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课题4.3凸透镜成像规律(2)教案苏科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②学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的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①在探究实验中,感受观察、比较、推理的科学方法。
②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分析,经历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科学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过程中,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三、实验内容1、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实验器材:凸透镜(f=10cm)、二极管光源(h=5cm)、带有网格的光屏(网格h=1cm)、自制的光具座。
(长为120cm,宽为5cm的线槽)3、实验装置的照片:4、主要实验器材的准备:(1)光源:用15个二极管在铝塑板上排成一个字母“F”,高度是5cm,使用9v叠层电池作电源。
和传统的蜡烛相比二极管环保安全,而且成像清楚。
(2)光屏:用高15cm宽度为7cm的塑料板作为光屏,一次性筷子作为支架。
光屏上带有网格,每个格子是边长为0.5cm的正方形。
当光源成像在光屏上时可以通过光屏上的网格读出像的高度,学生能定量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
(3)光具座:用长为100cm,宽为5cm的线槽作为光具座,把线槽的上盖去掉,用剪刀剪三个宽度大约为5cm左右的线槽盖作为光源、凸透镜、光屏的底座,在线槽底座的侧壁上贴上带有刻度的白纸作为刻度尺。
四、实验教学设计思路1、实验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2、实验难点:归纳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教学策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是初中物理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实验教学设计以科学探究为主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验,自主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首先,利用小活动-让学生拿着凸透镜看窗外的景物和书本上的字,请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创设探究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接着,教师介绍实验器材、调试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学生的探究打下基础。
苏科版八上物理4.3《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2课时)
苏科版八上物理4.3《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2课时)一、教材分析《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科学与技术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是第四章《光的传播与成像》的第三节,主要内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前几节课的内容有关联,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传播方向、光的折射定律、镜面成像和光的折射定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方法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凸透镜的特点和类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方法–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观察、实验和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的方法和规律–观察、实验和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2.教学难点:–理解和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凸透镜成像规律”。
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问凸透镜的定义和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和平面镜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概念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介绍凸透镜的定义、特点和类型。
重点解释凸透镜的中心和焦点,并引导学生理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凸透镜的实验。
要求学生使用凸透镜、屏幕和小物体进行实验观察。
通过调整物体和屏幕的距离,观察和记录成像结果。
4. 成像规律总结学生归纳和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与学生一起探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原因。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光线传播路径。
5. 练习巩固设置一些小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在实际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如眼镜、相机、望远镜等。
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凸透镜的应用和研究。
7. 课堂总结通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展示学生的实验结果和成果,回答学生的问题,解答学生的困惑。
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苏科版
加注名人名言
板书设计: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焦距
像距、焦 距
像的性质
物、像与透镜
像能否在屏上
u>2f
f<v<2f
倒立缩 小实像
同侧
能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同侧
能
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同侧
能
u =f
u<f
/
正立放大虚象
异测
否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页边批注
像的性质
实验序号
物距
像距
倒立、缩小的像
①
②
倒立、放大的像
①
②
6、分析前面的几组数据,你认为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得到倒立、等大的像?试一试,成倒立、等大的像时的物距和像距各是多少?请将观测的情况记录 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①
②
7、把物距调到小于焦距时,用眼睛通过透镜观察烛焰,你能看到它的像吗?这个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你能在光屏上找到它吗?
