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视译“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的差异研究
“脱离语言外壳”在英译汉口译笔记中的应用
“脱离语言外壳”在英译汉口译笔记中的应用
郑泉
【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32)007
【摘要】从常用的口译笔记技巧和原则入手,探究释意理论的“脱离语言外壳”假说在英译汉口译笔记中的应用.首先对口译笔记的来源和作用进行介绍,并阐释“脱离语言外壳”的重要内涵,接着从“脱离语言外壳”角度分析实例,以期为将来的口译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引.
【总页数】2页(P143-144)
【作者】郑泉
【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外语教学部,广东东莞5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交替口译中记忆与笔记的“脱离原语语言外壳”机制 [J], 段燕
2.释意理论下“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在外事口译中的应用 [J], 史婷婷
3.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策略在英汉交替传译中的应用\r——以第一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决赛为例 [J], 李宁;邓建华
4.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策略在英汉交替传译中的应用——以第一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决赛为例 [J], 李宁; 邓建华
5.运用思维推理,在口译实践中脱离原译话语外壳——兼评一期《对话》节目英译汉技巧 [J], 刘育红;钟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析释意理论下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
分析释意理论下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作者:马祯妮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4期摘要:法国巴黎释意理论下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理论认为口译的过程是一种通过获取原文,转换成译员译语表达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译员抛开源语讲话的语言形式,只留下对意义的记忆。
因此口译作为一种交际行为,应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源语表层结构的对译。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口译现场,在向译语转换的过程中,译员使用“套语”转换、言语结构调整和代码转换等技巧,摆脱语言字面意义,而将注意力集中于特定语境中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上,加工成译者自己的语言。
关键词:释意理论;“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套语”转换;言语结构调整;代码转换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4-0169-02一、“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理论口译的对象是意义而非语言。
译员在完全掌握了工作语言和相关专业知识时,口译的言语理解便会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源语和目的语如果在词汇及句式结构上相似,译员便于完成目的语词汇及句子的构建,但如果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例如英汉的结构差异就不一样,这些会对口译过程有影响。
塞莱斯科维奇,世界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曾任巴黎高等翻译学校校长,长期从事口译和国际口译员协会工作,后来全身心投入口译理论和教学工作,她认为:“翻译的过程就是对意思的意识过程,在口语连续的语流中,每7到8秒钟,我们便会忘记语言的形式,产生对意义的‘意识’,所谓‘得意忘言’就是忘记讲话使用的字词,头脑中只剩下对意义的意识状态,从这种意识状态出发,译员可以完全脱离源语的语言形式,自发的表达自己的理解。
”[1]由于源语和目的语在结构上的差异导致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必须“脱离源语言外壳”,只有意义与语言的分离才能正确理解源语并表达出来。
此时的意义与语言分离,只能以某种意识状态留存在译员的记忆中[2]。
对脱离语言外壳的简单理解
对脱离语言外壳的简单理解初学口译一段时间,对其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下文简单介绍了我对口译、释意理论以及脱离语言外壳的理解。
一、口译及释意理论初学口译的人会想要知道,口译到底是怎样一个过程,它的定义是什么。
几乎所有的权威词典都给出了“interpret”两个主要意义,其一:口头上将一种语言(SL)转换为另一种语言(TL);其二:解释意义。
在《朗文当代英语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95) 中:interpret ①把一种口头语言变成另一种口头语言;②解释意义(原文从略,下同)。
在《牛津高阶现代英语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中:interpret ①解释难懂的意义;表明或体现某事物的内涵;②口头把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
在《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辞典》(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 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 2002)中:interpret ①把某人用一种语言所说的话用另一种语言翻译出来,以便于其他人理解;②解释某事的意义。
而现如今的口译研究中,尤以巴黎高等翻译学校和塞莱斯科维奇为代表的巴黎释意学派理论最为流行。
释意理论(Theory of Sense)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法国著名翻译理论研究家Seleskovitch创立的。
释意派理论首先是一种口译理论,它与传统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不同,它认为翻译是解释性的,它强调释意的准确性,而不苛求两种语言符号对等,认为翻译过程是由理解(Understanding)、脱离原语外壳(Deverbalization)、重新表达(Re-expression)三个步骤组成,其中脱离原语外壳是核心,因为翻译时人的思维和意义的产生必须经历这一过程,他将翻译的过程描写为三角形模式:Deverbalization!Understanding Re-expression二、脱离语言外壳、脱离语言的外壳(deverbalization)是释意派在对翻译过程研究中提出的阶段之一。
