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第5次课
第5次课加工余量的确定及时间定额

d.加工总余量的大小还与生产类型有关;批量小 Z0可大些;
批量大,Z0 减小。
一、加工余量的概念:
1、加工余量:在加工过程中,所切除金属层的厚度;
包括:总余量和工序余量
2、总余量:在由毛坯变为成品的过程中,在某加工表面切除
的金属的总厚度,称为该表面的加工总余量。
加工总余量 Z=Z1+Z2+……+Zn =/毛坯尺寸-设计尺寸/ 3、工序余量:每一道工序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4、单边余量:象平面的加工余量,它等于实际切除金属层厚度 5、双边余量:为外园和孔等旋转表面,其加工余量指的是直径 上的,即表面实际切除的金属层厚度为加工余量的一半。
Z1
δ0 δ1 Z2min
Z 2max
Z2max=D1max-D2min =Z2+δ2
Zபைடு நூலகம்
Z2 Z3
最小工序余量:
Z2min=D1min-D2max=Z2-δ1 工序余量公差: δz2=Z2max-Z2min=δ1+δ2
D 毛坯
δ2
δ3
D 成品
2)对孔类尺寸:如图,工序中: 最大工序余量: Z2max=D2max-D1min=Z2+δ2 最小工序余量: Z2min=D2min-D1max=Z2-δ1 工序余量公差: δz2=Z2max-Z2min=δ1+δ2 验证了用“入体”的好处。
需要提高尺寸和形状精度:2Zb=Ta+2 Ra+2/ρa/
三、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
1.经验估计法:采用类比法估计确定加工余量的大小。多用于
单件小批生产。
2.分析计算法:以一定的经验资料和计算公式为依据,对影响 加工余量的诸因素进行逐项的分析计算以确定加工余量的大小。 仅在贵重材料及某些大批生产和大量生产中采用。 3.查表修正法:以有关工艺手册和资料所推荐的加工余量为基
《液压传动技术与气动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液压传动技术与气动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液压元件、液压系统等基础知识;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正确使用液压元件,完成简单的液压系统设计;3. 德育目标: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本次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液压元件、液压系统的应用与维护等。
具体安排如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液压传动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的应用,引出液压传动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2. 液压传动原理讲解(15分钟)通过动画演示和实物展示,讲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包括液体压力传递、液体流量控制等。
3. 液压元件介绍(30分钟)分别介绍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缸、液压阀等基本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作用。
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这些元件的正确使用方法。
4. 液压系统应用与维护(2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液压系统在工业生产、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领域的应用,以及液压系统的维护保养方法。
5. 德育渗透(1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点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同时,强调液压油对环境的危害,让学生了解液压油回收和再利用的重要性。
三、教学步骤与实施方法1.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相关教学资料、液压元件和实验器材;2.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出本次课程主题;3. 知识讲解:按照教学计划和步骤,逐步讲解液压传动原理、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液压元件的拆装和操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5.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液压系统的应用和维护保养方法;6. 德育渗透: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团队协作、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的重要性;7. 总结评价: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实施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注重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液压与气压传动 第4版 (左健民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

