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辨识_1_概述

合集下载

系统辨识_1_概述

系统辨识_1_概述

• 六十年代以后:随着现代控制理论的迅速 六十年代以后: 发展, 发展,Kalman 滤波理论的广泛应用以及计 算机技术的发展,系统辨识这门学科开始 算机技术的发展,系统辨识这门学科开始 迅速而蓬勃发展, 迅速而蓬勃发展,进入了现代辨识方法的 研究(最小二乘等时域方法)。 研究(最小二乘等时域方法)。 • 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大系统、系统工程及 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大系统、 智能控制等的需要, 智能控制等的需要,系统辨识已成功地应 于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系统、 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系统、经济系统 及机器人工程等领域。 及机器人工程等领域。辨识方法也结合人 工智能、模糊理论、 工智能、模糊理论、神经网络等理论获得 了更加广泛地应用。 了更加广泛地应用。
课程要求
• 1 学时:32 学时: • 2 目的: 目的: 培养独立学习一门新课程的能力, (1)培养独立学习一门新课程的能力, 为今后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为今后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2) 掌握基本的辨识理论和辨识技术 能独立设计辨识实验, (3) 能独立设计辨识实验,并编程计算 • 3 考核: 考核: 通过编程对其进行辨识, 通过编程对其进行辨识,并写出报告
• 广义的系统概念:世界上一切由各个相互 广义的系统概念: 作用, 作用,又相互依赖的事物组成的具有某一 特定功能的整体都可以认为是一个系统 • 系统有以下几个特征: 系统有以下几个特征: • 1 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它的行为不依赖 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 其他环节的状态。 其他环节的状态。 • 2 系统与外界具有相互联系:它通过某些 系统与外界具有相互联系: 行为与外界发生着联系, 行为与外界发生着联系,这些行为状态可 以称为系统的输入、输出。 以称为系统的输入、输出。
进行仿真研究。有了模型, (4) 进行仿真研究。有了模型,就可以在 计算机上对系统进行仿真研究, 计算机上对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实验各种 不同的策略,观测其结果, 不同的策略,观测其结果,从而分析和制 定策略。 定策略。 (5) 估计物理参数。如医务界对于体内参 估计物理参数。 数的测定、矿藏区域储藏的测定, 数的测定、矿藏区域储藏的测定,可以通 过系统辨识的方法来进行。 过系统辨识的方法来进行。 生产过程的故障诊断。 (6) 生产过程的故障诊断。过程参数监视 或破损探测均可通过动态模型来反映。 或破损探测均可通过动态模型来反映。如 果模型参数发生了变化,即表示过程有了 果模型参数发生了变化, 变化或出现了破损, 变化或出现了破损,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 行处理。 行处理。

系统辨识第1讲

系统辨识第1讲

系统辨识第1讲《系统辨识》第1讲要点●引⾔课程名称:系统辨识(System Identification)现代控制论:辨识、状态估计和控制理论什么是辨识(Identification)?System Identification系统辩识,⼜译为“系统识别”和“系统同定”,⽬前尚⽆公认的统⼀定义。

《中国⼤百科全书》中记述为:系统辩识是根据系统的输⼊/输出时间函数,确定系统⾏为的数学模型,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个分⽀(中国⼤百科⾃动控制卷486-488页)。

(1) 辨识是研究建⽴系统或⽣产过程数学模型的⼀种理论和⽅法。

(2) 辨识是从含有噪声的测量数据(输⼊、输出数据)中提取被研究对象数学模型的⼀种统计⽅法。

(3) 辨识模型是对象输⼊输出特性在某种准则意义下的⼀种近似。

近似的程度取决于⼈们对系统先验知识的认识和对数据集性质的了解程度,以及所选⽤的辨识⽅法是否合理。

(4) 辨识技术帮助⼈们在表征被研究的对象、现象或系统、过程的复杂因果关系时,尽可能准确地确⽴它们之间的定量依存关系。

(5) 辨识是⼀种实验统计的建模⽅法。

通俗地说,系统辩识是研究怎样利⽤对未知系统的试验数据或在线运⾏数据(输⼊/输出数据)建⽴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的科学。

钱学森把系统⼴义概括为“依⼀定顺序相互联系着的⼀组事物”。

“系统辩识”是“系统分析”和“控制系统设计”的逆问题。

基于实际系统的复杂性,描述其特性的数学模型具有“近似性”和“⾮唯⼀性”;辩识⽅法亦有多样性。

没有绝对好的数学模型和绝对好的辩识⽅法。

什么是较好的模型?依据辩识的不同⽬的,有不同答案。

⼀般说,能够满⾜⽬的要求的,⽐较简单的模型,是较好的模型。

●课程内容第⼀部分:理论教学(共54学时)第1章辨识的⼀些基本概念(3学时)内容:系统和模型概念、建模⽅法、辨识定义、辨识问题的表达形式、辨识算法的基本原理、误差准则、辨识的内容和步骤、辨识的应⽤。

第 2 章随机信号的描述与分析(3学时)内容:随机过程的基本知识、相关函数、协⽅差函数、谱密度函数、线性过程在随机输⼊下的响应、⽩噪声及其产⽣⽅法、M序列及其性质。

