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学大作业模板教学提纲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05836dc770bf78a652954a6.png)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一门职业基础课。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计算能力和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能力,同时也为后续课学习打下基础。
2.课程的任务:熟悉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和标准,掌握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零部件的选用和基本设计方法,具备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能力,初步具有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课程的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掌握一般机械传动装置、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
(2)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
(4)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解题、运算、绘图能力和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教学环节和学时分配1、教学环节《机械设计基础》在机(电)类各专业和近机类专业整个教学计划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一方面,要求学生应有比较扎实的物理、制图、金工、材料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也为后续机械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共设计84学时,其中实验占8学时。
习题讲解占10学时。
2、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及要点绪论:(一)教学目的:具有系统概括知识的能力、学会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了解本课程学习对象、内容,掌握机械、机器、机构及零件、构件、部件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机械、机器、机构、零件、构件、部件的概念。
第一章运动简图及自由度:(一)教学目的:会绘制机构的运动简图,会判定机构运动是否确定。
(二)教学内容:了解运动副的概念和类型及表示方法,了解机构简图的绘制方法。
掌握自由度的概念和运动副对自由度的限制,明确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掌握简单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自由度的概念和运动副对自由度的限制,简单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一)教学目的:能分析连杆机构的工作特性,会分析压力角、传动角的物理意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提纲资料整理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提纲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f55714f49649b6649d74775.png)
– 软齿面齿轮:按接触疲劳强度设计,校核弯曲疲劳强度 – 硬齿面齿轮:按弯曲疲劳强度设计,校核接触疲劳强度;齿宽系数 – 中心距应圆整为5的倍数(直齿轮需变位) – 模数应向大取第一系列标准值 – 齿宽应圆整 – 斜齿轮的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应精确计算到小数
点后三位数
IV轴:
TIV
9550
PIV nIV
最后将计算结果列表进行说明(写入说明书)。 参考指导书P.17-19页例题1-3。
2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 先箱外再箱内——减少传动比累积误差 • 箱外:
– 开式齿轮:齿数互质;大齿轮的材料选择;齿宽系数 – 链传动:链节数取偶数;链轮齿数取奇数,并和链节数互质 – 带传动:计算压轴力,设计大带轮毂孔直径
原动机→传动部分→从动机 想想可能的方案:
拟定可能的方案
1.电机→联轴器→减速器→联轴器→带式运输机 2.电机→带传动→减速器→联轴器→带式运输机 3.电机→带传动→减速器→链传动→带式运输机 4.电机→联轴器→减速器→链传动→带式运输机
从减少占地空间,简化结构考虑,1或2较好;我们选择的方 案是:1/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训练的目的
• 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它相关先修课程的理 论及生产实践的知识,分析、解决机械设计问题。
• 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机械零部件、机 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培养总体设计和零部件 设计的能力。
• 通过计算和计算机绘图,学习使用标准、规范、 手册、图册等技术资料,培养机械设计的基本技 能。
IV轴
0轴
nW
60 1000
D
v
nw=nIV III轴 nIII
nm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32dc2f4ff00bed5b8f31de1.png)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机械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如何运用标准、规范、手册等技术资料,学会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学习本课程应具备《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制工艺学》的基础。
后续课程为机械类专业课。
三、课程特点1、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要求并重;2、对机械原理掌握和机械零件的设计要求并重;3、实验课程是重要的学习和实践环节;四、教学总体要求1、掌握设计的一般知识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性能、结构特点、应用、材料和标准;2、掌握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失效分析、计算准则、条件性计算和计算载;3、通过实验课,理解常见机械运动特点,增强动手能力;掌握必要的标准技能与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六、教学及教学参考资料高教出版社《机械设计基础》参考资料《机械设计手册》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机器的组成及特征。
2、机器和机构。
3、构件和零件。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机器的组成及特征;明确机器与机构的差别;掌握零件与构件的概念。
教学建议:1、机器的组成及特征是本章的重点。
2、强调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的概念。
3、讲清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性与学习方法。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教学内容:1、平面机构的组成。
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平面机构的组成;理解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教学建议:1、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是本章的重点。
2、强调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3、讲清虚约束的特点。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教学内容:1、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2、平面机构的力分析3、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4、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5、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平面机构的运动和力分析方法;明确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基本特性;掌握四杆机构设计原理。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5bb5c3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7.png)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机械设计课程涉及到机械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掌握机械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范,培养机械设计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以下是《机械设计》的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1.课程名称:机械设计2.课程代码:MECHDES3.学分:3学分4.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a.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b.理解机械设计中的力学、材料、热学等基础知识;c.学习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2.实践目标:a.培养机械设计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b.学习并掌握机械加工、装配和测试的基本技能;c.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机械设备的设计与制造。
