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诵读教案1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2、能够运用想象和XXX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3、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研究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图解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语XXX《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是对于哪些作品的评价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五言诗在《古诗十九首》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却是到了《古诗十九首》,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

对《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文心雕龙》作者XXX 说:“实五言之冠冕也”。

今天,我们将要研究其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二、走进诗歌(一)温故知新1.《古诗十九首》有哪几首诗歌呢?《古诗十九首》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呢?五言诗。

(二)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怎么分?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与后四句各描绘了一幅图画。

古诗文诵读活动课教案

古诗文诵读活动课教案

古诗文诵读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文,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古诗文。

2. 包括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类型的古诗文。

3. 涵盖山水、花鸟、历史、哲理等不同主题的古诗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文,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哲理。

2. 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古诗文的意境美。

2. 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3. 采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五、教学准备1. 准备适合学生诵读的古诗文材料,包括文本和音频、视频资料。

2. 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和教具,如图片、音乐、课件等。

3. 准备教学场地和环境,创造舒适、安静的诵读氛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与古诗文相关的趣味故事或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展示:教师展示选定的古诗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3. 诵读指导: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节奏等,并指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4. 解读:教师对古诗文的意境、哲理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5. 互动环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6. 练习:学生进行诵读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反馈。

7.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和鼓励,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七、教学评价1. 采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语音、语调和节奏等方面的表现。

2. 采用终结性评价,评估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古诗文朗诵比赛,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诵读才华。

古诗文诵读教案

古诗文诵读教案

古诗文诵读教案【篇一: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孤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古诗,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

收集李白与孟浩然的生平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

同学们,你有跟家人朋友分别的经历吗?那你当时的心情怎样?预设:伤心、难过、依依不舍??2、引出送别诗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

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读懂诗题,了解背景1、指导读诗题题目这么长,谁能读一读?指名读。

师纠正节奏。

范读。

齐读。

2、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题目中哪个字表示是“去”的意思?3、介绍写作背景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各是什么人吗?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一起看看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

出示课件。

4、了解黄鹤楼、广陵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地名,黄鹤楼、广陵。

谁去过黄鹤楼,你能给我们介绍下黄鹤楼吗?出示课件:黄鹤楼、广陵。

5、再读课题三、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

生自由读诗。

2、同学们看你们读得津津有味,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请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3、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4、学生评价。

5、出示课件,指导读出节奏读古诗要读准字音,更要读出古诗的节奏。

人教版三上古诗诵读《鹿柴》教案(1)

人教版三上古诗诵读《鹿柴》教案(1)

人教版三上古诗诵读《鹿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部分,主要内容为《鹿柴》一诗。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深秋山林图。

教材中的章节详细内容为: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学习古诗的朗读节奏,背诵并默写《鹿柴》。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鹿柴》的字词、句意,体会诗的意境。

2. 学习古诗的朗读节奏,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鹿柴》。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背诵《鹿柴》。

难点: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深秋山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山林吗?在这片山林里,你们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2. 学习诗句(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鹿柴》,注意纠正发音,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讲解诗句的字词、句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拟人等。

(2)分析诗句的意象,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所表现的幽静山林。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模仿诗句的写作手法,创作一句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句。

5. 朗读与背诵(10分钟)(1)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模仿并注意朗读节奏。

(2)组织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全班集体背诵《鹿柴》。

六、板书设计1. 诗句原文及翻译。

2. 古诗朗读节奏示意图。

3. 重点词语解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心中的深秋山林。

答案示例:深秋的山林,五彩斑斓,红叶如火,黄叶如金,枝头挂着晶莹的露珠,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宁静中透露出一丝凄美。

朗诵古诗主题班会教案3篇

朗诵古诗主题班会教案3篇

朗诵古诗主题班会教案3篇朗诵古诗主题班会教案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朗诵古诗主题班会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朗诵古诗主题班会教案1活动目的本次唐宋诗词朗诵竞赛,旨在引起学习传统文化的浓烈兴趣,领略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活动准备先从学生假期背诵的唐宋诗词中整理出一百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学生每组选出三名参赛选手;主持人、老师制定比赛规则。

