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新策略--探究性教学
高中历史科技史教学策略探究
科技史的研究范围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还涉及到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 个领域,它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科技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科技史作为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能够丰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提供更多有趣的历史素材和案例,增强学 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03
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因此,在选择科技史教学内容时,应该根
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和差异性的内容。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创新
1 2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形象、生动的教 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技史知 识。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明确科技史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科技素养的培养,使学生 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和成就,掌握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和作用。
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实验操作等,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科技史知识,提高 学习效果。
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 包括科技发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科技与社会的互 动关系。
技发展历程和成就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03
通过科技史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科技知识,还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科技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历程,培养 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传统高中历史科技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缺乏 实践环节等,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和参与度。
高中历史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中历史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在长期的教学发展中,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干扰,致使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将“兴趣培养”这一模块忽略掉,并且对学生每一个主体间的个体差异性缺乏考虑,进而导致历史教学固步自封,观念落后。
为了实现高中历史课堂的多元化、开放化教育,优化学生学习效率,我校推出了以“自主、合作及探究”为目标的教学路径。
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从而使学生热心参与课堂及课外活动,最终实现自身交往能力、自学能力的提升。
以自主、合作及探究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具备如下几点特征。
第一,开放性。
主要指在课堂中,学生的心态比较平和、轻松,无压抑感,课堂比较开放。
另外,指的是课堂中涉及到的问题属于开放型,学生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参与性。
主要指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内,学生都是以“演员”的角色全程参与其中,属于主体,并非“观众”。
第三,主体性。
重视“学”为主体,学生是历史教学课堂中的主体。
第四,探究性。
主要指历史教学并非传统的死板灌输知识,而是一个探索知识、分析知识、自主研究及学习的过程,具有很强的探究性,旨在使学生通过集体探究或者小组探究以及个人探究的活动形式,解难释疑,使实际问题通过所学知识得到解决。
第五,互动性。
在开放式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间是交互影响,并非单一讲授与被动接受的一个过程,历史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属于一种引导者与指导者的角色,这种角色定位是现代教学的要求,旨在使学生具备“会学习”的能力。
此种教学理念的寓意为“教”不再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教师的主要职责为引导学生去“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学会”,而是让学生具备“会学”课本中的知识点的能力。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模式,实施导学教育,做一个优秀的“导学者”,使学生可以发挥自身思维能力,善于学习,积极参与其中,进而使自身的“问题意识”、“求知欲望”、“思维品质”、“质疑意识”得到培养与提升。
高中历史学科探究性学习的若干思考
高中历史学科探究性学习的若干思考一、关于历史学科探究性学习的条件1.内在条件。
首先,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思考。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前提。
遇事能问为什么?能积极主动思考并能转化成问题,再将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探究性课题方案,最后依靠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其次,要求必需具备积极主观的学习心态。
这是学生进行历史探究性学习最主要的动力。
它包括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爱好,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感知新事物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再次,能够对研究性学习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反思、批判和怀疑,在研究性学习中全面地看待问题。
2.外在条件。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掌握和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
如调查法、统计法、谈话法等基本的方法;其次,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网络当然也包括教师、家长、专家;再次,引导学会合作,发挥群体功能。
历史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吸收他人的长处,纠正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得到发展。
二、关于历史学科探究性学习的开展1.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小论文。
要选定论文的题目,确定论文写作所涉及的范围。
在学生对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进行总结,最后写作,完成小论文。
如关于西安事变发生的历史必然性,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些论点:(1)西安事变是中日矛盾激化的结果。
(2)如没有西安事变,也必将要发生类似西安事变并具有西安事变同样历史意义的事件。
(3)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是由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具有偶然性,但偶然性中体现着必然性。
然后让学生收集分析材料,写小论文。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
2.人物小传。
很多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如李鸿章、曾国藩、孙中山等,我们该如何去分析、评价这些历史人物呢?这是很值得去探讨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人物传略的形式,概要介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再作综合的分析。
在学科教学中提高研究性学习质量--以高中历史教育为例
为 了更好 地实 施 “ 合实践 活 动”这一 全新 综 的必修课程 ,我校设立了 “ 综合实践活动科组 ”, 从本校各传统学科 中选派一位教育经验丰富 、创新
意识强的教师参与 ,管理与指导课程各项活动 。在
取信息 、如何处理这些信息 的能力 。 三、开展研 究性学 习的定位 1 、研究性 学习活 动的定位
教育 目 标结构 的表述
学过程 中的 自主探究精神与策略 ,以期达到学 会学 习 、终身学习的 目的 ,促使学校 、教师 、学生协调
发展 ! 二 、开 展 研 究性 学 习的 理 念
以高中历史教育为例
粱 础 珊
[ 要】研 究性学 习是综合 实践 活动课程 的重要 组成部分 ,在教 学中辅助好 学生开展 摘 研 究性 学 习具有 重要 的意 义。本文 以高 中历 史学科 的教 学为例 。在 分析研 究性 学习的背
景 、理 念 、 定 位 问题 的 基 础 上 , 结合 具 体 的 实践 经 验 ,探 讨 了关 于 开 展 研 究性 学 习的基 本
展 “ 中学历史活动课程改革”课 题探索 ,引导师生
.
