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内科学--急性脑血管病

合集下载

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 该病的病因主要与脑动脉硬化有关, TIA发作虽然是短暂性的可以恢复的脑血管 病,但它的发作说明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 动脉系统的损害已达到难以代偿的程度而影 响了脑血液供应。若不及时治疗,病变将进 一步发展,以致脑血管梗塞。所以TIA是缺 血性中风的先兆。如能在这个时期内及时采 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有可能推迟或防止持久 性瘫痪的发生。
临床表现

TIA的特点是起病急骤,症状消失快,一般持
续数分钟到30min,最长不超过24小时,多无意识
障碍,不留后遗症,可反复发作。
• 颈内动脉系统的TIA 表现主要为发作性
一侧上肢或半身的活动不灵、言语障碍、半身,可伴有呕吐,亦可出现复视、吞咽困难、面
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一、诊断 ①可有脑动脉硬化、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房颤 等病史。②TIA或中风病史。③ 为突然或急性起病,出现偏瘫失 语等局灶性症状,意识可轻度障 碍。④病情持续进展超过24小时 以上的少见,起病3-4天后又恶 化者以脑出血为更多见。⑤头颅 CT、MRI检查可显示梗死部位和 范围。
脑血栓形成的发病年龄 较高,常有血管壁病变基础, 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等,可能有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史,多在安静、血 压下降时发病,起病较缓。
(二)脑栓塞
系指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栓子经颈动 脉或椎动脉进入颅内,阻塞脑部血管引 起的脑功能障碍。栓子来源以心源性最 常见,栓塞多见于颈内动脉系统,特别
部麻木等。症状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一般不超 过24小时,常反复发作。
第二节 局限性脑梗死
• (一)脑血栓形成 • 是脑血管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供应脑
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使血管腔变 狭窄,最终完全闭塞,导致某一血管供应范 围的脑梗死。脑梗死分为白色梗死和红色梗 死。陈旧性病灶中心可见神经细胞死亡、胶 质细胞增生或囊腔形成。梗死灶可为缺血性 白色梗死;亦可因病灶区内的血管缺血坏死、 血管再通和血流重建导致灶内出血而形成红 色梗死(即出血性梗死)。

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
降血压和降血糖药物
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降低脑血 管病复发的风险。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脑血管事件发生的 风险。
抗炎和神经保护药物
减轻脑部炎症反应,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
手术治疗
01
02
03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通过手术剥离颈动脉内的 斑块,恢复脑部供血。
血管内介入治疗
通过导管将支架或溶栓药 物输送到病变部位,改善 脑部血液循环。
急性脑血管病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急性脑血管病概述 • 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与评估 • 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 急性脑血管病的预防与康复 • 急性脑血管病的病例分享
01
急性脑血管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部血管 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 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 的一组疾病。
以最大程度地恢复功能。
病例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防与控制
01
总结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预防与控制对于患者的
预后至关重要。
02 03
详细描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 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生活习惯的改善。控制则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 疗和介入治疗等。
01
急性脑血管病的病 例分享
病例一:脑出血的急救与治疗
总结词
注意事项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 其急救与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 要。
脑出血患者应尽早接受治疗,并遵循 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以最大程 度地恢复功能。
详细描述