第一次作业1-4:提示:恩氏粘度E :测定液体在一定温度、容积的条件下,从恩氏粘度计流出的时间(秒)与蒸馏水在20℃时流出的时间(秒)之比,即为液体的恩氏粘度。
单位为恩格拉度。
ν=(7.31E-6.316.31//E )×10-6,ν=μ/ρ答案:E =30E ;ν=19.83×10-6m 2/s=19.83m m 2/s=19.83cSt ;μ=0.017N ·s/m 21-6:提示:利用液体静压力基本方程计算:活塞受力平衡:F+mg=(p+ρgh)*πd 2/4(其中p 为液体上平面的压力)测压管压力平衡:p 0+ρg x=p ,可以求得x (其中p 0为大气压)答案:x=2(F+mg)/ρπgd 2-p 0/ρg-h1-9:提示:根据伯努利方程:p 1/ρg +z 1+αv 12/2g =p 2/ρg +z 2+αv 22/2g ,其中z 1=z 2,α=1,p 1=p 0根据液体连续性方程:v 1A 1=v 2A 2,得v 1/v 2=2根据液体静压力基本方程:p 2=p 0+ρgH 由以上公式,可以求得v 1,然后q=v 1A 1答案:q=0.32m 3/s ,p 2=1.99×105≈2.0×105Pa 第二次作业1-16:2p C q A d∆=ρ2-1:泵的输出功率:kWs m pq P O 9.0/=⋅∆=∆=2-2:泵的理论流量:min泵的容积效率:额定工况下,需电动机驱动功率:Wpq P P O t 3361077.8487.060/10150105.29×=×××=∆==−ηη案网 p .c n驱动泵的转矩:mN n P P T t t i ⋅×=×××===331085.060/95014.321077.842πω2-3:∵DeB B V ππ2Re 4==变量叶片泵的排量,∴当排量为16mL/r 时,偏心量:mm m DB V e 15.01052.11030108922/101624336≈×=×××××==−−−−πππ当偏心量e=(D-d)/2=(89-83)/2=3mm 时,排量最大,rmL rad m DeB B V /316/1003.51030103108914.322Re 435333max ≈×=×××××××===−−−−ππ第三次作业3-1:液压马达的实际转速:min /811025092.0102263r V q n V =×××==−−液压马达的输出转矩:mN pV T m ⋅=××××−=∆=−96.369292.0/9.01025010)15.10(266ππη3-3:已知:24241A =−−由题可得:1)21F F =;q v /11=∴s m /016.0=F F 21=∴2)12p p =∵又p F 11=∴p F 22=∴3)当01=F ;N A 44212210125.1080××−第四次作业:4-4:(题目补充条件:单向阀的压降0.2MPa ,减压阀正常压降0.3MPa 。
液压基础培训讲解ppt课件

传动平稳、无级调速、过载保护 、布局灵活、容易实现自动化等 。
液压系统组成要素
动力元件
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 的压力能,如液压泵。
执行元件
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 ,驱动负载作直线往复运动或 回转运动,如液压缸、液压马 达。
控制元件
控制和调节液压系统中液体的 压力、流量和方向,如压力控 制阀、流量控制阀、方向控制 阀等。
包括液压泵、油箱、电机 、控制阀等组成部分,确 保学员了解实验台架的基 本构造。
安全操作规程讲解
强调实验前的安全检查、 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应 急处理措施,提高学员的 安全意识。
实验台架搭建实践
指导学员亲自动手搭建实 验台架,熟悉各部件的连 接方式和安装要求。
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指导
液压泵启动与调试
教授学员如何正确启动液压泵, 并进行必要的调试,确保液压泵
方向控制阀
压力控制阀
流量控制阀
作用
控制液压油的流动方向 ,如单向阀、换向阀等
控制液压系统的压力, 如溢流阀、减压阀等
控制液压油的流量,如 节流阀、调速阀等
实现液压系统的压力、 流量和方向控制
辅助元件功能介绍
油箱
储存液压油,起到散热、沉淀杂质的 作用
滤油器
过滤液压油中的杂质,保证系统清洁 度
冷却器
冷却高温液压油,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温度
设计要点
合理选择液压元件、确定调速范围、考虑系统效 率等。
方向控制回路实现方法
方向控制回路作用
01
控制执行元件的启动、停止和换向。
常见方向控制阀
02
单向阀、换向阀等。
实现方法
03
采用不同组合的方向控制阀,实现多种换向要求。
第五次课 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的布置与计算、钢筋、模板工程

