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_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融合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融合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初中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适度融合,会让教育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对此,本人结合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内容及新课标的目标要求,整合数学教学内容,展开大单元教学,把新技术、新理念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学习数学知识。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会突破原本课堂教与学的时间、空间限制,将一些复杂的数学知识点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案例描述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适度融合指的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融合于教学,以达到营造全新教学环境的目的,使得教学既能满足课标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的要求,又能实现学生学与教师教有效统一的新型教与学方式。
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结构,让信息技术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进一步促使学生主动利用技术进行独立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在数学化情境中进行发现式学习。
具体来说,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适度融合,就是所营造的教学环境和由此生成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共同构建的新的教学结构。
案例一:在《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中,本人利用儿歌“数青蛙”的视频(视频说明: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引入,同学们非常熟悉的这首儿歌,画面感强力,音频具有亲和力,很容易被代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视频结束时,全班同学根据视频中儿歌的规律和节奏,非常自然地念出视频中不存在的、又是最关键的一句——“n只青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亲身体验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优势,以及字母代表数的必要性。
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学习数学的求知欲。
案例二:在《比例线段》教学中,黄金分割的引入。
本人安排了微视频《黄金分割》(视频说明:介绍希腊雅典的巴特农神庙,古埃及的金字塔,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我国国旗上的五角星都运用了黄金分割,以及地球上的黄金分割纬度等。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要培 养思 维 的 独 创性 , 先 要 培 养 学生 首
的想象 力 . 师 可 利用 现代 教育 技 术 的 多种 教
式. 对课 堂教学结 构 的优化 , 利用 现代教 学 可
技术及 计 算机 的多 媒 体 技术 , 现 代 教学 媒 将
手 段激 发 学 生丰 富 的 想 象力 . 数 学 教学 新 在 内容 的引 入 时 , 以通 过 媒体 播 放 生 动有趣 可
收 稿 日期 :0 9 0 ~ 1 20 8 3
节课过 后 , 生不 仅学 到 了东西 , 锻炼 了 学 还
想象 力 , 提高 了 自信 心 , 强 了学 习的兴趣. 增
第 2 卷第 1 期 8 0
20 0 9年 l 月 O
数 学 教 学 研 究
6 7
3 信 息 技术 能使 问题 化 难 为 易 、 动 为 静 , 化
学教育 向前发展 ; 动 了数 学 的教 学 目的 、 推 内 容、 方法 、 结构 的改 变 、 动 了数 学课 堂运 用 推
信 息技术 的优势进 行教 学.
科课程把 信息技 术与 学科 教学 有机 地 结合 起 来, 将信 息 技 术与 学 科 课 程 的教 与 学融 为 一
让学生 能够 体会到 平行移 动 由移 动 的方 向和
习《 游戏公 平 吗 》 节 内容 时 , 师可 以 随意 这 教
展示 一些小 物品 , 让学生 自由地 设计 游戏. 学 生非 常喜欢轻 松 、 好玩 又有挑 战 性 的活动 , 于
是纷 纷 开 动脑 筋 自己 出题 目. 样 在愉 快 的 这
一
数 学课 程的 特点 之一 是 内容抽 象. 因此 , 考虑如 何 在 传 授 知 识 的 过 程 中做 到 生 动 形 象 , 数 学 教师 在 教 学实 践 中时 常思 索 的 问 是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融合实践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融合实践一、课题的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
以计算机及网络设施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介入教育教学的程度迅速得以提高。
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很快便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热点。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中的尖端领域,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使用等方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超强功能,使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得以大大扩展。
信息技术在教学辅助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但各个具体学科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更优化,教学效果更显著,就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充分发挥其优势。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学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支持和促进下,教育现代化设施不断轻松:计算机在学校中的数量逐渐激增,日渐能够满足用户学生自学信息技术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领域的须要;“校校通”工程逐步关上,我校连上因特网,为信息沟通、资源共享提供更多了有利条件;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全面实施,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应用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从一门单独的学科逐渐步入学校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学的面貌产生了非常大变化。
信息技术虽然在不少方面有着强大的效能,但是如何使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之中,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改变教学风貌,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理论思考(一)有关概念的界定1、小学课程:在这里指学校根据上级课程计划而送出的各门学科。
2、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
主要有三个重点:(1)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2)不仅教师使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3)使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二)研究思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目的在于探求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整合的规律、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规律,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
一
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 。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 如 网 络信 息 , 多媒 体 教学 软 件 等 的 应 用 为 我们 提 供 了强 大 的情 景 资源 。 如 : 《 而 阳 量 的 荩 本 概 念 》 《 面 向 量 的 坐标 表 在 平 及 平 示 》 教 学 q , 以利 用 Pw ro t 作 动 态 的平 面 向量 课 件 , 的 1町 oepi 制 n