三、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基础知识:a.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步骤;b.机械设计中的力学、材料和热学基础知识;c.机械元件的分类和功能。
2.机械设计相关软件的应用:a. AutoCAD的基本使用方法;b. SolidWorks的基本使用方法。
3.机械设计案例分析与实践:a.学习并分析实际机械设备的设计案例;b.设计一个小型机械设备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c.进行机械设计的计算和仿真;d.利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装配;e.完成机械设备的加工、装配和测试。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讲解相关理论知识。
2.实验实践:进行机械设计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计算和仿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计算和仿真分析。
机械设计与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与基础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3764a5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d.png)
机械设计与基础教学大纲引言:机械设计与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本文档将提供一份机械设计与基础教学大纲,用于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
一、课程名称:机械设计与基础二、课程编号:MEC101三、先修课程: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学四、学分:3学分五、总学时:54学时(理论课程:36学时,实践课程:18学时)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方面的能力:1. 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3. 熟悉并灵活运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和分析。
4. 能够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5. 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能够与其他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协作完成项目。
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1.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定义1.2 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1.3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范2. 零件与装配设计2.1 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2 装配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3 零件参数化设计3. 机构设计3.1 机构的构成和分类3.2 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合成3.3 机构的选择和设计4. 设计计算与分析4.1 轴系、连接和传动的设计与计算4.2 结构和强度的设计与分析4.3 摩擦、磨损与润滑的计算与分析4.4 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设计与分析5. 制图与CAD5.1 机械制图的基本原则和规范5.2 三维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6. 项目实践与创新设计6.1 小组设计项目的实施与管理6.2 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与实践7. 实验与实践环节7.1 机械设计软件的使用和实践7.2 机械设计案例的分析和实践7.3 机械创新设计的实践和展示评价方式:1. 日常表现(1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30%):对教学内容1-3进行考核。
3. 期末考试(40%):对教学内容4-6进行考核。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2e400b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e.png)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机械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其具备独立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涵盖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工程应用和创新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机械设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工具软件和技术;3. 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5. 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1.1 机械设计的定义与分类1.2 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表示方法1.3 机械设计的材料选择和强度计算2. 机械设计软件及工具的使用2.1 AutoCAD的基本操作与绘图2.2 SolidWorks的三维建模和装配设计2.3 ANSYS的力学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3. 机械设计实践与案例分析3.1 机械设计项目的实施流程与管理3.2 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评估3.3 设计方案的优化与改进4. 机械创新与设计竞赛4.1 创新思维与创业机会4.2 机械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参与4.3 设计作品的展示与评选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 小组合作和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3. 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4. 课堂互动和讨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5. 设计竞赛和展示,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占比30%):包括课堂参与、实践操作、设计作业等;2. 期中考试(占比30%):考查学生对机械设计理论的掌握程度;3. 期末大作业(占比40%):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机械设计项目并进行设计、分析和展示。
