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注射内科妇科儿科五官ppt课件
合集下载
穴位注射针灸学PPT课件
十、注意事项
5、注射时避开血管丰富的部位,避免药物注入血 管内。患者有触电感时针体往外退出少许后再进 行注射。药物不宜注入脊髓腔。误入脊髓腔,有 损伤脊髓的可能,严重者可导致瘫痪。
6、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穴等, 不宜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产。年老体弱及初次 接受治疗者,最好取卧位,注射部位不宜过多, 以免晕针。
选穴:阿是穴、颈椎夹脊穴。 注射用药:当归注射液 每穴0.5~1ml。
疗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应强烈者也可隔2~3日1次。
10次为一疗程,休息5~7天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常颈椎用病处方:
2.神经根型颈椎病:
选穴:主穴:阿是穴、颈椎夹脊穴。 配穴:根据疼痛循经而治: 1)疼痛放射至上肢外侧前缘可选:肩髃、曲池、手三里。 2)疼痛放射至上肢外侧后缘可选:肩贞、天宗; 3)疼痛放射至上肢外侧中线可选:外观、肩髎。
十、注意事项
7、出现滞针时不要强行拔针,应在扎针部位周围 轻轻拍打使肌肉足够放松才拔针,避免断针,弯 针的发生。
十一、禁忌症
【禁忌症】 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3.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中风穴位注射处方
用穴位注射法治疗中风偏瘫一般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辨证取穴 。穴位注射选穴每次以1-2个穴位为好,最多不超过4个穴位,并宜选 用肌肉丰满的部位进行穴位注射。
选穴:穴位注射法治疗中风偏瘫一般上肢取穴:肩髃,曲池,手三里 ,外关;
下肢取穴:足三里,阳陵泉,丰隆,悬钟。
注射用药: 注射川芎嗪注射液 每穴0.5~1ml。
疗程: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应强烈者也可隔2~3日1次。
10次为一疗程,休息5~7天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穴位注射疗法介绍PPT课件
选取肾俞、腰阳关、命门等穴位进行注射,每周1次,连续治疗3个 月。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患者腰部疼痛、僵硬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恢复正常工作 和生活。
病例三:偏头痛的治疗
患者情况
患者为年轻女性,长期患有偏头痛,头痛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和 生活。
治疗方法
选取太阳、率谷、风池等穴位进行注射,每周1次,连续治疗2个 月。
虽然穴位注射疗法使用的 药物多为局部用药,但仍 有可能产生过敏反应,需 要密切观察。
与其他疗法的比较
与药物治疗比较
穴位注射疗法虽然使用药物,但 药物剂量较小,且直接作用于病 变部位,相比口服或注射药物治
疗副作用更小。
与针灸比较
穴位注射疗法结合了药物治疗和穴 位刺激的优点,能够更快地发挥治 疗效果,且作用更为持久。
不孕不育
穴位注射疗法在辅助治疗不孕不育方 面有一定疗效,通过调节内分泌和生 殖系统功能,促进受孕。
儿科疾病的治疗
小儿腹泻
穴位注射疗法可用于治疗小儿腹泻,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调节肠道功能,缓解腹泻症状。
小儿营养不良
穴位注射疗法有助于改善小儿营养不良状况,通过调节脾胃功能,增加食欲,促进营养 吸收。
04
软组织损伤
穴位注射疗法对外科软组织损伤具有显著疗效,如肌肉拉伤、肩周炎等,通过 穴位刺激和药物作用,促进软组织修复。
腰椎间盘突出
穴位注射疗法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和神经压迫症状,改善局部血液 循环,促进炎症消退。
妇科疾病的治疗
痛经
针对痛经等妇科疾病,穴位注射疗法 能够调节子宫收缩,缓解疼痛,改善 月经周期。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患者偏头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发作频率降低,生活质 量得到提高。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患者腰部疼痛、僵硬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恢复正常工作 和生活。
病例三:偏头痛的治疗
患者情况
患者为年轻女性,长期患有偏头痛,头痛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和 生活。
治疗方法
选取太阳、率谷、风池等穴位进行注射,每周1次,连续治疗2个 月。
虽然穴位注射疗法使用的 药物多为局部用药,但仍 有可能产生过敏反应,需 要密切观察。
与其他疗法的比较
与药物治疗比较
穴位注射疗法虽然使用药物,但 药物剂量较小,且直接作用于病 变部位,相比口服或注射药物治
疗副作用更小。
与针灸比较
穴位注射疗法结合了药物治疗和穴 位刺激的优点,能够更快地发挥治 疗效果,且作用更为持久。
不孕不育
穴位注射疗法在辅助治疗不孕不育方 面有一定疗效,通过调节内分泌和生 殖系统功能,促进受孕。
儿科疾病的治疗
小儿腹泻
穴位注射疗法可用于治疗小儿腹泻,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调节肠道功能,缓解腹泻症状。
小儿营养不良
穴位注射疗法有助于改善小儿营养不良状况,通过调节脾胃功能,增加食欲,促进营养 吸收。
04
软组织损伤
穴位注射疗法对外科软组织损伤具有显著疗效,如肌肉拉伤、肩周炎等,通过 穴位刺激和药物作用,促进软组织修复。
腰椎间盘突出
穴位注射疗法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和神经压迫症状,改善局部血液 循环,促进炎症消退。
妇科疾病的治疗
痛经
针对痛经等妇科疾病,穴位注射疗法 能够调节子宫收缩,缓解疼痛,改善 月经周期。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患者偏头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发作频率降低,生活质 量得到提高。
穴位注射--针灸学ppt
适应症和禁忌症
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
