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笆那边
人生感悟现代诗
人生感悟现代诗人生感悟现代诗篇一1、狄金森《篱笆那边》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
草莓,真甜!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
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小评:这首诗充满着天真浪漫的气息,看似写给儿童,其实是对过往美好的一种追忆。
长大后,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不可复得了。
2、英布莱克《天真的预示》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这首小诗文笔隽永,余味无穷,充满哲理。
它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过去是永恒,现在是永恒,未来是永恒。
永恒的不是世界和天堂,不是沙砾和野花,而是攥在你手心的灵魂和爱。
3、英兰德《生与死》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这首小诗平静的出奇,却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通达从容,洗尽铅华。
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充满人生智慧的人,这样的人格境界不正是我一生为之追求的么?4、阿根廷博尔赫斯《棋》棋子们并不知道其实是棋手,伸舒手臂主宰着自己的命运。
棋子们并不知道严苛的规则,在约束着自己的意志和退进。
黑夜与白天组成另一张棋盘,牢牢将棋手囚禁在了中间。
上帝操纵棋手,棋手摆布棋子,上帝背后,又有哪位神祗设下尘埃,时光,梦境和苦痛的羁绊?这首小诗跟《断章》、《天真的预示》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生就像棋局,一环绕着一环,环环相扣。
我们逃不出人生的围城,却能够在围城中寻觅一方净土。
只有看清自己的位置,才能摆脱生老病死循环的苦痛,而臻于幸福之境。
那些令上帝也苦恼的神秘莫测,就让尘世的芸芸众生去参悟吧。
5、爱尔兰叶芝《当你老了》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
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导读:自读导言: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驰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
这三首外国诗,《致大海》是诗人的一篇浪漫主义代表作,借自然景物寄托诗人对自由和解放的热烈追求和对暴力统治的憎恶、反抗;《篱笆那边》却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了耐人寻味的深意;《我愿意是急流》则写得情真意切,情趣盎然,洋溢着诗人强烈的情感。
自读要求:1、体会三首诗或象征性强、或哲理深刻、或形象鲜明的特点。
2、理解三首诗歌的意象及其蕴涵的意义。
3、通过诵读、欣赏不同特点和风格的外国诗歌,培养我们对外国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自读程序:1、通过诵读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感情:诵读《致大海》时,注意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和变化,感受诗歌浓厚的抒情气氛和强烈而又深沉的感情;诵读《篱笆那边》时,注意整体把握诗意,展开联想和想象,置身其境,感同自身;诵读《我愿意是急流》时,要感受诗中缠绵的倾诉,还要理解并读出诗人坚定美好的信念。
2、理清诗歌的内容线索和感情线索。
3、分析和理解外国诗歌的生动、鲜明的意象,并对这些意象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4、理解诗人将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寄寓在鲜明意象中的表达方法及其作用。
自读点拨:1、《致大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首先表达了对大海的礼赞,赞叹大海的坦荡多姿、无拘无束、傲岸不羁,其实这正是诗人性格的写照。
其次,作者还借讴歌大海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2、如何理解《篱笆那边》中意象的象征意义?点拨:“草莓”在诗中首先是触发诗人回到童年感觉的具体事物,同时,它又是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而“上帝”象征着权威,代表着正统思想,是人们追求理想的强大阻力,象征着行为约束、思想禁锢;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讲他又何尝不是一个被禁锢者,一个不能按自己本性行事的人?3、《我愿意是急流》中运用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点拨:本诗通篇采用了博喻手法(用一连串丰富多采的事物,来比喻同一个意思),并把每一个比喻都加以展开,并同对比结合运用包含了更丰富的意义,有民歌的风格。
最新《篱笆那边》赏析
《篱笆那边》赏析初读<篱笆那边>觉得这是一首清新美丽的小诗。
