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 教学设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高中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理论研究的作用是发展认识和指导应用,体现科学本质和科学价值。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变化过程涉及的原理较多,只有揭示其过程的本质,掌握变化的规律,才能形成较好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学生才能基于一般原理,解决多样化的具体问题。
本节课力图通过沉淀溶解平衡模型的形成,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动态过程。
通过硬水软化和除水垢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深化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学习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最终建立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新认识。
(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情分析学习者为实验班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和较高的学习能力。
已经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等相关知识,并具备应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中,学生将继续应用化学平衡的观点研究新的一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此前,学生已学习了沉淀生成和溶解的初步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完善学生对与沉淀相关的生成、溶解、转化过程的认识,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2.教材分析本节是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中的第三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本章的最后一部分,包括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难溶电解质在水中也会建立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合乎平衡的基本特征、满足平衡的变化基本规律。
学生通过“沉淀溶解平衡”的学习,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相关的理论,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3.教学策略分析(1)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形成概念、发展认识。
①通过AgCl 转化为AgI 的实验,形成认知冲突,建立沉淀溶解平衡模型。
②在解决硬水软化及锅炉除水垢的实际问题中,巩固和应用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知识。
③在沉淀溶解平衡建立、深化和应用的过程中,加深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教学难点:利用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能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角度描述沉淀溶解平衡。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学为主体,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解决自然现象,联系生活,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节是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三章第4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知道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平衡;学生学习了化学平衡的建立及其移动的影响因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教材在已有基础上又引出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认识物质的新视角,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实验探究是认识化学、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以美丽的溶洞、难看的龋齿作为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以“先学指导”引领学生做好预习,以“先学检查”为抓手,查知学情确定最近发展区;以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氯化银存在溶解平衡为抓手,引导学生从动态的视角认识溶解平衡,强化动态平衡的思想,帮助学生掌握溶解平衡建立的条件;通过讨论不同条件对氢氧化镁沉淀溶解平衡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自主生成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探究,应用化学原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素养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2. 能描述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3. 会分析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分析实验,独立思考后交流展示,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概念。
难点: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人教化学选修四省市级优质课3.4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选修4第三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课题《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河北隆尧第一中学张立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了解溶度积的意义及其相应计算和判断;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自然科学中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
二、重点难点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难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
三、教法、学法教法:实验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问题探究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教学法、多媒体展示法。