(二)小结与交流
物距、焦距
像距、焦 距
像的性质
物、像与透镜
像能否在屏上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同侧
能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同侧
能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同侧
能
u=f
u<f
/
正立放大虚象
异测
否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
(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4)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教学难点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思考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书上的文字实验提醒:观察:当凸透镜靠近课本时?当凸透镜逐渐远离课本时当凸透镜离课本较近时,我们看到字正立放大的像。
当凸透镜逐渐远离课本时,我们先看到的是字倒立放大的像,然后我们看到字倒立缩小的像放大镜是凸透镜,成的是放大的像;照相机的镜头也是凸透镜,相对于物体来说,底片上的像是缩小的;。
那么,凸透镜成像到底有哪几种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步骤 1.按图安装光具座、固定凸透镜并记录其坐标位置;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节光屏位置,使蜡烛的像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并记录像的位置;理解物距、像距、焦距概念物距: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一)设计实验1.实验方案: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观察物距大于、等于、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2.测量的量:(1)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简称为物距,用符号u表示。
(如上图所示)(2)像距:指像到透镜的距离,用符号v表示。
3.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屏、凸透镜、蜡烛、火柴。
在光具座上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时,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
将蜡烛点燃作为物体,研究烛焰所成的像。
(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实验步骤:(1)调整凸透镜、蜡烛(烛焰的中心)、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2 苏科版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能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有关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从中得出规律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2)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重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探究过程课时 1 时间教学过程:1.上节复习(1)概念检查;(2)作业讲解.2.凸透镜成像实验:(1)几个概念:物距(u):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透镜的距离;实象: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象:能看见但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有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2)实验器材:光具座(有时可以用刻度尺代替)、凸透镜、蜡烛、光屏(有时要火柴);(3)实验准备:测定所选凸透镜的焦距f;(4)实验过程: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然后使烛焰从距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是如何随物距的减小而变化的?(5)实验结论:a.u>2f时,f<v<2f,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象;b.u=2f时,v=2f,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象;c.f<u<2f时,v>2f,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象;d.u=f时,不成像;e.u<f时,v>u,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象.(6)注意点:将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处在同一高度,为蜡烛的像完全呈现在光屏的中央.(7)总结:一倍焦距处是倒立、正立的分界点,也是实象、虚象的分界点;两倍焦距处是放大、缩小的分界点.u>f,当u减小时,v增大,像也变大;u<f,当u减小时,v减小,像变小.3.课堂练习:(1)放映幻灯时,要想使银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幻灯片应该()A. 倒插,并且远离透镜B. 正插,并且远离透镜C. 正插,并且靠近透镜D. 倒插,并且靠近透镜(2)一个物体放在透镜前15厘米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个透镜是个凸透镜B. 这个像是正立的,透镜焦距大于15厘米C. 这个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15厘米D. 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等于8厘米(3)一具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在光屏上得到放大2倍的像,此时物体在主轴上与透镜的距离应满足()A.小于10厘米B. 20厘米 >>10厘米C. =40厘米D. >40厘米(4)用照相机照相时,想让人的像更大一些,应该()A. 加大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使底片向镜头靠近B. 加大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加大底片和镜头间的距离C. 减小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使底片向镜头靠近D. 减小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加大底片和镜头间的距离(5)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二)苏科版
一、教学目标:
熟练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能灵活应用
二、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
熟练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实验器材:
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
四、具体安排:
一、知识巩固
二、习题讲解
第一类: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或判断像的类型、位置、变化
例一、某同学在座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缩小的烛焰的像。然后,他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光屏上()
学生练习:
1、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7cm,物体在凸透镜前11cm处,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虚像
分析与讲解:
因为:f=7cm,而u=11cm,且有:f<u=11cm<2f=14cm,
可见,此时物体所成的像应为:放大的、倒立的实像。故选。
A、成倒立、缩小的像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D、不能成像
分析与解:
因为原来成像是在光屏上所成的像,而且是缩小的像。可见,此时成像应符合这一条件:u>2f,1f<v<2f.那么,把光屏(像的位置)与蜡烛(物体)的位置互换后,物体的位置就处于原来光屏所处的位置了,即:1f<u<2f。据此,可知,物体在这种情况下,应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B。
4、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外的地方,先让它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向的大小变化是()
A、从小变大B、从大变小C、不变D、从小变大,再从大变小
图解法解之:如图1所示,用作图法解答。从图中可见,所成的像是越来越大。故选A。
反馈练习
学生做课时作业65页
苏科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word教案 (2篇)
§4.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分析学生第一节课的实验数据,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归纳出物距变化时,像的大小不一及像距的变化规律。
教学设计一、【知识回顾】1、 的距离叫做物距; 的距离叫做物距。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3、 二倍焦距处(即2f 点)是 像和 的分界点一倍焦距处(即焦点处)是 像和 的分界点。
二、拓展延伸: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用一支长为5cm 的蜡烛和焦距f =10的凸透镜,研究蜡烛成像随物距变化的规律,得到了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 f =10cm 像长/ cm u/cm v/cm1 60 12 12 40 15 33 20 20 54 16 30 75 13 40 10分析、综合以上表格中数据,你可以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是:(1)当物距逐渐减小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像的逐渐 ;像距也逐渐 。