5 . 2
“ 走进历史 ”,使他们在有体验 的氛 围中探究历史
的奥秘。课题成果获得三项省级奖励 ;第二 阶段结 合我校开展 的 “ 中学生学习策略指导研究 ”课题 ,
信息交流 ,以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 、相互影
响 、相互补充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 和学生学 ,将
l I 态度 欲望 I 精神 l 品质 I 学习 l 方法 I 能力 l 能力 I 能力 l 能力
历史探究性教学设计教案
历史探究性教学设计教案一、教案背景:作为一门人文社科学科,历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欣赏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而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注重背诵和记忆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对历史的真实意义和历史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引入探究性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探究兴趣和学习动力;2. 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 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选择一段历史事件,通过探究性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该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以及对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活动:(a)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对某一历史事件了解多少?”(b)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该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
(c) 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如何能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事件?”(d) 学生与教师一起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历史探究。
2. 探究活动:(a)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b)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与该事件相关的信息。
(c) 学生整理所收集的信息,分析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以及对历史的影响。
(d)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生提问和评论。
3. 总结活动:(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他们的研究过程和发现。
(b) 教师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巩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五、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是否符合逻辑和客观事实;2. 学生在讨论、提问和评论中发表的观点是否合理和准确;3.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否提高。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探究性教学设计,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仅记忆了一段历史事件和人物,而是掌握了历史的研究方法和历史的思维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新教改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及体会
新教改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及体会摘要: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之下,新课程逐渐开始强调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这两种能力主要通过课堂上和课后的探究性活动来实现,因此探究式教学将成为改革后的重要教学方式。
本文将通过介绍探究式教学在历史课程中的实践,并结合实施的体会来说明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性;实践;体会一、前言探究式教学就是一种通过利用求索知识和信息的教学方式来研究和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
探究式教学也被称为“问题导向教学”,因此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质疑环节往往是关键部分,只有通过质疑历史事件,才能够接着进行一系列围绕质疑的探索教学活动。
普通高中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对于历史课程的设置有着明确的规定,要求课程必须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积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发挥自身的探究精神与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探究历史。
因此,探究式教学在新教改下运用于历史课程中是必然的。
二、新教改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新教改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锻炼。
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就是为了将学生引导到问题的情境中去,让他们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且适当锻炼他们的探究能力。
[1]因此历史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应当分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答问题”三个步骤来进行,以疑问式的历史知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提出质疑,创建问题情境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水平,因此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并且对一些事情作出判断。
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特点,平时选择一些材料供学生阅读,并创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愿望去探索、去质疑。
一旦学生有了想要探索的愿望,教师应当加以鼓励,引导学生对材料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或者是提出自己的一些质疑。
如此一来,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们所提出的质疑顺势推出新知识的内容,然后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在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的基础上来创建问题情境,问题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建设性,能够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供学生来思考和探究。
浅议高中历史新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
浅议高中历史新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进行得越来越顺利,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也为教师和学生们带来一片新的历史天地。
