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地理上册 2.2气候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老师:夏季,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学生: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
老师: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在哪?(32页材料里找)
学生:看32页图2.17,我国有哪几个温度带,分布在哪?(完成填图)
老师:我国降水在地区和时间上的分布特点。
学生:36页图2.22,我国干湿地区分为几部分?植被类型是什么?
【课堂检测】独立完成。2分钟
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
(3)我国降水的变化很大。
3.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划分依据:主要根据气候的,年降水量>蒸发量,气候;年降水量<蒸发量,气候。
读图:P36 图2.22 ,找出、某某自治区各自位于哪些干湿地区。同时找出每个干湿地区各有哪些城市。
【合作探究】
1、分析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的原因有哪些?
气候
教学安排
导学安排
教学目标
学生知道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学习目标
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成因。
能举例说明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对我国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
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成因。
教学重点
气温降水特点
教学难点
1.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地区)分布
读图:P33、34 图2.18--2.19,及其相关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向递减。
规律总结: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某某;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某某。
2.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季节)分布
(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月。(夏季)
(2)在不同地区,雨季长短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

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




知识

技能
了解我国冬、春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夏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成因。了解我国干湿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5)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 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 相差悬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特点对我们平时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讨论回答:
(1)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了解这些知识便于我们掌握规律,趋利避害,让大自然能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
启发提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读图: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读图要求(可要求学生依据1月平均气温图的方法,分组讨论,列出读图提纲):
(1)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1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1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气候》这一节是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气候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气候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气候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因此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候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气候的概念,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气候,并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气候的概念及其与天气的区别。

2.不同类型气候的识别。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实例,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分析来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教学资料。

2.相关气候类型的图片和图表。

3.实例材料和问题清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的气候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气候的概念,解释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呈现不同类型的气候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各种气候类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分析一个气候类型的实例,根据实例判断所属的气候类型,并说明理由。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PPT上的问题清单,讨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进行回答。

教师点评并补充。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章节主要介绍气候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候的分类和形成原因,认识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候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候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候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掌握气候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认识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候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2.难点:气候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列举典型气候案例,分析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气候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气候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的课件。

2.视频素材:准备与气候相关的视频资料,如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3.图片素材:收集各种气候类型的图片,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4.练习题:准备针对本章内容的练习题,以便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各种气候类型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气候吗?气候有哪些类型?”2.呈现(10分钟)介绍气候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对气候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气候案例,如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三)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三)

学习目标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和划分标准,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2.知道我国的气候特点。

知识准备(课前小测):季风是指一年内随不同,有规律地转变的风。

它主要由海陆热力差异造成。

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明显,季风气候显著。

我要学:探究与突破知识点1:季风气候☆探究知识形成(一)、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所处的纬度大致相同,但阿拉伯半岛主要是沙漠气候区,而我国东南沿海是季风气候区,雨水丰沛,树木葱茏。

你知道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有多大吗?1.我国除青藏地区因为海拔,难以受到冬、夏季风的影响外,其余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不同有显著的变化,因此,我国的季风气候。

2.读图2.19和图2.20,回答下列问题1)、读冬季风图,冬季(地方)形成了高气压,海洋形成了低气压。

冬季风从北方来,形成了(风降温、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对越冬作物威胁很大。

我乐学:点拨与训练(1)夏季风弱,向北挺进慢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少,南方降水则偏多。

()(2)我国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

()(3)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4)青藏高原和台湾岛都难以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5)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寒冷,进一步增大了南北气温之差。

()2.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内盛行的风向随着季节有显著的变化,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冬季气流,南北温差;夏季,形成雨季。

3.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是我国地理上的()分界线A.第二、三级阶梯的地形分界线B.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D.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4.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样B.跨纬度较多C.东西跨经度多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5.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根本原因是()A.冬季风势力太强B.每年夏季风强弱不同和进退时间的早晚不同C.地势西高东低D.南北跨纬度广,海陆热力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B、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秦岭—淮河一线是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D、秦岭—淮河一线是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7.下列关于影响我国的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包括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B.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来自北冰洋C.在夏季风影响下,我国夏季各地高温多雨D.我国境内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B组提高题1.判断题(1)青藏高原地势高,受寒潮影响较大。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2.2 气候教案3
气候特征的影响
四、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主要有 、 和 。