第四章 急性脑血管疾病

第四章 急性脑血管疾病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 动脉粥样硬化 基本病因
高血压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大动脉(管径500µm以上)
常见部位: 颈总动脉与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处 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 椎动脉在锁骨下动脉起始部 椎动脉进入颅内段 基底动脉起始段及分叉部
2. 不明病因
脑血管痉挛 来源不明的微栓子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蛋白C 及 蛋白S异常 抗凝血酶Ⅲ缺乏 高凝状态等
2. 脑血管痉挛学说
脑动脉硬化狭窄可形成血流漩涡 →刺激血管痉挛 3. 其他
Θ
血液成分改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症、白血病、高凝状态 Θ 血流动力学改变:低血压、心律失常 Θ 脑外盗血综合征 Θ 颈椎病→椎动脉受压
二、临床表现
TIA基本临床特征 基本临床特征 发作性 短暂性,症状24小时内完全缓解 小时内完全缓解; 短暂性,症状 小时内完全缓解; 可逆性,症状可完全恢复, 可逆性,症状可完全恢复,一般不留
低分子肝素4 000~5 000 IU,2次/d 腹壁皮下注射,7~10d 华法令6~12mg,每晚1次,p.o; 3~5d改为 2~6mg 剂量依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 目标值3.0~4.0 禁忌证--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
(3) 血管扩张药 麦全冬定及烟酸占替诺600~900mg,i.v滴注 扩容药: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i.v滴注 扩充血容量、稀释血液、改善微循环 (4) 降纤药物 巴曲酶(Batroxobin)、安克洛(Ancrod)、蚓激酶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或发作频繁,可考虑选用
第四章 急性脑血管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概念: •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是脑部各种血管源性病变引起的脑功 CVD)是脑部各种血管源性病变引起的脑功 能障碍。 能障碍。 • 脑卒中 脑卒中(Stroke)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 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 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 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

急性脑血管病的名词解释

急性脑血管病的名词解释

急性脑血管病的名词解释急性脑血管病是指发生在脑血管系统的不可逆性病变,通常由于缺血或出血引起。

这类疾病以突然发生的脑损伤为主要特征,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和身体功能。

本文将对急性脑血管病的名词进行解释,并探讨其疾病特征、病因、临床表现以及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脑血管病的定义与分类脑血管病是指发生在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包括脑缺血和脑出血两大类。

脑缺血是指由于脑血液供应不足而引发的脑组织缺氧性损伤,而脑出血则是指脑血管破裂造成的血液溢出至脑实质,导致外出血和局部脑组织受损。

二、脑缺血的病因与临床表现脑缺血的主要病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等。

当脑缺血发生时,患者会出现头痛、瞬时性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症状。

严重的脑缺血可能导致脑梗死,而较短暂的脑缺血则可能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三、脑出血的病因与临床表现脑出血主要由于脑动脉破裂导致血液渗漏至脑实质,从而引发脑组织受损。

常见的脑出血病因包括高血压、血管畸形、动脉瘤等。

脑出血患者常常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丧失等症状,并可能伴随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

四、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治疗方法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溶栓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旨在恢复脑血流,减轻脑损伤。

而手术干预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如动脉修复、血管瘤切除等。

五、急性脑血管病的预防与康复为了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的管理,同时改善生活方式,均有助于预防脑血管病。

此外,对于已经患有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来说,康复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康复过程中,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支持等都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六、急性脑血管病的研究与未来展望急性脑血管病作为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

目前,科学家们致力于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手段。

例如,基因研究可以为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而疫苗研究有望开辟预防血栓性脑卒中的新途径。

西医综合考研:急性脑血管病

西医综合考研:急性脑血管病

官网:西医综合考研: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脑血管病:1、脑梗死:多见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史的老人,常在安静或睡眠中起病,一般无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持续24小时以上,可用某一血管综合症解释。

CT或MRI发现梗死灶可确诊。

2、脑栓塞:可见于青壮年或有心脏基础病变患者。

活动中发病,一般无前驱症状。

偏瘫、失语等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数秒钟至数分钟内达到高峰,是发病最急骤的脑卒中。

意识清楚或轻度的意识模糊。

累及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引起大面积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昏迷、及癫痫发作等。

多数患者有栓子来源的原发病史,如心房纤颤、风湿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及心脏手术、长骨骨折等病史。

头颅CT或MRI检查可显示缺血性梗死或出血性梗死。

3、脑出血:多见于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的中老年患者。

情绪激动或活动中诱发,发病急,数十分钟至数小时症状达高峰,血压常明显升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偏瘫、失语、眩晕、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站立或平衡障碍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颅脑CT发现高密度血肿即可明确诊断。