的本 质 。
【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中数 学 整合 意 义
的过程 。于是 , 师如 何 设计 数学 问题 , 数 学 问题 就成 为数 教 选择
学 教学 活 动 的关 键 。而 『题 义产 牛 于情 境 , 此 , 师 在教 学活 u J 教
长期 以来 , 中数 学 课 堂改 题 , 直 是 教 育界 小 断 敛 高 一 力 探索 的厦要 课题 之 一 , 为在 传统 教 学 中存 在一 且 弊端 , 科 屯 随 学 技术 的发展 , 息技 术 与高 中数 学 课 程 的有 机整 合 被 捉 r 信 新 的 日程 。所 谓信 息 技 术 与 高 l数 学 课 整 合 , 是 通 过 高 , } 1 就 I l 数 学课 程把 信 息技 术 与 学科 教学 有 机 地 结 合 起 米 , 信 息 技 术 将 与 数学 课程 的教 与学 融 为一 体 , 高教 与学 的效 率 , 善教 与 提 改 的效果 , 现传 统 教学 模 式 的创 新 。 实 白 20 学校 实 现办 公 自动 化 , 就 探 索 信息 技 术 与 04年 我们 课 堂教 学 的有 机整 合 问 题 。儿 年 来 , 我们 已逐 渐认 识 到 信 息 通 用 的范 围 , 展 高 中数 学教 育 , 高教 育教 学 质量 起 到 r巨 大 对开 提 的作 用 。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浅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呼唤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整合是数学教师应探究的课题。
本文就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涵义,教学模式,注意问题分别作了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整合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164-0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这就表明在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有利于促进数学课程改革。
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整合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1.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涵义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是指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数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看作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融合”。
具体地讲,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就是要根据一定的数学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数学学习内容以多媒体、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呈现社会、文化、自然情境等,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虚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实际操作、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培养科学研究态度和能力,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与途径。
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的融合教学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的融合教学策略发布时间:2022-10-30T17:34:18.035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0月下作者:许杏军[导读]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科学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展现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特色、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知识点探索学习中培养良好数学逻辑思维,为开展深度性、系统性学习活动铺平道路。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有效融合,对于体现高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理念,发挥现代化教学优势具有良好的说服力,使高中生的数学思想意识逐步养成,在探究数学习题、解答实际问题中具有自主性能力。
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的意义、作用、原则、策略,为高中生备战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许杏军湖北省天门中学 431700【摘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科学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展现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特色、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知识点探索学习中培养良好数学逻辑思维,为开展深度性、系统性学习活动铺平道路。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有效融合,对于体现高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理念,发挥现代化教学优势具有良好的说服力,使高中生的数学思想意识逐步养成,在探究数学习题、解答实际问题中具有自主性能力。
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的意义、作用、原则、策略,为高中生备战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10-033-01一、信息技术融合,提高学生兴趣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有效开展创新性教学引导工作,促使学生在有规律、有原则的条件下,积极开展课程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学习技能与水平,为增强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做好铺垫工作。
因此,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有效融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性、多元性、创新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数学探索中,发现数学、感知数学,提升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融合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新形式、前沿性的学习模式,建构良好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习整体水平。
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
第 二 ,以彰显数 学思维特点为标准 。将现代信息技术 应用于初 中数 学教学 中 ,必须原上草论 文网教学论文代 写要 充分考虑数学课程 的思维特点 。数学 学 科 的思维模式不 同于其他学科 ,它更加 强调理论的概括性 、知识 的抽象性 以及 逻辑展 开的缜密性 ,并 且数学知识 当中大 量使用各种符 号化 、形式化 的语言 , 让 习惯 于形象思维模式的初中学生很难适应 。 所 以 ,在常规教学模式 下学习数学知识 比较艰难 ,而以多媒 体技术为代表 的现代 信息技术可 以利 用非常生动 的视觉形 象来向学生展 现比较原上草论文 网 教学论 文代写抽象 的数 学公 式 ,揭示思维过 程 、描述求解流程 等 ,化抽象为形 象 ,让学生觉得具体 可感 ,从 而提升学生的数学领悟能力 。 二 、利用多媒体 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 .激 发学生 自主探 索的欲望 ,让学 生
一
如 何 在新课 程 改 革 中实现信 息技 术和数 学 教学 的整 合
张焦丽 河 南 省 安 阳市 第三 十 三 中学
韵 爵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与 中 学 数 学 学 科 的 整 合 作 为 深 化 教 育 改 革 的 ・ 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破 口 ” , 长 期 以 来 一 直 受 到 人 们 的 广 泛 关 注 。 运 用 新 颖 、 先 进 的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 为 中
教 研 视 角
生! 旦箜! 塑 !
