看到镜子中有一串数字,原来是桌旁墙面上张贴的同学手机号码中的几个数字,请问镜子中的数字对应的实际数字是.2.如图,从镜子中看到一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此时的实际时刻是.3.开车时,从后视镜中看到后面一辆汽车车牌号的后四位数是“”,则该车号牌的后四位应该是.4.室内墙壁上挂一平面镜,小明在平面镜内看到他背后墙上时钟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这时的实际时间应是()A.3:20B.3:40C.4:40D.8:20三.轴对称的性质(共10小题)(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由轴对称的性质得到一下结论:①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②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我们只要找到一对对应点,作出连接它们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可以得到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也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能完全重合B.线段是轴对称图形C.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D.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至少有一条2.如图,△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点E,F分别在线段BD、CD上,点G 在EF的延长线上,△EFD与△EFH关于直线EF对称,若∠A=60°,∠BEH=84°,∠HFG=n°,则n=.3.如图,在Rt△ABC中,∠BAC=90°,∠B=50°,AD⊥BC,垂足为D,△ADB与△ADB'关于直线AD对称,点B的对称点是点B',则∠CAB'的度数为()A.10°B.20°C.30°D.40°4.如图,△ABC和△ADE关于直线l对称,已知AB=15,DE=10,∠D=70°.求∠B的度数及BC、AD的长度.5.如图,△ABC与△DEF关于直线l对称,BE交l于点O,则下列说法不一定正确的是()A.AC=DF B.BO=EO C.AD⊥l D.AB∥EF第5题第6题第7题第8题6.如图,在3×3的网格中,与△ABC成轴对称,顶点在格点上,且位置不同的三角形有()A.5个B.6个C.7个D.8个7.如图,P为∠AOB内一点,分别画出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交OA于点M,交OB于点N.若P1P2=5cm,则△PMN的周长为.8.如图,在△ABC中,∠A=45°,∠B=60°,AB=4,P是BC边上的动点(不与B,C重合),点P关于直线AB,AC的对称点分别为M,N,则线段MN长的取值范围是.9.如图,点P在∠AOB的内部,点C和点P关于OA对称,点P关于OB对称点是D,连接CD交OA于M,交OB于N.(1)①若∠AOB=60°,则∠COD=°;②若∠AOB=α,求∠COD的度数.(2)若CD=4,则△PMN的周长为.10.如图,分别以△ABC的边AB,AC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ABC的对称图形△ABD和△ACE,∠BAC=150°,线段BD与CE相交于点O,连接BE、ED、DC、OA,有如下结论:①∠EAD=90°;②∠BOE=60°;③OA 平分∠BOC;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A.0个B.3个C.2个D.1个四.作图-轴对称变换(共6小题)几何图形都可看做是由点组成,我们在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时,也是先从确定一些特殊的对称点开始的,一般的方法是:①由已知点出发向所给直线作垂线,并确定垂足;②直线的另一侧,以垂足为一端点,作一条线段使之等于已知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的长,得到线段的另一端点,即为对称点;③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2,4),B(3,1),C(﹣2,﹣1).(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A1B1C1,并写出点A1,B1,C1的坐标;(2)求△ABC的面积.2.已知,在10×10网格中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ABC是格点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1)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画出△A1B1C1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的△A2B2C2;(3)若点B的坐标为(4,2),请写出点B经过两次图形变换的对应点B2的坐标.3.如图,方格纸上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点A、B都在格点上(两条网格线的交点叫格点).(1)作出三角形ABC关于直线MN对称的三角形A1B1C1.(2)说明三角形A2B2C2可以由三角形A1B1C1经过怎样的变换而得到?(要说明变换过程)4.已知:如图,方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B、C、M、N都在格点上.(1)画出△ABC关于直线MN对称的△A1B1C1.(2)在直线MN上找点P,使|PB﹣P A|最大,在图形上画出点P的位置,并直接写出|PB﹣P A|的最大值.5.△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ABC关于y轴对称图形为△A1B1C1,画出△A1B1C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的位置如图所示.(1)顶点A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A'(,),顶点C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坐标C'(,);(2)将△ABC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乘﹣1得△DEF,请你直接画出图形;(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一点P,使得△ABC与△PBC全等,这样的P点有个.(A点除外)五.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共8小题)1、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2、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于折叠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实际操作图形的折叠,这样便于找到图形间的关系.解题时,我们常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我们运用方程解决时,应认真审题,设出正确的未知数.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如果∠1=65°,那么∠2等于.2.如图,E是AB边上的中点,将△ABC沿过E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上F处,折痕交边AC于点D,若△ABC的周长为8,则△DEF的周长等于()A.4+B.8C.4D.6第2题第3题第4题3.将一张长方形纸条折成如图所示的形状,BC为折痕,若∠DBA=80°,则∠ABC等于()A.40°B.50°C.60°D.70°4.如图,将矩形纸条ABCD折叠,折痕为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点C′,D′处,D′E与BF交于点G.已知∠BGD′=30°,则∠α的度数是()A.30°B.45°C.74°D.75°5.如图1,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E点在边AD上,F、G分别在边AB、CD上,分别以EF、EG为折痕进行折叠并压平,点A、D的对应点分别是点A′和点D′,若ED′平分∠FEG,且ED′在∠A′EF内部,如图2,设∠A′ED'=n°,则∠FEG的度数为(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32.如图,图①是一个四边形纸条ABCD,其中AB∥CD,E,F分别为边AB,CD上的两点,且∠BEF=27°,将纸条ABCD沿EF所在的直线折叠得到图②,再将图②中的四边形BCFM沿DF所在直线折叠得到图③,则图③中∠EFC的度数为.6.如图已知,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D、C分别在M、N的位置上.有下列结论:①EF平分∠MED;②∠2=2∠3;③∠1+∠3=90°;④∠1+2∠3=180°其中一定正确的结论有.(填序号)7.