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篇一【教学分析】金鱼也是孩子们爱好的小动物。

孩子们视察金鱼的爱好一定会很浓厚。

金鱼的种类很多,给孩子们的视察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视察金鱼的外形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表达交换的能力;培养学生聆听、分享的习惯,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材料准备:缸养活金鱼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教学进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爱好小金鱼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视察小金鱼吧!二、视察:各种各样的金鱼师:看,这么多漂亮的小金鱼。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三、描写:视察描写一条金鱼的特点师:我们再一起来视察其中一种小金鱼。

师:它的身体有哪几部分?师:它的头是什么样子的?眼睛呢?师:能够把它简单的画下来吗?试一试,怎么样?师:愿意向大家展现一下你画的金鱼吗?他画得怎样?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四、拓展浏览:不同种类的鱼。

师:在大自然里,还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鱼类,认识它们吗?(出示各种鱼的图片和名称)【教学反思】1、多种多样的金鱼给孩子们视察提供了比较的因素。

通过比较,孩子们发觉了多姿多彩的金鱼,学会了通过比较找特点的方法。

2、选一条金鱼认真视察,有利于完全而细致的描写一条金鱼的样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篇二一、学习目标:认识我们的牙齿,知道牙齿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学习正确刷牙方法。

三、学习难点:牙齿对我们有哪些作用。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

五、学习准备:课件六、学习进程:(一)引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刷牙”这一课。

牙齿的用处可大了,你知道牙齿有哪些作用?看谁知道的多?生:小组讨论,进行回答。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我的身体课时一:身体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功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惯和保护身体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功能;- 培养良好的卫生惯。

-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 教学准备:- 教案、课件、图片、实物等。

- 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话题,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人体模型、图纸等)。

-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我们的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功能?2. 研究:-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人体的各个部分(头、躯干、四肢等)。

-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部分的功能(比如头可以看、听、闻、说话等)。

3. 探究:- 让学生自由活动,观察自己和同学的身体,并总结每个部分的功能。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自己的身体?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4. 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人体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功能,并记录在课件或黑板上。

- 引导学生讨论良好的卫生惯和保护身体的意识。

5. 拓展:- 借助课外阅读或视频资料,进一步探究人体的其他方面(如五感、器官等)。

-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养成了良好的卫生惯和保护身体的意识。

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总结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下节课将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人体的认识。

第二单元:动植物(以下内容省略)...第三单元:天气变化和季节(以下内容省略)...第四单元:日常生活中的科学(以下内容省略)...总结:本教案涵盖了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全部内容,共包括四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等内容。

通过这份教案,教师可以有条理地进行教学,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三篇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三篇

【导语】科学是⼈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对因果的探索,追求真理,科学是认真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同时,科学⼜是创造的。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认识植物 教学⽬标: ⼀、科学知识:能说出周围常见的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 1、能在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初步感知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3、能利⽤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

4、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5、能对本课的学习进⾏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植物外部形态表现出深厚的探索兴趣。

2、能实事求是,客观描述对常见植物的观察和发现。

3、交流过程中愿意和他⼈分享⾃⼰对常见植物的理解,具有很好的合作意识。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在认识植物、利⽤植物的时候,⼀定要爱护植物,保护植物资源的繁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仙⼈掌、⽩萝⼘、松枝、荷花、向⽇葵,银杏叶,牵⽜花,⽔稻,洋葱、橘⼦,葱,芹菜、⽉季。

⼆、学⽣准备:《科学学⽣活动⼿册》、笔。

教学过程 ⼀、情境与问题 1、教师出⽰教材图⽚,让学⽣说⼀说是否认识这些植物,然后直接引⼊问题“这些植物有什么特点?” 2、这节课⽼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些什么,⼤家快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些植物的特点! ⼆、探究与发现 活动⼀、观察植物的颜⾊和形状 我们先来观察植物的叶⼦、花的颜⾊和形状。

