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全章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全章教案有理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计算。
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6、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给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重点难点有理数的运算是重点;准确理解负数、绝对值的意义和运算符号的确定是难点。
课时分配1.1正数和负数2课时1.2有理数5课时1.3有理数的加减法3课时1.4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1.5有理数的乘方4课时本章小结2课时人教版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全章教案1.1.1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负数产生是生活、生产的需要;2、掌握正、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3、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重点;正确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负数的引入我们知道,数产生于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投影1~3:图1.1-1]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了数1,2,3 ;为了表示“没有”、“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
[投影4](1)北京冬季里某天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2)有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U1),黄队胜蓝队(1U0),蓝队胜红队(1U0),三个队的净胜球分别是2,-2,0,如何确定排名顺序?(3)2022年我国产量比上年增长1.8%,油菜籽产量比上年增长-2.7%,这里的增长-2.7%代表什么意思?上面三个问题中,哪些数的形式与以前学习的数有区别?数-3、-2、-2.7%与以前学习的数有区别。
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有理数1.1 有理数的概念与分类1.2 有理数的加减法1.3 有理数的乘除法1.4 有理数的乘方2. 第2章:一元一次方程2.1 方程的概念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 第3章:几何图形3.1 线段、射线与直线3.2 角的概念与分类3.3 三角形的性质3.4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加减乘除及乘方运算。
2.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乘除法及乘方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性质及判定2.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规律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尺子、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
通过观察身边的几何图形,引入几何图形的性质。
2. 例题讲解:讲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法则与例题。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例题。
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3. 随堂练习:进行有理数运算的练习。
解答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
识别与判断几何图形的练习。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规律。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3. 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有理数运算练习题。
一元一次方程实际应用题。
几何图形的识别与判断题。
答案:见课后练习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学生掌握程度进行查漏补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有理数的更多运算性质。
介绍更高层次的方程解法,如二元一次方程组。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公开课《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公开课《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2.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观察和分析,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2. 运用数学符号和表达式进行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有理数的乘法。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和运算方法。
2.2 教学内容2.2.1 有理数乘法的定义和符号表示介绍有理数乘法的定义,以及数学符号表示方法。
2.2.2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通过实例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2.2.3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讲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并进行练习。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兴趣和思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有理数乘法的定义和运算法则。
3.3 课堂讲解讲解有理数乘法的符号表示、运算法则和运算方法。
3.4 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练习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有理数乘法的重点和难点,并进行反思。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掌握。
4.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共同促进学习的进步。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提供一本适合学生的数学教材,用于学习和参考。
5.2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辅助讲解和展示有理数乘法的知识点。
5.3 练习题库准备一辑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学生自主学习。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互动游戏设计一个关于有理数乘法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运用乘法规则。
1.3有理数的乘除及乘方
知识点 1:有理数乘法法则 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 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0 乘以任何数都得 0。
例:(1) 3 4
12
(2) 3 4
12
(3) 0 199
0
练习:仿上例,计算
3 5
8 5 6 3 3 4
6 3
0 125
9 6
2 6
读作:________________。
54 ,底数是___,指数是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 练习:2 仿写
练习:3
例: 3 2 2
32 22
9 4
仿上例,计算
1 3 2
例: 32 3 3 9 23 _________ _______. 34 _________ _______.
23 _________ 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
42 _________ _______.
32 ,底数是___,指数是___, 13 _________ 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
13 _________ _______.
43 ,底数是___,指数是___,
-5-
a 1、 底数
n指数
22 _________ _______. 33 _________ _______. 13 _________ ______22 3个 2 相乘
练习:1
72 _________ _______. 例: 72
2 2 3
43 _________ _______.
