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多目标土地利用规划模型研究
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空间分析和土地规划模型构建
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空间分析和土地规划模型构建土地利用空间分析和土地规划模型构建是现代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分析和规划,可以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合理性。
本文将介绍土地利用空间分析和土地规划模型构建的概念、方法和应用,以及在实际规划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一、土地利用空间分析的概念与方法土地利用空间分析是指对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和变化情况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和格局,为土地规划和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进行土地利用空间分析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等工具。
通过收集土地利用数据和相关空间数据,利用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和模型构建等方法,可以得到土地利用的分布图、变化趋势、功能分区等信息。
二、土地规划模型构建的概念与方法土地规划模型构建是指根据规划目标和条件,构建和优化各种土地利用规划模型的过程。
它是土地规划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手段。
土地规划模型构建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如线性规划、模糊数学、层次分析等。
其中,线性规划是最常用的土地规划模型之一,它可以根据规划目标和约束条件,确定最优的土地利用方案。
三、土地利用空间分析和土地规划模型构建的应用土地利用空间分析和土地规划模型构建在城市规划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帮助规划师确定土地利用的合理布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出可行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首先,土地利用空间分析可以揭示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
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和变化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为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土地规划模型构建可以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通过建立土地利用规划模型,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
例如,在土地资源稀缺的地区,可以利用模型分析和评估不同用地方式的优劣,确定最佳用地方案。
此外,土地利用空间分析和土地规划模型构建还可以帮助提高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水平。
基于计算机软件技术CA-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预测
基于计算机软件技术CA-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预测基于计算机软件技术CA-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预测土地利用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问题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农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城市规划的实施。
因此,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CA-Markov模型(Cellular Automata–Markov)是一种常用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预测的方法。
它将细胞自动机和马尔可夫模型相结合,通过模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和规律,预测未来的土地利用状态。
CA-Markov模型能够将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分解为元胞级别的决策过程,并且能够考虑空间相关性和时间序列特征,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
首先,建立CA-Markov模型需要准备的数据包括起始时期的土地利用状态、转移概率矩阵、转移规则和转移权重等。
起始时期的土地利用状态可以通过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包括不同类型土地的空间分布和面积信息。
转移概率矩阵反映了不同类型土地在不同时期之间的转换概率,可以通过历史土地利用数据和统计分析得到。
转移规则描述了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可以通过专家知识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多因素分析得到。
转移权重则是指各类型土地转换的可能性大小,基于马尔可夫链的理论,可以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计算。
其次,基于CA-Markov模型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预测需要进行模型参数的设定与调整。
模型参数包括模拟时期的时间步长、模拟区域的空间分辨率、模型的迭代次数等。
时间步长确定了模拟结果的时间尺度,空间分辨率影响了模拟结果的空间尺度,迭代次数则决定了模型模拟的精度。
模型参数的设定和调整需要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模拟与预测结果。
最后,基于CA-Markov模型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预测的结果可视化呈现和分析评价。
近30a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进展
近30a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进展
李沐春;李柏延;王昀琛
【期刊名称】《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45)1
【摘要】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是当前土地科学领域的热点,基于文献综合法、归纳总结法和逻辑推理法,梳理国内外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
展方面的文献,论述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不足及未来研究趋势,以期为城市土地利用
变化研究及城市土地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城市土地利用
变化模拟研究已从单一的数量或空间预测,向多情景、多模型的耦合方式发展;城市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的理论体系和模拟方式逐步完善,利益相关者在情景设置、情景
模拟和结果验证等过程中的参与度逐步提升;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仍存在局
限性,即缺乏全球和局地尺度方面的研究,模拟方式相对单一,模拟结果验证方法尚未成熟,存在过度依赖历史验证的问题.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应聚焦增强模拟模型的
可扩展性和可靠性,从而进一步预测和解释土地利用变化的格局和过程,推进情景模
拟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
【总页数】10页(P87-96)
【作者】李沐春;李柏延;王昀琛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3.2
【相关文献】