02
常用器具
穴位注射一般采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针头,包括5号、6号、7号针头,注射器容量为1-5ml。
常用药品
一般采用水溶性维生素、葡萄糖、生理盐水等,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药物。
常用器具和药品
操作步骤准备器具和药品:检查注射器是否完好,确认针头型号和药品类型。选取穴位:根据病情需要,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注射。消毒:用碘伏或酒精棉球对穴位周围皮肤进行消毒。进针:用已消毒的注射器针头刺入穴位,深度根据穴位位置和患者体质而定。注射:推动注射器活塞,将药液注入穴位。拔针:注射完毕后,迅速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球压迫穴位,防止出血。
孕妇
对于孕妇的常见疾病,如妊娠呕吐、胎位不正等,可以采取穴位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但需要注意穴位的选取和操作方式,避免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老年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可以通过穴位注射来改善身体状况,但需要注意药物的选取和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的穴位注射治疗
穴位注射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处理
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穴位注射的研究和发展
05
穴位注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穴位注射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穴位注射的常用药物
临床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进展
要点三
穴位注射的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穴位注射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神经反射、免疫调节、内分泌调节等方面。
要点一
要点二
穴位注射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实验研究表明,穴位注射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如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
异常情况的处理和注意事项
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
03
治疗原则
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证型,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注射治疗。
《穴位注射》PPT课件
。
操作方法
操作程序
根据所选穴位及用药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 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 “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推入。 原则: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轻轻推入:
急性病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将药液推入。
适用范围
(1)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肺张、哮喘、肺痨等。 (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不寐、口眼歪斜、痿证、三叉神经痛、坐 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癫狂痫证等。 (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下垂、溃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腹 泻、痢疾等。 (4)运动系统疾病:痹证(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肌 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扭伤等。 (5)心血管病:心悸(心动过速)、心痛(冠心病、心绞痛)、高血 压等。 (6)外科、皮肤科疾病:乳痈、肠痈、腹痛(溃疡病穿孔、肠梗阻、 胆石证、胆道感染)、淋证(尿路结石)、风疹、痤疮、银屑病等。 (7)五官科疾病:咽喉肿痛、目赤肿痛、中耳炎、鼻炎等。 (8)妇产科、小儿科疾病:阴挺(子宫脱垂、催产;小儿肺炎、小儿 腹泻等。
常用药物
凡是可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都可供穴位注射用 (1)中草药制剂:喘可治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人参 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威 灵仙注射液等; (2)维生素类制剂:维生素Bl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B12 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 (3)其他常用药:5%-10%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注射用 水、三磷酸腺苷、辅酶A、神经生长因子、硫酸阿托品、山莨菪碱、加 兰他敏、强地松龙、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
注射角度与深度
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组织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及注射的深浅。同一穴 位可从不同的角度刺入。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组织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 度及注射的深浅。同一穴位可从不同的角度刺入。深度一般为2.2cm较为安全, 若针头至深层突遇韧性很强的阻力,且病人有触电样感觉放散时,提示针头已触及 神经干,应将针头退后适当距离再推注药物。