2 1 型Y: Q : !( 塑塑
4 .提高学生 的多种 能力 。物理 是一 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自然科 学 ,以 “ 物” 导 “ 理 ”是物理教 学的基本 出发点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 的影 响 ,在物理教学 过程 中,教师往 往只注重知识 的传授 ,而忽略了物理过程 和学 生实验能力的培 养 ,这不仅与 当前 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违 背 ,而且也使教师 的实验 能力大幅度下 降。要在物理教学 中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 ,就必须 转变教师的 实验教学观念 ,提高教师的实验水平 。只有教师的实验水平提 高了 ,学生实验 能力 的培养才有保 障。从教师 的演示 ,示 范和学生 自己的动手操作 中 ,学生可 以学到实验 的基奉 知识 ,基本技 能和基奉 ‘ 法 ,形成实验 能力 ,培养 良好的实 验素质 。培养学 生的实验能力要遵循 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由表及里 、由帮助 扶持到放手独立 实验 ,由教师设置实验 到学生 自己设计实验 的顺 序进行 ,学生 的实验能力就会逐渐地培养起来 。有些物理实验的条件不易控制 ,或时间较长 , 使学生对 主要 物理现象的观察不甚详 细和明了。 因此多媒体课 件中可插入视频 录象 ,将真实 的实验过程播放给学生 观看。这样 ,在教学 中创造 了更多物理情 境 ,使学生易于接受知识 ,提高学 习的效率 。 总之 ,提高 教学效率的途径 和方法很 多 ,但人 的因素 影响起着十分关键 的 作用 ,师生要密切配合 ,使教学产生 “ 共振” 。教学 既是~ 门科学 ,又是一 门艺 术 。教 师要 努力学习 ,提高 自身素质 ,探索教学规律 ,改 进教法 ,指导学法 , 直接 影响人们身体健 康 ,但只要合 理 、 科 学规划和使用 ,按客观规律办事 ,就 把教学作为一 种创造性的艺术性 的劳动 ,坚持不懈地去摸 索 、总结 ,教学效率 能趋利避 害,扬长避短 , 这样就 能有效 地指导 学生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 。 定会大大提高 ,这是保证提高教学质量 的科学之路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摘要: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初中的数学课堂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变化。
信息技术产业强力的推动了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为了能够更好地融合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使其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要找到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契合点,并以此基础深入钻研,逐渐地推送信息技术和传统数学教学的深层次的结合。
本文主要围绕:“运行信息技术手段,把传统的教学情境生动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单一的评价多元化,作业批示迅速化”等多个方面,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深度融合1、借助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初中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能够深入学习的前提条件,如果具有浓厚的兴趣则可以确保其可以主动地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学习上,这样的学习行为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而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十分强的课程,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而这同时也就导致很多学生都会产生抵触这一学科的心理。
我们想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就要求老师能够在讲课的过程中利用好信息技术来讲述知识点,提高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兴趣,打消其认为数学课堂死板的固有印象,防止其陷入抵触数学学习的死循环中。
所以,需要在数学课堂中加入信息技术的成分,让一些抽象死板的概念更加地生动形象,引导学生从心理上喜欢上这些知识点,喜欢上数学这一学科,提高学习的热情。
简单的举例来说,在初中的数学课堂学习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时,老师就可以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把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多元化地展示给学生,发挥动画以及动态特效的特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这一知识点。
可以利用计算机通过动画的形式将点、线、面组成不同的几何体,如此一来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此类通过信息技术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枯燥死板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灵活。
通过提高学生兴趣的方式,让其产生渴望学习的想法,并引导其在观看动画和特效的过程中多加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摘要:现如今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使得教学环境更加优越,教学空间也无限广阔,教学条件更加便捷。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整合模式中图分类号:g424.24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将数学课程的教授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帮助,能搜集更多的有利资料,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便利,与之前局限的教学方式相比,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学习的空间更开阔,与学生之前的学习方式不同,这个更具备趣味性,学生也更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数学,进行数学探索。
一、巧妙的运用信息技术将其用于数学知识的发现数学知识具备一些特点,比如抽象的内容使人不易懂,之所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是因为信息技术能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明了化,能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另学生一目了然。
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是其能将现实生活中的情景直接明白的展示出来,数据较逼真,这种效果是教师无论怎样都说不清楚的,展示出来的数据清晰真实,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便利。
学生通过多媒体更清晰直白的了解要学的内容,然后进行思索,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增强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仅学生学到了知识,老师也相对轻松,教学也更加的简单便捷,到达教学目的。
比如在教授学生几何知识是比如平移、旋转、全等变换,轴对称等内容时,老师很难说清楚其中的规律,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费劲,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时,教学就很简单了;还有用几何画板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时,使用软件的计算功能,让学生掌握起来就很容易了,将数形结合的数学学思想教会给学生;用winxp的画图程序在格点图中画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只需要简单的进行涂改,填充一些不同的颜色,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就实现了,学生既动了手,又从中深有体会。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报告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报告3)开放式、以研究者为中心的整合阶段,信息技术作为研究环境、研究工具和研究支持系统。
在国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普及到各个学科和各个学段,比如美国的“教育技术计划”、英国的“教育技术计划”、澳大利亚的“教育技术计划”等等,这些计划都是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现状在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已经有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例如,XXX开展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题研究,XXX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程等等。
