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师应如何应对
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
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实施了几年,但实际情况不是一帆风顺,我通过几年的听课及深入调研得出一些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理念及经验。
归纳如下;一、教师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因为新课程淡化了学科间的孤立性,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却认为,一桶水总有被学生掏干的时候,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得有一条汩汩流淌的知识长河甚至是一眼泉,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像流水一般进行灌溉,如果知识贫乏,孤陋寡闻,那就难以引导学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远航。
二、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转换自身角色新课改要求教师具有新的学生观、教材观、课堂观、教学活动观和评价观。
新的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自主的学习者,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性情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新的教材观:要把教材看作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与中介。
而不是仅仅看作教师必须交给学生掌握的全部内容。
也就是说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不但是资源的传授者,更是资源的建设者。
新的课堂观:把课堂看作是师生开展多种活动从而构建知识、探究真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的地方,而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地方。
新的教学活动观指:传递知识只是教学的一个很小目标,教学更应该是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师生对话、交流、合作的过程。
新的评价观是教师要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适时恰当的给以鼓励,鼓励要具体,不可以泛泛而谈“你真棒”。
这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还要学会转变角色,教师角色的特点向来具有权威性和神秘感。
在学生与家长的眼里,教师就是权威,教师也已权威自居。
然而,这种角色的定位与新课程的理念发生了直接的冲突。
这无疑是对教师的一个重大挑战,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亦师亦友的关系。
三、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新课程突出强调了课程整合,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新理念。
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教学的挑战
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教学的挑战2023年,新课程教学正式推行,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一次全面的教学挑战。
怎样才能应对新课程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受益?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应对新课程教学的挑战。
一、思想更新首先,要面对新课程教学的挑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和理解新课程的精神与要求。
新课程教学注重学生的“人才素养、过程能力、文化素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实现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提倡“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多元评价”的教学方式。
因此,教师要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
只有深入理解和贯彻新课程的精神,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应对新课程教学带来的挑战。
二、课程设计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从纯知识讲授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为基础,制定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的课程设计方案。
这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课程设计能力和教学实践经验。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教材选用教材的选取对于教学至关重要。
新课程教学对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实验教材已经改变了传统教材的形式。
因此,在教材的选取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课程思想的同步,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教材的质量、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教材选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效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转变是新课程教学最重要的一环。
和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的是,新课程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自我评价意识。
因此,教师必须以不同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知识,需要注重灵活使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比如说利用PBL、课程表演、游戏、网络教学等多种教育技术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学评评价新课程教学的评价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因为新课程要求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评价方式也不仅仅是传统的考试量化评价。
新课程,教师如何面对
新课程,教师如何面对课程改革,不仅要改革我们旧的教育观念,而且还要改变我们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师角色也发生根本性转变。
对此,作为我们小学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
应做到:一、教师要顺应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走进新课程后,新的教育理念和原有的教育理念彼此干扰,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产生混乱。
因此,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弄清新的教育理念,只有顺应教育理念的变化,才能够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
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的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
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
新课程中能够体现出教育理念的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1、变注重知识的传授为关注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并且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变强调学习课本内容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习日常生活及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体验与发展。
3、变强调接受性学习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为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及学生发展的需要。
5、变过分强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和评价内容、方式单一的现状为开放式的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励学生前进的动力;为此,摆在新课程中的教师面前的首任是弄清新的教育理念,并把这种理念逐步的同化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实施新课程。
二、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转变教师的角色将会伴随着新课程的进程与走向而完成其转变,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
教师应对如何应对新课改
教师应对如何应对新课改
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作为老师应对顺应趋势和潮流,在新课程改革中勇挑重担,敢为人先,主动实践,不断反思,挑战自我,完善提高。
新课程环境下,我们教师应如何应对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第一、变换角色: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
①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②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③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第二、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没有教学改革的课程改革只能算是教材的更替。
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①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
②改变单纯的接受性学习,强调教学共鸣。
③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
④强调教学目标和教育目标的统一实现。
“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的实现。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做到“三真”,即:真心实意的爱学生、真才实学的教学生、真知卓见地感染学生。
第三、改变工作方式
①教师之间要更加紧密地合作。
课程的综合化势必要求各学科教师的
协调与配合。
②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③教师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④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
第四、主动挑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
②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
③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④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第五、教师要有新的教学策略