实践创新
思考: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2、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产生的影响?(P41活动题)
冬季风与夏季风对比
冬季风 夏季风
风向 源地 性质 对气候的影响
每堂一清
课时精练完成到P23
气候特征 优势
不足 气候复杂多样
①使我国农作物及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②形成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旅游景观
季风气候显著
①雨热同期②是我国南方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序号
八年级
学科:地理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气候(3)
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明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及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2、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述我国各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3、运用资料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4、结合实例,说明气候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展示 激趣导入 探究新知 展示汇报
课件展示:
三、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 、 。

2.在我国一些高大的山地,气候呈明显的 变化。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气候教案1
4.根据气温的,并结合实际,由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个温度带。另外还有一个。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把≥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活动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阅读等温线分布图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展示
激趣导入
探究新知
展示汇报
课件展示:小明去外婆家的冬季夏季的不同经历说明什么?
1、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阅读教材P31图,完成学案
★阅读等温线图要点:
①依据图例,读取数值
②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和突变部分
③观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
④阅读气温极端数值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实践创新
作物熟制与温度带的关系
农作物与温度带的关系
序号
八年级
学科地理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气候(1)
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初步阅读等温线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
2、结合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结合实例,说明气温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约。
冬季最冷的地方。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我国夏季大部分地区气温在,只有除外。
夏季最热的地方。
3.思考:冬季南北温差为什么这么大?
每堂一清
1.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
3.
课时精练P18
知识要点1、2
随堂训练1、2、3、4、5、6、7、8、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2《气候》 教学设计(第3课时)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2《气候》 教学设计(第3课时)

《气候》教学设计(第3课时)山东省莱阳市姜疃中心中学宋燕飞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及成因,把握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温曲线图及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分析等能力,掌握分析一个地区气候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评价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逐步树立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气候的特征、影响因素。

2.难点:季风气候的成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配乐播放一组图片(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导入新课。

(二)新授1.气候复杂多样知识准备,学海导航:咱们前面学过我国温度带分布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请同学们对照这两幅图,判断小明和小华的观点是否正确?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学生回答。

同一温度带可能分属几种干湿状况,同一干湿地区但温度带不同,这种气温与降水的不同组合,会使我国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猜想有道: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气温与降水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特征,使我国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

知识准备,学海导航:你还记得我国的地形特点吗?地形对气候是否有影响呢?有什么影响?俗语:“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你能解释这句话吗?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高大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形成了垂直方向上的不同自然带,也就形成了一座山的垂直方向的四季变化,这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验证有方:播放中国气候图,验证中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寻原因:据所学知识思考: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主要影响因素。

学生思考回答。

师提问:小明想知道我国各地分别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有什么特征,他要查找什么地图?你还记得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方法吗?快速抢答:请同学们说出这几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合作探究:复杂多样的气候对我国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学生交流,师生小结。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2气候第一课时教案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2气候第一课时教案

2.2气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2.运用地图找出1月0°C等温线的大致位置。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温度带,并说出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难点:气温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图片——追赶花期的养蜂人,我国每年油菜花开放时间的差异较大,图片展示了一年中养蜂人追随花期的移动路线,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花期南北差异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讲授: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 气温分布特点活动1: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读图的步骤与方法活动2:引导学生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判断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通过观察图例、读数值、看延伸、算差值等,总结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活动3: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找出0°等温线的位置。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出并加粗0°等温线,教师强调与秦岭淮河一线基本一致,帮助学生记忆。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冬季南北差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感受,教师展示漠河与海南冬季景观的差异。

合作探究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教师给出图文信息提示,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我们的冬季风示意图,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议一议:冬季“避寒”好去处让同学们结合教师给出的图片信息,找出冬季“避冬”好出去,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活动4:引导学生阅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判断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通过观察图例、读数值、看延伸、算差值等,总结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探究2:青藏高原夏季气温偏低的原因教师给出图文信息提示,我国7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山地气温垂直变化示意图,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平均气温低。

