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学案
词类活用导学案(教师版)
编号:036高考文言实词复习学案(三)(教师版)审核人:高三语文组考情分析: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题,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热点,每年必考。
高考《考试说明》在这一考点的表述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考查的实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并且古今词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类。
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根据上下文确定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考题趋势:课标全国卷不直接命题考查,但放在翻译题中间接考查。
主要出题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L学习目标:找出活用字词,并准确解释其在句中的含义。
【考点探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数词活用。
【思维建模】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作状语的;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经常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合起来引申为“慢慢地、逐渐地”。
2.名词用作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中的“礼”,就是“礼遇”的意思。
二、动词活用动词用作名词在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即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三、形容词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锐”,就是“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的意思。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学案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名词词类活用基本规律,快速判断并解释名词词类活用现象;(2)了解高考对此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并掌握做题方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法〖预习检测〗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试着指出语法现象。
(1)、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2)、QQ音乐,音乐你的生活。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粪土当年万户侯。
什么是词类活用?〖规律探寻〗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指出活用类型,寻找词类活用规律。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上;下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日;月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过秦论》)南;西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伶官传序》)夜;东规律一: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翼庭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项脊轩志》)手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辇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廷规律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帝王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礼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籍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函规律三: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水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刃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语能守其土,义不贿秦。
(《六国论》)义规律四: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利规律五:〖触类旁通〗完成以下练习,指出句子中活用的词语及所符合的规律。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氓》)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六国论》)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烛之武退秦师》)〖拓展探究〗翻译下列句子,寻找出活用的名词并解释,思考:名词活用还有哪些规律可循?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词活用学案
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学案学习目标1、探究古文言中的名词活用类型及规律。
2、掌握和运用规律,准确判断名词活用,提升文言认知水平。
一、导航先锋:解释红字含义,同时思考红字词性和语法功能在句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稍稍宾客其父。
4、常以身翼蔽沛公。
二、理念先行:词类活用概述概念: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特点: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活用的词类:在文言文中,通常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才出现活用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名词的词类活用三、学习目标名词活用类型初探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名词——动词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3、稍稍宾客其父。
名词——意动4、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状语四、规律探究(一)思考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文言词在句中的含义及用法•1、籍吏民,封府库•2、吾师道也•3、天雨墙坏。
•4、朝服衣冠。
•5、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6、买五人之头而函之•7、驴不胜怒,蹄之。
•8、二月草已芽•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11、左右欲刃相如。
•12、置人所罾鱼腹中。
句中的加下划线的字都是名词,都是活用动词。
再思上面句中加下划线的文言词在句中位置又有什么不同?(或者这么说,思考一下文言词在句中位置前后的词都是什么词性或哪些词。
)位置特点分别是“名词+名词”、“名词+代词”、“副词+名词”、“能愿动词+名词”、“所+名词”,由此归纳规律如下:(1 )。
(2)。
(3)。
(4)。
(5)。
即兴训练解释句中的加下划线的字含义1、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2、范增数目项王3、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4、夜则以兵围所寓舍5、一狼洞其中6、刑人如恐不胜7、而后乃今图南(二)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又该怎样理解?1、既东封郑•2、阙秦以利晋•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2021高三语文学案: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一讲 考点三词类活用
考点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就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
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去推断.错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类型例句(解释加点词)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作动词.1。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籍:登记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水:游泳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名:命名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4。
云青青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雨:下雨名词用“而(以)”“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5。
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白衣冠:穿上白色的衣服,戴上白色的帽子(续表)类型例句(解释加点词)古代汉语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6.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赤壁赋》)下:攻下东:向东进军7.把下面的文言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
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译文:国家虽然小,它的粮食足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足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足以礼遇天下的贤士。
与天下的贤士为伍(成为一类人),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
解析:句中的第二个“食”为名词活用作动词,供养。
