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绿色食品的理论基础
绿色食品的概念
第一节绿色食品的概念一、绿色表明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的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
绿色并非颜色,绿色食品并非都是绿颜色的。
绿颜色的也不一定是绿色食品。
二、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可持续生产方式取代带来严重污染的高投入、高产出的旧生产模式,特别指农业生产。
建立节约资源生产系统;保护资源和环境;实施清洁生产;提高食物质量;增进人体健康;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三、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严格按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绿色食品标准构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包装和标签标准、储藏和运输标准及其它相关标准。
绿色食品生产必须有符合标准的特定生产环境、生产资料、操作规程、生产管理等,还必须接受特定的监测与检测。
四、经专门机构认证省级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初审;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终审。
经一系列严格考察、监测、检测与审核,对合格者认证为绿色食品。
五、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规定在绿色食品上必须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六、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严格控制产地、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确保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的优良品质。
绿色食品还必须符合同类食品营养指标。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
第二节课程概论一、课程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了解绿色食品的发展历史和意义、掌握绿色食品的基础知识、生产环境、生产技术、监测与检测、申报程序与标志管理,并学会合理开发和利用绿色食品。
二、课程内容绿色食品的发展;绿色食品理论基础;绿色食品的生产环境;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包括种植业、加工业、养殖业);绿色食品的监测和检测;绿色食品的申请和标志管理。
第二章绿色食品的发展第一节绿色食品的由来一、绿色食品产生的背景1.绿色食品是生态环境恶化后的明智选择(1)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和除草剂有毒、有害物质在空气、土壤与水体中残留,严重污染了环境,接着污染了生物和食品,最终进入食物链的末端损害人体健康。
大学公选课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及应用考试复习
绿色食品期末复习一、绪论1.绿色食品的概念: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
2.A与AA的标志: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
3.标志的含义: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间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
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
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
二、发展1.绿色食品的产生:①1990年亚运会期间,黑龙江农垦系统推出80多种绿色食品②1992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正式成立,建立绿色食品管理体系,中心负责绿色食品标志申请注册③1996年5月,中国绿色食品协会成立2.近年世界食品安全的重大事件:疯牛病、二恶英、瘦肉精、非典、毒奶粉、苏丹红3.绿色食品为什么在边远而相对落后的北方农垦系统产生,而不在经济发达的南方城市产生呢?答:A.耕地面积大;B.生态环境好;C.职工和科技队伍强;D.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高;E.食品检验手段先进;F.具备食品工程综合开发体系。
4.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1)生态:绿色食品是生态环境恶化后的明智选择;绿色食品生产对环境的要求(绿色食品第一条标准就是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生产对环境的保护(绿色食品生产必须严格遵守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包括生产资料使用准则与生产操作规程。
)2)社会:增进人类健康、提高人类体质;增进人类经济活动的文明程度(在农业和食品生产中,在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同时,融进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新理念);推动了科技进步(绿色食品是高科技的物化,是先进的科技成果与传统的农艺精华有机结合的产物,而且其本身具有承载和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3)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使贫穷地区产品形成品牌效应,提高价格,增强竞争力。
西部优势:生态多样;野生资源丰富;环境污染相对较轻,劳动力成本低);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出口创汇(开发绿色食品为中国食品出口带来了希望,发展绿色食品为解决我国粮油食品出口危机创造了新机遇)4)三效合一:生产绿色食品,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消费绿色食品,增进人们身体健康;生产和消费绿色食品, 促进社会、经济、生态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三、理论基础1.特点:①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②“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③标志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2.绿色食品基地1)概念: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根据一定标准所认定的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生产设施条件及技术保证措施的食品生产企业或行政区域。