议一议:夏季“避暑”好去处让同学们结合教师给出的图片信息,找出夏季“避暑”好出去,让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气候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气候
课型
普通型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课标解读
学会初步阅读等温线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
导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数据说出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重点
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
难点
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5-9月。
3、根据气候干湿情况,可将我国分为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
4、降水特点对人们 生产生活有较大影响。
1、阅读教材p34页图2.18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2、阅读教材p35页图2.20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分析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气候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 节气候
课型
普通型新授课
课时
第2课时
课标解读
结合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 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导学目标
1、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3、结合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重点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难点
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巡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观察学生完成学案情况。
学生按学案问题对p34页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并对问题作出明确的答案。
学生按学案中的提示进行阅读图2.20分析我国降 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3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3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老师讲解:
(1)青藏高原低温的缘由?地形因素
(2)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我国有很多高大山地,其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广,形成了宽敞的高原山地气候。
使我国气候更加简单多样。
老师出示:“图2.28中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和 “图2.18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引导同学读图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海陆因素?
(1)季风:①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太平洋的东南风,暖和潮湿,带来丰富水气,雨热同期,形成我国的雨季。
②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偏北风,寒冷干燥,加剧了我国北方的寒冷,使南北温差加大。
(2)我国东西跨经度大,自东南向西北, 离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越来越少。
老师出示图片,引导同学读图分析:简单多样的气候对我国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我国气候简单多样及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老师出示:“图2.24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引导同学读图分析:
1、中国气候特点?
老师讲解:(1)气候简单多样 :中国地域宽广,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使气候具有简单多样的特点: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③温带季风气候
④温带大陆气候
⑤高山地气候
(2)地形因素?
(3)海陆因素

4.简单多样的气候对我国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课堂小结】
【巩固训练】
老师出示:“图2.24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海口、上海、北京、吐鲁番、五道梁5个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引导同学读图分析:
1海口气候类型及特征: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大,分旱雨两季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气候”,具体内容包括气候的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以及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分布。气温和降水是影响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键因素,学生需要掌握气温的单位及变化规律,降水的类型及分布规律。同时,本节课还将介绍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及各类气候的特点,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等。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到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气候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未来的影响,探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 学生可以参加气象观测活动,亲身体验气象观测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气温和降水量的计算: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要求学生计算并绘制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曲线图。
2. 气候类型的识别:提供一些气候类型的图片,要求学生识别并说明各气候类型的特点。
- 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探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种植制度调整、城市规划改变等。
2. 拓展建议
-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或在线资源,搜集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资料,加深对气候变化的理解。
- 鼓励学生关注气象新闻,了解当前气候变化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学生可以尝试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了解气候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 气候》这一节主要讲解气候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以及气候变化等知识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候的分类和影响因素,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天气和地理环境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天气、地理现象的能力。

但对于气候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以及气候变化等内容,还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气候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气候的定义和类型。

2.气候影响因素的分析。

3.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气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候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含有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案例。

3.分组讨论材料:为学生提供关于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影响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如热带雨林、沙漠、寒带等,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的定义和类型。

2.呈现(10分钟)介绍气候的定义、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气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知道我国的主要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阅读气温和降水图,总结地理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培养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观念【学习重难点】重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难点: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读教材第31—32页,回答下列问题:读2、13图,找出下列城市的气温:海口广州武汉郑州沈阳哈尔滨漠河请计算一下海口和漠河的气温相差度。

这说明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规律是南北温差很大。

一月0摄氏度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秦岭—淮河一线。

读2、14图,找出下列城市的气温:海口广州武汉郑州沈阳哈尔滨漠河请计算一下海口和漠河的气温相差度。

这说明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规律是全国普遍高温。

在2.17图中找出我国温度带的名称。

哈尔滨位于哪个温度带: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哈尔滨位于中温带。

读2、18图,找出下列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00毫米等降水量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00毫米等降水量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请在图中描出这些降水量线。

通过这些等降水量线,你发现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根据生活经验,你觉得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是夏秋多,冬春少。

读图2.20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总结我国南北方雨季长短差异: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大。

在2.22图中找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名称。

哈尔滨位于哪个干湿地区:我国划分了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四类干湿地区。

哈尔滨位于半湿润地区。

二、合作探究性学习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哪些?冬季阳光直射南半球,我国地处北半球,冬季太阳光斜射北半球。

但因阳光射向北方比南方倾斜的厉害一些,地面上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热量比南方少,即北方比南方的光照强度要小。

2.2气候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2.2气候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自然环境
气候的形成原因
入:学生以自己亲身体验说说鞍山一年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么气候类型?能说
读“不同气候类型”图,吐鲁番、五道梁、漠河、海口各在什么气候类型区,有什
读“不同气候
陆位置
点?(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显着,降水丰富,非
降水稀少。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原山地气候
三、我国气候的

中国的自然环境
P14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

资源的主要特点: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2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2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气候》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气候的基本概念、气候的分类和气候的形成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基本特征,知道气候的分类和形成因素,为后续学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天气的基本概念,对天气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气候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气候。

此外,学生对于气候的形成因素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候的分类和形成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候的基本概念。