操作方法
操作程序
根据所选穴位及用药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 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 “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推入。 原则: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轻轻推入:
急性病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将药液推入。
适用范围
(1)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肺张、哮喘、肺痨等。 (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不寐、口眼歪斜、痿证、三叉神经痛、坐 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癫狂痫证等。 (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下垂、溃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腹 泻、痢疾等。 (4)运动系统疾病:痹证(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肌 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扭伤等。 (5)心血管病:心悸(心动过速)、心痛(冠心病、心绞痛)、高血 压等。 (6)外科、皮肤科疾病:乳痈、肠痈、腹痛(溃疡病穿孔、肠梗阻、 胆石证、胆道感染)、淋证(尿路结石)、风疹、痤疮、银屑病等。 (7)五官科疾病:咽喉肿痛、目赤肿痛、中耳炎、鼻炎等。 (8)妇产科、小儿科疾病:阴挺(子宫脱垂、催产;小儿肺炎、小儿 腹泻等。
常用药物
凡是可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都可供穴位注射用 (1)中草药制剂:喘可治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人参 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威 灵仙注射液等; (2)维生素类制剂:维生素Bl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B12 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 (3)其他常用药:5%-10%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注射用 水、三磷酸腺苷、辅酶A、神经生长因子、硫酸阿托品、山莨菪碱、加 兰他敏、强地松龙、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
注射角度与深度
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组织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及注射的深浅。同一穴 位可从不同的角度刺入。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组织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 度及注射的深浅。同一穴位可从不同的角度刺入。深度一般为2.2cm较为安全, 若针头至深层突遇韧性很强的阻力,且病人有触电样感觉放散时,提示针头已触及 神经干,应将针头退后适当距离再推注药物。
《针灸穴位》ppt课件
额区
额中线
MS — 1
额旁一线
MS — 2
额旁二线
MS — 3
额旁三线
MS — 4
额中线
MS — 1
神庭
在前头部, 自督脉神庭穴起 向下引一直线, 长 1 寸。
神庭:DU—24, 前发际正中直上 5 分处。
本线定位在 额部正中的发际 内,由前发际向 上 0.5 寸, 向下 0.5 寸,共 1 寸, 即神庭穴向下针 刺 1 寸。单线穴 区,归属于督脉。
头皮针穴名
国际标准化方案
三是此方案是经过临床实 践和科学的疗效观察后的经验 总结,因而具有实践性和科学 性。并且,其适应症还在临床 实践中不断地发展,所以具有 强大的生命力。
头针的刺激区域 不是一个穴点,而是 一条线段。对头针刺 激部位的命名,在过 去不尽相同,有的头 针体系将其称为“区” 或“带”,标准化方案 一律将其称为“线”。
头皮针穴名
国际标准化方案
为了适应国际间头 针疗法的学术交流,并 进一步促进其发展,中 国针灸学会根据世界卫 生组织亚太地区的建议 和要求,按 “分区定经, 经上选穴,并结合古代 透刺法 ” 的原则,制定 了《头皮针穴名国际标 准化方案》。该方案取 穴方便,定位正确,符 合经络原理和临床实际 情况。
平肝潜阳
益气升提
高血压、巅顶痛、阴 挺、脱肛、遗尿等肝阳上 亢或阳虚气陷的病证。
疏通经络
强健筋骨
腰、腿、足部的病证, 如瘫痪、麻木、疼痛等。
顶颞前斜线
MS — 6
前神聪 悬厘
在头顶侧部, 从奇穴前神聪至颞 部胆经悬厘穴之间 所引的一条斜线。
前神聪:EX—HNI, 百会穴前 1 寸 悬厘:GB—6,在头 部鬓发上,当头维与 曲鬓穴弧形上 3/4 交 点与下 1/4 交点。
针灸学课件-13.穴位注射
3.消化系统疾病
适应范围
4.外科病及皮肤病
适应范围
5.五官科疾病
适应范围
适应范围5.五官科Fra bibliotek病适应范围
5.五官科疾病
适应范围
5.五官科疾病
注意事项
1、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禁 忌及 毒副作用。凡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必须先作皮试。 2、不能将药液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 内。 3、穴位注射时,必须避开神经干。 4、颈项、胸背部腧穴注射时,不能过深, 以防误伤重要脏器;孕妇的下腹部、腰 骶部及合谷、三阴交等穴不宜作穴位注 射。 5、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取卧位,
复习思考题
• 1.什么是穴位注射? • 2.简述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 • 3.简述穴位注射在应用时的注意事项有
哪些?
