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五种蛋白质互作技术
五种蛋白质互作技术介绍由于蛋白质在生物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对于理解生物学过程以及开发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了许多蛋白质互作技术,用于识别、检测和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文将介绍五种主要的蛋白质互作技术。
1. 酵母双杂交技术(Y2H)酵母双杂交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互作检测方法。
该技术利用酵母细胞内的功能酶来检测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其基本原理是将目标蛋白质与一个激活域和一个DNA结合域融合,形成Y2H信号报告蛋白。
当与目标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结合至Y2H信号报告蛋白上时,报告蛋白会激活酵母中的启动子,从而导致报告基因的表达。
2. 色谱共轭技术(CCT)色谱共轭技术是一种结合色谱和特定化合物的方法,用于分析和检测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该技术基于蛋白质与特定配体的结合,并利用色谱柱中的固定相与流动相的相互作用将蛋白质分离出来。
通过监测流出的溶液中的吸光度或荧光强度,可以确定蛋白质的浓度和结合状态。
3. 免疫共沉淀技术(IP)免疫共沉淀技术是一种通过免疫学方法来检测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技术。
该技术首先需要对目标蛋白质进行免疫反应,然后利用抗体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
通过添加沉淀试剂,使复合物沉淀下来。
最后,通过洗涤、离心等步骤,将复合物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并用于后续的分析。
4. 双标记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RET)双标记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来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的技术。
该技术利用两种不同荧光染料标记待检测的蛋白质。
当这两种染料的光谱特性符合一定条件时,能量可以从一个染料转移到另一个染料,这种能量转移随着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而改变。
通过检测蛋白质标记物的荧光强度变化,可以确定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状态。
5.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蛋白质的结合与解离过程来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
该技术利用光学原理,将待检测蛋白质固定在金属薄膜表面。
蛋白互作方法
蛋白互作方法
蛋白互作是指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蛋白互作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些常用的方法包括:
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酵母双杂交是一种常用的蛋白互作筛选技术。
该方法基于酵母细胞内的转录激活子域和DNA结合域的分离,将目标蛋白的编码序列与转录激活子域和DNA结合域分别构建为酵母表达载体,通过检测启动子激活来判断目标蛋白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
共免疫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共免疫沉淀是一种常用的直接检测蛋白互作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特异性抗体对目标蛋白的识别,通过免疫沉淀将目标蛋白与其互作蛋白一起从细胞或组织中富集出来,然后通过免疫印迹等技术进行检测。
逆向沉淀(Pull-down Assay):逆向沉淀是一种常用的筛选蛋白互作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将目标蛋白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然后使用该固相载体富集与目标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
通过检测沉淀下来的蛋白,可以鉴定与目标蛋白发生互作的蛋白。
质谱分析(Mass Spectrometry):质谱分析是一种高通量的方法,用于识别和定量蛋白质及其相互作用伴侣。
该方法基于将蛋白样品分离、消化成肽段,并通过质谱仪进行质谱分析。
通过分析质谱数据,可以鉴定蛋白质的互作伙伴。
这些方法在蛋白质互作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帮助科学家理解蛋白质功能和相互作用网络的复杂性。
研究人员通常会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样品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研究蛋白互作。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九种方法,写标书用得上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九种方法,写标书用得上寒风凛冽,又到了一年一度写标书的季节,你开始准备了么?在分子机制的研究中,蛋白和蛋白之间的互作研究可以说是非常经典了,研究蛋白互作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来介绍九种。
1、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CoIP其实就是两个蛋白相互的IP(免疫沉淀反应)实验,在已知蛋白B和C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前提下,这种前提一般需要有一个酵母双杂实验或者Pulldown实验来作为支持。
IP就是用来验证蛋白C和蛋白B之间相互作用的。
如果在Agarose珠上的Protean A/G所结合的抗体,可以结合并拉下蛋白B,那用Western Blot即可检测出蛋白C的表达,反之亦然,通过这种相互间免疫共沉淀的实验,就可以明确地验证出,B与C之间的相互作用了。
比如这份标书:PYK2促进肝癌细胞迁移的一个新的分子机制研究:结合并磷酸化E-cadherin?(百度检索题目可查到全文)2、Pull-down实验这个实验跟免疫共沉淀实验很像,不同的是免疫共沉淀是在细胞里进行的,在众多的蛋白里,拉住A蛋白的同时,把B蛋白也给拉出来了,这还不能证明是直接的结合,很有可能是A 拉住了C,而C拉住了B,这样拉住A蛋白的同时也能把B蛋白也给拉出来。
要证明直接的结合就是Pull-down实验。
提纯所要研究的两个蛋白(一般是在BL21等菌种表达提纯),这两个蛋白带上不同的标签(提纯蛋白一般带GST或者HIIS标签),然后将他们放在同一个体系里,使用GST-beads或者NI-beads,把其中一个蛋白拉下来,用WB检测另一个蛋白的存在。
比如这份标书: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的细胞表观遗传学机制。
(同样可以百度检索到全文)3、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共定位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
由于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
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之一,其功能多样且复杂。
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调控信号传导、催化代谢反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免疫共沉淀法(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免疫共沉淀法是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将目标蛋白及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一起从混合溶液中沉淀下来,然后通过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共沉淀的蛋白质。