单井涌水量的计算—达西线性渗透定律 涌水量=渗透系数×过水断面积×水力坡度 即:Q=KAI
对于无压完整井:
2H S S 3 m / d Q 1.366 K
lg R lg r
式中:H—含水层厚度(m); h—井内水深(m) R—抽水影响半径(m); r—水井半径(m); S—水井内水位降低值,S=H-h。
b≥0.8 d
四、钢筋的制备与安装 制备内容:配料、加工、钢筋骨架的成型。 配料:确定下料的长度;校核钢筋的规格、品种 ;确定需代换钢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钢筋工程、模板工程 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 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吊装 在特殊情况下的施工方法
钢筋工程
一、钢筋的分类及级别 按生产工艺及加工方式:热轧钢筋、热处理钢筋 、冷拔钢丝、碳素钢丝、刻痕钢丝、钢铰线等。 新标准规定:热轧钢筋按屈服强度(N/mm2)分 HRB235、 HRB335 、 HRB400 、 HRB500四级。
(四)钢筋冷轧 将圆筋压轧成规律变形的钢丝。冷轧后的 钢筋强度可达650N/mm2。
三、钢筋的焊接
1、目的:接长(钢筋) 成型(网片、箍筋) 连接构件(由铰接变固定端) (一)对焊
对焊机两电极使两段钢筋接 触,通以低电压的强电流, 再施加轴向压力顶锻,形成 对焊接头。
(二)电弧焊
1、原理:利用弧焊机使焊条与焊件 之间产生高温电弧,熔化焊条及电 弧范围内的焊件金属,凝固后形成 焊缝或接头。 2、接头形式与要求 焊缝要求:无裂纹、气孔、夹渣、烧伤 长度L: HPB235级——单面焊≮8d、双面焊≮4d 其他级——单面焊≮10d、双面焊≮5d 宽度b:≮0.8d。 高度h:≮0.3d。
轻型井点的设计 •平面布置 •高程布置 •涌水量计算 •井点管数量、间距和抽水设备的确定等。
05 第5次课(第4章:沙波运动)解析

hsΔ
4.1、沙波形态和发展过程 4.1.1 沙波的纵剖面形态
A1 A2 λ
图4-1 沙波的纵剖面
波峰:沙波向上隆起的最高点。 波谷:沙波向下凹入的最低点。 波长:相邻两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λ。 波高:波谷至波峰的铅直距离hs。
hsΔ
4.1、沙波形态和发展过程 4.1.1 沙波的纵剖面形态
A1 A2 λ
11
4.1.2 沙波的发展过程
河道中的沙波随着水流在不断变化,具有产生、发展 和消亡的过程。
沙波的发展过程与河道水流强度密切相关。 随着水流强度的增强,沙波运动及相应的床面形态将经历 以下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出现以下几种类型的沙波:
12
4.1.2 沙波的发展过程 0、静平床 此时水流强度较弱,U<Uc ,床沙静止不动。
图4-1 沙波的纵剖面
1、形态特征: 外形——迎水面长而平,背水面短而陡; 坡度变化
hs Δ
2、沙波表面水流流态
A1 A2 λ
(1) 流速分布不均,波峰处流速最大,波谷处流速 最小; (2)波峰后水流分离,形成横轴环流;
7
Δ
hs
2、沙波表面水流流态
A1 A2 λ
(3) 漩涡上下两端、正负流速之间存在两个停滞点(即流 速为零的点); (4)迎水面流速为正,漩涡区内水流流速为负值。
4、沙浪 逆行沙波形成原因:
沙浪
因为这种沙波起伏很大,水流在经过沙波的迎流面时, 好像上坡一样,负担较大,把一部分泥沙卸了下来;而 越过波峰下行时,又有余力冲走一部分泥沙。这样每一 颗泥沙虽然顺着水流方向运动,但沙波作为一个整体却 是徐徐向上游后退,故称为逆行沙波。
21
4.1.2 沙波的发展过程
5、急滩和深潭
第五次课--极限的定义

