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限度说课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精选6篇)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精选6篇)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而在前一专题中又学习了化学键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化学键的键能越大,键就越牢固,物质的化学活性就越小。

在此既基础上,就比较容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首先取决于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即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

在必修1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可逆反应的概念,此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

因此,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并能用于说明有关问题。

2、认识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过程与方法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所以把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定为本节重点。

化学反应的限度说课

化学反应的限度说课

试求: 1、该条件下反应的 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 2、SO2的平衡转化率 3、画出从反应开始后 V(正)、V(逆)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4、画出反应开始后 容器内各物质浓度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教学设计
问题组一
? ?
2、一个可 逆反应达到 化学平衡状 态,最本质 的条件是什 么?

1、化学平 衡的研究对 象是什么? 例举常见典 型的可逆反 应
2SO2(g) + O2 (g) 2SO3 (g) (△H<0), SO2转化率随条件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图 中A、B两点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A___KB
SO2体积分数 转化率
B A
T P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K一定变化
2、化学平衡常数变了,则化学平衡一定发生了移 动 3、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4、恒容绝热容器,均气态,x=1,容器内压强不变。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问题组 引导学生回忆思考, 总结知识点并理解,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 联想迁移能力。
通过拓展引申 题目变式训练,培 养学生对比应用能 力及严谨的规范审 题意识。
教学设计
二、提出问题 自主总结
——化学平衡常数K与平 衡转化率
问题组二
Company
LOGO
化学反应的限度 复习课
感谢评委们的倾听
说课主要内容
教材 分析
考情 分析
设计总结 学情 分析
教法学法 分析
教学 过程设计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3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 第2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 必修2第2节 第1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的 快慢和限度

《化学反应限度》说课稿

《化学反应限度》说课稿

《化学反应限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在《必修2》中,学生对化学平衡已经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本节教材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从化学反应限度的定量描述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对化学平衡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本节教材紧紧抓住平衡常数的概念,用平衡常数来定量描述平衡状态,依据平衡常数来分析平衡移动,并将平衡转化率作为定量描述平衡状态的补充。

化学反应限度是认识化学反应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又是今后学习中所涉及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并对这些知识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它同时也是沟通物质结构理论与溶液反应理论,沟通化学与社会,化学与化工生产的重要桥梁,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二、目标分析1、三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2)使学生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够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并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体验化学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的贡献;通过“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问题的研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过程中的平衡移动”“怎样抢救煤气中毒病人”等资料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对认识生命现象的作用,增强他们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

认识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价值的认识。

2、教法分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说课稿(精选11篇)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说课稿(精选11篇)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说课稿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说课稿(精选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反应的限度》,选自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

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节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一.教材分析及处理二.教学背景分析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确定四.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1.本节教材在编排上具有以下特点:(1)安排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探究和总结之后,为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

(2)通过化学史实(炼铁高炉尾气之迷),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为学生学习本节知识铺设了心理桥梁(3)经过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可逆反应→平衡状态的分析推进,逐步形成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体现了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

(4)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实践性。

(5)注重知识的基础性,没有从原理、定义的高度予以重点讨论,体现了大众教育的思想,并为选修教材的学习留有充足的空间.2.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教学旨在由浅入深,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

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动态平衡的观点,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主要过程是:3.教材处理(基于以上设想,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1)引入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从而认识并相信可逆反应的存在。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可逆反应,理解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2、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初步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用实验和事实使学生理解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我们知道将氯气溶于水中,可以得到新制氯水。

那么,新制氯水的成分有哪些?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学生回答、板演]新制氯水中含有主要微粒:分子有:H2O Cl2 HClO离子有:H+ Cl- ClO- OH-(极少量)反应方程式:Cl2+H2O HCl+HClO[说明]为何氯水中既有反应物(Cl2)存在,同时又有与水反应的生成物(HCl、HClO)存在说明氯气有与水反应既可向正反应方向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板书] 一、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活动与探究] 课本P301、已知FeCl3溶液和KI溶液能发生如下反应:2Fe3++2I-==2Fe2++I2取5mL0.1mol·L-1KI溶液,滴加0.1 mol·L-1FeCl3溶液5~6滴,继续滴加2mLCCl4,充分振荡。

