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 昆虫纲重要目之二:缨、脉、鞘20091

合集下载

昆虫学实验报告

昆虫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昆虫分类与鉴定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昆虫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学习昆虫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昆虫分类的基本方法。

2. 通过实验,加深对昆虫分类学的理解,提高昆虫识别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材料:1. 昆虫标本: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

2. 显微镜、放大镜、昆虫解剖工具、解剖盘、解剖针、镊子、解剖液、酒精、水、滤纸等。

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标本的整体形态,记录昆虫的颜色、体型、翅的形状等特征。

2. 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昆虫的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形态特征。

3. 解剖昆虫,观察其内部器官的结构,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等。

4. 比较不同昆虫类群的形态特征,了解昆虫分类的基本原则。

5.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对昆虫进行分类鉴定。

实验结果:1. 观察到的昆虫标本包括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

2. 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昆虫的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具有明显的形态差异。

3. 在显微镜下观察,昆虫的内部器官结构差异较大,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等。

4.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将实验中观察到的昆虫分为以下几类:- 鳞翅目:蝴蝶、蛾类等。

- 鞘翅目:甲虫类。

- 双翅目:蚊、蝇类等。

- 膜翅目:蜜蜂、蚂蚁等。

实验讨论:1. 昆虫的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如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结构差异。

2. 昆虫的内部器官结构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等。

3. 在进行昆虫分类时,需要综合考虑昆虫的形态和内部器官结构,以提高分类的准确性。

4. 昆虫分类学的研究对于了解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昆虫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了昆虫分类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昆虫标本的观察和解剖,加深了对昆虫分类学的理解,提高了昆虫识别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昆虫的分类与鉴定需要综合考虑其形态和内部器官结构,这对于昆虫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05-昆虫重要的目

05-昆虫重要的目

昆虫重要的目分类:2亚纲30多目;分类依据变态:有无、类型;腹部运动附肢:有无;翅:有无、数量、质地和类型;口器、触角、胸足:类型,等。

常见昆虫的识别——识别特征野外或实际工作中,若掌握了一些常见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则无须使用检索表逐步一一查对,就能很快判别它们所属的类群,这些特征称之为识别特征。

昆虫之庞杂为动物界之冠,掌握昆虫纲各目的识别特征对分类鉴定工作大有益处。

下面介绍昆虫纲常见各目的主要特征。

亚纲I 无翅亚纲(Apterygota)原始无翅;生活史无变态;腹部具与运动有关的附肢。

多生活于阴湿环境的土壤中。

1. 弹尾目(Collembola)体微、小型,柔软,裸露或覆以鳞片。

触角4节。

腹部第1节腹面有粘管(腹管)——附肢特化而来;大多数种类腹部第2、4节的腹面——附肢特化而来;分别有握弹器、弹器——附肢特化而来;能跳跃。

如跳虫(图11)。

2. 缨尾目(Thysanura)体中、小型,长而柔软,裸露或覆以鳞片。

咀嚼式口器。

触角长丝状。

腹部具成对的刺突——运动附肢;腹部末端具3根细长分节的尾毛(1对尾须和1根中尾丝)。

如石蛃、衣鱼(图12),前者多生活于石块及落叶之下潮湿环境中,后者常见于室内抽屉、衣箱或书籍堆中。

亚纲II 有翅亚纲(Pterygota)通常有翅;生活史有变态;腹部无运动附肢。

生活环境多样化:陆上、空中、土壤、水域等。

不完全变态类(外生翅类)生活史无蛹期;幼体(若虫、稚虫+)具外生翅芽。

古翅类翅基部缺一系列小骨片,或小骨片不发达,故休息时,翅不能向后旋转、平放在身体背面。

3. 蜻蜓目(Odonata)体大、中型。

咀嚼式口器;下口式头型,头大、灵活。

复眼发达;触角刚毛状。

翅2对,膜质,翅脉网状,前翅具翅痣;休息时,翅平置身体两侧(蜻蜓)或直立背方(豆娘)。

腹部细长,尾须极短。

雄性第2腹节腹面具次生性生殖器官。

半变态;稚虫(水虿)水生,具面罩、直肠鳃或3个尾鳃。

如蜻蜓、豆娘(图13)。

实验三同翅目、半翅目、缨翅目、脉翅目主要科的识别

实验三同翅目、半翅目、缨翅目、脉翅目主要科的识别
小盾片长于爪片
膜区基部有1条横脉,由此发出多 条纵脉
臭腺发达
/70
34
缘蝽科和蝽科比较表1
触角 小盾片 膜区其它 Nhomakorabea缘蝽科Coreidae
蝽科Pentatomidae
4节
一般5节
短于爪片
长于爪片
基部有1条横脉,由 基部有1条横脉,由此发出 此发出多条分叉或平 多条纵脉 行的纵脉
不少种类前胸后缘有 臭腺发达 尖突,或后足腿节与 胫节或其中一节膨大
前后翅形状、脉序相似;前缘区 内横脉多,不分叉
/70
44
作业
描述粉虱科的识别特征 描述网蝽科的识别特征 描述管蓟马科的识别特征 描述草蛉科的识别特征
/70
45
谢谢大家!
/70
35
第三节 缨翅目Thysanoptera
1. 管蓟马科 2. 蓟马科
/70
36
1 管蓟马科 Phlaeothripidae
/70
37
识别特征
触角3~4节上具锥状感觉器
翅面光滑无毛,无翅脉
腹末管状,有长毛, 无特化的 产卵器
/70
38
2 蓟马科Thripidae
感觉器
/70
39
识别特征 触角3~4节上具叉状感觉器
/70
5
2 木虱科Chermidae
/70
6
2 木虱科Chermidae
前翅 R、M、 Cu 共柄
/70
7
识别特征
体小型 触角丝状、端部分叉 翅脉简单无横脉,
前翅R、M、 Cu共柄
/70
8
3 飞虱科
后足胫节有扁平的距
/70
9
4 粉虱科Aleyrodidae