这些研究和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总体来说,国内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理念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更新;2)缺乏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3)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和评价体系;4)缺乏有效的教学管理和支持机制。
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我们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深刻,提高了同学们的研究兴趣;通过网络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研究和交流;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主动地、个性化地进行研究,从而克服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弊病。
五、总结与展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是当今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必然趋势。
通过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
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中,我们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为我们的教育教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和整合
浅谈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和整合摘要:数学是中国高中都要学习的基本学习科目,对于写生自注学习,创新思维还是综合全面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无视。
与时俱进,现代化互联网思维,各种信息化不断的增加和改变,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也没办法满足当今时代的教学发展和需求。
所以,新形势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就很有必要,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各种互联网的新型模式技术来打造新型的高中数学教学,让课堂逐渐成为更为多角度的教学教室。
因此,本章节中会融合真实实际情况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通过信息的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融合策略,知道应该如何加强学校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技术;融合和整合信息技术之所以需要与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是因为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学科素养的培育[1]。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愈来愈明显。
尤其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全面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因此,无论是宏观角度的核心素养培育,还是微观层面的数学学科教学学质量提升,都与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要想实现这两个教育目标,就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将会把人们带入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为全球化、网络化和数字化,这些信息化的特征将为高中数学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挑战。
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做好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通过IT与高中数学教学相结合,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全新的教学系统,它不仅包括IT相关的资源和方法,还包括其他相关的课程内容,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持续改善,IT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它的教学优势和价值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重视,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与几点建议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与几点建议胡殿均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 221004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宠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它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的把握整合的概念,勇敢的在实践中探索,并冷静的反思。
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对整合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字:整合、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我国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多年。
然而对大多数教师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是没有落到实处。
追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有些人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高深莫测,难以实现,无从入手;其二:也有些人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只要“用了”,就是“整合”。
基于这些状况,下面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进行重新梳理,并对整合的实施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意识,又作为内容、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的理论与实践。
整合是一种思想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整合,就是要运用这种思想和方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融为一体,使师生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技能的训练、信息素养的提高,自然而然地融到所有的课程及学科的教学之中,以促进教学改革,使师生得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整合的概念:1、信息技术是一种认知工具,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的效率;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要密切注意教学系统中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构建“新型教学结构”,对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前者点明了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后者则说明了整合是一种思想方法,不是单纯的利用“工具”,它必将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冲击。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1、树立信息意识;在信息时代,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树立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研究 (4)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在数学教育中,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也能够教师的教学方式、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
二、案例分析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学校的信息技术部门推出了一款名为“数学宝”的APP,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该APP集成了数学课程中的知识点和题型,通过多媒体、图形化和互动等方式,可以更加生动地呈现数学知识。
在《数学分段函数》这一章节中,教师使用了“数学宝”APP进行教学,具体措施如下:1. 强化知识讲解:教师在教学前充分了解APP的内容,通过APP演示图文、声音等多种形式进行知识讲解,能够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认识数学知识点。