系统辨识1

系统辨识1

系统辨识系统辨识是指对于一个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包括对该系统的组成部分、功能特点、作用范围、运行规律等方面的全面把握和分析。

系统辨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能,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才能够准确地识别和理解一个系统,为下一步的研究和分析提供基础。

下面将结合案例,详细介绍系统辨识的实施过程、方法和重要性。

一、系统辨识的实施过程1、确定研究对象系统辨识的第一步是确定研究的对象。

这要求我们明确需要研究的系统是什么,它所包括的组成部分、作用范围和影响因素是什么。

例如,如果我们要研究一个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情况,就需要明确该平台的组成部分(如前端界面、后端数据处理、用户管理等)、作用范围(如哪些地区、哪些用户群体)、影响因素(如网络带宽、访问量、用户体验等)。

2、了解基本信息了解基本信息是进行系统辨识的重要步骤。

这一步要求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概貌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它的背景、发展历程、目标定位等基本信息。

比如,如果要研究一个企业的运营情况,就需要了解该企业的业务范围、组织架构、发展历程等基本信息,从而对该企业的整体方针、战略、目标等有所了解。

3、分析组成部分组成部分是实施系统辨识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我们对研究对象的每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分析,进而深入理解整个系统的运行机理。

分析组成部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确定组成部分组成部分包括哪些子系统、模块、模型等。

例如,对于一个银行的信用卡系统,可能包括信用卡开户、交易查询、账单查询、信用额度管理、还款管理等多个子系统。

(2)了解功能特点了解每个组成部分的功能特点是进行系统辨识的核心内容。

这需要我们理解每个组成部分的作用、目标、功能、定位等,并对其运行机理进行深入分析。

例如,信用卡开户系统的功能可能包括用户信息采集、信用评估、授权审核等,每个功能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3)掌握关键指标对于每个组成部分,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指标,如响应时间、系统稳定性、正确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一个组成部分的表现,并判断其在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优先级。

课件1_系统辨识的基本概念 共48页

课件1_系统辨识的基本概念 共48页

第1章 辨识的一些基本概念
模型的表现式
“直觉”模型:依靠人的直觉控制系统的变化。 司机驾驶 地图 建筑模型
物理模型:实际系统的缩小。 风洞模型 水力学模型 传热学模型 电力系统动态模拟模型 图表模型:以图表形式表现系统的特性 --非参数模型
阶跃响应 脉冲响应 频率响应 数学模型:以数学结构的形式反映系统的行为特性--参数模型
m
A(q1)
误差准则函数
N
B(q1)
J(θ)[y(k) u(k)2]
k1
A(q1)
第1章 辨识的一些基本概念
辨识中常用的误差准则
输入误差准则
w(k )
u(k)
系统
y(k)
(k)

输入误差
u (k) m
S 逆模型 1
( k ) u ( k ) u ( k ) u ( k ) S 1 [ y ( k )] m
Ljung 对辨识的的定义(1978年)
系统辩识有三个要素——数据、模型类和准则。系统辩 识是按照一个准则,在模型类中选择一个与数据拟合得最 好的模型。
第1章 辨识的一些基本概念
辨识的定义和目的
辨识的三大要素 输入输出数据
模型类
等价准则
辨识的目的
为了估计具有特定物理意义的参数 为了预测 为了仿真 为了控制
12
na
1
2
nb
z(k) h (k) e(k)
第1章 辨识的一些基本概念
辨识问题的表达形式
u(k)
输入量
过程
w(k )
测量噪声
y(k)
输出量

z(k)
输出测量值
h(k)

第1-2章系统辨识的基本概念和随机过程

第1-2章系统辨识的基本概念和随机过程

瑞典Linkoping大学 Lennart Ljung 教授 (英文版)
国内 方崇智、肖德云,《过程辨识》,清华大学出版社 (TP13/88) 韩光文, 系统辩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夏天长,《 最小二乘法》, 清华/国防出版社 (TP11/16,TP11/46) MATLAB-ID TOOL BOX
以图形式或表格的形式来表现过程的特性
也称非参数模型
25
26
(4)数学模型 用数学结构的形式来反映实际 过程的行为特点

代数方程 微分方程 差分方程 状态方程 ……
27

代数方程:经济学上的Cobb-Douglas 生产关系模型
Y ALa1 K a2 , a1 0, a2 1
4
系统辩识的先导性工作可以追溯到16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和德国数 学家高斯的工作,他们分别根据观测数据,建立了行星运动的数学模型。
1960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学术会议(IFAC,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on Control )上,系统辨识问 题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但提交的论文不多。此后,有关论文和学术交 流迅速增加,成为后二十年来最活跃的一个自动控制领域。1967年起, IFAC决定每三年举办一次国际“辨识和系统参数估计”专题讨论会,第 八界学术讨论是1988在北京举办的,一次提交论文就在600之多,录用 480篇。
(3)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
计算机运算速度越来越快,建模分析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使 得系统辨识的各种复杂算法能付诸于实践和实际系统建模应用。
12
系统辨识当前发展的新热点
* 非线性系统辨识(机器人);
* 快时变与有缺陷样本的辨识; * 生命、生态系统的辨识; * 辨识的专家系统与智能化软件包的开发; * 基于模糊理论、神经网络、小波变换的辨识方 法; * 系统辨识与人工智能、人工生命、图象处理、 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结合。