静止后观察到什么现象?取上层溶液,用KSCN溶液检验是否还存在Fe3+。

该实验说明了什么?[实验现象结论(1)FeCl3溶液和KI溶液反应(2)在反应(1)的溶液中加CCl4, 振荡,静止(3)取(2)的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2、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向试管中加入0.1 mol·L AgNO3溶液2mL,向AgNO3中加入稍过量的铜粉,反应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夜于另一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1 mol·L-1KBr 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这一实验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活动]根据实验填表。

《化学反应限度》说播课课件(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获奖案例)

《化学反应限度》说播课课件(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获奖案例)

2 3
宏微结合析本质,
1
数图互补更直观。
证据推理建概念,
重点难点突破间。
教学反思
化学平衡状态就是可逆反 应在该条件下的最大限度。
4
教学反思
1、某些问题的设计不够精准, 导致学生回答出现偏差;
2、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不够。
不足之处
感悟概念的本真
以概念理解为主还是以应用为主? 以概念建构为主还是练习训练为主?
教学逻辑框架
生产实际应用
内化、概括、 建立概念体系 组织探究学习活动、 收集信息
提出新概念
创设情景、产生认 知冲突、探索问题
具体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环节1 可逆反应概 念的建构
教学过程
问题线索
氯水体系中反应物生成物同时 存在,体系中的氯气从何而来?
2、通过原子示踪法,用证据推 测可逆反应的可逆性
18O存在于三种物质中,说明 了什么?
整个设计由浅入深,从学生熟知的化学实验中抽象出有关 的概念和原理。行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感性到理性、简单到 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
01
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地位和作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新课程 提倡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提倡学 习方式多样化,使学生参与知识的 形成过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01
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通过宏观数据的对比、绘制图表及分析图表,从浓度变化决定速率
角度建构可逆反应的平衡观念,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实质和标志,
02
认识可逆反应的进行有一定的限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通过结合生产实际的图表数据,体悟化学平衡是相对的,可随外界条件的

选修4化学反应限度说课稿

选修4化学反应限度说课稿

选修4《化学反应的限度》说课稿(参评)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节选自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二章第二节中的化学反应限度课节,是在学习了必修2第2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的基础性知识和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热力学的理论指导性知识之后,开始进行对第二章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实质的认识知识的继续。

进一步学习化学平衡限度的研究方法,对化学平衡的实质形成整体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逐渐形成严密的思考方式,为第三章的电离平衡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制定根据:《课程标准》选修4主题6的要求: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会求算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2)了解浓度商的概念,并能利用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平衡常数的研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切实体会通过实验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规律的学习过程,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记录实验现象、整理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4学情分析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基本定义,对化学平衡及平衡的移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不能定量的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且对化学平衡的知识容易出现遗忘,所以在讲授新知识前应先回顾旧知识。

能力层面: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较强,能够根据问题、材料进行分析推理。

情感层面:高中生的求知欲较强,喜欢挑战,在课堂上应采用学生广泛积极参与的讨论法,设置层层问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师:问题解决法为主,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辅,引导讨论、分析讲解等。

学生:思考、讨论、归纳等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问题:1.什么是可逆反应?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有哪些?我们经常根据哪些特征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重点:1.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2.“定”的多样性学生阅读教材P41联想·质疑模块内容,回答教材问题。

化学反应限度说课

化学反应限度说课

课题:化学反应限度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化学反应限度。

(板书:化学反应限度)下面我将从课标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特色等6个方面进行陈述。