绿色食品基本知识
绿色食品基本知识一、什么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二、绿色食品标志的含义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
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
整个图形表达明媚阳光下的和谐生机,提醒人们保护环境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三、绿色食品标志是质量证明商标绿色食品标志是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质量证明商标,用以标识、证明该商品具有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的品质特性。
注册号为:第892107至892139号,注册范围:《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第1、2、3、5、29、30、31、32、33等九大类。
几乎包括所有的食用农产品和食品。
四、注册形式五、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受法律保护未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印制、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或经销假冒绿色食品的,皆属于侵犯商标专用权或假冒商标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机关将依《商标法》予以查处。
绿色食品标准基础知识一、绿色食品标准的基本概念绿色食品标准:是指应用科学技术原理,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践,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所制定的,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遵守,在绿色食品质量认证时必须依据的技术性文件。
绿色食品标准属性:推荐性农业行业标准(标准代码NY/T)。
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来说是强制性的,必须严格执行。
二、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一)标准体系发展现状现行有效标准108项,其中产品标准95项,通用准则13项。
(二)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包括四个部分: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2、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3、绿色食品产品标准;4、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三、绿色食品标准主要技术要求(一)产地环境标准:对绿色食品产地的空气、农田灌溉水、渔业用水、畜禽养殖用水和土壤环境制定具体的项目指标。
(二)生产技术标准:包括两部分:各类生产资料使用准则(绿色食品行业标准),具体品种的生产操作规程(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1、肥料使用准则基本要求保护和促进作物的生长及其品质的提高,不造成作物产生与积累有害物质,不影响人体健康;有足够数量的有机物物质返回土壤,以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生物活性;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
绿色食品基本知识
6、绿色食品标准为我国加入WTO以后,开展可持续农产品及有机农产品平等贸易提供了技术保障依据,为我国农业,特别是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提高自我保护、自我发展能力创造了条件。
绿色食品标准的属性 农业部发布的推荐性国家农业行业标准(NY/T)。对于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来说,是强制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制定绿色食品标准的重要性
1、绿色食品标准是绿色食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的基础。
2、绿色食品标准是开展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活动的技术、行为规范。
3、绿色食品标准是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提高农业及食品加工生产水平的 指导性技术文件。
4、绿色食品标准是维护绿色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技术和法律依据。
绿色食品 兽药使用准则的特点
允许使用消毒防腐剂对饲养环境、厩舍和器具进行消毒。但不能使用酚类消毒剂。也不准对动物直接施用。 允许使用疫苗预防动物疾病 允许使用附录A中的抗寄生虫药和抗菌素。 禁止在饲料中添加兽药。 禁止使用激素类药品。 禁止使用安眠镇静药、中枢兴奋药、镇痛药……等用于调节神经系统机能的兽药。 建立并保持患病动物的治疗记录。
绿色食品 生产技术 标准
生产 绿色食品的 生产资料使用 准则 (全国适用)
农药使用准则
肥料使用准则
兽药使用准则
饲料和饲料添 加剂使用准则
食品添加剂 使用准则
渔用药使用 准则
绿色 食品 生产 操作 规程 (地区适用)
畜禽 饲养
水产养殖
食品加工
农作物 种植
绿色食品动物 卫生准则
肥料使用准则的特点
证明商标:是指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其以外的人使用在商品和服务上,用以证明该商品或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精确度或其他特定品质的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
绿色食品基础理论与技术现状及推进重点
绿色食品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及推进重点王运浩(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北京100081)作者简介:王运浩(1957-),研究员,现任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
E -mail :wangyunhao@ 。