本文作者通过多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经验和心得,详细分析了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育的特点和目标,为广大教师朋友们更加有效地实行新课改提供了实践参考和中肯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历史;与时俱进;选修模块;多媒体高中历史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在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运用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严肃又不失活泼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
在教学内容上,能够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多进行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高中历史课程要与时俱进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不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还要让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总结和反思,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和对新事物的创造能力。
在高中历史的教育当中,我们要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未来建设祖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首先在历史教材当中,历史和政治应该是不分家的,我们要鼓励学生旗帜鲜明地坚持历史事实,对多领域、多层次的问题表达不同的观点。
在当代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从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式、目标、内容、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进。
长期以来,我国的历史教育多为封闭、保守状,这样的教学现状不仅会令学生和老师产生疲劳,而且远远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萌动、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整体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已经不能单纯地从传统的历史教材中获得,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出改革。
不管对于学生还是祖国的下一代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社会改革的进程中,学生应当是先进文化、优秀思想的拥护者和传播者。
教师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可以列举在历史的进程中,那些为祖国带来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先进青年们,让学生从历史人物的事迹中感受历史、感受国家带给个人的自豪感。
怎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活动
怎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活动摘要: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师生的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这给一向枯燥乏味、学生厌学的历史教学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给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那么如何对高中历史开展探究学习进行教学指导?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教学活动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其核心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历史探究学习也是一个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历史资料,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课程改革的目标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贵知疑,教贵设疑”,“问题”是发现的钥匙,是探究的动力。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教育特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和内容包罗万象,具有广泛性、综合性的特点和功能。
它既涉及到人类社会古往今来的各个时期,又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这无疑为历史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指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历史教师应抓住这些有利条件,提出或精心设计一些难易适度,并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便于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把握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选好质疑点,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方法和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古人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
形 成 相对 全 面而 理 性 的历 探究式 教学 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其一 , 探究性 。 题 。引 导 学 生 从 多 个 层 面 来 思 考 问 题 , 史观 。 这种教 学模 式高度重视学生探究精神培养 , 在 发展 学生的创 新精 4 . 关 注课外拓展 , 开展持续探究 神与个性 品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 教师为学生探究与思考提 历史本身存在着无尽 的魅力 , 教师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 的同 供 相应 的条件 , 支持学 生创新质 疑 , 引导学生表 达 自身 的观 点与 时, 还可引 导学生扩大课外 历史资料 阅读 , 了解 更多 的历史史 实 见 解。其二 , 质疑性 。在历史教学过程 中, 教师 引入探究式教学方 与事件 。 课本 内容十分有限 , 通过开展持续探究 , 拓展课外历史资 式, 应 高度培养学生 的质 疑性 , 质疑是 问题发现 与提出 问题 的重 料 阅读 , 能够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如在历史教学 中, 对于 要方式 。教师可 以结合历史事件设置情境 , 引导学生从 不同视角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相关事迹进行 了介绍与分析 , 教师 可以引导学 来 分析历史 现象或事件 , 学会质 疑问题 , 这也是 探究式教学 目标 如康有为 、 孙中山等。对于 实现的重要前提 。 其三 , 开放性 。 探究式教学不追求统一性或标准 生去查阅其他历史人物 的事迹与主张 , 坚持探究 , 性答案 , 教师应理性对 待不 同学 生的观点与认 识 , 坚持开放 性原 这些历史人物的历史评价又是如何。带着相应的问题 , 则,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 二、 探 究 式 教 学 模 式 在 高 中历 史 教 学 中的 操 作 路 径 分 析
探索篇 ・ 教学研究
应 用 与 实 践 研 究 高 中历 史探 究式教 学模 式 的
高中历史课堂探究性教学实践浅谈
在历史课堂教学 中, 教师可 以借助小组 辩论 和课 堂
提问等 方式 , 了解学 生探究 问题 的情 况 , 并对 学生 给予 及 时的指导和点拨 , 帮助学生解决 在探究过 程 中遇 到 的
探究性教 学是以引导学生探 究 问题 为 主导 , 调动学 生 的学 习积极性 , 引导 学生 主动思考 。教 师要 以探索 问 题为教学契机 , 发掘学 生 的内在学 习动力 。教 师要根据
述。
一
、
高 中 历 史 实 行 探 究 式 教 学 的重 要 意 义
当前 , 全面推行的新课程改 革在各 个学科 教学 中重 点强调 了开展 探究性教学活动 , 高 中历 史新课 程标准 中 要求 : 必须 改变传统课 堂教学 中机械 训练 、 死 记硬 背 、 被 动 学习 的学 习方式 , 充分 发挥 学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 倡 导
的方式 , 让 学 生把 身边 的 实 际与 所 学 的历 史 知 识 相结 合, 为学生创 造 自由表达 、 质疑 、 讨 论 的机 会 , 在此 过 程
中, 学 生通 过集 体活 动和小 组讨 论等 方式 解决 问题 , 树