4、腔隙性脑梗死:多见于有多年高血压病史的老人。

多在安静时急性或逐渐起病,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可表现为多种不同腔隙综合症,无头痛、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头部CT或MRI检查可发现相应的脑部有腔隙性病灶即可作出诊断。

5、脑分水岭梗死:多见于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低血压病史的中老年人,部分患者有TIA发作病史。

发病时有血压下降和血容量不足的表现,起病时血压常偏低,主要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头部CT或MRI检查显示楔形或带状梗死灶,常可以确诊。

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于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中老年患者,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单肢或偏身麻木、偏瘫、单眼或双眼一过性黑矇或失明、眩晕、恶心、平衡障碍、面部麻木、四肢无力、言语不清等局灶性神经系统或视网膜的功能缺损,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多在一小时内恢复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宜留任何后遗症状,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时的症状基本相似,具有发作性、短暂性、可逆性、反复性的特点。

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

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溢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 脑梗死
二、病因
• 高血压 • 吸烟 • 心脏病 • 糖尿病和血糖增高 • 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 • 急性脑血管病史 • 饮酒 • 避孕药 • 其他:
长期紧张,情绪突变,气温骤冷;钠盐摄入过多,钾盐摄 入过少;中风家族史;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聚集过高; 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高尿酸血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头颅CT上计算脑出血量
出血量〔ml〕 =π/6×长〔cm〕×宽〔cm〕×高 〔cm〕 =长×宽 ×层数×层厚/2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睁眼反响 正常睁眼 4 呼唤睁眼 3 刺痛睁眼 2 无反响 1
言语反响 答复正确 5 答复错误 4 含混不清 3 唯有声叹 2 无反响 1
运动反响 遵命动作 6 定位动作 5 肢体回缩 4 肢体屈曲 3 肢体过伸 2 无反响 1
〔1min〕,其余 剂量连续静滴,60min滴完。
尿激酶: 100 万IU ~150 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中, 持续静滴30min。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2、降纤治疗 :巴曲酶 、降纤酶 3、抗凝治疗 :〔1〕普通肝素 〔2〕低分子肝素 4、抗血小板制剂 :阿司匹林
5、中药治疗 :
1.GCS评分 3~4 5~12 13~15
2.血肿量
≥30ml <30ml 3.血肿破入脑
是 否 4.血肿源自幕 是 否 5.患者年龄 ≥80岁 <80岁
ICH评分量表评分
2
1
范围0-6分;
0
分数值越低,
病情越轻,
1 0
预后越好; 分数值越高,
1
病情越重,
0
预后越差;

第二节 急性脑血管病【59页】

第二节 急性脑血管病【59页】
4.颅脑CT检查阳性或符合血管分布的单 或多部位脑组织低密度或颅脑核磁共振检查 见符合血管分布的缺血或水肿性病灶
(五)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脑出血鉴别;昏迷者须排除可引 起昏迷的其它全身性或颅内疾病;与其它原 因所致的症状性癫痫鉴别。
(五)辅助检查
1、血常规:合并感染是白细胞增多
2、脑脊液检查:大多数正常
5.原因不明 临床上可见某些脑梗死病例 虽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但很难找到确切病因。 目前认为,这些脑梗死的病因可能包括,脑 血管痉挛、来源不明的微栓子、抗磷脂抗体 综合征、蛋白C和蛋白S异常、抗凝血酶Ⅲ缺 乏、纤溶酶原激活物不全释放伴发高凝状态 等。
(二)临床表现:
1、一般特点 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发病, 部分病例病前有肢体无力及麻木、眩晕等前 驱症状,多在发病后10余小时或1—2天内达 到高峰。
死亡(血肿压迫脑干之故)。
(4)脑室出血 轻者头痛、呕吐、脑膜刺激 征,多无意识障碍及局灶症状。
重者立即昏迷、频繁呕吐、瞳孔呈针尖 样缩
小之后散大、高热、深大呼吸、四肢弛 缓性
瘫痪而迅速死亡。
脑叶出血
丘脑出血
双侧壳核出血
桥脑出血
小脑出血
(四)诊断 5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 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 迅速出现局灶定位症状和全脑症状 头颅CT或MRI呈现高密度影像
4.血管性痴呆 III.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Ⅺ.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 成
Ⅻ.脑动脉硬化症
一、脑动脉血栓形成
(一)病因发病机制
1.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基 本病因,常伴高血压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互 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也可加速动脉粥 样硬化的进程。动脉粥样硬化斑导致管腔狭 窄和血栓形成,常见于颈内动脉和锥-基底 动脉系统任何部位,动脉分叉处多见,如颈 总动脉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大脑前、中 动脉起始段,椎动脉在锁骨下动脉的起始部, 椎动脉进入颅内段,基底动脉起始段及分叉 处。