六、参考教材1. 《机械设计基础》- 赵文华2. 《机械设计软件实例教程》- 李华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5周,按以下进度进行教学:第1-2周: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第3-5周:机械设计软件及工具的使用第6-9周:机械设计实践与案例分析第10-12周:机械创新与设计竞赛第13-15周:期末作业设计和展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逐步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新)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新)](https://img.taocdn.com/s3/m/0d40d90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d.png)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新)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 课程代码:MECH101- 学分:3- 先修课程:工程力学、材料力学- 教学时长:48学时(2学分)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知识:- 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掌握机械设计的常用方法和工具- 能够进行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计算- 具备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分析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 机械设计中的安全和可靠性考虑2. 材料选择和性能评估- 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和评估方法3. 零部件设计- 零部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零部件的尺寸和形状设计4. 摩擦、磨损和润滑- 摩擦和磨损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润滑剂的选择和应用5. 传动系统设计- 齿轮传动和带传动的设计原理- 传动系统的计算和优化方法6.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结构的受力分析和优化7. 创新设计- 创新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创新设计案例分析和评估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讲授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和原理- 实践操作:进行机械设计案例分析和计算实践-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机械设计问题- 课程项目:要求学生完成机械零部件设计项目教材- 主教材:《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作者:李明- 参考书:《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作者:王刚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比30%)-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考核(占比30%)- 期末项目:机械零部件设计项目评估(占比40%)其他注意事项-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力学和材料力学基础-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和课程项目。
毕业设计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教学大纲
![毕业设计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5ccf97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f.png)
毕业设计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教学大纲
1.教学单位名称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2.实践环节名称
毕业设计(机械设计及自动化)
3.实践环节代码
414551
4.实践环节学时
依据学生毕业设计内容自行安排,一般要求一至二周。
5.实践环节学分
毕业设计实习学分含盖在毕业设计学分内。
6.实践环节性质
必修
7.实践环节开设学期
第8学期
8.实践环节面向专业
机械工程
9.实践环节教学目的与任务
结合前期的理论及实践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毕业实习,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
识,通过毕业实习,获得及拓展相关专业方向的实践经验和工作技能,培养独立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毕业实习,了解相关专业的行业发展状态和技术状态,以及具体了解和掌握与毕业设计主题相关的产品的结构及原理,为毕业设计的有效进行做先行的前期实践学习。
10.教学基本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大学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70f2616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2.png)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涉及到机械结构设计、机械零件绘制和机械系统设计等内容。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机械结构、机械零件和机械系统等内容。
2.学习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机械力学、机械材料和机械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3.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包括机械结构设计、机械零件绘制和机械系统设计等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基础(1)机械设计概述(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3)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4)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2.机械结构设计(1)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2)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3)机械结构设计的常用工具和软件3.机械零件绘制(1)机械零件绘制的基本原理(2)机械零件绘制的基本方法(3)机械零件绘制的常用工具和软件4.机械系统设计(1)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2)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3)机械系统设计的常用工具和软件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2.实验教学:进行机械结构设计、机械零件绘制和机械系统设计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程设计:安排机械设计的实践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等内容。
2.期末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践能力评估:考察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中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与机械设计相关的的教材。
2.教学软件:使用常见的机械设计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
3.实验设备:提供机械设计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3215c3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2.png)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学时:72学时(2学分)适用专业:机械工程、自动化工程等相关专业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机械设计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具备机械设计、制造与应用的实际技能。
二、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基本概念和设计流程(4学时)1.1机械设计的定义和特点1.2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1.3机械设计中的概念和术语2.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16学时)2.1机械运动学原理2.2机械动力学原理2.3机构设计原理2.4机械传动设计原理2.5机械强度设计原理3.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16学时)3.1机械设计软件的分类和特点3.2机械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3.3机械设计案例分析与实践4.机械设计实践(20学时)4.1机械设计项目的规划与管理4.2机械设计方案的制定与评估4.3机械产品的绘图与标准件选用4.4机械产品的装配与测试4.5机械产品的优化与改进5.机械设计案例分析(16学时)5.1典型机械产品的设计案例分析5.2机械产品设计的经验与教训5.3创新设计案例的分析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授课,讲解机械设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3.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机械设计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和设计思路。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张俊松,王文君,《机械设计基础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