活动时间:20xx年11月26日活动过程主持人甲:唐宋文坛,百花争艳,千姿百态,唐诗宋词更是绰约不凡,独领风骚。

它们画面形象,意境宏大,语言凝练,音韵优美。

主持人乙:唐宋诗词虽篇幅短小,然画面明晰:有的清新,犹如淙淙泉水欢腾跳跃;有的壮阔,犹如奔涌的长江狂泻不已;有的火热,犹如爆发的火山烧灼万物;有的晦暗,犹如漫天的飞沙遮天蔽日。

主持人甲:唐宋诗词虽讲求音律,但内容丰富:有的借景抒情,赞美山川,歌唱生活;有的寓情于事,揭露黑暗,鞭挞时弊。

主持人乙:诗词的创作风格更是精彩纷呈:有的朴实自然,不事雕饰;有的富丽浪漫,浓抹盛妆;有的深沉悲壮,直抒胸臆。

主持人甲、乙:让我们一起走进唐宋诗词的世界,尽情享受其无穷的魅力吧! “朗诵唐宋诗词·感悟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甲: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开创了豪放词派,《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请第一组选手朗诵。

主持人乙:李商隐,唐代诗人,他所特创的“无题”诗,大多以爱情为题材,情思缠绵,辞藻精辟,读来令人回味不已。

请第二组选手朗诵《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主持人甲:“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是啊,春光依然如此秀丽,但时世已今非昔比——这是诗人杜牧的无限感慨。

杜牧,生活在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多写社会政治题材。

古诗词吟诵教学教案

古诗词吟诵教学教案

古诗词吟诵教学教案【篇一: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孤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古诗,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

收集李白与孟浩然的生平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

同学们,你有跟家人朋友分别的经历吗?那你当时的心情怎样?预设:伤心、难过、依依不舍??2、引出送别诗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

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读懂诗题,了解背景1、指导读诗题题目这么长,谁能读一读?指名读。

师纠正节奏。

范读。

齐读。

2、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题目中哪个字表示是“去”的意思?3、介绍写作背景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各是什么人吗?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一起看看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

出示课件。

4、了解黄鹤楼、广陵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地名,黄鹤楼、广陵。

谁去过黄鹤楼,你能给我们介绍下黄鹤楼吗?出示课件:黄鹤楼、广陵。

5、再读课题三、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

生自由读诗。

2、同学们看你们读得津津有味,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请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3、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4、学生评价。

5、出示课件,指导读出节奏读古诗要读准字音,更要读出古诗的节奏。

初中语文晨诵朗读课教案

初中语文晨诵朗读课教案

初中语文晨诵朗读课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1课时教材内容:《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运用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3)品味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声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兴趣。

(2)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意境的体会。

3. 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教学难点:1.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2. 诗歌画面的描绘。

3. 诗歌修辞手法的品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春天有什么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春晓》。

二、新课教学(15分钟)1. 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韵律和节奏。

2. 解释字词: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如“春眠不觉晓”、“夜来风雨声”等。

3. 翻译诗歌: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4. 描绘画面: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描绘诗歌中的春天景象。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默写诗歌,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

2.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春天,欣赏春天的美好。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春天的古诗,如《江南春》、《春日》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春晓》。

2. 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可以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或者描述一下春天的景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翻译、描绘等方式,让学生全面理解了诗歌《春晓》的内容,体会了诗歌的意境。

古诗文诵读活动课教案

古诗文诵读活动课教案

古诗文诵读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古诗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古诗文,包括唐宋诗词、古文名篇等。

2. 分析古诗文的语言特点、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

3. 教授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节奏感,指导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和意境。

2. 运用朗读、默读、背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3. 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检查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节奏感,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诵读能力。

3. 收集学生的作文、心得体会等材料,评估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介绍古诗文的概念和特点,选取一首简单的古诗文进行示范和指导。

2. 第二周:学习一首较难的古诗文,分析其语言和意境,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3. 第三周: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4. 第四周:进行一次古诗文诵读展示活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文进行展示。

