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第25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第25课)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二十五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1.责备违背更改解释的确试验固执怀疑
2.寻常违背真理怀疑
3.(1)??(2),“”。

4.(1)zhe zháo (2)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所以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奇地呼喊起来。

我们全家取消了出门旅行的计划,因为天气特别的不好。

5.理直气壮,永远不怕真理,勇敢地拥护真理,把真理告诉别人,为真理而战斗。

——刘少奇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

——雨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6.这是怎么回事?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青年真是一个执着追求真理的人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也不一定上对的,实践才是检验真是的唯一标准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知识改变命运。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 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 落下,总是 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 落的 速度 与铁球的 轻重 没 有关系。 有关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前
胆大妄为、 胆大妄为、 固执, 态度变化 固执, 会让他丢尽脸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1.搜集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伽利略的科学小 1.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科学小 故事。 故事。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我会读: 我会读: 伽利略 辩论 信奉 违背 磅重 拴住 拖住 解释 的确 宣布 比萨 固执 胆大妄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 (1564~ 伽利略·伽利雷 (1564~1642) 是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 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 数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 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17岁进入比萨大学攻读医学,后来 转攻数学,毕业后任大学教授。他 是为维护真理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战 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 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 说的巨人之一”。1564年2月15日生 于比萨,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 会拖住落得快的, 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10磅重的铁球 慢 。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 就有11磅重, 11磅重 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10磅重的铁球 快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及反思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及反思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主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感受伽利略追求真理,不懈努力的品质。

两翼目标:1、正确朗读《名人名言》和《捞铁牛》。

2、通过阅读,学习文章所塑造的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教学时间】两个课时【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名人名言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

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自读自悟、提出问题1、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2、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同时”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3、自读要求(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注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4、自读交流(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人物伽利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分段讲解)教学设计 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分段讲解)教学设计 冀教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预习作业1.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标出音节,要求把字音读准确。

2.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3.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信奉、胆大妄为、固执、惊讶、宣布。

4.查阅资料,了解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

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语境认识“妄、执”等生字,辨析5个多音字“着、的、当、更、为”在文中的正确读音,并能区分1组形近字“辩、辨、辫”。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对比品读,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品读表现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当时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语段,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名言引路,走近“伽俐略”1.课前交流:“赠名言”。

师:世界上有许多伟人,他们将自己毕生的理念全部融入在简短的言语中,以此来传承伟大的精神,激励世人的斗志。

可以说,这些言语是集“万千精华于一身”,不停地唤醒着许多沉睡的心灵。

孩子们,那么多的名人名言中,也一定有一句让你感怀至深,让你备受鼓舞,让你铭记于心!谁愿意现场来交流?教师也赠送学生一则名人名言:(课件出示)“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1)指名朗读后交流自己从这句名言可以触摸到作者大致是个怎样的人?预设:不盲目迷信、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善于实践……(2)揭示名言作者: 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俐略。

(多媒体出示伽利略画像和名字)(3)引导学生交流从课外收集到的关于伽利略的成就资料。

(要求语言简练)(4)课件出示:伽俐略一生的辉煌成就。

(简表)师:伽利略能够获得那么多了不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恪守这样的信念——(齐读名言)2.紧扣“经典”,走进文本。

师:孩子们,要真正读懂伽利略,光凭这则名言是远远不够的,伽利略能这样说,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可以借助于各种文学作品,在充满情味的语言文字中去逐渐丰满伽俐略伟大的形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原理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原理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原理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原理是自由落体定律。

两个不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物体,由于它们材质相同、密度相同,而且根据自由落体与地心引力的原理,所以下落速度一样。

扩展资料
传闻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同时下落的结论,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正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多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但这是不太可能存在的,不同重量的物体只有在真空条件下才可能同时落地,当美国宇航员大卫·斯科特登月后曾尝试于同一高度同时扔下一根羽毛和一把铁榔头,并发现它们同时落地,这才证明了自由落体定律的正确性。

即使伽利略真的`做过这个实验,那也是局限于当时的科技程度这才“看上去”同时落地的。

关于自由落体实验,伽利略做了大量的实验,他站在斜塔上面让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从塔顶上落下来,并测定下落时间有多少差别。