操作方法
(四)疗程
•
每日或隔日注射 1 次,反应强烈 者也可隔2~3日1次。穴位可左右交 替使用。 • 10次为一疗程,休息5~7天后, 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适应范围
穴位注射的适应范围非常广 泛,凡是针灸的适应证大部分可 用本法治疗。
适应范围
1. 运动系统疾病
适应范围
2.神经系统疾病
适应范围
操作方法
• (一)处方选穴 • (二)操作程序 • (三)注射剂量 • (四)疗程
处方选穴
• 局部选穴、辨证选穴、阿是穴、耳穴等
几种。 • 1、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辨证取穴。
• 2、根据穴位注射的特点,常结合触诊法
选取阳性反应点,其触诊部位一般某些 特定穴。
•
处方选穴
• 3、选穴宜少而精,以1~2个腧穴为妥。
操作方法
注射部位及剂量
• 注射部位:注射剂量取决于注射部位及
穴位注射ppt课件
【评价】 1.在进行穴位注射治疗时,除了腧穴的定位 要准确外,还应观察患者是否“得气”。 2.患者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禁忌症】 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3.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注意事项】 1.治疗时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特点和注射后的 正常反应。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最好每注 射一个穴位换一个针头。使用前应注意药 物的有效期,不要使用过期药。并注意检 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如已变质即 应停止使用。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穴位注射
【目的】 穴位注射疗法,针刺疗法之一。即水针 疗法。“水针”又称“穴位注射”,是选 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 种方法。
【适应范围】 (1)运动系统疾病:痹证、腰腿痛、扭伤等。 (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不寐、口眼歪斜、痿 证、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癫 狂痫证等。 (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腹泻、痢疾等。 (4)呼吸系统疾病:咳嗽、哮喘、肺痨等。 (5)心血管病:心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心痛、高血压等。
7.年老体弱者,注射部位不宜过多,用药剂 量可酌情减少,以免晕针。孕妇的下腹、 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等孕妇禁针穴位, 一般不宜作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产。
水针的常用药物
中草药制剂
维生素制剂
其他常用药物
穴位注射的疗程 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反应强烈者亦可 隔2-3日一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10次 为一疗程,休息5-7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 治疗。
(6)外科、皮肤科疾病:乳痈、肠痈、腹 痛、淋证、风疹、痤疮、银屑病等。 (7)五官科疾病:咽喉肿痛、目赤肿痛、 中耳炎、鼻炎等。 (8)妇产科、小儿科疾病:阴挺、催产; 小儿肺炎、小儿腹泻等。 (9)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穴位注射施行 针麻的在五官科中用的最多,用穴有体穴、 耳穴,用药有生理盐水,维生素B1注射液 及洋金花等中药制剂。
中医针灸护理穴位注射法 ppt课件
血管内。注射时如回抽有血,必须避开
血管后再注射。如误入关节腔可引起关
节红肿热痛等反应;如误入脊髓腔,会
损害脊髓,切须注意。 中医针灸护理穴位注射法 ppt课件
28
5.在神经干旁注射时,必须避开神经干, 或浅刺以不达神经干所在的深度。如神经 干较浅,可超过神经干之深度,以避开神 经干。如针尖触到神经干,患者有触电感, 就须退针,改换角度,避开神经干后再注 射,以免损伤神经,带来不良后果。
21
如果注射药物较多时,可将注射针由深部 逐渐退后至浅层,边退针边推药,或将 注射器变换不同的方向进行穴位注射。
退针时用干棉球轻压针孔,防药液溢出或 出血。
中医针灸护理穴位注射法 ppt课件