把观察到的特点记录在活动⼿册第七页。

观察完全班交流。

活动⼆、闻⽓味辨植物。

游戏规则:蒙上眼睛,只能⽤⿐⼦闻,不能⽤⼿拿,其他同学不能提⽰。

⼩组活动,其中三个成员⽤⼿帮着拿植物,⼀名同学⽤⿐⼦闻,组内成员轮流进⾏活动。

三、应⽤与拓展 1、出⽰不同实物。

2、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较花⽣、葡萄、国槐的不同特征。

⽼师适时提⽰。

轮⼦的故事 教学⽬标: 1、激发学⽣对探究⾝边的物品---⾐服的科学的兴趣:认真参与观察,⽐较分类和制作等活动 2、培养学⽣观察和⽐较能⼒ 3、指导学⽣初步认识⾐服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重点: 1、激发学⽣对探究⾝边的物品---⾐服的科学的兴趣:认真参与观察,⽐较分类和制作等活动 2、培养学⽣观察和⽐较能⼒ 3、指导学⽣初步认识⾐服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难点: 1、激发学⽣对探究⾝边的物品---⾐服的科学的兴趣:认真参与观察,⽐较分类和制作等活动 2、培养学⽣观察和⽐较能⼒ 3、指导学⽣初步认识⾐服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教法: 探究法 课前准备: 1、⾐服的图⽚ 2、学⽣⾃带⼀件最喜欢的⾐服 3、各种特殊⾐服的图⽚ 4、制作材料和⼯具 教学流程: 认识学⽣⾃⼰的⾐服,搜集⾐服资料,给⾐服分类,认识特殊的⾐服,整理⾃⼰的⾐柜 教学过程: 活动1:认识学⽣⾃⼰的⾐服 1、穿上⾃⼰喜欢的⾐服 2、引导学⽣在颜⾊,⼤⼩,图案,材料,款式,穿着场合,穿着季节等⽅⾯⽐较相同和不同 3、出⽰图⽚ 活动2:给⾐服分类 1、观察和⽐较教师和学⽣搜集的各种各样的⾐服 2、学⽣给⾐服分类 3、汇报分类⽅法 活动3:认识特殊的⾐服 1、出⽰书中的图⽚认识特殊的服装 2、引导学⽣说出其他有特殊⽤途的⾐服 活动4:整理⾃⼰的⾐柜 1、学习集中存放⾐服的⽅法 2、作业:整理⾃⼰的⾐柜 课后⼩结: 激发了学⽣探究科学的兴趣,使学⽣能积极、团结合作地参与服装的研究,了解服装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初步了解了科学技术对⼈类⽣活的影响。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科学教案一:观察昆虫课题概述本节科学课将引导学生观察昆虫,了解昆虫的特征和生活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观察并描述常见昆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性-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教学内容1. 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常见昆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性3. 观察和记录昆虫的图像和特征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动物的知识,引起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昆虫的形态特征。

3. 观察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昆虫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昆虫的特征和生活性,并鼓励他们用文字和图像记录观察结果。

4.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观察到的昆虫特征和生活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教学评价- 学生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学生对昆虫特征和生活性的理解程度-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科学教案二:种植蔬菜课题概述本节科学课将引导学生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亲手种植蔬菜。

教学目标- 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环境条件- 掌握基本的蔬菜种植方法并实践-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1. 蔬菜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环境条件2. 基本的蔬菜种植方法3. 实践种植蔬菜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蔬菜的生长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蔬菜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环境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种植蔬菜的基本方法。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蔬菜种植活动,指导他们选择适合的蔬菜种类,培植蔬菜并记录生长过程。

4.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蔬菜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种植体验和观察结果。

教学评价- 学生对蔬菜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的理解程度- 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记录- 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科学教案三:测量物体的长度课题概述本节科学课将引导学生研究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科学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科学是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现象的研究。

2. 科学的作用:科学可以解释现象,解决问题,推动社会发展。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讲解科学的定义和作用,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并分享给大家。