如图,∠ACB=90°,AC=6,BC=8,将边AC沿CE翻折,使点A落在AB上的点D处;再将边BC沿CF翻折,使点B落在CD的延长线上的点B′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分别交于点E、F,则线段B′F的长为()A.B.C.D.六.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共6小题)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关键是要熟悉轴对称的性质,利用轴对称的作图方法来作图,通过变换对称轴来得到不同的图案.1.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有4个小正方形已经涂黑,若再涂黑任意1个白色的小正方形(每个白色小正方形被涂黑的可能性相同),使新构成的黑色部分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概率是.2.如图,在等边三角形网格中,已有两个小等边三角形被涂黑,若再将图中其余小等边三角形涂黑一个,使涂色部分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则有种不同的涂法.3.如图所示,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我们称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ABC是一个格点三角形,请你在图1,图2,图3中分别画出一个与△ABC成轴对称的格点三角形,并将所画三角形涂上阴影.(注:所画的三个图不能重复.)4.如图所示的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且每个角都是直角,小明用n个这样的图形,按照如图(2)所示的方法玩拼图游戏,两两相扣,相互间不留空隙.(1)用含a、b的式子表示c;(2)当n=2时,求小明拼出来的图形总长度;(用含a、b的式子表示)(3)当a=4,b=3时,小明用n个这样的图形拼出来的图形总长度为28,求n的值.5.如图,是由4×4个大小完在一样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方格纸,其中有两个小正方形是涂黑的,请再选择三个小正方形并涂黑,使图中涂黑的部分成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的一条对称轴(如图例.画对一个得1分)6.如图,在4×4正方形网格中,将图中的2个小正方形涂上阴影,若再从其余小正方形中任选一个也涂上阴影,使得整个阴影部分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小正方形共有()A.7个B.8个C.9个D.10个七.角平分线的性质(共11小题)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注意:①这里的距离是指点到角的两边垂线段的长;②该性质可以独立作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依据,有时不必证明全等;③使用该结论的前提条件是图中有角平分线,有垂直角平分线的性质语言:如图,∵C在∠AOB的平分线上,CD⊥OA,CE⊥OB∴CD=CE1.在正方形网格中,∠AOB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点P、Q、M、N中在∠AOB的平分线上是()A.P点B.Q点C.M点D.N点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2.如图,在△ABC中,∠ACB的外角平分线与∠ABC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D平分BC B.AD平分∠CAB C.AD平分∠CDB D.AD⊥BC3.如图,AD∥BC,∠ABC的平分线BP与∠BAD的平分线AP相交于点P,作PE⊥AB于点E,若PE=2.5,则两平行线AD与BC间的距离为()A.3B.4C.5D.64.已知:DA平分∠CAB,DB平分∠ABC,DE⊥AB于点E,△ABC的周长是12,面积是6,则DE的长是.5.如图,△ABC中,∠ACB=90°,AB=10cm,BC=6cm,若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向点C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若点P恰好在∠ABC的角平分线上,求出此时t的值;(2)若点P使得PB+PC=AC时,求出此时t的值.6.已知:如图,BP、CP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PM⊥AB于点M,PN⊥AC于点N.求证:P A平分∠MAN.7.如图,△ABC中,AB=2.5cm,AC=6cm,BC=6.5cm,∠ABC与∠ACB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过点P作PD ⊥BC,垂足为点D,则线段PD的长为cm.8.如图,△AOB的外角∠CAB,∠DBA的平分线AP,BP相交于点P,PE⊥OC于E,PF⊥OD于F,下列结论:(1)PE=PF;(2)点P在∠COD的平分线上;(3)∠APB=90°﹣∠O,其中正确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9.如图,在Rt△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线,若AC=3,BC=4,则S△ABD:S△ACD为()A.5:4B.5:3C.4:3D.3:410.如图,AB∥CD,BE和CE分别平分∠ABC和∠BCD,AD过点E,且与AB互相垂直,点P为线段BC上一动点,连接PE.若AD=8,则PE的最小值为()A.8B.6C.5D.411.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1)如图①,若∠BPC=α,则∠A=;(用α的代数式表示,请直接写出结论)(2)如图②,作△ABC外角∠MBC、∠N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Q,试探究∠Q与∠BP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③,延长线段CP、QB交于点E,△CQE中,存在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2倍,求∠A的度数.八.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共12小题)(1)定义:经过某一条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2)性质:①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其所在线段.②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③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叫外心,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1.如图,点E,F,G,Q,H在一条直线上,且EF=GH,我们知道按如图所作的直线l为线段FG的垂直平分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是线段EH的垂直平分线B.l是线段EQ的垂直平分线C.l是线段FH的垂直平分线D.EH是l的垂直平分线2.若P是△ABC所在平面内的点,且P A=PB=P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P是△AB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点P是△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点P是△ABC三边上高的交点D.点P是△ABC三边中线的交点3.在正方形网格中,△ABC的位置如图所示,且顶点在格点上,在△ABC内部有E、F、G、H四个格点,到△ABC 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A.点E B.点F C.点G D.点H第3题第4题第5题4.如图,在△ABC中,AC=1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M,交AC于点D,△BDC的周长为18,则BC的长为()A.4B.6C.8D.105.如图,在△ABC中,DE是边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交BC边于D点,若AC=5cm,△ADC的周长为17cm,则BC的长为()A.7cm B.10cm C.12cm D.22cm6.如图,在△ABC中,∠BAC=80°,AB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BC于点E,A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F,交BC于点G,连接AE,AG.则∠EAG的度数为()A.15°B.20°C.25°D.30°7.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BC的垂直平分线交BD于点E,连接CE,若∠A=60°,∠ACE=24°,则∠ABE的度数为()A.24°B.30°C.32°D.48°8.如图,在直角△ABC中,已知∠ACB=90°,AB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交BC于点D,且∠BAD=15°,BD=18cm,则AC的长是cm.9.