实验4 昆虫纲重要目之一:直、同、半20091

实验4 昆虫纲重要目之一:直、同、半20091
膜区基部有2-3个基室,由此 发出多条纵脉
108
缘蝽科
小盾片小,三角形, 短于前翅爪片 前翅膜片上有许多纵 脉,均出自基部一条 横脉 前胸背板及足常有叶 状突或尖角
小盾片
爪片
109
112
蝽科
触角多5节,具单眼,喙4 节
小盾片
前胸背板多为六边形
爪片
小盾片超过前翅爪片
6
(三) 两项式
这是目前最通用的形式。
优点:每对性状互相靠近,便于比较,循着号码检索,非常便利, 篇幅也节省;缺点:是各单元的关系有时不明显。格式是: 1 无翅 ……………………………………无翅目 有翅 ………………………………………2 2(1) 口器刺吸式 ……………………………半翅目 口器咀嚼式 ………………………………3 3(2) 翅一对 …………………………………双翅目 翅两对 ……………………………………4 4(3) 前翅角质 ………………………………鞘翅目 前翅膜质 …………………………………5 5(4) 翅不被鳞片 ………………………………6 翅被鳞片 ………………………………鳞翅目 6(5) 雌腹部末端有蜇刺 ……………………膜翅目 雌腹部末端无蜇刺 ……………………脉翅目
猎蝽科
喙 膜区
3节,粗短而弯曲, 不贴于腹部 翅基部有2个基室由 此发出2条纵脉 头小而有颈,前胸腹 板上有1纵沟
姬蝽科
4节,第1节明显,细长 ,常弯曲 翅基部有2-3个基室, 由此发出多条短的纵脉 前胸背板前端具有1横 沟
92
其它
网蝽科
盲蝽科
96
花蝽科
楔 片 翅 脉
99
长蝽科
有单眼 无楔片
58
60
木虱科

昆虫纲分类(实验用)解答

昆虫纲分类(实验用)解答

雄虫
雌虫
破血逐瘀散结,用于妇 女闭经、跌打损伤等症。
螳螂目已知有1科、2000多种,我国已知有近120种。
体大中形,多绿色,亦有褐色或具花斑。 咀嚼式口器。 触角丝状。 前翅革质、后翅膜质 前足捕捉足、后足步行足 渐变态
益虫
入药:桑螵蛸—干燥虫卵 螳螂卵为螵蛸,产于桑树上者则称为桑螵蛸
世界已知约10万种
I、广腰亚目Symphyta 腹部与胸部相接处不收缩为细腰状。
幼虫植食性,胸足3对,多有腹足,无趾钩,与鳞翅目幼虫相 区别。
叶蜂科Tenthredinidae II、细腰亚目Apocrita 腹部基束成细腰或延伸成柄状.腹部第1节向前并入胸.幼无足。 蚁科Formicidae: 体小黑褐黄或红。体光滑或有毛。触角膝状,柄节长。腹部 第1节或1、2节呈结状。有翅或无翅。为社会昆虫。家蚁 Monomorium pharaonis L。 蜜蜂总科Apoidea: 小到大型,被绒毛或毛带,少数体光滑或具金属光泽。 中胸背板的毛分枝或羽状是本总科的主要特征。 触角雄13节,雌12节。前胸背板不伸达翅基片。转节1节, 多数种类后足为携粉足。
翅基黃,前翅緣有寬黑帶,翅面多黑短 紋,如虎皮。后翅外緣波形,尾突短, 外緣黑帶上彎月形黃斑,黑帶中間有藍 斑點,最内一列彎月形紅斑。中華虎鳳 蝶主要分布于長江下游,秦嶺和太白山 近年發現李氏亞種和太白虎鳳蝶(L. taibai Chou)(L. ch. lee Chou=L. huashanen Lee)為中國特有珍稀種類 。是中國昆虫學會蝴蝶分會會徽圖案。
蚊蠓虻蝇双翅目,后翅平衡五节跗 口器刺吸或舐吸,幼虫无足头有无
蚊科Culicidae
伊蚊属 Aedes
库蚊属
按蚊属

农业昆虫学实验参考材料

农业昆虫学实验参考材料

农业昆⾍学实验参考材料实验⼀昆⾍外部形态观察⼀、⽬的要求了解昆⾍的外⾻骼、分节、分段情况及其各体段的基本构造和附器。

认识昆⾍外部形态的基本构造和特征及其与节肢动物门其他纲区别,为昆⾍分类奠定基础。

⼆、材料及⽤具蝗⾍、蝼蛄、蝉、⾦龟⼦、蝴蝶、蛾类、蜜蜂、蝽象、蝇类、步⾏⾍、龙虱、蜘蛛、虾、蜈蚣和马陆等的浸渍或⼲制标本及多媒体课件。

解剖镜、放⼤镜、培养⽫、镊⼦、解剖针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三、内容与⽅法步骤(⼀)昆⾍纲与其他纲区别观察观察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甲壳纲、多⾜纲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昆⾍纲的区别。

(⼆)昆⾍体躯外⾻骼及分节、分段情况观察以蝗⾍为例在双筒解剖镜下观察蝗⾍的体躯分节、分段现象及各体节间的连接情况。

(三)昆⾍头部主要器官观察1.昆⾍复眼和单眼观察观察复眼和单眼的位置形态,数⽬各是多少?2.昆⾍触⾓的基本构造及类型观察⽤放⼤镜观察蜜蜂等昆⾍的柄节、梗节和鞭节的基本构造,对⽐观察其他昆⾍触⾓的构造和类型。

3.昆⾍⼝器观察(1)咀嚼式⼝器:以蝗⾍为例,⽤解剖针拨动上唇,观察其活动⽅向,⽤镊⼦将上唇取下;⽤镊⼦将上颚取下,观察上颚前端具齿的切齿和后端具粗糙⾯的磨齿;观察下颚,连接于头壳下⽅略呈三⾓形的是轴节,其下是⼤⽽呈长⽅形的茎节,茎节下是两个能活动的叶瓣,内侧的坚硬,末端具齿的称内颚叶,外侧较钝的称外颚叶,基节外缘着⽣⼀个分为五节的下颚须;去掉下颚,后⾯是⼀⽚左右可分开的下唇,两侧着⽣⼀对分为三节的下属须;取下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后,中央留下的⼀囊状物即⾆。