3.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第二章:观察和实验教学目标:1. 学会观察和描述现象。

2. 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观察:用肉眼和工具进行观察,记录现象。

2. 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教学活动:1. 观察练习: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 实验设计: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并进行实验。

3. 分享成果: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三章:探究科学问题教学目标:1. 学会提出科学问题。

2. 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提出问题:从观察和实验中提出科学问题。

2. 探究问题:通过实验、调查、研究等方式,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1. 问题提出:让学生从观察和实验中提出科学问题。

2. 问题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问题探究,设计实验或调查。

3. 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探究结果,讨论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章: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教学目标:1. 学会科学思维。

2. 掌握科学方法。

教学内容:1. 科学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2. 科学方法:实验方法、观察方法、调查方法等。

教学活动:1. 思维训练:通过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方法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科学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科学探究案例,让学生理解科学思维和方法的应用。

第五章: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教学目标:1. 培养科学素养。

2. 培养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1. 科学素养: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

人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我的身体课程目标- 的身体部位及其功能。

- 掌握简单的健康惯。

课程内容1. 课程名称:认识身体- 研究内容:- 头部、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的名称及功能。

- 身体部位的简单指示动作。

- 教学方法:- 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身体部位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并说出名称。

- 进行互动游戏,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指示动作。

- 资源准备:- 幻灯片、图片、学生手册。

2. 课程名称:保持清洁- 研究内容:- 认识牙齿、洗手的重要性。

- 研究正确刷牙和洗手的方法。

- 教学方法:- 演示正确的刷牙和洗手方法,并给予学生实践机会。

- 观看教育视频,介绍刷牙和洗手的重要性。

- 资源准备:- 牙刷、牙膏、肥皂、教育视频。

3. 课程名称:健康惯- 研究内容:- 认识营养均衡的重要性。

- 研究简单的健康惯,如不吃垃圾食物、多喝水等。

- 教学方法:- 通过图片和故事,让学生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

-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健康惯。

- 资源准备:- 图片、故事书、小组讨论材料。

课后作业- 完成学生手册上的练题。

- 培养良好的生活惯,如刷牙、洗手、饮食均衡等。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对自己的身体有更深刻的了解,掌握简单的健康惯,并培养良好的生活惯,以保持身体健康。

这将为他们今后的研究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意::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教材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导语】科学是关于探索自然规律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能说出金鱼的特征:需要食物、会呼吸、能运动。

2、能说出金鱼是怎样吃食、呼吸和运动的。

二、科学探究1、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观察金鱼的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1、能对金鱼的观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地讲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并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在认识动物、利用动物资源时,一定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资源,让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看视频,鱼缸、金鱼。

二、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情境与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节课给你们带来了哪位动物朋友?看鱼缸中的金鱼。

你们喜欢他们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金鱼吧。

二、探究与发现。

1、作出假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你觉得金鱼有这方面的特点吗?”思考2、制订计划。

你需要观察什么?怎么观察,需要准备什么材料?3、搜集证据。

学生观察金鱼,找出证据。

喂鱼,不要多喂。

看视频。

金鱼会呼吸。

观察时要保持安静,不要打扰金鱼。

4、处理信息。

把观察到的金鱼特点及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画一画,只要像就给予肯定。

5、表达交流。

你是怎么做的?你观察到什么,你认为金鱼需要食物吗?能运动吗?会呼吸吗?6、得出结论:金鱼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