急性脑血管病(简)

急性脑血管病(简)
急性脑血管病(简)
急性脑血管病,或中风,是一种导致脑部供血中断的突发疾病。症状根据病 变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它是全球第二大导致死亡和致残的疾病。
急性脑血管病定义
中风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另一个常用术语,指 脑部供血中断导致脑部组织损伤的状况。
脑卒中
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俗称,一般指中风 引起的减低脑功能或使之丧失的状况。
急性脑血管病症状
面瘫 言语不清 短暂失忆
手脚麻木 严重头痛 眩晕
引起急性脑血管病的原因
1 高血压
高血压是引发急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2 吸烟
吸烟会导致血管狭窄,增加罹患急性脑血管病的风险。
3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病变,从而引发脑血管病发作。
常用的急性脑血管病诊断方法
1
神经影像学检查
如MRI和CT扫描可帮助确定脑血管病的类型和位置。
2
脑电图
通过记录脑电活动,帮助诊断脑血管病。
3
血液检查
检查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以了解病情和评估风险。
急性脑血管病治疗方法
急性期治疗
包括溶栓、外科手术和血管成型术等措施,以 恢复脑功能和防止二次发作。
康复治疗
通过物理疗法、语言疗法和职业疗法等帮助患 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3
家庭支持
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体系,提供患者所需的支持和关爱。
预防急性脑血管病的措施
健康饮食
摄入均衡的营养和减少饱和脂肪摄入。
戒烟限酒
尽量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
定期锻炼
每周进行适度而有规律的身体活动。
定期体检
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
急性脑血管病后康复建议
1
康复评估

神经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

神经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

02
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
头痛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头
痛,通常为突然发作的剧烈头痛
,可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
01
意识障碍
02 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嗜睡、
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严
重时可导致脑疝。
言语不清
患者可能出现言语不清或失语, 表现为表达困难、理解障碍等。 03
偏瘫
04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可能出现偏瘫 ,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肌肉萎 缩等。
体征表现
偏身感觉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一侧肢体感 觉异常或消失,如麻木、 疼痛等。
偏瘫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可能出 现偏瘫,表现为一侧肢体 肌力减弱或完全丧失。
偏盲
患者可能出现一侧视野缺 失或视野缩小。
失语
患者可能出现语言理解或 表达障碍,表现为无法理 解或表达语言。
并发症
肺部感染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因长期卧床、意识障碍 等原因,容易发生肺部感染。
03 影像学检查
通过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 查,观察脑部血管病变情况, 确定病灶位置和大小。
0 实验室检查 4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
等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可 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鉴别诊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于短暂的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表现为一过性的肢体麻木、无力或 语言障碍,通常在24小时内恢复。与急性脑血管病不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通常不会导 致永久性的神经功能缺损。
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
01
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局灶性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符合脑血管病的影像学特征
02
通过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脑部血管病变的证据,