1.近30a农八师垦区生态服务功能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2.巫山县近30a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过程
3.近30a来白洋淀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驱动力分析
4.近30a 内蒙古阿拉善盟不同生态系统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5.干旱区典型流域近30a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景观破碎化分析--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几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介绍
几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介绍1马尔可夫链模型马尔可夫理论是一种用于随机过程系统的预测和优化控制问题的理论,它研究的对象是事物的状态及状态的转移,通过对各种不同状态初始占有率及状态之间转移概率的研究,来确定系统发展的趋势,从而达到对未来系统状态的预测的目的[1]。
马尔可夫链是一种随机时间序列,它在将来取什么值只与它现在的取值有关,而与它过去取什么值无关。
这种性质称为无后效性。
马尔可夫链模型的建立过程:①确定系统状态:研究某一地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首先确定当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确定其土地利用状态。
②建立状态概率向量:设马尔可夫链在tK 时取状态E1、E2、⋯、En 的概率分别为P1、P2 ⋯Pn而0≤Pi ≤,1则向量[P1、P2 ⋯Pn]称为t K时的状态概率向量。
③建立系统转移概率矩阵:一步转移概率:设系统可能出现N 个状态E1、E2 ⋯En,则系统由T K时刻从Ei 转移到T k+1 时刻Ej 状态的概率就称为从i 到j 的转移概率。
p ij p(E i E j )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在一定条件下,系统只能在可能出现的状态E1、E2 ⋯En 中转移,系统在所有状态之间转移的可能性用矩阵P 表示,称P为状态转移概率矩阵。
P p ij N N,其中p ij P{E i E j}P11 ?P1n??= [ ? ??]P n1 ?P nnNp ij 1 i 1,2, N j1p ij0 i, j 1,2, N为了运用马尔可夫模型对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状态出现的概率进行预测,还需要再介绍一个状态概率πj(k) :表示事件在初始( k=0)状态为已知的条件下,经过k 次状态转移后,在第k 个时刻处于状态E j的概率。
∑j n=1πj(k) = 1从初始状态开始,经过k 次状态转移后到达状态E j 这一状态转移过程,可以看作是首先经过( k-1)次状态转移后到达状态E i(i = 1,2 ? ,n),然后再由E i经过一次状态转移到达状态E j。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多目标决策模型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多目标决策模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往往涉及多个方面,如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等,这就需要利用多目标决策模型来平衡各种目标之间的冲突和权衡,以实现全面协调的土地利用规划。
多目标决策模型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好地理解不同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不同目标设定下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首先,多目标决策模型可以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来量化评价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同目标。
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目标,并结合专业知识、技术手段和社会参与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例如,可以将经济发展目标量化为土地增值率、GDP增长率等指标,将社会公平目标量化为住房密度、教育资源平均分配程度等指标,将环境保护目标量化为绿地覆盖率、空气质量等指标。
通过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量化地描述不同目标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其次,多目标决策模型可以通过建立评价方法来分析不同目标之间的关系和权衡。
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不同目标之间往往存在冲突和矛盾,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等。
评价方法可以通过建立目标权重矩阵和决策矩阵来分析不同目标之间的关系,并确定最优的决策方案。
例如,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不同目标的权重,再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或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等确定各决策方案的性能得分,进而确定最优的方案。
最后,多目标决策模型可以通过建立空间规划模型来支持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
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的选择往往是决策的核心。
多目标决策模型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来建立空间规划模型,通过模拟不同决策方案的空间布局和模拟结果的评价指标,为决策者提供直观的分析结果和空间规划建议。
例如,可以针对不同方案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用地布局分析、可达性评价等,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各项目标的协调发展。
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情景模拟——以忻州市忻府区为例
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情景模拟——以忻州市忻府区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忻州市是山西省一个重要的地级市,其中忻府区作为其市辖区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合理规划和高效利用对于促进该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忻府区为例,基于CLUE-S模型对其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情景模拟,旨在探索合理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忻府区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是山西省的重要能源基地。
忻府区的经济总量和城市化水平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而这种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也给土地利用空间带来了挑战。
目前,忻府区的土地利用存在一些问题,如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扩张和生态环境破坏,村庄集聚区的规划建设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对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
有必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模型来进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情景模拟研究,以期望能够找到更加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政策建议。