一、绿色食品及其基础理论技术研究发展现状(一)绿色食品发展成效绿色食品创立22年来,伴随中国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现代农业建设的稳步推进,以及城乡居民对安全优质农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获得了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保护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总量规模稳步扩大。
1990-2011年,绿色食品每年平均以20%的速度增长,实现了快速发展和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2011年底,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达6622家,产品总数达16825个,产品生产总量接近1亿t ,产地环境监测面积达到1600万hm 2。
2.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控制,有效保证了绿色食品产品质量。
农业部例行监测结果表明,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2011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及地方绿办共抽检绿色食品产品3955个,产品抽检合格率为99.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3.产业水平不断提升。
全国已创建绿色食品原料生产标准化基地536个,带动农户1603.2万户,对接龙头企业1369家,每年直接增加农民收入9亿元以上。
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70家,占国家级龙头企业总数的30.2%。
此外,全国已有98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证了1932个绿色食品产品,分别占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总数的14.8%、11.5%,成为绿色食品新兴的发展主体。
4.品牌影响不断扩大。
绿色食品品牌的认知度、影响力稳步提高,越来越多的绿色食品进入大型超市,走向国际市场。
发展绿色食品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绿色食品的认识和理解
绿色食品的认识和理解
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标准和要求,经过专业机构认证,符合环保、健康和安全要求的食品。
绿色食品的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安全无污染: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和其他化学物质的使用,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2. 高品质:绿色食品注重品质,追求天然、营养丰富的特点,通过科学的种植和养殖方法,确保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3. 可持续发展:绿色食品倡导可持续农业和食品生产模式,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严格认证:绿色食品需要经过专业机构的认证,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消费者可以通过认证标识来识别和选择绿色食品。
总的来说,绿色食品是一种注重环保、健康和安全的食品理念和生产方式,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选择绿色食品时,消费者应该关注产品的认证标识和相关信息,了解其生产过程和质量标准,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同时,也应该支持和倡导可持续农业和食品生产模式,共同推动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绿色食品之基础
绿色食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这一方面大大地丰富了这些国家的食品供应,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就是随着农用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大量地向农田中输入,造成有害化学物质通过土壤和水体在生物体内富集,并且通过食物链进入到农作物和畜禽体内,导致食物污染,最终损害人体健康。
绿色食品在中国是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
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
一绿色食品的概念绿色食品在中国是对具有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
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
类似的食品在其他国家被称为有机食品,生态食品或自然食品。
在许多国家,绿色食品又有着许多相似的名称和叫法,诸如“生态食品”、“自然食品”、“蓝色天使食品”、“健康食品”、“有机农业食品”等。
由于在国际上,对于保护环境和与之相关的事业已经习惯冠以“绿色”的字样,所以,为了突出这类食品产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严格的加工程序,在中国,统一被称作“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经权威机构认定并使用专门标识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
二绿色食品的标志绿色食品标志由特定的图形来表示。
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间的蓓蕾。
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
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
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三绿色食品所具有的条件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准;4、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绿色食品概论
绿色食品概论绿色食品产生的背景1、大规模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世界农业生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耗竭,生态环境质量恶化,国家、地区间资源不公平分配等。
3、为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人们进行了长期而广泛的探索,有机农业、生态农业逐渐成为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的重要方式。