这种方法可以鉴定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伙伴,帮助我们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二、酵母双杂交技术(Yeast Two-Hybrid,Y2H)酵母双杂交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方法。
该技术利用酵母细胞内的转录激活子域和DNA结合域分别与目标蛋白和其相互作用蛋白质融合,形成蛋白质复合物,从而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
通过观察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可以判断目标蛋白与其相互作用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Two-Photon Confocal Microscopy,TPCM)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技术,可以实时观察蛋白质在活细胞中的相互作用。
该技术利用激光激发样品中的荧光物质,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强度和位置来观察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通过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有助于研究蛋白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机制。
四、质谱联用技术(Mass Spectrometry,MS)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该技术将蛋白质样品进行分离和纯化后,通过质谱仪对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分析。
通过质谱联用技术,可以鉴定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伙伴,确定蛋白质的修饰模式,揭示蛋白质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只是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研究方法不断涌现。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实验步骤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实验步骤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是生物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可以揭示生命活动的基本机理以及药物设计和治疗疾病的潜在靶点。
本文将总结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实验步骤。
一、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总结:1.蛋白质-蛋白质亲和层析法:该方法通过利用蛋白质与目标蛋白质之间的亲和力,将目标蛋白质与其他非特异结合的蛋白质分离,可用于筛选靶向蛋白质的抑制剂或开发特定结合位点。
2.酵母双杂交方法:该方法是通过融合目标蛋白质与一组已知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底物,通过检测底物报告基因(比如启动子)的表达来确定两个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情况。
3.免疫共沉淀法:该方法通过利用抗体的特异性,将目标蛋白质和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一同从细胞裂解液中沉淀下来,以证明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
4.光学双光子显微镜或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这些方法可以利用荧光染料标记的蛋白质,通过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来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5.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该方法通过在金属表面固定一个蛋白质,然后观察黄金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信号的变化来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6.核磁共振(NMR):该方法利用蛋白质中的^1H、^13C和^15N原子的自旋,通过一系列的波形解析来确定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结构和动力学信息。
7.体外重组蛋白质表达和结合实验:利用大肠杆菌或霞赤红热单核细胞感染表达载体后表达目标蛋白质,以及通过重组技术制备的其他蛋白质,通过混合这些重组蛋白质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和方法,准备相应的试剂和材料。
2.原料处理:获得目标蛋白质样品后,进行必要的纯化或浓缩处理,以去除其他污染物,并保持蛋白质的活性。
3.实验设计:根据研究目的设计实验方案,比如确定实验条件、控制实验和重复实验。
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方法
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方法一、酵母双杂交系统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和反向杂交系统等。
Angermayr等设计了一个SOS蛋白介导的双杂交系统。
可以研究膜蛋白的功能,丰富了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功能。
此外,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作用也已扩展至对蛋白质的鉴定。
二、噬茵体展示技术在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上连接一单克隆抗体的DNA序列,当噬菌体生长时,表面就表达出相应的单抗,再将噬菌体过柱,柱上若含目的蛋白,就会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这被称为噬菌体展示技术。
此技术也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有高通量及简便的特点,还具有直接得到基因、高选择性的筛选复杂混合物、在筛选过程中通过适当改变条件可以直接评价相互结合的特异性等优点。
目前,用优化的噬菌体展示技术,已经展示了人和鼠的两种特殊细胞系的cDNA文库,并分离出了人上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信号分子。
三、等离子共振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已成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新手段。
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种纳米级的薄膜吸附上“诱饵蛋白”,当待测蛋白与诱饵蛋白结合后,薄膜的共振性质会发生改变,通过检测便可知这两种蛋白的结合情况。
SPR技术的优点是不需标记物或染料,反应过程可实时监控。
测定快速且安全,还可用于检测蛋白一核酸及其它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荧光能量转移技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广泛用于研究分子间的距离及其相互作用;与荧光显微镜结合,可定量获取有关生物活体内蛋白质、脂类、DNA 和RNA 的时空信息。
蛋白互作常用的研究方法
蛋白互作常用的研究方法
蛋白质互作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酵母双杂交技术、免疫共沉淀和GST pull-down实验。
1. 酵母双杂交技术:主要用来进行互作蛋白的筛选,缺点就是假阳性较高,所以需要进行结果验证,一般可采用免疫共沉淀或GST-pull down实验进
行验证。