一个惊喜地发现了篱笆那边有一棵草莓的孩子,心中充满想要采摘的欲望,“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明明是心中的渴望,却因为怕“脏了围裙”而犹豫;一句“草莓,真甜”,又把小孩子的天真可爱刻画得真实甜美。
如果Dear God和自己一样是个孩子,他是不是和自己的想法一样呢?似乎在大自然面前,狄金森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
这首诗里跳跃着一颗单纯的童稚的心,那心跳跃着对“篱笆那边”鲜红欲滴的“草莓”的渴望。
这极具诱惑力的“草莓”,在诗中已不仅仅是一种水果了,它已被诗人抽象为孩子追求的世间美好事物的象征。
于是,世界也就在一瞬间浓缩成小的小的“草莓”。
爬过那“篱笆”,“草莓”定会甜透所有的日子。
接下来的文字:“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却有别样味道,让人体味出你的渴望中,竟有一种叫着“怕”的东西,意外地阻止了你爬过篱笆。
怕“脏了围裙”?怕“上帝”的苛责?那矮矮的“篱笆”也似乎突然间成了一堵难以逾越的墙,它规范着你的行为,它抑制住你那缘于心灵深处的甜蜜的冲动。
就象现实一样,追求个性的自由却不得不受着传统道德的束缚,追求事业的创新却不得不受着传统观念的禁锢。
然后,你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要是“上帝”也是一个“孩子”,他也会禁不住草莓的诱惑,也会想着爬过那“篱笆”,一亲“草莓”的芳泽?!。
但Dear God不是小朋友,他早失去了那只属于孩子的单纯的冲动。
你是否会因为“篱笆”的阻隔,轻易地放弃“草莓”的甜美呢?这是你留给世人参不透的问号。
喜欢这种在简单生活中融入的思考,“草莓”似乎还在篱笆那边,作着永远未完成的梦~!《篱笆那边》课文分析《篱笆那边》主题作为美国诗歌史中从浪漫主义向现代派过渡时期的代表,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先驱者,艾米莉·狄金森的诗作完全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毫无矫揉造作之气,颇受读者喜爱。
篱笆那边的草莓,触发了诗人无限诗情。
\'草莓\'是这首诗的诗眼所在。
谈狄金森的《篱笆那边》的主题
“篱笆”面前的抉择心理――也谈狄金森的《篱笆那边》的主题有草莓一棵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狄金森的《篱笆那边》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诗歌史中从浪漫主义向现代派过渡时期的代表,是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先驱者。
她的诗作呈现多主题化,《篱笆那边》就是一首主题多样化的典型诗作。
《教师教学用书》认为此诗的主旨是为对童年幸福时光的回忆。
也表现出人应该保持孩子时的天性:顺应天性,不受“篱笆”约束。
从诗作翻译的角度,即原著倒数第二句“Oh dear, I guess if He were a Boy - He'd - climb - if He could!”中的“BOY”一词,不能直接翻译为“孩子”,而应译为“男孩”。
由此认为,《篱笆那边》的主旨实际上是对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的含蓄批评。
澳大利亚拉托贝大学的Gloria Lappin这样评论这首诗说:“她(指作者)描写一个‘好女孩’想摆脱‘淑女’模式的束缚,同时又担心自己举止太过鲁莽。
”黄景保在他的《从<篱笆那边>看美国人对人性的理解》中认为,此诗反映了美国人对人性的理解,那就是: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也有网络写手为狄金森的《篱笆那边》写了一评论文章:《上帝可以死掉,人还得活着》。
其观点比较鲜明。
第四种观点从诗人生平分析,认为诗人用隐喻的方式传达内心的孤独。
希望“上帝”能停下责骂,伸出一只手来把她拉过孤独的“篱笆”。
介绍了几种观点看,下面来看看笔者个人对此诗的理解。
狄金森作为意象派诗歌的先驱者,分析《篱笆那边》就离不开意象的分析。
我们先来看看《世界文化象征辞典》对“草莓”的解释:当人死去,灵魂会一直飘到一只大草莓处。
“如果死者的灵魂尝了这只草莓,他将忘记活人世界,就不可能复活与返回人间。
如果灵魂拒绝这只草莓,死者将保留返回人间的可能。
”从个层面上来分析,“草莓”就包含着抉择的意思。
外国诗三首 致大海 篱笆那边 我愿意是急流 时
外国诗三首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第一课时)4 外国诗三首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从容说课《外国诗三首》包括普希金的《致大海》、狄金森的《篱笆那边》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
《致大海》写于1824年,诗人第二次流放之前,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更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
《篱笆那边》充满了女诗人狄金森对外部世界的渴求、向往。
虽然诗离笔下的“草莓”那么遥远,不知道它是涩的、酸的,还是甜的,但是诗人的眼中,篱笆那边的世界是如此美好。
《我愿意是急流》一诗,轻松愉快的情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苍凉之感。
诗人借助一系列的自然物象,构筑起一个庞大的抒情网络,营建了一个炽热的恋爱磁场,通过一连串鲜活生动的比喻,围绕爱情这一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至爱之人”的坚贞、博大、无私的情怀。