学法:主要采用“问题情景-实验探究-质疑讨论-分析推理-整合运用”的学习方法三、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教师:请同学们先判断下列两组电解质稀溶液混合后能否发生反应,为什么?A组:稀盐酸和硝酸钠溶液 B组:稀盐酸和硝盐银溶液学生回答:实验演示A组、B组验证学生所答教师根据学生所答追问:A组两电解质溶液混合,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B组两电解质溶液混合,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学生回答:设计意图:以离子大量共存引入沉淀(难容电解质),以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分析P61表3-4 ,根据表中电解质的溶解度,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对电解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学生讨论:20℃时,溶解度:(S)大于10g,易溶电解质 1g~10g,可溶电解质 0.01g~1g,微溶电解质小于0.01g , 难溶电解质结论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很小,但不会为0,溶解度小于0.01 g的电解质称为难溶电解质。
设计意图:应用已掌握知识迁移到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溶液平衡建立教师:请学生朗读教材P61~P62内容,并找出关键语句和学生一起得到结论后叙述:稀盐和AgNO3 溶液混合后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AgCl(S)和溶解到水溶液中得的 Ag+(aq) 、Cl( aq)符合可逆反应特征且AgCl溶液处于饱和状态,。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8篇)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
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分析实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根据实验现象,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三、教学难点:沉淀的转化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教学过程[引入] 我们在第二章学习化学平衡时知道电解质的溶解与结晶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将一块缺角的硫酸铜晶体放入硫酸铜饱和溶液中,有什么实验现象?[提问]实验现象是什么?[学生回答]晶体重新变规则,质量不变。
[过渡]这个实验说明了电解质的溶解与结晶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
硫酸铜是一种可溶性的强电解质,那么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1 是否也存在溶解平衡呢?[板书]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溶解平衡[思考与交流]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思考与交流的问题。
1、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的界限是什么?难溶物的溶解度是否为0?2、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否真正进行到底?当AgNO3与NaCl反应生成AgCl沉淀时,溶液中是否含有Ag+和Cl-?到什么状态认为沉淀完全?[总结]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难溶与易溶并无严格的界限,习惯上将溶解度大于10g的叫易溶、1g~10g的叫可溶、0.01g~1g的叫微溶、小于0.01g的叫难溶。
生成沉淀的反应并不能完全进行,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通常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时,认为沉淀完全。
[过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在生成、科研、环保等领域有很重要的应用,大家知道有些牙膏为什么含氟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的内容。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学案导学的案例
课程教育 研究
— —
c at i o nRe s e a r c h C o u r s e E d u
— —
一
2 0 1 3 ±— 月 下旬 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难溶 电解质 的溶解平衡》 教学设计
学案 导 学 的案 例
李云屏
( 重庆南坪中学 重 庆 南坪 4 0 0 0 6 0 )
写。 5 . 影 响 溶 解平 衡 的 因 素 。
本 节 内 容是 人 教 版 选修 四第 三 章 《 水 溶 液 中 的离 子 平 衡 》 第 四节 的 内 容 , 属 于新 增 加 的 内 容 。 选 修 四是 化 学 反 应 原 理模 块。 其 中平 衡 思 想 是 该模 块 的一 个 很 重 要 的 内容 。 学 生 学 习 过 化 学 平衡 的 建 立 、 化学平衡 的特点、 影 响化 学 平 衡 的 因素 , 在 化 学 平 衡 的 基 础 之上 更 进 一 步 探 索 溶液 中离 子 的多 种 平 衡 过 程。 如 弱 电解 质 的 电离 平 衡 、 水 的 电离 平 衡 、 弱 离 子 的 水 解 平 衡等等 , 这些 知 识 的 学 习 即是 相 对 独 立 的 又 是 相 互关 联 的 , 在 学 习上 既 有 共 性 又有 个 性 ,而难 溶 电解 质 的沉 淀 溶 解 平 衡 是 平衡 大 板 块 的 最 后一 个 知 识 点 ,平 衡 学 习 的基 本 知 识 点 学 生 已 经具 备 了 , 学 习 的方 法也 有 了 , 所 以这 一 内 容采 用 学 案 导 学 有 很好 的基 础 , 既 可 以用 学案 检 查 前 面 知 识 的 掌 握 情 况 , 又 可 以 培养 他 们 的 自学 能力 。使 他 们 更 为 透 彻地 理解 在 溶 液 中发
高中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四《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三章第四节5.教学时间:45 分钟二、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最后一部分,包括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其应用两个部分。
在学生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平衡之后,教科书接着介绍“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可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相关的理论,使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应用第二章所学的化学平衡理论,探讨水溶液中离子平衡问题,是化学平衡学习的延伸与拓展,是对中学化学的平衡理论体系的完善和丰富,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难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理论分析的作用,体会相关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拓展和巩固前一章所学知识,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概念,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问题。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体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建立的过程、平衡移动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根据实验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能力,认识自然科学中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3.教学重点、难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和应用。