2.钟尚贤,《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
3.陈良伟,《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占总评成绩的30%。
2.实践操作:包括设计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设计报告,占总评成绩的40%。
3.期末考试:对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考察,占总评成绩的30%。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3df106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7.png)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引言机械设计是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机械工程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本文档旨在为机械设计教学提供一个全面的大纲,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熟悉机械设计中常用的工具和软件;3. 能够独立完成机械设计项目,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4.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课程设置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机械元素和传动原理- 机械结构和机构设计- 机械材料和加工工艺2. 机械设计软件应用- 三维建模和装配设计- 功能模拟和分析- 机械工程图纸设计3. 机械设计案例分析- 分析和评估实际机械系统- 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案4. 机械设计项目实践- 团队合作完成机械产品设计及制造 - 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设计评估和改进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和认识。
2. 实验实践: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加强学生对机械设计工具和软件的应用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机械系统的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4. 项目实践: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真实的机械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1. 主教材:- 《机械设计原理》- 《机械设计与制造》2. 参考资料:- 《机械设计手册》- 《机械工程手册》- 《机械工程图学》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参与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针对实验项目完成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3. 项目评估:根据团队完成的机械设计项目进行评估。
4. 考试评估: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机械设计软件应用考试。
六、教学进度安排以下为教学进度的大致安排:- 第1-2周: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讲解- 第3-4周:机械设计软件应用实验- 第5-6周:机械设计案例分析- 第7-10周:机械设计项目实践- 第11-12周:项目评估和总结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并通过实践和项目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dcc73cf4028915f814dc201.png)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方案设计、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机器设计的基本原则,标准化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1)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并勇于创新探索;2)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一般规律;3)掌握一定的设计技能(查阅资料,运用标准、规范);4)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5)了解机械设计的最新动态。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应安排在《机械制图》、《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基础》、《金工实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课程之后进行。
四、教学内容、重点、教学进度、学时分配(一)绪论(1学时)1、主要内容机械工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2、重点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与任务。
3、教学要求了解机械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理解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机械零件的分类;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了解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二)机械设计总论(3学时)1、主要内容机器的组成;设计机器的一般程序;对机器的主要要求;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设计机械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机械零件的材料及其选用;机械零件设计中的标准化;机械现代设计方法简介。
2、重点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方法。
3、教学要求了解机器的组成;了解设计机器的一般程序;了解对机器的主要要求;理解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了解设计机械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理解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了解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了解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了解机械零件的材料及其选用、了解机械零件设计中的标准化;了解机械现代设计方法。
(三)机械零件的强度(4学时)1、主要内容材料的疲劳特性;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机械零件的抗断裂强度;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aac1a1e4b35eefdc8d333bd.png)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设计》英文名称:Design of Machinery课程性质:专业教育必修课课程编号:O231006所属系部:机电工程学院周学时:4学时总学时:54学时(讲授45学时、实验30学时)学分:3学分教学对象(本课程适合的专业和年级):机械类专业预备知识:《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机械设计是大学工科本、专科学生而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机械类本、专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受到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和计算是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最终的目的在于学生能综合运用各种机械零件和各种机构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知识,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通用零部件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培养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课程教材:机械设计(第四版),邱宣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参考书目:[1] 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2] 董刚李建功主编,机械设计(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编写日期:2016年8月制定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含教学重点、难点):第1章机械设计概述1)了解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课程的性、任务、特点学习方法。