3 2 2
3 2 2
32
22
9 4
1.3有理数乘法(教师版)
初一数学暑假班(教师版)1、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2、几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法则: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个,积为负; 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个,积为正; 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零,积为零。
3、有理数的乘法满足的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ab ba =; (2)乘法结合律:()()ab c a bc =; (3)乘法分配律:()a b c ab ac +=+4、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即ab =1,那么a 和b 互为倒数;有理数乘法知识梳理倒数也可以看成是把分子分母的位置颠倒过来.注意:①零没有倒数②求分数的倒数,就是把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一个带分数要先化成假分数。
③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5、有理数乘法运算步骤:①先确定积的符号;②求出各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例题解析【例1】一辆汽车以平均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沿着东西方向的公路行驶,现在它在公路的A处。
(1)如果它向东行驶2小时,那么它位于A处的哪个方向?与A处相距多少千米?(2)如果它向西行驶2小时,那么它位于A处的哪个方向?与A处相距多少千米?(3)如果它以前一直在向东行驶,那么2小时前它位于A处的哪个方向?与A处相距多少千米?(4)如果它以前一直在向西行驶,那么2小时前它位于A处的哪个方向?与A 处相距多少千米?(1)东面,160千米。
(2)西面,160千米。
(3)西面,160千米。
(4)东面,160千米。
【例2】计算: (1) 384⎛⎫-⨯ ⎪⎝⎭; (2) 12(6)3⎛⎫-⨯- ⎪⎝⎭; (3)(-7.6)×0.5; (4)113223⎛⎫⎛⎫-⨯- ⎪ ⎪⎝⎭⎝⎭;(5) 12(6)3⎛⎫-⨯- ⎪⎝⎭; (6))511(213-⨯; (7)18()49⨯-; (8)53()610-⨯- 4192-521-146493.8-146-;;;;;;;【例3】计算:(1)125)5.2()2.7()8(⨯-⨯-⨯- (2) 1618025100⨯-⨯⨯-().()(3) ()()()-⨯-⨯⨯⨯-172340125 (4) ()()-⨯⨯-⨯51281511223(5)111111111111234567⎛⎫⎛⎫⎛⎫⎛⎫⎛⎫⎛⎫-⨯-⨯-⨯-⨯-⨯- ⎪ ⎪ ⎪ ⎪ ⎪ ⎪⎝⎭⎝⎭⎝⎭⎝⎭⎝⎭⎝⎭(6)111111111111223344⎛⎫⎛⎫⎛⎫⎛⎫⎛⎫⎛⎫-⨯+⨯-⨯+⨯-⨯+ ⎪ ⎪ ⎪ ⎪ ⎪ ⎪⎝⎭⎝⎭⎝⎭⎝⎭⎝⎭⎝⎭(7)11112346⎛⎫+-⨯⎪⎝⎭5854920720060-;;;;;;【例4】计算: (1))5(252449-⨯; (2))48()6143361121(-⨯-+--;(3)34.075)13(317234.03213⨯--⨯+⨯-⨯-; (4)(25)9(4)-⨯⨯-;(5)(125)7(8)-⨯⨯-; (6)(1256)(8)+⨯-;(7)(24)64(24)-⨯+⨯-; (8)50.625()98-+-⨯ (9)73()502510-⨯; (10)8(25)(0.125)(4)⨯-⨯-⨯-100-1-425-240-1048-700090034.13-3222-54249-;;;;;;;;;【例5】煤矿井下A 点的海拔高度为-174.8m ,已知从A 到B 的水平距离为120m ,每经过水平距离l0m 上升0.4m ,已知B 点在A 点的上方. (1)求B 的海拔高度;(2)若C 点海拔高度为-68.8m ,每垂直升高l0m 用30s ,求从A 到C 所用的时间。
人教版新版教材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教学目标
新版教材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 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 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 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 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 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 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 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 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 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 念.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在理解同类项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合并同类项。 3、掌握去括号法则,通过去括号对整式进行化简。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 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 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 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 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新版教材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教学目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课程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2.1 有理数 1.2.2 数轴 1.2.3 相反数 1.2.4 绝对值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 有理数的加法 1.3.2 有理数的减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 有理数的乘法 1.4.2 有理数的除法 1.5 有理数的乘方 1.5.1 乘方 1.5.2 科学记数法 1.5.3 近似数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2.2 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3.1.1 一元一次方程 3.1.2 等式的性质 3.2~3.3 解一元一次方程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1 几何图形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4.1.2 点、线、面、体 4.2 直线、射线、线段 4.3 角 4.3.1 角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4.3.3 余角和补角
1.4.1.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显得拘谨,不够积极主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具体内容包括:
(1)正数与正数、负数与负数的乘积;
(2)正数与负数的乘积;
(3)零与任何有理数的乘积;
(4)应用乘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使其掌握推理、归纳的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不少亮点。学生们能够围绕有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有创意的想法。这说明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内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继续发挥学生们的这一优势,鼓励他们提出更多有价值的观点。