(或者)(2)当物距逐渐增大时,物体经凸透镜成的像逐渐 ;像距也逐渐 。
[变式1]如下左图所示,F 、F'到凸透镜的距离均等于焦距,P 、P'到凸透镜的距离均为2倍焦距。
那么,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应是倒立、_______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移到P 与F 之间,调整光屏后,在光屏上得到的像将会_______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变式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与光屏分置于凸透镜两侧,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如上中图所示的a 、b 、c 、d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1)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屏上出现放大的像;(2)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屏上出现缩小的像;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像与物 在镜的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应用 u>2f u=2f 2f>u>f u=f / 不成像 f>u / a b cdF2f(3)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屏上出现等大的像;(4)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2、如图12,实验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保持透镜位置不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教学内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3. 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测量尺2. 学具:凸透镜、光屏、蜡烛、测量尺、实验记录表格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窗户上的玻璃,引导学生思考玻璃的透光性质。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六、板书设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 u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摄像头。
2. 2f > u >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幻灯机。
3. u <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老花镜。
七、作业设计(1)教室里的投影仪是如何工作的?(2)放大镜是如何放大物体的?答案:(1)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工作的。
(2)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原理工作的。
2. 下面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凸透镜成像总是成实像。
答案:A、B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动手能力强,观察仔细,能够较好地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苏科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苏科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能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会从现象中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难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描述。
三、教学器材: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光具座等四、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上节课重点内容再现)怎样初测凸透镜的焦距?(二)进行新课1、导入新课师:通过放大镜看书上的字,会看到什么现象?生答:正立放大的像师:用放大镜看东西,一定是正立、放大的像吗?(稍等)出示放大镜,让学生用放大镜看远处的同学和老师。
生:看到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的、缩小的像2、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师: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从刚才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凸透镜,但观察到的现象却有很大不同:有时是正立的,有时是倒立的、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情况的了解思考一下,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提炼学生问题中的知识点,确定本课的探究课题: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2)猜想假设师:通过我们已经了解的关于凸透镜的知识和你的日常生活经验,你认为上述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讨论。
猜想:照像时人和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像是缩小的;使用投影仪时,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像是放大的。
看来,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可能跟物体和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窗外的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比较远,像是倒立的;用凸透镜直接看书上的字时,凸透镜离书面较近,像是正立的。
可能凸透镜成像的正倒与物体到凸透镜前的位置有关。
照相机、投影仪工作时,物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而放大镜中,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侧。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2)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探究过程。
(2)掌握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虚像和实像概念。
(3)知道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
(2)通过情景互动因引入,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3)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投影仪上成像的凸透镜。
同学们都知道:教室里的这台投影以经常为我们上课服务,但“投影仪是一种很大的放大镜吗?”【思考】如果想让投影仪投影出来的字更大些,投影仪上的凸透镜向上调还是向下调?来,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些问题的奥妙——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讲授新课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透镜及其对光线的作用,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那么如果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会有什么现象呢?将课前准备的带刻度的光具座、蜡烛、光屏、透镜(焦距在10~20 cm之间)、刻度尺等发放给同学们,请他们演示实验,先点燃蜡烛,观察能不能看到成像现象。
凸透镜成像,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结论】凸透镜可以成像。
物距=2焦距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物距=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成像规律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2.凸透镜成像中涉及的概念物距:物距在物理学中指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英文字母u表示。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3. 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能够描述凸透镜成像的过程。
2. 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三种情况。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白纸、直尺。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窗户外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线是如何从窗户射入教室的。
2. 知识讲解:介绍凸透镜的基本原理,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和三种情况。
3. 实验演示:利用凸透镜、光屏、蜡烛等教具,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成像情况。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解决。