如图,△ABC中,∠ABC=30°,∠ACB=50°,DE、FG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E、G分别为垂足.(1)直接写出∠BAC的度数;(2)求∠DAF的度数,并注明推导依据;(3)若△DAF的周长为20,求BC的长.10.已知如图,点A、点B在直线l异侧,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l于C、D两点.分别以C、D 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l下方交于点E,连结AE.(1)根据题意,利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2)证明:l垂直平分AE.11.如图,直线l与m分别是△ABC边AC和BC的垂直平分线,l与m分别交边AB,BC于点D和点E.(1)若AB=10,则△CDE的周长是多少?为什么?(2)若∠ACB=125°,求∠DCE的度数.12.如图,线段AB、BC的垂直平分线l1、l2相交于点O,若∠1=39°,则∠AOC=.九.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共6小题)(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3)在①等腰;②底边上的高;③底边上的中线;④顶角平分线.以上四个元素中,从中任意取出两个元素当成条件,就可以得到另外两个元素为结论.1.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4cm和8cm,那么它的周长是()A.16 cm B.20cm C.21 cm D.16或20cm2.如图,为了让电线杆垂直于地面,工程人员的操作方法通常是:从电线杆DE上一点A往地面拉两条长度相等的固定绳AB与AC,当固定点B,C到杆脚E的距离相等,且B,E,C在同一直线上时,电线杆DE就垂直于BC.工程人员这种操作方法的依据是()A.等边对等角B.垂线段最短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D.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3.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a、b,且a、b满足|2a﹣3b﹣7|+(2a+3b﹣13)2=0,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7B.11或7C.11D.7或104.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点O是底边BC上任意一点,OE、OF分别与两边垂直,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面积为15,则OE+OF的值为()A.5B.7.5C.9D.10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3,另一边是方程+=1的解,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A.10B.11C.10或11D.7或86.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那么其它两个内角为()A.50°,80°B.65°,65°C.50°,65°D.50°,80°或65°,65°十.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共11小题)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说明:①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的定义既作为性质,又可作为判定办法.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互逆;③在判定定理的证明中,可以作未来底边的高线也可以作未来顶角的角平分线,但不能作未来底边的中线;④判定定理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才能适用.1.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方格均为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我们把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现已知A、B、C、D都是格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ABC、△ABD都是等腰三角形B.△ABC、△ABD都不是等腰三角形C.△ABC是等腰三角形,△ABD不是等腰三角形D.△ABC不是等腰三角形,△ABD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在△ABC中,∠BAC=120°,∠B=40°,边AB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B交于点E,与边BC交于点D.(1)求∠ADC的度数;(2)求证:△ACD为等腰三角形.3.如图,在△ABC中,AB=AC=8,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1)若BE﹣EC=2,求CE的长;(2)若∠A=36o,求证:△BEC是等腰三角形.4.下面叙述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有两个内角分别为75°,75°的三角形B.有两个内角分别为110°和40°的三角形C.有一个外角为100°,一个内角为50°的三角形D.有一个外角为140°,一个内角为100°的三角形5.如图,∠AOB=60°,OC平分∠AOB,如果射线OA上的点E满足△OCE是等腰三角形,那么∠OEC的度数不可能为()A.120°B.75°C.60°D.30°35.在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即“如图,已知:∠B=∠C,求证:AB=AC”时,小明作了如下的辅助线,下列对辅助线的描述正确的有()①作∠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②取BC边的中点D,连接AD③过点A作AD⊥BC,垂足为点D④作BC边的垂直平分线AD,交BC于点DA.1个B.2个C.3个D.4个36.Rt△ABC中,∠ACB=90°,∠A=60°,在直线BC上取一点P使得△P AB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 有个.37.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边上的中点,G是AC边上一点,过G作EF⊥BC,交BC于点E,交BA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D∥EF;(2)求证:△AFG是等腰三角形.38.如图是5×5的正方形方格图,点A,B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要在小方格的项点确定一点C,连接AC和B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则方格图中满足条件的点C的个数是()A.4B.5C.6D.739.如图,关于△ABC,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ABC中,AB=AC;②△ABC中,∠B=56°,∠BAC=68°;③△ABC中,AD⊥BC,AD平分∠BAC;④△ABC中,AD⊥BC,AD平分边BC.其中,能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共有()A.1组B.2组C.3组D.4组40.如图,已知∠MON,在边ON上顺次取点P1,P3,P5…,在边OM上顺次取点P2,P4,P6…,使得OP1=P1P2=P2P3=P3P4=P4P5…,得到等腰△OP1P2,△P1P2P3,△P2P3P4,△P3P4P5…(1)若∠MON=30°,可以得到的最后一个等腰三角形是;(2)若按照上述方式操作,得到的最后一个等腰三角形是△P3P4P5,则∠MON的度数α的取值范围是.十一.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共15小题)1、等腰三角形提供了好多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判定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手段.2、在等腰三角形有关问题中,会遇到一些添加辅助线的问题,其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是常见的辅助线【“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性质问题都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解决,但要注意纠正不顾条件,一概依赖全等三角形的思维定势,凡可以直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问题,应当优先选择简便方法来解决.1.