结果发现,各种物体都是同时落地,而不分先后。

也就是说,下落运动与物体的具体特征并无关系。

无论木制球或铁制球,如果同时从塔上开始下落,它们将同时到达地面。

伽利略通过反复的实验,认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_夏承忠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_夏承忠

物体落下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 (有)关系,物体越(重),落 下的速度越(快)。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 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 (1)。
慢。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
(2)。
两个铁球一样 重,但落下的 速度不一样。
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伽俐略经过多次实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 德的这句话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 时从高处落下,总是 ,铁球往下落 的 跟铁球的 没有关系。
伽俐略经过多次实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 德的这句话 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 时从高处落下,总是 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落 的 速度 跟铁球的 轻重 没有关系。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 第24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 第24课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 一个1镑重,同时从高处落 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速度是1镑重的10倍”
听起来很有道理 也就是下面这种情况
这名话说明:
物体落下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 ( )关系,物体越( ),落 下的速度越( )。
这句话说明:
试验前
胆大妄为、固执、会让 他丢尽了脸
试验后
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态度变化
思想变化
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 的话当作真理
明白,像亚里士多德这样 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 是

人教版小学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及赏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的伟大科学家。

他曾经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那时候,人们都相信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

但是,伽利略却对此提出了疑问。

他想,如果把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拴在一起,那么这两个物体下落的速度会是什么样的呢?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伽利略决定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实验。

他准备了一个十磅重的铁球和一个一磅重的铁球。

当这两个铁球同时从塔顶释放时,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结果。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两个铁球并没有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重的铁球下落得快,轻的铁球下落得慢。

相反,它们几乎是同时着地的。

这个实验结果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也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赏析:这篇课文讲述了科学家伽利略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的故事。

通过描述他在比萨斜塔上进行的著名实验,展现了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和实践检验真理的原则。

首先,课文揭示了伽利略的敢于质疑和探索的精神。

他不盲目接受亚里士多德的权威理论,而是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种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是我们学习科学知识、追求真理的重要品质。

其次,课文强调了实践检验真理的重要性。

伽利略没有停留在理论争论上,而是选择了在比萨斜塔上进行公开实验,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体现了科学方法的核心原则——通过观察、实验和验证来获取知识和理解自然现象。

最后,课文通过描绘实验的结果和人们的反应,展示了科学发现对人类认知的影响。

伽利略的实验不仅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也为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的进步需要勇气、创新和实践,只有不断挑战和超越现有的知识框架,才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总的来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以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教育我们要有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坚持实践检验真理的科学方法,为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含答案)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含答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hí() de ()固执.的.确zhì() dí()zhu ó ( ) xi ān ( )zh áo ( ) xu ān ( )二、你能给汉字寻找到它们的词语伙伴吗?辨 辩分( ) ( )论 争( ) ( )别竞 竟( )至 ( )然 ( )赛()争三、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例:研究(科学)传播( ) 解决( ) 提出() 相信( ) 违背( ) 得出()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允许改变。

2、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五、把词语朋友送回家。

违背 违反1、这种( )纪律的行为是错误的。

2、难道要( )人类的真理吗?惊讶 惊叹3、精巧的工艺品令人( )不已。

4、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 )地呼喊起来。

六、我来给句子化化妆。

宣.布 着.地1、铁球落下来。

()铁球()落下来。

2、人们呼喊起来。

()人们()呼喊起来。

七、课文精彩内容回放。

伽利略在斜塔上出现了。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1、伽利略的这个试验证明了铁球往下落的跟铁球的没有关系。

2、围观的人惊讶地原因是:A、原以为两个铁球,但看到的却是。

B、原以为胜利者是,但事实证明却是。

3、“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说一说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八、我来给广告词改错。

消炎药广告词:快治人口——(脍炙人口)热水器广告词:随心所浴——()止咳药广告词:咳不容缓——()摩托车广告词:骑乐无穷——()营养液广告词:口蜜腹健——()精品试卷1部分答案:五、1、违反 2、违背 3、惊叹 4、惊讶八、随心所欲刻不容缓其乐无穷口蜜腹剑精品试卷1。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