“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理论视域下全国西班牙语专业八级考试视译部分分析
“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理论视域下全国西班牙语专业八级考试视译部分分析本文以释意理论的“脱离原语语言外壳”为依据,选取2017、2018年西班牙语专业八级考试中的72份视译样本,通过自建语料库的方式,以SPSS软件Pearson相关系数为工具,将其按照视译分数、翻译准确度(其中包括逻辑连贯性和完整性)、目的语质量和流畅度五个方面与“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程度进行对照量化研究。
文章首先阐述了适用于本文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视译过程、视译评价标准和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释意理论、其中的重要概念“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的起源和这两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西班牙语专八考试的历史与变革和其中视译部分的形式与内容。
其次,在量化视译表现和“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程度的两套标准和意义单位概念的基础上,说明了实验的全过程:自建总计达153分钟、9017词的语料库,对抽样视译进行转写,根据标准将文本划分为多个意义单位,并就四项指标分别进行评估。
根据逻辑结构的体现情况,得出逻辑连贯性的得分;根据译文是否出现漏译或多译,得出完整性的得分;从发音、语法、词汇三方面评估其目的语质量;通过统计各类非语言类表达失误计算其流畅度分数;最后汇总出最终分数。
之后,根据SPSS软件的分析结果,文章就数据进行分析,具体说明“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程度和各项视译评估指标以及视译总分之间均存在程度不同的正相关关系。
通过实验分析,本文印证了我们提出的假设,即“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程度和视译表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此外,在总结了考生在视译中表现出的特点后,本文也试图为未来的考生提供参考方案,以帮助西班牙语专业学生在视译中更好地进行“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并希望为西班牙语口译教学提供参考。
文章的最后指出了本文的缺点与不足,并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制定了方向。
释意理论下“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在记者招待会口译中的应用
(3)总理 :要说中国搭便车,搭谁的便车?中国是和大家一起推车。 译 员 :Talking about China’s free riding, for such a big country as ours, how could it be easy for it to get a free ride on anybody’s train? What China is doing is working with other countries in pursuit of common progress. 分析 :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车“是否真的是车。从译员的翻译 我们可以看出,前面的两个“便车”翻译成了 riding 和 train, 但最后一个 “推车”直接翻译成了“in pursuit of common progress”. 这就处理的很巧妙, 所以说真正的脱离语言外壳的前提还是要理解原语的意思,这样出来的翻 译才能真正起到沟通和交流的作用。 (4)总理 :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 译 员 :We must ensure that the law will work as a powerful and effective tool in fighting pollution instead of being soft a s cotton stick.
汉英交替传译中脱离语言外壳对译语的重要性及翻译策略
汉英交替传译中脱离语言外壳对译语的重要性及翻译策略作者:王文静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6期摘要:法国巴黎口译理论中的“脱离语言外壳”的理论认为,翻译的过程是通过翻译原文将源语翻译成译语的过程。
因此,口译作为一种交际行为,应该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源语的形式。
本文着重从中到外的中英翻译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
然后,本文就提高翻译能力的对策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释意理论;脱离语言外壳;汉英交替传译;代码转换作者简介:王文静(1995.9-),女,汉族,甘肃白银人,硕士学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专业17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口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01一、“脱离语言外壳”对译语的重要性20世纪70年代,著名翻译学家、翻译理论家赛来丝科维奇创立了翻译的解释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翻译是解释性的。
在翻译中,译员不应追求简单的语言单位的对等,而应追求意义上的对等。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赛勒斯.科维奇和列代雷。
释意理论认为,口译分为三个步骤:第一、译者首先要听到具有一定含义的源语,然后对源语进行理解;第二、放弃源语中使用的单词,同时记住源语表达的意思;第三,运用目的语充分表达源语的意义,使之能被受众接受。
这三个步骤的核心是脱离语言外壳。
除了语言外壳之外,它是理解源语言的意义并用目标语言表达的阶段。
(勒代雷,2001:187)在交替傳译过程中,与语言外壳分离的核心是把握源语的意义。
在交替传译中,意义是译员需要理解把握的内容,同时它也是在译员听完源语的表达之后,唯一可以存留在脑海中的内容。
(勒代雷,2001:17)翻译者之所以能记住源语的意义并在翻译中表达它的原因,是因为他在词义消失时记住了意思,也就是说,他去掉了源语言的形式。
从语言外壳到目标语言,翻译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忠实于源语和目标语的正确表达。
忠实于源意义体现在翻译的准确性上。
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对汉英口译产出的研究
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对汉英口译产出的研究即兴发言广泛应用于会议、推介会、发布会等场合。
法国释意学派理论将翻译分为三个步骤: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及表达,“脱壳”可以指导即兴发言口译的完成。
标签:汉英口译;即兴发言;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即兴发言的语言风格研究。
Giuliana Ardito(1999)认为,即兴发言句子中断、句式松散、成分残缺、逻辑过渡不明显。
