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下邓稼先导学案之八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导学案
学习任务4(向教师提1个疑问)
复杂的人纯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你能试着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
(二)疑难问题:
1.作者在这段文字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对于表现邓稼先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2.邓稼先是在什么条件下说这句“我不能走”的话的?
《邓稼先》导学案(学习任务单)
班级 :姓名:
年 级
七年级
学科
语文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
3.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
提示
1.七年级下册语文书P2-P8
2.笔记本
学习任务单1(用于课前小测试或出示预习提纲等)
③这个问题连爸爸也答不出。④这种药治胃病很解决问题。
⑤那台机器出了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③④
4.仿写下列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
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
A.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D.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
3.下面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老师接连问了三个问题。②重要的问题在于领导是否重视。
2020年-2021年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导学案附答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二十世纪, 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
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 ,, 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 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 是更高尚的, 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 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元勋 (x ūn) 鲜(xi ǎn) 为人知 鞠 (j ū) 躬尽瘁 (cu ì) 孕(y ùn) 育 罗布泊 (p ō) 黯 ( àn) 曛 (x ūn) 铤 (t ǐng) 邓稼 (ji à) 先 至死不懈 (xi è) 选聘( pìn) 无垠( yíng) 殷红( yān) 2.解释下面的词语。 仰慕: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毫无愧疚地接受(名声、荣誉等) 。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 己的一切。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元勋:立大功的人。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3.作者链接
杨振宁 :1922 年 9 月 22 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 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获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 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4.背景链接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导学案
11 邓稼先★学习导航·心随书动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踏遍戈壁共草原,三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时国防部长张爱萍挽邓稼先诗)★基础同步·千锤百炼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难堪.()选聘.()妇孺.()彷.徨()殷.红() zhì( )友元xūn() yáo()言2、解释加点的词。
可歌可泣.家喻.户晓燕然勒.功鲜.为人知锋芒毕.露鞠躬尽瘁.兽铤.亡群风悲日曛.平沙无垠.河水萦.带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是一篇_________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他曾获得1957年________奖。
4、整体感知(1)文章开头为什么不切题直接写邓稼先,而是要概述中国百年屈辱史?(2)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5、分析加点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1)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2)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阅读精练·小试牛刀(一)①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②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人物,锋芒毕露。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
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传记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自学促能力形成展示让魅力飞扬教师寄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用事例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赏析文章优美而饱含感情的文字,并作好语言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1、结合注释,解决重点字词,朗读课文。
(小组内共同提出并解决)2、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标出疑问的地方。
课前预习(早读课30分钟)一、课前预习及自我检测1、自学提示:识记字词,串词成句;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结构;评析人物形象。
2、文学常识: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
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
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
(即真实性和文学性)3、走近作者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
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
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
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杨教授经常回国讲学,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自我检测1、给下列汉字注音鞠()瘁()勋()氢()聘()垠()萦()凛()铤()撑()懈怠()癌症()开拓()shǔ()名diàn()基孕育()难堪()鲜()为人知日曛()2、解释词语【可歌可泣】:【家喻户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锋芒毕露】:【知人之明】:【马革裹尸】:【至死不懈】:【任人宰割】:3、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邓稼先》导学案(含答案)
《邓稼先》教学案教与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全班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教与学重难点: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交流背景及作者情况提示: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课 邓稼先 精品导学案(word版)
本课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改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对某些事物倾注热情和精力的时候,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护至关重要。
所以强烈建议平时的测验应在学目标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
本课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一邓稼先(导学案)【学习目标】1.阅读全文,理解认识文章内容。
能够在阅读内容时理清结构、层次。
发现关键语句或段落,并分析期中含义。
2.综合全文认识邓稼先所处年代的格局,理解人物的人格精神。
3.感受邓稼先的性格特征,了解邓稼先为祖国所做出的贡献。
4.了解消息的相关知识,提高阅读消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1. 认识邓稼先所处年代的格局,理解人物的人格精神。
2.感受邓稼先的性格特征,了解邓稼先为祖国所做出的贡献。
【学习难点】揣摩语言,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热点导入】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多才华横溢、功成名就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
许多科研工作者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写就了一部为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史诗。