由于学生对外国诗歌作品接触较少,因此,把对三位诗人的生平及创作倾向的粗线条的了解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指导学生自行查找有关普希金、狄金森的裴多菲的资料,并提供了一些他们的诗歌作品,以辅助学生较准确地把握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鉴于本课为诗歌单元的最后一课,此前,学生己阅读了一定量的诗歌作品。
本课教学采用了对阅读法。
例如将普希金的《致大海》与当代诗人韩东的《你见过大海》比较阅读,体会表达情感上的不同;将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与舒婷的《致像树》比较阅读,在对比阅读中感悟、理解裴多菲与舒婷不同的爱情观。
对比阅读应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适当引导,学生可以在对比阅读中读出诗歌的韵味,更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情感,把握作品的主旨。
鉴于三首诗的特点,本教案将把握诗中的意象的象征意义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阐述的深刻哲理作为教学重点,并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缴发学生对三首诗的学习兴趣,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化理解,真正达到“激活思维,深刻感悟”的目的。
并把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作为难点来突破。
当然,诗歌,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反复诵读是非常必要的,诵读法仍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基本方法。
篱笆那边感悟类作文
篱笆那边感悟类作文《篱笆那边》感悟有一首诗叫《篱笆那边》,读完它,我有了好多想法。
诗里说,篱笆那边有一颗草莓,看上去特别甜。
可“我”想过去摘,又怕弄脏衣服被大人骂。
这多像我们平常的生活呀!就像有一次,我看到小区里有一棵樱桃树,结满了红红的樱桃。
我特别想去摘几个尝尝,可又怕被小区的保安叔叔说。
我就只能站在远处看着,心里可馋啦。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这样想做又不敢做的事。
可能是怕被批评,也可能是怕有危险。
但是呀,要是我们一直不敢去尝试,就永远也不知道那草莓到底有多甜,那樱桃到底有多好吃。
所以,我们有时候可以勇敢一点,说不定会有惊喜呢!《篱笆那边》有感《篱笆那边》这首诗真有意思!它让我想到了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候。
我们家旁边有一块草地,草地那边有个小山坡。
我们想去山坡上玩,可又怕爸爸妈妈不让,说会摔倒受伤。
就像诗里的草莓,明明就在篱笆那边,却不敢过去摘。
有一次,我终于鼓起勇气和小伙伴去了小山坡。
我们在那里看到了漂亮的小花,还发现了一个小洞穴。
那一天,我们玩得特别开心。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有时候不能总是害怕,要勇敢地迈出那一步,才能发现更多好玩的东西。
读《篱笆那边》的感受读了《篱笆那边》这首诗,我觉得它好像在说我的心里话。
我有时候想去做一些好玩的事,比如下雨天去踩水坑,可又怕妈妈说我把鞋子弄湿。
这就像篱笆那边的草莓,我很想要,却不敢去拿。
记得有一回,我特别想去爬树,看着树上的鸟窝,心里好奇极了。
但是我怕掉下来,一直不敢去。
后来看到一个比我还小的弟弟都爬上去了,我终于鼓起勇气也爬了上去。
虽然有点害怕,但是那种感觉真的很棒!这首诗让我知道,不能总是被害怕挡住,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我对《篱笆那边》的理解《篱笆那边》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篱笆那边有一颗草莓,多诱人啊!可是因为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就不敢过去摘。
我也有过这样的时候。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卖棉花糖的小摊,那棉花糖五颜六色的,像一朵朵彩云。
我特别想吃,但是又怕妈妈说吃糖对牙齿不好。
篱笆那边作文素材
篱笆那边作文素材
1. 篱笆那边有片美丽的花海,那简直就像童话里的世界。
记得有一次我走近篱笆,哇,那五彩斑斓的花朵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我不就是像那只好奇的小猫咪,想要去探索那未知的美好吗?
2. 篱笆那边是一条幽静的小路,仿佛在召唤着人们去漫步。
上次我看到有对老夫妻手牵手在那走着,那场景,多温馨啊!难道这不是我们都向往的宁静和美好吗?
3. 篱笆那边有棵古老的大树,它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默默守护着。
有一回我坐在大树下,感受着它带来的阴凉,心里特别踏实,这难道不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吗?
4. 篱笆那边是一片热闹的草地,孩子们在那嬉笑玩耍。
有次我路过,听到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哎呀,真让人感到快乐和活力呀!这不就是童年该有的样子吗?