【一、课标和教材分析】【1.课标和教材】关于此课题在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认识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在教材体系中,本课题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起始课,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是由内因和外因决定的。

而且在必修1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可逆反应的概念,此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什么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

并为选修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化学反应的进行具有一定限度。

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初步了解化学平衡的标志及平衡移动。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猜想、思考、实验探究等活动,提高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激发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享受到探究学习的乐趣。

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价值观。

在上述教学目标中,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总结化学反应限度是教学重点,而由于化学平衡比较抽象无法具体感知,所以化学平衡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学情分析】学情而言,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和外因,知道什么是可逆反应,为本节课将探究化学反应限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为建立化学平衡的提供素材,另外,高一学生具有强烈探求新知的欲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进行自主实验探究。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因此,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及对学情的分析,本课题将主要采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问题讨论、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来学习新知,并结合多媒体辅助突破化学平衡的理解这一教学难点。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说课稿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说课稿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的本质和物质的量等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本节内容又为后续学习化学平衡的移动等知识做好了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两部分内容。

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学生能够定量地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通过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但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概念还比较陌生,缺乏定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在心理方面,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能够用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2)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4)能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反应限度说课稿

化学反应限度说课稿

化学反应限度说课稿一、说教材《化学反应限度》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章节,它处于化学反应原理的核心地位。

本章主要探讨了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能否完全转化为产物,反应的进度如何控制,以及影响反应限度的因素等问题。

这一章节在教材中的作用十分显著,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作用与地位化学反应限度是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化学平衡之间的桥梁,它既涉及反应速率的问题,也关系到化学平衡的建立。

通过对反应限度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并为后续学习化工原理和材料科学打下坚实基础。

(2)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 反应限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影响反应限度的内外因素;3. 可逆反应的特点及其与反应限度的关系;4. 反应平衡的建立及其判定;5. 反应限度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后,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反应限度的概念,理解反应限度的表示方法;(2)掌握影响反应限度的内外因素,了解这些因素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3)理解可逆反应与反应限度的关系,掌握化学平衡的建立及其判定方法;(4)通过学习反应限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5)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 反应限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影响反应限度的内外因素;3. 可逆反应与反应限度的关系;4. 化学平衡的建立及其判定。

(2)教学难点:1. 理解反应限度的表示方法,尤其是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概念;2. 掌握影响反应限度的内外因素,并能够分析这些因素对反应平衡的影响;3. 理解可逆反应与反应限度的关系,掌握化学平衡的判定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内涵,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说教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原理,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展现与其他教师教法的不同之处。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说课稿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说课稿

课例研究3.为什么会形成pH 值突越?4.为什么在pH 值突跃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pH 值变化放缓?5.为什么无法控制溶液pH 值为7,即溶液显中性?6.若想得到中性溶液应该如何操作?7.结合本次情景设置与实验现象,如何治疗人体胃酸过多疾病?(讨论与升华)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探究实验中化学基本理论,让学生带着各自的猜想进行讨论,得出初步理论,最后教师解析问题答案:1.酚酞试剂在溶液pH 值小于8.2时显无色。

2.因溶液中pH 值上升,当溶液pH 值大于8.2时显红色。

3.在酸碱滴定接近等当点时,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变化很大,一滴滴定液的加入,对整个溶液的PH 值有非常大的影响。

4.在接近中性时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浓度变化很小导致pH 值变化缓慢。

5.无限减小每次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量。

6.食用抗酸药物,如含碳酸氢钠的药物。

通过解决问题链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本节课应学知识点,让学生带着问题与思考进行高效学习,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与升华。

因本节课主要以实验探究与设置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因此不做板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教师演示实验与设置问题链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师的标准实验演示,得到标准的实验数据表,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到pH 变化曲线。

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让学生条理清晰,逐步掌握实验中应学知识点,更方便学生记忆,同时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有效学习的习惯,既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也让学生养成了实验探究的意识。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是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