此外,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时间分配的问题。在讲解重点和难点时,我可能会占用较多的时间,导致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时间相对紧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更加精准地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将乘法法则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其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6篇】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6篇】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1目标:1、学问与技能使同学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把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娴熟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经受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进展观看、探究、合情推理等力量,会进行有理数和乘法运算。
重点、难点:1、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
2、难点:有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确定有理数乘法积的符号。
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1、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正数的加减法可以扩充到有理数的加减法,那么乘法是可也可以扩充呢?乘法是加法的特别运算,例如5+5+5=5×3,那么请思索:(-5)+(-5)+(-5)与(-5)×3是否有相同的结果呢?本节我们就探究这个问题。
3、在一条由西向东的笔直的公路上,取一点O,以向东的路程为正,则向西的路程为负,假如小玫从点O动身,以5千米的向西行走,那么经过3小时,她走了多远?二、合作沟通,解读探究1、学校学过的乘法的意义是什么?乘法的安排律:a×(b+c)=a×b+a×c假如两个数的和为0,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由前面的问题3,依据学校学过的乘法意义,小玫向西一共走了(5×3)千米,即(-5)×3=-(5×3)3、同学活动:计算3×(-5)+3×5,留意运用简便运算通过计算表明3×(-5)与3×5互为相反数,从而有 3×(-5)=-(3×5),由此看出,3×(-5)得负数,并且把肯定值3与5相乘。
类似的,(-5)×(-3)+(-5)×3=(-5)×[(-3)+3]=0由此看出(-5)×(-3)得正数,并且把肯定值5与3相乘。
4、提出:从以上的运算中,你能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鼓舞同学自己归纳,并用自己的语舞衫歌扇,并与同伴沟通。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第一章:有理数乘法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
1.2 教学内容引入有理数乘法概念,解释有理数相乘的规律。
讲解有理数乘法的符号表示方法。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有理数乘法的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1.4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几个实际例子,让学生尝试计算并解释结果。
第二章:有理数的乘法规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规律。
让学生能够应用乘法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讲解有理数乘法的规律,包括正负数相乘、同号相乘、异号相乘的情况。
举例说明乘法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有理数乘法的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4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几个实际例子,让学生尝试计算并解释结果。
第三章: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步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步骤。
让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3.2 教学内容讲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步骤,包括先乘绝对值、确定乘积的符号等。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3.3 教学方法通过步骤图示和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步骤。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3.4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几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的例子,讲解运算步骤。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第四章:有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让学生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讲解有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购物找零、速度与时间等问题。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乘法进行解决。
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乘法进行解决。
4.4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几个实际问题,讲解有理数乘法的应用。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1 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1.2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1.3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1.4 有理数的乘方与开方2.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2.1 整式的乘法法则2.2 乘法公式2.3 整式的因式分解3. 第三章分式及其运算3.1 分式的概念及性质3.2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3.3 分式的加法与减法4. 第四章轴对称与中心对称4.1 轴对称图形4.2 中心对称图形5. 第五章数据分析5.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5.2 方差与标准差5.3 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直方图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整式、分式的概念及性质,掌握相应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2. 掌握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学会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推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因式分解、分式的运算、数据分析的方法。
2. 教学重点:理解概念、掌握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理论知识,结合例题进行解析。
3.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互相讨论,解决问题,教师进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直观的板书,突出重点和难点。