系统辨识——精选推荐

系统辨识——精选推荐

系统辨识《系统辨识》课程综述及其⼯程应⽤案例⼀、系统辨识课程综述1、定义系统辨识是在已知或测得系统输⼊和输出数据的基础上,从⼀组给定的模型类中,确定⼀个与所测系统等价的模型。

系统辨识要素为:数据:指系统过程的输⼊数据和输出数据,它是辨识的基础。

模型类:指各种已知的系统过程模型集合,它是辨识时寻找模型的范围。

等价准则:指系统⾏为相似性、系统效⽤等同性的识别标准,它是辨识优化的⽬标。

辨识的实质就是按某种准则,从⼀组已知模型类中选择⼀个模型,使之能最好地拟合实际过程的动态特性。

观测数据含有噪声,因此辨识建模实际上是⼀种实验统计的⽅法,所获得的模型只是与实际过程的外特性等价的⼀种近似描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同学科的发展过程就是建⽴他的数学模型的过程。

辨识问题可以归结为⽤⼀个模型来表⽰可观系统(或将要改造的系统)本质特征的⼀种演算,并⽤这个模型吧对客观系统的理解表⽰成有⽤的形式。

当然可以刻有另外的描述,辨识有三个要素:数据,模型类和准则。

辨识就是按照⼀个准则在⼀组模型类中选择⼀个与数据拟合得最好的模型。

总⽽⾔之,辨识的实质就是从⼀组模型类中选择⼀个模型,按照某种准则,使之能最好地拟合所关⼼的实际过程的静态或动态特性。

⽐较典型的⼏个定义为:(1)L.A.Zadeh 定义:辨识就是在输⼊和输出数据的基础上,从⼀组给定的模型类中,确定⼀个与所测系统等价的模型;(2)P.Eykhoff 定义:辨识问题可以归结为⽤⼀个模型来表⽰客观系统(或将要构造的系统)本质特征的⼀种演算,并⽤这个模型把客观系统的理解表⽰成有⽤的形式;(3)L.Ljung 定义:辨识有三个要素,即数据、模型类和准则。

辨识就是按照⼀个准则在⼀组模型类中选择⼀个与数据拟合得最好的模型。

2、系统辨识基本原理系统辨识算法根据过程提供的测量信息,按照最优准则,估计模型未知参数,如图1所⽰。

通常采⽤逐步逼近获取模型参数θ的估值'θ,根据k -1时刻的估计参数,计算出k 时刻的预测值、预测误差。

系统辨识 第1章 系统辨识概论

系统辨识  第1章 系统辨识概论

进行预报
可作一步、二步、短期、中期甚至长期预报
1.1.2 系统辨识的应用领域
进行规划
可能进行各种方案的最优规划
进行仿真研究 估计物理参数 生产过程的故障诊断
–许多复杂生产过程,比如飞机、核反应堆、大型工厂动力 装置及大型转动机械装置等 ,希望经常监视和检测可能出 现的故障,以便及时排除故障。 –通过系统辨识建立这些生产过程或设备的数学模型,并且 不断收集系统的信息,推断过程的动态特性的变化情况。 –然后,根据过程特性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故障是否已经发生、 何时发生、故障类型和大小、故障的位置等。
e( k )
B( z 1 )
1.3.3 系统辨识步骤 • 辨识步骤
–进行测试获取数据 –模型结构辨识 –模型参数辨识 –模型校验
1.3.3 系统辨识步骤
辨识目的及先验知识 实 验 设 计 输 入 输 出 数 据 检 测 数 据 预 处 理 确定模型结构和准则 模型参数的估计 模型验证 满意 最终模型
出版社, 2011.4
第1章 绪论 1.1 系统辨识的发展 1.2 系统模型及建模方法 1.3 辨识的定义、内容和步骤
1.4 系统辨识的分类
1.5 本课程主要内容
1.1.1 系统辨识的发展历程
• 三十年代以前
主要利用概率统计理论中的统计回归方法等来处理在从事 生产实践、社会活动的研究中遇到的大量的数据资料
k 1 k 1 N N 2
B( z 1 ) y (k ) u ( k ) A( z 1 ) k 1
N
2
w(k)
uk) ym(k)
B( z 1 ) A( z 1 )
1.3.2 系统辨识三要素
输入误差准则

系统辨识【第一章】

系统辨识【第一章】

第一章在工业生产中,为了更好的了解生产过程以及生产设备的设计是否合理,运行是否正常等,我们就要对过程行为进行详细研究,即要通过过程建模与辨识来研究。

1基本概念和方法1.1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一个系统,如果它的状态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变化不能瞬时地完成,而是需要一个过渡过程,则这样的系统成为动态系统。

反之,则成为静态系统。

生产中,严格地讲都是动态系统。

因为一个实际系统的状态变化都包含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或转换。

这种物质或能量的转化是不可能瞬时完成的,而总存在一个过渡过程,然而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中,如果转换时间很短,过渡过程对系统行为没有重大影响,则有时可忽略动态性质,将动态系统简化为静态系统1.2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研究任何系统的行为特性,必须考察系统的运动或状态变化。

