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西师版导学案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教材30---32页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整理单元知识的方法,培养整理知识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2.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计算方法和理解算理。
3.通过整理与复习,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4.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在计算过程中克服困难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计算方法和理解算理。
初步学会整理知识框架的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我们来回顾一下本单元都学习了那些知识。
(1)快速的浏览数学书第9--28页的内容(2)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本单元你学到的哪些知识。
(3)汇报学生看书梳理知识,在答题纸上记录。
抽小组汇报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顾梳理知识,掌握整理知识的技巧,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网络,从而有效的达到知识的复习巩固。
二、探究新知1.巩固口算方法课件展示练习题:10×4= 4×70=42×2= 3×32=600×3= 800×9=师:谁来说说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口算方法。
生: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先用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复习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估算。
(1)一个篮球68元,买3个同样的篮球大约需要多少元想:68元接近()元,把68看作()元()X 3=( )所以,买3个同样的篮球需要()元(2)一件衣服196元,买4件同样的衣服大约需要多少元?师:那位同学来说说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估算方法: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估算:把两、三位数看作与之接近的整十、整百数,然后采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来计算。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教案+导学单)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教案+导学单)圆柱与圆锥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36页练习十。
【教学目标】1.通过运用比较法和对比法整理圆柱、圆锥等有关知识,建立认知结构体系,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2.通过熟练应用圆柱、圆锥的公式及特征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的提升。
3.通过学法指导,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整理复习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单【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一)回顾知识点请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2.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3.怎样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回顾复习方法想一想知识整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呢?1.列举法:把要点提炼出来,按顺序一一列举。
2.对比法:把异同点提炼出来,对比分析。
3.呈现形式:表格,框架图,思维导图等。
二、整理归纳(一)用对比法整理归纳圆柱圆锥的特点通常选用表格的方式,对比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异同。
(二)用列举法整理圆柱与圆锥的相关公式1.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公式和圆锥的体积公式。
圆柱侧面积S侧=ch=2πrh=πdh表面积S表=ch+πr2×2=πdh+πr2×2=2πrh+πr2×2体积V=sh=πr2h圆锥体积V=πr2h2.用框架图的形式整理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公式和圆锥的体积公式。
(三)整理圆柱与圆锥的关系圆柱与圆锥的关系,当等体积等底的时候,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三倍;当等体积等高的时候,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底面积的三倍。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二)
整理与复习(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1页第3~7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棱长和它们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间的联系,并能灵活运用。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各种公式间的联系,并能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具准备直尺、肥皂、绳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手里托着一盒新肥皂):肥皂是我们常用的物品,对它的作用我们都非常熟悉。
可你们知道吗,工人叔叔在生产肥皂时还要计算一些数学问题,大家猜猜看,会是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生1:工人叔叔会算一块肥皂用了多少料。
生2:做一个肥皂包装盒要用多少纸?一只大箱子可装多少盒肥皂?……师:同学们想得真不错!在生产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就用到了我们已经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今天这节数学课,这盒小小的肥皂就将成为我们学习中的小助手,和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这些知识。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二、理解应用,走进生活1.基础练习(1)课件演示第60页的第3题和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再集体评析。
(2)判断:①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m,宽是8dm,高是5dm,那么它的体积是80dm3。
②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表面积就扩大9倍。
③把一个体积为1dm3的纸盒放在桌面上,纸盒所占桌面的面积一定是1dm3。
④从里面量,棱长为4dm的正方体容器可以容纳64L的水。
师:通过刚才的整理,我们已经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大家的表现都很棒!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帮助工人叔叔去解决他们在生产肥皂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2.实践操作每小组一块新肥皂,注意分工合作。