4、我国绿色食品的生产和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
绿色食品的生产原则①为人类生产优质、足量的高营养食品②维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平衡③有效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④尽量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和污染⑤通过安全生产、同工同酬、男女平等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第一章绿色食品概述本章要点绿色食品的概念、特征及开发意义绿色食品开发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绿色食品的组织机构绿色食品标志的申报和管理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区别和联系一、绿色食品的概念绿色食品(Green Food)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食品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 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 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3) 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4) 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
二、绿色食品的特征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有三个显著特征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生态环境对产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对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三、中国绿色食品工程1、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通过全程的质量控制,为人类生产足量、无污染的农产品,2、实现农业发展对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保护,3、并将农学、生态学、环境学、营养学、卫生学等多学科的原理综合运用到农业发展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以及相关的培训、科研等环节,4、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农产品产供销及管理体系,逐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七、发展趋势1、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
一、我国发展绿色食品的必要性及其理论基础(一)我国发展绿色食品的必要性1.食物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以养殖业为例,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饲料喂食的猪12个月只能长75公斤,用含有激素的饲料喂食的猪4个月就能长100公斤,而且这种饲料的主要作用就是:杀虫、开胃和催眠,吃这样的肉对人的伤害显而易见。
2.农业发展战略发生了转变,粮食生产出现结构性过剩。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战略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提出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现阶段,我国粮食市场表现为买方市场,出现较大数量结构性剩余,即生产结构不适应消费结构的过剩。
此时,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转变这种“粮食过剩”局面。
3.突破绿色壁垒,促进国际贸易。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的农产品由于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过国际食品质量安全标准,被拒收、扣留、退货、销毁和中止合同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传统大宗出口创汇农产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给我国外贸造成严重的损失。
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实现与国际接轨,突破贸易绿色壁垒,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唯一途径。
(二)我国发展绿色食品的理论基础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食品产业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以农业生产的稳定为基础,追求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产量安全的双重目标。
2.供求理论。
经过80年代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城乡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对食物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高标准的消费需求拉动了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
3.生产要素禀赋论。
我国幅员辽阔,农村和边远山区污染很小,有利于生产绿色食品。
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充足,可对某些绿色食品进行精耕细作,使人力资源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
二、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1998年,我国的绿色食品产品总数仅为1714个,实物总量为840万吨。
绿色食品的理论基础
3、保护意识的加强
水资源
3、保护意识的加强
二、国内背景
环境污染 1、资源与生态恶化 三废污染
关注生态环境 2、人类需求 全新的食品理念
绿色消费 “零糖,零烹调,零化学” “无糖低碳,补充营养, 有机生食”
世界经济发展方向 检验制度严格化 3、国际市场
有效避开绿色 (环境)贸易壁垒 参与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四、绿色食品标准构成