Shlesinger(1989)认为即兴发言冗余、停顿、重复频繁,同时其口语化程度高。
洪磊、王斌华(2011)就即兴发言的特征总结为:有声停顿、更正、冗余、语气助词、插入语等。
释意理论“脫壳”的研究。
释意理论要求译员在充分理解原语的基础上,“得其意而忘其形”,其在理解与表达之间加入了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的过程(王斌华,2008)。
Setton和Motta(2007)通过实验也归纳四种主要“脱壳”方式:(1)一类解释:娴熟的、根据语境选择的词汇。
(2)二类解释:额外连词、解释或衔接以及说明。
(3)一类复述:句子顺序重排。
(4)二类复述:原语意义在译语句法结构中重塑。
借鉴上述四种形式,本文将即兴发言口译“脱壳”归为:句子重组;解释、增加及总结;简化省略。
并选择郎咸平《财经郎眼》——“中国制造2025”的例子,分析如下:句子重组。
原语: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是我们通过大量的调研说话,德国、美国成功的基础是什么?先发展中小企业。
先解决中小企业的难题之后,然后呢?在这个良好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发展高科技。
译员可以将设问句形式转化为陈述句,口译为“我们的调研显示了”“德国、美国成功是由于先发展中小企业”,突出设问句后的回答,并通过重组减少句子数量,节省口译时间。
解释说明使用。
当即兴发言出现句式松散、逻辑过渡不明显的现象或主题之间的切换突兀时,译员可以在后文将意思补足。
原语:要什么概念股呢?就是这两部曲的概念股。
第一个概念股——有创新制造业的股票;第二个——和工业互联网相关的股票都会大涨,祝你们发财。
英汉视译“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的差异研究——以初级和高级口
- 232-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英汉视译“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的差异研究——以初级和高级口译学习者为例大连外国语大学/张咪 王燕桃 隋美文【摘要】本研究基于释意理论,在英汉视译语境中,对比了初级口译学习者与高级口译学习者在英汉视译中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发现其表现在主要在五个维度呈现(句子重组、补充性翻译、逻辑关系显性化、逻辑关系隐性化、创造性表达)。
研究结果表明,高级口译学习者译语中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频次更高,“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更明显。
【关键词】学习者 英汉视译 脱离源语语言外壳 差异研究目前,国内外对“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交替传译或同声传译研究领域,较少在视译研究领域。
而如今,视译作为重要的口译训练模式,逐渐开始在口译教学中以独立课程的形式出现,同时在更多国际会议中凸显出了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及普遍性,因此有必要对视译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一、“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表现维度释意理论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末,其代表人物包括Seleskovitch 和Lederer 。
该理论的核心概念即为“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
“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表现维度已有学者得出过相关结论。
虽称呼不同,但所包含的内容是一致的。
Setta 与Motta (2007)在基于释意理论对有稿同传译语进行分析时,总结出了英法同声传译中四个“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维度:1)一类解释E1——娴熟的、语境化的词汇选择;2)二类解释E2——额外连词,额外解释或衔接,额外参考说明;3)一类复述P1——句子成分顺序重排;4)二类复述P2——源语意义在目标语句法中重塑。
孙海琴(2012)则参考了这四个维度,总结出了英汉同声传译中四个“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维度:1)句子顺序重组;2)解释(无对应表达的处理、修辞手法、文化概念等的处理);3)添加、删除或转化连接词;4)词汇与表达的创造性(单词和表达少用标准对应词,而是根据语境自由表达)。
“主语突出”与“主题突出”思维模式对比——脱离语言外壳的英汉翻译
“主语突出”与“主题突出”思维模式对比——脱离语言外壳的英汉翻译郭雯【摘要】English-Chinese comparative stud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ilingual transferring,involving not only grammar but also thought patterns,whose major difference lies in that English is 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 and Chinese is topic-prominent language.Therefore,the difference may result in great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This thesis aim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ject and topic,the core issue in bilingual transferring,attempting to find the appropriate transferring by deverbalization,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ure of the two thought patterns,thus making the translating text coherent and fluent.%英汉对比研究与翻译转换问题紧密相连,不仅涉及到语法,还有思维模式差异。
其主要差异在于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
这两种倾向在表达方式上相去甚远,给翻译造成的困难尤其明显。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对比中"主语"与"主题"两个影响双语转换的核心参数,试图找出符合两种语言思维特征的译法,脱离语言外壳,正确处理好两种结构的转换,使译文语篇连贯流畅。
如何理解释意派口译理论中的脱离原语语言外壳
如何理解释意派口译理论中的"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的释意派理论20世纪60年代后期,法国著名翻译理论研究家达妮卡塞莱斯科维奇创立了释意派理论。
以塞莱斯科维奇和勒代雷为代表的释意理论坚持翻译即释意,其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而进入语言的“意义”层面。
该理论认为口译活动所需传达的是言语意义,译员只有摆脱甚至忽略语言形式的差异,才能最大程度保持言语意义的等值。
脱离原语语言外壳是释意派理论翻译程序的第二环节。
短时记忆是口译中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的唯一途径。