“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第二个“王”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8.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高考语文学案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知识梳理】文言实词一词多义1.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2.词义的引申方式(连锁式和辐射式)文言文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3、名词的使动用法4、数词的使动用法二、意动用法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名词的意动用法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四、形容词、代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1、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2、代词活用为一般动词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五、名词作状语1、普通名词作状语2、时间名词“日”“月”“岁”作状语3、方位名词作状语【教学重难点】1.能灵活运用一词多义现象翻译课外文言文2. 准确分析词类活用现象【特色讲解】一、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吴广故意屡次说要逃跑,使将尉恼怒)【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A.谨食之,时而献焉。
(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B.晋侯饮赵盾酒。
(晋侯让赵盾饮酒)【简析】A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B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
“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C.春风又绿江南岸。
词类活用优秀教学案
词类活用教学案概念阐述在古代汉语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有些词能够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使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
是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其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比如“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项脊轩志》中的“乳二世”的乳也是这样。
如果谓语是不及物动词的话则不能带宾语。
主语和宾语主要由名词和代词充当,谓语主要由动词充当,定语主要由形容词充当,状语主要由副词或介宾短语充当。
判别词类活用的最好方法是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分析。
在文言句子中,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分析就是看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
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现代汉语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从前后文的意思来判断。
1、名词(1)名词活用为动词(2)名词活用为状语(3) 名词的使动/意动用法2、动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2)使动用法/为动用法3、形容词(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3)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4、数词(1)数词活用为动词(2)数词活用为形容词(3)数词活用为名词(4)数词的意动用法词类活用的规律方法探究1、名词活用为动词(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劝学》)(2)左右欲刃相如。
(刃: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3)沛公欲王关中。
(王:为王、称王)(《鸿门宴》)(4)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鸿门宴》)(5)不过不王者,未之有也。
文言实词专题学案词类活用
2014届高考文言文复习导学案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教师版)【学习目标】:1、复习重点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2、重点掌握根据语境和语法推断活用现象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根据语境和语法推断活用现象的方法。
【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一、(20137分)4分)答案:①(4分)如果(他们)不靠(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一旦纷纷聚集做盗贼,那危害就大了。
3分)答案:②(3分)傅先生是天下(闻名)的贤士,我尚且不能和他做朋友,你是什么人,怎敢直呼其名。
【考点阐释】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词类活用是学好文言文的四大要素之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什么是实词的一词多义,什么是词类活用,如何判断,是学习文言文语言规律的关键。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本环节师生共同研究高考考查的方向、形式,归纳出判断实词多义的可行性方法。
【典例分析一】原题再现:(2010重庆卷)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
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
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
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
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
道为赎之,嫁士族。
考察选项:D、贫甚,质女婢于人质:人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高考考点中的此类活用现象。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用语境分析法和语法分析法。
根据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
然后代入语境,根据上下文推知含义。
文言文002-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词类活用学案
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古今异义词在古今异义问题上,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单音词和双音词分辨不清。
文言实词以单音词为主,也有少量的双音词。
注意不要把双音词拆开来理解,更不能把由单音词构成的短语看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也有一些单音词用法意义在今天发生了变化,但往往被以今训古,错误地理解。
要培养逐字审视的习惯。
1.古今异义词的分类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
这两种情况,对学习文言文带来的困难不大。
困难大的是古今字形同而意义用法已不同的词,这类词的词义发生了演变,其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现在指全中国。
(2)词义缩小。
如:“臭”,古代指气味,现在只表示不好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后一意义不用了。
(3)词义转移。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义是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
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用“很”字,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
(5)词义强化。
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如“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诸葛亮《出师表》)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义,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6)感情色彩变化。
如:“卑鄙”,古时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无贬义,现在则指品质恶劣,为贬义词;“爪牙”,古代是得力帮手之意,是褒义词,现在是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7)名称说法改变。
如:“目”改称“眼睛”、“寡”改称“少”等。
2.如何掌握古今异义词(1)“牢记迥别”。
2018届高三语文学案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学生版)
泰州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课一案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学案3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学案目标】找出活用字词,并准确解释其在句中的含义。
【典型例题】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良庖岁.更刀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3.内.立法度4.火足以明.也5.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6.头发上.指7.事不目.见耳.闻8.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9.吾得兄.事之10.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11.吾从而师.之《师说》12.稍稍宾客..其父13.鱼肉..百姓14.孟尝君客.我15.钱若水名.能知人16.舍.相如广成传舍17.名.之曰褒禅18.晋军.函陵19.侣.鱼虾而友.麋鹿20.徐孺下.陈蕃之榻21.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22.王无罪.岁23.增数目.项王24.乳.二世2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26.族.秦者秦也27.齐威王欲将.孙膑28.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考点探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数词活用。