三、应用与拓展课下亲自养金鱼,有鱼的就要多观察,鱼除了吃饭,呼吸,动物外还会做什么?2.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第8页共7页
生:地球仪。 师: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告诉大家你们了解到 地球哪些方面的知识吗? 生 1:我了解到地球是球形的。 生 2:我了解到地球的表面是千姿百态的。 生 3:我了解到地球上有高山,有峡谷,有平原。 生 4:…… 师: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关于地球,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回答)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重点了解地球的内部。(板书课题) 二、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师: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你们知道吗? 生猜测。 师:关于地球内部的结构,教材告诉了我们一些信息,老师也为大家搜集了相 关的资料。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 21 页和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读后用一段最简 洁的话概括出你了解到的地球内部的信息,把它写到资料纸上。 学生阅读,概括信息。 师生交流信息。 根据交流的情况,教师大屏幕出示地球内部结构图,观察。 在交流过程中板书:地壳 地幔 地核 师:看到这个地球内部的构造示意图,你觉得像什么? 生:鸡蛋。 师:我们切开鸡蛋观察一下,对照你所观察到的,说说地核、地幔、地核与蛋 壳、蛋白、蛋黄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篇一 《学习折纸飞机》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让学生在观看国产飞机图片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激情; 3.让学生学会纸飞机的一些儿常用折法; 教学内容: 1. 引题:有人说,理想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们由黑暗走向光明,走向成功。老 师想问一下,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呢?(注:可以让学生思考 1 分钟,然后让大家举 手发言,亦可点名发言。总之,时间控制在 5 分钟以内。)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 理想都很好,希望你们以后多多努力。刚才某某同学说想当一名飞行员,请问 谁能描述一下飞机的样子?你能说出几种比较的飞机的名字吗? 2.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儿的飞机的图片,并对中国的飞机予以重点介绍。 3.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学习折纸飞机》: 在生活中,我们通过网络、电视等多 种途径见过飞机,但是大家可能没有亲手没过飞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纸 飞机的折法,满足大家的愿望。(由教师示范几种折叠纸飞机的方法,让大家观 摩) 4.让学生 6 人一组,运用创造性思维,集思广益地去学习和创新纸飞机的折法。 (可以点名让每个小组到讲台上展示成果,由大家进行评选。然后,让大家相互 赠送纸飞机,并写上祝福语) 5.可以向学生简单讲述一下纸飞机的飞行原理,但不要求学生掌握。(纸飞机的

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案【三篇】

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 教学⽬标 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教学重点 1、将⾃⼰制作⼩磁针的⽅法告诉别⼈;同时,能学习别⼈的⽅法。

2、能说出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向的原理。

教具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玩具⼩汽车、缝⾐针、⼤头针、曲别针、指南针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教学引⼊ 你能使缝⾐针吸起曲别针吗? ⼆、活动⼀:磁极的相互作⽤ 1、确定教室⾥的南北⽅向 2、学⽣判断磁铁的S极与N极的指向。

3、提出问题: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什么现象?引导学⽣讨论、猜想。

并提出注意事项:实验时,周围不能有其它磁铁的⼲扰。

4、设计实验证明⾃⼰的猜想。

⼩组实验:把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玩具⼩汽车上,多次变换磁极相对的⽅向 (1)观察发⽣什么现象? (2)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5、尝试⽤其他⽅法验证刚才得出的结论(⽔浮法、悬挂法??)。

6、全班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7、师⽣共同得出结论,指导填写实验记录。

8、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板书设计 磁铁的正负极磁极的相互作⽤出现的现象 作业 总结观察现象 课后反思 通过磁极⼩游戏,吸引孩⼦们观察磁铁正负极原理,激发孩⼦们对科学的探究,在课堂上通过动⼿实验,课堂⽓氛活跃。

【篇⼆】 教学⽬标 1、⼈体运动需要氧⽓,肺的⽓体交换作⽤将氧⽓吸收进⾎液,将⼆氧化碳排出体外。

一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一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一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如水、空气、声音等。

2. 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得出一些简单的科学结论。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进行科学学习。

2. 学生能够学会合作、交流、分享等科学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2. 学生能够理解科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培养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水的奇妙之旅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变化。

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水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水产生兴趣。

2. 实验:水的溶解实验、水的沸腾实验等。

3. 总结: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水的变化,了解水的性质。

2. 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体验科学的乐趣。

第二课时:空气的力量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的力量。

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空气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空气产生兴趣。