用一条长为18的绳子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若等腰三角形有一条边长为4,它的其它两边是多少?(2)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都为整数,请直接写出所有能围成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2.在Rt△ABC中,∠ACB=90°,以△ABC的一边为边画等腰三角形,使得它的第三个顶点在△ABC的其他边上,则可以画出的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最多可画几个?()A.9个B.7个C.6个D.5个3.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A=20°,BP平分∠ABC;点D是射线BP上一点,如果点D满足△BCD是等腰三角形,那么∠BDC的度数是.4.如图,点G在CA的延长线上,AF=AG,AD⊥BC,GE⊥BC.求证:AD平分∠BAC.证明:∵AF=AG(已知),∴∠AGF=∠AFG().∵AD⊥BC,GE⊥BC(已知),∴∠ADC=∠GEC=90°().∴AD∥GE().∴∠CA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AD=∠AFG().∴∠CAD=∠BAD(等量代换).∴AD平分∠BAC().5.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连结AD,BE平分∠ABC交AC于点E,过点E作EF∥BC 交AB于点F.(1)若∠C=36°,求∠BAD的度数.(2)求证:FB=FE.6.如图,在△ABC中,AB=AC,BO、CO分别平分∠ABC、∠ACB,DE经过点O,且DE∥BC,DE分别交AB、AC于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A.2B.3C.4D.57.如图,△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那么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有()①△BDF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③若∠A=50°,则∠BFC=115°;④DF=EF.A.1个B.2个C.3个D.4个8.如图,在△ABC中,AB=AC,∠A=36°,BD平分∠ABC交AC于点D,点E是AB的中点,连结DE.(1)求证:△ABD是等腰三角形;(2)求∠BDE的度数.9.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BE⊥BD,DE∥BC,BE与DE交于点E,DE交AB于点F.(1)若∠A=56°,求∠E的度数;(2)求证:BF=EF.10.(1)如图①,△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O点,过O点作EF∥BC交AB、AC于点E、F,试猜想EF、BE、CF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若将图①中∠ACB的平分线改为外角∠ACD的平分线,其它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EF、BE、CF 之间的关系.11.如图,在△ABC中,AB=AC,∠BAC=36°,BD是∠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E是AB的中点,连接ED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求证:(1)EF⊥AB;(2)△ACF为等腰三角形.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BC的平分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E,F是BE的中点,连接CF并延长交AD于点G.(1)求证:CG平分∠BCD.(2)若∠ADE=110°,∠ABC=52°,求∠CGD的度数.13.在△ABC中,点E,点F分别是边AC,AB上的点,且AE=AF,连接BE,CF交于点D,∠ABE=∠ACF.(1)求证:△BCD是等腰三角形.(2)若∠A=40°,BC=BD,求∠BEC的度数.14.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当∠A=40°时,求∠DEF的度数.15.如图,△ABC中,∠C=90°,AB=5cm,BC=3cm,若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B→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1)出发2秒后,求△ABP的周长.(2)问t为何值时,△BCP为等腰三角形?(3)另有一点Q,从点C开始,按C→B→A→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P、Q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当t为何值时,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十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共7小题)(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①它可以作为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的方法;②可以得到它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它的任意一角的平分线都垂直平分对边,三边的垂直平分线是对称轴.1.如图,在△ABC中,点D,E在边上,DE∥BC,若△ADE是等边三角形,AD=2,BD=3,则△ABC的周长为()A.6B.9C.15D.182.如图,已知等边△ABC的周长是12,点P是三角形内的任意一点,PD∥AB,PE∥BC,PF∥AC,则PD+PE+PF 的值是()A.12B.8C.4D.33.如图,直线l1∥l2,等边△ABC的顶点C在直线l2上,若边AB与直线l1的夹角∠1=40°,则边AC与直线l2的夹角∠2=°.第3题第4题第5题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ABC=160°,∠BCD=80°,△PDC为等边三角形,则∠ADC的度数为()A.70°B.75°C.80°D.85°5.如图,在Rt△ABC中,∠ACB=90°,AB=4,以AC为边在△ABC外作等边三角形△ACD,连接BD.则BD 的最大值是.6.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C=BD,∠BAD=20°,则∠BCD的度数为()A.50°B.55°C.60°D.65°7.如图,在等边△ABC中,BD=2DC,DE⊥BE,CE,AD相交于点P,则()A.AP>AE>EP B.AE>AP>EP C.AP>EP>AE D.EP>AE>AP十三.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共9小题)(1)由定义判定: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判定定理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判定定理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说明:若已知或能求得三边相等则用定义来判定;若已知或能求得三个角相等则用判定定理1来证明;若已知等腰三角形且有一个角为60°,则用判定定理2来证明.1.如图,在△ABC中,∠A=120°,AB=AC,D是BC的中点,DE⊥AB,DF⊥AC,点E,F为垂足,求证:△DEF是等边三角形.2.如图,△ABC中,∠A=60°,分别以A,B为圆心,大于AB长的一半为半径画弧交于两点,过两点的直线交AC于点D,连结BD,则△ABD是三角形.3.已知,在△ABC中,AB=AC,如图,(1)分别以B,C为圆心,BC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D;(2)作射线AD,连接BD,CD.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BAD=∠CAD B.△BCD是等边三角形C.AD垂直平分BC D.S四边形ABDC=AD•BC4.下列三角形中:①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填序号).5.已知a、b、c是△ABC的三边的长,且满足a2+2b2+c2﹣2b(a+c)=0,则此三角形的形状为.6.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b、c适合(a2﹣2ac)(b﹣a)=c2(a﹣b),则a、b、c之间满足的关系是;有同学分析后判断△ABC是等边三角形,你的判断是.7.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③④8.等边△ABC中,点P在△ABC内,点Q在△ABC外,且∠ABP=∠ACQ,BP=CQ,问△APQ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试说明你的结论.9.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α.将△BOC绕点C顺时针旋转60°得△ADC,。