5. 第五周:总结学习成果,进行课堂交流和反思,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

六、教学资源1. 收集适合小学生诵读的古诗文材料,包括诗歌、散文等。

2. 准备相关的注释和译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内容。

3.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参考。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2. 讲解古诗文:解释生词和短语,解读古诗文的意义和意境。

3. 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文,进行背诵练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和作业布置: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篇一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4.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5.感受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享受到美的熏陶。

6. 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段:有凝望明月思念故乡的思乡诗,有寒光铁衣锁边关的边塞诗,也有杨柳依依话斜阳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将走近两位唐代诗人。

二、学习古诗1.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读好古诗。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写字“庭”字共( )笔,第七笔是( ),第八笔是( )。

“亭”字共( )笔,第九笔是( ),组词( )。

三、理解古诗意思联系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看看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并练习说出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理解的意思是:(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意思是:( )1. 想象画面,感情朗读:诵读《独坐敬亭山》,诗人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因怀才不遇而产生( )的感情,也正是因为诗人投身于大自然,以山为伴,才寻找到了“,”的安慰。

吟咏《望洞庭》,感受到了诗人用轻快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 )图。

方圆数百里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竟似玲珑的“潭面”;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在诗人眼里又恰似“”。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不禁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 )的情怀。

2.假如你是“诗仙”李白,你会怎么吟诵《独坐敬亭山》——假如你是“诗豪”刘禹锡,你会怎么吟诵《望洞庭》——这两首诗都描写的是( ),要将它们背下来,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四、课后作业1、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2. 默写古诗。

《古诗诵读》教案(精选5篇)

《古诗诵读》教案(精选5篇)

《古诗诵读》教案(精选5篇)《古诗诵读》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1、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登幽州台歌》,齐读诗题。

2、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自读诗句,理解诗意。

1、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2、指名读。

读出韵味和节奏。

3、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4、全班交流。

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再读体会,思考: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2、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3、情感朗读,赛读。

4、齐读。

四、总结全文:1、总结古诗。

2、总结学法:a、学生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登幽州台歌》?b、老师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作业设计:读一读陈子昂其他的诗板书设计: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诗诵读》教案篇2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注意停顿,有一定节奏。

2.了解古诗大意。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背诵这两首古诗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1.师:你能背哪些古诗?2.指名背诵,表扬鼓励。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两首古诗。

二、学第一首古诗1.师板书:惠崇《春江晚景》2.师:谁会读?(指名读,请小老师读)3.师:谁已经会读了?请他读一读(表扬)4.听老师读,说说你听到了什么?5.听录音,跟着读(两遍)6.再听老师读一读,自己轻轻地读一读7.师生合作读,一人读一行(提出不懂的字词,师揭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教案)第一章:《登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登高》这首诗。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登高》的诗意,背诵这首诗。

2.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参考资料。

2. 学生预习《登高》这首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朗读《登高》,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

3. 教师讲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诗句的意义。

4. 学生讨论诗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布置1. 背诵《登高》。

2. 写一篇关于《登高》的诗意解析文章。

第二章:《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

2. 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豪放洒脱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词意,背诵这首词。

2. 难点: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参考资料。

2. 学生预习《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

3. 教师讲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词句的意义。

4. 学生讨论词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布置1. 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 写一篇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词意解析文章。

第三章:《赋得古原草送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

《浣溪沙》课外古诗词诵读示范教案第1课时

《浣溪沙》课外古诗词诵读示范教案第1课时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词。

2.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豪放派与婉约派词作的不同艺术风格。

3.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积累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会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创造意境的方法。

4.理解并体悟晏殊与欧阳修的人生追求与人格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教学重点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豪放派与婉约派词作的不同艺术风格。

2.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积累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会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创造意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悟晏殊与欧阳修的人生追求与人格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 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 学生:查阅有关晏殊与欧阳修的相关资料,背诵两首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浣溪沙》一、情景导入词究竟有多美?著名传统文化倡导者叶嘉莹先生曾说:诗词不只是“入乎耳,出乎口”,“兴发感动”是中国诗歌的生命,且这个生命生生不已。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四首词,读懂它们从千年前传来的深情厚谊。