观看译员工作的人觉得译员有超人的记忆。
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之所以能够短时记住原语意义的各种细微差别并自如地将其用译语表达出来,是因为在词语消失时记住理解了的内容,摆脱了原语语言外壳,把握了原语的话语意义。
例:在农村,特别是比较偏僻落后的农村,还残存着少数包办买卖婚姻的陋习。
原译:In China’s more remote and backward rural areas, corrupt practices exist in the form of arranged or bought and sold marriages.改译:In China’s more remote and backward rural areas, corrupt practices exist in the form of forced marriages.中国是一个带有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其语言带有历史的烙印。
“包办买卖婚姻”是封建社会的产物,现代西方人不曾经历过,也不太熟悉。
如果直译成arranged orbought and sold ma rriages,既冗长又难懂,没有表达出这种婚姻的强迫性,会造成原文信息功能和表情功能的损失,影响文化交流。
翻译是交际行为,交际目的不是语言符号的简单转换,而是思想的交流。
因此,翻译的对象不应该是语言,而是语言所表达的内容。
分析释意理论下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
马祯妮(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摘要:法国巴黎释意理论下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理论认为口译的过程是一种通过获取原文,转换成译员译语表达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译员抛开源语讲话的语言形式,只留下对意义的记忆。
因此口译作为一种交际行为,应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源语表层结构的对译。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口译现场,在向译语转换的过程中,译员使用“套语”转换、言语结构调整和代码转换等技巧,摆脱语言字面意义,而将注意力集中于特定语境中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上,加工成译者自己的语言。
关键词:释意理论;“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套语”转换;言语结构调整;代码转换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4-0169-02一、“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理论口译的对象是意义而非语言。
译员在完全掌握了工作语言和相关专业知识时,口译的言语理解便会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源语和目的语如果在词汇及句式结构上相似,译员便于完成目的语词汇及句子的构建,但如果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例如英汉的结构差异就不一样,这些会对口译过程有影响。
塞莱斯科维奇,世界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曾任巴黎高等翻译学校校长,长期从事口译和国际口译员协会工作,后来全身心投入口译理论和教学工作,她认为:“翻译的过程就是对意思的意识过程,在口语连续的语流中,每7到8秒钟,我们便会忘记语言的形式,产生对意义的‘意识’,所谓‘得意忘言’就是忘记讲话使用的字词,头脑中只剩下对意义的意识状态,从这种意识状态出发,译员可以完全脱离源语的语言形式,自发的表达自己的理解。
”[1]由于源语和目的语在结构上的差异导致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必须“脱离源语言外壳”,只有意义与语言的分离才能正确理解源语并表达出来。
此时的意义与语言分离,只能以某种意识状态留存在译员的记忆中[2]。
而Gile也同样认为“没有任语言载体的痕迹、唯有意义留存在译员大脑中的阶段”[3]。
源语专业信息密度对同声传译“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程度的影响——一项基于..
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源语专业信息密度对同声传译“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程度的影响--一项基于口译释意理论的实证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翻译学指导教师:***2012-04-26摘要以赛莱斯科维奇与勒代雷为代表的巴黎释意学派创立了翻译的“释意理论”,该理论认为,口译是一种以意义传递为目的的交际活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口译员需对源语演讲的内容进行释意;释意的过程离不开口译员本身已有的认知补充,认知补充包括口译员的双语知识、世界知识、相关主题的背景知识、语境知识等,在释意过程中这些知识为口译的理解和表达提供认知补充。
释意理论将口译步骤描述为一个三角模式,即理解原文一脱离源语语言外壳一用目标语表达理解了的源语内容和情感。
其中“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过程是释意理论的核心概念。
在某一瞬间脱离已被理解的语言形式外壳,以形成一种不为外来成分所影响的目标语表述,这种脱离的能力和程度,决定了翻译结果是否成功。
同声传译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
口译员的表现受到众多内因与外因的影响本文将研究视角落在源语中专业信息密度对同声传译表现的影响上,根据口译释意理论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邀请14位职业口译员参加同传实验,以“源语演讲中的专业信息密度”为实验白变量,职业口译员同传表现中“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程度为因变量,测量口译源语中专业信息密度增加后,职业口译员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是否变化。
考察专业信息密度与“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关系,不能孤立地局限在这两项变量本身的分析计算。
为了交叉佐证(cross—check)实验结果,本研究还观察其它两个重要变量,即下游变量——口译质量和上游变量——背景知识,并分析它们与“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关系。
为此,本文提出三个相互关联的假设:假设1:一个好的职业口译员,在忠实源语信息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用目标语自由地表达,则评分者对其口译产出的打分也会越高;假设2:源语内容专业信息密度对口译员处理源语的表现产生影响,源语内容专业信息密度越高,口译员“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比例越低;假设3:职业口译员的专业领域背景知识对口译理解和自由表达都有影响,口译员的对专业领域背景知识了解越多,越容易驾驭意义的理解和表达,“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自由表达的程度也就越高。