西医内科学急性脑血管病

西医内科学急性脑血管病

锥体交叉
• 2.皮质核束:
▪ 起自中央前回下1/3的锥体 细胞→内囊→脑干→双侧躯 体运动核→脑神经→头颈肌。
(面神经核下半和舌下神经核 仅受对侧皮质核束的支配)
▪ 因此,一侧皮质核束受损, 只有对侧面下部肌和对侧舌 肌瘫痪.而其余脑神经躯体 运动核支配的头颈肌均不受 影响。
脑卒中病因
1. 血管壁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动脉硬化--最常见 动脉炎--结核性\梅毒性\结缔组织病 先天性血管病--动脉瘤\血管畸形 血管损伤--外伤\颅脑手术 药物\毒物\恶性肿瘤所致
流行病学
我国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资料
脑卒中年发病率109.7~217/10万 患病率719~745.6/10万 死亡率116~141.8/10万 男:女=1.3~1.7:1 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随年龄增长
65岁以上人群增长极显著 75岁以上发病率是45~54岁组5~8倍
脑血液循环调节&病理生理
大脑皮质血流量丰富, 基底节&小脑皮质次之 急性缺血 脑皮质可发生出血性脑梗死(红色梗死) 白质易发生缺血性脑梗死(白色梗死)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敏感性 ❖ 大脑皮质(第3\4层)&海马神经元最敏感 ❖ 纹状体&小脑Purkinje细胞次之 ❖ 脑干运动神经核耐受性较高
V\侧脑室V组成) 基底静脉(由大脑前V \大脑中V \下纹状体V组
成) 下矢状窦接受大脑镰静脉注入直窦
深\浅两组静脉血液经乙状窦由颈内静脉出颅
侧面观
上面观
图8-5 颅内静脉窦:示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海绵窦\横窦 \乙状窦(侧面观及上面观)
脑血液循环调节&病理生理
❖ 成人脑重约1500g, 占体重的2%~3% ❖ 血流量丰富(750~1 000ml/min), 占心搏出量20% ❖ 代谢极旺盛, 脑组织耗氧量占全身的20%~30% ❖ 能量主要来源于糖有氧代谢, 几乎无能量储备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十分敏感 氧分压&血流量显著↓可引起脑功能严重损害

《急性脑血管病》课件

《急性脑血管病》课件

开颅手术
对于颅内出血量较大、颅内压较高的患者,开颅 手术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去骨瓣减压术
对于脑肿胀严重的患者,通过去除部分颅骨来减 轻颅内压,缓解病情。
ABCD
血管内介入治疗
通过导管等器械对血管内的病变进行治疗,如动 脉瘤栓塞、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等。
脑室穿刺引流术
对于脑室内出血的患者,通过穿刺引流脑室内的 血液,降低颅内压。
其他治疗方式
高压氧治疗
通过高压氧舱进行治疗,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
康复治疗
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等。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生活方式的调整
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病的风险。
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 成,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降血压药物
对于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至正常范围可降 低脑出血的风险。
降血糖药物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水平,以降低脑血 管病的风险。
降血脂药物
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预防动脉粥样 硬化的发展。
手术治疗
05
急性脑血管病的预防 与康复
预防措施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适度的运动、均衡的饮食、戒烟 限酒,以及良好的睡眠和心理状态。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气候变化 等诱发因素,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 生风险。
控制慢性疾病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慢性疾病,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
康复训练
《急性脑血管病》 PPT课件