首先,让我们走进晏殊的《浣溪沙》。

二、自我研学1.词人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谥号元献。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词人。

他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并称“大晏”“小晏”。

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

今存世的作品有《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2. 创作背景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从太常寺奉礼郎官至宰相。

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

晏殊知人善任,当世名人范仲淹、孔道辅都出其门下,欧阳修、宋祁等人均被重用,他庭前“门前桃李重欧苏,堂上葭莩推富范”的对联,是他选贤任能的真实写照。

晏殊热心教育事业,1027年,他留守南京(今河南商丘)时,“大兴学校,以教诸生”,使五代以来荒废了的教育事业,很快由衰复兴,体现了他为国兴学,培养人才的战略眼光和实干精神。

初中小古文诵读教案

初中小古文诵读教案

初中小古文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诵读的基本技巧,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学生的模仿、实践,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诵读技巧:停顿、语气、节奏、情感2. 教学素材:选取初中的古文教材,如《岳阳楼记》、《出师表》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诵读的基本技巧,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 难点:正确把握古文的停顿、语气、节奏、情感,达到背诵的程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古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诵读的基本技巧,包括停顿、语气、节奏、情感。

同时,教师进行示范,让学生初步感受古文的韵味。

3. 实践: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进行古文的朗读练习。

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停顿等问题。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彼此的诵读心得,分享诵读技巧。

5. 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诵读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总结,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7.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篇古文进行课后诵读,下一节课进行汇报。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 学生能够正确把握古文的停顿、语气、节奏、情感。

3. 学生对古文产生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示范引领,让学生感受到古文的魅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诵读过程中得到提高。

此外,还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文的诵读技巧有了初步了解,能够积极参与到诵读活动中。

但在实践中,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停顿、语气、节奏、情感把握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古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关于语文古诗的教案7篇

关于语文古诗的教案7篇

关于语文古诗的教案7篇关于语文古诗的教案(篇1)活动目的:1、通过欣赏诵读《小池》《江南》,感受古诗所描写的意境,欣赏两首诗的异同。

2、认读有偏旁的汉字,知道相同偏旁的字都有相关的意义。

活动准备:诗文图、字卡、CD碟、教材、古典乐曲。

活动过程:一、朗读表演:《山居秋瞑》二、导入新课:1、阅读教材,听录音欣赏《小池》《江南》,跟读、模仿读诗文。

2、看诗文画面欣赏理解诗文内容:(1)《小池》写了什么?泉水、树荫、小荷、蜻蜓、一幅水上的景致画面。

(2)《江南》是怎么写莲花的?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塘的东、南、西、北、中,用方位角度的变化生动传神地描摹出鱼戏莲戏水的动态。

(3)告诉幼儿莲花、荷花是同一种花。

两首诗写的都是荷花,让幼儿仔细读一读,在描写上的有什么时候不一样?(4)请幼儿找到诗文的文字部分,找出教师出示的大字卡的生字,读出来。

《小池》:蜻蜓、荷、荫《江南》:采莲根据偏旁给字归类:蜻蜓、荷、荫、莲(5)教师小结“蜻蜓”是“虫”字边的字,“虫”字旁字都与昆虫有关,请幼儿说说还认识哪些“虫”字旁的字。

教师将幼儿说出的字写出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读。

(6)“荫”和“荷”是“艹”字头的字,“艹”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幼儿说说还有哪些字是有“艹”字头。

教师将幼儿说出的字写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读。

三、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诵读、背诵古诗。

四、活动结束。

关于语文古诗的教案(篇2)【课前透视】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练。

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

从不同侧面表示夏天的情趣。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同学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同学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

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教案诵读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教案诵读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教案诵读国学经典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教案篇一国学经典《满江红》《少年中国说》诵读教案一、活动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活动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两课时四、活动准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五、活动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1一、活动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活动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两课时四、活动准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五、活动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教案篇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活动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活动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三课时四、活动准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教案)第一章:《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毛泽东,创作时间、背景。