2. 免疫共沉淀: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
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
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
当用预先固化在argarose beads上的蛋白质A 的抗体免疫沉淀A蛋白,那么与A蛋白在体内结合的蛋白质B也能一起沉
淀下来。
再通过蛋白变性分离,对B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进而证明两者间的相互作用。
3. GST pull-down实验: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验证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体外试
验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先构建靶蛋白-GST融合蛋白载体,然后进行体外表
达及纯化。
但是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验证蛋白互作的方法
验证蛋白互作的方法生物学研究中,蛋白质互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因为它关系到生命体的许多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周期、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等。
蛋白质互作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于生物体内功能的影响。
为了获得这些信息,科学家们需要开发一些工具和技术来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讲述了几种常用的蛋白互作验证方法。
一、酵母双杂交(Y2H)法酵母双杂交法是最常用的蛋白质互作验证方法之一。
由于其名称中含有“双杂交”,因此可以理解为将两个蛋白质“杂交”在一起,然后观察它们是否相互作用。
首先,将两个蛋白质分别构建成两个不同的来源的表达向量。
然后,在酵母细胞中,将这两个表达向量分别与GAL4激活子和GAL4结合蛋白相连,形成一个杂交蛋白。
如果这两个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它们将结合并形成GAL4转录激活子,从而激活报告基因进行表达。
最终,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观察转录活性的变化来判断这些蛋白质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虽然酵母双杂交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技术,但有一些潜在问题需要研究人员注意。
首先,该方法只能检测蛋白质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无法检测多个蛋白质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
其次,酵母细胞内的反应条件与活性可能与真实环境中相差很大,这可能导致结果的误判。
二、共免疫沉淀法(Co-IP)共免疫沉淀法是一种可以定量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
它的原理是将两个蛋白质在细胞内共同表达,并通过特异的抗体沉淀来寻找这两个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来说,将目标蛋白质和其交替作用的伴侣蛋白质在细胞内共同表达。
然后,通过特异的抗体与其中一个蛋白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可以选择性地沉淀出另一个蛋白质。
最后,通过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被沉淀下来的伙伴蛋白的数量。
如果目标蛋白质和其伴侣蛋白相互作用,那么其它蛋白质沉淀下来时就会被一同检测到。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多个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情况,还能够定量地衡量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
不过该方法对于选择适当的抗体是非常准确的,因此需要仔细设计和验证实验条件来确保免疫沉淀过程的特异性和有效性。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蛋白质相互作用是指两个或多个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调节。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1. 酵母双杂交检测(Y2H):该方法是通过基因转录和细胞生理过程来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感兴趣的两个蛋白质分别连接到酵母细胞中的转录因子的DNA结合结构域和激活结构域,当这两个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时,转录因子被激活,从而触发报告基因的表达。
通过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来确定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
2. 免疫共沉淀:该方法是利用两个蛋白质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来检测和分离它们。
首先,在一个蛋白质中引入一个标签,比如His标签。
然后,将该蛋白质在体外与另外一个感兴趣的蛋白质一起孵育,使它们发生相互作用。
最后,利用特定的抗体识别标签,并用亲和树脂或磁珠来沉淀包含这些标签的复合物。
通过酶解、电泳等方法对复合物进行分析,可以确定两个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光学方法:如可以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来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
该技术基于两个发射荧光染料的距离变化会改变吸光度的原理,当两个蛋白质相互作用时,可以通过激发一个染料并检测另一个染料发射的荧光信号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
4.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其中,串联质谱法(MS/MS)可以用来鉴定蛋白质复合物中的组分。
根据质谱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两个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结合部位等信息。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如共结晶、核磁共振、冷冻电镜等,可以对蛋白质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者所关注的蛋白质特性、相互作用类型以及研究目的等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在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时有其局限性。
比如,一些方法需要在体外进行,无法反映细胞内环境;一些方法可能对于某些蛋白质的研究不适用;一些方法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等问题。
因此,在选择研究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多重方法相互印证,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蛋白质相互作用 方法
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
有多种方法可以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通过测量蛋白质的质量和电荷比,可以确定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方法常用于鉴定蛋白质与其配体的相互作用。
2. 亲和层析法(Affinity chromatography):通过利用特定配体固定在固相材料上,可以将感兴趣的蛋白质从复杂样品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常用于鉴定蛋白质与配体的特异性相互作用。