2. 采用图表、示例等形式,使板书更具条理性和系统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有理数运算练习题;第二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练习题;第三章:分式运算练习题;第四章: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练习题;第五章:数据分析练习题。
2. 答案:根据练习题,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拓展性练习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重点关注章节和内容的逻辑顺序,确保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循序渐进,避免知识点的跳跃。
1.4.1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教案
1.4.1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了解乘法的基础上,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
2.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在积极参与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数学活动中,体会有理数的实际意义,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水平。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难点:
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及数轴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在原有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经验中,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学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在探索后经小组合作,尝试练习,总结自己的观点;同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 上册 第一章】1.3.1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3.1 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3.1节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这部分内容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性质以及运算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将为后续的乘法、除法、减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对加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对符号的判断和运算顺序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巩固有理数的概念,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符号的判断和运算顺序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激励评价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运用激励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例题、练习题等。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案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小红购买了3个苹果,小蓝购买了2个苹果,他们一共购买了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讲解加法法则的内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可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的注意事项,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七上数学教案第一章有理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学习有理数的必要性.②理解并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③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新课,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都可以归结到有理数的运算上,比如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数轴、相反数、绝对值,运算法则,运算律,近似数等内容的学习,直接目标都是落实到有理数的运算上.难点:负数概念的建立,绝对值意义,有理数法则的理解.课时分配内容课时1.1 正数和负数 11.2 有理数 4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5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41.5 有理数的乘方 4单元复习与验收 2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实际问题(即联系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引入,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大胆尝试的过程中,使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自得知识,自觅规律.1.在进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时:(1)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如:从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负数,从而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借助温度引出数轴,建立数(有理数)与形(数轴上的点)之间的联系.(2)注意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讲述相反数、绝对值,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体现代数的特点,•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能更深一步,并为今后学习整式、方程打下基础.2.讲解有理数运算时,有理数加法及乘法法则的导出借助数轴会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法则要着重强调符号的确定,在此基础上注意绝对值的运算,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1.1 正数和负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正数与负数的引入是实际生活的需要.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③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2.过程与方法通过正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0•的含义.难点:负数的引入和理解.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由同学感受高于水平面和低于水平面的不同情况.(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举出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温度是零上7℃和零下5℃,买进90张课桌与卖出80张课桌,汽车向东50米和向西120米等.