三、学情分析高中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及学业水平测试的洗礼,对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前三节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平衡,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已经很到位,接着学习“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同小异,另外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学习自觉性增强,能通过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 教学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电解质的溶解度这一概念来认识溶解平衡的研究对象(2) 通过宏微结合建立对沉淀溶解平衡的认识模型(3) 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掌握迁移到对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的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4) 通过沉淀的溶解和生成认识溶解平衡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2、 评价目标(1) 通过对饱和NaCl 溶液中是否存在溶解平衡的讨论和交流来诊断学生对溶解平衡研究对象的认识(2) 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特征理解来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溶解平衡模型的认识进阶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认识视角 (3) 通过对AgCl 的溶解平衡影响因素的判断和分析,诊断和发展平衡思想的进阶水平(4) 通过对情景问题“肾结石病人为什么要多喝水?”的解答情况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二、 教学与评价思路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三、 教学流程1、 溶解平衡研究对象的建立【学习任务1】探究AgNO 3溶液中加入过量NaCl 溶液,Ag +完全沉淀后溶液中是否还有Ag +【评价任务1】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溶解平衡研究对象的认知水平2学习任务1教学流程图2、 溶解平衡移动的概念及特征【学习任务2】建立对溶解平衡的认识模型【评价任务2】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溶解平衡模型的认识进阶过渡和引导:结石能溶于水吗?如果不溶为什么要大量喝水?喝水有什么用? 用大家熟悉的AgCl 代替结石,AgCl 沉淀完溶液中还有Ag +吗?提供资料:Ag 2S 是难溶于水的黑色沉淀探究实验:向AgNO 3和过量NaCl 沉淀完的溶液中滴加Na 2S 溶液实验现象:生成了黑色沉淀得出实验结论:AgCl 沉淀完溶液中依然存在Ag +,说明沉淀完全的AgCl 又有部分溶解在溶液中,说明绝对不溶的固体是不存在的!引发探究问题实验探究建立研究对象:AgCl 的饱和溶液根据投影,分别分析上层溶液与整个体系,包括溶液与沉淀中微粒,区分出电离与溶解 黑板书写: 溶液中:AgCl= Ag ++Cl - 整个体系:AgCl(s) Ag +(aq)+Cl -(aq) 讲解:整个体系AgCl 没有全部溶解,所以用可逆符号,溶于水以离子形式存在,既能溶解又能生成沉淀,所以是个可逆过程,当溶解速率与沉淀速率相等时,也就是溶解达根据现象和结论建立研究对象:此时试管底部还有AgCl 固体,说明此时能不能溶解更多的AgCl ?学生:不能教师:不能溶解更多我们就称此时AgCl 达到了?学生:饱和教师:这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饱和溶液证据推理局部与整体宏观与微观学习任务2教学流程图3、 溶解平衡的移动因素【学习任务3】由已知知识迁移到对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的认识 【评价任务3】诊断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4学习任务3教学流程图4、 溶解平衡的应用【学习任务4】培养学生理论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评价任务4】诊断并发展原理联系生活实际、社会生产的能力学习任务4教学流程图。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优质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通过我们的分析,在含有NaCl晶体的饱和NaCl溶液中,存在NaCl、Na+和Cl-,三者建立平衡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验证。
【板书】NaCl(s)Na+(aq) + Cl-(aq)【学生演示实验】取少量饱和NaCl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浓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请用你学过的平衡的知识分析,为何滴加浓盐酸后会析出NaCl晶体?再来看第三个关键词:难溶?你如何理解【图片】“预习效果检测T3”学生实录接下来我们再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感受一下较为难溶的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所用的试剂有:PbI2【黄色粉末,溶解度0.063克(20℃)】、KI溶液。
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PbI2的溶解平衡。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PbI2的溶解平衡。
【板书】PbI2(s)Pb2+(aq) + 2I-(aq)结合我们的实验和理论分析,相信大家对的浓度为零溶解平衡的表达式又是怎样的呢?以M m A n为例:【板书】3. 表达式:M m A n(s)m M n+(aq) + n A m- (aq)根据平衡常数的知识,我们知道该平衡的常数K = c m (m n+)·c n (A m−)c(M m A n),而c(M m A n)为定值。
【板书】4. 溶度积:K sp = c m (M n+)·c n (A m-)【课后思考】已知硫酸钡是比碳酸钡难溶的物质,但是实际生产生活中,我们会用前者来制备后者:BaSO4(s)+CO32-(aq) BaCO3(s)+SO42-(aq)。
结合化学平衡和溶解平衡的知识分析该过程是如何实现的?(提示:K sp[BaSO4] = 1.1×10-10,K sp[BaCO3] = 2.6×10-9。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 概念2. 特征:逆、等、动、定、变3. 表达式:M m A n(s)mM n+(aq) +nA m- (aq) 4. 溶度积:K sp = c m (M n+)·c n (A m-) 副板:NaCl(s)Na+(aq) + Cl-(aq) PbI2(s)Pb2+(aq) + 2I-(aq)当AgNO3、NaCl等体积等浓度混合:c(Ag+)= c(Cl-)= √K sp(AgCl)= √1.8×10−5mol/L当c(Cl-) = 0.1 mol/L时:c(Ag+) = √K sp(AgCl)/ c(Cl-)= 1.8 ×10-9 mol/L< 1.0 ×10-5 mol/L。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现象及溶解平衡;2.掌握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与温度、浓度的关系;3.了解构造底物、溶剂和温度变化对溶解度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现象;2.溶解度的定义和单位;3.溶解平衡反应;4.溶解度与温度、浓度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在平时的实验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物质溶解不易,溶液中能看到少量的物质存在,你有什么发现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引导学生思考溶解现象。
2.概念解释解释难溶电解质的概念:“难溶电解质是指在水或其他溶剂中难以溶解的物质,其溶解度非常小。
”引导学生理解难溶电解质的特点。