二、CLUE-S模型介绍CLUE-S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情景模拟模型,它能够通过对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该模型主要基于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和约束力的影响机制,在模拟过程中考虑了多种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三、模型建立和参数设置针对忻府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情景模拟,首先需要收集当地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土地所有权情况、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
然后,通过GIS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建立CLUE-S模型所需的参数和规则。
四、情景模拟和结果分析基于CLUE-S模型的参数设置和规则建立,可以进行忻府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情景模拟。
在模拟过程中,可以设定多种情景,如经济快速发展情景、生态优先情景和可持续发展情景等,以探索不同发展路径下的土地利用格局。
多目标规划(运筹学
环境与资源管理
资源利用
多目标规划可用于资源利用优化,以最 大化资源利用效率、最小化资源浪费为 目标,同时考虑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等因素。
VS
环境污染控制
多目标规划可以应用于环境污染控制,以 最小化污染排放、最大化环境质量为目标 ,同时考虑经济成本、技术可行性等因素 。
城市规划与交通管理
城市布局
发展更高级的建模语言和工具, 以简化多目标规划问题的描述和 求解过程。
求解算法
02
03
混合整数规划
研究更高效的求解算法,以处理 大规模、高维度的多目标规划问 题。
研究如何将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 有效地结合在多目标规划问题中, 以解决更广泛的优化问题。
数据驱动的多目标优化
数据驱动决策
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以 支持多目标决策过程。
案例二:投资组合优化
总结词
投资组合优化是多目标规划在金融领域的应 用,旨在实现投资组合的风险和回报之间的 最佳平衡。
详细描述
在投资组合优化中,投资者需要权衡风险和 回报两个目标。多目标规划方法可以帮助投 资者找到一个最优的投资组合,该组合在给 定风险水平下能够获得最大的回报,或者在 给定回报水平下能够实现最小的风险。通过 考虑多个目标,多目标规划可以帮助投资者 避免过度依赖单一目标而导致的潜在风险。
在多目标规划中,约束条件可能包括资源限制、时间限制、技术限制等,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制 定合理的约束条件。
决策变量
决策变量是规划方案中需要确定的参 数,其取值范围和类型根据问题的实 际情况而定。
在多目标规划中,决策变量可能包括 投资规模、生产能力、产品种类等, 需要合理选择和定义决策变量,以便 更好地描述问题。
用地利用效率评估及改进措施
用地利用效率评估及改进措施一、引言用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其利用效率直接关系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评估用地利用效率的方法和指标入手,探讨如何改进用地利用效率,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用地利用效率评估方法1. 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用地利用效率评估方法,通过综合考虑用地面积、功能、效益等因素,对用地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 DEA模型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是一种非参数评价方法,通过构建输入和输出指标的线性组合,评估用地利用的效率水平。
DEA模型能够识别出相对有效的用地利用单位,并为其它单位提供改进的方向。
3. 灰色关联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评估方法,通过构建指标序列,计算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度,评估用地利用效率。
灰色关联分析法能够克服传统评估方法中权重确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三、用地利用效率评估指标1. 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承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功能的综合强度。
土地利用强度高,表示单位面积上的资源利用效率高,但也可能导致环境负荷过大。
2.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指用地利用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通过评估用地的经济效益,可以了解用地利用是否合理和有效,为优化用地结构提供依据。
3. 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指用地利用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效果。
评估社会效益可以从用地的社会功能、社会服务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
4. 环境效益环境效益是指用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和效果。
评估环境效益可以从用地的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和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
四、改进用地利用效率的措施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各类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例如,将农村集聚区向城市辐射,优化农村用地的利用效率。
2. 提高土地利用强度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的强度,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用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例如,加强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化管理,提高土地的开发利用率。
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模拟研究
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模拟研究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模拟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格局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为促进可持续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模拟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研究基于CLUE-S(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al extent)模型,利用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某市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仿真模拟,并评估未来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趋势。
1. 引言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是描述土地在时空上分布和配置的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等。
因此,研究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模拟成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任务。
2. CLUE-S模型的基本原理CLUE-S模型是当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模拟模型。