立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 , 从而获取和掌握历史知识 。 二、 开展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 略
学 习难题 , 纠正 差错 , 获得 正确 的探 究体 验 。探 究式 学 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充 分发挥 学生 的学习 主体作用 。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 , 让 他们说 出 自己推理 背后 的思维 。教 师 的语 言要 以能激发 学生 的探 究欲 为 标准, 而不是 简单的答 案的概括 。例 如 , 在学 习《 三 民主 义 的形成 与发 展 》 这一 节 内容 时 , 学 生在探 索新1 日 三 民 主义 的区别 和联系 , 总结新 三 民主义 的进步性 时 , 教 师 就 可以引导学生充分结 合当时 的时代背景 进行分析 , 在 学 生充分讨论 的基础上 进行 升华总结 。 总之 , 在高中历史 课 堂教学 改 革 中, 要有 效 开展 探 究 式教学 , 必须 要尊 重学生 的主体 地位 , 发挥学 生在 学 习 中的主观能 动性 , 让 学生 积极 主动地参 与学 习 , 锻炼 和培养学生 的社会实践 能力和科 学探究 能力 。同时 , 教 师也要不 断地提 高 自身 素质 , 更好地把 握探究 式教学 的 节奏 和效率 。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作者:阿尼合尼木·艾买提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第13期阿尼合尼木·艾买提(喀什地区喀什市阿瓦提乡中学新疆喀什 844000)【摘要】探究式教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其目的不是要把少数学生培养成科学精英,而是要使学生都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通过探究教学使学生能动地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探究能力,在一些发达国家,探究式教学早已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历史;探究性学习一、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历史教学的传统模式面临严峻的时代挑战已是个不争的事实,最新的课程标准,历史教学大纲及历史新教材逐步推广实验,极大地推进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
如何将历史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能够让每个学生通过我们的历史教学体验和感悟历史,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思考问题、合作学习,逐步提高终身受用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际问题。
历史教育真正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使学生成为有情操、会思考的人,就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历史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的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形成并倡导研究(探究)性学习。
1、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信息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我们的学生群体特征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从各种媒体获取信息和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自发的探索求知欲已经相当强烈。
他们充满好奇心,对新生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兴趣更大。
如今知识与信息的总量已经非常大,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他们对于“结论性知识”越来越持怀疑态度,而对“方法性知识”和“过程性体验”充满兴趣。
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没有失败者,在动态、多元、主动地研习环境中,超越了传统课程侧重于机械性、接受性、内向性的不足,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了师生主动求索的进取精神。
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探究摘要】历史实证作为高中历史的核心素养之一,对帮助学生正确、客观地理解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渗透历史证据。
在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过程中,要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加强对历史的认识,提高历史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教学策略;作用分析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110-01史料实证,是指对所获得的历史资料进行辨析,试图用可信的历史资料再现历史真相的态度和方法。
历史是不可逆转的,如果我们想了解真实的历史,只能依靠现有的历史数据,这反映了历史证据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教学内容的拓展、学生历史数据分析的指导。
要强化教学效果,就需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更好地实现高中历史育人价值。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点阐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一、注重材料筛选,重现历史真实史料实证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自然要以史料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倍重视史料的搜集与选择。
但是,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在选择史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一是权威性。
尽量从权威性的专著或史书中选取史料,这样才能展现历史的原貌;二是针对性。
教师在选择史料时要以教材为核心,要针对某一知识内容,以强化教学效果;三是以生为本。
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史料,以简化学生的理解过程。
只要满足以上几点要求,才能真正重现历史真实,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时,为了照顾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我先展示一张“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宝座上”的照片,借此引出本节课的题目。
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为了体现日本军队对我国人民的残忍虐杀,我选择一组日本随军记者在旅顺拍摄的照片,它具有足够的权威性,足以成为日军屠杀中国居民的罪证。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探究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改革与发展,新课改对于我们课堂的教学方法、目标及内容都做出了全新要求。
作为以古鉴今、培养学生探索与发展精神的历史课程,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该何去何从?又该如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呢?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历史教学探究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0.106新课改下,历史课程的进行不再局限于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要让历史知识服务生活,服务大众。
要让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参与,构件知识,健全人格。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课程的进行需要从以下的内容来进行尝试与探索:1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1.1 新课改下的历史教育任务观历史学科是以古为鉴、资治于今的学科,素质教育实施主渠道是学科教育,而不同学科又有着各自特定的知识体系与特征,素质教育必须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和体系来进行。