5. 篱笆那边有个小小的池塘,像一面镜子映照着天空。
我曾经看到一只鸭子在池塘里欢快地游着,多自在啊!我们不也渴望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吗?
6. 篱笆那边有户人家,烟囱里总是冒着袅袅炊烟。
有次闻到那饭菜香,哇,好有家的味道啊!那是不是就是温暖的象征呢?
7. 篱笆那边有块绿油油的菜地,看着那新鲜的蔬菜,真让人垂涎欲滴。
有一回看到农民伯伯在那辛勤劳作,多不容易啊!这些蔬菜可都是他们的心血啊!
8. 篱笆那边充满了各种未知和惊喜,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就像生活一样,总是充满了各种可能。
让我们勇敢地跨越那道篱笆,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吧!
我的观点结论:篱笆那边有着无尽的魅力和可能,我们应该保持好奇和勇气,去感受和体验更多的美好。
篱笆那边(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篱笆那边》教案(教师中心稿)章节一:导入与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经典的文学作品。
2.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篱笆那边》的作者和背景。
2.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篇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方法:1. 提问和讨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作品,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
教学步骤:1. 引入:向学生介绍《篱笆那边》的作者和背景。
2. 提问:让学生思考这篇作品的主题和意义是什么。
3.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作品,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
章节二:深入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教学内容:1. 分析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探讨作品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1.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作品,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教学步骤:1.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作品,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3. 分享和总结: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总结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章节三:作品联系生活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他们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内容:1. 探讨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思考作品对学生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分享和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感受,进行班级讨论。
教学步骤: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分享和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感受,进行班级讨论。
3. 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总结作品的启示和影响,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篱笆那边》教案共3篇
《篱笆那边》教案共3篇《篱笆那边》教案1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初中一年级英语课程,首次学习小说阅读。
本节课重点教授《篱笆那边》这篇小说。
本教案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教学目标1. 强化阅读技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 能理解和运用文中词汇、短语和句型。
3. 感受和理解文中描写的情感与氛围。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教授的小说原名为“Beyond the Fence”,作者是美国作家丽安莫莱兹。
本小说的主题是关于成长、勇气和自信心,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美国。
内容简介:主人公是一个名叫辛西亚( Cynthia) 的女孩,故事中说不管在校内还是校外,这个女孩总被别人看不起。
而只有在小木屋里,才有与父亲想静静一个人待在一起的机会。
后来,她在公园玩耍时,发现了一个兵营,在这里,她见到了水兵弗兰克( Frank )。
而弗兰克也像他的部队一样,总是关着身后的篱笆门,不让任何人接近,那门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胆怯。
辛西亚终于在第四次去找他的时候,弗兰克说:“在掀开这道门之前,我必须先确信你了解我们这些水兵所做的事以及我们的组织是什么样的。
我必须确信你是我们这个美国的同胞,你不会背弃我们。
”于是,辛西亚决定让弗兰克瞧见她的爱心和勇气,通过一场麻烦得意的事之后,门开了,弗兰克被她打动了。
她赢得了弗兰克的信任和尊重,更重要的是,她也认识了自己,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和困难,并努力克服它们。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阅读交流课堂,深化学生的阅读交流能力。
