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方位的辨别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巩固方向的概念,提高自己辨别方向的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方向概念,能够辨别简单的方位。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方向的概念,学会使用指南针和地图辨别方向,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方向的概念,学会使用指南针和地图辨别方向。

2.难点: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方向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指南针、地图、教学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指南针、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实际情境,如户外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辨别方向。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方位的辨别和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方位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指南针和地图的使用方法。

并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方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辨别方向。

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如“找宝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乘除法-人教版(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乘除法-人教版(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乘除法人教版 (2)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分数乘除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2.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3. 分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2倍,请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2. 讲解分数乘法:通过上面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即分子相乘的积作为新分数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新分数的分母。

3. 讲解分数除法:以小红有8个苹果,小明有4个苹果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即分子乘以除数的倒数,分母不变。

4. 例题讲解: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6. 实际应用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如:甲乙两人共同完成一项工作,甲的工作效率是乙的2倍,甲工作了3天,乙工作了2天,请问他们共同完成了多少工作?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法计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2. 分数除法计算法则:分子乘以除数的倒数,分母不变。

七、作业设计(1) 2/3 × 4/5 = ?(2) 5/6 × 7/8 = ?(1) 8/12 ÷ 4/6 = ?(2) 15/20 ÷ 5/10 =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课程主题: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理解方向和距离是描述位置的重要概念。

–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在空间中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激发学生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的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展示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的示例。

2.板书:整理课堂重点内容,便于学生复习。

3.课堂练习题:为学生提供合适难度的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如何描述一个地点的位置。

–提出方向和距离对于描述位置的重要性。

2.讲解:–通过示例向学生介绍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一个点的位置。

–解释常用的方位词和描述距离的单位。

3.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练习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的能力。

–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4.拓展:–提出一些挑战性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鼓励学生思考更多关于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的应用场景。

五、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掌握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的方法。

•强调练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应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的方法,并写下你的想法。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展开,通过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存在一些困难,下节课需要加强练习和拓展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课题第1课:位置与方向㈠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例1、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预案预案修改一、情景导入: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一)]二、探究新知:㈠教学题例11.投影出示例题1。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3.组织计算。

师: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预案预案修改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二)教学例题21.投影出示例题2。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4.算一算。

200÷40=5(小时)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精选10篇)

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精选10篇)

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精选10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

它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扩展和提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能从方位的角度,更全面的感知、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图形与位置”在实验教材中的编排结构如下:具体内容一下P1 第一单元位置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用两个条件确定)二上P67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简单的三视图(实物)三下P2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八个方向及描述线路图四下P17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位置及描述线路图五上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三视图(规则图形)六上第一单元位置坐标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和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一些感性经验,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够通过第几行、第几列来确定物体在平面内的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和距离来认识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具体编排如下。

例1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例3 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4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通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能力、生活技能。

三、编写特点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最新6篇)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最新6篇)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最新6篇)《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二)》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位置与方向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

另外,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重要性毋庸置疑,是学生后面画平面图、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的基础,并为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础。

二、教材处理本课时教材安排的例题是有关台风的问题。

由于小学生、特别是西藏的小学生,对台风的知识很陌生,所以在不改变教材编写意图的情况下,我对教材做了一些处理:先让学生确定我们学校周围建筑物的位置,然后我再教学书上的例题。

这一改变必将激起学生极大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也符合新课程改革下将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思想,符合新课标中指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

三、学情分析本阶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通过第几行、第几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本课教学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西、南偏东等方位角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发展目标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其观察能力、识图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重、难点分析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找准观测点,并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简单的数学位置与方向概念,掌握使用文字和图形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物体位置与方向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数学位置与方向的基本概念。

•理解如何使用文字和图形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上一节所学内容,在实际问题中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

2.教具:小黑板、彩色粘贴纸、小纸盒等。

3.其他:教学课件、课堂活动设计、实例练习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0分钟)•让学生回顾上一节所学内容,巩固对位置与方向的基本概念。

•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授新知识(20分钟)•介绍文字描述物体位置和方向的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第三步:操练与训练(3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情境问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理解。

•分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第四步:总结与作业(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念。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延伸•提供更多实际场景的问题,让学生继续进行位置与方向的练习。

•分层巩固训练,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不同难度的练习。

六、教学反思•思考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以便更好地进行下节课教学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本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数学位置与方向概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方位概念和距离的测量,但部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仍较模糊,对实际应用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位置与方向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学会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2.难点: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原理,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位置与方向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相关的生活情境和实例。

2.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设计的练习题。

3.教学道具:如卡片、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在公园里找某个景点。

让学生思考如何告诉别人景点的位置。

通过这个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如(2,3)表示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