【思维建模】一、名词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2.名词用作动词3.名词的使动用法4.名词的意动用法二、动词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2.动词的使动用法3.动词的为动用法三、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2.形容词用作动词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四、数词活用【即时巩固】一、名词活用1.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作状语的字词,并解释(1)东犬西吠:(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3)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5)而相如廷叱之:(6)常以身翼蔽沛公:(7)人皆得以隶使之:2.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字词,并试着找出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规律和特点。
词类活用专题之名词活用学案
词类活用专题之名词活用学案(1课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名词活用的两大类型及判定方法2、准确翻译句中活用的名词重点:准确判定名词作状语和名词作动词难点:准确翻译句中活用的名词二、问题探究1、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名词,判断其是否出现活用,为什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请从下列句子中挑出包含名词作状语和名词作动词的句子,将序号填入下表,并翻译活用的名词。
(1)范增数目项王(2)项伯夜驰之沛公军(3)天下云集响应(4)相如廷斥之(5)左右欲刃相如(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7)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三、能力迁移判断下列各句中划线词属于名词作状语还是名词作动词?分析划线词特点及其前后词语的特点,翻译划线词,并总结规律。
(1)时汉连伐胡。
(2)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3)(六国)“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4)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
(5)童子隅坐而执烛。
(6)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8)乌鹊南飞。
(9)孔子东游。
(10)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1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12)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1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1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5)(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16)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7)七十者衣帛食肉。
(18)大楚兴,陈胜王。
(1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20)策之不以其道。
(21)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2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3)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24)二月草已芽。
(25)云青青兮欲雨。
(26)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7)鹪鹩巢于林。
(28)沛公军霸上。
四、高考链接1、请把下列句中划线词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06江苏卷)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2)(2007湖南卷)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3)(2008广东卷)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词类活用》导学案
《词类活用》导学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词类活用》导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词类活用》导学案的全部内容。
《词类活用》学案
班级姓名组别等级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类活用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
2。
掌握课本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字词.
【学习过程】
1.词类活用的含义:词类活用是指一部分实词在一定的条件下临时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
义,而暂时
作另一类词用的现象。
识别词类活用主要根据上下文,从语法和意思角度去分析。
名词活用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名词活用的概念和种类。
(2)掌握名词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3)能够识别和运用名词的不同活用形式。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运用名词活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3)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汉语语言魅力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汉语、传承文化的情感。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名词活用的概念和种类。
2. 名词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3. 常见名词活用形式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名词活用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名词活用的概念和种类。
2. 讲授新课(1)名词活用的概念和种类- 解释名词活用的定义,举例说明。
- 分类介绍名词活用的种类,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形容词、名词作副词等。
(2)名词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分析名词活用的规律,如:名词作动词时,往往需要加上助词、副词等。
- 总结名词活用的特点,如:名词活用后,词性、词义、用法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
(3)常见名词活用形式的运用- 以具体例子讲解名词活用形式的运用,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形容词等。
- 鼓励学生模仿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练习(1)完成名词活用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名词活用知识的掌握程度。
(2)小组讨论,分析练习题中的错误,共同探讨解题思路。
4.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名词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2)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深入学习名词活用知识。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名词活用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能否积极参与、能否提出有价值的观点等。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名词活用概念、种类、规律、特点等内容的PPT。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文言文扣空学案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文言文扣空学案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词类活用:)之,寒者则衣(词类活用:)之,将()之养()之,育()之长(词类活用:)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特殊句式,),此魏国之宝也。
(特殊句式:)”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词类活用:)。
昔()三苗氏左(词类活用:)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
”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词类活用:)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词类活用:)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特殊句式:),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特殊句式:),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词类活用:)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景公曰:“诺。
”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
古者圣王贵(词类活用:)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
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
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
”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答案: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刚生的婴儿)乎!饥者则食(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动词:吃)之,寒者则衣(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动词:穿)之,将(搀扶)之养(养育)之,育(培养)之长(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成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到)大也。