3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2)绿色食品产品卫生标准
农药残留 有害重金属
细菌:有害微生物
四、绿色食品标准构成
4 、绿色食品产品包装和标签标准
食品包装概念
为了在食品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
售,按一定技术采用的容器、材料的总称。
四、绿色食品标准构成
4 、绿色食品产品包装和标签标准
三、绿色食品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
现行的国家行业及企业标准内容。
有关的国际标准。主要是CAC(国际食品法典委
员会)和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相关标准。
我国生产企业现状,生产技术水平。
我国现有的分析测试能力和手段水平。
四 、 绿 色 食 品 标 准 构 成
四、绿色食品标准构成
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历史 资料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工厂排放的烟雾被 封锁在山谷中,使6000人突然发生眼痛、咽喉痛、流鼻 涕、头痛、胸闷等不适,其中20人很快死亡。这次烟雾 事件主要由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和金属微粒附着在 悬浮颗粒物上造成。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 ,20世纪世 界上最大的由燃煤引发的城市烟雾事件。 煤烟粉尘和湿气积聚在大气中,使许多城 市居民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仅四 天时间内死亡了4000多人,在之后的两个 月时间内,又有8000人陆续死亡。
绿色食品安全生产的原理
绿色食品安全生产的原理
绿色食品安全生产的原理是系统性、科学性、综合性和风险控制性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性原则。
绿色食品安全生产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管理体系,包括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原材料选择、生产环境、质量检测等各个方面,其目的是确保产品的制造过程和质量安全。
2. 科学性原则。
绿色食品安全生产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掌控食品制造过程,保证食品的品质健康安全。
3. 综合性原则。
绿色食品安全生产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生产能力、生产成本、原材料的采购渠道、市场需求等,以达到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保证食品的健康安全性。
4. 风险控制性原则。
绿色食品安全生产需要通过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包括原材料的安全性、工艺控制的科学性、生产环境的卫生、质量检测的严谨性等,确保生产的食品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从而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3绿色食品的理论基础
采取适当的生物和物理防治措施
适当使用允许范围内的矿质药物 强化生产全过程管理的意识
31
品种多样性
品种多样性的涉及包括时间和空间两个范围,时间上主
要是指合理轮作,播种和收获时间变化的选择;空间上 是指多种作物品种的复合种植,复合种植主要包括以下 几种方式:①不同作物品种的混合,一般果树和大部分 蔬菜可以进行不同品种的混合种植;对于谷物等粮食作 物不做混种品种。 ②不同形式的间套作:高秆与矮秆作物、迟熟与早熟作 物、开花与不开花植物实行间作有较好的植保效果。 ③非作物植物的管理:一般情况下,田间作物与边界 作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病虫害就越重。
尽可能依靠作物轮作、抗虫品种、综合应用各种非
化学手段控制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
有机农业与常规农业的根本区别在于土壤培肥和病
虫草害防治技术的不同。
29
30
控制方法:
在节能温室中栽培的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已经发现的病害有100 多种,经常发生、危害比较严重的有50余种,在这些病害当中,除黄 利用作物品种多样性,建立比较稳定的生态系统 瓜霜霉病等极少数病害是借助气流和人们的农事活动从温室外面传入 利用合理的轮作体系,控制土传病害 外,而绝大多数真菌性、细菌性病害和部分病毒性病害,其病菌都是 在土壤中或借助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这些病害的初次侵染,几乎都 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健康土壤,使之形成抑制性土壤 是来自温室内的土壤。
22
3)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腐植酸由
于其相对分子量大,吸附能力强,极易与黏粒和砂粒结合形 成有机无机复合体,再进一步形成大小不同的团聚体。土壤 有机质含量越高,团聚体的复合程度越高,这样的土壤大小 孔隙分配合理,土壤耕性好,能协调作物对水、肥、气、热 的要求。 4)土壤生物的多样性:活的生物体由多种生物组成,包括 细菌、真菌、各种大小的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以及蚯蚓等 。 它们的生命活动有助于养分循环、降低害虫群体数量、生产 改善土壤团聚性能的物质,以及其他对土壤质量非常重要的 腐殖质。
绿色食品开发的原则及其理论基础
Principles of the green food development 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作者: 王朗玲;吴艳玲
作者机构: 黑龙江大学经济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出版物刊名: 黑龙江社会科学
页码: 27-30页
主题词: 绿色食品;认证标准;产业化;外部性
摘要:绿色食品的开发应该坚持生态化原则、标准化原则、产业化原则、品牌化原则和市场化原则.其经济理论基础一是绿色食品生产对自然环境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二是绿色食品生产具有外部性;三是绿色食品的需求是一种弹性需求;四是绿色食品的开发与利用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另一方面,绿色食品的生产具有社会文化价值,它实质上是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因此,绿色食品的产业化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一种产业.。
03《绿色食品概论》-绿色食品概述绿色食品标志管理
二、绿色食品标志管理的 目的和作用
目的