该模型基于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因子,通过建立土地利用变化的约束机制和模拟规则,实现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模拟。
CLUE-S模型可分为两个主要组成部分:转换概率模型和转换规则模型。
3. 研究区域和数据本研究选择某市作为研究区域,以1990年至2010年间的土地利用遥感数据为基础进行模拟。
研究数据包括土地利用地类图、遥感影像数据和经济社会数据等。
4. 模拟过程和结果分析通过对研究区域历史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数据的分析,获得模型参数和驱动因子,并进行模型的参数化和验证。
在此基础上,利用CLUE-S模型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并得到了一系列模拟结果。
结果显示,未来30年内,城市化进程将继续推动农田向城市扩展,导致农田面积减少,城市建设用地增加。
同时,国家政策的调整将促进生态保护与恢复,使得森林和湿地面积有所增加。
5. 模型评价与应用前景本研究利用CLUE-S模型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几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介绍
几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介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是研究土地利用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土地利用模式、评估土地利用政策的效果以及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地利用变化模型。
1.经验模型经验模型是基于历史数据和经验法则构建的模型,用来描述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和模式。
它的基本假设是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会重复历史模式。
常用的经验模型有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
线性回归模型用来分析发展趋势,可以预测长期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Logistic回归模型则可以处理二元的土地利用变化模型,例如分析城市扩张的模式。
2.机械模型机械模型是基于机械规则和转移规则构建的模型,用来模拟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
它的基本假设是邻近地区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存在耦合关系。
常用的机械模型有转移矩阵模型和规则模型。
转移矩阵模型利用土地转移矩阵来描述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通过转移矩阵的更新可以模拟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规则模型则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则来模拟土地利用的转移过程,例如基于景观分析理论的规则模型可以模拟不同景观类型间的转移关系。
3.细胞自动机模型细胞自动机模型是一种基于空间单元的离散化模型,用来模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动态过程。
它的基本假设是土地利用的变化是由细胞间的互动和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细胞自动机模型分为元胞和邻域两个概念,元胞表示空间单元,邻域表示元胞的空间关系。
通过设置元胞和邻域之间的转移规则,可以模拟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
细胞自动机模型具有较强的空间分析能力,可以模拟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
4.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模型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和空间建模功能构建的模型。
它的基本假设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是多样化和复杂化的,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可以利用GIS数据分析和处理土地利用数据,提取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建立土地利用变化的概念模型和规则模型,预测未来的土地利用模式。
基于PLUS模型的长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多情景预测
基于PLUS模型的长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多情景预测一、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利用变化已成为影响区域乃至全球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水系和农业经济区,其土地利用变化尤为引人关注。
为了科学合理地调控土地利用变化,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本研究基于PLUS模型(Patchbased Land Use Simulation,基于斑块的土地利用模拟模型)对长江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深入模拟与多情景预测。
PLUS模型作为一种新兴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工具,能够综合考虑自然和人为因素,通过空间显式的方式模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
本研究利用PLUS模型,对长江流域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基于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方法,选取了一系列驱动因子,深入剖析了1985年至2020年间长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及其驱动力。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设定了多种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包括惯性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优先等,以满足流域不同发展目标导向下的国土空间优化配置需求。
通过PLUS模型对这些情景进行模拟分析,本研究不仅预测了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和特征,还深入探讨了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本研究结果将为长江流域的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本研究的方法和结果也将为其他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和预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长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深入研究和多情景预测,我们有望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1. 长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背景与意义作为中国最大的水系和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其土地利用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长江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准确模拟和预测长江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对于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的进展CLUES模型及其应用