2. 实验:吹气球实验、空气的压力实验等。

3. 总结: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空气的力量。

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空气的力量,了解空气的作用。

2. 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体验科学的乐趣。

第三课时:声音的奥秘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变化。

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声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声音产生兴趣。

2. 实验:声音的产生实验、声音的传播实验等。

3. 总结: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奥秘。

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声音的变化,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体验科学的乐趣。

三、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实验操作和课后作业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一年级下册

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一年级下册

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一年级下册的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天气的变化- 研究天气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天气现象。

- 观察和记录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现象。

- 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实验。

第二课:昆虫的生活- 研究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性。

- 观察和描述不同昆虫的外貌和行为。

- 进行昆虫观察实验。

第三课:能源的利用- 研究不同能源的种类和使用方式。

- 了解能源的重要性和节约能源的方法。

- 进行简单的能源实验。

第四课:水的性质- 研究水的基本性质和重要性。

- 观察和描述水的状态变化和特点。

- 进行水的溶解实验。

第五课:植物的生长- 研究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

- 观察和描述不同植物的外貌和生长情况。

- 进行植物生长实验。

第六课:动物的特征- 研究不同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 观察和描述不同动物的外貌和行为。

- 进行动物分类实验。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和图文展示,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现象,培养科学观察能力。

3.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和探究。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的整理能力。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科学知识,评价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资源1.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

2. 图片、实物和实验器材等教具。

3. 多媒体课件和科学实验视频。

以上是《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一年级下册》的大致内容和教学方法。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和补充具体的教案内容。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案一: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
教学目标:
1. 学习观察和描述自然界中的一些生物和物体;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对生物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
1. 课本: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2. 实物:花、蝴蝶、蚂蚁等生物;
3. 图片或图片卡片:树、草、云等自然界中的物体。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所见的生物和物体,鼓励学生多
观察、多描述。

2. 观察实物:展示花、蝴蝶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形态等。

3. 观察图片:展示图片或图片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树、草、云等自然界中的物体。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生物或物体进行观察并描述,然
后让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观察结果。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生物和物体的方法和技巧,总结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延伸:
1.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学校周围的公园或校园里,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和物体,并
让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内容。

2. 绘画活动: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所观察到的生物和物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对生物和物体的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准确
地观察和描述生物和物体的特征和形态。

同时,观察学生在小组交流和总结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第一课:磁力- 教学目标:- 了解磁力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研究磁铁的吸引和排斥作用;- 掌握磁力的运用。

- 教学内容:- 磁力是什么;- 磁铁的吸引作用;- 磁铁的排斥作用;- 磁力的运用。

- 教学步骤:1. 通过观察磁铁吸引小铁片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吸引作用。

2. 利用两个磁铁相互接近时的排斥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排斥作用。

3. 引入磁铁的运用,例如使用磁铁拾取铁屑等。

4.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磁力的应用场景。

- 教学辅助工具:- 磁铁- 小铁片- 铁屑- 实物和图片第二课: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水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研究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规律;- 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的实验观察方法。

- 教学内容:- 水的三态变化;- 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 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 教学步骤:1. 介绍水的三态变化,让学生了解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

2. 进行实验观察,通过改变水的温度来观察水的相变现象。

3.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三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教学辅助工具:- 温度计- 水-- 实物和图片第三课:昆虫的生长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研究昆虫的不完全变态;- 掌握昆虫的生长变化实验方法。

- 教学内容:- 昆虫的生长变化;-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 昆虫的生长变化实验方法。

- 教学步骤:1. 介绍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2.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形态,引导学生了解不完全变态的特点。

3. 进行昆虫生长变化的实验,通过观察触角或鳞片的脱落现象来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

4. 引导学生回顾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并思考昆虫的生长变化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 教学辅助工具:- 昆虫标本- 实物和图片...继续编写其他科学教案内容,直至完成全册的科学教案。