想一想以上都是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你能用小学算术中的数来表示出每一对量吗?你能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该如何表示它们呢?2.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前进、收入、上升、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把与它相反的量,如零下温度、后退、支出、下降、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用算述里学过的数表示,负的量用学过的数前面加上“-”(读作负)号来表示(零除外).活动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一位同学任意说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由其他同学用正负数表示.讨论什么样的数是负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总结】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在正数前面加“-”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 举出几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提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上升”与“下降”,“前”与“后”、“高于”与“低于”、“得到”与“失去”、“收入”与“支出”等.【点评】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能力.例2 在某次乒乓球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过标准质量0.02克记作+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答案】表示比标准质量低0.03克.例 3 2001年美国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减少 6.4%可记为-6.4% ,中国增长7.5%可记为+7.5% .备选例题(2004·山东淄博)某项科学研究以45分钟为1个时间单位,•并记为每天上午10时为0,10时以前记为负,10时以后记为正.例如,9:15记为-1,10:45记为1等等.依此类推,上升7:45应记为() A.3 B.-3 C.-2.5 D.-7.45【点拨】读懂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45与10相差135分钟.【答案】 B(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除零外)的数,在正数前加上“-”号就是负数,不能说“有正号的数是正数,有负号的数是负数”.另外,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1.填空-1,2,-3,4,-5, 6 , -7 , -8 …第81个数是–81 ,第2005个数是–2005 .【提示】通过观察可见,数字绝对值的排列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符号是负正相间,第奇数个数为负,第偶数个数为正.【点评】本题属于找规律问题,从绝对值和符号两方面考虑. 2.表1-1-1是小张同学一周中简记储蓄罐中钱的进出情况表(存入记为“+”):表1-1-1星期日一二三四五六(元)+16 +5.0 -1.2 -2.1 -0.9 +10 -2.6(1)本周小张一共用掉了多少钱?存进了多少钱?【答案】 6.8元,31元.(2)储蓄罐中的钱与原来多了还是少了?【答案】多了.(3)如果不用正、负数的方法记账,你还可以怎样记账?比较各种记账的优劣.【答案】用文字说明,但前者更简洁.3.数学游戏:4个同学站成一排,从左到右每个人编上号:1,2,3,4.用“+”表示“站”,“-”(负号)表示“蹲”.(1)由一个同学大声喊:+1,-2,-3,+4,则第1、第4个同学站,第2、第3个同学蹲,并保持这个姿势,然后再大声喊:-1,-2,+3,+4,如果第2、第4个同学中有改变姿势的,则表示输了,作小小的“惩罚”;(2)增加游戏难度,把4个同学顺序调整一下,但每个人记作自己原来的编号,再重复1.的游戏;(3)这不仅仅是游戏哟!在电脑中,•所有“命令”或“数据”都是用有理数(特别是二进制数)表示的.例如,没有特别的“翻译”程序,电脑就不明白你给屏幕上的卡通人下的是“站”还是“蹲”的命令,这时,就可输入正负数以区别不同的姿势.(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填空题(1)如果节约用水30吨记为+30吨,那么浪费20吨记为-20 吨.(2)如果4年后记作+4,那么8年前记作 -8 .(3)如果运出货物7吨记作-7吨,那么+100吨表示运进货物100吨.(4)一年内,小亮体重增加了3kg,记作+3,小阳体重减少了2 kg,则小阳增长了 2kg .2.中午12时,水位低于标准水位0.5米,记作-0.5米,下午1时,•水位上涨了1米,下午5时,水位又上涨了0.5米.(1)用正数或负数记录下午1时和下午5时的水位;(2)下午5时的水位比中午12时水位高多少?【答案】(1)下午1时,水位0.5米;下午5时,水位-1米(2)0.5+1=1.5(米)提升能力3.粮食每袋标准重量是50公斤,现测得甲、乙、丙三袋粮食重量如下:52公斤,49公斤,49.8公斤.如果超重部分用正数表示,请用正数和负数记录甲、乙、丙三袋粮食的超重数和不足数.【答案】 +2,-1,-0.2.4.有没有这样的有理数,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答案】有,是0.5.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15,-0.02,67,-171,4,-213,1.3,0,3.14,π【答案】正数:67,4,1.3,3.14,π;负数:-15,0.02,-1 71,-213开放探究6.同学聚会,约定在中午12点到会,早到的记为正,迟到的记为负,结果最早到的同学记为+3点,最迟到的同学记为-1.5点,•你知道他们分别是什么时候到的吗?最早到的同学比最迟到的同学早多少小时?【答案】最早的同学上午9点到,最迟的是下午1点半到,最早的比最迟的早到4.5个小时.7.新中考题(2004·玉林)冷库A的温度是-5℃,冷库B的温度是-15℃,•则温度高的是冷库A.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数学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负数的引入.课堂上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亲自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方法,感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新知以及探索和发现新知打下基础.1.2 有理数1.2.1 有理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②能把有理数按要求分类.③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和能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把已知各数填入相应的数集图里.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讨论交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我们认识的数除了小学里所学的之外,还有另一类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学生列举:3,5.7,-7,-9,-10,0,13,25,-356, -7.4,5.2… 议一议 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整数、0、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说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试一试 你能对以上各种类型的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有理数说明:以上分类,若学生思考有困难,可加以引导:因为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所以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那么整数又包含那些数?分数呢?做一做 以上按整数和分数来分,那可不可以按数的性质(正数、负数)来分呢,试一试.