【公开课教案】《文言·名词活用》(公开课)教案
《文言·名词活用》(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例句分析,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名词活用规则;2、学以致用,学生能够在文言题中辨别名词的活用,作出正确翻译。
教学重点:名词活用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能够在实练中辨别。
教学方法:问答、归纳与实练三者结合。
教学设备: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预习安排:复习语文课本第三册文言词类活用中的名词部分(第94页)。
一、导入:明确考点2007年《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有: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而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词类活用。
显而易见,要翻译句子就必须要理解把握古文所特有的句式与词类用法。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词类活用中的重点——名词活用的问题。
二、概念:以今鉴古格式:(定)+主+(状)+谓+(补)+(定)+宾1、名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句子功能:明确:名词一般做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2、名词在古代汉语中的句子功能:①与现代汉语相同,可做主语与宾语。
②与现代汉语不同,可活用作谓语(作动词)与状语。
例如:晋军函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名词活用作动词,不作谓语而作句子的某种成分。
例如:赵王之子孙侯者。
(与者构成偏正短语,做定语)明确:名词活用,一般是指名词在古文句子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功能,充当动词或充当状语成分。
三、判断:两种策略(一)从句子成分入手:(格式与例子分析)名词(活用)在文言句中的成分类型:①找主谓(省略句的成分补充)②明词性(是否名词)③看位置(句子成分)④定译法。
(二)从词类搭配入手:1、感知例句:(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2)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3)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与妻书》(4)不耻相师《师说》(5)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6)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7)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8)置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9)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10)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1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学案)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
例如,柳宗元《三戒》:“驴不胜怒,蹄之。
“蹄”字本是名词,这里临时充当动词,做谓语。
又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
”其中“坚”和“锐”原是形容词,这里临时充当名词做宾语。
这就叫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㈠动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
”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课本中共有这些句子: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第一册《勾践灭吴》)⒉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第一册《勾践灭吴》)⒊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第一册《勾践灭吴》)⒋焉用亡郑以陪邻?(第一册《烛之武退师》)⒌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
(第一册《季氏将伐颛臾》)⒍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第二册《过秦论》)⒎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⒏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第三册《六国论》)⒐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第三册《石钟山记》)⒑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第三册《病梅馆记》)⒒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
(第四册《促织》)⒓宁许以负秦曲。
(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⒔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⒕鸣鼓而聚之,击木而招之。
(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⒖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第二册《鸿门宴》)⒗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过秦论》学案 归纳文言知识
生字的读音。
腴()轸()镞()笞()恬()藩()瓮()牖()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孝公既没()召滑()俯首颈系()践华为城()劲弩()不及中人()墨翟()蹑足行伍()将数百之众()度长絜大()比权量力()万乘之势()朝同列()归纳文言知识。
1、通假字约从离衡合从缔交制其弊百有余年陈利兵而谁何倔起阡陌之中赢粮而景从2、古今异义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流血漂橹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宽厚而爱人分裂山河3、词类活用现象A、名词的活用席卷、包举、囊括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序八州而朝同列履至尊而制六合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活用规律: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词前,句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第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方位。
名词活用作动词,第句和第句,两个名词连用,表示事物的动作意义;第句,名词和动词用“而”连接,这个名词常用如动词。
B、动词的活用追亡逐北却匈奴七百余里约从离衡序八州而朝同列外连横而斗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活用规律: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中充当宾语,如例1、动词的使动用法,例句,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句,动作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这说明这些动词都产生了使动用法。
C、形容词活用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以愚黔首且夫天下非小弱也活用规律:形容词后带有宾语,且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说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使动的意义,如例。
4、请分别说明下列各句的特征。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③陈利兵而谁何。
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⑤委命下吏。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活用规律: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词前,句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第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方位。
名词活用作动词,第句和第句,两个名词连用,表示事物的动作意义;第句,名词和动词用“而”连接,这个名词常用如动词。
名词活用教案
名词活⽤教案词类活⽤——名词的词类活⽤教学⽬标1、让学⽣明⽩词类活⽤这个⾼考考点。
2、理解词类活⽤的概念。
3、掌握名词活⽤为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基规律,提⾼理解和翻译⽂⾔⽂的能⼒。
教学重点、难点1、概括总结名词活⽤的规律2、掌握名词的使动⽤法和名词的意动⽤法教学过程⼀、导⼊解释下列划线的词的意思不胫⽽⾛晨钟暮⿎车载⽃量风餐露宿汗⽜充栋祸国殃民游戏⼈⽣千⾦⼀刻⼆、名词的词类活⽤(⼀)名词⽤作动词1、名词后⾯带宾语,⼀般活⽤为动词如:百姓孰敢不箪⾷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2、名词前⾯有能愿动词(能、欲、可、当)或副词时,活⽤为动词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3、“所”字结构中,“所”后⾯的名词,⼀般活⽤为动词。
4、名词⽤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活⽤为动词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语,名词活⽤为动词。
如:平地三⽉花者,深⼭中则四⽉花。
(《采草药》)(⼆)名词⽤作状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兰诗》)⼜间令吴⼴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狐鸣呼⽈:“⼤楚兴,陈胜王。
”(《陈涉世家》)(三)名词的使动⽤法先⽣之恩,⽣死⽽⾁⾻也。
(《中⼭狼传》)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刑馀之⼈不可。
”(四)名词的意动⽤法⾢⼈奇之,稍稍宾客其⽗(《伤仲永》)故⼈不独亲其亲,不独⼦其⼦。
三、课堂⼩结名词连⽤多活⽤,代前副后谓语通。
不能带宾强带宾,多是意动或使动。
谓前不愿作主语,时间⽅位状语共。
区分活⽤看仔细,切记放在句⼦中。