3. 蛋白质组学法(Proteomics):通过大规模鉴定和分析蛋白质样品中的蛋白质,可以揭示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
这种方法常用于研究整个蛋白质组的相互作用。
4. 核磁共振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通过测量蛋白质分子在核磁共振场中的行为,可以确定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
这种方法常用于研究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和动态变化。
5. 晶体学法(X-ray crystallography):通过测量蛋白质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图像,可以确定蛋白质的高分辨率结构。
这种方法常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空间构型以及与配体的相互作用。
6. 光谱法(Spectroscopy):通过测量蛋白质在不同波长的光线下吸收、散射或发射的特性,可以确定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
这种方法常用于研究蛋白质的构象变化和相互作用机制。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不同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研究者常常结合多种方法来全面揭示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及原理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及原理蛋白质相互作用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因为蛋白质在细胞内发挥着许多生物学功能,如信号转导、代谢调控和基因表达等。
在研究这些生物学过程时,了解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和原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及其原理。
1. 亲和层析法亲和层析法是一种将目标蛋白质从混合物中纯化出来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目标蛋白质与其相互作用的配体(亲和剂)固定在填充层析柱中的树脂上,将混合物加入层析柱中,通过蛋白质与配体的特异性相互作用,使目标蛋白质与填充层析柱中的树脂结合,从而将其分离出来。
亲和层析法可用于研究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小分子等相互作用。
2. 免疫沉淀法免疫沉淀法是一种利用抗体特异性结合目标蛋白质的方法。
该方法将抗体固定在磁珠或凝胶颗粒上,将混合物加入其中,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特异结合,将其从混合物中沉淀出来,从而实现目标蛋白质的纯化。
免疫沉淀法可用于研究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核酸等相互作用。
3. 双杂交技术双杂交技术是一种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该技术基于贝尔-拉布实验,将目标蛋白质的DNA序列与另外一种被称为“活化因子”的蛋白质DNA序列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双杂交体。
当该双杂交体与另一种包含另一个蛋白质DNA序列的双杂交体结合时,它们可以通过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来检测相互作用。
双杂交技术可用于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4.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是一种实时监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该技术基于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将一个蛋白质固定在芯片上,然后通过流动另一个蛋白质溶液,可以精确地测量这两个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测定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等参数,可以定量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强度和亲和力。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可用于研究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小分子等相互作用。
总之,以上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原理,在生命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证明三个蛋白互作的方法
证明三个蛋白互作的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细胞内许多生物过程的核心。
了解三个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对于揭示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和代谢途径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用于证明三个蛋白互作的方法。
一、酵母双杂交法酵母双杂交法是一种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
通过将三个待研究的蛋白质分别与酵母转录因子的DNA结合域和激活域融合,构建酵母双杂交载体。
将这些载体共转化到酵母细胞中,若三个蛋白质之间存在互作,则可以观察到报告基因的激活。
二、共免疫沉淀法(Co-IP)共免疫沉淀法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常用方法。
首先,将细胞裂解并提取蛋白质,然后利用特异性抗体捕获其中一个蛋白质,与其互作的蛋白质也会被一同沉淀下来。
通过检测沉淀物中的其他两个蛋白质,可以证明三个蛋白质之间的互作关系。
三、双分子荧光互补法(BiFC)双分子荧光互补法是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原理的一种方法。
将三个蛋白质分别与荧光蛋白的N端和C端融合,构建表达载体。
当三个蛋白质互作时,荧光蛋白的N端和C端相互靠近,恢复荧光信号。
通过观察荧光信号的变化,可以证明三个蛋白质之间的互作。
四、分裂荧光素酶互补法(SFC)分裂荧光素酶互补法与双分子荧光互补法类似,但使用的是荧光素酶。
将三个蛋白质分别与荧光素酶的N端和C端融合,构建表达载体。
当三个蛋白质互作时,荧光素酶的N端和C端相互靠近,恢复荧光素酶活性。
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可以判断三个蛋白质之间的互作。
五、阿尔法互作陷阱法(AlphaScreen)阿尔法互作陷阱法是一种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的高通量筛选方法。
通过将三个蛋白质分别与供体和受体荧光蛋白融合,构建表达载体。
当三个蛋白质互作时,供体和受体荧光蛋白相互靠近,发生能量转移,产生可检测的荧光信号。
六、蛋白质芯片法蛋白质芯片法是一种基于微阵列技术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将三个蛋白质分别固定在芯片上的不同位置,然后与标记的蛋白质混合。
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检测方法
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是调节细胞内外的生命过程不可缺少的过程。
因此,有效地检测和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许多方法可以检测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例如传统的生化实验、蛋白质结晶、核磁共振等。
本文将对常见的检测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做一详细介绍。