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数对表示课件中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练习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并引导学生总结数对表示位置的规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时《相对位置的描述》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时《相对位置的描述》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时《相对位置的描述》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及语言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通过多种实例训练,提高学生运用“左右”、“前后”、“高低”等词语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表达观点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好描述相对位置的图片和动画,便于讲解和示范。

2.教具:彩色图卡、小白板和笔、教学挂图、学生作业本等。

3.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二单元第3课时内容,备有足够练习题供学生练习。

三、教学内容与流程安排一、复习导入(5分钟)•通过打卡游戏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强化学生对位置与方向的认知。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图像,讲解“左右”、“前后”、“高低”等描述相对位置的词语及其用法。

2.带领学生做一些简单的集体练习,巩固新学的词语。

三、小组合作练习(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利用学过的位置词语描述组内成员之间的相对位置。

2.鼓励学生多交流、协作,正确描述相对位置。

四、课堂展示与讨论(10分钟)1.随机抽取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练习成果,让其他同学参与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2.老师及时纠正错误,强化学生正确描述相对位置的能力。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练习,加深对词语描述的理解。

2.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检查。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内容主要以练习为重,但也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巩固学生的基本概念。

2.在小组练习时要注重学生合作、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表达能力。

3.课后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及时指出错误,及时纠正。

以上为本次课《相对位置的描述》的备课教案,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整理复习》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整理复习》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整理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整理复习》主要是对之前学习的位置与方向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巩固和加深对位置与方向的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过位置与方向的概念,对基本的方位词、角度和距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复杂情况下的位置确定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同时,学生对于坐标系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来进行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灵活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熟练使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生确定物体位置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

2.难点:在复杂情况下,如何快速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坐标系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

通过实际的例子和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图、坐标纸、指示箭头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复习基本方位词和角度。

b.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的?2.呈现(10分钟)a.出示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让学生尝试确定物体的位置。

b.引导学生发现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总结出:根据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a.让学生在平面图上练习确定物体的位置。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3课,例3主要讲述了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对这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实际情境中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实际情境中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如何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生活情境,如在一个公园中,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确定公园中某一景点的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你们能想办法确定这个景点的位置吗?”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份练习题,要求每组同学合作完成。

练习题要求学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和运用“位置”与“方向”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掌握“左右、前后、上下”等方位词的使用方法;能够在空间中进行简单的方向寻找和描述。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空间中方向判断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游戏等方式加深对“位置”与“方向”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左右、前后、上下”等方位词的用法。

2.能够在空间中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三、教学难点1.利用方位词描述位置时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2.在复杂的空间环境中准确判断和描述位置。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复习导入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左右、前后、上下”等方位词的用法。

2.让学生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回顾并总结方位词的意义和特点。

第二节:新课讲解1.引入新课“位置与方向(二)”,向学生解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通过实际案例,向学生展示如何利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3.讲解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第三节:活动实践1.分发活动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等形式,让学生练习利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和方向。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尝试新的解决方法。

第四节:课堂讨论1.结合学生的活动结果,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经验。

2.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探讨解题方法的有效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方位词描述位置与方向的重要性。

2.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数学问题,勇于尝试新的解题方法。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上未完成的活动题目。

2.自主设计一个小游戏或挑战,利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1、分数乘法(1)分数乘整数教学目标:、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2)计算:++=++=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授、利用++教学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3)(3)++=9,那么++=×3,所以×3=____________=9。

同学们想想看,×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

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是多少?(列式:×3=)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理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能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在图上准确标注物体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逻辑推理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方向和距离的概念,能够准确标注物体的位置。

•难点:理解问题的要求,正确运用方向和距离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板书、课前准备好相关习题。

2.学生准备:学生应提前复习本单元相关知识,带好绘图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入本节课的话题,向学生介绍方向和距离的基本概念。

2.讲解1.通过示例向学生解释如何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强调解题时的注意事项,例如细心观察题目要求、准确度量距离等。

3.练习1.教师出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尝试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标注物体的位置。

2.分组讨论,相互核对答案,共同解决问题。

4.拓展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更复杂的问题给学生,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加强复习、练习。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作业,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七、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便提升后续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具备根据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整数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整数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整数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整数教案1教材分析《分数乘整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合理地使用教材,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整数乘法和分数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正确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整数教案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分数乘整数的两种意义及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渗透择优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两种意义,以及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

难点:掌握分数乘整数法则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2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分数乘整数,下面我将正式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过生日嘛,前几天也是小心的生日,妈妈给买了一个大蛋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仔细观察这张图片,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请你来说观察得非常细致,他们每人吃了2/9个蛋糕,那你们能根据这个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请你来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可真有价值,三个人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那我们列范式就是,啊对,三个2/9是多少?所以用2/9_3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个算式,它有哪些特点呢?请你来说,观察的非常仔细,请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位置,了解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掌握根据地图上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基本技能。

