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2011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4.2 水的组成说课稿
科粤版九上化学 4.2水的组成 教案设计
4.2水的组成教材解读本节课是在学完“水的净化”后,从宏观到微观探究水的物理性质和组成。
本节课的知识点不多,包括一个实验和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学习化学用语中对物质组成的描述以及科学探究物质组成的思路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符号为H2O。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结合分子、原子的知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微观构成,得出水的化学式,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水的组成的认识,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乐于探究身边的物质世界。
重点难点重点:1.电解水的实验及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水分子的构成。
2.水的微观构成。
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得出水的化学式,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的推理过程。
水的物理性质[情景展示][问题探究] 为什么冰会浮在水面上?[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 在水的物理性质中,密度大小的变化与水的存在状态有关。
水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 ℃,沸点是100 ℃。
温度为4 ℃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
高于或低于此温度时,密度都将小于此值,固体冰的密度小于液体状态的密度,所以冰会浮在水面上,这一特殊性,恰好给水中的生命体创造了一个自然的生存环境,否则,严冬到来时水中的生命现象将难以维持。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章第二节水的组成教学设计.doc
九年级化学(粤教版)教案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
《§4.2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通过电解水实验了解水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2)通过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正一反探究水的组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节 的纯度,那如
【 何检验呢?我
氢 们看到了现在
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气 收集了一试管
燃 氢气,用拇指
烧 堵住试管口,
实 移到酒精灯附
验 近,移开拇
】 指,听爆鸣声
的强弱。听到
了吗?
如果很尖锐,
则说明氢气不
纯净,其实所
有可燃性气体
如果不纯净,
点燃都会发生
爆炸。
现在我们来点
燃氢气,你们
边
实
验
边
讲
解
,
增
强
一下以前我们
学过的化学反
应,高锰酸钾
学
加热就会分解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斯特里把他的
发现告诉卡文
迪许。
卡文迪许用不
同比例的“可
燃空气”和空
气混合物进行
实验,证实了
普利斯特里的
发现,并断定
生成的液体
是水。
在氧元素被确
认后,卡文迪
许用纯氧代替
空气,从而确
认2体积的“可燃气”与1体积的氧恰好化合成水。虔诚的“燃素学说”信徒,还始终认为水是一种元素,没有做出正确的解释。
早已装满无色
引
态
认真听故事
入
的“可燃空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 4.2 水的组成》_3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课题内容本节选自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水的组成。
二、课型实验探究课.三、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水的组成这节课的目标设定为理解水的组成,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
所以,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重点应该让学生通过检验确定两种气体,以及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点,清晰的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在科粤版教材《水的组成》这个节,首先通过图文配合的方式介绍了水的物理性质。
在水的组成专题下,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明确水的组成,之后再通过验证实验的方式实行活动探究,并设计了具体的实验问题供学生填写。
而在水分子化学式的确定部分,教材中给出了阿伏伽德罗定律供学生利用,从而推理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我认为这个部分对学生的信息综合水平要求较高,教师理应予以适当简化。
最后,教材简要的说明也能够通过氢气的燃烧证明水的组成。
通过度析,我认为应该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水分解产物的检验,以及水的元素组成的推理上,同时,我大胆的在本节课中引导鼓励学生从分解水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水的组成。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对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缺乏设计实验的思路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法,所以需要教师的有意培养。
而且学生在由实验现象提升到实验结论这个部分存有较大的问题,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引导。
而在水分解的微观过程中,学生缺乏对微观世界的感知与理解,通过动画及图片的设置,能够增强他们实行多视角的理解,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理解水的组成。
(3)能结合分子、原子的知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微观构成,得出水的化学式。
2.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理解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理解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通过电解水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水平。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 4.2 水的组成》_44
4.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课题内容本节选自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水的组成。
二、课型实验探究课.三、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水的组成这节课的目标设定为理解水的组成,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
所以,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重点应该让学生通过检验确定两种气体,以及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点,清晰的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在科粤版教材《水的组成》这个节,首先通过图文配合的方式介绍了水的物理性质。
在水的组成专题下,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明确水的组成,之后再通过验证实验的方式实行活动探究,并设计了具体的实验问题供学生填写。
而在水分子化学式的确定部分,教材中给出了阿伏伽德罗定律供学生利用,从而推理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我认为这个部分对学生的信息综合水平要求较高,教师理应予以适当简化。
最后,教材简要的说明也能够通过氢气的燃烧证明水的组成。
通过度析,我认为应该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水分解产物的检验,以及水的元素组成的推理上,同时,我大胆的在本节课中引导鼓励学生从分解水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水的组成。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对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缺乏设计实验的思路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法,所以需要教师的有意培养。