1. 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SPR技术利用将某一配体固定在芯片上的方法,监测样品中的交互分子(配体和配体的模拟物质)与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交互作用,这种方法可以被用于定量分析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结合能力和动力学参数。
SPR的原理基于光的表面等离子共振现象,其基本的原理是,当一束光源通过激发表面电离振荡时,会在金属表面的一侧形成一层薄的电荷区,这形成的电场会部分穿透到溶液中的试样中,因为试样中的高分子与金属表面的电场存在交互作用,而改变金属表面的局部折射率,阻尼了电场振荡,则会影响反射和折射的光子。
利用这些影响,可以通过反射光强的检测来监测其与蛋白质之间的交互作用。
2. RNA交互固定蛋白质标记(RNA Interactome Capture)技术RNA Interactome Capture技术是一种基于RNA分子特异性的分子识别技术,可以用来分离和鉴定与RNA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其原理是利用生物素标记的RNA分子固定蛋白,这可以通过RNA蛋白质相互作用来捕获蛋白质,并将其分离并鉴定。
3. 凝胶滤渗法(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GFC)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分子分离技术,主要通过分离样品中的差异和纯化样品,可以分离出大小、形状等因素不同的蛋白质以及富含特定簇周期的化合物。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蛋白质纯化和筛选,其原理是基于纯化的蛋白质与使用的凝胶柱基质之间的分子大小识别。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蛋白质相互作用是生命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理解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疾病的发生和治疗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常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 酵母双杂交技术酵母双杂交技术是最早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技术之一。
通过将目标蛋白质与酵母双杂交体系中的另一个蛋白质进行融合,可以检测它们是否发生相互作用。
该技术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对大规模筛选具有较高的效率。
酵母双杂交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在体内可能并不真实反映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情况,以及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2. 共免疫共沉淀技术共免疫共沉淀技术利用抗体对蛋白质进行特异性结合,然后通过沉淀来寻找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项技术可以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进行,能够检测细胞内、细胞间以及细胞外的蛋白质相互作用。
但是该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需要高质量的特异性抗体、较长时间和较高技术要求等。
3. 质谱联用技术质谱联用技术已成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Mass Spectrometry,PPI-MS)能够对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进行高通量分析。
通过将免疫沉淀后的蛋白质进行质谱分析,可以鉴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配体。
质谱联用技术的优势在于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通量性,但需要高质量的蛋白质组学数据。
4.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是一种基于蛋白质间距离的技术,通过激发体系中的一个荧光蛋白(供体)来激发接受体系中的另一个荧光蛋白,从而检测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技术具有实时性、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但也存在由于受到光源、色素、环境等外界因素影响的缺点。
研究蛋白互作的七种方法总结
研究蛋白互作的七种方法总结蛋白互作方法总结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细胞生化反应网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蛋白-蛋白互作网络与转录调控网络对调控细胞及其信号有重要意义。
本文总结了七种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01免疫共沉淀技术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
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细胞裂解液中加入抗体,与抗原形成特异免疫复合物,经过洗脱,收集免疫复合物,然后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
但这种方法有两个缺陷:一是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而可能有第三者在中间起桥梁作用;二是必须在实验前预测目的蛋白是什么,以选择最后检测的抗体,所以,若预测不正确,实验就得不到结果,方法本身具有冒险性。
02pull-down技术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类型有牢固型相互作用和暂时型相互作用两种。
牢固型相互作用以多亚基蛋白复合体常见,最好通过免疫共沉淀(Co-IP) 、Pull-down技术或Far-western法研究。
Pull-down技术用固相化的、已标记的饵蛋白或标签蛋白(生物素-、PolyHis-或GST-),从细胞裂解液中钓出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
通过Pull-down技术可以确定已知的蛋白与钓出蛋白或已纯化的相关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体外传路或翻译体系中检测出蛋白相互作用关系。
03酵母双杂交系统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和反向杂交系统等。
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研究方法概述
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研究方法概述目前检验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主要有: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rid system)、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串联亲和纯化-质谱(Tandem affinity purification-mass spectrometry, TAP-MS)以及GST pull-down。
其原理与适用范围如下:(1)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rid system)实验原理:双杂交系统的建立基于对真核生物调控转录起始过程的认识。
细胞起始基因转录需要有转录激活因子的参与,转录激活因子在结构上是组件式的,即这些因子往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结构域构成,其中有DNA结合结构域(binding domain,简称为BD)和转录激活结构域(activation domain,简称为AD),它们是转录激活因子发挥功能所必需的。
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诱饵”蛋白X(也就是已知的蛋白)克隆至DNA-BD载体中,表达DNA-BD/X融合蛋白;待测试蛋白Y克隆至AD载体中,表达AD/Y融合蛋白。