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

治疗
血压控制
(1)准备溶栓及桥接血管内取栓者,血压应控制在 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 (2) 对未接受静脉溶栓而计划进行动脉内治疗的患者 血压管理可参照该标准,根据血管开通情况控制 术后血压水平,避免过度灌注或低灌注,具体目 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3)卒中后病情稳定,若血压持续≥140/90mmHg, 无禁忌证,可于起病数天后恢复使用发病前服用 的降压药物或开始启动降压治疗。
康复治疗
(1)推荐经过规范培训的卒中康复专业人员负责实 施康复治疗。 (2)推荐康复专业人员与临床医师合作,对患者病 情及神经功能缺损综合评估,确定康复治疗开始 时间,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及疗程。 (3)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对轻到中度神经功能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 在发病后24h后进行床边康复、早期离床期的康 复训练,包括坐、站、走等活动。卧床者病情允 许时应注意良姿位摆放。
并发症处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1)鼓励患者尽早活动、抬高下肢。 (2) 对于已发生DVT及肺栓塞高风险且无禁忌者, 可给予低分子肝素,有抗凝禁忌者给予阿司匹林 治疗。 (3)可联合加压治疗和药物预防DVT,不推荐常规 单独使用加压治疗。
并发症处理
压疮
(1)对有瘫痪者定期翻身,以防止皮肤受压;保持 良好的皮肤卫生,保持营养充足。 (2)易出现压疮患者建议使用特定的床垫、轮椅坐 垫和座椅,直到恢复行动能力。
治疗
静脉溶栓
(3) 对发病时间未明或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的患者, 如果符合血管内取栓治疗适应证,应尽快启动血管内 取栓治疗;如果不能实施血管内取栓治疗,可结合多 模影像学评估是否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4)静脉溶栓治疗是实现血管再通的重要方法,静脉 溶栓应尽快进行,尽可能减少时间延误,在 DNT60min的时间内,尽可能缩短时间。 (5)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尚需抗血小板或抗凝 治疗,应推迟到溶栓24h后开始。

急 性 脑 血 管 病

急 性 脑 血 管 病

急性脑血管病概述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指由于多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病变。

脑卒中(stroke)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为(100-300)/10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约1.3:1-1.7:1。

死亡率为(50-100)/10万,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5岁以后明显增加,65岁以上人群增加最为明显,但目前年龄明显提前。

发病与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和气候(纬度)等因素有关。

脑血管疾病分类: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又分为:短暂脑缺血发作、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栓塞);出血性脑血管病又可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一、头痛:头痛(headache)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据统计,约50%的神经科就诊病人都主诉头痛,约90%的健康人在一生中都曾有过头痛症状。

头痛是指以眉毛以上向后到枕骨粗隆范围的疼痛,面部疼痛不包括在内。

头痛的常见类型:1、偏头痛:(1)典型偏头痛(2)普通偏头痛(3)眼肌麻痹型偏头痛(4)基底动脉型偏头痛(5)偏头痛等位症2、丛集性头痛3、紧张性头痛4、头部外伤后头痛5、颅内压变化引起的头痛6、五官疾病引起的头痛7、全身疾病引起的头痛8、药物与头痛9、精神疾病与头痛二、眩晕:眩晕是一种运动幻觉,是机体对身处空间的定向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

或者可以说是机体对自身的平衡觉和空间位象觉的自我体会的错误。

病人感到周围环境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或摇晃。

在眩晕发作时,常伴有站立不稳、易倾跌、行走偏向一侧。

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

眩晕包括三种不同的感觉:一种为真性眩晕,往往由于前庭功能障碍所致,这种眩晕在卧位、坐位和站位都持续存在。

另一种为平衡障碍,即一种不稳或不踏实感,并不伴有旋转感,病人难以站立或行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液供应
1. 脑动脉系统
大脑中动脉 主要分支
眶额动脉 中央沟动脉 中央沟前动脉 中央沟后动脉 角回动脉 颞后动脉

供应
大脑半球背外侧2/3 额叶\顶叶\颞叶\岛叶 内囊膝部&后肢前2/3 壳核\苍白球\尾状核

脑血液供应
供应大脑半球 后2/5(枕叶&颞叶 (2) 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 内侧)\丘脑\内囊 后肢后1/3\全部脑 干&小脑 椎动脉 (锁骨下动脉根部发出) C6~C1横突孔入颅, 脑桥下缘合成 基底动脉
图8-3 大脑半球外侧面血液供应
脑血液供应
1. 脑动脉系统
(1) 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
供应大脑半球前3/5