而且学生在由实验现象提升到实验结论这个部分存有较大的问题,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引导。
而在水分解的微观过程中,学生缺乏对微观世界的感知与理解,通过动画及图片的设置,能够增强他们实行多视角的理解,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理解水的组成。
(3)能结合分子、原子的知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微观构成,得出水的化学式。
2.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理解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理解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通过电解水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水平。
《水的组成》说课稿
《水的组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水的组成》。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阐述该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本课题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
本节内容是为下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埋下伏笔,同时对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目标及重难点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为H2O。
(3)了解氢气的性质。
学习重、难点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是本课题的重点;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是本课题的难点。
三、说教法讲解与视频实验四、说学法预习、听讲、练习五、说教学程序1、创设学习情景在上课之初,先请同学们观察生活。
之后,学生意识到人们对水寄予的感情和人们对水的熟悉程度。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
2、实验探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曾被看作是一种元素。
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
引导学生看课本P108观察活动,在观察实验之前,提醒学生注意:(1)提示学生观察两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
实验完毕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现象:①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②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3、验证实验在得出上述现象后,紧接着问: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 在前一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验证氧气的方法,自然会想到用木条去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
新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4.2 水的组成 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2 水的组成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了解氢气的性质。
3.认识水的组成。
4.了解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的概念及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
1.对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概念的理解。
2.研究化合物组成的基本方法。
[展示图片]湛蓝的大海、奔腾的长江、巍巍的雪山、清澈的山泉、洁白的云朵、多彩多姿的水世界;自来水、纯净水、矿泉水……各种不同的饮用水。
[设问]自然界中以不同形式存在的水,是否都有相同的组成?如何探究水的组成?[设置情景]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一般都在60%以上。
水这么常见,你们了解它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水的组成”。
[简史导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水都被看成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科学家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最终认识了水的组成。
我们就沿着科学家的研究足迹一起揭示水的组成的奥秘吧!1.氢气的燃烧实验[演示]教师展示预先收集的一瓶氢气,让学生观察并归纳氢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
[教师补充]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
[讲解]氢气是一种能燃烧的气体,但若氢气不纯,在空气中点燃后会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演示实验]氢气纯度的检验及氢气在空气里燃烧。
[教师]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触摸烧杯外壁,感到发烫。
[补充]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所以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就有可能会发生爆炸。
氢气可以燃烧,所以氢气可以用点燃气体来检验,若气体燃烧则生成的气体为氢气。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2《水的组成》教案(2)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水电解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3.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与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水电解的实验和根据实验分析探究水的组成的方法。
难点: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
在101千帕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厘米3.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
冰山、海洋、湖水、沼泽。
二、水与人类的关系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世界上用于农业的淡水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80%。
工业上要用大量水来洗涤、溶解、加热或冷却,并用水作原料来制造化肥等产品。
在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在总发电量中占有一定比率。
在交通运输上,内河及海洋航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探究组成水的元素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接通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科学研究证明,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例如,在水电解的反应里,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
这个实验也验证了上章学过的这个结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因而水的化学式是H2O。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4.2水的组成