四、课堂练习分析并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草⽊皆兵星罗棋布⼤楚兴,陈胜王。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酿泉为酒,泉⾹⽽酒烈。
项王虽霸天下⽽⾂诸侯。
孔⼦师郯⼦、苌弘、师襄、⽼聃。
学案3:第6课 五石之瓠
五石之瓠知识梳理一、辨识通假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同“皲”,皮肤冻裂。
2.世世以洴澼为事“”,同“纩”,丝绵絮。
二、一词多义1.固(1)夫子固.拙于用大矣(本来)(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稳固,安定)(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执,顽固)(4)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坚固)2.举(1)其坚不能自举.也(胜任)(2)吾力足以举.百钧(举起,抬起)(3)戍卒叫,函谷举.(攻克,占领)(4)大喜,笼归,举.家庆贺(全,合)(5)杀人如不能举.(尽)3.以(1)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介词,用来)(2)剖之以.为瓢(介词,把)(3)客得之,以.说吴王(介词,凭着,凭)(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三、词类活用1.其坚.不能自举(形容词作名词,硬度)2.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形容词作名词,长处)3.越有难.(形容词作动词,发动战争)4.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名词作动词,种植;实,形容词作动词,充实,填满)四、文言句式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定语后置句)译文:有一个善于制造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宋国人。
2.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省略句)译文: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腰间来充当大的腰舟,而漂浮于江湖之上。
资料链接识作者“南华真人”——庄子庄子,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
一般认为其生年约为公元前369年,卒年约为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人,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
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散文家,是继老子之后先秦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庄周的生平已不可详考,但《庄子》一书和其他史料可作印证,估计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生活贫苦,住在穷闾陋巷,困窘时织屦为生,弄得面黄肌瘦,但据说楚王派人迎他到楚国去做国相,他却拒绝了。
庄子学问渊博,能言善辩,是一个因愤世、厌世而遁世的没落知识分子。
他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中保持独立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名词活用导学案
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教学目标】掌握名词活用的类型。
【教学重点】能在语境中灵活判断名词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而言,它包括: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1)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天下的人像云彩那样地汇集,像回声那样地应和,扛着粮食,像影子紧随形体那样跟从着。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像对待……那样”。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人们都可以像对待奴仆那样使唤他们。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①箕畚运于渤之尾。
(《愚公移山》)用箕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
②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中山狼传》)狼快快走开,如果不走,就用手杖打死你。
③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游黄山记》)两座山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用手接过来。
以上例句都是表示动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一个介词结构。
④草行露宿。
(《〈指南录〉后序》)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
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学案
1、学习目标:
(1)能够熟练运用名词词类活用基本规律,快速判断并解释名词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高考对此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并掌握做题方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法
〖预习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试着指出语法现象。
(1)、百度
..一下,你就知道。
(2)、QQ音乐,音乐
..你的生活。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粪土
..当年万户侯。
2.什么是词类活用?
〖规律探寻〗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指出活用类型,寻找词类活用规律。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
上.;下.
2.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
日.;月.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过秦论》)
南.;西.
4.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伶官传序》)
夜.;东.
规律一:
5.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翼.
6.庭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项脊轩志》)
手.
7.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
辇.
8.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廷.
规律二:
9.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
帝王
..
10.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
礼.
11.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籍.
12.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函.
规律三:
1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
水.
14.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刃.
1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语.
16.能守其土,义.不贿秦。
(《六国论》)
义.
规律四:
17.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
王.
18.吾从而师.之。
(《师说》)
师.
19.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
(《伤仲永》)
宾客
..
20.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
利.
规律五:
〖触类旁通〗
完成以下练习,指出句子中活用的词语及所符合的规律。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
2.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氓》)
3.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
4.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六国论》)
5.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烛之武退秦师》)
〖拓展探究〗
翻译下列句子,寻找出活用的名词并解释,思考:名词活用还有哪些规律可循?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
3.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我的疑惑〗
〖复习检测〗
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拔剑撞而破.之
B、骊山北构而西.折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道芷阳间.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侣鱼虾而友.糜鹿
C、序八州而朝.同列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歌.窈窕之章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则其至.又加少矣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却.匈奴七百余里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吾得兄.事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阅读下面文段,并翻译加横线句子。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
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
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而
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国为华,不闻以妾与马。
”
——节选自《国语·鲁语上》
(1)、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2)、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3)、无乃非相人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