有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零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3)数的集合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试一试 试着归纳总结,什么是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有理数集合.(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127,3.1416,0,2004,-85,-0.23456,10%,10.l ,0.67,-89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答案】例2 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分类方法,你认为他们分类的结果正确吗?为什么?正数集合227,2004,10%,10.1,0.67,...负数集合-3.1416,-85,-0.23456,-89,...整数集合0,2004,-89,...分数集合127,-3.1416,-85,-0.23456,10%,10.1,0.67,...… … … …有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有理数⎧⎪⎪⎪⎨⎪⎪⎪⎩正数整数分数负数零【答案】两者都错,前者丢掉了零,后者把正负数、整数、分数混为一谈,分类标准不清楚.【点评】以上是对各类有理数的特点及有理数的分类进行的训练,基础性强,需要重视例3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有(B)①0是最小的正整数②0是最小的有理数③0不是负数④0既是非正数,也是非负数A.1个B.2个C.3个D.4个例4 如果用字母表示一个数,那a可能是什么样的数,一定为正数吗?与你的伙伴交流一下你的看法.【答案】不一定,a可能是正数,可能是负数,也可能是0.【点评】此题开放性较强.要求学生能用分类的思想对a全面认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备选例题(2004·浙江温州)观察下列数,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数,并说明你的理由.23,34,45,________,67,…你的理解是_________.【点拨】找出各项数的特点是本题关键所在,第一个数为23,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分子,分母都加1所得的数.【答案】56(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提问:今天你获得了哪些知识?由学生自己小结,然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定义和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我们要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属于哪一类,要特别注意“0”的含义.1.请你在图1-2-1的圈中填上适合的数,使得圈内的数依次为整数集、•有理数集、正数集、分数集、负数集.【答案】答案不唯一,如图1-2-2所示.2.有理数按正、负可分为⎧⎪⎨⎪⎩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1250.4813按整数分,可分为⎧⎨⎩整数分数(1)你能自己再制定一个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另一种分类吗?(2)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对事物进行分类,请你举例说明.【答案】 (1)如将有理数分成大于1的数,小于1的数,等于1的数.(2)例如对人按年龄可分为: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3.下面两个圈分别表示负数集和分数集,你能说出两个图的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呢?答案 负分数(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7,0.125,12,-312,3,0,50%,-0.3(1)整数集合{-7,3,0}(2)分数集合{0.125,12,-312,50%,-0.3}(3)负分数集合{-312,-0.3}(4)非负数集合{0.125,12,3,0,50%} 分数集合负数集合(5)有理数集合{-7,0.125,12,-312,3,0,50%,-0.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整数就是自然数B.0不是自然数C.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D.0是整数而不是正数3.某商店出售的三种规格的面粉袋上写着(25±0.1)千克,(25±0.2•千克),(25±0.3)千克的字样,从中任意两袋,它们质量相差最大的是 0.6 千克.提升能力4.字母a可以表示数,在我们现在所学的范围内,你能否试着说明a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答案】a可以表示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或负分数.5.某校对初一新生的男生进行了引体向上的测试,以能做5个为标准,•超过的次数记为正数,不足的次数记为负数,其中10名男生的测试成绩如下:-2 -1 2 -1 3 0 -1 -2 1 0(1)这10名男生有百分之几达标(即达标率)?(2)这10名男生共做了多少个引体向上?【答案】(1)50%;(2)5×10-1=49(个)开放探究6.应用创新题若向东8米记作+8米,如果一个人从A地出发先走+12米,再走-15米,又走+18米,最后走-20米,你能判断这个人此时在何处吗?【答案】在A地西边5米处.7.新中考题(2004·内蒙古赤峰)我市2004年元月某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宁城县的最低温度是-22℃,克旗的最低温度是-26℃,这一天宁城县的最低气温比克旗的最低气温高(A)A.4℃ B.-4℃ C.8℃ D.-8℃(六)资料采撷原始的计算工具计算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活动,人类初期的计算主要是计数.最早用来帮助计数的工具是人类的四肢(手、脚、手指、脚趾)或身边的小石头、贝壳、绳子等.中国有句古话叫“屈指可数”,说明人们常用手指来计算简单的数.在美国纽约的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件从秘鲁出土的古代文物,名叫“基普”,意即打了绳结的绳子.基普是古人用来计数和记事的.传说公元前6世纪,•波斯国王在一次征战中曾命令一支部队守桥,他把一条打了结的皮带交给留守将士,要他们每守一天解开一个结,一直守到皮带上的结全部解完了才准撤退.在没有文字的我国古代,人们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法来计数和记事.一件事打一个结,大事打个大结,小事打个小结,办完了一件事就解掉一个结.古人不仅用绳结计数,而且还使用小石子等其他工具来计数.例如,他们饲养的羊,早晨放牧到草地里,晚上必须圈到栅栏里.这样,早晨从栅栏里放出来的时候,出来一只就往罐子里扔一块小石子;傍晚羊进栅栏时,进去一只就从罐子里拿出一块小石子.如果石子全部拿光了,就说明羊全部进圈了;如果罐子里还剩下石子,说明有羊丢失了,必须立刻寻找.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方法的基础上去思考问题,探寻结果.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通过学生的讨论,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另外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受到启发,有方法型的,有技巧型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深刻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1.2.2 数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数轴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②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2.过程与方法①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②结合本节内容,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数轴的概念.