(2)刺吸式⼝器:以蝽象为材料,在解剖镜下⽤解剖针⼩⼼地把⼝针挑出。

紧贴在⼝针基部的⼀块三⾓形⼩⾻⽚即上唇,在头的下⽅有⼀个分四节的管状下唇,其背部有⼀条纵沟(槽),内包有四⽀针状的⼝针,在⼝针端部轻压,即可分成三条,其中两条较扁的为上颚⼝针,较圆的两条为下颚⼝针,由于钳合较紧,故不易分开,下颚⼝针的愈合管中有⾷物道和唾液道。

(3)虹吸式⼝器:观察蛾、蝶类⽰范标本。

实验五昆虫分类观察(A)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及分科观察

实验五昆虫分类观察(A)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及分科观察

实验五昆虫分类观察(A)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及分科观察一、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的特点;亚目区别及所属主要科的形态特。

二、实验备品及材料1.备品:双目实体解剖镜、扩大镜、镊子、解剖针、蜡盘、培养皿等。

2.材料:蝗科、螽蟖科、蟋蟀科、蝼蛄科、蝽科、缘蝽科、猎蝽科、盲蝽科、木虱粉虱科、蚧壳虫、蚜虫、蓟马等标本。

三、实验内容㈠直翅目及分科观察㈡半翅目及分科观察㈢同翅目及分科观察㈣缨翅目观察㈤等翅目及分科观察㈥昆虫检索表的编制与运用四、实验方法与步骤㈠直翅目及主要科特征观察:观察蝗虫蝼蛄、螽蟖、蟋蟀标本,注意它们的触角类型、口器类型、前胸背板的形状、前翅类型、后翅翅形、足的类型、跗节数目、产卵器的形状、听器的有无及位置、尾须的长短等。

并将这些类型进行比较,寻找它们之间的其同点,比较其差异。

直翅目分科检索表1.触角较身体短,第一腹节两侧具听器;雌虫产卵呈瓣状(蝗亚目) (2)触角较身体长;听器位于前足胫节的基部;雌虫的产卵器长,呈予状或剑状;或触角短,产卵器退化(螽蟖亚目) (4)2.前胸背板向右极度延伸,有时超过腹部末端,前中足跗节2节,后足附节3节………………………………………………………………………………………菱蝗科前胸背板正常,各节的跗节均为3节 (3)3.触角短于前足腿节;腹部第1节两侧无听器………………………………短角蝗科触角长于前足腿节;腹部第1节两侧有听器……………………………………蝗科4.跗节4节,如具有产卵器时,则产卵瓣为剑状 (5)跗节3节或少于3节 (6)5.产卵器显著,前足胫节常具听器………………………………………………螽斯科产卵器不显著,—般不具听器,如具听器时,则跗节纵扁…………………蟋螽科6.前足胫节正常产卵器呈矛状……………………………………………………蟋蟀科前足胫节膨大,适于掘土 (7)7.各足跗节均为3节,后足腿不适于跳跃………………………………………蝼蛄科前、中足跗节3节,后足跗节1节,后足腿节膨大,适于跳跃……………蚤蝼科㈡半翅目及分科观察取蝽类标本,观察半翅目昆虫的特征,头式、喙的分节、触角类型、复眼及单眼的位置和形状;前翅革质部分分区膜质翅脉特征、臭腺孔的有无、位置及形状等。

实验实训五昆虫纲分目检索与识别

实验实训五昆虫纲分目检索与识别

实验实训五昆虫纲分目检索与识别
实验实训五昆虫纲分目检索与识别
一、目的要求
1.学会使用和编制检索表
2.认识和掌握昆虫纲重要目的分类特征(等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实训材料
1.材料白蚁、蝗虫、春象、蝉、天牛、蝴蝶、蝇类(大蚊)、蜂类等成虫标本。

2.工具实体显微镜、镊子、解剖针、放大镜、培养皿等。

三、方法步骤
1、昆虫检索表的种类及格式
(1)单项式(连续式)
将同一内容的两项相对特征,分别在开头数字行及括号内数字所示行中描述,二行之一必与待查昆虫特征相符,查表时,先查开头数字一行特征,如符,便按数字往下查,相至查出名称止;如不符,则查括号内数字所示行,直到查出名称止。

(2) 包含式
同一内容的两项相对特征,分别在二行条文中描述,二行条文中又分别包含着符合本条特征的所有其它相对条文。

(3)双项式(二项式)
同一内容的两项相对特征,在一条内并列为二行描述,其中一行必与待查昆虫特征相符,末尾的数字表示下一步应查的一条,
2、几个重要目昆虫的分目特征观察
观察自采标本及供试标本的形态特征,包括体型(长度)、颜色、复眼个数、触角类型、翅类型及对数,腹部节数等。

四、注意事项
当采到一只昆虫要对其进行分目检索鉴定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它是否具有昆。