2023年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3年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3年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课:认识生活中的物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及其功能。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并区分不同物品之间的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1. 掌握不同物品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2. 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物品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1. 讲解生活中的物品及其功能。

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日常用品及其分类。

3. 让学生描述不同物品之间的特征差异。

第二课:认识天空中的物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及其特征。

2. 能够辨认出几种常见的天空物体,并对其特征做出简单描述。

教学重点:1. 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及其基本特征。

2. 辨认几种常见的天空物体。

教学内容:1. 讲解天空中的物体,如:太阳、月亮、星星等。

2.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区分出不同的天空物体。

3. 让学生根据感官描述天空物体的特征。

第三课:认识身体的部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部位以及其功能。

2. 能够简单描述人体的基本部位及其功能。

教学重点:1. 了解人体的基本部位及其功能。

2. 简单描述不同身体部位的名称、特征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讲解人体的基本部位,如:头、手、脚等。

2. 带领学生通过观察,理解人体的各部位及其功能。

3. 让学生描述不同身体部位名称、特征及其功能。

第四课:认识四季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四季变化的特点。

2. 能够简单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及其变化。

教学重点:1. 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征及其变化。

2. 简单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及其变化。

教学内容:1. 讲解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及其变化。

2. 带领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花草树木、气温、天空颜色变化等。

3. 让学生简单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及其变化。

第五课:认识小动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小动物及其特征。

2. 能够简单描述不同小动物的外貌及其生活性。

教学重点:1. 了解常见的小动物及其基本特征。

2. 简单描述不同小动物的外貌及生活性。

一年级科学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界的四季变化•学习四季的概念,了解春夏秋冬的特点。

•观察并记录不同季节的温度、天气和植物、动物的变化。

•讨论不同季节适合的服装和活动。

2. 生活中的物体•学习物体的分类和特征。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外形、颜色、质地等特征。

•进行简单的物体分类活动,并解释自己的分类依据。

3. 常见动物的特征•学习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征。

•比较动物的大小、颜色、食物喜好等特征。

•进行动物分类的游戏及相关讨论。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自然界的四季变化1.观察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让学生看出不同季节的特点。

2.分组讨论各个季节的温度、天气和植物、动物的变化,并记录在课堂笔记中。

3.学生穿着不同季节适合的服装,进行服装选择游戏。

4.小组展示并讨论各季节适合的活动,并画出相应的活动图片。

第二课时:生活中的物体1.准备一些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外形、颜色、质地等特征,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它们的分类依据。

3.学生进行物体分类的活动,各小组列出自己的分类依据,并解释自己的分类原因。

4.小组间交流并比较各自的分类方法。

第三课时:常见动物的特征1.展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并命名这些动物。

2.引导学生比较这些动物的大小、颜色、食物喜好等特征,并进行相应的讨论。

3.学生进行动物分类的游戏,小组之间讨论不同动物的分类方法。

4.每个小组给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并进行讲解和交流。

四、教学评估1.常见动物的特征评估:•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选择适当的动物图片,并描述该动物的特征。

•老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和选择情况进行评估。

2.物体的分类评估:•学生进行物体分类活动,根据所给物体进行分类,并解释自己的分类依据。

•老师根据学生的分类依据进行评估。

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人教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掌握上册科学课程的内容,培养对科学的基本认识和兴趣。

教学大纲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科学1. 探索物体的属性(内容: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等)2. 探索物体的用途(内容:物体的功能及用途)3. 感知物体的特征(内容:触摸、看、听、闻)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1. 认识常见的动物(内容:动物的名称、外貌特征等)2. 了解动物的生活性(内容:动物的食物、栖息地、行为等)3. 观察动物的运动方式(内容:动物的步态、移动方式等)第三单元:植物世界1. 认识常见的植物(内容:植物的名称、外观特征等)2. 探索植物的生长环境(内容: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状况)3. 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内容:植物的繁殖器官、繁殖方式等)第四单元:天空中的科学1. 认识太阳和月亮(内容:太阳和月亮的特征及作用)2. 探索天空中的星星(内容:星星的形状、颜色及分布规律)3. 了解天气现象(内容:晴天、雨天、雪天等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第五单元:人体健康1. 认识人体器官(内容:头部、手部、脚部等器官的名称及功能)2. 培养健康的生活惯(内容:饮食、运动、休息等健康生活的重要性)3. 探索身体的感觉(内容: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作用)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动物等来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属性。