课本内容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精品)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说课

(精品)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说课

主要内容
1 设计思路 2 教材分析 3 教法学法 4 教学过程 5 板书设计 6 设计感悟
6 设计感悟
设计特色
以微课为载体,实现课前课中课 后学习一体化
先学后教,生生参与合作、 师生互动
课堂具有灵活性,教学内容 更丰富
学生自定步调,掌握知识轻松愉悦
应对 挑战
对教师课堂调控应变技能要求 多媒体信息的交互影响
查看解析
2.在一定唤温起度学下生,可的逆学反习应热:情,挑战学生的智慧
A(目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的A生成教的师速率及与时C分的解到的反速馈率信相等息,合理B调.A、控B课、堂C的浓度不再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n molA同时消耗3n molB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3
可逆反应中,V正、V逆分别用何种物质表示 及其相关变化关系。
4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标志。
5 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及应用。
设计意图:1.从思维发散到聚合,感性知识到理性认识;
2.帮助学生认识不足,扭转不科学概念
课前
课中
课后
4 教学过程
环节一 环节二 环节三 环节四 迁移应用 环节五 自主纠错 环节六
化学反应的限度
The Limits of a Chemical Reaction
安徽师范大学 2011级课程与教学论(化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化学反应的限度》说课
1 设计思路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课前微2课,课上教讨材论 分析基于翻转课堂 2.多主媒体要信内息技容术交互作用 3 教法学法 的教学模式
特征:①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均不能进行彻底;
②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③正、逆反应的条件相同。

化学反应限度的说课

化学反应限度的说课

知识与技能目标
三维 教学 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 (1)培养学生参与化学科 念及特征; 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 技活动的热情; 学探究的能力。
(2)理解化学反应限 (2)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 度的概念; (2)运用多媒体途径, 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 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 的意识; 的效果。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及特征
化学反应限度的 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 与 学法
教 法
学 法
引导探究法
主动学习法
三、说教学过程
Part1
Part 2
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t3
Part4
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 状态的 化学反应 的概念 概念及 限度 及特征 特征
小结和 作业
教学过程
二、化学反应限度
(第二课时)
说课人:胡万秀
一、教材 二、教法 三、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化学 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作用: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
和完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 认识更深入、更全面。
2、教学目标
Part1 知识回顾(5分钟)
可逆反应的 概念及特征
教学过程
Part2 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及特征
展示图: SO2和O2催化氧化的数据 观察 讨论
归纳 根据概念 进行分析 和概括 各物质的c与t的关系 画C-t图 V-t图 得出化学 平衡状态 的概念 得特征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说课稿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说课稿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位于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本节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

在前面两节中,教材着重探讨化学能向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的转化。

本节则是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影响,人类利用和控制化学反应,必须了解这些问题;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完善,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为选修4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学习好本节内容显得尤为重【过渡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分析,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理解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概念;B、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2)过程与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过渡语】根据新课标要求,本着吃透教材的基础,确立了重、难点3、重、难点重点:可逆反应的概念,化学平衡的本质和外在特征难点:化学平衡的本质和外在特征【过渡语】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为中心",学生学情不能忽视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上节课学习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节课将让学生明确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2、认知基础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我们知道,高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自然的自身推动力,但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还有一定程度的欠缺,还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过渡语】根据学情分析,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三、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过渡语】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原则我主要采用“指导发现与问题解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共同思考,交流,获得新知,从而突破难点2、说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分析、总结归纳学习遵循由感性---—理性的认知规律【过渡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新教材编写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我将从四个环节展开教学四、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是按照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比进行反应的,那么,在实际反应中,反应物能否按相应的计量关系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呢”引入新课(目的: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思2、理论探究,获得新知A、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科学史话,讨论并总结可逆反应的概念,教师出一定练习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可逆反应(目的:经教师指导,由学生自己提取信息,马上针对新知识练习,能达到巩固新知识的效果)B、教师针对可逆反应N2与H2的反应提问“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是否相同?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又是怎样变化的?反应开始时,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同,随着反应进行,正逆反应速率是怎样变化的?"并结合图像进行分析,引出化学平衡的概念(目的:通过教师提出问题,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方式共同合作获得新知,也培养学生学习看图,用图像进行化学分析的方法)C、教师通过上面分析总结出化学平衡的概念,本质:v(正)= v(逆) ≠0以及化学平衡的特征:“逆”、“动”、“等”、“定"、“变”(目的:通过先分析再引出新知识的方法更水到渠成,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运用了简单的字眼进行归纳,方便学生记忆,从而突破难点)3、归纳整理,理性提升为强化认识,教师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4、知识应用,加深理解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随堂练习(目的: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识,准确把握重难点,也可以检验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五、板书设计为求板书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现将板书划分为两版:左板:可逆反应的概念右板:化学平衡的概念、本质、特征六、教学反思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这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一、说教材(一)、地位和作用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的入门性知识。