第2章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1)了解机械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步骤,机械零件的载荷和应力,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常用材料及选用原则,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化。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84117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a.png)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机械设计教学大纲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机械设计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作为教学的指导文件,起到统一教学内容和要求的作用。
本文将从机械设计教学大纲的制定背景、目标与原则以及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制定背景机械设计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为了适应现代工程技术的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械设计领域的技术不断更新,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程需求。
因此,制定一份符合时代要求的机械设计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与原则机械设计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机械设计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制定教学大纲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探索。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教学内容机械设计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理论知识机械设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热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理论知识是进行机械设计的基础,学生必须通过学习掌握这些知识,才能进行后续的设计工作。
2. 设计方法与工具机械设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机械设计的方法和工具。
包括CAD、CAE、CAM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以及各种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和工具,学生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3. 实践能力培养机械设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包括设计项目的实施、实验的进行以及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等。
通过实践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创新思维培养机械设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设计大刚
![机械设计基础设计大刚](https://img.taocdn.com/s3/m/fe88f460227916888486d7ce.png)
机械设计基础设计大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设计能力,并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由于本课程的特点,它不仅为学习后续课程,也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l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和零件计算问题的运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5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应在学完《机械制图》课程和《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课程开课一学期以后开讲,可与《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同时开设,并为《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机床》、《模具设计》、《夹具设计》等专业课打下基础。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1.教学方法: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建立感性认识,面授课应尽可能为学生演示各类典型机构及其运动情况。
2.教学形式:本课程以录像教学为主,辅以面授课、课堂讨论、习题课、实验和课程设计。
录像课主要讲授各章节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内容,面授课以辅导为主,习题课和课堂讨论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设计计算技巧为主,课程设计为综合能力训练。
3.实践性环节教学要求:(1)习题课和课堂讨论习题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课程中重要的繁难基本概念和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和计算技巧,指导学生查阅技术资料。
习题课的方式可以是讲典型例题,也可以组织学生分析问题,讨论解题方法和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学大作业模
板
机械设计学课程作业
目录
第1章项目规划 (1)
1.1 项目背景分析 (1)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速食食品越来越多的为大众所接受。
自助火锅在这种前景下应运而生。
速食肉丸的需求越来越大。
普通的人工做肉丸已满足不了这种需求。
肉丸成型机的设计需求呼之而出。
肉丸成型机所做肉丸,不仅能满足店家要求,而且可做为食品厂商的选择,为普通家庭提供速冻系列肉丸,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1)
1.2 设计任务书 (1)
第2章功能分析 (2)
2.1 设计任务分析 (2)
2.1.1 总功能提炼 (2)
把调制好的肉浆用小勺制成肉丸 (2)
2.1.2 系统边界确定 (2)
2.2 功能分析 (2)
2.2.1 功能分解 (2)
2.2.2 确定功能结构 (2)
第3章系统原理方案设计 (3)
3.1 功能单元求解 (3)
3.2 系统原理方案确定 (3)
3.2.1 系统原理方案求解 (3)
3.2.2 方案评价 (3)
3.2.3 系统原理方案确定 (3)
第4章总体设计 (4)
4.1 机构简图 (4)
4.2 结构草图 (4)
第5章总结 (5)
第1章项目规划
1.1项目背景分析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速食食品越来越多的为大众所接受。
自助火锅在这种前景下应运而生。
速食肉丸的需求越来越大。
普通的人工做肉丸已满足不了这种需求。
肉丸成型机的设计需求呼之而出。
肉丸成型机所做肉丸,不仅能满足店家要求,而且可做为食品厂商的选择,为普通家庭提供速冻系列肉丸,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1.2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
设计要求
生产率Q=200-250个/分
肉丸直径 d=25~30mm
第2章功能分析2.1设计任务分析
2.1.1总功能提炼
把调制好的肉浆用小勺制成肉丸
2.1.2系统边界确定
系统黑箱
2.2功能分析
2.2.1功能分解
功能树
主功能———
分功能———
2.2.2确定功能结构
功能结构图
第3章系统原理方案设计3.1功能单元求解
3.2系统原理方案确定
3.2.1系统原理方案求解
系统原理方案形成
方案初选
3.2.2方案评价
3.2.3系统原理方案确定
第4章总体设计4.1机构简图
4.2结构草图
第5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