(1)做个小小计算师:你能帮工人叔叔算出这块肥皂的大小吗?需要测出哪些数据,该怎样计算呢?师:下面我们就在小组里测一测,大家注意分工合作。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
本单元重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读法、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数的比较与排序、数的加减法、小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记忆掌握1-100之内整数的基本读法及数轴表示方法。
2. 熟练掌握整数及小数之间的比较、排序方法。
3. 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规则,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具备小数的基本认识,能熟练运用小数的加减法。
三、教学内容1.数的认识、数的读法2.数在数轴上的表示3.数的比较与排序4.数的加减法5.小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与示范。
2.小组合作,同伴研究与交流。
3.小结与作业。
五、教学步骤1. 课前铺垫小学大家读数到100有多少人啊?我们有没有学过0、1、2、3、4、5、6、7、8、9,我们把这10个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一下整数和小数。
2. 讲授与示范(1)数的认识、数的读法教师出示一张1-100数码牌,并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们熟悉1到100之间的数字。
然后,教师对学生们讲解整数的读法和表示法,让学生们读出50-65之间的整数,同时,教师可以出示相应的数码牌。
(2)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教师可以将一根1-100的数轴张贴在黑板上或是墙壁上,并通过口头或小黑板书写出教案中所涉及的数,让学生们在数轴上找出相应数的位置,从而练习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3)数的比较与排序教师给出若干个整数,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进行排序。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多个数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自己向其它同学提问题,来进行比较与排序。
(4)数的加减法教师利用具体例子来引导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并通过练习来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例如:36 + 22 = 46 + 12 =68 + 27 =57 - 28 =75 - 39 =(5)小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教师让学生们通过举例来学习小数的基本认识,并通过练习来熟悉小数的加减法。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运用。
2. 在同学们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师: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各一个,多媒体课件。
生: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回忆所学知识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同学们对这两个物体一定很熟悉吧。
它们一个是长方体,一个是正方体。
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出示在黑板上。
二、系统整理本单元的知识1. 揭示课题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 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做好铺垫师:关于这一单元,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整理呢?生:我认为应该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三个方面进行整理。
3. 分组整理师:接下来,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这些知识点从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三个方面进行整理,在整理时请将你对大家的友情提示和你们还没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现在由组长执笔,把你们整理的内容记录在纸上。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对整理得有特色的小组,教师要心中有数,便于稍后的交流。
4. 学生汇报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整理的结果拿到前面来展示展示?学生展示的同时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整理的内容。
(第一小组介绍完以后)师:听了他们组的介绍,你能不能对他们的整理进行评价?其他小组分别评价,评价时既要说一说优点,也要指出不足。
师:哪个小组还愿意将你们组的整理结果向大家展示一下?教师请几组上来展示,总结时先肯定他们的努力,以寻找优点为主,指出不足为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整理与温习,第二单元圆相关知识的整理与温习。
◆教学提示:本节课是在先生学习完圆这一单元之后布置的,教材经过三个同窗对话的方式引出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引入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整理与温习。
经过本次整理与温习,旨在使先生对圆的基本知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一个愈加系统的看法,并能运用圆的知识处置相关的实践效果。
教学这局部外容时,可以先引导先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停止回忆,可以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停止,让先生在小组内对所学的圆的有关知识停止片面的回忆和整理,再经过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使本局部知识系统化。
然后再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停止回忆,再次体会〝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思想方法。
回忆完本单元的知识之后,教员可设计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的例题,经过例题的解说,使先生所学知识得以内化,然后再配以适当的练习,使先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愈加结实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让先生经过温习进一步稳固圆的有关知识,能灵敏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处置生活中的实践效果,培育先生处置实践效果的才干。
2.进程与方法:阅历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的训练,掌握整理与温习的方法,提高处置实践效果的才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圆与日常生活亲密相关,感受数学知道的魅力,取得积极的价值体验。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有关圆的知识停止系统化的整理。
教学难点:把实践效果转化成数学效果,灵敏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置。
◆教学预备: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学具预备:圆规、直尺、练习本等教学进程:〔一〕新课导入故事导入:唐僧取经回来后,想把一块土地奖给三个徒弟,唐僧拿出三条一样长的绳子,叫三位徒弟用绳子各围一块地。
猪八戒说,我要围生长方形的,沙僧说,我要围成正方形的,孙悟空说,我要围成圆形的。