基本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GIS技术的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的方法和技术也在 不断进步。传统的空间模拟方法主要有元胞自动机、遗留程序法和随机森林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机制的描述不够准确、时空 分辨率较低、预测精度不高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 断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的方法也不断创新,包括基于数据驱动的模型和 基于过程的模型等。
基本内容
土地利用变化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包括 土地覆盖类型、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权属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自然因素 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类活动是主要驱动因素。土地利用变化的空 间模拟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过程、趋 势和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和预测。
基本内容
CLUES模型的应用案例较多,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例子。在西班牙马德里地区, CLUES模型被用于模拟1990年至2010年期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并发现该地区的森 林覆盖率和绿地面积逐渐减少,而城市用地和农业用地面积逐渐增加。在广东省 佛山市,CLUES模型被用于模拟1990年至2015年期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并发现该 地区的农业用地逐渐减少,而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增加。同时,该模型也被用于评 估不同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的进 展——CLUES模型及其应用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土地利用变化是当今全球最为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 增加,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这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空间模拟是制定科学合 理的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策略的重要前提。本次演示将介绍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模拟的进展,并重点阐述CLUES模型及其应用。
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综合解决方案
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综合解决方案
综合篇
1
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综合解决方案
综合解决方案
一、政策背景 (一)探索试点阶段 2003 年 10 月,国家在江苏省苏州市、福建省安溪县、四川省宜宾市、 广西省钦州市、浙江省宁波市和辽宁省庄河市等 6 个市县试点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2008 年 6 月,国土资源部(以下简称‚国土部‛)和城乡建设部在浙 江召开了‚两规协调‛推广会。同时,广西、浙江、山东、广东等省已经 开始‚两规协调‛(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的试验。 2008 年 10 月,上海市以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为契机,由合并后的市规 划国土资源管理局开展‚两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工作,在嘉定、青浦两区 进行试点,后续又开展了‚三规合一‛试点工作。 2010 年 12 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成为推进形成 主体功能区的基本依据,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 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同月,国土部、农业部印 发《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切 实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并明确了基本农田划定的工作任 务、工作程序、工作要求。 2011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提出国家编制环境功能区划,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 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对各类主体功能区分别制定相应的环 境标准和环境政策。这是我国在政府文件中最早正式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 线。
预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模型
预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模型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的利用方式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何在城市土地的规划与管理中预测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和模式,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几种预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模型,希望能够为城市土地的规划与管理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二、基于马尔科夫链的模型马尔科夫链是一种统计模型,它可以用来描述在一组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
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中,马尔科夫链模型可以将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看作是一系列的状态转移,从而预测不同时间点的城市土地利用状态。
例如,在一个城市中,有一块农业用地希望转变为城市用地。
马尔科夫链模型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计算出该农业土地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城市用地的概率,从而为城市的土地规划提供参考。
三、基于细胞自动机的模型细胞自动机是一种用来模拟复杂系统的计算方法,它将空间划分为一系列的小格子,并通过规则来模拟小格子之间的交互。
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中,细胞自动机模型可以划分城市区域成为多个小区,并模拟这些小区内土地利用的变化。
例如,在一个城市中,有一块老旧工业用地希望转变为住宅用地。
细胞自动机模型可以通过模拟不同时间点内人口数量和就业结构的变化,预测这块工业用地在未来几年内转变为住宅用地的可能性。
四、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方法,可以在多个解中搜索最优解。
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中,遗传算法可以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的布局,从而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
例如,在一个城市中,有一块商业用地希望转变为住宅用地。
遗传算法模型可以通过优化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的布局,实现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