1.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教案

1.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教案

教案1.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线段的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2 .探索并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重点难点】: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和判定【预习指导】:自学课本18页到19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写下疑惑摘要问题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问题2线段的对称轴是什么?问题3已知线段MN=3cm ,直线l是MN的垂直平分线。

分别以M,N 为圆心,2cm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G、H,并观察点G,H与直线l有什么关系?课堂活动活动一对折线段问题1:按要求对折线段后,你发现折痕与线段有什么关系?问题2:按要求第二次对折线段后,你发现折痕上任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例题:P18 例1这是一道文字描述的几何说理题,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容易理解,但不易叙述,因此要做一定的分析,如:你能读懂题目吗?题中已知哪些条件?要说明怎样一个结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说明的结论能画出图形来表示吗?根据图形你能说明道理吗?活动二用圆规找点问题1:你能用圆规找出一点Q,使AQ=BQ吗?说出你的方法并画出图形(保留作图痕迹),还能找出符合上述条件的点M吗?问题2:观察点Q、M,与直线l有什么关系?符合上述条件的点你能找出多少个?它们在哪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用直尺和圆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按课本上19页的方法在书上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同位可画出不同位置的线段,相互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结论:__________________【典题选讲】:已知:如图,AB=AC=12 cm,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B于D、E,△ABD的周长等于29 cm,.求DC的长【学习体会】:【课堂练习】:1、如图,△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D、E,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BC于点F、G,若BC=25cm ,求△AEG的周长?2.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点P 关于OA 、OB 的对称点C 、D ,连结C 、D 交OA 于M ,交OB 于N,若CD=5厘米,求ΔPMN 的周长.3、滨海政府为了方便居民的生活,计划在三个住宅小区A 、B 、C 之间修建一个购物中心,试问,该购物中心应建于何处,才能使得它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C BA( 编写者:李晓红)· BO A。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教学设计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教学设计

探索交流、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B
1.同学们用纸片做过纸箭和纸飞机吗?说说你的方法;
2.试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 AOB 纸片,折一只以点 O 为箭
头的纸箭,再展开纸箭,观察折痕,你有什么发现?
O
(游戏情境,有亲切感,易引起学生对折痕的关注,进而
引起对角的轴对称性进行讨论)
A
二、探索活动:
三、例题教学: 例 2.任意画∠O,在∠O 的两边上分别截取 OA.OB,使 OA=OB,过点 A 画 OA 的垂
线,过点 B 画 OB 的垂线,这两条垂线相交于点 P,点 O 在∠APB 的平分线上吗?为什么? 这是条件明确的说理题,要先让做猜想,再用折纸验证,或用直尺和圆规作∠APB 的平分线, 观察点 O 与∠APB 的平分线的位置,然后进行说理。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角的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探索并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3.在“操作――探究――归纳――说理”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提高演绎 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判断某点是否在某个角的平分线上。
【教学方法】
活动二:课本中的“讨论”,并作图验证所得结论。
B
(1)分组讨论。从轴对称的角度来剖析角平分线和线段的垂
直平分线的类似特征;
(2)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猜想具有怎样性质的点在角的
Q
O
平分线上?
(3)用好课本中的图 1-20,猜想并验证所得结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问题的讨论作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次练习,要引起足够重视。让学生对照图 形,分析已知条件,寻找解题策略,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作适当启发,参看下图。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轴对称图形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案1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轴对称图形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案1 (新版)苏科版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课题
§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掌握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2、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探究、讨论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感受数学魅力。
重点
探索并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过程
难点
探索并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四、巩固练习:
☆1、如图,△ABC中,AD垂直平分边BC,AB=5,求AC的长度。
☆☆2、在△ABC中,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出线段AB、BC、CA的垂直平分线,看看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教法及教具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学生预习
☆概念:
线段是图形,线段的是它的对称轴。
线段的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上。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数学符号表示:
1、如图:直线l⊥AB,垂足为O,OA=OB,点P在l上,
在总结上一题的基础上,老师给出作图过程和作图方法,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掌握用尺规作图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法。
三、小组合作例题:
☆例1、如图10.2.2,△ABC中,BC=10,边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E、D.BE=6,
求△BCE的周长.
☆例2、如右图,在直线MN上求作一点P,使PA=PB
那么。