22
中医针灸护理穴位注射法 ppt课件
23
五、护理评价
1.在进行穴位注射治疗时,除了腧穴的定位 要准确外,还应观察患者是否“得气”。
6.背部脊柱两侧穴位针尖可斜向脊柱,避 免直刺而引起气胸。体内有重要脏器的部 位不宜深刺,以免刺伤内脏。
中医针灸护理穴位注射法 ppt课件
29
7.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注射部 位不宜过多,药量也可酌情减少,最好 取卧位,以免晕针。孕妇的下腹、腰骶 部和三阴交、合谷等孕妇禁针穴位,一 般不宜作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产。
• 一般选用1ml、2ml、5ml注射器,若肌 肉肥厚部位可使用10ml、20ml注射器。
中医针灸护理穴位注射法 ppt课件
17
2.药物剂量
• 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差异较大,决定于 注射部位、药物的性质和浓度。
• 耳 穴 每穴注射0.1ml。 • 面 部 每穴注射0.3--0.5ml。 • 胸背部每穴注射0.5--1ml。 • 四肢部每穴注射1--2ml。 • 腰臀部每穴注射2--5ml。 • 5%--10%葡萄糖每次可注射10--20ml。
中医穴位注射疗法技术(课件PPT)
穴位注射疗法
01 简 介 02 穴 位 注 射 疗 法 的 历 史 沿 革 03 穴 位 注 射 疗 法 的 操 作 规 范 04 常 用 药 物 05 注 意 事 项
目 录
01 简介
定义
穴位注射法是一种针刺和药物相结合来治疗 疾病的方法,可根据所患疾病按照穴位的治 疗作用和药物的药理性能,选择相适应的腧 穴和药物,发挥其综合效应、达到治疗疾病 的目的。
强烈者,可隔2-3日1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每个疗程间可休息3-5日。
适用范围
穴位注射法的适应范围很广,凡是针灸治疗的适应证 大部分均可采用本法。
各种痛证:如风湿关节痛、腰腿痛!坐骨神经 痛、肩背痛、三叉神经痛、泌尿系结石等。
各种慢性病:如胃下垂、溃疡病、神经衰弱、 哮喘等
04 常用药物
凡是可供肌内注射用的药物, 都可供穴位注射法用
优势
穴位注射疗法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疼痛的症状,并且 可以根据疾病不同的情况,搭配不同的穴位,可以 达到治疗的奇特效果。另外穴位注射具有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的穴位注射疗法的历 史沿革
穴位的概念
穴位是针灸的施术部位,可感受刺激,放 大刺激,调节人体,治疗疾病。
穴位注射疗法起源
。
常用的中药注射液有:当归、红花、板蓝根、 徐长卿、灯盏花、补骨脂、肿节风、柴胡、 鱼腥草、复方丹参、川芎等;
西药有:25%硫酸镁,维生素B1、B2、B12, 维生素C、K3,溴米那普鲁卡因,生理盐水。
05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01
治疗时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特点和注射后的正 常反应。如注射后局部可能有酸胀感,4--8h 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有时持续时间较长,但 一般不超过1日。如因消毒不严而引起局部 红肿、发热等,应及时处理。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感染。
01 简 介 02 穴 位 注 射 疗 法 的 历 史 沿 革 03 穴 位 注 射 疗 法 的 操 作 规 范 04 常 用 药 物 05 注 意 事 项
目 录
01 简介
定义
穴位注射法是一种针刺和药物相结合来治疗 疾病的方法,可根据所患疾病按照穴位的治 疗作用和药物的药理性能,选择相适应的腧 穴和药物,发挥其综合效应、达到治疗疾病 的目的。
强烈者,可隔2-3日1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每个疗程间可休息3-5日。
适用范围
穴位注射法的适应范围很广,凡是针灸治疗的适应证 大部分均可采用本法。
各种痛证:如风湿关节痛、腰腿痛!坐骨神经 痛、肩背痛、三叉神经痛、泌尿系结石等。
各种慢性病:如胃下垂、溃疡病、神经衰弱、 哮喘等
04 常用药物
凡是可供肌内注射用的药物, 都可供穴位注射法用
优势
穴位注射疗法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疼痛的症状,并且 可以根据疾病不同的情况,搭配不同的穴位,可以 达到治疗的奇特效果。另外穴位注射具有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的穴位注射疗法的历 史沿革
穴位的概念
穴位是针灸的施术部位,可感受刺激,放 大刺激,调节人体,治疗疾病。
穴位注射疗法起源
。