五、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神经网络是一种通过模拟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传递信息的计算方法,可以用于模拟非线性系统的行为。
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中,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将多个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因素综合起来,预测未来城市土地利用的趋势和模式。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土地集约利用成为解决土地供需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本文旨在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当前研究现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概述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概念与内涵,阐述其在现代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中的重要性。
通过回顾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历程,总结其主要研究成果与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及其与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展望土地集约利用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和土地利用理论。
这些理论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深入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地租理论是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理论基础。
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系统地阐述了级差地租理论,认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报酬,其大小取决于土地的质量和位置。
级差地租的存在使得土地使用者有动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集约利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土地价格不断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土地使用者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会更加注重土地的集约利用。
因此,地租理论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经济学上的解释和动力。
土地利用理论也是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理论基础。
该理论认为,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土地资源的配置、利用方式的选择、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等多个方面。
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注重土地的集约利用。
在土地利用理论中,土地集约利用被视为一种优化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强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土地管理等措施,可以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变化的数学模型解析
土地利用变化的数学模型解析鲁春阳1 ,齐磊刚2 ,桑超杰3(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2. 河南中化地质测绘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11 ;3.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02 )摘要:本文归纳了目前在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中广泛采用的一些数学模型,并对每种模型的涵义和意义进行了解析。
按照模型反映的内容不同,将其分为三大类:( 1)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2 )土地资源质量变化模型;(3 )土地资源空间变化模型。
总结了每类模型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解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国际地圈- 生物圈计划(IGBP )和全球变化中的人文领域计划(HDP )在1995 年联合提出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计划[1]。
地学界利用遥感与GIS 技术对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现象进行了大量的案例研究[2 ,3 ,4],在这些案例的基础上,陆续提出了一系列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模型与模型框架[5 ,6]。
这些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土地利用的数量、质量和空间格局变化。
我国学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大多是引进外国学者的模型成果,而且有些数学模型还有待于完善。
1 土地资源数量的变化1.1 土地利用动态度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耕地、林地等用地类型由于关系到区域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而备受关注。
为了反映这些类型用地面积的变化幅度与变化速度以及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中的类型差异,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可以真实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剧烈程度。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的表达式:式中, K为研究时段内某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 Ua, Ub 分为研究初期及研究末期某一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 T为研究时段长,当T的时段设定为年时, K的值就是该研究区某种土地利用类型年变化率。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式中:LC 为土地利用变化率,反映土地资源数量变化程度;LC i 为测量开始时第i 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是测量时段内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为非i 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绝对值;T 为监测时段长度,当T 的时段设为年时,LC 的值就是该研究区土地利用年变化率。
《多目标优化的若干问题研究》范文
《多目标优化的若干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的复杂系统中,多目标优化问题日益凸显其重要性。
多目标优化问题涉及到多个相互冲突或相互依赖的目标,需要在这些目标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这类问题在工程、经济、管理、生物等多个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研究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若干问题,探讨其解决方法及实际应用。
二、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与特性多目标优化问题是指同时考虑多个目标函数的优化问题。
这些目标函数往往相互冲突,即一个目标的改善可能导致其他目标的恶化。