因此,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构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体系,我们应该把几大教学任务放到首位。
一是:历史基础知识,它包括具体的历史史实,和历史上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同时还包含了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及能力培养,都要在基础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进行。
二是:能力的培养,历史能力培养是指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懂得把历史知识与素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充分发挥历史借古鉴今的重要作用。
1.2 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进行的方向与根基,是历史教学的灵魂,是历史教学的出发点与终结点,也是检验历史教学价值的依据。
在教学方案上,它应该起到导向和调控作用;在学生学习中,它可以有激励与评价的用途,它可以保证历史教学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确保课堂教学有效、科学、准确的开展。
教学目标既是历史教师确定教学重心、明确教学主线、开展预设与生成的主要依据,也是保证学生能够把握学习重点、深化情感体验、增强自我素质的前提条件。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正面临着从传统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素养提升的重大转变。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烈关注和积极探索。
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驱动,注重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为高中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点的灌输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且难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而项目式学习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问题解决等方式深入探究历史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期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项目式学习的内涵、特点、应用价值以及实践策略等方面的系统阐述,本文试图揭示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为广大历史教师提供一套可行的实践方案。
二、项目式学习的内涵与特点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驱动、注重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究和解决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开展实地考察、访谈交流等活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素养。
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在于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通过亲身实践来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项目式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主体性: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和建构者。
他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项目主题,制定实施方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
实践性:项目式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
学生需要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交流、模拟演练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鲜活性。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法实质上是将科学研究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置于开放、生动、动态的学习环境中,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法要求在教师的诱导启发下,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发现→质疑→探索,由学生主动去发现概念、规律。
在这种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体现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本文就探究性学习如何在高中历史学科中的有效展开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
1.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敢于自主探究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自主探究学习的沃土。
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历史课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气氛。
教师态度和蔼、亲切、不粗暴专横,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
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要彻底放下“师道尊严”,重视教学相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
尊重他们对历史的看法和观点,采取开放、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究思考,克服学生缺乏自信或产生自卑的心理,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融为一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充分地得到调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充满民主的教学氛围中不再胆怯,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获得历史知识。
2.要少告知,多设疑,使学生乐于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这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有的老师唯恐学生不明白,课堂上总是不厌其烦、反复强调。
其实,老师把知识嚼得很烂喂给学生,效果并不见得就好。
这就好像一位汽车教练把开车的要领向学员讲得非常透彻,并亲自做“示范”,但就是不让学员上车实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反映了教师教学方式的陈旧。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探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有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穿插专题探究单元”、“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方式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科学实施探究性学习,能够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改探究性学习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反映了教师教学方式的陈旧。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探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有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穿插专题探究单元”、“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方式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科学实施探究性学习,能够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1 高中历史学习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影响现阶段很多高中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但不愿上历史课。