同时,本节内容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因此,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及其条件的控制在本章很重要。

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完善。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2)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及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和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活动的热情,将化学知识应用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

(2)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学习,培养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所用药品等二、说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目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在新课改后,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高,对化学课的学习也有了比较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初中学过相关知识,而本节课的内容在生活中运用较多。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的掌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二)、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教学,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其设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 2.3.2化学反应的限度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2.3.2化学反应的限度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化学教案

2.3.2化学反应的限度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化学反应的限度〞〔写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展开:说教材1、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是首次在必修课程的学习中出现,化学反应限度属于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是化学学科的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础性知识。

2、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为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点。

其中: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可逆反应、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含义,认识到化学反应都有一定限度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重视培养学生通过图像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讲化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限度的原因及特征以上是第一部分,说教材,现在进行说课第二部分。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经过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已经接触了部分可逆反应,并且已经初步具备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但是教材上没有呈现化学平衡状态建立这一围观过程,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使学生在建立平衡的观念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需要老师加以引导,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予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

以探究学习为主,讲授法贯穿整节课2、讨论法: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一定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学生与老师讨论或学生相互讨论,如化学反应的特征是什么等。

通过讨论让同学们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演示法: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的向学生分析讲解所学知识。

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更生动的有关化学反应限度的知识以及图表,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除去课本的枯燥与板书的单调,多彩的画面可以更加深刻同学们对知识的学习及掌握。

化学反应的限度说课稿 人教课标版7

化学反应的限度说课稿 人教课标版7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羧酸和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1.羧酸、酯的分子组成、
官能团名称及结构。(重点)
2.了解羧酸的分类、酯的物理性质及存在。
3.掌握乙酸和乙酸乙酯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理解乙酸的酯化反应和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基本规律。
2.羧酸、酯的化学性质及在反应中的断键方式。(重难点)
4.掌握羧酸和酯之间的相互转化,学会它们在有机合成与推断中的应用。
3.羧酸、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难点)
羧酸酯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
●课标解读
1.认识乙酸、乙酸乙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明确羧酸、酯的分子式通式、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及书写。
3.掌握羧酸、酯的化学性质,明确二者转化规律。
●教学地位
羧酸、酯是两种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羧酸和醇的酯化反应规律“酸脱羟基醇脱氢”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尤其是羧酸和酯的相互转化,是有机合成题中的常考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0.1468 1.664
①请计算相应温度的平衡常数。 ②分析表中数据,判断K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H2 (g)+I2 (g)
2HI (g) ,△H< 0
N2O4 (g)
2NO2 (g) , △H> 0
结论:K仅随温度而改变
正向吸热反应,升高温度,K值增大;
正向放热反应,升高温度,K值减小
拓展练习:请写出下表中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及其单位,并思考:
60.0 54.3
60.0 65.20.0100来自66.553.2
平衡常数与转 化率的计算 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
平衡常数 的意义
平 衡 常 数
概括整合学以致用
表 达K 式 意 义
[E]e [D]d = ———— [A]a [B]