3.锻炼学生观察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位置的概念。

2.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着重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根据地图上的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四、教学准备1.地图2.实物模型3.教学课件4.学生课桌椅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察班级教室的布置,让他们描述某个物品的位置,引出位置的概念。

2. 提出问题•准备一张简单的地图,上面标有几个物体的位置,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 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给一张地图和一些物体的位置,让他们练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4. 拓展•让学生自主制作一个小地图,相互出题,让同学根据问题在地图上标注出正确的位置。

5. 总结•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明确掌握的内容。

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方向和距离,锻炼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制作布局,增加地理知识。

七、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每个学生设计一个位置问题,交给同学解答。

八、教学反思1.学生对于方向和距离的理解是否准确。

2.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逻辑是否清晰。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例2)》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和距离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一知识,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对简单的方向和距离的计算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复杂方向的理解和距离的估算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距离估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对复杂方向进行理解和距离进行估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地图、卡片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描述学校的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图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使用指南针和测量工具,测量和描述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方向。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优秀5篇)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复习旧知。

我们已经学过,把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请看下面表格(下表),你能说出每个数据分别表示什么吗?2.计算。

教师提问: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3.引新。

统计表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探求新知(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下面是1998~20xx年东山村每年的总收入与村办企业收入的统计表。

如果要使这个统计表表示出这三个年度中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白分之几,应该怎样做?教师提问: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2.增加栏目,扩展统计表含量。

教师提问:(1)计算每个年度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比比较容易,计算出的三个百分数写在表格的什么位置?(表格右侧旁边)(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3)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4)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把原来的统计表右边增加一栏,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过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3.强调“合计”中“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我们以后在计算统计表中百分数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

“合计”项目中的百分数如何计算?学生回答:用村办企业三年收入总和去除三年全村总收入的总和,三年“合计”项目的百分数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平均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全套教案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注意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已经具有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也有所提高。

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

2.在这个年龄,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

并且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老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

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3课时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材第19页例1及第20页做一做。

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

根据条件正确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题主题图,教材第20页“做一做”图片投影片。

联系实际。

新学期,我们班又迎来了一名新同学,他对于学校的位置还不很熟悉,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给他当向导,让他尽快熟悉各专用教室的位置。

集体来到操场,用手势表示出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分组练习,辨认方向。

1.出示例1。

老师板书: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学生反复读几遍。

老师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然后集体订正答案。

老师追问:如果只有这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小组讨论,说说各小组的想法。

老师接着问:如果只知道台风中心到A市的距离,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想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只知道方向或距离是不行的,要同时知道这两个条件才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1、分数乘法(1)分数乘整数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1、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2)计算:++=++= 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授 1、利用++教学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3)(3)++=9,那么++=×3,所以×3=____________=9。

同学们想想看,×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

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是多少?(列式:×3 =)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

(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2、“做一做”第3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

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三、作业练习二第1、2、4题。

四、教后记:通过观察比较,演示与体验,指导学生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探求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2)一个数乘分数教学目标: 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 × ×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第二步再涂出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的,由此得出× 这个乘法算式表示“ 的是多少?” (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 =,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

(4)提出问题: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2、相关练习:练习二第5题。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学例4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

× == 1 1 5 1 (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通过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km)(3)学生独立解答“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

5、巩固练习: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

三、练习 1、练习三第6题(1)求2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2个是多少?算式:×2 (2)求枝或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的是多少,或的是多少。

2、练习三第9题。

(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讲解)四、作业练习二第3、7、8、10题。

五、教后记:分数乘分数这堂课,我注重从生活引入,并通过直观的线段图、折纸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

课中,我能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来。

(3)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 (2)5×6+7×3 (3)15×(34-27)二、新授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 (2)× -(3)-× (4)× +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

4、教学例6 (1)出示:× ×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2)出示:+× ,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4和×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练习P14“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

四、教后记:本节课我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4)练习课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复习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特点,正确运用定律进行计算)。

2、练习三第三题:分数混合运算(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如果可以应用韵律进行计算的题目也可以选择用简便方法计算,如:-× =×(1-);×(5-)既可以按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3、练习三第2题:一朵花要用张纸,一个同学做了9朵,列式×9,另一个同学做了11朵,列式×11,他们一共做了×9+×11(朵),学生还可能这样列式:×(9+11),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列式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形式。

4、练习三第8题:改错题,这两道题主要都是运算顺序错误,学生在纠错的同时也巩固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5、练习三第6题:要求学生观察题目,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

6、练习三第4、5、9题:先让学生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

计算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布置作业完成相关的练习册。

教学追记:本节课本只是一节计算课,但我不想应用传统的讲授法来告诉学生,整数乘法的运算同样适用分数,然后按部就班的教学例题,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教法来解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