2.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来研究科学原理和知识。

3. 对话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等形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4. 游戏法:通过游戏和趣味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表现情况。

2. 通过问题回答和互动交流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基于学生的作业和参与度来评价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

总结本教案涵盖了一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并结合教材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植物第1课时:我们知道的植物(总第课时)课型:新授课、实验课。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二)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从而进一步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三)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有些科学实验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得出结论,意识到坚持观察记录的必要性。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以及种植大蒜的活动,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讨论法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每人带一盆植物用于美化教室,并在课上观察2.四人小组带一个大蒜或是萝卜(二)教师准备:1.教师自己需了解常见校园植物的名称2.结合校园植物和教室里的植物制作PPT课件3.提前布置带大蒜或萝卜的作业4.试种大蒜,并记录拍照(三)实验器材准备:1.给每四人小组准备好一盆塑料花(爱牛教具)2.给每小组准备一个贴好标签的盘子(爱牛教具)3.给每小组准备一些植物(小麦、绿豆、萝卜等)的种子,做为本节课的奖励教学过程:个性备课: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说名称(1)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

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

引导学生说出“蔬菜、水果、小草等也是植物”(2)根据学生回答,及时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2.圈一圈,数一数(1)圈出书上大图中的植物(2)给学生白板笔,让孩子上来圈。

引导孩子发现水生植物,水里也有植物。

3.介绍你带来的植物在与班主任沟通后,推荐带几种能交通化空气并容易养护的植物(如绿萝等),在开学第一周,提前让小朋友带植物来装饰教室,并用于后期科学课上的观察。

(1)教师示范介绍一种植物---绿萝。

(2)请小朋友向组内同学介绍你带来的植物。

(3)请小朋友上台来介绍带来的植物。

个性备课:因为教师提前推荐了植物种类,小朋友们带来的植物种类不会特别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小朋友介绍,如果除了绿萝,种类不多就跳过(2),直接(3)。

二、它们是植物吗?1.教学手势学习(同意、不同意、不知道)2.出示图片(大树、小草、小花、水果、大蒜、塑料花),让学生用手势判断,是不是植物。

3.塑料花是植物吗?4人小组观察比较塑料花和自己带来的植物。

4.汇报,说说塑料花是或不是植物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说理由,但不要急于下定论,引导孩子用观察用实验证明塑料花不是活的,而植物是活的,培养孩子的求证意识.三、用实验证明猜想1.介绍科学家珍妮古道尔的事迹。

引导孩子像珍妮一样,坚持观察。

并不是每一个实验都能马上看到结果,接下来的这个实验,只有有耐心,有爱心的小朋友才能做到,小朋友们可以吗?2.介绍水培大蒜的方法,每组一盘,贴标签,放教室内观察。

3.引导孩子每天都要观察。

4.让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的“第1周”中画好“大蒜”。

一边做作业给表现好的小组发种子,引导孩子回家土培。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植物第2课时:观察一棵植物(总第课时)课型:新授课、实验课。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二)科学探究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三)科学态度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性趣。

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讨论法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植物、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个性备课:一、引入:1.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它了解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个性备课:看到了什么?2.你有没有到一棵植物前认真观察过?想去观察吗?二、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植物。

三、怎样观察一棵植物。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植物身旁,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

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四、带学生到植物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植物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或画在活动手册上。