汉英交传中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应用
汉英交传中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应用随着中英双语输入信息越来越多,汉英交流已成为新一代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标志。
汉英交流中汉英两种语言间,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
本文旨在讨论汉英交传中,源语语言(即中文)如何脱离其外壳,被英文装包成兼具双语特点的新语言,以提高汉英交流的效率。
汉英交传中源语语言能够有效脱离其外壳,如英译汉,汉译英,是汉英交流中英语作为桥梁,是汉英交流中通过中文表达英文意思,从而使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更好地相互理解,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
首先,汉语文化要求把汉语置于英语的语境中,以表达汉语的思维方式,强化汉语的词汇、语法和句型,以便翻译表达汉语的思想。
其次,中文必须从英语的角度进行处理,例如采用英语词汇、语法和句型结构,从而将中文转化为英语以外的双语结构。
最后,中文必须通过英语表达汉语的思维方式,即把汉语的思维转换为英语的思维,以便更好地与英语的文化相互交融。
要有效地运用汉英交流中的汉英双语,必须进一步加强汉语与英语的交流,把汉语的思维方式转换为英语的思维,深入学习汉英双语。
汉英双语翻译应注重文化差异,充分考虑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并运用相应的语法、词汇和句子结构来提升语言使用能力,以反映汉英双语中的文化知识和文化差异。
此外,现代技术也可以改善汉英交流的效率。
技术可以改变汉英翻译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实现汉英双语的转换,从而提高汉英交流的效率。
例如,汉英双语机器翻译、汉英双语语音识别系统,以及智能双语翻译软件和汉英双语搜索系统等,都能够有效改善汉英交流的效率。
综上所述,汉英交流中,源语语言能够有效脱离其外壳,被英文装包成兼具双语特点的新语言,以提高汉英交流的效率。
要有效运用汉英双语,必须进一步加强汉语与英语的交流,把汉语的思维方式转换为英语的思维,深入学习汉英双语。
此外,现代技术也可以改善汉英交流的效率,以有效改善汉英交流的效率。
随着汉英信息交流的发展,汉英双语可以极大地拓展中英文化的交流,提高双语信息沟通的效率,促进中英文化的融合。
汉英交传中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应用
汉英交传中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应用汉英交传是一种由汉语转换为英语的翻译技巧,其目的是把汉语翻译成更加流利、地道的英语表达形式,以达到更好的英语文字效果。
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汉英交传,是将源语的语言外壳进行去除或改写,使其更加符合接收语的句法逻辑和语意惯例,为此,需要适当地改变词语的词形和词序,不断调整句子的语气和色彩,以使句子的表达更加流畅,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深入理解这种技巧,就需要了解汉语和英语本身的特点,即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中的差异,以及它们在语义上存在的异同之处。
汉语和英语的句子结构是不同的,要想利用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汉英交传进行翻译,就需要改善源语句子的表达性,使其更令人喜欢、更具有意义,从而增加表达的效率、引起读者的共鸣,有助于提升翻译质量。
在脱离源语外壳的翻译中,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在翻译中适当地改变源语।汉语句子中正常使用的多个谓语动词、多个定冠词、多个重复的联合动词以及多次重复相同的名词,所有这些都可以改变,从而提升翻译的质量和表达性,使内容更加流畅、更加引人注目。
此外,要进一步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汉英交传,还必须注重汉语和英语在用语形式上的差异。
汉语经常使用叠地体,而英语经常使用递归体,而两种语言在表述习惯上也是不同的,比如英语会使用特定的修饰词,而汉语则不使用;活用宾语短语时,汉语可以加入补充信息,而英语在此处不能进行相同的操作。
因此,要在更深层次上运用汉英交传,就必须根据汉英之间不同习惯进行调整,以配合接收语的习惯和语气。
通过把握汉英交传中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技巧,可以使汉语句子中的表达性大大提升,使翻译更加流畅、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更表达出最真实、最活泼的语气。
以明确的技巧应用来取代源语的语言外壳,可以有效提升翻译质量,充分发挥隐藏在源语语句之中的表达能力。
关于英汉同传中脱离源语外壳对目标语产出影响的案例研究之浅析
过 程 中 , 量 翻译 出其非语 言的意 思 , 尽 为不 是逐 字逐 句 的机 械 翻译 。译 者 要 尽 可 能 的 表 达 出 源 语 的 意
思 , 不是语 言符 号 。 而
2. 释 意 理 论 的 三 角模 型 2
展 。本 文 是 以一 场 跨 国企业 在 中 国的员 工大 会 的英
源 语 :F r e o h ud k o h tte W r ly ut ry u s o l n w ta h i e h g
Co a y i mp n n Chi b u wo a s a o na a o t t d y g wh n t i is e h s fr t h p e e mm e a ey m a e t e d nain o n i i n a p n di ditl d h o to fo e m l o l
根 据 释意 理论 , 口译 是一 种交 际 活动 , 同时也 包
汉 同传 为 材料依 据 , 通过 对 释意 理论 的分 析 , 特别是
针 对里 面脱 离 源语外 壳 的句 子 以及 没有 脱离 源语外
含 了人 的 认 知 。为 了进 一 步解 释 和 描 述 口译 的 过 程 , 莱斯 科维 奇 教授设 计 了一个 口译 的三角 模 型 , 塞
工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0URN AL F G UA NGD ONG ND USTRY O I TECHN I CAL COLLEGE
V O .1 1 0
N O. 2
J n. u
2 1 O1
关于 英汉同传中脱 离源语外壳对 目标语产 出影响的案例研究之浅析
1 研 究 的 重 要 性
随着 国际 间交 流 的 日益 密 切 , 口译 在 各 种 交 流 活动 中扮 演 的角色 越来 越重 要 。我 们需 要 口译 人员 帮助 我们 处理来 自不 同国家 的 各种 信息 , 包括 商务 、
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对汉英口译产出的研究
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对汉英口译产出的研究作者:王延娇来源:《求知导刊》2018年第10期摘要:即兴发言广泛应用于会议、推介会、发布会等场合。
法国释意学派理论将翻译分为三个步骤: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及表达,“脱壳”可以指导即兴发言口译的完成。
关键词:汉英口译;即兴发言;脱离原语语言外壳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即兴发言的语言风格研究。