转 化 率
T对K的 影响与 热效应 有关
交流研讨分析归纳
交流研讨思考发现
活动探究: 已知反应H2 (g)+I2 (g) 2HI (g) ,△H< 0。 现在698.6K和798.6K时分别用不同起始浓度的H2、I2(g)、 HI进行反应,平衡后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序 温度(K) 初始浓度(mol/L) 号 c0(H2) c0(I2) c0(HI) 0 ① 0.01067 0.01196
生变化为止,对比观察现象。
为探究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科学家设 计并进行了严密的实验,在298K、333K时分别 是测得下表中的数据:
初始浓度mol/L 平衡浓度(mol/L) 温度 (K) c0(N2O4) c0(NO2) [N2O4] [NO2] 298 0.050 0 0.02175 0.05650 333 0.050 0 0.00488 0.0901
化学反应的限度
嵩阳高中
刘杰
学科价值:发展对化学反应
价值分析
限度的认识, 拓展对化学平 衡特征的认识,完善研究化学 运用价值: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生活、 反应的视角,形成分析问题的 生产中大量化学平衡与平衡移动现象 学生认知发展价值:使学生对可 核心思路和思想方法;促进学 的本质,从而使化学平衡原理服务于生 逆反应的限度以及化学平衡状态的认 生定量观的形成,深化理解规 产、生活,增强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 知多了一个定量的维度,便于学生从 律,提高科学素养;对于后续 法解决社会、生产和生活问题的能力. 本质上理解化学平衡规律; 体会实验 溶液知识的深入学习,起着重 探究法对学习化学规律的作用,不仅 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为沉淀溶 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化学学科研 解平衡的教学奠定基础。 究问题的方法,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
2、平衡转化率的有关计算
(1)、已知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求平衡常数和平衡 转化率
例1:对于反应2SO2(g)+ O2(g) 2SO3(g),若在一定温度下,将0.1mol的 SO2(g)和0.06mol O2(g)注入一体积为 2L的密闭容器中,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测 得容器中有0.088mol的SO3(g)试求在 该温度下 (1)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2)求SO2(g)和O2(g)的平衡转化率
(2) 、已知平衡转化率和初始浓度求平衡常数 例2:反应SO2(g)+ NO2(g) SO3(g)+NO(g) ,若在一定温度下,将物质 的量浓度均为2mol/L的SO2(g)和NO2(g)注 入一密闭容器中,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测 得容器中SO2(g)的转化率为50%,试求: 在该温度下。 (1)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2)若SO2(g)的初始浓度增大到3mol/L, NO2(g)的初始浓度仍为2mol/L,则SO2(g)的 转化率变为多少? (1)K=1 (2) SO2的转化率为40%
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有人宣称找到了超过 平衡转化率的实验方法。对这种说法你怎么看?
[交流研讨]
观察分析下表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初始浓度/mol· -1 L c0(H2) A 0.0100 B 0.0120 C 0.0080 c0(CO2)
平衡转化率/% α(H2) α(CO2)
0.0100 0.0100
能力、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 对平衡移动有初步认识,知道当一定外 达能力,并初步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 教学过程 界条件改变时,有可能会引起平衡移动 ■缺乏深入研究实验现象、分析 释、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实验数据,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缺乏设计有效实验检验理论预 教学反思 测的能力;缺乏灵活运用所学知 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价值分析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课标研读】 ●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 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 物的转化率。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 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认识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 【教学计划】 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平衡转化率 ◆【考纲解读】 第二课时: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第三课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平衡移动规律整合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 第四课时:平衡图像问题及等效平衡问题 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 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3)、已知平衡常数和初始浓度求平衡浓度及 转化率。
[练习]1200℃时测得反应: H2(g)+CO2(g) H2O(g)+CO (g) 的平衡常数K为2.25。若反应从H2(g)和CO2(g) 开始,且H2(g)和CO2(g)的初始浓度均为 0.0100mol·-1时,计算 L (1)各物质的平衡浓度; (2)H2和CO2的平衡转化率。 [交流研讨]
② 698.6
0.01135 0 0.01135 0 0.009044 0 0.00904 0 0 0.01069 0 0.01655
平衡浓度(mol/L) [H2] [I2] [HI]
0.001831 0.003560 0.001141 0.00456 0.00339 0.003129 0.001250 0.001141 0.00195 0.00339
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化 学兴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但不知道如何定量描述化学反 价值分析 应进行的限度;不知道外界条件 学情分析 改变时化学平衡将如何移动。