常用的中药注射液有:当归、红花、板蓝根、 徐长卿、灯盏花、补骨脂、肿节风、柴胡、 鱼腥草、复方丹参、川芎等;
西药有:25%硫酸镁,维生素B1、B2、B12, 维生素C、K3,溴米那普鲁卡因,生理盐水。
05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01
治疗时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特点和注射后的正 常反应。如注射后局部可能有酸胀感,4--8h 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有时持续时间较长,但 一般不超过1日。如因消毒不严而引起局部 红肿、发热等,应及时处理。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感染。
穴位注射(PPT)
穴位注射(PPT)
演讲人
穴位注射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针刺疗法之一,即水针疗法。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 疾病的一种方法。 1.作为水针的特点,临床上常结合经络、腧穴的触诊法选取阳性 反应点进行治疗,也就是说用拇指或食指均匀的力量在体表进行按压、触摸、滑动 用来检查其有无压痛、条索状或结节等阳性反应物,以及皮肤有无变化等。有明显 的压痛,就可以在压痛的地方注入药液。 2.根据患者的病情与体质的不同,临床上 治疗的角度、深浅、药物的剂量各不相同,治疗部位的不同药物剂量也不同,同时 治疗的效果也因人而异。 3.水针疗法的应用范围较广,比如运动系统疾病、痹证、 腰腿痛、扭伤、胃痛、腹泻、痢疾、口眼歪斜、头痛、哮喘、心痛、淋证、痤疮等。 4.临床上治疗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最好每注射一个穴位换一个针头。
谢谢
演讲人
穴位注射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针刺疗法之一,即水针疗法。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 疾病的一种方法。 1.作为水针的特点,临床上常结合经络、腧穴的触诊法选取阳性 反应点进行治疗,也就是说用拇指或食指均匀的力量在体表进行按压、触摸、滑动 用来检查其有无压痛、条索状或结节等阳性反应物,以及皮肤有无变化等。有明显 的压痛,就可以在压痛的地方注入药液。 2.根据患者的病情与体质的不同,临床上 治疗的角度、深浅、药物的剂量各不相同,治疗部位的不同药物剂量也不同,同时 治疗的效果也因人而异。 3.水针疗法的应用范围较广,比如运动系统疾病、痹证、 腰腿痛、扭伤、胃痛、腹泻、痢疾、口眼歪斜、头痛、哮喘、心痛、淋证、痤疮等。 4.临床上治疗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最好每注射一个穴位换一个针头。
谢谢
《针灸学》课件ppt穴位注射法
腧穴注射法
1
腧穴注射法
又称水针,是选用某些中西药物注射液注入人体有关 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是将针刺与穴位的双重刺激作用有机结合。
2
一、操作方法
(一)用具和常用药液
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
深浅,选用不同规格的注射器和针头。
(一)用具
(二)药物
1.中药制剂 如复方当归注射液等。 2.维生素类制剂 如维生素B1注射液等。 3.其他常用药物 如葡萄糖注射液等。
(3)然后将针缓慢推进,达一定深度后产生得气感应,如无回血,便可将药 液注入。
4
针刺角度和深度
头面及四肢远端等皮肉浅薄处穴位多浅刺 腰部和四肢肌肉丰厚部位的穴位可深刺 三叉神经痛于面部有触痛点,可在皮内注射
形成“皮丘” 腰肌劳损部位多较深,故宜适当深刺注射。
9
(五)治疗周期 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治疗后反应强烈的也可以间隔2~3日 注射1次。
10
二、适用范围
(一)适应范围 广泛
穴位注射法的适应范围很广, 凡是针灸治疗的适应证大部 分均可采用本法,如痹证、
腰 腿痛等
(二)处方示例 a.咯血:孔最。 咯血期间用双穴,每天2次,连续3天。 咯血止后,改为每天1次,或左右穴隔日交替,巩固治疗3~10天。 每次每穴注入鱼腥草注射液2ml。
11
为谷氨酰胺的乙酰化合物,有改善神经细胞代 谢,维持神经应激能力及降低血氨的作用,并 能通过血脑屏障,用于脑外伤昏迷、肝昏迷、 偏瘫、高位截瘫、小儿麻痹后遗症、脑外伤后
13
自血经穴位注射后在穴位处 存留较长时间,使针感持久 刺激,可增强与延续穴位的 治疗作用,通过调节经络系 统的功能来治疗疾病,同时 血液缓慢吸收产生的脱敏作 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调 节内分泌紊乱,降低机体的 敏感性,增强体内的微循环, 促进皮肤的代谢,提高皮肤 的脱敏性及对病邪的耐受性.