5. 知识巩固:通过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凸透镜成像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四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凸透镜成像的定义和原理二、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1.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2.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和幻灯机。
3.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5cm的位置,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求成像情况。
答案: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 题目:一个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的位置,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求成像情况。
答案: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凸透镜成像有了直观的认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2课时教案苏科版
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探究实验中有关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归纳物距变化时,像的大小及像距变化的规律【过程与方法】(1)培养数据和资料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经历归纳探究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并获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自主性。
(2)体现物理规律的和谐统一美。
【重点】通过对探究实验中有关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师:上次同学通过认真的探究活动,得到了很多数据,今天我们再来交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像的性质实验次数物距u/cm 像距v/cm倒立、缩小的像1 2倒立、等大的像1 2倒立、放大的像1 2像的性质实验次数物距u/cm正立、放大的像1 2新授过程1、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像规律【看一看】凸透镜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如何?【议一议】学生交流【说一说】引导学生得出: u>2f ,f<υ<2f;【看一看】凸透镜成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时,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如何?【议一议】学生交流【说一说】引导学生得出: u=2f ,υ=2f;【看一看】凸透镜成清晰、倒立、放大实像时,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如何?【议一议】学生交流【说一说】引导学生得出: f< u <2f,υ>2f;【看一看】凸透镜成清晰、正立、放大虚像时,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如何?【议一议】学生交流【说一说】引导学生得出: u <f,υ>u;像物同侧。
【练习】1、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7厘米,物体在凸透镜前11厘米处,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将一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前,在镜后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则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及烛焰成像的情况是 ( )A.20 cm以外,成倒立的像 B.20 cm以外。
江苏省盐都县八年级物理上册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
4.3凸透镜成像规律(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定性地知道像的大小、正倒。
(2)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
2、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会用控制变量法来安排操作步骤。
(3)学会用观察、比较、列表的方法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逐渐养成积极主动与交流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操作【教学难点】(1)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组织和指导。
(2)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像的条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近视镜、老花镜、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新课教学每个小组分发一份实验探究学案,实验要求:①多次实验,观察物体的成像;②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清晰明亮;③及时记录像的性质及物距和像距;④记录其他方面的问题及发现。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学生启发和引导。
学生实验基本结束,并填写好了实验记录表,探究的实验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三、教学小结(板书)(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u>2f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2、当u=2f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等大的实像,v=2f;3、当f<u<2f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v>2f;4、当u<f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但可用眼直接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虛像.(二)一倍焦距定虛实,两倍焦距定大小(三)物近像远像变大四、课堂练习1. 物体从很远处向凸透镜的2倍焦距靠近时,像将(填“变大”、“变小”、“不变”),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将(填“变大”、“变小”、“不变”)。
2.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像的变化是:()A、由小变大B、由大变小C、不变D、由小变大,又由大变小3.凸透镜前20厘米处的物体沿主光轴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倒立、缩小的像将()A.由实变虚 B.由虚变实 C.由小变大 D.由大变小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D.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5.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 cm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A、放大的实像B、等大的实像C、缩小的实像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6.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 cmB、20 cmC、12 cmD、以上都不对7、小丽和小刚用焦距相等的相机对远处的同学进行拍照,洗出来的底片分别为右图中的甲和乙,则…………………………………………………………( )A.小丽离拍照的同学近B.小刚离拍照的同学近C.甲成实像,乙成虚像D.甲乙均成虚像8、本节课我们探究的照相机和眼睛的共同的成像原理是 .它们的和相当于凸透镜.9、照相机拍完个人照后再拍集体照,则相机到人的距离要(增大/减小),相机的暗箱长度要(加长/缩短)。
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案2(无答案)苏科版(new)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理解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2、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运用.【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时,焦距、像距、物距与像的性质之间的关系.【教学程序】〖复习引入〗1、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2、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物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3、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时,物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是_____;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4、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物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5、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___;6、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像与倒立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新课进行〗一、习题训练:1、判断: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时,关于像的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那些?(1)倒立的像都是实像;(2)实像都是倒立的;(3)缩小的像都是实像;(4)实像都是缩小的;(5)正立的像一定是放大的;(6)放大的像一定是正立的?(7)与物体成在同侧的像一定是正立的;(8)倒立的像成在物体异侧;2、物体放在主光轴上离凸透镜30cm处,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由此可判断此透镜的焦距f应为()A.f<15cm B。