难点: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有一个学校,学校东50m 和西150m•处分别有一个书店和一个超市,学校西100m和160m处分别有一个邮局和医院,分别用A、B、C、D表示书店、超市、邮局、医院,你会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吗?(学生画图)(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师:对照大家画的图,为了使表达更清楚,我们把0•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即用一直线上的点把正数、负数、0都表示出来.•也就是本节内容──数轴.点拨(1)引导学生学会画数轴.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方向为正(左边为负方向)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据情况而定)第四步:拿出教学温度计,由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和数轴的结构是否有共同之处.对比思考:原点相当于什么;正方向与什么一致;单位长度又是什么?(2)有了以上基础,我们可以来试着定义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做一做 学生自己练习画出数轴.试一试:你能利用你自己画的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4,1.5,-3,-72,0吗?讨论 若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表示-a 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又相距了多少个长度单位?小结 整数能在数轴上都找到点吗?分数呢?可见,所有的__________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___•都在原点的左边,______________都在原点的右边.(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 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①4②-1021③④0⑤-101⑥0-3【答案】 ①错.没有原点 ②错.没有正方向 ③正确 ④错.没有单位长度 ⑤错.单位长度不统一 ⑥正确 ⑦错.正方向标错例2 试一试:用你画的数轴上的点表示4,1.5,-3,-73,0【答案】图中A点表示4,B点表示1.5,C点表示-3,D点表示-73,E点表示0.例3 如果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表示-a 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呢?【提示】 由数轴上数的特点不准得到,正数都在原点的右边,负数都在原点左边.【答案】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个点与它对应,原点右边的点表示正数,原点左边的点表示负数.【点评】 数与数轴上的点结合,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例4 下列语句:①数轴上的点又能表示整数;②数轴是一条直线;•③数轴上的一个点只能表示一个数;④数轴上找不到既不表示正数,又不表示负数的点;⑤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都是有理数.正确的说法有(B) ⑦-1-2021-1-45E DC B AA.1个B.2个C.3个D.4个【提示】题中,结合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特点,可见①中错误的;②、③是正确的;④中可以含有0,•⑤中应该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出对应的点,但并不是数轴上的点都表示有理数.例5 (1)与原点的距离为2.5个单位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表示有理数 2.5 •和-2.5 .(2)一个蜗牛从原点开始,先向左爬了4个单位,再向右爬了7•个单位到达终点,那么终点表示的数是+3 .例6 在数轴上表示-212和123,并根据数轴指出所有大于-212而小于123的整数.【答案】 -2,-1,0,1【点评】本题反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例7 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若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2000cm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点是(C)A.1998或1999 B.1999或2000C.2000或2001 D.2001或2002【提示】分两种情况分析:(1)当线段AB的起点是整点时,•终点也落在整点上,那就盖住2001个整点;(2)是当线段AB的起点不是整点时,•终点也不落在整点上,那么线段AB盖住了2000个整点.【点评】本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探索和实践能力.备选例题(200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数轴上,离原点距离等于3的数是________.【点拨】 不要忽视在原点的左右两边.【答案】 ±3(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数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立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的内在联系,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想.大家要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画出数轴.提醒大家,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相关点来表示,但反过来并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一条直线的流水线上,依次有5个卡通人,•它们站立的位置在数轴上依次用点M 1、M 2、M 3、M 4、M 5表示,如图:(1)点M 4和M 2所表示的有理数是什么?(2)点M 3和M 5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3)怎样将点M 3移动,使它先达到M 2,再达到M 5,请用文字说明;(4)若原点是一休息游乐所,那5个卡通人到游乐所休息的总路程为多少?【答案】 (1)M 4表示2,M 2表示3;(2)相距7个单位长度;(3)先向左移动1个单位,再向右移动8个单位长度;(4)17个单5M 4M 3M 2M 1位长度.(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从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2.P从数轴上原点开始,向右移动2个单位,再向左移5个单位长度,此时P点所表示的数是 -3 .3.把数轴上表示2的点移动5个单位后,所得的对应点表示的数是(C)A.7 B.-3 C.7或-3 D.不能确定4.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是(D)A.正数 B.负数 C.不是负数 D.不是正数 5.数轴上表示5和-5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 5 ,但它们分别在原点的两边.提升能力6. 1 是最小的正整数,0 是最小的非负数,0 是最大的非正数.7.与原点距离为 3.5个单位长度的点有 2 个,它们分别是3.5 和-3.5 .8.画一条数轴,并把下列数表示在数轴上:+2,-3,0.5,0,-4.5,4,313【答案】略开放探究9.在数轴上与-1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 2 个,为-4或2 ;长为3个单位长度的木条放在数轴上,最多能覆盖 4 个整数点.10.新中考题(2004·南京)下列四个数中,在-2到0之间的数是(A)A.-1 B.1 C.-3 D.3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亲自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与发现等式的性质,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的数学定理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和发现打下基础。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
1.2 教学内容引入有理数乘方的概念,解释乘方的意义。