同窗们猜一猜,三个徒弟围的地谁围的面积最大?假设要知道它们占地各多少,需求运用哪些知识?示课题:明天我们要温习的内容是——第二单元圆,教员板书。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学内容P43的第1题和第2题及练习九的第1-5题。
教学目标能熟练、迅速地进行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及利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重难点通过复习,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一、确立知识结构1、揭示复习内容及要求。
能熟练、迅速地进行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及利用计算器计算。
2、整理知识。
(1)看书回忆,学会整理。
(2)反馈讨论:说说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单元知识提纲。
3、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及利用计算器计算。
二、构建认知网络,突破重点,难点。
1、做P43的第1题。
①学生填空,教师巡回检查,有针对性的批改。
②校对反馈。
2、做P43的第2题。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回指导中差生。
三、课堂作业。
做练习九的第1-5题。
第1题,指名学生看教师的卡片说得数。
第2题,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第3题,学生先独立帮助小动物们找朋友,同桌交流,教师做最后的评议。
第4题,学生独立作业。
教师巡视指导中差生。
第5题,先指三名学生说错误在哪里,然后在黑板上帮忙批改过来。
四、总结反思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教学内容P43的整理与复习的第2题和练习十一的第6-9题及星号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能口述加法的运算定律,熟练的用以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难点能口述加法的运算定律,熟练的用以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回忆整理1、复习提问:这一单元我学习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2、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你们能把这部分知识整理出来吗?二、复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
1、基本训练(看数凑百,凑千)。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一)》表格式教案
先独立口算,再集体订正评价。
(2)思考:这里有一条直线,不笔算,你能找出上面需要笔算的4个题的笔算结果大概在直线的哪个位置吗?
①估算592×6、48×6、506×7、780×9所在直线的位置。例如592×6≈3600,所以592×6的笔算结果在3600这个点的附近。
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计算方法整理:口算、估算、笔算
教学反思
看书回顾。
交流: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些什么数学知识?从哪个地方可以帮助我们回忆,(引导浏览数学书8~32页,再完整的说说,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根据学生回答,揭示课题: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整理复习。
学生自主梳理
通过整理与复习,培养学生的严谨、求是、批判的自我反思能力。
新课教学
1.计算方法整理。
小黑板或课件出示:
20×4= 300×4= 4×200= 23×2= 592×6= 48×6= 506×7= 780×9=
(1)仔细观察这6个乘法算式,那几个算式你一看就能算出结果?你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独立口算前4题,同桌再互相说说每个小题的口算方法。
梳理口算的算理、算法: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先口算出积有几个十或几个百,再写出相应的积。或者是先用一位数乘0前面的数,再看整十整百数后面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梳理,小结笔算方法: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乘到哪一位积就和哪一位对齐,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注意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情况容易出错,满几十向前一位进位的几也容易忘记。
先独立口算,再集体订正评价。
学生梳理口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估计思考,集体交流时注重估算方法的梳理。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几何图形中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定义及特征;2.认识并能应用角的概念及性质;3.能运用图形特征与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几何图形中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定义、性质与画法。
2.教学难点:如何应用几何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1.几何图形中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定义及特征;2.角的概念及性质;3.图形特征与计算方法的应用。
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正方形及其性质并能够画出正方形1.导入新课:观察周围的物体,问同学们其中有哪些图形?2.引入正方形的定义:正方形是四边相等,且有四个直角的四边形,每个内角为90度。
3.让同学尝试画出正方形,并观察正方形的性质。
4.引入一个应用:如何利用正方形测量广场面积。
教学目标:了解长方形及其性质并能够画出长方形1.引入长方形的定义:长方形是四边相等,但没有直角的四边形,每个内角不为90度。
2.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
3.让同学尝试画出长方形,并观察长方形的性质。
4.引入一个应用:如何用长方形测量书桌面积。
教学目标:了解三角形及其性质并能够画出三角形1.引入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加深同学对三角形的了解: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让同学尝试画出各种三角形,并观察它们的性质。
4.引入一个应用:如何用三角形测量房间面积。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圆形及其性质并能够画出圆形1.引入圆形的定义:圆形是由一条线段绕着一个点旋转所形成的。
2.了解圆的元素:圆心、半径、直径和弧。
3.让同学尝试画出圆形,并观察圆形的性质。
4.引入一个应用:如何用圆形测量花坛的周长。