充分保证绿色食品质量的可 靠,保障绿色食品事业的健康发 展。
11
绿色食品标志管理的作用
通过标志管理,广泛传播绿色食品概念 通过标志管理,实施品牌战略
通过标志管理,连接生产管理和监督者的
责任
通过标志管理,促进绿色食品和国际惯例
接轨
通过标志管理,体现绿色食品的效益
通过标志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12
三、绿色食品标志管理的原则
自愿参与的原则
质量认证和商标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
13
四、绿色食品标志管理的内容
1.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范围
绿色食品标志在产品上的使用范围限于国
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的《绿色食品标 志商品涵盖范围》。
15
国家商标分类第一类主要商
品为肥料;第二类为食品着 色剂;第三类为香料;第五 类为婴儿食品。
16
第二十九类
肉,鱼,家禽及野味,肉汁, 腌渍,干制及煮熟的水果和蔬番, 果冻,果酱,蛋,奶及乳制品,食 用油脂,凉拌菜用的沙司,罐头食 品。 (注 释 ) 本类主要包括肉类食品,以及 日用或贮藏用的蔬菜及其他园艺食 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
31
使用绿标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 绿色食品标志必须使用在经绿色食品发展中
心许可的产品上。
② 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后,半年内必须使
用绿色食品标志。
③ 绿色食品标志在产品包装上使用时,须严格
按《手册》规范设计,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 展中心审定。
④ 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在促销广告
绿色食品是指
绿色食品是指绿色食品是指以可持续农业和环境保护原则为基础,通过使用无污染的农业技术和方法生产的食品。
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和转基因技术。
绿色食品以其低污染、高健康和环保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本文将介绍绿色食品的定义、特点和发展趋势。
绿色食品的定义是一种以环境友好和健康为基础的食品。
它们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环保和可持续的农业技术,包括有机农业、生物技术、耕作模式等。
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通常不会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以及避免使用转基因技术。
这些措施可以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和化学物质含量,提高产品的安全和环境友好性。
绿色食品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绿色食品具有高营养价值。
由于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农产品中的营养成分相对较高。
绿色食品通常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有助于人体的健康和免疫力提高。
其次,绿色食品对环境影响小。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减少了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同时减少了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它们采用生物技术和有机农业等方法,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再次,绿色食品对人体健康有益。
由于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减少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可能性,对人体健康更加友好。
此外,转基因技术的避免也是绿色食品的一大特点,使得消费者可以更加放心地选择食品。
最后,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重视食品的健康和质量,选择绿色食品成为一种时尚。
同时,政府和各界对绿色食品的支持和倡导也进一步促进了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
绿色食品的发展趋势也值得重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高度关注,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
例如,有机农业、精确农业、智能农业等技术将进一步应用于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绿色食品应用的生态学原理
绿色食品应用的生态学原理1. 什么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无害的食品。
它与传统食品相比具有更高的环保性、健康性和可持续性。
2. 绿色食品的生态学意义绿色食品的应用涉及到生态学的原理和概念。
以下是绿色食品应用的生态学原理:2.1 节约资源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非常注重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利用。
例如,通过有机农业的方式,可以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
同时,绿色食品也倡导合理的耕作制度和旋耕轮作,以保护土壤质量并减少土地的退化。
2.2 保护生物多样性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以减少生态系统的破坏。
例如,通过生态农业的方式,可以种植多种农作物,并使用天敌和有益昆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从而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护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还能减少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2.3 减少环境污染绿色食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采用有机农业的方式,不使用合成农药和化肥,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另外,绿色食品的包装也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采用可降解和可回收材料。