邓稼先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课前预习】邓稼先,著名核物理学家,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立下赫赫功劳,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邓稼先的名言是:“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北京逝世,挚友杨振宁为邓稼先立传。
【预习检查】一.辨义1.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邓稼先导学案
《邓稼先》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自学促能力形成展示让魅力飞扬教师寄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用事例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赏析文章优美而饱含感情的文字,并作好语言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1、结合注释,解决重点字词,朗读课文。
(小组内共同提出并解决)2、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标出疑问的地方。
课前预习(早读课30分钟)一、课前预习及自我检测1、自学提示:识记字词,串词成句;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结构;评析人物形象。
2、文学常识: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
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
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
(即真实性和文学性)3、走近作者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
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
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
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杨教授经常回国讲学,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自我检测1、给下列汉字注音鞠()瘁()勋()氢()聘()垠()萦()凛()铤()撑()懈怠()癌症()开拓()shǔ()名diàn()基孕育()难堪()鲜()为人知日曛()2、解释词语【可歌可泣】:【家喻户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锋芒毕露】:【知人之明】:【马革裹尸】:【至死不懈】:【任人宰割】:3、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完整版)初一语文下第1课《邓稼先》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初一语文下第1课《邓稼先》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邓稼先【导学目标】1、体会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2、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
3、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重点聚焦】体会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难点突破】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自主学习案】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交瘁()元勋()孕育()选聘()无垠()黯兮()日曛()2辨析下面的形近字聘:()悴:()骋:()瘁:()擎:()筵:()挚:()涎:()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马革,马皮。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
形容军人战死沙场。
:立大功的人。
:走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走。
:到死都不松懈。
形容坚持到底。
:敬仰思慕。
:难以忍受。
4走进本(1)快速浏览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2)由六个小标题串联成一个整体,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合作探究案】合作探究点一:背景作用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答:合作探究点二:对比手法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答:合作探究点三:句子赏析3.“‘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答:【随堂巩固案】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署名(shǔ)交瘁(uì)奠基(diàn)妇孺皆知(rú)B 懈怠(iè)癌症(ái)元勋(xūn)马革裹尸(guǒ)选聘(pìng)无垠(ín)难堪(ān)层出不穷(céng))孕育(ùn)黯兮(àn )截然不同(jié)D.氢弹(qīn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彷徨仰幕可歌可泣家喻户晓B 难堪孕育至死不懈鞠躬尽瘁交瘁奠基锋芒逼露当之无愧D 日曛选聘层出不琼任人宰割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 德国强占东胶州湾,租借99年。
(完整)1、《邓稼先》导学案
1.《邓稼先》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生词;了解传记的特点,把握并概括六大部分的大意。
2、品读重点句段,了解作者情感,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
3、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邓稼先的为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一课时二、【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人科学家,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
2。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两弹元勋”。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
后毕业美国普渡大学并获博士学位。
1950年从美国普渡大学辞去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研制试验,均作出了重大贡献。
邓稼先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3。
文体知识:传记,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三、【自主学习】1、字音与字形宰割()元勋( )氢弹( )奠基()选聘()筹划()殷红()挚友()彷徨( )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2。
解释词语鲜为人知:妇孺皆知:当之无愧:家喻户晓:可歌可泣:马革裹尸:锋芒毕露:层出不穷:热泪盈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四、【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六部分的大意。
(自己思考,写下答案后小组合作交流)2、思考:这六部分能不能相互调换顺序?(理清作者的思路)第二课时五、【研究研读课文】1、写邓稼先以前,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读第四部分,思考①邓稼先对“谣言”仍然亲自调查,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②你认为杨振宁流泪的原因究竟是什么?4、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5、说说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走也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解决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邓稼先》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题:11 《邓稼先》课型:主备:莫丽宏审核:徐辉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2、学习文章用事例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学习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预习.导学1、查查手头资料,给大家讲讲你所了解的杨振宁和邓稼先吧,如果你还能知道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连老师都会佩服你的!杨振宁:邓稼先:写作背景:2.给加粗字注音。
鲜为人知()兽铤亡群()风悲日曛()挚友()鞠()瘁()勋()聘()垠()萦()凛()撑()懈怠()开拓()孕育()难堪()彷徨()()筹()划3.根据拼音写汉字至死不xiè 平沙无yín 妇rú皆知xiòng 不见人4.释义马革裹尸:鞠躬尽瘁:锋芒毕露:可歌可泣:家喻户晓:萦带:惨悴:学习.研讨一、导入二、整体感知1、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
默读课文,简要说说各个小标题部分分别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什么内容。
2、精选你最喜欢的一部分,认真阅读,说一说在这一部分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邓稼先?你是通过哪些语句、事件读出来的?3. 邓稼先的伟大贡献和崇高品质有哪些?三、质疑探究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2、文章第二部分详写了邓稼先的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4、为什么作者说,如果拍《邓稼先传》,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四、研读赏析1、细读第五部分并思考:①此段中引用的古文、儿歌有什么作用?②用“我不能走”做小标题有什么好处?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深刻含义: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_1