一旦X与Y蛋白间有相互作用,则DNA-BD和AD也随之被牵拉靠近,恢复行使功能,激活报告重组体中基因的表达。
图解:说明:其中,UAS即upstream activating sequence,上游激活序列。
适用范围:已知一种蛋白X,在体内(in vivo)筛选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但前体是需预备一批可能与已知蛋白X相互作用的蛋白Y。
(2)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实验原理:将编码多肽的外源DNA片段与噬菌体表面蛋白的编码基因融合后,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呈现在噬菌体的表面,被展示的多肽或蛋白可保持相对的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导入了各种各样外源基因的一群噬菌体,就构成一个展示各种各样外源肽的噬菌体展示库。
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
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
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主要包括酵母双杂交技术、免疫共沉淀技术、荧光能量转移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深入了解生命活动的机制。
1.酵母双杂交技术:这是一种有效的筛选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尤其适用
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通过将目标蛋白与报告基因连接,在酵母细胞中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可以确定目标蛋白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
2.免疫共沉淀技术:利用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将目标蛋白与其他
相关蛋白一起沉淀下来,然后通过Western blot等技术对沉淀的蛋白质进行分析。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到目标蛋白与其他蛋白质的直接相互作用或者间接相互作用。
3.荧光能量转移技术: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该技术
利用荧光物质标记目标蛋白,通过检测荧光物质之间的能量转移,来间接检测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4.噬菌体展示技术:将外源基因插入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的技术,使外源基
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噬菌体外壳蛋白融合,并在噬菌体表面展示出来。
通过该技术可以筛选与目标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并对相互作用进行定量分析。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研究方法可以分为生化方法、细胞生物学方法、生物物理化学方法和计算方法等多个方面。
以下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1. 酵母双杂交法(Yeast Two-Hybrid, Y2H)酵母双杂交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PPI研究方法。
该方法利用酵母细胞中两个蛋白质结合后的活性报告基因表达,从而实现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筛选和鉴定。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高通量性能强,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可能存在假阳性结果和只能检测胞内相互作用。
2. 免疫共沉淀法(Immunoprecipitation, IP)免疫共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生化方法,用于鉴定蛋白质相互作用。
该方法基于抗体的特异性,将靶蛋白及其结合蛋白共同沉淀下来,通过蛋白质分析技术(如质谱分析)鉴定共沉淀的蛋白质。
该方法适用于研究细胞内和细胞间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但需要针对每个靶蛋白制备特异性抗体。
3. 原位近距离显微镜法(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FRET是一种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物物理化学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两个蛋白质分别与一对荧光染料标记,根据能量转移来检测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FRET可以在活细胞和组织中进行,具有高时空分辨率,但需要合适的显微镜设备和特定的染色体系。
4.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法(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SPR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物物理化学方法。
该方法通过检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信号的变化来定量分析蛋白质间的结合动力学和亲和性。
SPR具有高灵敏度和实时监测能力,可用于定量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但需要具备专业的设备和表面修饰技术。
5. 结构生物学方法结构生物学方法包括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和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roscopy, EM)等。
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蛋白质相互作用对于理解细胞内的生物过程以及研究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蛋白质相互作用被鉴定出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检测方法,包括传统的生化方法以及近年来发展的高通量技术。
1. 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 IP):免疫沉淀是一种常用的生化方法,用于检测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该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将其与结合蛋白质一起从混合溶液中沉淀下来。
通过检测共沉淀的蛋白质可以确定其相互作用伙伴。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细胞培养液、组织样品以及原核和真核生物体内。
2. 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 Y2H):酵母双杂交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的直接相互作用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酵母细胞内的转录激活子和靶蛋白质的交互作用来驱动报告基因的表达。
通过将靶蛋白质与转录激活子的两个域分别与两个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区域相连,可以检测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方法可用于鉴定蛋白质复合物的成员以及研究蛋白质与DNA、RNA、药物等的相互作用。
3. 蛋白质微阵列(Protein Microarray):蛋白质微阵列是一种高通量技术,用于同时检测大量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该方法将数千种蛋白质固定在玻璃片或芯片上,并与待测蛋白质进行相互作用。