昆虫纲分类(实验用)PPT课件

昆虫纲分类(实验用)PPT课件
2)差翅亚目(蜻蜓亚目): 体粗壮,后翅基部比前翅宽,休息时两对翅平伸。
飞龙捕虫蜻蜓目,刚毛触角多刺足; 四翅发达有结痣,粗短尾须细长腹
云南的许多地方有食用蜻蜓稚虫的习俗,常见的食用种类有红蜻、 角突箭蜓、舟尾丝等3种,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氨基 酸、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
精品ppt
26
夏赤蜻 Sympetrum darwinianum 蜻科Libellulidae 分布:四川、广东、广西、福建等
65
精品ppt
66
我国的保护蝴蝶
金斑喙凤蝶 Teinopalpus aureus Mell Ⅰ级、 尾褐凤蝶(二尾凤蝶)Bhutanitis mansfieldi(Riley)Ⅱ级
三尾褐凤蝶东川亚种
Bhutanitis thaidina dongchuanensis Lee Ⅱ级、 阿波罗绢蝶 Parnassius apollo L.Ⅱ级、
最大的一種蝴蝶。分布于江、浙、湘、廣東、廣西、
福建、江西、台等長江、珠江流域諸山區,及川、
云、貴州、甘、陝等地。國外分布于印度、錫金、
不丹、緬甸、泰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等國。
精品ppt
74
金斑喙凤蝶Teinopalpus aureus
♀♂形态不同。 ♂翅黑褐,布满金绿色微粒
,前翅中域有一金绿色横带,后翅中区有一
精品ppt
20
精品ppt

成虫
稚虫
21
主要类群
无翅亚纲:4目 有翅亚纲:30目
精品ppt
22
精品ppt
23
幼虫1-3年或更长
精品ppt
24
精品ppt
25
世界已知约5000种,我国记载400多种。全球广布。主要有

昆虫记昆虫实验实验报告(3篇)

昆虫记昆虫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 学习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

3. 加深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

4. 通过实验,培养观察、分析、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具有身体分节、外骨骼、头部、胸部和腹部等基本结构。

昆虫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特征,如触角、翅膀、足、生殖器官等。

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结构,可以了解昆虫的分类地位和进化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各类昆虫标本(如蝶、蛾、蜻蜓、蚂蚁、蜜蜂等)。

2. 实验工具:放大镜、镊子、解剖刀、解剖盘、酒精、试管、标签纸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外部形态结构,记录昆虫的基本特征,如体型、颜色、触角、翅膀、足等。

2. 解剖昆虫,观察内部器官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

3.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将其归类到相应的目、科、属、种。

4. 对所观察到的昆虫进行描述,包括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分布范围等。

5. 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的昆虫基本特征如下:(1)蝶、蛾:体型较大,触角丝状,翅膀膜质,足细长。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呼吸系统为气管式,通过气管进行气体交换。

(2)蜻蜓:体型较小,触角短小,翅膀膜质,足细长。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呼吸系统为气管式,通过气管进行气体交换。

(3)蚂蚁:体型较小,触角长,翅膀退化,足细长。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呼吸系统为气管式,通过气管进行气体交换。

(4)蜜蜂:体型较小,触角长,翅膀膜质,足细长。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呼吸系统为气管式,通过气管进行气体交换。

2.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将其归类如下:(1)蝶、蛾:鳞翅目。

(2)蜻蜓:蜻蜓目。

(3)蚂蚁:膜翅目。

(4)蜜蜂:膜翅目。

3. 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1)在观察昆虫时,要注意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膀、足等特征,以便正确分类。