主要分支


眼动脉(→眼部) 脉络膜前动脉(→纹状体\海马\外侧膝状体 \大脑脚\乳头体\灰结节等) 后交通动脉(与椎基底动脉系组成Willis环)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脑血液供应
脑静脉
2. 脑静脉系统
静脉窦
大脑浅静脉分三组
大脑上静脉汇集大脑皮质大部分血流→上矢状窦 Θ 大脑中静脉汇集大脑外侧沟附近血液→海绵窦 Θ 大脑下静脉汇集大脑半球外侧面下部&底部血液 →海绵窦&大脑大静脉
Θ
脑血液供应
2. 脑静脉系统
大脑深静脉主要是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
大脑大静脉包括: 大脑内静脉(由丘脑纹状体V \透明隔V \丘脑上 V\侧脑室V组成) 基底静脉(由大脑前V \大脑中V \下纹状体V组 成) 下矢状窦接受大脑镰静脉注入直窦
感觉传入通路
锥体系传出通路
• • • • • • • •
有两级神经元组成(上、下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 。 轴突:组成皮质脊髓束→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皮质核束→脑干躯体运动核。 下运动神经元: 胞体: 位于脊髓前角和脑干躯体运动核。 前者轴突→ 构成脊神经的躯体运动纤维→躯干四肢骨骼肌。 后者轴突→构成脑神经躯体运动纤维→头面部骨骼肌。
1. 脑动脉系统

图8-4 脑基底部动脉
脑血液供应
1. 脑动脉系统

椎动脉分支
脊髓后动脉 脊髓前动脉 延髓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脑桥支 内听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脑血液供应
1. 脑动脉系统
大脑后动脉是基底动脉终支 皮质支 Θ 颞下动脉 Θ 距状动脉 Θ 顶枕动脉 深穿支 丘脑穿通动脉 丘脑膝状体动脉 中脑支 后脉络膜动脉
脑血液供应
1. 脑动脉系统
(1) 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
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的终支 在视交叉上方折入大脑纵裂 在大脑半球内侧面延伸 主要分支 眶前动脉 眶后动脉 额极动脉 额叶内侧动脉 胼周动脉 胼缘动脉

脑血液供应
1. 脑动脉系统
(1)大脑前动脉
左&右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相连 大脑前动脉皮质支供应 大脑半球内侧面前3/4 额顶叶背侧面上1/4皮质&皮质下白质 深穿支供应 内囊前肢 部分膝部\尾状核\豆状核前部
(SS)是指临床上缺乏症状和体征或仅有轻微症状和体 征,不足以引起患者和医生的注意,也称无症状性脑卒 中。由于它没有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在体检 或无明显针对性行CT或MRI检查时被发现
脑血管疾病分类
③依据病理性质 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出血性卒中(hemorrhagic stroke)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发病机制
病因不清
1. 微栓子学说(Fisher, 1954)
血流分层平流反复将微栓子带到同一血管分支 微栓塞&小动脉反射性痉挛→刻板样雷同症状 小栓子溶解&血管再通→临床症状缓解

微栓子来源

颈内A狭窄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
病因&发病机制
2. 脑血管痉挛学说

脑动脉硬化狭窄可形成血流漩涡 →刺激血管痉挛 血液成分改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症\白血病\高凝状态 Θ 血流动力学改变: 低血压\心律失常 Θ 脑外盗血综合征 Θ 颈椎病→椎动脉受压
概念


CVD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死亡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 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 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流行病学
我国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资料



脑卒中年发病率109.7~217/10万 患病率719~745.6/10万 死亡率116~141.8/10万 男:女=1.3~1.7:1 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随年龄增长 65岁以上人群增长极显著 75岁以上发病率是45~54岁组5~8倍
• 1.皮质脊髓束:
• 起自中央前回上 2/3 及 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 细胞→内囊→脑干→锥 体交叉→脊髓侧索→皮 质脊髓侧束→前角运动 细胞。 • 小部分纤维不交叉→脊 髓前索→皮质脊髓前束 →在脊髓交叉至对侧→ 前角运动细胞 • 前角运动细胞→脊神经 →躯干四肢肌。
锥体交叉
• 2.皮质核束: 起自中央前回下 1/3 的锥体 细胞→内囊→脑干→双侧躯 体运动核→脑神经→头颈肌。 (面神经核下半和舌下神经核 仅受对侧皮质核束的支配) 因此,一侧皮质核束受损, 只有对侧面下部肌和对侧舌 肌瘫痪.而其余脑神经躯体 运动核支配的头颈肌均不受 影响。
颅外(椎动脉\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狭窄&闭塞 →脑外盗血, 如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脑血液循环调节&病理生理
大脑皮质血流量丰富, 基底节&小脑皮质次之 急性缺血 脑皮质可发生出血性脑梗死(红色梗死) 白质易发生缺血性脑梗死(白色梗死)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敏感性 大脑皮质(第3\4层)&海马神经元最敏感 纹状体&小脑Purkinje细胞次之 脑干运动神经核耐受性较高