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同步练习题一、在正确的字下面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 时从高处落下来, 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 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 的轻重没有关系。 的轻重没有关系。
这时大家才明白,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 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 大哲学家, 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 全都对的. 全都对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来自语文 四年级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我会读: 我会读
伽利略 比萨城 拴住 固执 辩论 违背 拖着 信奉 一磅 宣布
胆大妄为
思考题: 思考题
1.伽利略的疑问是怎样产生的? 1.伽利略的疑问是怎样产生的? 伽利略的疑问是怎样产生的 2.伽利略为什么要反复做试验呢? 2.伽利略为什么要反复做试验呢? 伽利略为什么要反复做试验呢 3.伽利略为什么要在斜塔上公开 3.伽利略为什么要在斜塔上公开 试验?人们有哪些反应? 试验?人们有哪些反应?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第 1 讲课题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型精读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主备学校实验小学主备人张小菲审核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

准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初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他是什么时期的哪国人?3、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请你用上“先……然后……接着……最后……”叙述)4、检查自读: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初步交流。

●自主读书,诱导感悟1、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

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间轮读。

(学生自主读书)2、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分析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分析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分析
铁球同时着地是一个经典的物理问题。

如果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我们
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重力、地面的反作用力、以及铁球之间的相互作
用力。

首先,我们来分析重力对两个铁球的影响。

根据牛顿的第二定律,物
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因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它们
所受的重力是相同的,即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假设两个铁球的质量分别
为m1和m2,重力加速度为g,则两个铁球所受的重力分别为F1=m1g和
F2=m2g。

因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所以它们的受力情况是一样的。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地面对两个铁球的反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另一个物体都会对它施加等大反向的力。

所以当铁球着地时,地面会对铁球施加一个大小等于铁球所受重力的反向力。

这个反作用力可以保证铁球在地面上停留,不会无限加速下去。

最后,我们来分析两个铁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当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它们之间会产生一个相互作用力,这个力可以使得铁球之间相互推开
或者拉近。

这个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铁球之间的距离和接触面积
等因素。

总的来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需要考虑重力、地面的反作用力、以及铁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多个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
素的分析和综合考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的物理原理。

四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新课标

【精品】四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人教新课标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勤学好问的伽利略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féng fèng)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zé zhé)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bèi bēi)人类的真理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shuān shuàn)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1.我会选出正确的读音。

2.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怀疑( ) 责备( ) 信奉( )3.亚里士多德讲的那段话意思是什么?4.“一个事实”指什么?请用“~~~~~”线画出来;两个相反的结论又指什么?请用“ ”线画出来。

5.难道你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改为陈述句:勤学好问的伽利略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

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

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

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

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

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面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面版
学家。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 数学教授。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 们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 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 难解答。
亚里士多德: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
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 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速度是 1磅重的10倍。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 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 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 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 他: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 类的真理吗?”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 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 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 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 着地。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 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 同时着地。
2008年5月25日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5.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难点:1.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71)教师简单导入,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全文一共多少个自然段?朗读全文,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教师用“世纪固执不了的确”反馈倾听的情况。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3请1位中上生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提示中下生仔细倾听。

略lüè辩biàn 奉fèng违wéi 磅bàng 拴shuān拖tuō释shì宣xuān萨sà妄wàng 执zhí4运用反复手法,训练3位中下生识字。

5请两位同学朗读词语,教师注意记录发音不准或不对的地方,其他学生标画。

伽利略辩论寻常解答信奉违背一磅拖住宣布比萨城斜塔胆大妄为固执6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纠错,组织开火车读不容易读对的词语。

7教师过渡,引导学生运用“分段概括,连起来说”的方法,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1)训练3位学生朗读第1-3自然段,齐读;引导学生,找关键句抓出主要内容: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怀疑;小结方法:(2)教师朗读4,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抓出关键句:伽利略向学生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

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同桌间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
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初步交流。

四、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1、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

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间轮读。

(学生自主读书)
2、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的新词。

同桌互相检查。

2、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结合上节课的自读和交流来填空,并说明理由。

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二)小组交流。

(三)集体汇报交流,引导结合重点语段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如:
1、伽利略是—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

亚里:亡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町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

所以说他善于思考。

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忙。

(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十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l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lo磅的快。

图示法等) 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渎,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妄下结论。

2、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

(教师引导理解“信奉”)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卜公开试验。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3、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b.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利: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三、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

(出示插图投影,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足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着地追求真理。

请同学们再次默渎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

(学生默读勾画)
4、交流。

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5、随文练笔(出示插图幻灯片):想象一下,试验结束后,人们又会怎样说,怎样做。

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四、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