初中数学《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案

初中数学《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案

初中数学《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案教学课题:1.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一)教学时刻(日期、课时):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线段的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点,进展空间观念;2 .探究并把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3.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具有专门性质的点的集合;4 在“操作---探究----归纳----说理”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摸索和表达,提高演绎推理能力。

探究并把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具有专门性质的点的集合教学预备《数学学与练》集体备课意见和要紧参考资料页边批注加注名人名言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问题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什么缘故?探究活动:活动一对折线段问题1:按要求对折线段后,你发觉折痕与线段有什么关系?问题2:按要求第二次对折线段后,你发觉折痕上任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二.新课讲授结论: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投影)例题:例1P21(投影)这是一道文字描述的几何说理题,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容易明白得,但不易叙述,因此要做一定的分析,如:你能读明白题目吗?题中已知哪些条件?要说明如何样一个结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说明的结论能画出图形来表示吗?依照图形你能说明道理吗?活动二用圆规找点问题1:你能用圆规找出一点Q,使AQ=BQ吗?说出你的方法并画出图形(保留作图痕迹),还能找出符合上述条件的点M吗?问题2:观看点Q、M,与直线l有什么关系?符合上述条件的点你能找出多少个?它们在哪里?结论: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活动三用直尺和圆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按课本上的方法在书上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同位可画出不同位置的线段,相互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加注名人名言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一.巩固练习P23 习题1、2、3二.小结结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页边批注加注名人名言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经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说课稿-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说课稿-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说课稿-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中的第2.4节,主要介绍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线段和角的轴对称定义、判断和绘制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和角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了线段和角的度量和运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线段和角的理解,并通过绘制轴对称图形的练习,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线段的轴对称定义及其性质;2.理解角的轴对称定义及其性质;3.掌握判断线段和角是否具有轴对称的方法;4.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绘制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1.注重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推理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理解轴对称性的概念和特点;3.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心思,培养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线段的轴对称性及其判断方法;2.角的轴对称性及其判断方法;3.绘制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引入新知:1.利用实例引入轴对称的概念,例如一把剪刀、一个图形等,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特点;2.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轴对称的特点,例如镜面对称;3.引入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的概念,让学生讨论并理解。

讲解与练习:1.通过示例和图形,讲解线段的轴对称性,并引导学生掌握判断线段是否具有轴对称性的方法;2.通过示例和图形,讲解角的轴对称性,并引导学生掌握判断角是否具有轴对称性的方法;3.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判断线段和角是否具有轴对称性的能力。

拓展与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绘制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2.组织学生进行绘制图形的练习,培养他们的几何思维和创造力;3.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绘制图形的方法和策略。

八上 1.4 线段、角是轴对称性(2)

八上 1.4  线段、角是轴对称性(2)

1.4 线段、角是轴对称性(2)--- ( 教案)班级姓名学号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的性质.2、使学生通过类比的思想和方法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3、通过类比方法,掌握了新的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Array教学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应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张庄、李庄和马庄的位置如图,每两个村庄之间都有笔直的道路相连,他们计划共同打一眼机井.希望机井到三条道路的距离相等,你能设计出机井的位置吗?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将不难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角的轴对称性.(二)新授1、请同学们将事先准备的薄纸拿出来,在上面任意画一个角(∠AOB),折纸使两边OA、OB 重合,你发现折痕与∠AOB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动手和讨论得到结论: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2、在∠AOB的内部任意取折痕上的一点P,分别作点P到OA和OB的垂线段PD、PE,再沿学生作图探究,可得到很多结论,如PC=PD,PC、PD关于折痕对称等等,点评学生的各种结论并强调重点: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在上面第二个结论中,有两个条件(1)OC 是∠AOB 的平分线;(2)点P 在OC 上,PD ⊥OA ,PE ⊥OB ,才能得出PD =PE ,两者缺一不可.下图中PD =PE 吗?各缺少了什么条件?3、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若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PA=PB ,如果QA=QB ,那么点Q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今天我们又学了若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那么点P 到OA 、OB 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你能提出什么猜想吗部分学生能猜想出来:若点P 到OA 、OB 的距离相等,则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让学生完成P24图1-19的相关问题,学生通过作图、测量、观察得到: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4、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那么角平分线就是……?部分学生会回答出:角平分线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二、例题示范:例1、任意画∠O ,在∠O 的两边上分别截取OA 、OB ,使OA=OB ,过点A 画OA 的垂线,过P ,点O 在∠APB 的平分线上吗?为什么? 例2、如下图(1)所示,在△ABC 中,∠C = 90°,BD 是角平分线,交AC 于点D ,DE ⊥AB ,垂足为点E ,AD =3DE.AD 和3DC 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三、课堂小结:角平分线的作法及性质A OB CD E P P E D C B O A O四、课后作业:P22 4,5五、教学后记:。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学设计1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学设计1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是学生在学习了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线段和角的对称性。

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线段的轴对称性、角的轴对称性以及如何寻找线段和角的轴对称线。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轴对称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的。