2.气候的分类和形成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相关气候实例的图片和视频。

3.小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候。

2.呈现(15分钟)介绍气候的基本概念,呈现气候的分类和形成因素。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给出的气候实例,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并说明原因。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们的答案,进行讲解和总结,加深学生对气候分类和形成因素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形成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气候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气候的基本概念、气候的分类和形成因素。

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气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形成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3课时》课题第二节气候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冬、夏季风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2.季风气候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讲述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1.冬、夏季风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2.季风气候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读图、讨论、讲述教具教学地球仪教学过程引入:学生以自己亲身体验说说北京一年中常刮什么风?(东南风、西北风)过渡:北京为什么常刮西北风和东南风?我国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请看大屏幕。

自制课件演示:冬季风、夏季风示意图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并完成表格(1)冬季风的发源地、风向、及特点,它首先影响我国什么地方?(2)夏季风的发源地、风向、及特点,它首先影响我国什么地方?(3)冬季风与夏季风有什么不同?自制课件演示:表格冬季风夏季风源地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东部南部的海洋风向西北、东北东南,西南特点寒冷干燥暖热湿润首先影响北方地区东南部沿海地区环节时间5′10′过渡: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着的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板书:三、季风气候显着自制课件演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示意图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是根据什么划分的?(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在哪里?(3)夏季风从海洋想陆地移动过程中性质会有什么变化?各区域的降水有什么特点?过渡: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显着,降水丰富,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板书:1.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材料“锋面雨”(了解雨带、及雨带的移动,梅雨和伏旱)15′过渡:夏季风的北上南退,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夏季风活动正常,则这一年风调雨顺,利于发展农业和人民生活;如果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反常,则会带来灾害。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3)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3)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道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运用资料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学生能够体会到各地理要素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2.通过对季风气候利弊的评价,树立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让学生明白季风气候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灾害性天气的祸首,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季风 风寒冷干燥。
夏季风:来源于东部和南部辽阔海洋的东南、
西南季风温暖湿润。
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
评价学生,补充完善
总结
系统知识
教学反思
9.我国季风区降水的主要类型是( )
、、。
合作探究
一、问题引导 自学探究
讲解,组织、引导学生
讨论完成学案
培养学生结合课本的自学能力,
展示达标
二、当堂训练
巡视
独立完成
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我,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
总结拓展
原因;受和的影响。
季风气候显著 界限:大兴安岭――――
冬季风:来源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西北、
学情分析
1.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过世界气候,对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性质和等温线疏密说明什么等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因此读我国一月份和七月份气温分布图时,只要指导一下,接受起来困难不会太大。对温度带的划分依据相对来说应该是难点,把温度带和农业生产联系起来困难就更大了。 2. ① 刚上八年级的学生逻辑能力正逐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想象、记忆能力也逐渐发展。 ② 地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经过小学自然和七年级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 3. 八年级学的是中国地理,比七年级学的世界地理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是我们身边的地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积极性比七年级更高,所以学生课堂上的效率也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自然环境
课题第二节气候第三课时课时安排共( 3)课时课程标准P14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的气候特征,归纳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举例说出我国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

教学重点过程和方法:运用气候图、分布图实证分析推测
教学难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前作业搜集我国不同地点同一季节的图片,分析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节一导入:学生以自己亲身体验说说鞍山一年中常刮什么风?(东南风、西北风)
过渡:鞍山为什么常刮西北风和东南风?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请看大屏幕。

课中作业:说出视频中的疑惑
环节二三、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
自制课件演示:我国的气候类型示意图我国都有什么气候类型?你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气候类型?能说说有什么特点吗?
读“不同气候类型”图,吐鲁番、五道梁、漠河、海口各在什么气候类型区,有什么气候特征?
2.季风气候显着
东部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西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课中作业:读“不同气候类型”图,吐鲁番、五道梁、漠河、海口各在什么气候类型区,有什么气候特征?
环节三四、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
南北跨度大
2、海陆位置
季风显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
(1)夏季风从海洋向陆地移动过程中性质会有什么变化?各区域的降水有什么特点?(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显着,降水丰富,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地形
高原山地气候
课中作业:小组讨论分析
(1)夏季风从海洋向陆地移动过程中性质会有什么变化?各区域的降水有什么特点?
课后作业:1.知识梳理(修改人:

2.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三、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着
四、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
教学反思:
气候是地理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中考中所占比重比较重,所以本节课要在七年级学习世界气候的基础上理解学习中国的气候,要掌握分析气候的方法,从而掌握每一种气候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