f>30cm C。
15cm<f〈30cm D。
10cm<f〈20cm1、在图中完成物体AB经凸透镜所成的像.4、在图中完成烛焰A点发出的光线AB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体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大;物体成虚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小,所成的虚像越小;综合:不论是成实像还是成虚像,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大.6、把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在透镜的另一侧离镜10cm处得一缩小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B、10cmC、7。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3.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复习教案设计
学科使用时间年级编号
4.3.2凸透镜成像规律(2)
1.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移动到离凸透镜16厘米处,得到烛焰的倒立、放大的像。
下列的四块透镜,他使用的是:()
A.焦距是4厘米的凸透镜
B.焦距是8厘米的凸透镜
C.焦距是12厘米的凸透镜
D.焦距是18厘米的凸透镜
2.如图2所示,S′是物体S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那么这个图是表示什么的成像示意图()
A.照相机B.放大镜
C.幻灯机D.投影仪
3.在图4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为了找到
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_______厘米
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
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
光屏,_______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
4. 粗细均匀的物体AB横放在焦点之外的凸透镜L的主轴上(如图),关于AB 通过L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在主轴上,且A端在左边,B端在右边
(B)像在主轴上,且B端在左边,A端在右边
(C)像的A端粗、B端细
(D)像的A、B端粗细相同。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word教案 (2)
§4.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能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从中得出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重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难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描述。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1:通过放大镜只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吗?将放大镜逐渐远离课本上的字,我们发现放大的像。
提出问题:凸透镜在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时候出现缩小的像?它们是实像还是虚像?成像的大小、正倒跟物距、像距有关吗?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知识点: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二、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1.选用实验器材:你认为要用实验来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和现象?应采用哪些实验器材?说出你的道理来。
测出物距、相距;需要用刻度尺或者光具座2.活动2:测出你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写下你实验时所用的方法。
让凸透镜正对太阳,让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记录下光屏到透镜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3: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在光具座上从左往右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后使其距凸透镜较远(30cm)左右,左右调节光屏,写下你的发现发现像可大可小;想一想:要使凸透镜所成的像始终能出现在光屏的中央,应如何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高度?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4.活动4:使烛焰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渐靠近透镜,同时不断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屏上始终出现烛焰的清晰的像。
注意观察像的大小、远近、正倒的变化,并将测量得到的物距和像距填入表格像的性质实验次数透镜焦距f/cm两倍焦距2f/cm物距u/cm 像距v/cm倒立、缩小的像①②③倒立、放大的像④⑤⑥5.根据刚才的实验和记录的数据猜一猜:何种情况下可以得到等大的像?继续实验验证一下,并将观察的现象填入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灌云县八年级物理上册课题 4.3 凸透镜成像规律(2)教案
苏科版
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判断
自学质疑:
1、凸透镜成像有那些规律?
2、.什么情况下是实像?什么情况下是虚像?
精讲点拨:
一倍焦距定虚实二倍焦距定大小
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透镜的位置不变时,物向上,则像向下
例1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图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例2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0cm
B.30cm
C.20cm
D.10cm
例3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
则()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
矫正反馈: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小明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于是他让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照射在凸透镜上,在透镜另一侧F点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如图所示。
试作出这一过程的光路图。
(2
=
cm。
(3)小明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
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
右图所示,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 。
调整后,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请你详尽地描述这个像的特
点:。
(4)此时,小明用一张白纸将凸透镜上半部分挡住,成像性质将 __ (填“变化”或“不变化”);像的亮度____________(填“变亮”、“变暗”或“不变化”)。
巩固练习:
1.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成实像时,要使像变大,应将物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同时将光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填增大、减小、不变)如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物向下移,则像向移(填上、下、左、右)。
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到透镜的距离为20厘米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观察到一缩小的像,如果烛焰离透镜15厘米,那么烛焰经过透镜在光屏上()
A.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一定成等大的实像
C.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D.可能成虚像
3.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厘米时,它的像一定是()
A.放大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4.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A.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透过透镜可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D.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才能成像
5.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
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则凸
透镜的焦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