但是,对于如何寻找线段和角的轴对称线,以及如何应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掌握寻找线段和角的对称轴的方法。

2.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寻找线段和角的对称轴的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轴对称的性质。

2.利用图形和实例,直观地展示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注重练习和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和实例,用于展示和解释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

2.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吗?轴对称有哪些性质?2.呈现(15分钟)展示一些线段和角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是否具有轴对称性。

提问:你们能找出这些线段和角的轴对称线吗?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每组选择一个线段或角,尝试找出它的对称轴。

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3)教学设计

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3)教学设计
逆定理的证明,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点在线上”的证法基础上,明确辅助线,培养其分析问题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让学生感受角平分线点的共性,几何画板的一般性图形验证,较好地进行了图形证明.
指导学生活动.
练习:课本P55练习.
延伸:在平面内确定一点M,使它到AB、AC的距离相等且MB=MC.
这题是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和角平分线性质的综合应用.
借助网格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有利于学生明确其区别,也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获得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结
1.经历了画图、折纸、猜想、归纳的活动过程,探索得到了角的轴对称性: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2.本节课我们还证明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图形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你能举例说明这种内在的联系吗?
动手操作,验证猜想,描述发现,明确结论.
在操作中感知角的轴对称性,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实践探索三
角平分线是否也有像线段垂直平分线一样的特殊性质呢?
如图,在∠AOB的角平分线OC任意取一点P,PD⊥OA,PE⊥OB,PD与PE相等吗?为什么?
通过证明,你发现了什么?用语言描述你得到的结论.
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方法不一,具体如下:
总结
角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特点?
讨论后共同小结: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师生互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
实践探索四
如果任意一个点在角平分线上,那么这个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反过来,结合上节课所学⊥OA,QE⊥OB,且QD=QE,点Q在∠AOB的角平分线上吗?为什么?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案

教学课题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案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会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3.经历探索线段的轴对称的过程,在“操作——探究——归纳——证明”的过程中培养思考的严谨性和表达的条理性教学重点、难点:1、利用线段的轴对称性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2、灵活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实践探索一在一张薄纸上画一条线段AB,你能找出与线段AB 的端点A、B距离相等的点吗?这样的点有多少个?动手操作,交流发现激发兴趣,点明主题.衔接上一节课,渗透数学“逆向思维”的数学研究策略..实践探索二:如果一个点在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这个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反过来,如果一个点到一条线段的两端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吗?如图2-21(1),若点Q在线段AB上,且QA =QB,则Q是线段AB的中点,则点Q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1.猜想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2.自学课本上点Q在线段上的情形,思考点Q不在线段上时的证明;3.学生证明逆定理.教师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合理猜想,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两个步骤兼顾了“任意性”和“完备性”,让学生感受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点的共性,几何画板的一般性图形验证,客观的得到了其是一类点的集合.如图2-21(2),若点Q是线段AB外任意一点,且QA=QB,那么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吗?为什么?通过上述探索,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教师利用几何画板验证线段垂直平分线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4.学生讨论、归纳得到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实践探索三你能运用实践探索二得到的结论,用尺规画出任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吗?如果能,说说你作图的依据.课本上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为什么要画“两弧的交点”,而且“半径要大于12 AB”呢?在线段AB所在直线外取一点C,连接AC,用刚学的方法画出AC的垂直平分线l1,与AB的垂直平分线l2交于点O,再连接BC,并作出它的垂直平分线.你发现了什么?得到什么结论?这又是为什么呢?1.学生尝试操作、小组交流;2.小组代表汇报画法,并说明作图依据;3.说明作法中“两弧的交点”“半径要大于12AB”的原因;5.进行延伸作图,观察现象,思考原因.从实践探索二出发,引导学生利用圆规的等距性找到确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两点,强调“两交点”及“半径”,确保作图成功.延伸作图以及图形观察一方面“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为例1的解决作出铺垫.例1 已知:如图2-22,在△ABC中,AB、AC的垂直平分线l1、l2相交于点O.求证:点O 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1.学生结合实践探索三思考;2.尝试证明;在实践探索三的基础上学生开始逐渐学会综合利用性质定A B。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4 线段、角的对称性 教案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4 线段、角的对称性 教案