昆虫纲检索表

昆虫纲检索表

昆虫纲分目检索表(两项式)1.有翅1对,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双翅目(Diptera)2.触角6节以上,下颚须4-5节3.翅具两条发达臂脉A1与A2均深达翅缘…………………………………大蚊科(Tipulidae) 2.触角5节以下,下颚须1-2节4.爪间突垫状,腋瓣大.............................................虻科(Tabanidae)4.爪间突毛状5.触角第3节呈现环节痕迹或具端刺6.臂室开放或在翅后缘附近关闭,头顶凹陷,有口鬃......................................食虫虻科(Asilidae)5.触角第3节背面常具虻6.臀室大于第2基室…………………………………………………………食蚜蝇科(Syphidae) 1.有翅2对,后翅正常7.口器为虹吸式,体被鳞片………………………………………………鳞翅目(Lepidoptera)8.触角末端棍棒状或钩状9.体型大;触角不被鳞片,后翅常有尾状突起....................凤蝶科(Papilionidae)9.体型中等或小10.前足正常,前后翅的中室闭室;翅鳞粉发达,后翅有2条臀脉;爪分裂有齿...............粉蝶科(Pieridae)10.雄性前足退化,跗节常不分节,常无爪11.体型小;触角短而细,每节具白色环;雄前足正常,爪发达..........灰蝶科(Lycaenidae) 11.体型中等;雄前足退化,无爪;前翅无脉纹,基部不膨大,翅上无眼状斑...............蛱蝶科(Nymphalidae)8.触角末端羽状、栉状、齿状或丝状12.有翅;前后翅不分裂13.体型大...................................................天蛾科(Sphingidae)13.体型中等或小14.翅面常缺鳞片,形成透明窗状…………………………………………鹿蛾科(Ctenuchidae) 14.翅面鳞片稀薄,呈半透明状……………………………………………斑蛾科(Zygaenidae) 7.口器为非虹吸式,体不被鳞片15.前翅为鞘翅……………………………………………………………鞘翅目(Coleoptera)16.前胸背板与侧板间具明显分界17.触角着生于上颚基部和复眼间…………………………………………步甲科(Carabidae) 16.前胸背板与侧板常愈合为一体18.触角鳃状..............................................金龟子科(Scarabaeidae)18.触角非鳃状,如栉状则基部非膝状19.各足跗节为隐5节20.触角甚长,超过体长的2/3.................................天牛科(Cerambycidae)20.触角短于体长的2/321.鞘翅短.................................................叶甲科(Chrysomelidae) 21.鞘翅长.................................................吉丁甲科(Buprestidae) 19.各足跗节为4节22.前足基节突出23.前翅极短...............................................................................................隐翅甲科(Staphylinidae)24.后翅退化..............................................................................................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 24.后翅没有退化........................................................................................赤翅甲科(Pyrochroidae) 22.前足基节不突出25.后足基节横轴型向后扩展..................................叩头甲科(Elateridae) 25.后足基节圆形不向后扩展..................................瓢甲科(Coccineuidae)1.有翅或无翅;腹部第6节以前无附肢(有翅亚纲)2.口器咀嚼式,有成对的上颚;或口器退化3.有尾须4.触角刚毛状,翅竖在背上或平展而不能折叠5.尾须细长而多节(有时还有中尾丝);后翅很小或无后翅,无翅痣……蜻蜓目(Odonata)6.前后翅大小、形态和脉序相同……………….......…………………………………………螅科(Coenagrionidae)6.前后翅形状和脉序不同7.体型中等或小;前后翅的三角室形状不同……………..................…………………仿蜻科(Cordullidae) 7.体型大;前后翅的三角室形状相似…………………………………………..................……蜓科(Aeshnidae) 4.触角丝状,念珠状或剑状等;翅可以向后折叠,或无翅8.前翅为非鞘翅,为覆翅,后足为跳跃足或前足为开掘足………………直翅目(Orthoptera)9.后足为非跳跃足,前足也非开掘足10.跗节4或5节11.前足非捕捉组,与中后足相似,生有许多刺……………………………蜚蠊目(Blattodea)12.前、后翅均发达,极少退化,翅脉显著,多分支……………蜚蠊科(Blattidae Handlirsch)10.跗节3节13.前足正常,不能纺丝,有翅则后翅比前翅宽大14.尾须坚硬呈铗状,前翅短小,革质,后翅膜质如折扇…………………革翅目(Dermaptera)15.不完全变态…………………………………………………………蠼螋科(Labiduridae )3.无尾须(少数有尾须则头延伸成喙状)16.前后翅均为膜质,或无翅腹部第一节并入胸部;后翅前缘有一列小钩;成无翅……………………………………………………………………………膜翅目(Hymenoptera)17.腹部第1节呈鳞片状或结节状18.触角膝状....................................................蚁科(Formicidae)18.触角不为膝状19.中足胫节端部有一距20.爪2叉状..................................................蜾赢蜂科(Eumenidae)20.爪不分叉...................................................土蜂科(Scoliidae)21.中足胫节端部有2距............................................胡蜂(Vespidae) 17.腹部第1节不呈鳞片状..........................................蜜蜂科(Apidae) 16.腹部第一节不并入胸部;后翅无小钩列22.头部不延伸成喙状23.后翅臀区很小;不能折叠22.头基部不延长;前胸如延长则前足特化;雌虫无产卵器(个别有细长产卵器则弯在背上)……………………………………………………………………………脉翅目(Neuroptera) 24.触角长,末端膨大,呈典型的球杆状……………………………蝶角蛉科(Ascalaphidae)2.口器非咀嚼式,无上颚;为虹吸式、刺吸式或舔吸式等25.口器非虹吸式;翅上无鳞片26.跗节最多3节;或足退化,甚至无足27.前翅膜质,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少数无翅.但体不侧扁……………………双翅目(Diptera) 37.前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如无翅则喙明显出头部………………半翅目(Hemiptera) 28.中胸腹板长具侧扁的隆起纵脊……………………………………同蝽科(Acanthosomidae)28.中胸腹板无隆起纵脊29.触角五节30.小盾片三角形,末端尖,很少盖住腹部的大部分,前翅外露…………蝽科(Pentatomidae)30.小盾片很大,末端圆,通常盖住整个腹部,前翅不长于体长,膜质部不能折入........................................................盾蝽科(Scutelleridae) 29.触角四节31. 喙3节...................................................猎蝽科(Reduviidae)31.喙4节......................................................黾蝽科(Gerridae)32.触角不具梗前节,前足不为捕捉式33.前翅膜片具五条平等纵脉…………………………………………………缘蝽科(Coreidae)。

昆虫实验报告

昆虫实验报告

昆虫重要的目与分类特征一、实验目的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结构2、学习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3、加深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二、实验原理1、意义:将客观事物分门别类,是昆虫学研究的基础。

2、依据:昆虫分类学的物质基础是昆虫各部位的不同特征,主要有:形态学特征、生态学特征、生理学生物化学特征、地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等。

3、方法:遵循1999年修订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第4版)。

一个物种的学名由属名 +种名+亚种名组成,是“三名法”。

命名分类单元遵循“优先律”,即为最早给予它的可用名称。

4、分类检索表:检索表是生物分类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级分类阶元的鉴定。

编制时采用对比分析和抽象归纳的方法,要求选取各阶元重要、突出、明显、稳定的特征。

常见形式有:双项式、单项式、包孕式等。

基本原则为将标本特征不断“一分为二”、尽量选取绝对特征、两组的数量特征不能重叠、不使用含糊词句。

三、动物与器材1、实验材料:昆虫永久装片2、实验器材:显微镜、体视镜四、方法与步骤依次逐个观察各装片,结合资料图解,观察思考各类装片的形态差异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仅举一对,作为例子六、实验结果蝼蛄前足为开掘足,各节均粗短有力,适应挖掘;其胫节扁平强大,端部 4个发达的齿;跗节有3 节,较小。

螳螂前足为捕捉足,能有效挟持猎物;其基节长而大;股节发达,腹面有凹槽,两侧缘具刺;胫节腹面亦呈凹槽状,两侧缘具刺。

弯折时嵌合在股节凹槽内。

两种昆虫前足不同的形态分别与它们挖掘、捕猎的功能相适应,体现了形态与功能的相互联系。

对以下昆虫分类到目:蚊子、蚱蜢、蟑螂、菜粉蝶、黄蜂、蜻蜓、螳螂、蝉、金龟子、体虱昆虫分类检索表(目)(1)无翅或极退化---------------------------------(2)有翅-----------------------------------------(3)(2)刺吸式口器----------------------------------- 虱目——体虱(3)有一对翅-------------------------------------(4)有两对翅-------------------------------------(5)(4)刺吸式口器----------------------------------- 双翅目——蚊子(5)前翅为膜质-----------------------------------(6)前翅为革质-----------------------------------(8)前翅为鞘质,且为咀嚼式口器------------------- 鞘翅目——金龟子(6)翅为鳞翅------------------------------------- 鳞翅目——菜粉蝶翅不为鳞翅,刺吸式口器----------------------- 同翅目——蝉翅不为鳞翅,咀嚼式口器-----------------------(7)(7)休息时翅膀平置在身体两侧--------------------- 蜻蜓目——蜻蜓休息时,翅膀收于背后------------------------- 膜翅目——黄蜂(8)第一对足为捕捉足----------------------------- 螳螂目——螳螂第三对足为跳跃足----------------------------- 直翅目——蚱蜢三对足均为步行足----------------------------- 蜚蠊目——蟑螂篇二:昆虫采集、分类实验报告格式浙江农林大学实验室开放项目(2010-2011-2)常见昆虫采集、分类识别与标本制作姓名沈杰学号201118020220 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专业地信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一、实验目的昆虫种类众多,形态多样,是动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昆虫主要目科特征识别