4.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掌握水的组成3,掌握水的构成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掌握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解水实验以及根据电解水实验确定水的组成难点:电解水实验以及根据电解水实验确定水的组成,根据微观解释确定水的构成,从而确定水的化学式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式自主探究式讨论交流自学板书4.2水的组成一,水的物理性质二,水的组成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文字表达式:2H2O2H2↑+O2↑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水的微观可以得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O三,水的化学式:H2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水资源,我们知道水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那么水有哪些物理性质呢?一,水的物理性质请大家填空过度:知道了水的物理性质后我们看看水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请大家思考这几个问题?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怎样设计实验并验证水的组成呢?学生分组讨论并得出这两个问题结论二,水的组成解释:我们用电解水实验来验证所用到的装置是电解水装置,大家眼前放的就是一套电解水实验装置,两边是两个玻璃导管,下面为两个电极,里面装的是水,为了增强导电性,水里面添加了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室时,将电解器下端的两个铂电极与直流电源相连接,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产生的实验现象。
实验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一种新的物质氢气,请大家观看视频看完视频我们发现:1,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是什么?生成了什么物质?如何去检验?同学们做完实验,请大家说说自己的实验现象是什么?正负极分别产生的是什么物质?用什么方法去检验呢?它们的体积比是多少?解释:正极实验现象有气泡产,产生量少,能够使代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产生量多,放出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体积比为一比二。
请大家思考这几个问题:电解水是什么变化?为什么?怎样表示?解释:电解水是化学变化,有氢气和氧气生成文字表达式::2H2O2H2↑+O2↑请问:氢气由什么元素组成?氧气由什么元素组成?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而氢气和氧气是水电解后得到的,所以水中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那么从微观如何去解释?水是由什么构成的?水分子由什么构成?电解时候,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哪位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演示一下,其他学生在自己的导学案上将微观变化画出来请大家观看水分子分解(图解)从而得出:根据水的微观构成,可以得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二,水的微观根据水的微观构成,可以得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所以我们可以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2O课堂小结通过电解水我们发现: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体积比为一比二,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化学九年级科粤版 42 水的组成(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粤教版)说课稿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2 水的组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水的组成》,下面我从说教材和课标、说学生、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和练习这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课标和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说课标(课标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是如何要求的,要求到什么程度。
有哪些活动与探究建议)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②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为H2O。
③了解氢气的性质。
④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②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②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③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二、说学生九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
其次是知识基础: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的对水的物理性质有所了解。
最后是能力水平:学生已初步具备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初步具备了与人合作、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4.2 水的组成 教案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3.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4.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是的成分元素。
2.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水电解器、直流电源;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水属于哪一类物质?它是由那些元素组成?本节将通过实验来研究水的组成。
[讲解]为什么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会将瓶子冻裂?冰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高原地区烧开水为什么要用高压锅?二、水的物理性质:纯水通常为无色、无气味的透明液体。
101.3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
[设问引入]我们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什么构成?水由哪些元素组成?怎样证明水的组成?[探究活动]实验1:电解水现象:通电后两个试管内产生气泡,液面下降,说明产生气体。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大,它们的体积比约为1∶2。
检验:将气体体积小的试管取出后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将气体体积大的试管取出后用火柴点燃,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这是氢气。
结论: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三、探究水的组成[讲述]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而且是氧化物。
[讲解]经科学研究证明,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
这个实验验证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 4.2 水的组成》_31
粤科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它的符号为H2O。
1.观察实验,结合分子、原子的知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微观构成,得出水的化学式;
2.培养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验探究水平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水的组成的理解,了解人类理解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乐于探究身边的物质世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
1.电解水的实验及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水分子的构成;