系统的状态处于过渡历程的变化之中的,成为动态。

这时,状态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称之为动态特性;系统的状态脱离了动态过程而达到了某种平衡态,则系统处于稳态。

此时就表现为稳态特性。

注意,静态系统只存在一种状态,它的特性、静态特性、动态特性都是一回事。

而对于动态系统,它的特性包括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

这两方面都有考虑。

由于系统的动态特性是系统处于不平衡下所表现的特性,而且它全面的反映了系统的本质属性,提供了许多方面的重要特征信息,所以,研究系统的动态特性是特别重要的,因而成为研究系统行为,掌握系统知识的重点。

相对的,稳态特性提供的有关系统的特征信息是有限的,因为平衡态掩盖了一些重要的本质特征。

因此,实际中稳态的研究不是主要的,况且,一个系统的稳态特性可以由一定条件下的动态特性导出。

1.3模型化对于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如果对事物进行研究通常是非常复杂而且甚至是不可能的,比如,核电生产过程,我们肯定是不能在实际的核电生产中去做实验、加故障扰动的。

那么,此时就需要一个事物的模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模型的研究得到对事物同样适用的理论和推断。

模型分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

第01讲 系统辨识概述

第01讲 系统辨识概述

1.1 系统与模型 系统与模型(7/9)
大量的工程对象是动态、非线性、随机的并需要进行微观分析 大量的工程对象是动态、非线性、随机的并需要进行微观分析.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往往尽可能采用线性的和确定性的模型 在解决问题时 我们往往尽可能采用线性的和确定性的模型. 我们往往尽可能采用线性的和确定性的模型 过程的复杂性和实用模型的简约性是一对矛盾,成功建模就 过程的复杂性和实用模型的简约性是一对矛盾 成功建模就 是在二者之间达到最佳折衷. 是在二者之间达到最佳折衷 本课程主要讨论在控制工程中常用的 课程主要讨论在控制工程中常用的 动态非逻辑集中参数线性模型, 动态非逻辑集中参数线性模型, 集中参数线性模型 即可用 定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或 定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或 微分方程 差分方程 描述的数学模型. 描述的数学模型. 下面将分别介绍建模、系统辨识和参数估计等基本概念和方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建模、系统辨识和参数估计等基本概念和方法
1.1 系统与模型 系统与模型(3/9)
数学模型 描述系统中一些关系和特征的数据模型. 描述系统中一些关系和特征的数据模型 o 例如: 投入 产出模型、 热源与室温的关系模 例如:投入/产出模型 产出模型、 型等. 型等 数学模型就是指能用来 控制领域的数学模型就是指能用来描述系统的动 控制领域的数学模型就是指能用来描述系统的动 态或静态特性和行为的数学表达式或方程,它是 态或静态特性和行为的数学表达式或方程 它是 我们进行系统分析、预报、 我们进行系统分析、预报、优化及控制系统设计 的基础. 的基础 Software models (program, route table) Petri net (discrete event system, DES) Automata (Flexible Manufacture system, FMS) Hybrid system model

《系统辨识》第一章绪论.总结

《系统辨识》第一章绪论.总结

模型把客观系统的理解表示成有用的形式;
(3)L.Ljung定义(1978年):辨识有三个要素,即数据、模型类 和准则。辨识就是按照一个准则在一组模型类中选择一个与数据拟合
得最好的模型。
11
1.3 系统辨识的研究目的
(1)系统仿真
为了研究不同输入情况下系统的输出情况,最直接的方法是对
系统本身进行实验,但实际上是很难实现的。例如,利用实际系统 进行实验的费用太大;实验过程中系统可能会不稳定,从而导致实
绪论(3学时) 系统辨识常用输入信号(6学时) :沈晓蓉 老师 极大似然法辨识及应用(6学时) :沈晓蓉 老师 最小二乘法辨识及应用(6学时):赵龙 老师


线性系统辨识及应用(4学时)
神经网络辨识及应用(5学时) 模糊系统辨识及应用(4学时) 遗传算法辨识及应用(4学时)
3
注意事项
考试方式:闭卷
7
理论分析法实例:机械手动力学建模
根据力学原理,n关节机械手方程为
C q, q q G q d D q q
其中 D q 为n×n阶正定惯性矩阵,
为n×n离心和哥氏力项,G C q , q
q 为 n×1 阶
重力项。 为控制输入, d 为外加干扰。
理论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三大支柱。系统辨识和状态估计离不开和
控制理论的支持,控制理论的应用不能脱离对象的数学模型。
5
系统辨识理论是一门应用范围很广的一门学科,其应用已经遍
及许多领域。目前不仅工程控制对象需要建立数学模型,而且在其
它领域,如生物学、生态学、医`学、天文学以及社会经济学等领 域也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并根据数学模型来确定最终控制决策。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系统辨识》第1次课_第一章