3.溶解度的定义和单位解释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是指单位体积溶剂中能溶解的物质的最大量。
”普及溶解度的计量单位为mol/L或g/L。
4.溶解平衡反应通过实例解释溶解平衡的概念:“难溶电解质在溶解过程中,溶解的离子和未溶解的物质之间建立了一个具有动态平衡的体系,即溶解平衡。
”给出溶解平衡反应的方程式和平衡常数表达式。
5.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介绍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在一定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有所增加。
”通过实验数据展示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6.溶解度与浓度的关系介绍溶解度与浓度的关系:“溶解度与浓度有关,在一定条件下,溶解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实验数据展示浓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7.实验设计设计一道实验题目:“利用给定的硫化物溶液测定水样中的Ca2+离子浓度。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并分析实验结果。
8.展示与讨论学生展示实验设计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9.概念强化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要点,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进行概念强化和巩固。
四、教学方式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现象和溶解平衡的相关内容。
高中化学选修《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1.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2)年级:高二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三章第四节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概念、特征及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采用情境激活→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②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体验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状态的存在及其移动方向的判定方法,学会用变化的方式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3.内容分析(1)教学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2)教学难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这一章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它包括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四部分的内容。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概念、表示方法、特征、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等,它既可为已学过的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等知识补充理性认识,又可为下一课时“沉淀反应的应用”打下重要的基础,还能使学生从实质上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4.学情分析: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属于基本理论知识,它要求学生掌握其概念、特征及影响因素,内容比较抽象,而本节课的对象为高二学生,高二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必修①和②的模块知识,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还未形成知识体系。
他们独立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学生在用刚学完的化学平衡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理论分析方面还有一定困难,需通过老师慢慢引导,逐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5.设计思路: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尽量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理论推测,然后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方法来获取知识;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从生产、生活或实验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运用已有知识通过思考与交流,进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获取知识。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一、引言难溶电解质是指在水中溶解度很小的电解质,如AgCl、BaSO4等。
它们的溶解平衡是化学平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化学反应平衡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表达式;3.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与溶解度的关系;4.能够应用溶解平衡表达式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三、教学内容1. 难溶电解质的定义和特点难溶电解质是指在水中溶解度很小的电解质,通常用溶解度积(Ksp)来描述其溶解度。
难溶电解质的特点是在水中溶解度很小,通常只有微克级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观察到其溶解现象。
2.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表达式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可以用以下表达式表示:$$ \ce{M_{s}(s) <=> M^{n+}(aq) + nX^{-}(aq)} $$其中,$\ce{M_{s}}$表示难溶电解质,$\ce{M^{n+}}$表示阳离子,$\ce{X^{-}}$表示阴离子。
方程式中的“$\ce{<=>}$”表示反应可逆,即难溶电解质可以溶解,也可以重新结晶出来。
根据化学反应平衡的原理,可以得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常数(K):K=[M n+][X−]n[M s]其中,方括号“[]”表示物质的浓度或活度。
K的值越大,表示难溶电解质越容易溶解。
3.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与溶解度的关系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液中难溶电解质的最大溶解量。
溶解度与溶解平衡常数之间有以下关系:K sp=[M n+][X−]n=s n其中,K sp表示溶解度积,s表示溶解度。