高血压(hypertention) 心脏病\ 糖尿病(diabetes) TIA&脑卒中史 吸烟(smoking)&酗酒(alcohol) 高脂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其他: 体力活动减少\高盐\动物油高摄入饮食\超重\ 药物滥用\口服避孕药\感染\眼底动脉硬化\无症状性 颈动脉杂音\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
2.脑栓塞
3.腔隙性梗死 4.血管性痴呆 III.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Ⅸ.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Ⅹ.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Ⅺ.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Ⅻ.脑动脉硬化症
脑血液供应
1. 脑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
图8-1 脑部各动脉分支示意图(黄色区域是颅内动脉粥样硬 化好发部位)
图8-2 大脑半球内侧面血液供应
Θ
3. 其他
临床表现
共同特点
50~70岁多发, 男性较多 发病突然, 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 症状&体征 数min达高峰, 数min或10余min缓解, 不遗留后遗症 反复发作, 每次发作症状相似 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等

临床表现
1. 颈内动脉系统TIA
脑卒中病因
1. 血管壁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动脉硬化--最常见 动脉炎--结核性\梅毒性\结缔组织病 先天性血管病--动脉瘤\血管畸形 血管损伤--外伤\颅脑手术 药物\毒物\恶性肿瘤所致 2. 心脏病&血流动力学改变 高血压\低血压&血压急骤波动 心功能障碍\传导阻滞\瓣膜病\心肌病 心律失常, 特别是房颤
神经功能障碍
发作持续数min, 通常30min恢复 超过2h者, 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 CT\MRI大多正常 24h内恢复

概念
要点提示
TIA是公认的缺血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近期频繁发作的TIA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 4%~8%的完全性卒中发生于TIA后 颈内动脉系统TIA &表现一过性黑矇的椎-基底动 脉系统TIA易发生脑梗死 心房纤颤合并TIA易发生栓塞性脑梗死
大脑后动脉分支
脑血液供应
脑血液供应的特点
1. 中膜\外膜较相同管径的颅外动脉壁薄 2. 丰富的侧支循环调节&代偿脑血液供应 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 脑底动脉环(Willis环) 颈内--颈外动脉分支间: (颈内A)眼动脉--(颈外A)颞浅动脉 (颈外A)脑膜中动脉--(大脑前\中\后A)软脑膜动脉 椎动脉\锁骨下动脉--颈外动脉侧支循环 大脑前\中\后动脉分支间吻合 深穿支吻合较少, 代偿作用较差
通常持续时间短, 发作频率少, 易进展为脑梗死
(1) 常见症状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十分敏感 氧分压&血流量显著↓可引起脑功能严重损害

脑血液循环调节&病理生理
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 CBF) 自动调节机制 CBF与脑灌注压成正比, 与脑血管阻力成反比
缺血&缺氧病理状态 自动调节机制紊乱→血管扩张→脑水肿&ICP↑ 缺血区过度灌注&脑内盗血
脑卒中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


高龄 性别 种族 气候 卒中家族史
脑卒中预防
一级预防
有卒中倾向、尚无卒中病史的个体 预防发生脑卒中
二级预防
已发生卒中或有TIA病史的个体 预防脑卒中复发
针对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综合防治 缺血性卒中预防用药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clopidogre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