2.水的微观构成。
►教学难点分析:
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得出水的化学式,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的推理过程。
【教学策略】
1.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完成探究过程;
2.设计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深化学习用化学用语对物质组成的描述以及科学探究物质组成的思路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生活经验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并完成导学案;预习电解水的实验;
教师:电解器等实验用具;设计实验讨论提纲;课件制作等。
【板书设计】
4.2 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液体、冰的密度比水小,4℃时密度最大,为1g/cm3
二、水的组成
1.宏观组成: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微观组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科粤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4.2 水的组成(教案)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2 水的组成(教案)4.2 水的组成【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课题】:4.2探究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的物理性质;2)认识水的组成,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微观的观点【教学重点】:认识水的组成【教学难点】:从元素的角度理解水的组成【教学工具】:水电解器、氢氧化钠溶液、挂图【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分析法【知识点】1、水的物理性质2、水的组成元素3、水的电解实验【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教学情景导入水是生命之源,你知道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吗?◆教学过程问题情景:1.你已知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它有些什么性质?2.你能列举出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吗?3.水、冰和水蒸气相互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学生交流: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2二、师生互动:探究一:水的组成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
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B.实验所得数值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可以认为实验已成功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答案及解析:B 做实验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能实验所得数值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就认为实验已成功了2、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A.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C.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答案及解析:A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3、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水的组成(填实验名称)___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答案及解析:电解水水——→氢气 + 氧气4、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填名称...)。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 4.2 水的组成》_26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水的组成实验,体验人类理解物质世的信息交流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合作意识、与人交流的意识
(2 )在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准确的理解观。
( 3)激发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水分子的微观分解图示的理解
难点
水的元素的组成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1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情景,导入新课
水对我们人类的意义至关重大,那么你知道从化学的角度来说水是由什么组成吗?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各种图片及资料,让学生体会水在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及生命活动中所起的重要 作 用,激发学生迫切了解水的欲望,适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探究活动一:
视频:水的电解实验
师:边播放边介绍。实验装置,注意事项。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在两只试管中会出现 些什么样的现象?(产生气体的速度哪个快些呢?)两只试管中气体体积比是多少?两只试管中分别是什么气体?怎样证明?
生:观看视频,归纳实验 现象并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水的化学式为:H2O。
讨论:1、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的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2、在上述变化的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有无变化?
生:1、电解水的 实验里有新物质氢气和氧气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2、在上述变化的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2水组成》50
4.2水的构成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认识水的物理性质。
2.经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构成。
3.培育学生察看研究水平;经过察看实验,培育学生宏观和微观相联合的剖析探究水平。
4.经过电解水的实验,培育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电解水的实验和依据实验现象剖析确立构成是的成分元素。
【教课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说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剖析。
【教课课时】一课时【教课器具】水电解器、直流电源;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
【教课过程】[引入新课]水属于哪一类物质?它是由那些元素构成?本节将经过实验来研究水的构成。
[解说]为何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会将瓶子冻裂?冰为何能浮在水面上?高原地域烧开水为何要用高压锅?[板书]一.水的物理性质:纯水往常为无色、无气味的透明液体。
101.3KPa时水的凝结点是0℃,沸点是100℃。
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
[设问引入]我们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学式是H2O,化学式表示的含义是什么呢?[回答]H2O表示水分子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形成水的元素是氢元素和氧元素。
[设问]上述结论是如何获得的呢?化学结论是由科学实验获得的,一种实验是水的电解,判定水的电解产物,进而推测水的构成,察看实验[研究活动]实验4-6 电解水现象:通电后两个试管内产生气泡,液面降落,说明产生气体。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大,它们的体积比约为1∶2。