其中不少学生认为上历史课是因为课程表上安排了这门课,而且要考试。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背”是学习历史的“法宝”。
上课时在教材上按老师提示的“重点”作记号,课后对照教材完成作业,考前认真背教材,基本上就可以拿一个不错的分数。
总之,“缺乏兴趣、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仍是当前大多数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现状和方式。
究其原因,源于不少教师较为陈旧的教学观念与固有的教师角色。
尽管高中历史教学也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等等。
然而,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教师教育观念和实施能力以及外在的客观因素等影响,使上述思想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
重知识轻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刻意追求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师不善于贯彻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单一,过多地讲解、分析和说明,重结果轻过程,重记忆轻探究与实践”等情况仍大量存在。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策略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策略作者:单永红来源:《家长·下》2022年第06期众所周知,深度学习主要指的是探究性、探索性的学习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学生在教育教学阶段的价值,以此最大限度地彰显教育教学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致力于实现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以深度学习为前提,更加高效、合理地实施高中历史教学。
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所谓深度学习,主要指的是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从而起到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强化关键能力,以及优化认知结构等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创新作为深度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利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开展课堂活动,促进创新逐渐常态化。
因此,教师在应用深度学习教学理念阶段,要以实际教学环境为基础,明确学生学习的障碍点,并拟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以此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一、深度学习内涵及其特点所谓深度学习内涵,是学生在掌握基础认知的同时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思维,并且能将所学新知识、新思维更好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深度学习特点主要包含了知识的结合、知识的批判性理解、问题的解决与应用三个方面。
首先,针对知识结合来讲,指的是新知识与旧知识、知识与知识,以及多学科与多渠道知识之间的结合。
其次,针对知识的批判性来讲,要求在理解原有知识的同时,对全新知识与史实进行批判性学习,并且學生也要利用客观的思维,对新知识、新事物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评估。
最后,学习是为了确保学生能更加妥善解决未来生活与工作中存在的难题,深度学习注重的是内化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具体过程。
二、落实深度学习的必备条件若想更好地落实深度学习,则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要求教师自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并熟练应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技能,对学习进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以此为前提,对学生进行合理教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实施深度学习;第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提升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吸收并消化知识,为建设知识体系奠定基础,促进学生技能与思维的双重发展;第三,在开展深度学习阶段,要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选择可操控性较强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具备一定的价值;第四,若想最大程度上彰显学习内容中包含的价值,教学应高度重视教学设计,可通过开展“角色扮演、课堂辩论”等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三新背景下高中学生历史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三新背景下高中学生历史素养培养策略探究作者:陈桂钦来源:《家长·中》2023年第10期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新高考、新教材、新课标),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优化对高中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让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正视历史,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
基于此,本文对三新背景下培养高中学生历史素养策略进行探究。
一、三新背景之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概述在三新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高度重视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探究性问题,其主要的目的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进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综合型人才。
高中历史素养的培养从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审证、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落实,多种因素共同组成了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容。
由此可见,在高中阶段,教师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和学习机会,从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方面培养其综合素养。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切不可居高临下地去看待历史事件,也不可用现代人的视角和思维去看待历史事件。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打磨学生俯览历史的“优越感”,让学生正确地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且以史为鉴,认识到历史的不足和自身的不足,进而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地学习,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历史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一个基本前提,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阶段,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地理解历史事件,把握历史事件中的内容,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最终的结果,进而不断地去扩充自己的历史认知。