2. 引导学生互动探究:教师设计了一些针对具体知识点的互动探究,例如要求学生在APP上添加分段函数的图像和表格等,可以让学生在玩耍中自然地掌握知识点,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开展实践巩固:教师通过“数学宝”APP,将分段函数相关的题型整合起来,让学生进行实践巩固,并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加深入理解知识点。
通过该实践,教师使用了信息技术手段,用多媒体、图形化和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深入地认识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通过互动探究、实践巩固等方式学习知识点。
三、教学效果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得出以下结果:1. 95%的学生认为“数学宝”APP让他们更深入地认识了数学知识点。
2. 98%的学生认为“数学宝”APP的多媒体、图形化和互动等方式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了数学知识。
3. 在实践巩固环节中,学生的答题正确率达到了90%以上。
实践表明,“数学宝”APP的使用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
四、总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高中数学课堂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
本文以“数学宝”APP的使用为例,探讨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的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也逐渐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而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重要学科,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来更好地进行教学。
研究背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需要与时俱进地融合新的技术手段。
通过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融合,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所在。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的实际效果和可行性,旨在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和兴趣,促进他们在信息化时代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找出合适的融合措施和方法,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我们也将对融合效果进行评估,探讨融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改革提供有益的探讨和建议,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推动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1.3 研究意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其意义重大并具有深远影响。
融合能够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丰富数学教学手段和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
融合还可以促进小学数学课程与社会发展的对接,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能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现代化转型。
通过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融合,可以持续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 y W o d 】 q ai d c t n c mbn t n Ke r s u l y e u ai ; o iai ; ta hn fr n w—tp ec ig mo e t o o e c ig r om; e e y ta hn d l e
J n. 0 2 u 2 0
Vo . 1 23 No. 3
整合 信息 技术 与数 学课 程 , 建 新 型教 学模式 构
骆 魁 敏
,
骆文娟 2
(.江西 省 乐平 中学 , 江西 乐平 3 3 0 ; .江 西省 乐平 市 第二 中学 , 江 西 乐平 3 3 0 ) 1 3 30 2 3 3 0
和教改实验 ,终 于找到了高 中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
国际化和个性化。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既是严峻的
挑 战 ,又 是 千载 难逢 的发展 机 遇 。面 对 这种 日新 月
பைடு நூலகம்
突破 口——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加以整 合 进 行课 堂 教学 模 式 的改 革 。
我们 以建构 主 义 “ 学与 教 ” 理论 、 构 主 义认 知 建
【 摘 要】 本项 实验研究 旨在 探索 出既适 合高 中学生身心 发展 又具 时代特 征的 网络 科技时代 的新 型高 中数学 教学模
式, 以便 更 好 地 培 养 学 生 的数 学 创 新 意 识 、 新 精 神 、 新 能 力 和 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 能 力 。 创 创 【 键 词 】 素 质 教 育 ; 整 合 ; 教 学 改 革 ; 新 型 教 学 模 式 关
te s c oo ia fa u e o I h s h o su e t a d T a e t h s mei . h s c n h p y h lg o l e t r s f I s c o l f d n s n I g a t e a t i me T i a wel e e o t e l d v l p h mah mai a te t l c
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模式与课型
—
—
数 学 教 学 与 信 息 技 术 整 合 的 模 式 与 课 型
040 ) 6 1 0
提供 了一 个 十 分 理 想 的 让 学 生 积极 探 索 问题 的“ 数学 ” 环 做 的 境 . 生 完 全 可 以利 用 它来 做 “ 学 实 验 ” 这 样 就 能 使 学 生 在 学 数 , 问题 解 决 过 程 中获 得 真 正 的 数 学 经验 。而 不 仅 仅 是 一 些 抽 象 的数 学 结 论 。 如 , 课 后 学 生 可 以利 用 一 些辅 导 软 件 来 复 习 再 在 和巩 固某 些 已 经学 会 的知 识 和技 能 . 自己 决定 进 度 , 针对 自身 情 况 逐 步 深 入 地 复 习 己 经学 过 的知 识 内容 ,提 高 完 成任 务 的 速 度 和 准 确性 。 别 值 得指 出的 是 , 着 It nt 术 的 飞速 发 特 随 ne e r 技 展 , 生 数 学 交 流 的 模 式 也 有 了 变 化 , 过 主 页浏 览 、 — i 学 通 E ma l 双 向 异 步交 流 、 天室 双 向 同步 通话 、 B 双 向 同步 讨 论 、 聊 B S 同步 多 媒 体环 境 的虚 拟 数 学 教 室 等 数 学 活 动 方式 ,可 以让 远 方 的 专家 、 学教 师替 代 计 算 机 有 针 对 性 地 帮 助 数 学 活 动 主体 , 数 让 他们 通 过 交 互 讨 论 、 作 解 决 有 关 复 杂 的 数 学 问题 , 在 交 流 合 并 活动 中使 各 自的 数学 能力 获 得 可 持续 性 发 展 。 二 、 合 中常 见 的 课 型 整 根 据 信 息 技 术 在课 堂教 学 中所 发 挥 的功 能 .我们 认 为整 合 常 见 的 课 型包 括 : 演示 型 、 验 型和 网络 型 。 实 1演 示 型课 。它 在整 合 的初 级 阶段 被 广 泛 地 采用 , . 主要 是 教 师 结 合 教 学 内容 , 用 信 息 技 术 的 优势 , 造 良好 的教 学 情 利 创 境 , 过 图 、 、 、 画 的 演 示 , 静 为 动 、 难 为 易 、 抽 象 通 文 声 动 化 化 化 为形象. 以多 媒体 的形 式 解 决 教 学 难 点 。 知识 的再 发 现 过 程 使 符 合 中学 生 的思 维 和 心 理 特 点 , 而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积极 性 、 从 主 动性 . 高 学 习效 率 和 教 学 质量 提 2实验 型课 。它 最 明显 的一 个 特 点 就是 : 生 可 以利 用 自 . 学 己所 掌 握 的 信 息 技术 , 数 字 化 学 习 环 境 中 进行 数 学 实 验 , 在 亲 身 体 验 知 识 再 发 现 的过 程 。数 学 软件 “ 几何 板 ” “ + 教 育 和 ZZ 平 台” 的深 入 开 发 和 广 泛 使 用 , 这 种 课 型 越 来 越 受 到教 师 和 使 学 生 的 欢迎 。 例 如 : 学 习 《 索 勾 股 定 理 》 , 学 生 利用 “ 何 画 板 ” 在 探 时 让 几 作 一 个 动态 变 化 的直 角 三 角 形 ,通 过 度 量 各 边 长 度 的平 方 值 并 进行 比较 , 直 角 三 角 形 三 边关 系产 生 很 感性 的认 识 。 过 对 通 观 察 .学 生 会 发 现 任 何 一 个 直 角 三 角形 的两 直 角 边 的 平 方 和 等于斜边的平方 , 而加深对勾股定 理的认识 、 解和应用 。 从 理 这 种 让 学 生 动 手 操 作 、 察 、 究 的 教学 效 果 远 比传 统 教 学 高 观 探 效 . 受学 生 的欢 迎 . 很 . 3网络 型 课 。 它 随 着 素 质 教 育 的发 展 和教 育信 息 化 的推 . 