通过检测待测蛋白质与已知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快速鉴定蛋白质复合物的成员,以及确定蛋白质的结合亲和力和特异性。
4.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 MS):质谱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质量-电荷比的测量,用于鉴定蛋白质相互作用。
质谱法可分为两种类型:基于质量鉴定的质谱法(如蛋白质酶切质谱法)和基于质量比的质谱法(如蛋白质亲和质谱法)。
利用质谱法,可以鉴定蛋白质复合物的成员,并获得有关相互作用和结合位点的信息。
质谱法在高通量筛选和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检测蛋白互作的方法
检测蛋白互作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酵母双杂交技术、免疫共沉淀、GST-pull down实验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用来研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机制。
1. 酵母双杂交技术:这是一种在酵母细胞中检测蛋白互作的方法,主要通过将两个蛋白的基因分别与报告基因的转录激活域融合,在两个蛋白相互作用时,报告基因就会被激活,从而得到蛋白互作的结果。
2. 免疫共沉淀:这是一种通过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来研究蛋白互作的方法。
将其中一个蛋白进行免疫沉淀后,与其互作的蛋白也会被沉淀下来,然后通过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到被沉淀的蛋白,从而确定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3. GST-pull down实验:这是一种体外检测蛋白互作的方法,通过将目标蛋白与谷胱甘肽亲和树脂结合,再与待检测的蛋白混合,如果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目标蛋白就会与待检测蛋白结合并被吸附在树脂上,最后通过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到结合的蛋白,从而证明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世瞩目的基因组计划使大量的新基因不断被发现,然而单纯的基组DNA序列尚不能解答许多生命问题。
基因是相对静态的,而基因编码的产物-蛋白质则是动态的,具有时空性和调节性,是生物功能的主要体现者和执行者。
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存在方式以及相互作用等直接与生物功能相关。
在所有生命活动中,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细胞进行一切代谢活动的基础。
细胞接受外源或是内源的信号,通过其特有的信号途径,调节其基因的表达,以保持其生物学特性。
在这个过程中,蛋白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可以调控,介导细胞的许多生物学活性。
虽然有一些蛋白质可以以单体的形式发挥作用,但是大部分的蛋白质都是和伴侣分子一起作用或是与其他蛋白质形成复合物来发挥作用的。
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必须很好地理解蛋白质单体和复合物的功能,这就会涉及到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现代分子生物学中,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揭示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相互作用关系的网络图,已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热点。
一、生物物理学方法1. 融合蛋白pull-down实验融合蛋白pull-down技术基本原理是将一种蛋白质固定于某种基质上(如Sepharose),当细胞抽提液经过该基质时,可与该固定蛋白相互作用的配体蛋白被吸附,而没有被吸附的“杂质”则随洗脱液流出。
被吸附的蛋白可以通过改变洗脱液或洗脱条件而回收下来。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pull-down技术,可以将待纯化地蛋白以融合蛋白地形式表达,即将“诱饵”蛋白与一种易于纯化地配体蛋白相融合。
1988年Smith等利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融合标签从细菌中一步纯化出GST融合蛋白。
从此GST融合蛋白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领域里得到了极大的推广。
GST融合蛋白在经过固定有GST(glutathione)的色谱柱时,就可以通过GST与GSH的相互作用而被吸附。
当再有细胞抽提物过柱,就可以得到能够与“诱饵”蛋白相互作用的兴趣蛋白。
一般来说,GST融合蛋白pull-down方法用于两个方面:一是鉴定能与已知融合蛋白相互作用的未知蛋白质;二是鉴定两个已知蛋白质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该方法比较简便,避免了使用同位素等危险物质,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类似的融合蛋白很多,如与葡萄球菌蛋白A融合的“诱饵”蛋白可以通过固定有IgG的色谱柱进行纯化;与寡聚组氨酸肽段融合的“诱饵”蛋白可以通过结合Ni2+的色谱柱进行纯化;与二氢叶酸还原酶融合的“诱饵”蛋白可以通过固定有氨甲喋呤的色谱柱进行纯化等等。
2. 亲和印迹亲和印迹是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后的蛋白样品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然后检测哪种蛋白能与标记了的“诱饵”蛋白发生作用。
此方法所要考虑的是如何保持膜上蛋白的生物活性,如何得到纯化的“诱饵”蛋白等。
3. 免疫共沉淀如果在非变性的条件下裂解细胞,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可以保持,所以就可利用免疫共沉淀方法找出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这其中的例子包括Harlow等。
利用抗体沉淀腺病毒的EIA蛋白时发现了真核细胞中有与EIA蛋白特异结合的蛋白质;McMahon等利用该方法确定了转录结构域相关蛋白质可以与E2F1和c-Myc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免疫共沉淀既可以用于检验已知的两个蛋白质在体内的相互作用,也可以找出未知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不管是两者的哪个,其原则都是一样的,都需要用特异性的抗体与其中的一种蛋白质结合,之后通过蛋白质A或蛋白质G-琼脂糖微珠将复合物沉淀下来,然后用SDS-PAGE 鉴定。
免疫共沉淀中设置正确的对照非常重要,因为该方法可能出现假阳性的概率比较高,设置的对照包括:在对照组中使用对照抗体,以缺失目的蛋白的细胞系作为阴性对照等等。
4.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的原理是:处于激活状态的供体,可以将其本身的荧光传递到与之十分邻近(通常在10 nm 之内)的受体上。
因此,如果用遗传突变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或是合成的荧光染料标记蛋白质,则可以通过荧光体之间的能量传递来确定两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这种方法较之上述的方法有两个优点:(1)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发生在完整细胞里,比较完整地反映了蛋白质在生理状态的活动。
(2)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观察到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定位。
二、分子生物学方法1. 噬菌体展示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在深刻理解噬菌体遗传学和生理学特性的基础上产生的。
其原理是将蛋白质文库整合到一个简单的噬菌体颗粒中,利用目的蛋白质与特异配基的亲和力,筛选和配基特异结合的蛋白质。
噬菌体展示技术一般要经过多轮的筛选,这样就可以得到在文库中含量很低的与配基特异作用的蛋白质。