Giuliana Ardito(1999)认为,即兴发言句子中断、句式松散、成分残缺、逻辑过渡不明显。
Shlesinger(1989)认为即兴发言冗余、停顿、重复频繁,同时其口语化程度高。
洪磊、王斌华(2011)就即兴发言的特征总结为:有声停顿、更正、冗余、语气助词、插入语等。
释意理论“脱壳”的研究。
释意理论要求译员在充分理解原语的基础上,“得其意而忘其形”,其在理解与表达之间加入了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的过程(王斌华,2008)。
Setton和Motta(2007)通过实验也归纳四种主要“脱壳”方式:(1)一类解释:娴熟的、根据语境选择的词汇。
(2)二类解释:额外连词、解释或衔接以及说明。
(3)一类复述:句子顺序重排。
(4)二类复述:原语意义在译语句法结构中重塑。
借鉴上述四种形式,本文将即兴发言口译“脱壳”归为:句子重组;解释、增加及总结;简化省略。
并选择郎咸平《财经郎眼》——“中国制造2025”的例子,分析如下:句子重组。
原语: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是我们通过大量的调研说话,德国、美国成功的基础是什么?先发展中小企业。
先解决中小企业的难题之后,然后呢?在这个良好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发展高科技。
译员可以将设问句形式转化为陈述句,口译为“我们的调研显示了”“德国、美国成功是由于先发展中小企业”,突出设问句后的回答,并通过重组减少句子数量,节省口译时间。
解释说明使用。
当即兴发言出现句式松散、逻辑过渡不明显的现象或主题之间的切换突兀时,译员可以在后文将意思补足。
原语:要什么概念股呢?就是这两部曲的概念股。
“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在英汉商务翻译中的应用
总第278期2014年5月(中)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278May 2014(B)摘要本文旨在介绍释意理论之核心概念———“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并结合商务实例,试从词汇、句法、语篇、文化信息等四个层面,就“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在英汉商务翻译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释意理论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商务翻译On the Application of Deverbalization in Business E -C Translation //Chen Xiuchun,Lai Yuanhui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ore of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deverbalization,then make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deverbalization in business E-C translation at the four levels of words,sentence structure,dis-course and cultural factors.Key words the Interpretive Theory;deverbalization;business tra-nslation1导言“脱离原语语言外壳”是法国释意派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
这一理论从创立至今,通常用于口译研究中,鲜有将其应用于英汉商务翻译的研究。
本文从释意派翻译理论出发,探讨“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在英汉商务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2“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理论释意派翻译理论是由法国著名翻译家、翻译理论家达妮卡·塞莱丝柯维奇及其弟子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末。
释意派理论认为翻译的过程可分为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表达三个阶段,而“脱离原语语言外壳”是翻译过程的核心阶段。
“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关照下同传质量的提高的开题报告
“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关照下同传质量的提高的开
题报告
题目: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同传质量提高的研究
背景介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交流交往日益增多,同传作为一种语言服务形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同传是一项复杂的语言技能,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翻译技能、语言素养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同传质量。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脱离原语语言的外壳,提高同传质量,从而更好地为跨国交流交往服务。
研究内容:
1. 研究同传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2. 分析同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研究同传中语言素养和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培训方法;
4. 探索新的同传技术和工具,以提高同传质量和效率;
5. 指导同传译员如何与客户和团队合作,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同传质量,为跨国交流交往提供更好的语言服务。
通过研究脱离原语语言的外壳,探索新的同传技术与工具,帮助同传译员更好地应对复杂的跨文化交流过程,提高同传质量和效率。
预期结果:
预计本研究可以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以脱离原语语言的外壳,提高同传质量和效率。
同传译员可以通过本研究学习到一些新的技巧和知识,提高自己的同传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提高了同传的翻译水平,促进了跨国交流交往的发展。
浅析英汉视译中定语从句的视译
浅析英汉视译中定语从句的视译姚文俊;王德丽【摘要】参照塞莱斯科维奇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这一理论,在英汉视译中译员在理解源语语料的意义后,应抛弃语言外在形式,把源语语料按照类意群进行切分,依据顺句驱动原则把源语的信息和内涵移植到目的语中。
在英汉视译中,定语从句的视译是重点也是难点,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序、语法规则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稍有不慎将影响译文的质量。