《系统辨识》第1次课_第一章

参数 模型辨识
最小二乘法
极大似然法
26
1.4.2辨识的内容和步骤
(1)明确辨识目的。它将决定模型的类型、精度及辨识方法。 (2)掌握先验知识。对预选模型种类和辨识试验设计起指导作用 (3)选定系统模型种类,确定验前假定模型。 (4)试验设计。选择试验信号、采样间隔数据长度等。 (5)数据处理。
直流、低频数据:零均值化(差分法和平均法等)。 高频成分数据:低通滤波。
代替或部分代替对真实系统的试验。传统上大多采用第一
种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第一种方法在某些情
况下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但第二种方法日益成为人们更为
常用的方法,主要原因在于:
7
(1)系统还处于设计阶段,真实的系统尚未建立,人们需要更
准确地了解未来)在真实系统上进行试验可能会引起系统破坏或发生故障,
实体确定了系统的构成,也就确定了系统的边界; 属性也称为描述变量,描述每一实体的特征; 活动定义了系统内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确定了系统内部发生变化的过程。
6
1.1.2 模型
为了研究、分析、设计和实现一个系统,需要进行试
验。试验的方法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直接在真实
系统上进行,另一种是先构造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试验来
(6)模型结构辨识。确定模型的阶次和纯延时等。 (7)模型参数辨识。 (8)模型校验。
27
模型验证:
对辨识所取得的模型进行验证是系统辨识的重要环 节。验证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该模型是否是模型集中针对 当前观测数据的最佳选择。验证的方法主要有:
(1)利用先验知识验证,即根据对系统已有的知识来判断模型 是否适用。 (2)利用数据检验。 当利用一组数据辨识得到一个模型后,通常希望用另一组未 参与辨识的数据检验模型的适用性。如果失败:说明原数据包含 的信息不足或所选的模型类不合适。 另外,也可以用一组数据对不同模型进行比较,以选用更适 合的模型。 (3)利用实际响应检验。比较实际系统和模型的阶跃响应、脉 冲响应是判别的重要手段。

第1章 系统辨识的基本概念

第1章 系统辨识的基本概念

J [ zi f (ti )]2 min
i 1
m
以观测值出现的概率为最大作为估计准则。
极大 似然法
L( z1 , z 2 ,, z k ; 1 , 2 ,, n ) p( z i ; 1 , 2 ,, n )
i 1
k
极大似然法的实质就是求出使L达到极大时的 θ1,θ2,…,θn的估值。
eyy118图113输入误差示意图图114广义误差示意图12系统描述的数学模型121参数模型类1连续系统的参数模型图121siso系统示意图图122mimo系统示意图122非参数模型13随机信号的描述与分析13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及数学描述2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图131样本总体构成随机过程图132自相关函数测量示意图132平稳随机过程与各态历经性133随机过程的谱分解及谱密度函数14白噪声与伪随机码141白噪声及其产生azi1cmodmi12m114121413图141白噪声过程的自相关函数图142白噪声过程的谱密度142伪随机码的产生及其性质有色噪声序列可看成由白噪声序列驱动的线性环节的输出白噪声有色噪声0502150701程序ex1whitenoisecolorednoisem程序ex1whitenoisecolorednoisem图143伪随机噪声的自相关函数114244m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图144n级移位寄存器生成prbs信号的结构图程序ex1invmseriesm程序ex1invmseriesm图145四级移位寄存器生成m序列及对应的自相关函数图1460的情况以4级m序列为例图147的情况以4级m序列为例15系统辨识的步骤与内容151系统辨识的步骤选定一类代表被辨识系统的数学模型
• 离散系统的非参数模型
• • • •
1.3 随机信号的描述分析 1.3.1 (1)随机过程的概念 (2)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系统辨识第一章

系统辨识第一章
19
•预报模型。其精度可低于物理参数监测,故障 预报模型。其精度可低于物理参数监测, 预报模型 检测模型; 检测模型; •最优控制。其精度要高于常规控制模型精度; 最优控制。其精度要高于常规控制模型精度; 最优控制 •系统分析设计。辨识速度无特殊要求; 系统分析设计。辨识速度无特殊要求; 系统分析设计 •在线监控。要求快速辨识。 在线监控。要求快速辨识。 在线监控
13
2、参数辨识种类 、
⑴结构参数辨识
对单入-单出系统,通常指系统模型方程的阶次和时滞;对多入 -多出系统,不同的模型形式有不同的结构参数,例如:对可观 (可控)标准型,结构参数指可观(可控)型指数。
⑵模型参数辨识
模型参数指不依赖于输入、输出和状态变量的参量, 例如传递函数、微分方程、差分方程中的各个系数,或者 如状态方程中各系数矩阵中诸元素。 模型参数辨识指:在确定模型类型和结构参数后,根 据输入、输出观测数据,采用一定性能准则和计算方法, 估计模型参数的数值。
系统辨识基础
1
系统辨识
☆第一章 模型方法与辨识 ☆第二章 脉冲响应辨识 ☆第三章 最小二乘辨识 ☆第四章 极大似然辨识 ☆第五章 时间序列建模与随机 逼近辨识 ☆第六章 模型阶次的辨识 ☆第七章 闭环系统辨识
2
第一章 模型方法与系统辨识 概述: 概述:
系统辨识的由来 理论上 实际上====》 实际上====》任务
17
§1-2
系统辨识过程
精确研究气动特性 高阶
在系统辨识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辨识目的,因为不同 的目的需采用不同的辨识方法。 举例 飞机模型:空气动力学 姿态控制器
纵向运动 横向运动 低阶
一、系统辨识目的
通过系统辨识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目的大致有如下方面:

系统辨识第一章 引言 PPT课件

系统辨识第一章 引言 PPT课件

5.
应用 进行控制。对于经典控制,已知数学模型改善系统动 态特性,进行调节器参数整定等。对现代控制系统, 有了数学模型,可进行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进行预报。预报的基础是模型,有了模型就可作一步、 二步、短期、中期甚至长期预报。进行准确的预报对 国民经济及至地方,企业等等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进行规划。正确的规划也是以正确的模型为基础。有 了模型,才有可能进行各种方案的最优规划。 进行仿真。有了模型,就可以在计算机上对系统进行 仿真研究,实验各种不同的策略,观测其结果,从而 分析和制定策略。 估计物理参数。如医务界对于体内参数的测定、矿藏 区域储藏的测定,可以通过系统辨识的方法来进行。 生产过程的故障诊断。过程参数监视或破损探测均可 通过动态模型来反映。
4.


渊源


根轨迹法和频率域法为代表的经典控制理论已不能胜 任将控制技术提到更高的水平的要求。 状态空间法、动态规划以及极大值原理为代表的现代 控制理论发展的需要。 数字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辨识系统所需进行的计算 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使辨识算法的实现成为可能。 系统工程主要是用定量方法来研究大系统的一门学科, 其基础工作也是建立数学模型。 生物计量学以及经济计量学等都要用到系统辨识技术。 它们有一套自己的辨识和估计的模式。 信息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滤波,滤波的前提也 需要先构成模型。 在许多科学和工程领域内,能否定量分析和建立所研 究问题的数学模型,已成为衡量该领域认识水平的一 个尺度。



辨识目的是估计表征系统行为的重要参数,建立一个能 模仿真实系统行为的模型,用当前可测量的系统的输入 和输出预测系统输出的未来演变,它是控制的逆问题。 系统辨识包括两个方面:结构辨识和参数估计。结构辨 识和参数估计这两个方面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可以交 织在一起进行的。 先验知识指关于系统运动规律、数据以及其它方面的已 有知识。这些知识对选择模型结构、设计实验和决定辨 识方法等都有重要作用。 用于不同目的的模型可能会有很大差别。

系统辨识第1讲要点

系统辨识第1讲要点

《系统辨识》第1讲要点●引言课程名称:系统辨识(System identification)现代操纵论:辨识、状态估量和操纵理论什么是辨识(Identification)?System Identification系统辩识,又译为“系统识别”和“系统同定”,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记叙为:系统辩识是依照系统的输入/输出时刻函数,确信系统行为的数学模型,是现代操纵理论的一个分支(中国大百科自动操纵卷486-488页)。

(1) 辨识是研究成立系统或生产进程数学模型的一种理论和方式。

(2) 辨识是种从含有噪声的测量数据(输入、输出数据)中提取被研究对象数学模型的一种统计方式。

(3) 辨识模型是对象输入输出特性在某种准那么意义下的一种近似。

近似的程度取决于人们对系统先验知识的熟悉和对数据集性质的了解程度,和所选用的辨识方式是不是合理。

(4) 辨识技术帮忙人们在表征被研究的对象、现象或系统、进程的复杂因果关系时,尽可能准确地确立它们之间的定量依存关系。

(5) 辨识是一种实验统计的建模方式。

通俗地说,系统辩识是研究如何利用对未知系统的实验数据或在线运行数据(输入/输出数据)成立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的科学。

钱学森把系统广义归纳为“依必然顺序彼此联系着的一组事物”。

“系统辩识”是“系统分析”和“操纵系统设计”的逆问题。

基于实际系统的复杂性,描述其特性的数学模型具有“近似性”和“非唯一性”;辩识方式亦有多样性。

没有绝对好的数学模型和绝对好的辩识方式。

什么是较好的模型?依据辩识的不同目的,有不同答案。

一样说,能够知足目的要求的,比较简单的模型,是较好的模型。

参考书:1.方崇智、萧德云编著,《进程辨识》,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19882.蔡季冰编著,《系统辨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北京,19893.Lennart Ljung,《系统辨识-利用者的理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2预修课程:线性系统理论、自动操纵理论基础、概率统计与随机进程第1章系统辨识的一些大体概念进程和模型1.1.1 进程(Process)●进程的描述框图(“黑箱”模型)●进程的行为特性表此刻进程的输入输出数据当中。