因此,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解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解的集合,即帕累托最优解集。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特性包括:目标函数的多样性、目标的冲突性、解的复杂性等。
三、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针对多目标优化问题,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法:1. 权重法:通过给每个目标分配权重,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
但权重的分配往往依赖于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2. 交互式多目标决策法:通过决策者与算法的交互,逐步确定各目标的优先级和折衷方案。
此方法充分考虑了决策者的偏好和价值观,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3. 遗传算法: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搜索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帕累托最优解集。
该方法能够处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和离散变量,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
4. 神经网络法: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建立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映射关系,寻找帕累托最优解集。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较好的鲁棒性。
四、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应用研究多目标优化问题在各个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如工程优化、经济决策、管理系统优化等。
以工程优化为例,多目标优化问题可以应用于机械设计、电力系统设计、交通运输等多个方面。
例如,在机械设计中,需要考虑重量、成本、性能等多个目标,通过多目标优化方法可以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五、研究现状与展望目前,多目标优化问题已成为研究热点,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然而,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数学模型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数学模型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数学模型是指通过数学方法和技术对土地利
用进行分析和优化,以达到最优化的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结构一般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城市建设、工业和交通等方面的利用情况。
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非常
重要。
通过数学模型可以对土地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土地面积、土地质量、土地用途和土地价值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计算和模拟,可以找到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从而实现土地利用的最优化。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土地价值、土地用途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针对不同的土地利用情况,可以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和动态规划等。
在建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数学模型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当农业和城市建设之间存在冲突时,需要通过数学模型来找到最优的平衡点。
同时,需要考虑生态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确保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数学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分析和优化土地利用的工具,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 1 -。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土地资源配置优化模型研究曾艺燕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土地资源配置优化模型研究曾艺燕发布时间:2023-07-14T05:36:41.34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年9期作者:曾艺燕[导读] 本研究旨在探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土地资源配置优化模型。
通过对现有的工程建设标准化相关文献和理论进行综合分析,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算法的土地资源配置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关键要素,如土地类型、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经济效益等。
我们采用数学模型和计算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模拟和验证,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最大化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广东东图规划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土地资源配置优化模型。
通过对现有的工程建设标准化相关文献和理论进行综合分析,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算法的土地资源配置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关键要素,如土地类型、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经济效益等。
我们采用数学模型和计算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模拟和验证,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最大化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本研究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一种科学、可行的土地资源配置方法。
关键词:工程建设标准化、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配置、优化模型、可持续发展引言: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其核心问题。
在工程建设标准化背景下,如何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基于优化算法的土地资源配置模型,以实现在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最大化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和理论,我们构建了一个考虑多个关键要素的模型,并通过计算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该研究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一种科学、可行的土地资源配置方法,为读者提供了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新思路。