进 而 逐 渐 深 入 中学 教 学 领 域 ,是 以资 源 为 中 心 的 信 息技 术 与 学 科 教 学 整合 的教 学 模 式 。它 体 现 教 师 日益 重 视 学 生对 所 学 知 识 的 意义 建 构 .教 学 设 计 从 以 知 识 为 中 心转 变 为 以资 源 为 中心 、 以学 为 中 心 。 师运 用 网络 课 件 和专 题 网站 等 资源 进 行 教 情 境创 设 和 提 供 信 息 资 源 ,充 分 利 用 网 络 丰 富 资源 的优 势 和 网络 的交 互 特 性 , 行 以任 务 驱 动 的 研 究 性 学 习 和合 作学 习县 教 育 局 教 研 室 , 北 玉 田 玉 河 信 息 技术 与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的 整 合是 指在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的 过 程 中 , 信 息技 术 、 息 资 源 、 息 方 法 、 力 资 源 和 教 学 内 把 信 信 人 容 有 机 结合 , 同 完成 课 堂 教学 任 务 的一 种 新 型教 学 方 法 。 共 《 学课 程 标 准 》 出 :学 生 的数 学 学 习 内容 …… 要 有 利 数 指 “ 于 学 生 主动 地 进 行 观察 、 验 、 测 、 实 猜 验证 、 理 与 交 流 等 数 学 推 活 动 内 容 的呈 现 应 采用 不 同的 表 达 方式 . 满足 多 样 化 的 学 以 习需 求 。 效 的 数 学 学 习活 动 不 能单 纯 地 依 赖 模 仿 与记 忆 , 有 动 手实 践 、 自主 探 索 与合 作交 流是 学 生 学 习 数 学 的 重 要 方 式 。 ” “ 学课 程 的设 计 与 实 施应 重视 运 用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 …大 力 数 … 开发 并 向 学 生提 供 更 为 丰 富 的 学 习 资 源 ,把 现代 信 息 技 术 作 为学 生 学 习数 学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强有 力工 具 ,致 力 于改 变 学 生 的学 习 方式 , 学 生 乐 意 并 有 更 多 的 精 力 投 入 到 现 实 的 、 索 使 探 性 的 数 学 活动 中去 ” 为 了适 应 教 学 改 革 的 需要 ,数 学 教 师 必 须 充 分 利 用 信 息 技 术 的优 势 , 自觉 地 把课 堂教 学 与 信 息技 术 进 行 有 机 的整 合 。 整 合 教 学模 式— — 根 据 学 习任 务 的 具体 性 质 确定 学 生 取 向 的数 学 教 学模 式 信 息 技 术介 入数 学 课 程 领 域 ,可 以 通 过 新 旧 数学 教 学 模 式 的整 合促 进 新 数 学 教 学 模 式 的 生 成 .充分 体 现 以学 生 为 本 的数 学 教 学价 值 取 向 。整 合 后 的 数 学教 学模 式 应 当保 证 学 生 有 足够 的 自主数 学 活 动空 间 和 主 动 能 动 的数 学 活 动 时 间 . 保 证 有 必 要 的 师生 互 动 活 动 、 生 互 动 活 动 . 生 以及 学 生 与 数 学 媒 体 的 交互 活 动 .通 过 数学 课 程 中 内在 活 动 性 的张 扬 而 促 进 学 生 真 正理 解 数 学 , 进 数 学 学 习 任 务 的 进展 。无 疑 , 谓 的 数 推 所 学 教学 模 式 整 合 应 当 是一 种 辩 证 的否 定 过 程 ,是 一 种 扬 弃 过 程 。整 合 的 过程 既有 许 多 教 学 模 式 ( 知识 强 化 模 式 、 如 自我 测 评模 式 、 习反 馈模 式 、 习 蒯 览 模 式 、 作 交 流 模 式 、 练 复 合 问题 解 决模式 、 自主探 究模 式 等 ) 反 思 和 运 用 过 程 , 是 对 传 统 ( 的 又 特 别 是 有 意 义讲 授 模 式 、 发发 现 模 式 ) 现 代 两类 教 学 模 式 的 启 与 互 补 与 辩证 使 用 过 程 。 但 无 论 哪 方 面 的整 合 都 不 应 当脱 离 具 体 的学 习任 务 , 笔者 认 为 , 学 教 学模 式 的整 合 应 当针 对 具 体 数 学 段 的 具体 课 程 任 务 而 进行 . 如 , 们 可 以整 合 出如 下 类 型 例 我 的数 学 教学 模 式 : 于 了解 数 学 基 本 事 实 的 教学 模 式 , 于 理 基 基 解 数学 基 本 理 论 的 教学 模 式 ,基 于 掌 握 数 学 基 本 方 法 的 教学 模 式 , 于数 学 建 模 应用 的模 式 , 等 。 上述模 式下 , 以发 基 等 在 可 挥传 统 数 学 教 学模 式 下 教 师透 彻 分 析 、讲 解 的 优 势 与信 息技 术 条件 下 利 用 技术 突破 数 学 教 学 难 点 的 优 势 ,让学 生在 有 限 的时 空 内 高效 率 地 掌 握 有关 数 学 事 实 例 如 , 等腰 三 角 形 “ 线 合 一 ” 个 基 本 事 实 的 教 学 而 就 三 这 言 , 统 教 学 因 较难 展 现 其 发 现 过 程 . 而造 成 学 生 对 其 不 好 传 从 理 解 。 用 计 算 机 , 以在 屏 幕 上 作 出 任 意 三 角 形A C 其 内 利 可 B及 角 A 平 分 线 , C 的 垂 直 平分 线 和 中线 , 的 B 边 之后 用 鼠标 在 屏 幕 上 随 意 拖 动 点 A, 用 软件 功 能 , 时 三 角 形A C “ 线 ” 利 此 B 和 三 在 保 持 依存 关 系 的前 提下 随 之 发 生 变化 。 在移 动 的 过 程 中 , 生 学 会 直 观 地 发 现 存 在 点D, 得 角 平 分 线 、 直 平 分 线 和 中线 三 使 垂 线重 合 又 如 , 于 圆 周 率概 念 的教 学 , 用 教 学 软件 , 以将 , 对 利 可
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
河 北省 魏 县 德 政镇 中学 陈运 玲
摘要: 现代 信 息技 术与初 中 数学 学科 的 整合 作为 深 化教育 改 革的 “ 突破 口” ,愈来 愈 受到 人们 的广 泛关 注。 运 用新 颖 、先 进
的现代 教育 技术 ,为初 中 数学 教学 新的 生长 点提供 了广 阔 的展示 平 台。那 么 ,如何 在新 一轮 的课 程改革 中 实现信息 技 术和 数学教 学
言 ,让 习惯 于形象思 维模 式的初 中学生 很难 适 应。 所 以 ,在常 规教 学 模式下 学 习数 学 知识 比较 艰 难 ,而 以多
个 五彩 缤 纷 的 图案 王 国之 中 ,并 提出探 究 的各 种问 题 。第 二 阶段 为实 践 体验 阶段 ,学生 利 用校 园 网资料 ,搜 集一 些平 面 镶
教 学提供 并展示 各种 所 需 的资 料 ,包括文 字 ,声音 , 图片 ,视 频 等 ,能 创设 、模 拟各 种 与教 学 内容相适 应的 情境 ,为所 有 学
用于 初 中数学 教 学 中 ,必 须要 充 分结 合初 中生 的特 点来 促进 学 生 的 原上 草论 文 网教学 论 文代 写 自主 学 习。 因为 学生 是整 个教
下 实 现 自主 学 习 。
第 二 ,以彰显 数学 思 维特 点为标 准。将 现代 信 息技 术 应用 于初 中数 学教 学 中 ,必 须 原上 草 论文 网教 学 论文 代 写要 充分 考 虑 数 学 课 程 的思 维 特 点 。数 学 学科 的 思维 模 式 不 同于 其 他 学 科 ,它更 加强 调 理论 的概 括性 、知识 的抽 象性 以及逻 辑 展开 的 缜 密 性 ,并且 数 学知识 当 中大量 使用 各种 符 号化 、形 式 化 的语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及案例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及案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学方法也开始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兴趣。
而高中数学课程作为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其在培养学生数学分析和推理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起来,探索一种适合现代教育模式的数字化教学模式显得格外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探索,提出一种适合现代教育模式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方案。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高中数学课程和信息技术的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探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教学的教育理论基础和教学设计原则(3)构建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教学的数字化教学模式(4)案例分析和教学评价2. 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搜集和综合分析,了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融合的研究现状。
(2)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获取学生和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教学的看法和反馈。
(3)案例分析法:选取不同样本的学生和教师进行整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了解实践效果和可行性。
(4)数学课程教学设计法:根据教学设计原则,设计针对高中数学课程的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实验课。
三、预期研究结果和价值本研究旨在探究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预期研究结果如下:(1)掌握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教学的教育理论基础和教学设计原则,提出适合现代教育模式的数字化教学模式。
(2)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评价,评估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教学的实践效果和可行性,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方案。