系统辨识的基本概念

系统辨识的基本概念
● 实用的辨识定义 辨识有三个要素——数据、模型类和准则。辨识就是按照一个准则在一组
模型类中选择一个与数据拟合得最好的模型(近似描述)。
9
辨识(Identification)?
(1) 辨识是研究建立系统或生产过程数学模型的一种理论和
方法。
(2) 辨识是一种从含有噪声的测量数据中提取被研究对象数学
模型的统计方法。
例1: z(k)+a1z(k-1)+ +anz(k-n) =b1u(k-1)+ +bnu(k-n)+e(k)
设:
h (k )=[z-(k-1 ), ,z -(k-n )u ,(k-1 ) ,,u (k-n )T ] =[a1, ,an,b 1, ,bn]T
最小二乘格式:
z(= khT )(k)+e(k)
被辨识系统
17
可以看到: ❖ 被辨识系统(对象)的模型类别的选择上需要做出预
先设定——模型类; ❖ 将某种控制量(输入激励信息)作用于被辨识系统,
并测其响应——IO信息; ❖ 引入反映被辨识系统(对象)和所用模型之间接近程
度的“距离”的概念——准则。 所获得的模型是相对的,一个系统的模型拟合有无穷多
注意:Z(k),h(k)是可观测的
12
例2:对给定质量的气体,不同体积V对应不同的压力P,
根据热力学原理,压力和体积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PV c
中,γ和c未待定常数,P和V在各采样点是可观测的。预将 上式模型化成最小二乘格式。
是本质线性模型,它一定能化成最小二乘格式。两边取上 述模型对数。
13
又置:
25
● 持续激励
在辨识时间之内过程的动态必须被输入信号持续激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进行仿真研究。有了模型,就可以在 计算机上对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实验各种 不同的策略,观测其结果,从而分析和制 定策略。 (5) 估计物理参数。如医务界对于体内参 数的测定、矿藏区域储藏的测定,可以通 过系统辨识的方法来进行。 (6) 生产过程的故障诊断。过程参数监视 或破损探测均可通过动态模型来反映。如 果模型参数发生了变化,即表示过程有了 变化或出现了破损,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 行处理。
• 离散化
X ( k 1) A X ( k ) bu ( k ) F ( k ) T y ( k ) c X ( k ) hw ( k )
• 模型的其他分类1
图表模型:如阶跃响应、脉冲响应、频率 响应、温度与热电偶输出关系表 解析模型:代数方程、微分方程、差分方 程、状态方程 程序模型:神经网络仿真程序
J(θ)=∑f(ε(k))
常用形式:
f ( ( k )) ( k )
2
• 输出误差准则:
( k ) z ( k ) z m ( k ) z ( k ) [ u ( k )]
w(k) U(k)
过程
Z(k) ε (k)
模型
输入误差准则:
( k ) u ( k ) u m ( k ) u ( k ) [ z ( k )]
Liung 对辨识的的定义(1978年)
• 系统辨识有三个要素——数据、模型类和 准则。系统辩识是按照一个准则,在模型 类中选择一个与数据拟合得最好的模型。
• Liung 认为,实际系统的复杂性很难 找到一个适用的模型与之等价。因此,系 统辩识的任务只是要求从输入输出数据出 发,找到一个与实际系统相逼近的模型。 该定义体现了逼近的观点。
m 1
u (t )
dt
m 1
• (3)差分方程
A( z
1
) z (k ) B ( z
1
)u ( k ) e ( k )
• 其中:
A ( z 1 ) 1 a 1 z 1 a 2 z 2 a n z na a 1 1 2 nb b2 z b nb z B ( z ) b1 z
– 模型检验
(1)实验设计
包含:
• 输出、输入信号(幅度、频带等) • 采样时间 • 辨识时间(数据长度)
• 开环或闭环辨识
• 离线或在线辨识
A 输出、输入信号设计
• 选择并确定变量
原则:输入变量应能够设臵;输出变量应能
够直接测量到。
• 持续激励
对输入变量的最低要求:在实验期间,输入 信号必须充分激励过程的所有模态。谱分析角 度看,输入信号的频谱必须足以覆盖过程的频 谱。
课程要求
• 1 学时:32 • 2 目的: (1)培养独立学习一门新课程的能力, 为今后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2) 掌握基本的辨识理论和辨识技术 (3) 能独立设计辨识实验,并编程计算 • 3 考核: 通过编程对其进行辨识,并写出报告
系 统 辨 识
System Identification
系统辩识 System Identification : 又译为“系统识别”和“系统同定”, 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记述为: 系统辩识是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时间函 数,确定系统行为的数学模型,是现代控制 理论的一个分支。
的建模方法可能不同,它也将决定对
模型的类型、精度的要求。
实在性:模型的物理概念要明确。
可辨识性:模型的结构要合理,输入信
号必须是持续激励的;另外数据要充 足。
节省性:待辨识的模型参数个数要尽可
能地少。以最简单的模型表达所描述 的对象特征。
• 二 系统辨识
1 辨识定义
Zadeh对辨识的定义(1962年) 辨识就是在输入和输出数据的基础上, 从一组给定的模型类中,确定一个与所测 系统等价的模型。
当的数学变换可以成为线性模型,则这种
系统原来的模型称为本质线性,否则称为
本质非线性。
此外,还有确定性和随机模型.如果系统模
型的输出完全能够由输入决定,则为确定
性模型,否则为随机模型。
(3)等价准则:
它是用来衡量模型接近实际过程的标 准。通常用一个误差泛函来表示,所以又 称为误差准则或损失函数。
函数的一般形式:
• 数学模型的形式 (1)代数方程
Y AL K
a1
a2
,
a1 0 ,
a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2)微分方程
d y (t ) dt
n n
+ a1 b1
d
n -1
y (t )
dt d
n -1
+ + a n 1 bm 1
dy ( t ) dt du ( t ) dt
a n y (t ) bm u (t ) e (t )
系统辨识的发展
• 三十年代以前:人们主要利用概率统计理论 中的统计回归方法等来处理在从事生产实践、 社会活动的研究中遇到的大量的数据资料。
• 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末:由Nyquist 所倡导 的试验研究法丰富了经典理论,但还是仅局 限于对动态系统的传递函数或脉冲响应的研 究(测试阶跃响应、脉冲响应和频率特性等 古典辩识方法 ) 。
w(k)
U(k)
1
过程
Z(k)
Z(k)
ε (k)
逆模型
• 广义误差准则:
( k ) [ z ( k )] 1 [ u ( k )]
U(k) w(k)
1 2
过程
Z(k)
模型
ε (k)
逆模型
2 辨识的内容和步骤 • 辨识的主要内容: – 实验设计 – 模型结构辨识
– 模型参数辨识
• 六十年代以后:随着现代控制理论的迅速 发展,Kalman 滤波理论的广泛应用以及计 算机技术的发展,系统辨识这门学科开始 迅速而蓬勃发展,进入了现代辨识方法的 研究(最小二乘等时域方法)。 • 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大系统、系统工程及 智能控制等的需要,系统辨识已成功地应 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系统、经济系统 及机器人工程等领域。辨识方法也结合人 工智能、模糊理论、神经网络等理论获得 了更加广泛地应用。
• 幅值设计: 此外还要求{u(k)}的幅度不宜过大或 过小。 幅度过大,会使系统进入非线性区域;而 幅度过小,又会使系统中的噪声占主导地 位。
• 模型的近似
近似不可能考虑所有因素。精度和复
杂度之间是相互矛盾的。 标准或准则:模型的输出响应和实际 过程的输出响应几乎处处相等,则模型是 满意的。
• 模型的表现形式 “直觉”模型:司机驾驶、地图、建筑模 型、照片、软件演示文档等 物理模型:实际过程的缩小(风洞模型、 水力学模型、传热学模型、电力系统动态 模拟模型等) 图表模型:以图表形式表现过程的特性 (阶跃响应、脉冲响应、频率响应等非参 数模型) 数学模型:以数学结构的形式反映过程的 行为特性(代数方程、微分方程、差分方 程、状态方程等参数模型)
• (4) 辨识技术帮助人们在表征被研究的对 象、现象或系统、过程的复杂因果关系时, 尽可能准确地确立它们之间的定量依存关 系。
• (5) 辨识是一种实验统计的建模方法。
通俗地说,系统辩识是研究怎样利用对 未知系统的试验数据或在线运行数据(输 入/输出数据)建立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的 科学。
• “系统辩识”是“系统分析”和“控制系统 设计”的逆问题。 • 系统的复杂性:基于实际系统的复杂性, 描述其特性的数学模型具有“近似性”和 “非唯一性”;辩识方法亦有多样性。没 有绝对好的数学模型和绝对好的辩识方法。 • 什么是较好的模型?依据辩识的不同目的, 有不同答案。一般说,能够满足目的要求 的,比较简单的模型,是较好的模型。
•一 系统和模型
1 系统system(过程process): 钱学森把系统广义概括为“依一定顺 序相互联系着的一组事物”。是一个相对 独立、又与外界相互联系的对象。 系统包含了: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运 动状态,有时也称之为“实体” 。
• 广义的系统概念:世界上一切由各个相互 作用,又相互依赖的事物组成的具有某一 特定功能的整体都可以认为是一个系统
若t2 ≤ t ,则此刻输出仅取决于以往的
输入和输出。此时称系统是因果的。一般
的物理系统都是具有无限记忆的因果系统。
当系统的输入u(t)、输出y ( t )之间
的关系满足叠加原理时,称为是系统线性
的。否则系统是非线性的。如果系统输出
关于参数空间是线性的,则称为系统关于
参数空间线性。
有些系统模型本来为非线性的,但经过适
系统辨识的应用 (1) 进行控制。对于经典控制,已知数学 模型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调节 器的参数整定等等。对现代控制系统,有 了数学模型,可以进行最优控制、自适应 控制等等。 (2) 进行预报。有了模型就可作一步、二 步、短期、中期甚至长期预报。进行准确 的预报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及至地方,企业 等等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3) 进行规划。正确的规划也是以正确的 模型为基础。有了模型,才有可能进行各 种方案的最优规划。
• 即有:
z ( k ) a 1 z ( k 1) a n a z ( k n a ) b1u ( k 1) b n b u ( k n b ) e ( k )
• (4)状态方程
X ( t ) A X ( t ) bu ( t ) F ( t ) T y ( t ) c X ( t ) hw ( t )
于控制系统的建模方法。
• 统计数据推演法:某些系统和过程,如地
震过程、生态系统、气候变化过程等,其
外部激励往往不能测量。此时只能利用
(输出的)统计数据来进行建模。一般称
这种方法为时间序列建模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