实验昆虫主要目科特征识别
实验 昆虫主要目科特征识别 (一、直翅目、半翅目、缨翅目、等翅目)
z一、实验目的 z识别直翅目、半翅目、缨翅目、等翅目昆虫的主要特征。
z二、材料用具 z(一)材料: z直翅目:蝗科、螽斯科、蟋蟀科、蝼蛄科。 z半翅目:蝽科、网蝽科、缘蝽科等各主要科的分类示范标 本。 z缨翅目:蓟马科等示范标本。 z等翅目:白蚁科等示范标本。 z(二)用具: z解剖镜、放大镜、挑针、镊子、镜头纸、培养皿等。 z显微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各目昆虫新鲜标本或盒装标 本、浸渍标本、彩色照片、挂图等。
z三、实验内容及方法 z(一)直翅目昆虫观察: z观察蝗虫、蝼蛄、蟋蟀、螽斯等昆虫的触角、翅、口器等 的特征及类型,注意不同昆虫的区别。
蟋蟀
蝼蛄科
z (二)半翅目昆虫观察
z 观察各种蝽蟓的口器类型,翅的类型、质地,中胸小盾片 位置、大小、形状等特征。
பைடு நூலகம்
黄斑蝽
绿盲蝽
z(三)等翅目昆虫观察 z观察白蚁科的掛图或示范标本或课件,识别触角形状、翅 的形状、质地等特征。
黑翅土白蚁
黑翅土白 蚁与家白 蚁的几种 类型
危害树干状
z(四)缨翅目昆虫观察 z观察蓟马科的玻片或掛图或课件,识别翅类型,产卵器等 特征。
花蓟马
z四、作业 z1.将供试标本按分科特征鉴定出所属科。 z2.列表比较直翅目、半翅目、等翅目、缨翅目昆虫的主要 特征。

昆虫主要科鉴别—脉翅目及主要科

昆虫主要科鉴别—脉翅目及主要科

实训 脉翅目主要科识别
实训内容: 草蛉科特征观察 实训作业 记述草蛉科的特征
园。触角长丝 状。翅的前缘区有30条 以下的横脉,不分叉。 幼虫体长形,两头尖削, 胸部与腹部两侧有毛瘤, 捕食蚜虫,称为蚜狮。 世界已知12000多种,我 国常见的有大草蛉、中 华草蛉等。
实训 脉翅目主要科识别
实训目的 能鉴别缨翅目主要科 实训材料 缨翅目常见科标本 实训用具 实体显微镜、扩大镜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脉翅目及主要科
体小至大形。体壁通常柔弱,有时生毛或覆盖蜡粉。 咀嚼式口器。复眼发达。触角类型多样。 前、后翅均为膜质透明,翅脉呈网状。 幼虫一般衣鱼型或蠕虫型,口器适于穿刺或为吸收性 咀嚼式。胸足发达。蛹为离蛹,多包在丝质薄茧内。 卵圆球形或长卵形,有的种类具丝状卵柄。
草蛉科Chrysopidae

昆虫重要的9个目

昆虫重要的9个目

直翅目咀嚼式,复眼发达,单眼2—3个,少数缺单眼,触角多为丝状,前,中足开掘足,后足跳跃足,3对。

前:覆翅革质后:扇形翅,膜质。

体外发育。

2对翅。

产卵器,剑状、刀状,锥状、针状。

瓣状(蝗虫),尾须1对,不完全变态,蝗虫,蝼蛄,蟋蟀。

双翅目刺吸式,舐吸式,复眼大,单眼3或无,触角栉齿状,丝状,锯齿状,前中后足步行足,3对。

前翅膜质,后翅平衡棒,2对。

体内发育。

无特化(伪产卵器),无尾须,完全变态。

蚊,虻,蝇。

半翅目刺吸式,复眼发达,单眼2,少数,无单眼。

触角丝状。

前中后足为步行足,捕捉足,开掘足,3对。

前翅半鞘翅,后翅膜质,体外发育,2对。

产卵器针状,无尾须。

渐变态。

蝽蟓。

同翅目刺吸式,复眼发达,单眼2—3个。

触角刚毛状,丝状。

前中后足步行足,跳跃足,3对。

前后翅,膜翅膜质。

体外发育,2对。

产卵器管状。

无尾须,渐变态。

♀介壳虫,蚜虫。

鳞翅目虹吸式,咀嚼式。

复眼发达,单眼2或无。

触角丝状,栉齿状,棒状。

前中后足步行足,3对。

前后翅鳞翅膜质。

体内发育,2对。

无特化(伪产卵器)无尾须,完全变态,蝶类,蛾类。

脉翅目咀嚼式,单眼3个或无。

触角念珠状,前中后步行足,3对。

前后膜翅,膜质。

体外发育,2对。

产卵器针状,1对或较短尾须,完全变态。

草蛉,粉蛉,褐蛉。

膜翅目咀嚼式,嚼吸式。

复眼较大,单眼3个。

触角丝状,棒状。

前中后步行足3对,前后翅膜翅膜质。

体内发育,2对。

产卵器针状、锯状。

无尾须,完全变态。

蚂蚁,蜂。

鞘翅目咀嚼式,复眼发达,少数1个单眼,多数无单眼。

触角丝状,锯齿状,念珠状。

前足步行足,开掘足;中后足步行足,游泳足,跳跃足。

3对。

前翅鞘翅角质,后翅鞘翅膜质。

体内发育,2对。

无特化(伪产卵器),无尾须,完全变态。

天牛、金龟子、瓢虫。

缨翅目锉吸式,复眼发达,单眼3个。

触角丝状,念珠状。

前中后步行足步行足,3对。

前翅缨翅毛质,后翅缨翅膜质,体外发育,2对。

产卵器锯状。

无尾须,过渐变态。

蓟马。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探究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并学习昆虫采集、制片、鉴定的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要求1.分组进行昆虫采集及标本制作。