%According to Seleskovitch's theory of deverbalization,the author considers that after perceiving the sense of the source language,the interpreters should deviate from outer forms of language and chop input sentences into sense groups,concepts or information units.Furthermore,with the help of the principle of syntactic linearity,we can transplan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source language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The sight interpreting concer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is the key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 point.Owing to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regarding the wordorder,grammatical rules and so on,the quality of sight interpreting would be affected by carelessness accidentally.【期刊名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1)003【总页数】2页(P82-83)【关键词】英汉视译;顺句驱动;类意群;定语从句【作者】姚文俊;王德丽【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外语系,江苏南京210016;解放军理工大学外语系,江苏南京2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4美国作家威廉·狄恩·豪威尔斯在他的《小说创作与小说阅读》中提到“If we are very skillful and very patient,we can hide the joint.”[1]401此句中的“joint”指现实生活与作家笔下的生活之间的差异,经过作家的努力,可以掩盖这种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视译“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的差异研究作者:张咪王燕桃隋美文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第06期【摘要】本研究基于释意理论,在英汉视译语境中,对比了初级口译学习者与高级口译学习者在英汉视译中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发现其表现在主要在五个维度呈现(句子重组、补充性翻译、逻辑关系显性化、逻辑关系隐性化、创造性表达)。
研究结果表明,高级口译学习者译语中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频次更高,“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更明显。
【关键词】学习者英汉视译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差异研究目前,国内外对“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交替传译或同声传译研究领域,较少在视译研究领域。
而如今,视译作为重要的口译训练模式,逐渐开始在口译教学中以独立课程的形式出现,同时在更多国际会议中凸显出了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及普遍性,因此有必要对视译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一、“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表现维度释意理论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末,其代表人物包括Seleskovitch和Lederer。
该理论的核心概念即为“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
“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表现维度已有学者得出过相关结论。
虽称呼不同,但所包含的内容是一致的。
Setta与Motta (2007)在基于释意理论对有稿同传译语进行分析时,总结出了英法同声传译中四个“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维度:1)一类解释E1——娴熟的、语境化的词汇选择;2)二类解释E2——额外连词,额外解释或衔接,额外参考说明;3)一类复述P1——句子成分顺序重排;4)二类复述P2——源语意义在目标语句法中重塑。
孙海琴(2012)则参考了这四个维度,总结出了英汉同声传译中四个“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维度:1)句子顺序重组;2)解释(无对应表达的处理、修辞手法、文化概念等的处理);3)添加、删除或转化连接词;4)词汇与表达的创造性(单词和表达少用标准对应词,而是根据语境自由表达)。
本研究便是在此基础上,在英汉视译语境中对初级口译学习者与高级口译学习者“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的差异进行探讨。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本研究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采用以测试法和实验法为主,由有提示回忆法和半结构化访谈为辅的综合性实证研究设计,以国内某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英语口译硕士一年级学生和本科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各1名),通过对比两者的英汉视译测试的译语,观察是否都存在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若存在则分析两者表现是否存在差异、从哪几个维度呈现差异。
三、研究过程鉴于阅读能力对视译表现存在影响,本研究对被试进行了英语阅读能力水平测试,以此确保其阅读能力水平差距落入可控范围内。
正式实验中,在主试向被试说明各环节、被试充分了解并熟悉提示纸内容(中文主题导入和专有名词)后,方进行测试。
本研究为了控制时间变量对“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的影响,将测试材料设为以约95词/分钟的速度(试实验后做出的调适,由原来的每行呈现6s调整为每行呈现7秒,制作软件调速最小单位即为1秒)滚动呈现。
该呈现速度是同声传译信息输入值的(100-120词/分钟)(Gerver, 1969)下限。
被试单击鼠标左键开始测试,此时电脑会以5行滚动形式、每行呈现10-15词不等,在显示屏上呈现测试材料。
总计919词,总时长10分9秒(含间隔时间)。
主试会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录音,同时在记录下被试在视译过程中出现的特殊表现,如漏译、错译、反复修改等。
在测试结束后,立即针对被试的特殊表现(如漏译、错译、反复修改等)进行有提示提问(如“此处为何译成...?”),让被试对该视译过程进行回忆与解释。