由此可以得到:ns=√K sp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4. 应用溶解平衡表达式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根据上述公式,可以用溶解平衡常数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例如,对于AgCl,其溶解平衡方程式为:$$ \ce{AgCl(s) <=> Ag^{+}(aq) + Cl^{-}(aq)} $$其溶解平衡常数为:K sp=[Ag+][Cl−]=1.8×10−10因此,AgCl的溶解度为:s=√K sp=1.3×10−5mol/L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难溶电解质的定义、特点、溶解平衡表达式和计算溶解度的公式,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2.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难溶电解质的溶解现象,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3.计算练习法: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方法。
教案第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课堂教学过程节新课引入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思考。
【板书】【过渡】这就是以NaCl为代表的可溶性电解质溶解时的情形,那么难溶电解质呢?【分组实验】向饱和NaCl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盐酸。
观察变化,并给出合理解释。
借助实验,帮助学生回忆溶解平衡的基本知识;引出研究对象——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过渡】同学们曾经学过,生成沉淀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以AgNO3和NaCl反应为例。
【思考与讨论】1.AgNO3和NaCl等物质的量反应后溶液中还有Ag+和Cl-吗?【资料卡片】溶解度表1.独立思考,回忆所学知识;2.利用所给表格数据;3.与组内同学交流;4.回答教师学生通过问题逐步建立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认识.同时认识到不溶、不可逆是相对的,溶解、可逆是绝对平衡2.AgCl和NaCl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相同之处?3.以AgCl为例,难溶电解质在什么情况下达到溶解平衡?如何表示?【板书】4.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有哪些特征?【总结讲述】固体溶解是一种双向、动态的,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决定了生成沉淀的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但对于常量化学反应来说,产物溶解度小于0。
01g或者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就可以认为反应完全。
提问,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评价。
的。
学生能认识到生成沉淀的反应转化为固体溶解问题,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
学生形成分析水溶液中的问题的基本思路。
小结基本思路:“看到”粒子-—“找到"平衡-—“想到”移动依据:1.溶解度或溶度积常数(Ksp)2。
平衡移动规律1.聆听、思考;回答2.整理、记录.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概括、整合【板书设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特征:一定条件下的动态平衡,固体的量和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变。
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可能会发生移动。
二.难溶电解质的转化条件:生成更难溶的电解质实质: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移动三.综合应用沉淀溶解的实质: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的一般思路:“看到”粒子-—“找到”平衡—-“想到"移动【学案】【资料卡片1】部分电解质的溶解度表(20℃)化学式颜色溶解度/g 化学式颜色溶解度/gAgCl白色 1.5×10―4Mg(OH)2白色9×10-4AgI黄色3×10-7BaSO4白色2.4×10-4Ag2S黑色1。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黄军一、考纲要求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2、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计算二、教材分析1.本节内溶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溶是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最后一部分,本节内溶分两个部分:一是引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二是沉淀反应的应用。
通过本章前三节内溶的学习,学生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以及盐类水解等知识,通过本节内溶的学习,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相关的理论,使他们更透彻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概念,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问题。
②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体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建立的过程、平衡移动的过程;②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根据实验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能力,体验平衡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体验化学学科的实际价值。
3. 教学重点、难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和应用。
三、学情分析我们班的学生是一高的重点班,他们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和较高的学习能力,能独立或合作的完成实验探究活动,已经了解了AgCl、AgI、Ag2S等物质的颜色和溶解性,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等知识,并具备应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法学法这节课,我采取了实验探究和自主探究两条学习主线: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验情景引发学生思考,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过量NaCl溶液和少量AgNO3反应后溶液中是否还有Ag+的检验实验,与学生的已有认知形成冲突。
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自主建立、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通过对比实验,指导学生思考沉淀转化的实质和一般规律,更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的认识。
高中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说课稿
高中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说课稿高中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说课稿1一、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1、课标的要求,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溶解平衡,知道转化的本质。