2.4 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食品的应用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可以保持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土地退化的风险。
此外,绿色食品的生产也能够为农民提供可持续的经济收益,同时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3. 绿色食品的应用案例以下是一些绿色食品应用的案例:•有机食品产品:有机蔬菜、水果、肉类和乳制品等。
•可持续海鲜:通过合理的捕捞方式和养殖方式,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
•本地食品:推广本地农产品的使用,减少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和污染。
•少包装食品:减少包装量,采用可降解和可回收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营养均衡食品:通过合理的膳食结构设计,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减少食品浪费。
4. 绿色食品应用的挑战绿色食品应用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高价位:绿色食品的生产成本较高,导致商品价格较传统食品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壤提高植物和动物生产力的能力;二是环境质量,即土 壤降低环境污染物和病菌侵害的能力;三是生物健康, 即土壤质量影响动植物和人类健康的能力
20
土壤质量或土壤健康,是土壤养分、土壤物理性能、
土壤化学性能、土壤生物学性状的综合表现,而不 是一般意义的土壤肥力。
在所有土壤质量指标中,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其他土
大特征,实现两者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是生态农业 发展的重要条件
④现代农业要获得高额的生产力,都不可避免地要付
出一定的代价,这种代价正随着水土资源的退化和
生态系统功能脆弱和失调而日益增大,农业生态领
域在这方面的研究及理论,对克服因现代化、集约 化生产而带来的资源衰竭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5
植物生长的环境
植物的环境
生物按照它们在系统中的功能,又可以分为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日光、大气、水分、
土壤及营养物质等。
3
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的干预下,农业生
物群体与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彼此联系、 相互作用而共同建立起的固定、转化太阳能和其他 营养物质,获取一系列农副产品的经过人工驯化的 生态系统 。
22
3)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腐植酸由
于其相对分子量大,吸附能力强,极易与黏粒和砂粒结合形 成有机无机复合体,再进一步形成大小不同的团聚体。土壤 有机质含量越高,团聚体的复合程度越高,这样的土壤大小 孔隙分配合理,土壤耕性好,能协调作物对水、肥、气、热 的要求。 4)土壤生物的多样性:活的生物体由多种生物组成,包括 细菌、真菌、各种大小的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以及蚯蚓等 。 它们的生命活动有助于养分循环、降低害虫群体数量、生产 改善土壤团聚性能的物质,以及其他对土壤质量非常重要的 腐殖质。
5
2.结构与稳定性不同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是人工培育与选择的结果,
经济价值较高,但抗逆性差,生物物种单一。 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是自然界长期选择的结果, 生物物种繁多,结构复杂,系统的稳定性与抗逆性 强,经济价值有高有低。
6
3.调控因素不同 农业生态系统主要依靠人工调控并与自然调控结合,
32
轮作体系
植物化感作用最开始的定义是指植物通过向环境 释放特定的次生物质从而对邻近其它植物(含微生 碍”或“重茬病”,病虫害加重。 物及其自身)生长发育产生的有益和有害的影响。 重茬病的原因有多种,第一是营养原因,长期种植同种作 物必然造成某些营养的缺乏。第二是化感作用,有的作物 根系分泌有毒物质,容易对其本身或相应作物产生毒害; 第三是病虫的积累。同种作物的长期连作会使某些病菌积 累,危害逐年加重。 要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和病菌的寄主范围以及病菌在土壤 中能存活的时间长短选择和建立相应的轮作体系。
也涉及人类社会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平衡关系。农业
平衡的恢复和重建,重要的是通过人类有目标的控制、补偿活 动,再经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作用来实现的
12
四、绿色食品生产与生态农业 发展
绿色食品生产的实践源于生态系统理论,它是以食
物链和能量传递金字塔理论来设计的,主要通过农 业生态系统的内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来建立高效 的农业生产。 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理论和技术基础是以农业生态 系统的结构、功能、发展演变规律为主要内容的农 业生态学理论体系
壤质量指标的主要因素 ,有机质的数量和种类几乎
影响土壤质量的所有性状,包括土壤物理、化学和
生物学性状。
21
3、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有机化合物进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
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 1)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土壤有机质中含有大量的植物必须 二氧化碳、水和能量,所含氮、磷、硫等 营养元素,在矿化过程中,这些营养元素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 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反应后,释放成为 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分,这一过程称为有 用 机质的矿化过程。 2)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和缓冲性能:土壤有机质带有大量 的负电荷,可以吸附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避免其流失 ;有机 质还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降低沙性土通透性过;腐植酸及其盐 类可组成一个缓冲体系。