1
腧穴注射法
又称水针,是选用某些中西药物注射液注入人体有关 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是将针刺与穴位的双重刺激作用有机结合。
2
一、操作方法
(一)用具和常用药液
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
深浅,选用不同规格的注射器和针头。
(一)用具
(二)药物
1.中药制剂 如复方当归注射液等。 2.维生素类制剂 如维生素B1注射液等。 3.其他常用药物 如葡萄糖注射液等。
(3)然后将针缓慢推进,达一定深度后产生得气感应,如无回血,便可将药 液注入。
4
针刺角度和深度
头面及四肢远端等皮肉浅薄处穴位多浅刺 腰部和四肢肌肉丰厚部位的穴位可深刺 三叉神经痛于面部有触痛点,可在皮内注射
形成“皮丘” 腰肌劳损部位多较深,故宜适当深刺注射。
9
(五)治疗周期 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治疗后反应强烈的也可以间隔2~3日 注射1次。
10
二、适用范围
(一)适应范围 广泛
穴位注射法的适应范围很广, 凡是针灸治疗的适应证大部 分均可采用本法,如痹证、
腰 腿痛等
(二)处方示例 a.咯血:孔最。 咯血期间用双穴,每天2次,连续3天。 咯血止后,改为每天1次,或左右穴隔日交替,巩固治疗3~10天。 每次每穴注入鱼腥草注射液2ml。
11
为谷氨酰胺的乙酰化合物,有改善神经细胞代 谢,维持神经应激能力及降低血氨的作用,并 能通过血脑屏障,用于脑外伤昏迷、肝昏迷、 偏瘫、高位截瘫、小儿麻痹后遗症、脑外伤后
13
自血经穴位注射后在穴位处 存留较长时间,使针感持久 刺激,可增强与延续穴位的 治疗作用,通过调节经络系 统的功能来治疗疾病,同时 血液缓慢吸收产生的脱敏作 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调 节内分泌紊乱,降低机体的 敏感性,增强体内的微循环, 促进皮肤的代谢,提高皮肤 的脱敏性及对病邪的耐受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4
诊断要点
1.患侧眼裂较健侧缩小,鼻唇沟较健侧 加深。 2.在紧闭患侧眼时,出现口角和鼻翼一 起向上、向外牵引的“相联动作”。 3.患侧面部有笨拙感觉。 4.面肌频繁抽搐,可导致心烦、注意力 不集中。
·
25
治疗方法
方法1 穴位 翳风、太阳、地仓、颊车、四白、风 池、合谷 药物 苯巴比妥钠0.1克+1%盐酸普鲁卡因1ml 方法 每次注射2—3个穴位,每天或隔天1次, 10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 少数患者注射面部有轻肿、胀痛, 经热敷或按摩后消失。
分别注入5个穴位,进针后作轻度提插, 待病人有酸胀感后即注入药物。瞳子髎、 地仓、颊车取斜刺法,下关、合谷直刺, 每周2次,6次为一疗程。
·
13
治疗方法
方法3
穴位 太阳、阳白、四白、地仓、颊车、 下关、迎香、合谷
药物 维生素B150ml,维生素B12500mg 方法 依症选取,眼轮匝肌麻痹,额肌麻 痹,取患侧太阳、阳白、四白;口角歪斜 取地仓、颊车、下关、迎香,每次取3个穴 位,配以合谷,每次必用,每穴注射0.5ml, 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4天,开始下 一疗程。
面神经麻痹(面瘫)
·
1
概述
面神经 麻痹(面瘫) 是以一侧面 部麻痹,口 眼歪斜为主 要症状的一 种疾病。中 医又称“口 眼歪斜”、 “口僻”
·
2
上半部(核上部): 接受双侧皮质延
髓束纤维支配。 l 下半部(核下部):
接受对侧交叉过来的皮质延髓束 纤维支配。
3
·
临床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
两类,两者在发病病因和临床症 状有所不同,应注意鉴别。
2.疼痛限局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内,不超 超三叉神经的分布范围。
3.颜面部有板机点。 4.间歇期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所见。
·
18
中医分型
1.风寒外侵:常由遇风寒等因素诱发,发作 时面侧阵发性短暂性抽搐祥剧痛,似刀割 样,面肌有紧束感,局部喜热灵敏,口不 渴,舌苔薄白,脉紧。
2.痰火上攻:呈阵发性短哲性闷胀灼痛,常 吃饭时发作,局部喜冷敷,口渴不欲饮, 头昏而沉,胸闷院满,时吐痰涎,舌苔厚 腻,微黄,脉弦滑。
·
14
按语
面神经麻痹是神经系统常见病。穴 位注射疗法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大量 临床资料报导,其有效率均达到90%以上。 取穴一般以地仓、颊车、四白、迎香、 下关、阳白、合谷等穴加减,用药多采 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以利于瘫痪 神经的恢复。因为本病的发生常常与感 受外邪有关,在穴位注射的同时,慎起 居,避风寒,防止精神过度紧张,忌食 辛辣也是本病的防治措施。