《邓稼先》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云梦隔蒲中学余国福 2011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学习重点: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学习难点: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让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资料的方式,查找有关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准备在上课时交流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录相,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生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在班上交流关于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
三、速读训练: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根据以下段意划出段落起止:1、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播放相关视频。
3、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
4、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5、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四、思考: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五、总结: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六、文中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如:第二部分的9、10节,第五部分的52节第二课时一、思考: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二、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地介绍?三、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四、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五、为什么作者说,如果拍《邓稼先传》,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六、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含义深刻的特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邓稼先》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邓稼先》【学习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2、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深入阅读课文,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学法指导】1、整体把握六部分大意,其中把重点放在第五部分。
2、翻译“吊古战场文”。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
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
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
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
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相关链接】邓稼先: 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
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
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
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
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
: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
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土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1950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邓稼先》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1.《邓稼先》导学案 (第一课时)班级:主备教师:丁琳备课组长:秦金平领导批阅:上课时间:2013年月日教师寄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分子,学习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平实的特点和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理清作者思路,深入理解本文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邓稼先的品质,树立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重(难)点预见: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流程:一、情境导入二、目标展示三、自学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懈( ) 聘( ) 垠( ) 殷红( ) 元勋( ) 鲜( )为人知鞠( )躬尽瘁( ) 孕( )育罗布泊( ) 黯( ) 曛( ) 铤( )2.解释下列词语。
(1)可歌可泣:(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当之无愧:(4)家喻户晓:(5)截然不同:(6)马革裹尸:(7)层出不穷:四、自学指导1.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后来“两弹”中的原子弹,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不足两年他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知识链接】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3.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4.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可歌可泣___鲜为人知___鞠躬尽瘁___锋芒毕露___热泪满眶___马革裹尸___层出不穷___风悲日曛___2.据拼音写汉字至死不xiè___妇rú___皆知平沙无yín___péng___断草枯家喻户xiǎo___兽tǐng___亡群燕然lè___功常fù___三军3.词语填空当之无___死而后______然不同知人之___盖世无___德高望___公而忘___两___清风4.根据意思写成语(1)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七年级语文第8课 《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学案-word文档
七年级语文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学案《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2、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深入阅读课文,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学法指导】整体把握六部分大意,其中把重点放在第五部分。
【相关链接】邓稼先: 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
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
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
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
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
: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
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土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1950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
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
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了,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
七
学科
语文
审核
课题
课型
章节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学习目标
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重点
体会 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难点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学
习
过
程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课堂后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
难堪()选聘()妇孺()彷徨()
殷红() zhì( )友元xūn()yáo()言
2、解释加点的词。
可歌 可泣家喻户晓燕然Biblioteka 功 鲜为人知锋芒毕露鞠躬尽瘁
兽铤亡群 风悲日曛
平沙无垠 河水萦带
学习反思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4.有人说,这是一篇至情之文,何以见得?
5 .为什么作者对 邓稼先的生平 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6.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