五、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

六、课后任务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植物第3课时:观察叶(总第课时)课型:新授课、实验课。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了解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二)科学探究: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讨论法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个性备课:一、激趣引入1. 秋天是落叶的季节,调皮的叶子宝宝纷纷从大树妈妈的身边跑开,到处去旅行交朋友。

谁来说说你看到的树叶宝宝是怎么样子的?植物的叶有什么特点?2.我们今天就来观察植物的叶。

(板书揭题)二、统计树叶,粗分树叶1.每个小朋友都收集了很多的树叶宝宝,想不想和叶子宝宝交朋友啊?老师先请大家帮我们的叶子宝宝交交朋友,你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可以让他们成为朋友?2.学生观察汇报:(1)你们小组共有几片树叶宝宝?(2)共有几种树叶?为什么这样分?(预设答案:颜色、大小、残破、形状)一边听汇报一边把学生划分标准给记到黑板上。

(3)你觉得()和()是同种的,因为()3.交流讨论:分别拿出不同的叶来交流,一一分辨出划分标准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1.一条枝条上的树叶宝宝的观察(1)出示一条枝条:我们刚才帮助树叶宝宝找到了兄弟姐妹,现在我们看看是不是正确,一条枝条的叶子大家看看有什么不同?这是为什么?(这条树枝上生长着不同阶段的叶子)(2)分发树枝:下面请各组同学仔细观察一下树枝上的叶宝宝,你能在这条树枝上找出几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树叶宝宝?(3)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用板书引导:叶芽→小叶→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落叶)(4)总结:许多植物的叶在春天长出了叶芽,然后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到了秋天就枯黄死去了,完成个性备课:了叶的一生。

2.思考:那么,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长在树上的新鲜的叶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而落叶是死的,是无生命的。

)师指出:看来,“叶也是有生命的。

”(板书)3.思想教育:既然叶也是有生命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树叶宝宝呢?今天,为了给同学们研究植物的叶,老师没有办法,只好摘了一些叶子,老师的心理是十分难过的。

大家平时尽量不要去采摘好吗?五、课外延伸1.自然界中有些树木竟然四季常绿,这是怎么回事?这些植物的叶有没有生长和衰老的过程?2. 做叶画对于这部分,课堂上很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几幅叶画图片,最好是实物作品。

作品内容要简单、形象、生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不会因为太难而吓退学生。

当然,教师要在下一节课或者课后其他时间对学生的作品做交流、反馈,这样才能将这个拓展活动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植物第4课时:这是谁的叶(总第课时)课型:新授课、实验课。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二)科学探究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三)科学态度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3.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教学重点: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教学难点: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讨论法教学准备:课件、各种植物的叶教学过程:个性备课:一、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个性备课:1.“猜叶”的游戏。

教师把课前收集的叶分类,选出有特点的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下,请同学们猜。

还可以由学生出题,说出某一片叶的特征,邀请其他同学来猜。

2.画叶为了让学生了解叶的更多信息,可以安排一个画叶的活动。

选两片不同的叶进行观察,并把它们的样子画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教师在处理的时候可以先提供一片叶让学生观察,要求画得清晰。

达到要求的学生,教师可以用“奖励”叶的形式,让学生继续观察并画第二片叶。

(画图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科学时一种重要的记录手段,要求一定要明确。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画出叶的轮廓、叶脉的走向、叶片的颜色。

这些专业的术语不需要学生掌握,但是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发现的特征越详细,比较和寻找就越容易。

)二、到校园里去找一找1.在寻找前,组织学生适当交流并引导全班达成共识。

即要到哪里去找?怎样才算是找到了?活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2.到教室附近的树木旁寻找, 只有手中的叶和教科书上的叶颜色、形状、边缘等特征匹配的时候才算是找到了。

(“寻找是哪种植物的叶”是本节课的主要探究活动,建议用15分钟及以上的时间。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引导学生对手中的叶反复观察、比对。

同一片叶,往往能够找到不止一棵或者一处的树木。

这边找到了,可以追问其他地方还有吗?给学生在后面的交流环节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