国际LUCC模型研究进展及趋势
国际LUCC模型研究进展及趋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1],也是自然与人文过程交叉最密切的问题[2]。
1995年,IGBP与IHDP联合推出了LUCC研究计划,主要研究目标是增进对LUCC机制的理解及其与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3]。
2005年,IGBP和IHDP又联合推出了全球土地计划(Global Land Project,GLP)。
该科学计划是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研究计划和LUCC研究计划的综合,其研究目标是量测、模拟和理解人类-环境耦合的陆地生态系统[4]。
10多年来,众多学者根据实际需要和自身学科背景构建了多样化LUCC模型,但是其中很多模型在解决特定问题上(如尺度、分析水平、综合水平)存在着不足。
因此,在GLP的科学计划中将发展新一代LUCC模型作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4]。
模型是理论的形式表达,是考虑解释和分析中的可操作性而对现实中各种复杂关系的简化[5]。
土地利用变化模型是支持土地利用变化原因和结果分析的一种有效工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系统的功能并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6]。
与定性描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方法不同,模型需要结构化和更多定量化的分析,并能够量测出土地利用格局对关键变量和其他变量变化的敏感性,识别出通过观测所不能识别出的主要变化机制,从而有助于更深刻的理解土地利用系统。
除此之外,模型能够预测不同情境下未来土地变化情况,从而对将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效应作早期预警,并确定优先研究区或进行政策干预的“热点地区”,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服务。
总之,土地利用模型能够弥补人的思维能力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和科学决策中的局限性[7]。
2国际LUCC模型研究进展在LUCC研究领域,科学的分支及其相应的传统使得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来建模。
例如社会学家具有从微观尺度研究个体行为的传统,主要运用一些定性或定量的微观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的方法[8];而具有自然科学背景的学者,如地理学家、生态学家,更加关注宏观尺度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运用RS、GIS和特定社会组织水平的宏观特征来建立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衷 算法 类 似 , 不同的是, 在模 糊 折 衷 模 型 中 , 决 策
本 文 以滁 州 市 为 例 , 从 土 地 利 用 效 益 和 规 模 角 者 可根 据 意 愿 改 变 模 型参 数 得 到 最 优 解 。综 上 所
度设 定 目标 函数 及 约 束条 件 , 构 建 土 地 利用 多 目标 述 , 基于模 糊折 衷算 法可 求解 多 目标 决 策 问题 , 并 实
善 。2 ) 目标年 , 滁州市土地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益 的提 高主要体 现在耕 地减少和 城镇用地 增加较 多; 生态 效益 的提
高 主要体现在耕地与林 地面积较 大 , 城镇用地增加较少 。3 ) 模糊折衷参数 是模型构建 的核 心内容之一 , 取值 不 同决定不同土地利用方向。同时 , 取值具有地域差异 , 应根据 区域实际情 况作 出判 断 。该 模型较 以往规 划整 合更多重要信息 , 可有效指导土地利用规划 , 为城市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地利用 方式 的快 速转变 。与此 同 时 , 气 候 变化 、 人口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迅速 , 使得耕地面积不 断减少 。
一
( 1 )模糊 决 策方 法 。模 糊决 策 方 法是 在 模 糊 环
致, 本 文 运 用模 糊 决 策 方 法对 模 型 构 建 过程 中 的
。由于 目标 函数 的含 义及 单位 均不 增长 、 粮食 短缺 和环境 污染 等一 系 列 问题 不 断激 化 , 境 下进行 决策 口 土地 利用规 划应 综合考 虑 经济 、 社 会 和生 态 等 因素 , 目标 函数 进 行 模 糊 化 , 以 目标 函数 满 意 度作 为 新 的 实 现土地 利 用 优 化 配 置 。因此 , 多 目标 优 化 成 为研 规划 目标值 [ 川, 通 过 目标 函数 满意 度 的分析 、 运算 寻
规划 模 型 , 采 用模 糊 决 策 方 法对 目标 函数进 行 模 糊 现 人机互 动 。
化, 基 于模 糊 折 衷算 法 进 行模 型求 解 得 到 土地 利 用 1 . 2 模 型构 建
. 2 . 1 多 目标规 划模 型 土地 利用 具 有 系 统性 、 复 优化 方案 , 通过敏 感性 分析 , 权衡 各 利 益 主体 之 间 的 1
关键词 : 交互式 ; 多 目标 ; 土地利用规划 ; 模糊折衷算法 ; 滁 州
中 图分 类 号 : F 3 0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一O 5 O 4 ( 2 O 1 5 ) O 3 ~。 0 9 2 一O 6
0 引 言
1 模 型 构 建
. 1 研 究方 法 随着 经济 的迅 速 发 展 , 人 类 需 求 的增 加 导 致 土 1
究 土地 问题 的重要 手段 之 一 。在 系统 工 程 领 域 , 有 求条件 极值 。
若 干针对 多 目标 决策 问题 的求 解 方 法[ 1 ] 。部 分 学
( 2 )模糊折 衷 算法 。多 目标 在一 定 约 束 条件 下
者 将 多 目标 数 学模 型应 用 于 土地 利 用 规划 : 张 鸿 辉 很难 同时 达 到最 优 , 只能 对 各 目标 函数 偏 好 程度 进 等 运用 多 目标 优 化 算 法 进 行 土 地 利 用 空 间 配 置 研 行组 合得 到最 优 解 。Z i mme r ma n n等针 对 多 目标 问
第 3 1 卷
第3 期
地 理 与 地 理 信 息 科 学
Ge o g r a p h y a n d Ge o — I n f o r ma t i o n S c i e n c e
Vo 1 . 3 l No . 3
Ma v 2 01 5
2 0 1 5年 5 月
究, 取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5 ; 王 红 瑞 等 构建 多 目标 数 题 的决 策方 法 ,提 出 了极 大极 小算 子法 ¨ 】 J , 目的 是
学模 型 对土地 利 用结 构 进行 优 化 [ = 7 ] 。但 针 对 各 目 求得 目标 函数最 小满 意度 的 最大 值 。而 一般 的平 均 标 主体 之 间作 用 机制 的探 讨 略 显 不足 , 决 策 者 通 常 算子 法容 易造 成 目标 函数 值 的不 平 衡 。结合 两 种 算 L e e 等 提 出 了两 阶段 算 法[ ] , 其 与模 糊 只能 从 预 定 的方 案 中做 出选 择 , 削 弱 了模 型运 行 的 子 法 的优 点 , 有效性 。
摘要: 为限制城 市建设用地过度扩 张并实现土地利用 的多重 目标 , 从 土地利用效 益和土地利用 规模 角度 , 构建基于 多 目标的土地 利用规划模型 , 基于模糊 决策理论 , 采用模 糊折衷 算法进 行模 型求解 得到 最优方 案 , 融 入决策 者意 愿, 体现交互式特点 。以 2 0 1 0年为规划基期 , 2 0 2 0年为 目标年 , 对滁 州市进行 实证研究 , 通过敏感性 分析探讨模 型 应用的地域差异性 。结果表 明: 1 ) 滁州 市现状土地利 用效益较 低 , 通 过模 型优 化可使 目标年土 地利用得 到明显 改
d o i : 1 0 . 3 9 6 9 / j _ i s s n . 1 6 7 2 —0 5 0 4 . 2 0 1 5 . 0 3 . 0 1 8
交 互 式 多 目标 土 地 利 用 规 划 模 型 研 究
王丹丹 , 王慎敏 , 刘 文琦 , 张余庆
( 1 .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地表过程 与资源生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 江苏 南京 2 1 0 0 4 4 )
关系, 探讨 适用 于不 同地 区 的土地 利 用优 化 模 型 , 从 杂性 和实用 性等 特点 。 目标 年 各部 门土 地面 积 应符 满 足规 划 期 内各部 门对 用 地 的需 而 增 加模 型 应 用 的现 实 意 义 , 以期 为 城市 土 地 利 用 合历 史 变 化趋 势 , 提 供科学 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