最后,针对材料的主题、难度、呈现速度等问题对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以了解其视译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在正式实验完成后,首先将对收集的测试录音进行译语转写、对齐;其次对转写译语中“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进行特殊标示并予以统计;之后对测试后的访谈录音进行转写与整理,以备结合量化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更加丰富的阐释。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实验数据分为量化数据和质化材料。
量化数据包括被试译语中的有效译出信息比,以及“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各维度的分布情况。
质化数据指通过对被试的译后访谈进行的转写与分析所获的材料。
1.有效译出信息比率。
本研究在语料分析过程中采用“proposition-based meaning unit”即基于命题的最小意义单位,将可操作的“命题”单位定义为:带有述谓关系的逻辑成分(包括非谓语动词结构、具有独立所指的名词化成分、独立主格结构、表意的介词短语等)和带有主谓结构成分。
以此标准,经过语料统计,视译测试材料用于数据分析的有效命题为163个。
经计算,初级学习者的有效译出信息比率是47.9%,丢失信息比率是52.1%;高级学习者的有效译出信息比率是73.0%,丢失信息比率是27.0%。
(有效译出比率 = 译语总命题/源语总命题;丢失信息比率 = 100%-有效译出比率)。
2.“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
经统计,被试译语中主要出现五类“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表现,具体分布频次如下表。
差异:1)初级学习者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出现频次整体低于高级学习者,各个维度出现频次也均比高级学习者低;2)初级学习者的译语中未出现“逻辑关系隐性化”表现,高级学习者也仅出现1次。
共性:在初级学习者和高级学习者的译语中,“句子重组”表现出现频次最高,“逻辑关系隐性化”表现频次最低,“补充性翻译”、“逻辑关系显性化”、“创造性表达”出现频次分别为2、3、4位。
这与孙海琴(2012)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
在孙海琴的研究中,14名被试译语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出现频次最高的是“词汇与表达的创造性”。
但孙海琴的实验被试是职业口译员,而本研究的实验被试是口译学习者,这其间存在的差异值得进一步探讨论。
3.质化材料。
根据访谈内容来看,被试对所选材料的语篇难度(词汇、主题)、呈现速度、测试时间的感受有所不同:初级学习者反映语篇主题不陌生、词汇大多认识。
信息呈现速度偏快,测试时间偏长。
测试方式陌生;高级学习者反映语篇主题不陌生、词汇大多熟悉。
信息呈现速度适中,测试时间适中,“稍有疲惫但可以承受”,测试方式陌生。
初级学习者的译语中有出现多处词汇、句子错译现象,大段漏译,数字错译。
结合测试时的观察及测后提问,可得出以下缘由:1)在测试过程中有遇到消极词汇,要么译错、要么因反应时间过长而错失下文信息;2)材料呈现速度偏快,无暇修正;3)句子结构复杂,来不及加工;4)句子过长时,来不及修正语序;5)数字翻译不熟练,反应时间较长;6)由于时间限制,有紧迫感,压力很大。
高级学习者的译语出现少量词汇错译、漏译,结构复杂句错译、漏译。
结合测试时的观察及测后提问,可得出以下缘由:1)测试材料呈现时间但太过均匀,缺乏灵活性,“它(本研究测试)对时间的控制是比较严格的。
我们平常没有这种时间上的限制,它(平常)只是总体时间有限制,但它(本研究测试)对你单句话有限制”;2)长难句呈现时间过短,发现错误也没时间修正;3)试图给长难句“脱壳”时,因为时间有限,产生压力,造成失误。
此外,高级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和实践经验均比初级学习者丰富。
初级学习者课内口译课程学习32课时,已完成了初等记忆训练、信息分析、复述练习等口译辅助技能训练,课后自主练习时间甚少,没有其他培训经验;高级学习者,已有3年口译学习经验,课内口译课程学习共计264课时,课外参加多种形式培训实践项目共计118小时,自行训练时间未计。
五、结论与局限性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1.初级学习者与高级学习者在英汉视译中均存在“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2.二者“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具体呈现在五个维度:句子重组、补充性翻译、逻辑关系显性化、逻辑隐性化、创造性表达;3.总的来看,初级学习者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出现频次整体低于高级学习者,各个维度出现频次均低于高级学习者。
4.“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存在差异的原因如下:1)被试在测试中承受的压力不同,初级学习者大于高级学习者;2)被试对视译技巧的熟练程度不同,初级学习者的学习、练习时间均短于高级学习者,因为熟练程度不够,难以运用自如;3)视译测试语料本身特点限制。
尽管有所发现,但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1、被试数量少,因此目前的实验结果只能用于参考,接下来会增加被试数量,以提高本研究实验结果的可信度;2、被试的失误、修正表现各有不同,虽做了记录但尚未进行具体分析,可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Gerver,D.The effects of source language presentation rate on the performance of simultaneous conference interpreters[A].Pöchhacker,F.& M.Shlesinger(Eds.).The Interpreting Studies Reader[C].London/New York: Routledge,1969,53-66.[2]Nilsen,A.B.&M.B.Monsrud.Reading skills for sight translation in public-sectorservices[J].Translation & Interpreting,2015,7(3).[3]Setton,R.,&M.Motta.Syntacrobatics: Quality and reformulation in simultaneous-with-text[J].Interpreting,2007,9(2):199-230.[4]孙海琴.源语专业信息密度对同声传译“脱离源语语言外壳” 程度的影响——一项基于口译释意理论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作者简介:张咪(1993-),女,汉族,浙江兰溪人,研究生,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王燕桃(1994-),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研究生,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隋美文(1992-),女,汉族,辽宁东港市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