教学目标:了解角度的概念及性质1.引入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加深同学对角的了解:根据角的大小,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一)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一)一. 整理1. 整理题型第二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题型:1.两数之和(差、积、商)问题2.两步算式求解问题3.与时相关的应用问题4.三角形的特性(周长、面积、角度)问题5.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问题2. 整理重难点1.两数之和(差、积、商)问题–运用不同的算法求解问题–运用物品分组和运算律求解问题2.两步算式求解问题–分析题意和计算过程–运用结构关系和运算律求解问题3.与时相关的应用问题–建立时间轴和时间计算模型–运用加、减、乘、除、取余等运算求解问题4.三角形的特性(周长、面积、角度)问题–运用周长、面积和角度的定义和公式求解问题–运用三角形的特性和性质求解问题5.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问题–分析实际问题和问题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整理复习资料为方便复习,可以整理一份复习资料,如下所示:1.两数之和(差、积、商)问题–问题类型:两数之和(差、积、商)计算问题–问题解法:运用不同的算法求解问题、运用物品分组和运算律求解问题–代表例子:小明有15元,他买了5本书,每本3元,还剩多少钱?2.两步算式求解问题–问题类型:两步算式求解问题–问题解法:分析题意和计算过程、运用结构关系和运算律求解问题–代表例子:小华卖了20个苹果,每个0.5元,买了一包零食,10元,还剩多少钱?3.与时相关的应用问题–问题类型:与时相关的计算问题–问题解法:建立时间轴和时间计算模型,运用加、减、乘、除、取余等运算求解问题–代表例子:如果现在是下午3点20分,45分钟后是几点?4.三角形的特性(周长、面积、角度)问题–问题类型:三角形的特性(周长、面积、角度)计算问题–问题解法:运用周长、面积和角度的定义和公式求解问题、运用三角形的特性和性质求解问题–代表例子: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80度、60度和40度,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5.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问题–问题类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问题–问题解法:分析实际问题和问题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代表例子:小红家附近有两个超市,离她家的距离分别是600米和800米,她坐公交车去第一个超市需要10分钟,第二个超市需要12分钟,她应该选择哪个超市购物?二. 复习1. 复习步骤1.温故数学基础知识。
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整理与复习(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等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理解,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
2.在面积和面积单位等知识的复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选择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过程,初步学习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
3.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使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教师引入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学完了,为了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巩固,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对本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2.教师板书(板书:面积与面积单位)二、学习探究活动一:回顾知识,自主梳理(1)教师要求: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25~30(面积和面积单位)及第36~38页(面积单位换算),用自己的方法收集在这里学了的知识,并记录在草稿纸上。
(2)学生整理:学生独自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展示,引导建构(1)教师提示: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识,并根据组内同学的交流大家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小组整理的复习资料。
最后请各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自己组内的整理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全班进行补充。
(2)小组交流:各组长组织组内相互交流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3.提炼方法,认知内化现在我们按照教材的页码一起来整理,谁来汇报在“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单位换算”两部分分别学了哪些数学知识?(1)面积和面积单位①学生1:在这节学习了面积的意义。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②学生2:我们还学了如何比较两个物体和图形面积的大小。
(板书)教师追问:你能说一说比较的方法有哪些?并结合例来说明。
学生汇报:第一种方法是观察法,就是用眼睛就可以直接判断面积大小。
比如:教室里的黑板和课桌面面积的大小。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一)》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一)》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第十课时整理与复习(一)【教学内容】课本第24页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体验学习整理知识的一种新方式——表格法。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整理与复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体验对本单元知识的有序整理,巩固掌握本单元知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师: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弥补我们学习中的一些不足。
(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二、回顾整理出示为学生设计好的表格。
教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整理方法——表格法。
请同学们看这张表格里有4栏,内容分别是……提出要求:(1)认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表。
(2)填完以后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的内容,看看还有哪些需要补充、修改的地方。
流程:A、学生独自进行单元整理并填表。
B、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对自己的填表进行修改补充。
C、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整理的表格展示给大家看看?在展示台上出示学生的作品,组织学生评议。
教师:你认为他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是否全面呢?有什么修改意见吗?注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要求写出关系式;乘法运算律,最好能用字母式子来表达。
教师:通过回忆本单元知识,同学们还总结了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与问题,你们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你们的疑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吧!三、答疑解难教师:把你在本单元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告诉大伙,我们互帮互学,好吗?四、知识巩固第24页第1~5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评议。
评议时指出每个问题是复习了什么知识。