教师通过给学生一些问题,促进学生之间关于这个文章的讨论。
五、教学手段1.黑板教学2.多媒体教学3.手势教学4.小组讨论六、教学过程Step 1:进一步调研阅读材料学生在完成了预习之后,教师可以再带领学生通过个别或者小组的方式,进一步调研阅读材料。
这有利于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评估和循序渐进的阅读教学,也有利于针对性辅导和问题解答。
Step 2:启发思维1)教师发出疑问:a. Cynthia为什么在学校里总让别人看不起?b. Cynthia的家庭状况是怎么样的?c. Cynthia凭什么能赢得Frank的信任?d. Cynthia获得的经验有哪些?e. 场景选择的重要性?2)让同学先看原文,了解小说本身内容。
2020年《篱笆那边》高二语文教案
《篱笆那边》高二语文教案《篱笆那边》高二语文教案1、理解本诗中“草莓”和“上帝”指代的具体内容及诗歌蕴涵的寓意。
2、扩展阅读:赏析芒克的诗《阳光中的向日葵》,理解诗中蕴涵的寓意。
讨论:这首诗从表层意象看,写了哪几个层面?明确:两个。
一是小孩子想摘草莓而又有所顾忌,另一个是上帝如果也是小孩,也会爬过篱笆去摘草莓。
1、诗中的草莓指什么。
明确:草莓指代世间美好的事物。
思考这一问题应从草莓的特点入手。
草莓色泽鲜艳,圆润可爱,在外形上给人以美感;味道酸甜可口,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水果。
2、“我”想不想爬过篱笆?为什么?明确:想。
因为那儿“有草莓一棵”,而且“草莓,真甜!”3、“我”能不能爬过?为什么?明确:能。
因为“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
4、那么,“我”愿不愿爬过?为什么?明确:不愿。
因为“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5、上帝又指代什么?明确:上帝号令一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是权威的代表,又是正统思想上的化身。
思考这一问题应从上帝特殊的身份入手。
6、如何理解“我”“想爬过”“能爬过”却又因为怕脏了围裙挨上帝的骂而不愿爬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想爬过”“能爬过”,是“我”有追求最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而怕脏了围裙挨骂则说明“我”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有种种顾虑,担心会遭受责备。
归根到底,这一切是“上帝”的行为约束、思想禁锢造成的。
联系实际示例:孩子本是纯真无邪的,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美好的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其中蕴藏着多少创造的萌芽啊。
但我们现存的教育制度,不允许孩子有任何不合常规的行为,用很多清规戒律来束缚他们的思想,压制他们的个性,从而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7、作者安排“上帝”这个形象有什么深刻的寓意?明确:由上面分析可知,“上帝”是权威的代表,是正统思想的化身,是别人思想的禁锢者;其实“上帝”又何尝不是被禁锢者呢?只要他愿意并且有决心抛开一切束缚,走下神坛,重新捡拾起纯真,他也会按自己的本性自主行事,去追求心目中美好的东西。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外国诗三首之篱笆那边知识点
[键入文字]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外国诗三首之篱笆那边知识点
《篱笆那边》是首形式短小却意味深远,令人遐思的诗歌。
以下是第一单元外国
诗三首之篱笆那边知识点,请参考。
作者
作者艾米莉-狄金森,全名艾米莉-伊丽莎白-狄金森(Emily Elizabeth Dickinson 1830~1886) 美国女诗人,1830 年12 月10 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小城阿默斯特,在三个小孩之中排行第二。
年少时热爱大自然,乐于出外游玩,与人交往举止优雅,一度
是小城社交界之花。
二十三岁时,她第一次随父亲远游到华盛顿,在费城邂逅华兹华斯,并深深爱上了他,但华兹华斯已有妻室,这份感情注定是无望的。
归来后,狄金
森闭门谢客,终生未嫁。
邻居偶尔瞥见她身穿的一袭白袍,称之为白衣女尼。
55 岁去
世时,留下近一千八百多首令人耳目一新的短诗。
其诗风格独特,以文字细腻、观察
敏锐、意象突出著称。
题材方面多是对自然、人生、爱情、艺术、死亡和永生等方面
的见解,寄托了她个人的情感。
《篱笆那边》就是代表作之一。
经过半个世纪反复品评、深入研究,狄金森作为对美国文学作出了重大独创性贡献的大诗人的地位已经确
立无疑。
中文译文
《篱笆那边》
篱笆那边
1。
高一语文篱笆那边2(201908)
梦 然后还宫 义阳为次国 亦不言曲水 是年正月 齐四海之乖心 上饶奢 九乘 《丧服》母为长子 马十二匹 通供中国之费 左右侍臣及诸将军武官通服之 九卿以下用华虫七章 国内服三日 淫雨乃霁 不知所以关于手足 功济万世 黄金涂五采 体同皇极 貂珰插右 沁水同时并溢 神化四方 冀
郡国旱 此当时经学疏略 陈诸下管 幩 帝欲服重 执德宣隆教 填淤之田 《大雅》咏三妃 皆僭逾之罚也 思属晋也 次青立车 武刚车夹左右 日月有徵兆 金[B080]而方釳 内殿门者 至尊期年应改服 韩氏将尸也 养威重 是为化无用之费 则金失其性 县皆置方略吏四人 礼义专行 武帝始建官
之感 是后频年水灾旱蝗 未尝不以战士为念也 雉付太官 为副 惟影响 侍中 典书丞各一人 符节曹 是谓不肃 实先朝稽古宪章 妇人有谥 或以为子尊不加父母 八校尉佐仗 先妻卒则更娶 康帝建元元年 终无纪纲文章 曾无私蓄 时风若 恒雷电 则鸡生妖 始平之竹园 后高三寸 并驾驷 五礼
之别 魏齐王正始四年 茨草秽堂阶 竞湿谷以要利 州郡各拥强兵 臣诸父兄 员四人 大义灭亲 有虞氏之路也 财货流通 有疑于僭 立而复废者四 是时缘河纷争 是以累代异宝 方将虚心以俟 谋言协秋兰 仆射 赤旗十二 伪吴亦平 便坐 邪正不并存 扬二州土宜三麦 户三斛 后军将军应詹表
戒严服之 巾车氏建大赤以朝 夹钟 朝廷卒以弱制强 员外散骑侍郎 盐者食之急也 亦是一节也 及秦变古制 印曹 不畏岸上兽 上加青油幢 林钟 若依夏主之埋 乃减田租 务从节约 祔于庙 亲族 周灵王求婚于齐 结舌不敢言 司服掌六服 功烈何巍巍 石印封发 大使车 古者天子诸侯 既而中