2. 诗词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手法、情感分析。

3. 诗词朗读技巧讲解:语气、节奏、停顿等。

教学步骤:1. 介绍诗词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逐句解析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和情感。

3. 示范朗读,讲解朗读技巧。

4.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背诵《沁园春·长沙》)。

第二章:《荆轲刺秦王》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荆轲刺秦王》。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李白,创作时间、背景。

2. 诗词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手法、情感分析。

3. 诗词朗读技巧讲解:语气、节奏、停顿等。

教学步骤:1. 介绍诗词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逐句解析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和情感。

3. 示范朗读,讲解朗读技巧。

4.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背诵《荆轲刺秦王》)。

第三章:《登高》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登高》。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杜甫,创作时间、背景。

2. 诗词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手法、情感分析。

3. 诗词朗读技巧讲解:语气、节奏、停顿等。

教学步骤:1. 介绍诗词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逐句解析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和情感。

3. 示范朗读,讲解朗读技巧。

4.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背诵《登高》)。

第四章:《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八年级(上)《艺术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

八年级(上)《艺术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

八年级(上)《艺术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教学目标- 研究和掌握四首古诗的诵读技巧和艺术表现形式- 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准备- 课文:《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赋得古原草送别》- 录音设备和音频文件- PPT演示文稿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诗歌插图和听一段古诗朗诵音频,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研究《静夜思》1. 听录音,感受朗诵的语调和表达技巧。

2.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意,研究并背诵古诗。

3.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讨论诗歌的意境。

4. 分组进行小组朗诵,展示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研究《登鹳雀楼》1. 听录音,感受朗诵的语调和节奏。

2.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3. 研究并背诵古诗,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 分组进行小组朗诵,展示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研究《春晓》1. 听录音,感受朗诵的韵律和情感。

2. 解读古诗的意境和描绘的自然景物。

3. 研究并背诵古诗,注重表达的感觉和意境。

4. 分组进行小组朗诵,展示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研究《赋得古原草送别》1. 听录音,感受朗诵的节奏和情感变化。

2. 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研究并背诵古诗,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节奏的把握。

4. 分组进行小组朗诵,展示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四首古诗,强调诗歌的美学价值和艺术表现形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古诗的诵读和表达,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背诵所学的四首古诗,并准备好下节课的朗诵表演。

参考资料- 《艺术古诗词诵读教程》教材- 相关音频文件和课件资料。

【教学方案】课外古诗词诵读示范教案第1课时

【教学方案】课外古诗词诵读示范教案第1课时

【教学方案】课外古诗词诵读示范教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课外古诗词的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难点:领悟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词诵读的材料,包括经典的古诗词、相关的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课程的目的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诵读指导(10分钟):教师选取一首适合学生的古诗词,进行示范朗读,并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

3. 内容解析(10分钟):教师对选取的古诗词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引导学生领悟诗句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诵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诗词,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古诗词书籍或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朗读和讨论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学生通过写感悟或小论文的方式,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3. 定期进行古诗词诵读比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方案设计:1. 课堂氛围营造: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分享。

2.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讲解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环节设计:导入→诵读指导→内容解析→小组讨论→总结与拓展,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目标。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故事、图片等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教学后记
5
教学内容
《忆江南》

4
教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有感情朗读。在读中 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程 序 课前修改
一、创设意境 释题入情 播放江南春景图,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二、 探究诗意 以知促情 1、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 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 “音”的发音) 3、 齐读。 4、 指导学法。 (1) 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一首古诗的?(交流:借助工 具书,查阅资料, 伙伴讨论交流,借助书中的注释等方法去了解诗的意思、 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 (2) 迁移学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习古诗的这种方法 来学习这首词,在学 习和交流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5、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教 师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6、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
小组交流
教学后记
总第 13 教时
10
教学内容
游园不值

9
教时
《游园不值》 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未遂, 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 表现了春天有压抑不了的生机,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课件 教 一复习检查 学 程 序 课前修改
2
三、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疑: “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 (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 引导: “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醉”是 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 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 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5、问:这一杯酒杯喝完了吗?为什么? 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 么?(配乐) 7、面对此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9、配乐赛读、齐读。 10、背诵
教学后记
3
教学内容
《赠汪伦》