重点复习第4题,如何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2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整理与复习(二)西师大版本课将对第二单元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具体内容如下:一、数的认识1.教师可准备一些小球、小木棒等教具,向学生展示和介绍不同数量的物品,并让学生将其用小球或小木棒进行表示。
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本质与基本概念。
2.引导学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及其应用,如用于计算年龄、数数等。
二、数的比较1.通过数线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及其大小关系,如大于、小于、等于等。
2.教师可设计练习题,要求学生比较不同数的大小,并进行组合。
3.强调对不同数值进行比较时的注意事项,如相同位数则比较最高位数值,不同位数则先补齐再比较。
三、数的加减法运算1.可以通过实物教具、色棒画的形式等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本质及其基本概念。
2.引导学生掌握十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通过大量练习提高其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教师可设计一些情境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数的拆分和组合1.引导学生掌握对数的拆分和组合,如将5拆分成2和3,将2和3组合成5等。
2.通过拼图、积木拼装等教具,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数的拆分和组合方法。
五、数的排序1.引导学生掌握数的排序方法,如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等。
2.可以通过数线、对比图等形式进行排序训练,帮助学生感性理解大小关系。
六、小结与反思1.整理本课的内容,强调重难点和易错点,并进行详细解析。
2.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反思和探索。
注意事项: 1. 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内容,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3. 教师要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1教案
学生交流收获
课堂教学总结让学生来做,一可以反馈学习情况,二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c)
减法的性质:a-b-c=a-(b+c
八、总结与反思
本课时主要是对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等知识进行全面梳理,使学生对加减法的认识 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增强运用加法运算律的灵活度。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学生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在回顾复习中,培养了学生归纳,整理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用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自主学习的方法,我只重点讲解了个别难题。从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掌握比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对简便运算掌握的还比较混淆,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哪个运算定律进行最简便的运算。
2.在回顾复习中,培养归纳,整理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巩固练习加法运算律,减法的性质,和一个数 加减接近整百数解决问题的知识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
资源准备
1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43页情境图,引入新课。
课题名称
整理与复习
课时
1课时
教学对象
四年级
提供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时主要是对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等知识进行全面梳理,使学生对加减法的认识 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增强运用加法运算律的灵活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第二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2课时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口诀,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复习表内乘法口诀。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表内乘法口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口诀,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表内乘法口诀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乘法口诀。
2. 知识回顾让学生分成小组,相互提问表内乘法口诀,巩固记忆。
3. 实例讲解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表内乘法口诀进行解答,讲解解题思路。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表内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2. 板书内容:- 表内乘法口诀- 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表内乘法口诀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表内乘法口诀。
2.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表内乘法口诀,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表内乘法口诀,让学生掌握了乘法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实例讲解和小组讨论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关键步骤,也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9:第二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9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对第二单元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增强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复习第二单元所学的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