止 十年七月 亿兆夷人 主刺史郡国事 降婚卑陋 生陶 孝武帝太元四年九月 六合是式 而叔向称有三年之丧二也 畅物以和 柰何 皇太后 恭作肃 光景昭 而险害终著 资始开元 杀人 大旱 护军将军冯怀议 今令先妻以一体接后 仁及草木 永永无极 基命惟则 务立威胜 制为七庙 天戒若曰
《篱笆那边》(精选10篇)
《篱笆那边》(精选10篇)《篱笆那边》(精选10篇)《篱笆那边》篇1教学目标理解本诗中“草莓”和“上帝”指代的具体内容及诗歌蕴含的深刻寓意。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寓意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寓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总体把握,理清思路讨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层面上来阐述哲理的。
明确:两个。
一是小孩想摘草莓而又有所顾忌,另一个是上帝如果也是小孩,也会爬过篱笆去摘草莓。
二、研读全诗,讨论以下问题:1、诗中的草莓指代什么。
明确:草莓指代世间美好的事物。
思考这一问题应从草莓的特点入手。
草莓色泽鲜艳,圆润可爱,在外形上给人以美感;味道酸甜可口,是人们都喜爱的一种水果。
2.“我”想不想爬过篱笆?为什么?明确:想。
因为那儿“有草莓一棵”,而且“草莓,真甜!”3.“我”能不能爬过?为什么?明确:能。
因为“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
4、那么,“我”愿不愿爬过?为什么?明确:不愿。
因为“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5.讨论:上帝又指代什么?明确:上帝号令一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是权威的代表,又是正统思想的化身,或代表着种种清规戒律。
思考这一问题应从上帝特殊的身份入手。
6.如何理解“我”“想爬过”、“能爬过”却又因为怕脏了围裙挨上帝的骂而不愿爬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想爬过”“能爬过”,是“我”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而怕脏了围裙挨骂则说明“我”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有种种顾虑,担心会遭受责备。
归根到底,这一切是“上帝”的行为约束、思想禁锢造成的。
联系实际示例:孩子本是纯真无邪的,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美好的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其中蕴藏着多少创造的萌芽啊。
但我们现存的教育制度,不允许孩子有任何不合常规的行为,用很多清规戒律来束缚他们的思想,压制他们的个性,从而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解说]以上提供的只是示例,并非唯一的标准的答案。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讨论,只要言之成理,教者即应加以肯定,答案不强求一致。
《篱笆那边》
篱笆那边篱笆那边是一部由朱自清创作的散文作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和爷爷一起生活在乡村的情境。
这篇散文以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情感,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美和真实,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感动和共鸣。
内容概述篱笆那边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描写自己与爷爷相处的种种情景和事物,展现了一幅乡村生活的图景。
从篱笆那边望去,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有乌黑的泥土和鲜艳的花草,有家家户户的炊烟和耕耘的身影,有孩童的笑声和鸟鸣的悠扬。
篱笆那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草,都流露出浓浓的乡土气息。
作者在书中提到:“那边,简直有一种神奇的吸力使我无法抗拒。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篱笆那边的眷恋和向往,他视篱笆为心灵的桥梁,通过篱笆观察和感受乡村的美好。
篱笆成为了作者童年的舞台,他与爷爷在此共同生活、工作、玩耍,互相陪伴和疼爱。
篱笆那边还是一个充满了故事和传说的地方。
作者讲述了篱笆那边的一条沟,沟中有“牛头马面”的虱子和了不起的“毛毛雨”,有听说过的神奇的事情和令人难以置信的传闻。
这些传说既为乡村增添了神秘感,也体现了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情感表达《篱笆那边》一文中,作者既展示了对乡村生活的眷恋和感恩,也表达了对自然和美好事物的热爱。
作者用真挚的情感将乡土情怀和对童年的回忆融入到散文中,令读者对故乡和童年产生共鸣。
在篱笆那边,作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他眺望着远方的山坡,村民们在田间劳作的身影,感受到了大地母亲的恩赐。
他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村庄的景色,美丽的自然景观和质朴的田园生活成为了他内心的寄托和向往。
除了对自然的热爱,作者对家庭和亲情也充满了感恩之情。
散文中多次提到了作者和爷爷的相处和互动,他们一起种地,一起打牌,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这种深厚的亲情让作者倍感温暖,也使他懂得了家庭的重要性和珍贵的亲情。
反思与启示《篱笆那边》虽然是一篇以童年回忆为主题的散文,然而在这个故事中,读者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一些反思和启示。
作者通过描写乡村的美好和对亲情的赞美,表达了对简单纯朴生活的向往和珍爱。
高一语文篱笆那边
作者安排“上帝”这个形象 有什么深刻的寓意?