①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②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③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教师如何应对新的教学方法与教材
教师如何应对新的教学方法与教材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层出不穷。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在职场中保持竞争力,就需要及时了解并应对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教师如何应对新的教学方法与教材,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一、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引导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面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教师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研讨会、阅读教育类书籍等方式,获取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信息。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分享,互相借鉴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灵活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通常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提出的。
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尝试采用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资源等辅助工具,提供更多样化、互动性强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三、深入理解新的教材新的教材往往会有不同于传统教材的特点和要求。
教师应该深入理解新的教材,把握教材的核心思想和教学目标。
可以通过仔细阅读教材,与编写教材的专家进行交流,参加教材研讨会等方式,深入了解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更好地实现教材的教学目标。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可以通过课堂测验、作业批改、学生评价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材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总之,教师要应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首先要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保持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和理论基础。
新入职教师常见问题及应对建议
新入职教师常见问题及应对建议新入职教师常见问题及应对建议引言:新入职教师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经常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新入职教师常见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
一、管理班级和学生1. 面对纪律问题:新入职教师可能会遇到学生纪律问题的挑战。
他们不知道如何建立规矩和界限以及如何应对纪律问题。
解决方案: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状况。
创建一个积极的班级文化,设立明确的纪律规则,并保持公正和一致的执法。
了解纪律处分政策,并与学校的纪律主任或行为顾问合作,以确保一致的纪律观念。
2. 学生参与度低:新入职教师可能会发现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或缺乏参与度。
解决方案:创造一种积极互动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游戏和科技工具,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并根据他们的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
二、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1. 缺乏经验和指导:新入职教师可能会为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而感到不安。
解决方案:寻求指导和反馈,与经验丰富的教师合作。
参加专业发展课程和研讨会,以便了解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利用技术资源,如在线教育平台和教学社区,寻找灵感和分享经验。
2. 教学时间管理:新入职教师可能会面临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的挑战。
解决方案: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评估方式和时间表。
学会灵活调整计划,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课堂的实际情况。
合理分配时间给不同的教学活动,如授课、讨论和练习。
三、与家长和同事的沟通1. 与家长的沟通:新入职教师可能会感到与家长的沟通困难,不知道如何有效地与家长合作。
解决方案:建立积极的沟通渠道,与家长保持定期联系。
学会倾听和理解家长的关切和期望。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与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目标和计划。
保持开放和透明的沟通方式,解决问题并建立互信。
2. 与同事的合作:新入职教师可能会面临与同事合作不顺畅的挑战。
青年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
青年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天津市辛庄中学崔洪吉吉当前,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正进行的如火如荼,我们习惯上把它叫做“新课改”。
“新课改”要求在课程结构、内容、评价和等多方面做出重大创新和突破。
我们作为青年教师应如何面对“新课改”呢?我们能否适应“新课改”呢?这一切关键在于青年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
新课程更多的要求教师具备以下能力:1、“一专多能”的能力作为教师除具有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懂得相邻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应用,学不分科。
只有做到一专多能,成为教学多面手,才能适应新课程的综合化需要,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转变教师角色的能力新课程实施的焦点在于改造学生的学习方式,他决定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随着教学活动的不同,教师可以是设计者、示范者、表演者、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和学习伙伴等角色。
教师角色的转变将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他们对教学产生兴趣,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3、“预测”学生动态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能及时猜测和判断出学生的思维动向,把握和捕捉启发的时机,做到启而得法,启而能发;对学生的答问情况、情绪和表情的变化以及教师讲解中的疏漏情况,调节的得心应手,化平淡为新奇,变消极为积极,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和时间。
4、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要把过去“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变为“教师与学生探究知识”。
教师要善于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学会归纳,培养他们发现、提出、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活动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5、熟练操控现代教育媒体的能力新课程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运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跟上时代的步伐,转变传统观念,增强科技知识,运用先进的电化教学,引领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
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应对策略
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应对策略淄博春风新课程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目标和要求,在实施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理念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学理论的更新与教学实践的变革,教学理念的更新是实践变革的前提。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新课程的实施有赖于教师的学习、认识和理解。
首先,必须热情地接受新课程,认真学习,把握、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实质,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贯彻实施新课程提供行动指南。
1.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
教学过程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与授受过程,而是师生双方沟通与交流的过程。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授受过程,只有教师对知识进行精细加工,清楚明白地讲授,才有利于学生清楚明白地接受。
对教师而言,只要学生把教师的教的知识全面、完整地复述和重现,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对学生而言,就是要把教师所教的知识全面、完整地复述和重现,哪个学生复述和重现得最全面、最完整,谁就是最优秀的学生。
这种教学观念,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授受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而是一种权威与服从、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2、教师不是权威,是一个参与者和分享者。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因为学生的现实生活是课程的依据,知识源于生产实践和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生产实践和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因为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能动地创造着课程。
课程的实施不单纯是课程设计者预设的路径,学生对课程有其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并能创造出自己特有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又是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师生双方是平等的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
3、教师要由“给水”变成教会学生自己去“找水”。
正确的教学理念是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才能找到水”,当他需要水的时候,他有办法找到水。
而且,条条大道通罗马,方法不止一个。