查验:将气体体积小的试管拿出后立刻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将气体体积大的试管拿出后用火柴点燃,气体能焚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这是氢气。
结论: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板书]二.水的构成通电水氢气氧气(H2O)(H2)(O2)[叙述]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反响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并且是氧化物。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2水组成》15
水的构成教课方案本节课是继空气以后,学生学习的平时生活中最为熟习的物质之一,对于学生能以化学的视角对待物质世界拥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夸越确立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课目的1.主要的知识与技术:(1)使学生认识水的物理性质;(2)经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构成,认识水的化学式;(3)经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观点及互相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2)养成宏观与微观相联合考虑问题的习惯(3)提高察看、剖析、概括实验现象的水平感情态度和价值观:逐渐成立理解人类物质世界的过程与方法,加强科学研究的精神。
三、教课过程(5个环节)(1)经过微课让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经过白板系统认识学生预习状况从而推行有针对性的讲堂教课。
(2)经过创建问题指引学生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有关水的问题,让学买卖识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化学来至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演示水的电解实验过程,指导学生学会察看实验现象研究水的构成,让学生学会剖析与思虑,掌握实验研究的方法。
依据水分解的微观模拟过程,在老师启迪指引下,让学生学会从宏观到微观的思想方法,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难点也得以打破再次经过白板系统查验本节课所学知识。
认识学生经过老师讲解本节课知识点后还有何不足地方,对后边的作业练习供给方向。
四、教法和学法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水平的辨证一致”和“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充足发展”的原则,博采翻转讲堂教课法、智慧教课法、演示教课法、研究教课法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
让讲堂更具活力,讲堂教课过程更优化。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 4.2 水的组成》_1
4.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水的组成》选自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四章第二节,本节内容是既学习了氧气之后,化学课标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第二种具体物质的学习。
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对水的颜色、味道、触摸的感觉、三态的转化、用途等物理性质并不陌生,本节着重由水的化学式(第三章已学习过)从宏观角度理解到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然后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的观察、产物的验证、分析、讨论验证水的组成;再从微观的角度讨论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结合水分子的微观示意图的分析、讨论,理解到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结合比例为1:2,确定水的化学式为H2O。
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建起了宏观到微观的桥梁,加深学生从微观角度对化学反应本质的理解,渗透了分子、分子之间的关系,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推断水的元素组成;(3)通过微观示意图的分析,确定水的化学式。
2、过程与方法:(1)根据生活经验和物理学知识,说出水的物理性质;(2)利用H2O2和H2O的对比,猜想水的元素组成,并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实行验证;(3)通过水电解微观示意图分析,确定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结合比例,得出水的化学式,进一步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比、猜想、实验、分析、总结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利用化学史的渗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重点】:(1)电解水的实验及根据实验现象确定水的组成;(2)水的微观构成。
四、【教学难点】:利用水电解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确定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结合比例,得出水的化学式。
五、【教学过程】:【导入】:科学家已经发现了适合人类居住另一星球——“火星”,那么判断人类能够居住的关键物质是什么?如何判断火星上有水,科学家从水的宏观元素组成和水分子的微观原子构成,通过实验实行了验证?让我们走进今天课堂一起学习。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2水组成》45
《水的构成》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①认识单质、化合物的差别2、过程与方法:①联合资料,从人类理解水的构成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和思想的方法,理解实验研究和创新思想的重要性。
②学习对实验现象的察看、剖析、概括和总结。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①经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推行物质无穷可分性教育,培育他们脚踏实地的态度。
②在教课中浸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进而启迪学生的思想。
③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研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课要点:(1)电解水的实验(2)确立水的构成教课难点:(1)培育学生的察看水平以及概括总结的水平(2)使学生充足理解实验研究和创新思想的重要性教课方法:创建学习情形→实验研究→考证明验→解说总结→拓展视线→升华提高教具准备:(1)教师器具: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多媒体课件(2)学生器具:与水有关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创建学习情境:你知道哪些有关水的成语?(学生):瓜熟蒂落、磨铁成针、真相大白、水至清则无鱼(教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水的诗句?(学生回答后,过渡)(教师):这么多有关水的成语和诗句,足见人们对水寄托的感情和人们对水的熟习水平。
水是最常有的物质之一。
(课件展现):展现以下资料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有一共同点:体内水的质量和生物体总质量的比一般都在60%以上。
成年人鱼类水母、藻类香蕉、生菜等65%-75% 70%-80% 90%以上90%以上(教师):可以看出水是不行缺乏的可贵的资源,那么你对水的构成,水的净化,水资料等知识认识多少呢?本单元将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对水推行一个系统的认识。
板书:4.2水的构成(教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水曾被看作一种元素。
直到18世纪末,拉瓦锡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
(学生):看课本P48页资料(水的构成揭秘)(教法说明):培育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思想的重要性(教师):拉瓦锡让水蒸气经过一根烧红的枪管,获得了“易燃空气”,而我们经过电解水也能获得“易燃空气”,并可以揭开水的构成奥密。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 4.2 水的组成》_12