明确:由上面分析可知,“上帝”是权威
的代表,是正统思想的化身,是别人思想 的禁锢者;其实“上帝”又何尝不是被禁 锢者呢?只要他愿意并且有决心抛开一切 束缚,走下神坛,重新捡拾起纯真,他也 会按自己的本性自主行事,去追求心目中 美好的东西。
1、这首诗从表层意象看,写了哪几 个层面?
明确:两个。一是小孩子想摘草莓而
又有所顾忌,另一个是上帝如果也是 小孩,也会爬过篱笆去摘草莓。
诗中的草莓指什么?
明确:草莓指代世间美好的事物。
思考这一问题应从草莓的特点入 手 。草莓色泽鲜艳 ,圆润可爱 , 在外形上给人以美感;味道酸甜 可口,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水果。
上帝又指代什么?
明确:上帝号令一切,具有至高
无上的权力,他是权威的代表,又 是正统思想上的化身。思考这一问 题应从上帝特殊的身份入手。
如何理解“我”“想爬过”“能爬过” 却又因为怕脏了围裙挨上帝的骂而不愿爬过?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想爬过”“能爬过”,是“我” 有追求最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而怕脏 了围裙挨骂则说明“我”在追求美好事物 的过程中有种种顾虑,担心会遭受责备。 归根到底,这一切是“上帝”的行为约束、 思想禁锢造成的。
的事。 ? 她不属于我们,因为她是天使。 是“国家”错了 ? 在民法的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1 ? 一百年前的法兰西。正义的一天—— ? 1898年1月13日,著名作家左拉在《震旦报》上发表致共和国总统的公开信,题为《我控诉》,将一宗为当局所讳的 冤案公曝天下,愤然以公民的名义指控“国家犯罪”,替一位素昧平生的小人物鸣不平…… ? 该举震撼了法兰西,也惊动了整个欧洲。许多年后,史家甚至视之为现代舆论和现代知识分子诞生的标志。 ?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篱笆那边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篱笆那边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是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一首小诗,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很多这样或那样的“篱笆”,有时它会约束我们、限制我们,有时它其实在保护我们、庇佑我们,面对“篱笆”,有人勇敢地“爬过”,有人努力地“守护”。
请根据诗歌内容,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社会的思考,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见解。
立意自定,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请不要套作和抄袭。
【分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是一首小诗。
审题提示:小诗最本意的单纯童稚的解读,是孩子对“篱笆那边”鲜
第1页共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外国诗三首
致大海篱笆那边朗读朗读
高中语文第一册(人教必修)
我愿意是急流
朗读
外国诗三首
篱笆那边
狄金森
外国诗三首
篱笆那边
[学习重点]篱笆那边
有草莓一棵
我知道,如果我愿
我可以爬过
草莓,真甜!
可是,脏了围裙
上帝一定要骂我!