通过实际例子,讲解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
1.3 教学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使用PPT展示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让学生跟随讲解。
提供例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加深理解。
1.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有理数乘方概念的理解。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评估学生对运算规则的掌握。
第二章: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规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
让学生能够运用运算规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2 教学内容讲解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包括正数乘方、负数乘方和零的乘方。
提供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运算规则。
使用PPT展示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让学生跟随讲解。
提供例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加深理解。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运算规则。
2.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有理数乘方运算规则的理解。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评估学生对运算规则的掌握。
第三章: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练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
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2 教学内容提供一系列有理数乘方的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
指导学生运用运算规则,进行计算和解答。
3.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PPT展示正确答案,让学生核对和纠正错误。
3.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掌握情况。
评估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第四章:有理数的乘方应用让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进行解决。
讲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运算步骤。
七年级数学“部编版”教材第一章教案:《1.3.3有理数的乘法》
七年级数学“部编版”教材第一章教案:《1.3.3有理数的乘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有理数的乘法教学目标:1.能确定多个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并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经历探索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问题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验证等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教学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请叙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计算:│-5│×;×;0×.二、互动新授。
1.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例如:计算:1××==-1×=-7;又如:×[×]=×=-52.我们知道计算有理数的乘法,关键是确定积的符号.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2×3×4×;2×3×4××;2×××;×××.易得出:、式积为负,、式积为正,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有关.教师问: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完成思考后,教师指出: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与正因数的个数无关,当负因数的个数为负数时,积为负数;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数.2.多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先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各个绝对值的积.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
学科
数学
组长 签字 主备教师
第周
第
课时
1,观察下面的等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使用人
共 2 课时 课题 1.3.1 有理数的乘法(1) 课型 新授课 第 1 课时 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 教 学 目 过程与方法 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知识与技能 第二个乘数逐次递减 1,那么积呢? 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任然成立,那么第二个乘数由 0 变为-1 时,积从( 0)变为( -3 )
同步练习 按照上述规律,下面填什么? (1)6×(-9) (3)(-6)×9 (5)(-6)×(-1) (7)(-6)×0; (2)(-6)×(-9) (4)(-6)×1; (6)6×(-1); (8)0×(-6);
四,拓展提高 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 山峰,每登高 1km 气温的变化量为-6℃,攀登 3km 后,气温有什么 变化?
标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及学法指导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工具 多媒体 复备 2,观察下面的等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一. 情景导入 在小学,我们学过正数及 0 的运算。引入负数后,怎样进行乘法 运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作 教科书第 24 页习题 1.3 第 1 题; 业
反 思 提 升
二. 自主学习
要使上述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任然成立,第一个乘数由 0 变为-1 时,积 由( )变为( )
正数乘负数积为____数,
负数乘负数积为___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___.
总结乘法法则: 3 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 注意: 1.上面的法则是对于只有两个因数相乘而言的。 2.做乘法的步骤是:1 先确定积的符号, 2 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三,互助探究
正数乘正数积为____数,
负数乘正数积为___数,
什么是倒数?举例说明
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五,检测提升 课时练 30 页达标检测 1-6 题,时间 8 分钟。
有理数的乘法(1) 板 六,总结评价 书 设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 计 总结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