第四单元 4.2水的组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相关性质,能说出氢气验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验现象实行推理、分析、判断。
从水的电解的实验探究中,学会对实验现象分析,进一步得出结论。
再合作与讨论中,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人类理解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
重点:1:水的组成难点:1:水的组成2:水的分子组成微观分析教学过程:设问导入:1、水净化的方法是什么?2、说说过滤的操作要点有哪几点?3、实验室里软化硬水的方法是什么?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讲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覆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被称之为“水球”。
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相关水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板书课题:水的组成学生回顾:回顾水的物理性质,课本108页自己阅读。
教师小结:教师演示:多媒体动画学生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实验4-6)经过实验,学生得到下列结论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实验4-6)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判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纵使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根据实验中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说明水是有固定组成的。
精确实验表明: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这验证了上一章学过的一个什么重要结论?+氢气2H2O 通电2H2↑+ O2 ↑属于分解反应,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和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混合会引起爆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4.2 《水的组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第四章《生命之源——水》的第二节内容,是学习与人体生命第一重要的物质氧气之后,推出的与人体生命第二重要的物质--水。
从生活中走进化学,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化学教学理念,并从学生身边的物质出发,让学生体验到化学是一门可学的科学,也是一门有必要学的科学,体现了学习化学的乐趣和成就感。
本节课以人类认识水的物理性质和主要作用引入,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面所学的物质构成的知识,再从微观分子的角度来分析电解水的过程,得出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的实质。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3.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4.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
学变化的实质。
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
②.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3.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来确定组成水的元素种类。
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设计思路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如下:
1. 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
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
2. 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3. 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等,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
因此,作好演示实验尤其关键(展示实验),课本第109页,这是未改进的演示实验,实验不直观,效果不好;将实验改进后,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更便于学生主动根据实验进行探究。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的电解产物——氧气和氢气,然后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重点知识得以解决。
(展示课件)分析了水的组成后,接着展示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从讨论中发现,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难点也得以突破。
4. 课堂练习巩固,达标检测
三、说教法和学法
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水的物理性质以及水的净化和纯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从化学角度认识水的组成,学生是陌生的。
学生已经掌握了氧气和元素
等相关知识,具备了判断化学变化、鉴别氧气、书写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等能力,这些都有利于本节课内容的展开。
另外,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很高,但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够规范,要加强训练。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
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重点是首先让学生感知实验,利用课件展示,将实验简化,让学生观看实验。
然后,教师再演示实验,力争让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
2.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水属于哪类物质?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
自制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和趣味游戏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从而产生乐学情绪,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
3. 加大教学密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文字闪动,图象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
4. 优化教学过程:计算机以其独特的功能创造良好的思维情景,培养探究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计算机、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
通过计算机不仅能学懂、学会、学活、学精,而且能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见教案设计)
五、教学处理
1.在上这节课之前,先让学生熟悉氧气的检验,构成物质的微粒,为探究水的组成做了知识准备,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自主学习教育。
2.做好水的电解实验,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水的组成,引导学生会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
3.对实验装置微微改进,便于学生观察氢气燃烧的现象。
总之,我在设计本课教学程序时,力求符合探究学习的三个特征:(1)学习者由问题或设计任务出发;(2)学习者通过观察、假设、实验等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解释;(3)学习者通过表达和交流,检验或修正自己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