(3)为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和兴趣,为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融合提供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的研究结论。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策略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策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现代数学教学的发展中,不仅影响着数学教学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也影响着数学课程的建设和实施。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
1.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根据学习任务的具体性质来确定的。
当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程领域,可以通过对xx老数学教学模式的整合,促进xx数学教学模式的生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价值取向。
一体化数学教学模式应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数学,保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生与教学媒体之间的必要互动。
这些活动离不开具体的学习任务。
要立足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教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学生要突破现有信息技术条件下数学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内掌握相关的数学事实。
比如,就等腰三角形“三条线合一”基本事实的教学而言,传统教学很难展现其发现过程,使学生难以理解。
但任何三角形ABC的平分线及其内角A、垂直平分线和BC边的中心线都可以用电脑在屏幕上制作出来,然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A点。
这时,三角形ABC和“三线”会借助软件功能发生变化。
在移动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有这样一个点D,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与中心线重合。
但必须重视强调学生自我控制的一体化数学教学模式和主动式数学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数学经验,自主、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数学能力。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交流问题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通过互联网主页浏览、电子邮件交流、聊天室双向同步对话、同步多媒体环境下的虚拟数学课堂等数学活动,xx和异地优秀教师可以帮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各自的数学能力在交流中不断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认知工具的整合从提升学生潜能、优化认知过程出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科技时代的新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 作为 “ 研究型” 教师, 我们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和教改实验,终于找到了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 突破口—— —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加以整 合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们以建构主义 “ 学与教” 理论、 建构主义认知 工具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为理论依 初步构建了以培养学 据, 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特点 ( ! ) ,
・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 $
%&Biblioteka % 年了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层次练习;第四层次为欣赏 级,提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高考试题和数学竞赛试 题分析与解答。课题组建立了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的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 系统进行高中数学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 " 课堂小结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和 实践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我们认为课 堂小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或由学生做或 教师或师生共同做, 或由学生写成小论文。 在学习高二 “ 圆锥曲线方程” 以后, 我们布置学 生写成一篇关于“ 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 的小论 几何画板制 文。我们用 012345678-, -、 94587 94:;2、 作直线与圆、 直线与椭圆、 直线与双曲线、 直线与抛 物线等课件, 放在安装了 5:;<=344> 交互教学系统的 交互式多媒体计算机机房的服务器上,学生可以通 过网络访问。我们还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大量资料, 查阅各种文献, 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发 挥学生首创精神,指导学生在多媒体计算机机房进 行有关的实验与论证, 并写好小论文。 举行论文签辩: 各小组推荐一人和教师组成“ 专 家评议组” , 由组长抽签决定答辩的顺序, 各小组在 答辩前, 将小论文传到服务器中指定位置。答辩时, 先由答辩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介绍本组的工作 # 包括 如何选题、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如何克服困难、 如 # 教师或学生等 $ 再由答辩者回答“ 专家” 何合作等 $ , 或听众就其工作的提问。由 “ 专家评议组”进行评 “ “ “ 比, 分为 “ 一等奖” 、 二等奖” 、 三等奖” 、 成功参与 奖” 等四个层次进行奖励。 我们特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实践活动 的参与。具体目标为:激活学生各种学习中的知识
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 联想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使学 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 化和探索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 间建立起联系, 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 % ? 。 =( % 提出问题 “ 提出一个问题, 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
"&&" 年 / 月 第 "% 卷第 % 期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 ’ >C6B9=I CP >7=9?@7 V9RS7S6S; CP ZH6E=S7C9 # O=S6B=I JE7;9E;R ’
>69 $ "&&" [CI$ "% OC$ %
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骆魁敏 ! ,骆文娟 "
( 收稿日期 ) "&&! . !! . &( 基金项目 )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 # 立项: 探索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 赣课办字 ( "&&& ) &!+ 号; 结项: 赣教课 办字 ( "&&! ) &"Y 号 ’ 。 ( 作者简介 ) 骆魁敏 # !1/% — ’ , 男, 浙江义乌人, 江西省乐平中学高中数学一级教师, 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
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流程图
=
=( ’
新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
创设情境 实验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以多媒
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 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 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使 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