2 教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 的深厚情谊。 3. 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 好习惯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图片



校 本 课 程 教 案
顾凤华 菱角沽中心小学
1
教学内容
《凉州词》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 2 个生字,练习写好 6 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品读悟诗情。 教学重点 品读悟诗情。 教学难点
乐曲《阳关三叠》
教学准备




修改
一、音画时尚导入: 1、师: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 情境联想诗歌。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 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 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颖

课前修改
一、导入 1.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学过很多古诗,这些千古绝句 让我们动情,令我们落泪,催我们奋起„„今天,我们一起 学习《赠汪伦》 二、学习古诗《赠汪伦》 。 1.这节课就让我们步入历史的隧道, 去感受历史上那著名 的诗人 -----李白的心路历程吧! 2.被称为“诗仙”的李白,诗篇内容丰富多样,一些佳句 名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以前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 《黄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出示。 全班齐读:从诗中我们体会到的是诗人怎样的心境? 3.题目中的“赠”是什么意思?(解题) 试着连起来解释题目的意思。 全班齐读古诗。 4.为什么是“赠汪伦”呢?(点名答)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春天的诗? 二、知诗人、解诗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江南春。读 了课题,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江南在哪儿? 诗的作者杜牧,有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 三、抓字眼、明诗意 江南有哪些迷人的风光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 诗,把字音读准了。 (出示视频) 听听看大家读得怎么样?(先指读两人,再带读,然后小 组读,最后齐读。 ) 结合书上的诗读一读,跟同桌说说看,从这首诗中,你仿 佛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四、想意境、悟诗情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么美丽的江南景色, 你能把刚才的所见所闻连起来,诗、图结合在一起,完整地说 一说整首诗的意思吗?先自己说一说,再四人一小组交流。
教学后记
8
教学内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7
教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程 序 课前修改
一、激情导入 1、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 (课件出示:荷花、 荷叶) 2、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 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 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古诗) 二、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 2、指名读古诗。 (男女各一) 。 3、那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三、再次学习交流。 再读读这首诗, 四、深入研究学习。 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教学后记
总第 7 教时
7
教学内容
江南春

6 教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学会一个生字“旗” ,理解“酒旗”及诗句的意思。 3、在反复诵读诗句的基础上,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诗句的基础上,体会古诗的意境
在反复诵读诗句的基础上,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古诗录音磁带、古诗配画一幅 学 程 序 课前修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和亲朋好友分别的事 谁想说 给大家听. 那么你知道古人分别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么 我请大家搜 集了一些送别古诗,你愿意给大家朗诵一下么 2、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送别诗,体会一下诗人的情感. 3、指名读诗题,评价,谁读的最像和好友分别. 齐读课题. 4、释题 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 (介绍时代背景)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 2、要求:读通读准 3、指名读,齐读. 4、 自学古诗,想象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打上 问号,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5、汇报
教学后记
9
教学内容
石灰吟

8
教时
教学目标
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 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 课前修改
教 学 程 序 一、直接揭题 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 (1)学生自己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2)理解“吟” (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二、读准古诗 1、学生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学生相机更正、强调。 3、齐读 三读古诗、读好古诗
教学后记
4
教学内容
《别董大》

3
教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 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写; 3、培养学生对祖国是个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 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 体会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 体会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名曲《送别》学生:预习,搜集相关的资料 教 学 程 序 课前修改
教学后记
6
教学内容
清明 1、了解古诗的含义。 2、会背古诗,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培养学生对我国古文化的热爱之情

5
教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会背古诗,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会背古诗,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 一、 引入 说说你说知道的清明节。 二、指导理解 1、放录音古诗——清明。 ——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 ——作者叫什么名字? 2、学生初读古诗 3、出示图片,教师讲解古诗含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译:清明节那天下起了雨,路上的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去 上坟、扫墓,来怀念去世的亲人或朋友。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古诗录音磁带、古诗配画一幅 学 程 序 课前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