学生知道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特征;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
平衡常数涵 义及表达式 (特殊到一般)
[HI]2 [H2][I2]
54.4928
0.01767 0.01559 0.008410 0.00859 0.00977
54.6067 54.3060 8.2883 8.3013 8.2627

④ ⑤
798.6

0
0
0.01258
0.00258
0.00258
0.00742
思考 ①这6种状态的 值有什么特点?② 与反应的初始浓度或平衡浓度有关吗? ③请写出任一可逆反应 aA(g)+bB(g)
★平衡常数表达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引导:观察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思 考平衡常数的大小说明什么?
资料在线:请通过以下各反应平衡常数的 数值,讨论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
化 学 反 应 2NO(g)+2CO(g) N2(g)+2CO2(g) (570K) 2HCl(g) H2(g)+Cl2(g) (300K) PCl3(g)+Cl2(g) PCl5(g) (470K) K的数值 约为10
反应
1 2 3 4 5 6
K
NH3(g)
[NH3] [N2]1/2 [H2]3/2 [ NH3]2 [N2 ] [H2]3 [N2 ] [H2]3 [ NH3]2 [NH4+] [OH-] [NH3· 2O] H [CO2] [CO]
单位
(mol/L)—1 (mol/L)—2 (mol/L)2
1/2N2(g)+3/2 H2(g)
N2(g)+ 3H2(g)
2NH3(g) NH3·2O(aq) H OH—(aq) FeO(s) + CO(g) CO2(g)
2NH3(g)
N2(g)+ 3H2(g) NH4+(aq)+ Fe(s)+
mol· -1 L
1
(mol· -1)2 L
AgCl(s) (aq)
Ag+(aq) + Cl—
[Ag+] [Cl-]
值与反应开始的方向有关吗? 值 值与什么有关 ? cC(g)+ dD(g) 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已知: N2O4 (g) 无色 2NO2 (g) △H> 0 红棕色
探究:取两只充有N2O4、NO2平衡混合气、颜 色相同的密闭容器,将其中一只容器伸入盛有 热水的烧杯中,持续一段时间直到颜色不再发
价值分析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平衡转化率
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方 法 知识与技能 教 学 通过对各种 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意 ●通过交流、讨论, ■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能正确 注重引导学生从定量的 数据资料的 义;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 书写给定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培养学生的探究 角度去研究化学,在教学 分析和处理, 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判断 意识与合作意识. 并能进行相应的简单计算. 设计中突出了问题探究 、 培养学生获 化学反应的方向;平衡转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了解化 ●通过实验数据 实验探究等活动,旨在 取和处理信 化率的计算. 的分析、归纳,让 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 息的能力、 ■了解浓度商的概念,并能利用浓度 学生切实体会到 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意 活动内容及练习的选编 分析推理总 化学是实验科学 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关 原则是既复习旧知,又能 义、温度对化学平衡常 结规律的能 系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的特点以及成功 数的影响. 力。 有效地让学生产生思维 的喜悦. ■理解平衡转化率的涵义,能够进行 碰撞,激起他们的探究兴 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