【课题】2.4 角的对称性(1)【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角的折叠过程探索角的对称性,并发现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的方法;2.使学生会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3.培养学生实践探索的科学习惯.【学习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应用.【预习导航】 一、预习作业:1、角 轴对称图形(填“是”或“不是”), 是它的对称轴.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 距离相等.3、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 上.4、如图,OP 是∠AOB 的平分线,C 是OP 上一点,CE ⊥OA 于点E ,CF ⊥OB 于点F ,CE =6㎝,则CF = ㎝,理由是 .二、合作探究:活动一:请同学们准备一张薄纸,在上面任意画一个角(∠AOB ),折纸使两边OA 、OB 重合,你发现折痕与∠AOB 有什么关系?结论:角是轴对称图形, 是它的对称轴.活动二:在∠AOB 的平分线上任意取一点P ,分别画点P 到OA 、OB 的垂线段PC 和PD ,BOF 第4题PC和PD相等吗?会有什么结论?结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距离相等.思考:我们知道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如果一个点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吗?结论: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三、预习检测:1、到三角形的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三条中线的交点C.三条高的交点D.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2、如图,AD平分BAC,∠C=90°,DE⊥AB,那么: (1)DE和DC相等吗?为什么? (2) AE和AC相等吗?为什么?【课堂导学】例1任意画∠O,在∠O的两边上分别截取OA、OB,使OA=OB,过点A画OA的垂线,过点B画OB的垂线,设两条垂线相交于点P,点O在∠APB的平分线上吗?为什么?例2 如图,已知AB ∥CD ,∠ABC 与∠B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 ,EF ⊥BC ,EF=4㎝,求平行线AB 、CD 之间的距离.【效果检测】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两条相交直线B 、线段C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相等线段D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相等线段 2.在△ABC 中,AB =BC ,BD 平分∠ABC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D 平分ACB 、AD ⊥BDC 、AD 垂直平分BC , D 、BD 垂直平分AC3.“西气东输”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创世工程,现有两条高速公路l 1、l 2和两个城镇A 、B (如图),准备建一个燃气控制中心站P ,使中心站到两条公路距离相等,并且到两个城镇等距离,请你画出中心站的位置.(保留画图痕迹,不写画法)FEDCB A4.如图,在△ABC中,∠C = 90°,AD平分∠BAC,且CD = 5,求点D到AB的距离.AB。

八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应用线段角的轴对称性证明》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应用线段角的轴对称性证明》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的定义及性质,能熟练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运用轴对称性进行几何图形的折叠、剪切和拼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能够运用轴对称性原理,发现并证明线段和角在轴对称变换下的不变性,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4.掌握利用轴对称性简化几何证明过程的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八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应用线段角的轴对称性证明》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八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了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后,往往难以将其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为此,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进行证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建筑图案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特点。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轴对称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出轴对称性的定义。
"很好,大家发现了这些图形都可以沿着某条线对折后重合,这条线就是对称轴。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与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今天的作业是,请同学们找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尝试用轴对称性进行证明。"
2.教师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以下几点:
a.仔细观察,找出对称轴;
b.熟练掌握轴对称性的性质;
c.在证明过程中,注意逻辑严密性和表述清晰度。
1.自我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课堂教学,发现不足之处,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轴对称图形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案(3) (新版)苏科版
教 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
2.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利用基本事实有条理的进行证明,做到每一步有根有据;
进入状态,兴致盎然,跃跃欲试.
点明课题,揭示角类比线段的探究方法.
实践探索一:
在一张薄纸上画∠AOB,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对称轴在哪里?为什么?
积极思考,动手操作,提出猜想.
让学生动手操作,感知角的轴对称性,猜想对称轴的位置,为后续研究作铺垫,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探索二
如图2-23,直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如果沿直线OC翻折,你有什么发现?角平分线是线段的对称轴吗?
通过上述探索,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验证.
1. 猜想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2.学生证明逆定理.
连接OQ,利用HL证明三角形全等,继而得到OQ平分∠AOB.
3.学生讨论、归纳得到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教师提示问题,帮助学生利用类比学习法合理猜想,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4.经历探索角的轴对称的过程,在“操作——探究——归纳——证明”的过程中培养思考的严谨性和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重点
利用角的轴对称性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点在角平分线上”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开场白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充分研究了线段的轴对称性,那么另一个基本图形“角”的轴对称性又如何呢?与线段有什么异同和联系呢?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愉快的数学探究之旅.
总结
角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特点?
讨论后共同小结: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师生互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
实践探索四结合上节课所学,你有什么猜想?
如图2-26,若点Q在∠AOB内部,QD⊥OA,QE⊥OB,且QD=QE,点Q在∠AOB的角平分线上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小结.
帮助学生及时归纳所学,纳入原有知识体系中.
布置作业
课本P58习题2.4,分析第7、8题的思路,任选1题写出过程.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题作业.
实行作业分层,便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自我发展.
A20698 50DA僚32946 80B2育O22399 577F坿_39366 99C6駆5~36965 9065遥30436 76E4盤25887 651F攟25440 6360捠VS
借助网格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有利于学生明确其区别,也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获得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结
1.经历了画图、折纸、猜想、归纳的活动过程,探索得到了角的轴对称性: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2.本节课我们还证明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图形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你能举例说明这种内在的联系吗?
逆定理的证明,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点在线上”的证法基础上,明确辅助线,培养其分析问题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让学生感受角平分线点的共性,几何画板的一般性图形验证,较好地进行了图形证明.
指导学生活动.
练习:课本P55练习.
延伸:在平面内确定一点M,使它到AB、AC的距离相等且MB=MC.
这题是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和角平分线性质的综合应用.
动手操作,验证猜想,描述发现,明确结论.
在操作中感知角的轴对称性,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实践探索三
角平分线是否也有像线段垂直平分线一样的特殊性质呢?
如图,在∠AOB的角平分线OC任意取一点P,PD⊥OA,PE⊥OB,PD与PE相等吗?为什么?
通过证明,你发现了什么?用语言描述你得到的结论.
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方法不一,具体如下:
1.利用“AAS”证明△ODP≌
△OEP后,说明PD与PE相等.
2.利用角的轴对称性和基本事
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说明PD与PE相等.
问题虽然比较简单,学生都能感受到PD与PE相等,但是要让学生进行推理说明还是有困难的,要提示学生从角平分线的定义入手,说明角相等,再结合证明两个角相等的思路,让学生寻找到演绎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为下面的证明积累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