2.将采集到的昆虫制成干标本,并完成不同层次分类的鉴定。

3.了解不同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学作用,分类特征,生活规律等。

实验过程昆虫采集1.在校园内或周边公园等环境中选择一个适宜的采集区域。

2.使用昆虫网、手抛网等器具进行昆虫采集。

采集时要注意保护自己,避免在草丛中破坏植被。

3.采集方法:对直接能看见的昆虫进行捕捉或使用昆虫网将隐藏在草丛中的昆虫网捞出。

4.将采集到的昆虫装在干燥、透明的瓶子里。

标本制作1.将瓶中的昆虫淋上酒精或醋酸,然后放进密闭瓶中浸泡2小时。

2.放入标本盒,用标本夹将昆虫身体整齐的纵向铺放。

3.将标本盒标上采集日期、采集地点、科、属、种等信息。

鉴定1.鉴定昆虫的科、属、种。

2.判断昆虫是否属于害虫、益虫等不同分类。

3.对于未能鉴定的昆虫,在资料库中查找相关信息以便鉴定。

昆虫的作用1.昆虫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构建者。

2.昆虫的作用多样,如传粉、食物链的组成、土壤通气、分解有机物等。

3.昆虫的分类以及生物学特性也是昆虫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昆虫的基本知识。

我们了解到,昆虫不是仅仅是害虫,还有益虫,它们在自然界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鉴定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不同昆虫的分类和特征,这为我们认识自然奠定了基础。

本次实验加深了我们对自然的了解,并培养了我们保护自然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蝶角蛉科Ascalaphidae
长,棒 状
27
识别特征
外形似蜻蜓,触角长,几乎等于体 长,棒状
复眼大,被一沟分为上下两部分
翅痣下室短
28
三、鞘翅目及重要科的特征
识别特征

体壁坚硬,前翅角质化


口器咀嚼式
触角形状多变,通常为丝状、鳃片状、膝状等
世界35万种;分属4-5个亚目(原鞘亚目、肉食亚 目、菌食亚目、多食亚目);中国7000种
100
▲前胸背板
▲ 前胸腹板突
16、芜菁科 Meloidae

体中型,体壁及鞘翅柔软 前胸小 两鞘翅末端分开 爪纵裂成2叉
101
17、拟步甲科 Tenebrionidae

鞘翅常在中部以后 愈合

异节类,5-5-4 前足基节窝闭式

前3可见腹节愈合
106
步甲科和拟步甲科
步甲科 体型 小-大型 拟步甲科 小-大型
后足转节 头式
跗节式
特别发达 前口式
5-5-5
一般 前口式
5-5-4
111
18、瓢甲科 Coccinellidae
113
可爱瓢虫
识别特征

体小至中型,卵圆形或半球形
多为红、褐、黄、白、黑等色;
体上有斑点 触角11节,锤状 跗节隐4节

117
管尾亚目
有或无前翅,如有前翅
锯尾亚目
通常有翅,翅脉发达,
无翅脉或仅有一简单缩
短的中脉,翅面无微毛 雌虫无外露产卵器 腹部末端管状,末节主 要臀毛在节的顶端自一 环生出
至少前缘脉和1条纵脉
伸到翅顶。翅面有微毛 雌虫有锯状产卵器 雌虫腹部末端呈圆锥形, 雄虫阔而圆
管尾亚目
1、管蓟马科 Phlaeothripidae
154
翅好短
27、埋葬甲科 Silphidae

前足基节窝开式,基节大,圆锥 状,左右相接

鞘翅短,腹端常外露
157
花埋葬甲

谢谢大家!
♂前足为抱握足,后足 三对足均细长,胫节 基节大并固定在腹板上 上具长的端距 无中脊突 6节 有中脊突 5节
49
5、犀金龟科 Dynastidae
雄虫头顶、前胸背板生发达突起
雌虫体型略小,头胸上可见低矮

突起
50
6、锹甲科 Lucanidae
大锹甲
识别特征

触角膝状,11节,末端3节呈叶状 雄虫上颚特别发达,而突出成鹿角状 跗节5节
实验五
农业昆虫重要目之二
(缨翅目、脉翅目、鞘翅目)
实验目的
掌握缨翅目昆虫及其主要科的外部特征 识别脉翅目昆虫及其重要科的鉴别特征

熟悉鞘翅目昆虫及其主要科的外部特征
2
一、缨翅目及重要科的特征 主要特征
体微小 口器锉吸式 翅缨翅,脉退化,最多2-3条纵脉 产卵器锯状或退化
全世界6000多种,分属2个亚目(管尾亚目和锥 尾亚目)18个科,中国340多种
19、叶甲科 Chrysomelidae

椭圆形、圆柱 形,金属光泽


触角丝状
跗节隐5节
118
瓢甲科和叶甲科
瓢甲科 叶甲科
▲体型
▲触角 跗节
体小至中型,卵 圆形或半球形
锤状,较短 隐4节
小至中型,椭圆、或圆 柱形
丝状 隐5节
122
20、长蠹科 Bostrychidae
长圆筒形,多黑色 或褐色
1/3
鞘翅长于腹部
134
23、豆象科 Bruchidae
U型缺刻
识别特征