教会学生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重要的教学理念,是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小学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标准的挑战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小学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标准的挑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师面临着新课程标准带来的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成为了每位小学教师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探讨小学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标准的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积极主动适应新课程标准教师应积极主动了解并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了解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掌握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二、独立探究,提升教学能力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独立探究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可以通过阅读教育类书籍、参加教育培训活动、与教育专家交流等途径,不断追求教育知识和教育技能的提升。
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更好地应对新课程标准的挑战。
三、灵活运用多元教学方法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元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项目制、小组合作、讨论互动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还需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学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定期评价等方式,帮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与家长积极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家长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师应积极与家长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可以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问题,寻找最佳的教育方式。
与家长密切合作,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学生,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面临着新课程标准带来的挑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
只有积极适应新课程标准、独立探究、灵活运用多元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家长积极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
面对课程改革教师应该怎样做
面对课程改革教师应该怎样做面对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改革,各学科都提倡主体性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是在实际改革进程中,教师究竟应该怎样做?一、打破陈规,转变思想1.转变思想在当今社会,教育思想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灵魂,许多有识之士都认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能否转变,实际上决策着学校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方向。
因此必须打破陈规,更新观念。
2.破陈规,变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被动地学,“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学”和“乐”的因素被忽视。
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反复重复,学生毫无个性可言。
同时,只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想的培养,忽视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我们提倡学生有所发展,但在教学中,又过分强调统一性,而忽略灵活性。
把本来应该让学生分析、总结、归纳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包揽,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成为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发挥的严重桎梏,致使对学习失去信心,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在教学中要打破陈规,改变旧的教学模式。
3.改变教学方法过去的课堂教学我们习惯于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重教法,轻学法,使课堂教学方法根深蒂固,这哪里谈得上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以我们要把教师讲解的局面改变,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教与学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敏捷,以新颖独特的方法有所发现,有所提高,久而久之,学生才有勇气去猜想、去创新,甚至对教师提出新看法。
二、敢于实践、大胆创新在教学中,教师首先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和创造精神的人。
一个人云亦云,步人后尘,不研究创新机理的教师,是不会有所作为的。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做呢?1.创设环境,服务于学生怎样创设环境?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聪明的商家推行了新型的购物方式“超市”。
教师应怎样应对新课程的挑战
教师应怎样应对新课程的挑战华南热带农业大学附中谢学方一、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才为本,关注人和人的发展。
努力从内在方面“唤醒”人“生成”人和“提升”人,而不是从外在方面“训练”人“塑造”人和“培养”人。
教育是外在的影响下,促进学生内在的精神世界发生深刻和自觉的转变过程;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进行精神交流与对话,是通过知识而使人获得解放,是人格的陶冶和人性境界的提升。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角色和教育观念进行转变。
(一)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新课程强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教师要把知识为重点的教学活动转移为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进行如下的转变。
第一: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以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关系。
而作为组织者教师就好比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第二: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现代化教学要求教师从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的学习的参与者,勾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积极参与才是课堂教学的成功。
第三: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
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习方式,一个好的教师,不在于自己教的多少,而在于你让学生学了多少,而且是他们心甘情愿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第四: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
教师由辛辛苦苦的教书匠成为教育家,一定要首先成为学习者和研究者,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开发课程,教师成为学习的研究者,已经成为时代对每一位教师的起码要求。
第五: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
新的课程体系增加了选修课,自修课,讲座课,要求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做新知识的开发者。
第六:有仲裁者变为促进者。
信息化和学习化社会到来,要求教师必须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递者、学生学习的仲裁者,转变为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
新教师如何应对新课改5篇
新教师如何应对新课改5篇第一篇:新教师如何应对新课改新教师如何应对新课改近两年来,课程改革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变化: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实验教师的改革热情高涨;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氛围逐步形成……走在课改前列的老师们已摸出了一点门道,有的甚至在课改的浪潮中游刃有余。
但是笔者与几位刚毕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交谈时,觉得他们对新课改还是有点茫然不知所措之感。
如何指导、帮助他们,使他们尽快地融入新课改的大家庭中来,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就新教师如何应对新课改几点拙见,同新教师们共勉,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一、树立新型的教师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唐代文学家韩愈对教师的职责作了极为精辟的概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学记》说;“凡师无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都强调了教师的重要作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经济全球进程化加快,以科学和教育为支撑的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
特别是由于知识与技术、人才与科技相互促进,互为需求,承载着知识与技术为主体的人才,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各国经济发展和技术竞争中的争夺对象。
作为人才培养者教师责任尤为重大。
1、教师是学生潜质的开发者。
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
另外,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