·
8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发病突然,常于 夜间发病。
2、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 3、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 4、患侧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
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 5、或伴流泪、流涎。
·
9
(二)体征:
1、额纹变浅消失; 2、眼睛闭合不良,
眼裂变大; 3、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4、人中沟歪、露齿时口角 歪向健侧。 5、蹙额 、皱眉、吹口哨、 鼓颊困难。 6、患侧面肌挛缩,口角歪 向病侧的”倒错”现象 (久病)。
·
4
核上性损伤中枢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鉴别
中枢性面瘫 核上性
口角歪斜
5
·
眼裂以下单侧支配
核下性损伤周围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鉴别
周围性面瘫 核下性
口眼歪斜
6
·
眼裂以上双侧支配
诊断要点
1.发病突然,或有面部受凉,风吹病史。 2.部分患者起病后有耳痛,颜面部不适 外,多数患者因说话不便或被他人发现 患病。 3.患侧鼻唇沟平坦,口角低,额纹消失, 鼓气时漏气,齿颊面间常有食物存积。 4.角膜反射,眼轮匝肌反射,口轮匝肌 反射,威吓瞬目反射均减退。
·
15
三叉神经痛
·
16
概述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
神经系统常见疾患。其特点是三叉神经 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反复发作的剧 烈疼痛,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年 人或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大多数 为单侧性,少数为双侧性。本病中医称 为“偏头风”、“面痛”。
·
17
诊断要点
1.呈发作性剧痛,持续时间短,一般数 秒至2-3分钟。
·
10
·
11
治疗方法
方法1 穴位 合谷、下关、地仓、太阳、阳白、
颊车、颧髎、外关 药物 维生素B120.2mg 方法 每次选四个穴,每个穴位注射 0.05mg,隔日一次,5次为1疗程。
·
12
治疗方法
方法2
穴位 患侧瞳子髎、颊车、下关及对侧 合谷穴
药物 维生素B12 或维生素B1 方法 采用5号针头,吸入1ml药液后,
注意事项 一定要取准穴位,严格掌握注射 针刺方法,切不可直刺,以免发生意外。
·
21
治疗方法
方法2 穴位 太阳、四白、下关、颊车、翳风
风池、合谷 药物 当归注射液 方法 上穴轮流交替注射,每次2至3穴, 左侧痛取右侧穴位,右侧痛取左侧穴位。
·
22
面肌痉挛
·
23
概述
面肌痉挛是由于多种已知(情绪激动、 精神紧张、寒冷、疲劳、谈话过多)或未 知的诱因而引发的面部肌肉抽搐。在三 叉神经痛或面神经炎后期,亦可井发本 病。中医学称为“颜面抽搐”。
·
7
诊断要点
5.恢复期可见患侧肌痉挛,偶见“鳄鱼 泪”现象,即嚼食物时,伴有病侧流泪。 6.损害在基孔以上影响鼓索支时,则有 舌前2/3味觉障碍,损害在镫骨神经处, 可有听觉障碍;损害在膝状神经节,可 有乳突部疼痛,外耳道及耳廓之感觉障 碍或出现疱疹样损害;损害在膝状神经 节以上,可有泪液、唾液减少。
3.阴虚阳亢:阵发性抽搐样剧痛,颧红,烦 热,失眠健忘,腰酸无力,舌红少苔,脉 细弦稍数。
·
19
中医分型
4.肝胆风火:突然发生一侧头面部短暂而 剧烈的疼痛,发作严重者伴面部肌肉抽 搐,口角牵向患侧,目赤面红,流泪流 涎,疼痛或左或右,痛后如常人,口疮, 消谷善饥,便干尿黄,舌红苔黄或黄腻, 脉弦。
5.气滞血瘀:骤然发生的闪电式短暂而剧 烈的一侧头面部疼痛,严重者可有面部 肌肉抽搐,舌质紫暗,苔薄,脉弦紧或 涩。
·
20
治疗方法
方法1
穴位 风池
药物 1%利多卡因2-3ml
方法 正坐取穴,常规消毒后,以5ml注射器 套5号牙科针,抽取1%利多卡因2-3ml,针尖向 对侧眼球方向斜刺,针身呈水平状,得气后回 抽无血将药物注入,每日1次,左右穴交替注 射,5次为1疗程,视病情休息3天后,再进行 第2疗程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