体小卵圆形 鞘翅短腹部末节外露 复眼圆形,有U型缺刻 跗节隐5节
140
24、象甲科 Curculionidae
头向前延长成

喙状

触角膝状

跗节隐5节
米象
141
豆象科和象甲科
豆象科 体型 小型 象甲科 小-大型
33
肉食亚目
头宽与前胸宽 的比较 1. 虎甲科 Cicindelidae 宽
头式
触角着生 两触角间距与唇基宽 位置 度比较 额区 短于
下口式
2.
步甲科 Carabidae
窄前口式ຫໍສະໝຸດ 颊区宽于36
中华虎甲
3、龙虱科 Dytiscidae
识别特征

触角长,丝状 下颚须短于触角 ♂前足为抱握足,后足基节大并固定在腹板上 中胸腹板无中脊突
跗节5节
89
14、吉丁甲科 Buprestidae
腹板突
90
识别特征
体瘦长,虫体多为绿色或蓝色


头嵌入前胸,触角11节
前胸腹板突嵌在中胸腹板上

中足基节球形或锥形,后足基节板状
91
15、叩甲科 Elateridae
腹板突
95
识别特征

前胸与中后胸连接处有关节,能自 由活动



头被前胸背板盖住
鞘翅后端倾斜部具 齿
123
21、天牛科 Cerambycidae

前胸背板侧缘常有 刺突 触角长丝状,最短

不短于体长2/3

复眼肾形,围绕在 触角的基部 跗节隐5节(拟4 节)
126

22、小蠹科 Scolytidae
圆柱形,褐色
或黑褐色。
前胸长于体长
管状,有长毛
翅阔,末端圆有 翅狭长,末短尖 纵脉和横脉 脉少无横脉
圆锥状 圆锥状
无特化产卵器 锯状,尖端上翘 锯状,尖端下弯
15
二、脉翅目及重要科的特征
主要特征



口器咀嚼式 触角多样 前、后翅大小、形状和翅脉均相似, 脉序网状,在翅缘多分叉 幼虫口器捕吸式
全世界5000多种;中国600多种分属3亚目、6总 科、20个科
60
7、金龟甲科
Scarabaeidae 蜣螂科(俗称屎壳郎)
61
识别特征
体小至中型,粗壮 常无小盾片

前足开掘式,中足左右远离,后足着生
在体后部远离中足,胫节有1端距
62
埃及人护身符
神农金龟甲
8、粪蜣科 Geotrupidae

小盾片发达。鞘翅全盖住腹部
前足胫节外缘多锯齿形,内缘1距发达
1、草蛉科 Chrysopidae
多为草绿色 Rs仅一条 触角丝状 翅前缘区有30条以下的横脉 幼虫为蚜狮,蛃型,口器捕吸式
17
2、蚁蛉科 Myrmeleontidae
短,棒 状
痣下室
翅 痣
识别特征

头胸一般具长毛,触角短,棒状 翅痣下方有1狭长的翅室
26
79
12、萤科 Lampyridae

发光器

80
飞舞的灯光
识别特征

小-中型,长而扁,体壁柔软


前胸背板发达,盖及头部
雄虫一般有翅,雌虫常无翅

腹部6、7节具发光器
86
13、皮蠹科 Dermestidae
识别特征

体小卵圆形或长卵圆形
体色深,常有花斑或密生绒毛
触角锤状或棒状

72
11、花金龟科 Cetoniidae

体色鲜艳,具花斑或粉层
爪相等
鞘翅外缘凹入
中胸腹板上有圆锥形向前
突起物
75
鳃金龟科 、丽龟科与花金龟科比较
鳃金龟科 体色 ▲爪 ▲鞘翅 腹气门 丽金龟科 花金龟科
鲜艳,具蓝、绿、 色泽鲜艳,多 多暗,黑色或棕色 黄等金属光泽 具星状花斑 成对相等,或1枚 外缘不凹入 6对位于腹板侧上 方 不等,大爪端部 常分裂 外缘不凹入 前3对位于侧膜上 后3对位于腹板上 成对相等 外缘凹入 同前
中、后足胫节外缘有1-3道横脊,各有端距
2枚
68
我很像蜣螂吧,我可不 是它,瞧我有小盾片!
9、鳃金龟科 Melolonthidae


体色多暗淡
臀板外露


各足2爪通常相等
腹部气门位于腹板 侧上方
70
10、丽金龟科 Rutelidae

体色鲜艳,具蓝、绿、
黄等金属光泽 鞘翅常具膜质边缘 爪不等 腹部的侧膜和腹板上各 有3对气门
前胸背板两侧向后缘有突起 前胸腹板突尖锐,插入中胸腹板的 凹沟内
99
吉丁甲科和叩甲科
吉丁甲科 体型 体色 同前 鲜艳,多具金属光泽 后侧角较钝,与鞘翅 紧密相接 扁平,嵌入中胸腹板 的凹沟内,不能动 叩甲科 小-中型 色暗,多为灰、褐、棕 后侧角尖锐,与鞘翅相 接不紧密 尖锐,插入中胸腹板的 凹沟内,能动
43
多食亚目
4、水龟虫科 Hydrophilidae
中脊突
45
识别特征

背部隆起更显著 触角短,端部呈锤状,短于下颚须 中胸腹面有一长中脊起(针状突起)
48
龙虱科 1. 体形 2. 触角 3. 下颚须 4. 足 5. 中胸腹板 6. 可见腹节
水龟虫科
椭圆形,扁平而光滑具 似龙虱,但背面较隆 光泽 起 长,丝状 短于触角 短,锤状 长于触角
12
感觉锥
触角6-9节,3、4节 上有叉状或简单感 觉锥 如有翅,前翅端部 尖 雌虫产卵器发达, 向腹面弯曲
13
感觉器
缨翅目重要科比较
管蓟马科 纹蓟马科 蓟马科
触角 翅
腹末 产卵器
7-8节,具锥 状感觉器
6-9节,3、4节上 9节,3-4节上具 叉状或简单感觉 带状感觉器 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