这为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大方面进行着手:第一,重视学科的重要性。
教師要高度重视讲解历史基础知识,充分认识到历史基础知识是培养历史素养的基本前提,要注重知识的扎实性和系统性,为学生学好历史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
新教学标准下高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策略探究课题中期报告
新教学标准下高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策略
探究课题中期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为配合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也不断地进行着更新和改变。
本课题旨在探讨在学标准下,高中历史学科的有效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方法。
二、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分析了教学环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问答和课外延伸等。
在强调学生参与的同时,研究还关注到了历史学科特点,如历史素养、学科认知、文化人格素养等,探索有效教学中这些特点的体现。
通过对比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并对适用于历史学科的方法进行深入讨论和总结,最终提供本学科的可行且高效的教学策略。
三、研究总结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来说,学生参与教学环节非常重要;
2. 正确合理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是高效教学的关键;
3. 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文化人格素养等;
4. 历史学科的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差异性,通过分类、串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5.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延伸,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和研究热情。
本次研究虽然还有待完善,但为高中历史学科的有效教学提供
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思路和方法,希望对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和教师
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历史教学中的“ 拦路虎”
: 惯。 因此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拓展并不可少。 而通 过一
如今的历史教学强调的是以人为本 ,在学生学 习与教师教学 : 定的实践之后 , 我们 发现这种能力 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三个时间段 :
的 过 程 中 不 断 的创 新 , 不 断 的发 展 , 让 历史 教 学 更 加 优 质 。所 谓 以 : 分 别是 教学 前 教 学 中 、 教学后。 在教学前 , 老 师 可 以先 让 学 生对 要
,
师的作用也同样不可或缺 , 他们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与支持 , 鼓励学 争的本质是什么 它与当时的社会现象有怎样 的联系’ ’ ?等等。在思考 生去 自我探究 、 自主学习。而现在 , 普遍的高中生对 历史 的学 习都 : 的过程 中 让思想得到升华 的同时, 也锻炼学生对历史 的探究能力 。
,
、
人为本 , 即将学生作 为课 堂的主体 , 老师作为课堂 的辅 导者 , 以自 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预习的过程 , 先有一个 大概的了解。如 , 在教 主、 创新为 目标 , 积极响应教育改革的新号 召, 从 自身做起 , 为教学 师进行 《 鸦片战争》 的教学时 , 教师可 以触类旁通 , 引左右 而言。比
,
在任何学科 中, 都十分看重学生 的 自主学习能力 , 同样提 高学 : 教学过程中 根据不 同的知识片段合理地提出一些问题, 创设 问题情 生的 自我学习能力是学 习历史的前提与关键所在 。 当然 , 教学中老 : 境 引导学生去发现与探 索。 如“ 鸦片战争是否可 以避免? … ‘ 鸦片战
,
一
: 更 是 源 远 流 长 前面我们具体分析 了 自主能力的培养 、 探究性学习 的开 发
。
。
。
,
,
因: ( 1 ) 对历史不够重视 , 学生缺少基本 的历史学习热情 ; ( 2 ) 教师 将片段 中的对话 生动地再现 表达 出来 。 这样 的做法可 以使学生对 的专业性不强 , 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 的兴趣。 : 九一八事变的过程 原因 、 影响有一个充分 、 清晰 的了解和认识 。 与
的 目标做出奉献。然而 , 如今 的高 中历史教学摒弃了其本质所在 , 如“ 鸦片对人体的危害有 哪些 ? ‘ 与尼古丁有什么区别? ” 等等 。 为
忽略了学生个 人本身 的实际情况 , 将教学陷入困境之中。 1 . 不 能 自主地学 习历史
接下来 的教学打下一个 良好的基础 , 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 , 还 : 能让学生对健康更好地把握。同时 , 在教学 中, 教师 可以适 当地在
,
持有一种可有可无 的态度 , 认 为历史仅仅是一门副科 , 不需要 花太 : 多的心思去学习与研究 ,而这样的学习态度也 因此造就 了如今 的
学习形势。 2 ・ 学 生缺 乏 教 学 的引 导
3 强 调 学 生 间 的合 作 、 创 新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 国家 , 其 发展 历史
,
智力 。而要想致力于学生 自主能力 的培养 , 激发其对历史 的热情 ,: 自我学 习能力与 自我探究 能力
。
阅读 的重要无可 比拟。 举个例子 , 在对《 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教学 中 :
为了不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 概括是关键 。即在教学 之前 , 让学生
参考文献 :
.
[ 1 ] 周梨 萍 高中历 史探 究活动课 的教 学策略 [ Jl _ 文教 资料 , 对这 门课 的内容进行一个概括总结 , 列出每一段 的简洁提 纲 , 让人 : 2 0 1 2
、
、
二、 就 探 究性 学 习的 几 点 思 考
1 . 致力于学生 自主能力 的培养 , 激发其对历史的热情
此 同 时 教师 可以在小组合作 的过程 中 , 适 时地 引导学生 , 适 时地 提 出一些新颖的问题 也 可以让下面的学生对别人的表玉 , 书中 自有黄金屋 ” , 诚不欺我也。 阅 总体 的评 价 通过 组员间的交流 与讨论 , 教 师的领导与支持 , 让学 读是一位 良师益友 , 它不仅能够开阔我们 的眼界 , 还能提升我们 的 : 生身临其境 体会到历史文化的重要与有趣 , 进而不断提高学生 的
教学创新
新课程
N E W C U R R I C U L U M
高中历 史教 学新策略一
闵 勇
探究牲教 学
( 湖 北 省 恩 施 市 鹤 峄 县 第 一 高级 中 学 )
摘 要 : 近年来 , 随着教育 的不 断改革创新 , 高 中历史的教 学模 式也在慢慢的蜕变 , 为了跟随教 育改革 的脚 步, 让学 生对 历史的学
.
,
让我们对高 中历史有 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 同时我们 如今 , 无论哪一 门学科 , 其教学理念都离不开教学引导。引导 : 也要明 白 个道 理 : “ 一 日为师 , 终身为父 。 ” 教学的宗 旨即是传承 , 是重 中之重 , 只有将引导做好了 , 才能考虑其他的教学模 式。教师 将这份知识 不断地传 承下去 而教学作为传承的载体 , 它是媒介 , 联系书本 , 切合 实际 , 作为 教学 的引导者 , 在课 堂要 时不 时地 带着 : 是知识传承的媒介 I  ̄ I I E,良好的教学方式能够更顺利地传承历 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中 , 让学生体会 到教学 内容 中的兴趣 , 才能爱上 : 史 也更符合 以人为本的思想 。 比如 , 在《 九一八事变》 的教学 中 , 我 历史课 , 才能 自主、 热情 地学 习历史 。而引导的缺乏不外乎两个原 : 们可 以让学 生 自由组合 各 自选择某一 片段 , 以学生 合作 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