% 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教学虚拟实 验室
信息 "! 世纪人类正以惊人速度步入信息时代。 时代的到来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 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 方式, 并促进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 虚拟化、 国际化和个性化。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既是严峻的 挑战,又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这种日新月 异的数字化生存环境,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如何才 能探索出既适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又具时代特征的
・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 $
%&&% 年
生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宗旨, 以数 学实验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 价方式的,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加以整 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即网络环境下的新型高中数学 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 提出问题—— — 自主探索—— — 网上 协作—— — 网上测试—— — 课堂小结
式, 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关键词 ) ( 中图分类号 )
!"#$%&%&’ () *%+, -.+,/#.+%01 !"231/1 .&4 !3/.+%&’ 5/* )/.0,%&’ -"4/61 234 567 . 879! ,234 :;9 . <6=9"
%( ’ 硬件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本实验研究提供 !一 投影仪、 录 间演播式多媒体教室 # 配有高配置电脑、 像机、 高性能 )*) 机、 无线话筒、 电子教鞭等 $ ; "一 教师机、 间交互式多媒体计算机机房 # 配有服务器、 学生机的局域网, 安装了 +,-./0112 交互教学系统 $ ; 浪潮服务器、 长城客户机、 千兆 #配有思科交换机、 主干 ’&&3 到桌面等的校园网。 %( % 软件 我们构建了 “ 新一代高中数学教学软件系统” , 即: 各种类型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 它由以下几部
第!期
骆魁敏 ,骆文娟: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 "#・
造个性, 训练学生质疑、 猜想的能力, 充分激发学生 内在的创新欲望, 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实验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以多媒 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 数学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问 题情景, 让学生会观察、 分析、 揭示和概括; 指导学生 通过课题质疑法、 因果质疑法、 联想质疑法、 方法质 疑法、 比较质疑法、 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 问、 学生之间设问、 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 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 ! 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 先由教师启发引导 % 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 的过程 & ,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 探索过程中教师 要适时提示, 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它主
’()
制作结合起来, 进行数学实验。 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 主动思考、 主动建构意 义的认知主体位置, 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 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 导;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 但是对学生 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 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 , 网上协作 网上协作—— — 进行小组协商、 交流、 讨论, 利用 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内容 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 与掌握的过程 ’ ( ) 。 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协 作学习, 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 并通 过不同观点的交锋, 补充、 修正、 加深每个学生对当 前问题的理解。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 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 的洞察。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 “ 协作学习” 时, 必须 注意处理与 “ 自主学习” 的关系, 把学生的 “ 自主学 “ 习” 放在第一位, 协作学习” 在“ 自主学习” 基础之上 进行。 实验教师利用竞争式学习、 协同式学习、 伙伴式 学习、角色扮演式学习等四种基本协作学习模式和 人机协作、 生生协作、 师生协作等三种基本途径, 培 养学生竞争能力与协作能力, 学会与人交流、 与人合 作、与人竞争、与人相处以满足新世纪人生存的需 要。 !$ # 网上测试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评价,只注重教师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习惯于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 的学习情况。为了改变这种典型的应试教育评价方 式,我们对评价方式作了有益探索,进行了各种尝 试。 我们组建了新一代高中数学网上测试和评估软 件系统, 集设计、 修订、 常模制作等网上测试和评估 所需基本功能于一体, 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 数据库管理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等技术手 段来辅助系统的实现,使系统真正成为辅助网上测 试和评估的有力工具。为了使低分数段的学生有成 功感, 高分数段的学生有激励作用, 我们将测试题设 计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达标级, 按教学大纲要求 设计; 第二层次为提高级, 在达标级基础上增加了分 析层面的学习和变式练习; 第三层次为优胜级, 增加
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 问题, 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 正进步。”# 爱因斯坦 $ 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 人, 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 去 发现问题, 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 让学生由过去 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
分组成: !高中数学教学素材积件库; "高中数学教 学课件库;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库; $高中数学教学 # 资料库; %工具软件库 安装了 456017+879、 3,/71.1:6 ;1+97;1,-6、方正奥思等工具软件与几何画板、数学 实验室、 3860/8< 等数学实验工具软件 $ 。 我们开发了 “ 新一代高中数学网上测试和评估 软件系统” , 它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测验试卷的生 成工具; "测试过程的控制系统; #自动批改即时反 馈功能; $自动记分系统与智能系统; %测试结果分 析工具。 %( = 潜件 我们重视对研究人员和实验班学生的培训。研 究人员以自学为主, 采取专题培训、 讲座、 讨论和外 出参加培训等多种方式,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 建构主义理论, 更新教学观念和思想, 掌握教育实验 研究方法; 学习现代信息技术, 掌握多媒体与网络教 学方法和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软件开发方法。计算机 教师负责培训实验班学生电脑基本操作与输入法, 我们负责培训学生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数学实 验工具软件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