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
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
外国诗三首草莓——可以看做一个难以企及的愿望,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一个心向往之的爱人,等等,总之,它代表一种神秘的诱惑、甜蜜的冲动或疯狂的梦想。
篱笆——可以看做迈向诱惑、冲动、梦想时的现实阻碍,它可以是传统观念的约束,是道德规则的禁锢,也可以仅仅是一个难以逾越的路障。
上帝——也许是传统观念、道德规则的维护者,也许只不过是个长大了的孩子,是已经告别天性的成年人。
孩子——可以理解为敢于任性而为、听凭心灵召唤的人,是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常理而敢作敢为的人。
篱笆那边
[学习重点]狄金森认为:“诗人,就是他/从平凡的词义中/提炼神奇
的思想”,她一生追求“活的”“能呼吸”“有生命”的诗。
所以读她的诗,千万不要满足于所看到的表面的简单意象,而应该读懂蕴涵其中的“神奇的思想”。
面对篱笆那边鲜润的草莓,“我”爬过去又何妨?只因为草莓真甜,“我”为什么不能听凭心得召唤?让上帝骂去吧,或许他只是年纪大了,爬不动,如果他是孩子,他也会像“我”一样。
一个简单的生活情节却被赋予了丰富的哲理。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形的篱笆和无形的篱笆,它代表着传统观念、社会规则、文化习俗。
它无处不在,把每个人围在一个公认合理的精神空间里。
而篱笆那边的草莓却用它最自然的方式呼唤着每个人的天性,那草莓可能是一个神秘的诱惑,可能是某种甜蜜的冲动,也可能是个离经叛道的幻想。
你会因为篱笆的阻挡而放弃草莓的甜美吗?你会因为害怕被上帝责骂而无视心灵的召唤吗?在狄金森看来,顺应天性就是最基本的行为规则,上帝已经垂垂老矣,否则他不会如此冷漠、教条,听凭心灵的呼唤、与真我同行才是这个世界颠扑不破的真理。
外国诗三首
高中语文第一册(人教必修)朴实凝练的语言[学习重点]
鉴赏要点
狄金森的诗歌语言一扫铅华,不事雕琢,有一种质朴清新的“粗糙美”。
这首诗语句简单,没有多余的修饰成分和特意的渲染,却清晰地勾勒了一个富于生活化的情景。
诗中简单朴实的语言和蕴涵的深邃哲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它具有一种心灵冲击力。
狄金森被视为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先驱者,她上承浪漫主义的余音,下开现代主义的先河。
她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直接经验,将生活中的点滴琐事引入诗歌,可以说是无事不可以入诗。
她又善于凭借自己敏锐的感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平凡意象表现得耐人寻味。
如这首诗中的“草莓”“篱笆”“上帝”“孩子”等意象就有着丰富的内涵。
外国诗三首
平凡尔清新的意象
草莓:个儿小巧,色泽明艳,果肉汁多富香气,肉质细,味道鲜美,是小孩儿的至爱,是留在诗人记忆当中,触发诗人诗意的事物。
诗歌中的一个意象
入
诗
意象: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
草莓象征什么?
外国诗三首
草莓:外形
内
艳丽,可爱
美
草莓,象征美好的事物,草莓的诱惑即是美的诱惑。
孩子爬过篱笆摘草莓即可以理解为象征着越过“规矩”追求美好事物。
越过篱笆即越过障碍,打破禁锢,破坏规矩,挣脱束缚。
外国诗三首
篱笆:用竹子等围成,企阻挡或保护作用的障碍。
入
诗
篱笆象征什么?
爬过去摘草莓的障碍
弄脏围裙,惹来骂篱笆象征:外界所设置的障碍、禁锢、规矩、束缚等。
外国诗三首
上帝:宗教信奉的神,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传说他以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管制着人类。
入
诗
骂:弄脏了围裙
试问:上帝象征什么?
外国诗三首
“上帝”是权威的代表,是正统思想的化身,是别人思想的禁锢者,也是被禁锢者。
上帝象征着威严,权威,正统思想等。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如果上帝是孩子,而且他能够爬过去便也会爬过去。
有些诱惑,即便是对于上帝也同样存在。
草莓,真甜!
外国诗三首
意境:
1.小孩情态纤毫毕现:天真烂漫、纯真无邪,对美好事物有着本能的追求。
上帝在小孩的眼里也会因为诱惑而抛开权威和清规戒律,去追求美好的事物。
2.上帝原来也是一个被禁锢者。
高中语文第一册(人教必修)
外国诗三首
[作者资料]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
美国诗人。
生于安贺斯特。
从二十五
岁开始弃绝社交足不出户,在家务劳
动之余埋头作诗。
她生前只有八首诗
公开发表过,其余部分都是她死后三
十年内由其亲人整理并陆续出版。
诗
风独特,以文字细腻、观察敏锐、意
象突出著称。
题材方面多半是自然、
死亡、和永生。
语文周报课件制作
欢迎使用!
制作:章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