2. 通过典型例题,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第二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第二单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典型例题、课堂练习题、评价表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第二单元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教师引导学生对第二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3. 典型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2. 知识梳理3. 典型例题4. 课堂练习5. 小组讨论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设计基础题,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提高题:设计一定难度的题目,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设计拓展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课后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整理与复习(一)西师大版本节课主要以整理与复习为主线,对第一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并将重点知识进行深入解析。
同时,通过丰富的练习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提高数学素养。
一、回顾知识点在回顾知识点部分,我们将重点讲解以下几个知识点:1.1-100的数中,哪些为偶数,哪些为奇数偶数是能被2整除的数,包括0在内;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数。
2.数的位置与比较大小数的位置指数的位置,数字越靠左表示数越大;比较大小是通过大小的关系,判断两个或多个数的大小。
3.1-20的加减法运算在运算1-20的加减法时,需要注意进位和借位,运算要从右向左逐位进行。
二、重点知识解析在这部分,我们将重点讲解数的分解、反运算以及算式转化。
1.数的分解数的分解是将一个数分解成几个数的和或积的形式。
例如,24可以分解成3和8的和、2和12的积等。
2.反运算反运算指的是通过某个运算得到的结果,推算回原始的数值。
例如,5+3=8,那么8-3=5。
3.算式转化算式转化是对原有的数学表达式进行重新排列,得到与原表达式等价的新表达式。
例如,2×4可以转化为4+4。
三、练习题下面是几道练习题,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并尝试进行解答。
1.请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将36分解成两个数的积。
2.如果5+3=8,那么9-3=?3.请将2+3×4转化成等价的算式。
四、案例分析在这个环节,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下面是一道案例分析题目。
小明有8个玩具车,小红有6个玩具车,那么他们手中的玩具车数量相同吗?如果不同,它们的差是多少?解:小明手中的玩具车数量为8,小红手中的玩具车数量为6,两者之差为8-6=2个玩具车,因此它们手中的玩具车数量不同,差为2。
五、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重新梳理了第一单元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同时,在练习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同学们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点。
第二单元第4课《整理与复习》大单元导学案-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第二单元第4课《整理与复习》大单元导学案-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
接下来的学习,我们要学习如何整理和复习我们学过的内容,做到知识点的系统化,为后续的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整理知识点1.三角形的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普通三角形2.四边形的分类: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梯形3.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直角的两条边分别为直角边和斜边;(3)普通三角形三边不相等,三角形的最长边对应的角最大;(4)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对边相等;(5)矩形对边相等且相邻两边互相垂直;(6)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四边相等且相邻两边互相垂直;(7)菱形对角线平分,对边相等;(8)梯形有两条平行边,其余两条不相交的边分别为上底和下底。
二、巩固联系1.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册P33-P36。
2.请同学们自己设计4道与三角形或四边形有关的数学题目,并给出详细的解题思路。
三、作业布置1.布置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册P37-P40的作业。
2.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的总结文章,要点包括:(1)三角形的分类及性质;(2)四边形的分类及性质;(3)分析某个图形的形状,确定其属于哪一类三角形或四边形;(4)总结此单元所学知识点。
四、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使学生们能够掌握如何整理和复习学过的知识,加深对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打好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与复习
一课时
六年级下册 编者:谢景全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内容:整理与复习
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导学过程:
一、再现本单元所学内容:
1、复习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回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填表:)
2、复习所学到的计算公式。
本单元学过的计算公式有:
(1)圆柱的侧面积=_______________。
用公式表示:S 侧=_______________。
当知道底面半径时,S 侧=____________;知道底面直径时,S 侧=___________。
(2)圆柱的表面积=________________。
当知道底面半径时,S 表=_________________;知道底面直径时,S 表=________________。
知道
底面周长时,S 表=________________。
(3)圆柱的体积=______________。
用公式表示:V=______________。
(4)圆锥的体积=______________。
用公式表示:V=______________。
3、算一算。
(请把44页“算一算”的(1)、(2)做在书上:)
注意:计算圆锥的体积时,不要漏乘( )。
三、 问题交流(对于导学案的完成,组长带领交流答案,不明白的作记号)
四、展示提升(展示你的学习中的收获和疑问,发现问题很可贵!)
五、巩固达标:
1、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20m ,深2m 。
(1)这个水池占地面积是多少?
形体
面 高 圆柱 有( )个面,其中有两个面是( ),一个( ),侧面展开图是( )。
(
)是圆柱的高,高
有( )条。
圆锥
有( )个面,其中有一个面是( ),一个( ),侧面展开图是( )。
从( )到( )
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圆锥的
高( )条。
(2)挖成这个水池,共需挖土多少立方米?
(3)在池内的侧面和底面抹上一层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周长是12.56m,高是1.2m,这堆沙的体积是多少平方米?
3、建造一个圆柱形储水池,底面周长是12.56m,深4m,在这个储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抹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有多大?
4、一个正方体木块边长10cm,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5、一个圆锥形沙堆,高1.8米,底面半径是5米,每立方米沙约重1.7吨。
这堆沙约重多少吨?(得数保留整吨)
6、把一个底面积为25.12cm2,长27cm的圆柱形钢件铸成一个底面半径是6cm 的圆锥形零件,这个圆锥形零件的高是多少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