2. 酵母双杂交1989年Field等发明了酵母双杂交系统。
该系统利用了酵母的生长转录因子GAL4含有的两个结构域,DNA 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BD)及转录激活域(DNA activating domain,AD),将已知基因(诱饵基因)和靶基因或含有靶基因的cDNA分别构建在含BD及AD质粒载体上,当这两种质粒共同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若BD结合的诱饵蛋白能够与AD结合的靶蛋白或文库中某些cDNA编码的蛋白相互作用、彼此间结合时,则会导致位于侧翼的BD 与AD在空间上接近,呈现GAL4转录因子的完全活性,启动下游的报告基因如His及LacZ 等基因的表达,从而在特定的缺陷培养基上生长。
因此,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能够筛选与诱饵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还可以研究已知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cDNA文库分离与诱饵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或研究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一般首先考虑的问题是诱饵载体的构建。
编码诱饵蛋白的基因经酶切处理后,按照正确的读码框与诱饵载体如pGBTK7相连接,再经酶切或测序做进一步的验证分析。
构建好诱饵载体还要同时转化诱饵蛋白酵母菌株如Y187和靶蛋白酵母菌株如AH109,进行毒性和自激活性检测,证明诱饵蛋白的表达对酵母正常生长没有毒性,同时也不能自身激活酵母报告基因的表达,可用于筛选文库或研究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靶蛋白载体或酵母双杂cDNA文库的构建。
一般在编码靶蛋白的基因或cDNA两端加上同源重组序列,然后与靶蛋白载体如pGADT72Rec 共同转化靶蛋白酵母菌株如AH109,在酵母同源重组酶的作用下,靶蛋白基因或cDNA序列整合到载体上,完成靶蛋白载体或cDNA文库的构建。
最后一步就是筛选文库或直接研究两个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分别含有诱饵蛋白载体和靶蛋白载体的酵母杂交后,在酵母体内融合表达BD诱饵和AD靶蛋白。
诱饵蛋白和靶蛋白的相互作用,导致位于侧翼的BD与AD在空间上接近,呈现GAL4转录因子的完全活性,启动下游的报告基因如His及LacZ等基因的表达,根据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从而达到分离蛋白或研究蛋白互作的目的。
三、遗传学技术合成致死筛选合成致死效应是指两个基因同时发生突变时会产生致死效应,而当每个基因单独发生突变时,则无致死效应。
这总遗传学方法可以用于分析两个育幼相同重要功能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由于合成致死突变株是不能存活的,不能直接得到致死菌株,因此,在实验室中多使用条件突变菌株。
如温度敏感菌株是可以在某些温度条件下致死的突变型。
合成致死筛选所得到的两种相互作用蛋白可能是同一复合物的两种组分或是一种蛋白对另一种蛋白所有的调节作用。
四、展望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促进了多种研究技术的开发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技术趋向于大规模、高通量方向发展。
同时,物理学、化学、信息学等基础学科研究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这些技术的改进。
新近发展的计算机分析方法,以基因序列和基因组信息为基础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并涉及对参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表面残基的预测。
依赖基因序列来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正在形成。
而这些先进的、简易的、大规模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发展又推动了蛋白质组学的进步。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基因组研究和蛋白质组学的不断深入,生命科学中的种种疑难将被逐一攻破。
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个人认为可能可以从六个角度理解: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蛋白质-DNA的相互作用,蛋白质-RNA的相互作用,从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角度研究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具体的基因的功能,蛋白质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结构改变或重折叠或者去折叠。
下面分别简单叙述一下。
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技术:酵母双杂交,免疫共沉淀,蛋白质-蛋白质共结晶后X-raydiffraction,NMR,pull-down,质谱(ESI-MS可以用检测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电子晶体学,电子显微镜直接观测,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TIRFM),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化学或酶试剂对于蛋白质进行裂解确定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位点确定,突变(定点突变,结构域转换等)与蛋白质再/去折叠对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位点,低温冷冻电镜观测等,光镊技术目前尚在研究开发阶段。
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不是直接相互作用,也可以通过蛋白质-RNA的相互作用和蛋白质-DNA的相互作用而间接产生。
蛋白质-DNA的相互作用:EMSA,足迹法,干扰法,CHIP,DNA-蛋白质共结晶后X-ray diffraction,NMR,pull-down,光共振能量转移,电子晶体学,电子显微镜直接观测,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TIRFM),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化学或酶试剂对于蛋白质进行裂解确定蛋白质-DNA 的相互作用位点确定,突变(定点突变,结构域转换等)与蛋白质再/去折叠对蛋白质-DNA 的相互作用位点,低温冷冻电镜观测,蛋白质-DNA的相互作用的特异作用位点的化学交联等。
蛋白质-RNA的相互作用:EMSA,足迹法,干扰法,RNA-蛋白质共结晶后X-ray diffraction(核糖体大小亚基的晶体结构就是这样测定的),NMR,pull-down,光共振能量转移,电子晶体学,电子显微镜直接观测,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TIRFM),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化学或酶试剂对于蛋白质进行裂解确定蛋白质-RNA的相互作用位点确定,突变(定点突变,结构域转换等)与蛋白质再/去折叠对蛋白质-RNA的相互作用位点,低温冷冻电镜观测,蛋白质-RNA的相互作用的特异作用位点的化学交联等。
另外,可以从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角度研究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比如可以模拟与预测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前后的结构变化推测计算出具体的相互作用位点和构象和能量变化等,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在细胞中构成复杂的网络-----比如小世界网络,等级网络,scale-free网络等,可以应用系统生物学的和图论的方法探测出细胞在基因表达的某些方面的相互作用分子体系构成的网络,然后根据网络的抽象的一般特征去研究有关分子间的可能的作用机理和网络整体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