不是无穷大 !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三、 无穷小运算法则
定理1. 有限个无穷小的和还是无穷小 . 证: 考虑两个无穷小的和 . 设
0 ,
当 当
时,有 时,有
取 min 1 , 2 , 则当 0 x x0 时, 有
2 2
x 1, f ( x) 0 , x 1 , 讨论 x 0 时 f ( x)
y x 1
y x 1
o 1
1
x
的极限是否存在 .
解: 利用定理 3 . 因为
x 0 x 0
lim f ( x) lim ( x 1) 1
x0
lim f ( x) lim ( x 1) 1
2. 函数极限的局部有界性 定理3 . 如果
存在,这个极限唯一。
存在,那么,在点
的某个去心邻域内,函数 f ( x) 有界。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3. 保号性定理 定理4 . 若 且 A > 0 , 则存在 (A<0)
f ( x) 0. (P37定理3) ( f ( x) 0)
A
y f ( x)
X
X
o
x
直线 y = A 为曲线
的水平渐近线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两种特殊情况 :
x
lim f ( x) A
0 , X 0 , 当 f ( x) A
时, 有
0 , X 0 , 当 x X 时, 有 f ( x) A
解答见课件第二节 例5
第五次课 火法炼铜的其它方法2

15
3、诺兰达熔炼操作数据与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1
项目名称
精矿处理 量
单位 参数(均值) 序号
t/d
2494
9
项目名称 单位 参数(均值) 渣产量 t/d 16929(52包)
12
图7.2 诺兰达反应炉示意图
13
2、工艺流程 大冶冶炼厂采用的诺兰达熔炼工艺流程如图7.3。
图7.3 大冶冶炼厂诺兰达熔炼工艺流程 14
诺兰达熔炼对物料粒度和含水要求不严(含水 一般为7~9%),不必深度干燥。来源不同的各种 铜精矿,与返回的烟尘和炉炉渣浮选所得渣精矿用 抓斗进行初步配料。
10
二、诺兰达熔炼
1、诺兰达熔炼炉
诺兰达熔炼炉炉的物料处理量大,按精矿 量为9~10t/(m3·d)。热强度高,约为970~ 1100MJ/(m3·h),炉体能够转动,灵活便 捷,是熔池熔炼炉中颇具特点的炉型。
11
诺兰达反应炉是一个卧式圆筒形可转动的炉子, 钢壳内衬镁铬质高级耐火材料。炉体支承在托轮上, 驱动装置使炉体可在一定范围内正、反向转动。整 个炉子沿炉长分为反应区和沉淀区。
反应区一侧装设一排风眼。加料口设在炉头端 墙上,并设有气封装置,此墙上还安装有燃烧器。 沉淀区设有铜锍放出口、排烟用的炉口和熔体液面 测量口。渣口开设在炉尾端墙上,此处一般还装有 备用的渣端燃烧器。
在炉子外壁某些部位如炉口,放渣口等处装有 局部冷却设施,一般采用外部送风冷却。反应炉炉 体基本结构见图7.2。
熔池熔炼炉内,液体与全部气泡在任何瞬间 的的界面面积是在理想气体定律的基础上按球形气 泡计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
学习活动
课前
准备
预习相关内容
课前预习
课程
导入
5'
利用工程案例、视频、和实物展示介绍液压泵的功能和结构,引入本课学习。
聆听
课程
教学
80'
案例钻机动力头液压系统
一、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二、气穴现象
三、液压泵的主要参数
四、常用液压泵及选用方法
聆听
讨论
课程
小结
5'
课程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外任务或作业
预习下节内容。
思考题与习题:2-7;2-8
学习方法指导
《液压与气压传动》卢醒庸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液压气动袖珍手册》宋学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液压与气压系统控制》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单元
第二单元液压动力和执行元件的认识和选用
课时
2
主教师
曹燕
分院(部)
机电
教研室
数控
教材
《液压与气动技术》宋正和、曹燕主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授课班级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常用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2.齿轮泵
1.掌握常用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
2.能正确选用和合理使用液压泵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1.良好的职业道德;
2.严谨的工作态度
3.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
4.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安全意识;
6.自学能力
教学
内容
2.1认识液压泵
-概述
-齿轮泵
教学
重点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齿轮泵
教学难点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与手段
直观、类比、启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