不再只是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开发其能力。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现代教师不再是传统上的文化的继承者,给予者,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一、更新观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我国传统教育的师生关系以“师道尊严”为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知识传承方面,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因而,师生关系是一种单向性的“我主你客”、“我说你听”式的服从关系;在伦理道德方面,传统的观念置教师于“道德说教者”的绝对尊严的地位,因而认为教师是无可置疑的“长者”,学生是理所当然的“弟子”,师生关系成了单一性的“老对幼”、“长辈对晚辈”的说教关系。
新课改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和谐为特征,在上述两个领域中师生关系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如在知识接受领域,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性的“我主你客”、“我说你听”,而是平等的对话伙伴和合作者。
在伦理道德领域,教师须从“长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走出来,走到学生中去,走到公共舆论的中心。
应该说,有效地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前提和条件。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当前师生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不良倾向,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根本没有主动参与、主动探求的机会,使学生在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中学习。
现代学生观认为:以学生为本,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师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每个人都有多方面的需要,只要满足其合理的需要,才会产生学习的热情,发挥非凡的才智。
所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活动中一切合理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学习创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创造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尽量呵护学生的灵感。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承认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坚信人人都可以成功,每个学生都有待于完善,允许其犯错误并改正错误,把学生的错误当作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所以,教师作为引导者、舵手,应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和创造出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宽厚的基础知识,活跃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动手能力,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浅谈教师如何面对新课改
浅谈教师如何面对新课改过去的语文教材存在严重不足,无法适应21世纪社会对才的要求<<标准>>的制定和颁布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新的可能。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从以往不同的角度从新探索语文教育。
那么,怎样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稳操胜券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创立新教法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是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搜集与处理信息等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样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导演”的角色,把主角让学生去演,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他成为自己会学习的人。
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和谐而愉快的气氛中自主学习,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这样才能真正授之以渔而非“鱼”了。
二、学习新教材新的课程改革重视课程的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这就要求教师重新认识教学、认识课堂、认识教材,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学习各种综合性的知识,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综合型的“万能”教师,而不是某一学科的“专科”教师,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重塑教师的角色。
三、诱发动机,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成的,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
二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进步有责任心且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才。
失败乃成功之母。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许多次甚至上千次失败中获得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就是因为顽强、敢于冒险的结果。
他小时候家很穷,有一次,在火车上实验发生燃烧,被车长把耳朵打聋了,但他没有放弃研究,从而获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教师应如何应对
数学组战书庆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
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1、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认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师生关系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
现代社会的本质首先是民主化。
教育现代化必须教育民主化。
没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和形成现代教育体系和现代教育制度。
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观和师生关系观。
在这种观念下,教师的尊严不可侵犯,而学生的尊严似乎可以随意侵犯。
而在现代社会里,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
教师有教师的尊严,学生也应有学生的尊严。
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道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
一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主的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能对立。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
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例如:有的学生描写他们的化学老师是:“冰冷的心,冰棍的脸,古板的眼”;有些老师不仅吝啬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严重的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酿成种种悲剧。
教育学生最重要的秘诀是爱。
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才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要树立“无差生观”。
有一位校长说得好:“每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只是一时被云雾遮住了,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
”
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应该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谛;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2、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课程基本理念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应该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曾经有一位专家把传统教育概括为“师本教育”,即以教师为本,其核心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只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往往就是这一类角色。
由于过度强调和看重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低估学生的能动性和潜能,或者只习惯于传统的注入式教育方式,昧于启发式教育操作,因而导致教育上普遍的非人格化专制和文化霸权态度。
在专制态度和控管方式构成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失去判断和选择的自由,没有自觉自由的权利,没有自觉责任行为的机会。
独立思考的剥夺必然导致主体性的丧失,自觉活动的抑制必然导致能动性的消蚀,自由选择的取消必然导致责任感的淡漠。
根据《新标准》的要求,这种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即“生本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
”从教育角度来说,最起码是必须摒弃专制、强制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使教育过
程成为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和自我教育过程,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学会学习与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
从更高的意义上来说,要树立以建构学生主体为目标的主体教育观,即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形成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的教育机制。
提供学生自我发展和表现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自觉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独立思考、富于批判、敢于负责、勇于创造的主体精神,以及自尊自立、自信自律、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主体人格。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具有如下一些角色行为: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
对来自周围人对某一学生的评价小心地采纳,对学生不能形成先人为主的成见。
在体育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的机会。
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
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
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