能量流动。
生物为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和发展,必须从周
围环境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和能量,一方面建造身 体,另一方面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正常的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可以保持生态平衡和系统的 稳定
9
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的。
食物链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捕食食物链,是由植物到草食
第四章
绿色食品的理论基础
本章要点
1.农业生态学原理在绿色食品中的应用
2. 土壤质量管理在绿色食品生产中的地位
3. 绿色食品生产中病虫草害控制的原理
2
第一节生态学原理与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由生物因素与
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构成的综合体 。
4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生态系统演变而来 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 :
1.目标不同
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农畜产品以满足人
类的需要。自然生态系统是自发的向着种群稳定、物质循 环、能量转化与自然资源相适应的所谓顶级群落发展,有 利于保持系统与生物种群,但不一定与人的目标一致。 通常把生物群落逐渐发展到与其自然环境条件相适应, 群落结构形成较稳定的状态时,称为顶级群落。
动物再到肉食动物所联系的链条。二是寄生食物链,即由大 有机体到小有机体构成,食物链中的消费者属于寄生生物。
三是腐生食物链。由微生物组成,并通过腐烂、分解,将有
机体还原成无机物的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由于某一消费者不只吃一种食物(或生物),每
种食物(或生物)有被许多种生物所食,因之形成相互交错、彼 此联系的多条食物链,形如网状,故称食物网。在农业生态
系统中,食物链比较短,通常只有2-3个营养级。
10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农业生态系统的物
质循环带有许多人工调控的特色。
为了满足社会需要,人类经常要从农业生态系统中获取粮食、 肉类、纤维素等农畜产品并运销外地,使一部分能量和物质输 出系统之外,为使系统保持平衡和具有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必 须同时通过多种途径投入化肥、有机肥料、水,以及用于开动 各种机械的化石燃料等物质和能量,以补偿产品输出后所出现 的亏损。所以,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 量大而且比较迅速的开放系统。此外,随着生产资料的投入与 产品的输出,使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不单发 生于“生物一环境”系统中,而是进行于“生物一环境一社会” 系统之中,途径多,变化大。
13
①农业生态系统是人们利用生物与非生物以及生物种
群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建立的,并按人类社会需求进 行物质生产的有机整体,是介于自然生态系统和人 工生态系统之间,被人类驯化了的自然生态系统, 它不仅受自然规律的制约,还受人为过程的影响
②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依据和
指导作用
14
③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是农业生态系统Leabharlann 展过程的两2526
估算农场养分平衡
相当一部分的N,P,K进入农场是购买的饲料。有只1/3是以
牛奶、肉和作物产品带走的,这表明大约2/3的养分留在土 壤中。长期积累下去,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随着动物与土地面积的比例的增加,在相同管理条件下, 养殖农场的养分过量越容易发生。
27
二、改善土壤质量管理技术
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
大气圈、水圈
岩石圈、土壤圈
生物圈
16
环境 生态因子
气候因子
土壤因子
地形因子
生物因子
人为因子
17
植物与土壤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陆
生植物生活的基质。是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和无机 环境部分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提供植物生活所必需 的矿质元素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 的重要场所。
长期在同一田块中连续种植同种作物,使得发生“连作障
33
34
抑制性土壤
有机农业特别强调有机培肥土壤。例如,有机培肥
土壤的作用使土壤形成较高多样性的生物群落。 病原菌和害虫也是该群落中的组成,但是它们在其 他微生物和生物的控制下只是以较少的数量存在, 不影响作物的生长,不会引起作物病害的暴发。 高有机质含量的土壤生物群落比较丰富,对病原菌 等有抑制作用,人们把这种土壤称为“抑制性土壤 ”。
23
5)养分流动与循环:在土壤养分循环的过程中
,土壤有机质既是阳离子交换量的主要来源,也 是养分的储藏库,通过生物活动慢慢释放供植物 利用 ,大多数的土壤生物参与了分解过程,因此 它们有助于养分的循环。
24
常规农业中,地下水和地表水有可能被污染。在降
水量超过蒸散的年份,速效养分淋失到地下导致土 壤中硝酸盐含量超标。 大多数常规农业系统属于“漏斗”式养分循环。
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
称为土壤肥力。
18
土壤性质与植物的生态关系
土壤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质地 结构
水分
空气
温度
酸度
有机质
矿质元素
19
第二节 土壤质量与土壤管理
1、土壤质量:即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
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
2、土壤的功能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生产力,即土
规律制约;自然生态系统主要受自然规律控制、按 自然规律演替发展的。 6.生产效率不同 农业生态系统由于生物物种有高产优势,加上辅助 能源、物质、资金、技术、劳动力、管理的投人, 其生产效率比自然生产效率要高得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