2、地位和作用:在学生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平衡后,再介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相关理论,更好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沉淀溶解平衡的过程分析,体现了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功能上这一节起着延伸、拓展和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的作用。
3、教学内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作为一种平衡体系,遵从平衡移动原理。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尽管很小,但不会等于零,如Ag2S,难溶≠不溶。
以辩证思维为特征,以溶解与沉淀这两个互逆的过程为研究对象,论证物质溶解的决对性和物质溶解限度大小的相对性,并且在论证物质的“溶”与“不溶”之间更使水溶液中各种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最终得出结论: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沉淀的转化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和移动的过程。
4、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平衡,对平衡及平衡移动的基本知识,探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而我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并重,以思考与交流为主线,注重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
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了解溶度积的意义;【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自然科学中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
二、说重点难点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难点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
三、说教法学法教法:通过问题转化→思维方式转化→知识迁移→归纳总结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过程,采用讲授法、问题探究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教学法。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完整获奖版
CaSO4Fe(OH)3Ca(OH)2Ag2S【结论】绝对不溶的物质不存在,常见沉淀属于难溶电解质【过渡】那么,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实验一起看看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演示实验】把10g不规则外形的氯化钠晶体放入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几天后变为了规则的外形,取出干燥、称量质量仍为10g。
【过渡】同学们想想,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进行一个小组讨论。
提示,请大家根据形状发生变化和质量不变来说明。
【过渡】请一位小组代表来分享一下小组的想法。
【总结】形状发生变化,说明晶体中的阴、阳离子不断溶入溶液,并且溶液中的阴、阳离子也不断在晶体表面析出,因此形状由不规则变成了规则;而质量不变,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说明沉淀溶解的速率等于结晶的速率,在饱和溶液中,达到动态平衡。
这种动态平衡就叫做溶解平衡。
【过渡】可溶电解质既然存在溶解平衡,那么难溶电解质是否也存在溶解平衡?【板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讲】我们知道,溶液中生成难溶电解质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
例如,Ag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生成白色沉淀AgCl:。
【提问】反应后的溶液中有哪些离子?【追问】溶液中还含有Ag+和Cl-吗?【过渡】为了验证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Ag+和Cl-,我们分组进行探究实验。
3、表达式: A m B n (s) mA n+(aq)+ nB m—(aq)【随堂练习】书写碘化银、氢氧化镁、碳酸钙溶解平衡的表达式【板书】4、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问】应该从那几方面去分析?引导学生联系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因素归纳。
【板书】(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①绝对不溶的电解质是没有的②同是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差别也很大③易溶电解质做溶质时只要是饱和溶液也可存在溶解平衡【过】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大家一起来探讨影响溶解平衡的外界因素。
通常我们讲的外因包括浓度、温度、压强等。
对于溶解平衡来说,在溶液中进行,可忽略压强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高中新课程提倡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习方法,体验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遵循高中新课程理念,在设计上突出“知识问题系列化,问题情境生成化,解决问题自主化”的教学设计理念,处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质疑中学习,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
(二)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为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里的《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最后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并且此部分内容与与科研、生产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前面对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三大平衡理论的探讨,再来学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即沉淀溶解平衡),学生会较轻松的掌握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并完成平衡理论体系的完整建构。
(三)学生情况分析
1. 认知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理科学生,学生已经具有溶解度、离子反应的知识基础和动态平衡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心理特征: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对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充满期待。
(四)创新之处
1. 创设情景的全程性
以生产实际中铜矿污水如何达标处理为素材主线,从中挖掘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
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有助于知识的学习。
2.在思维冲突中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完成本节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一直在优化铜矿污水处理的实
验方案,知识一直在学生思维冲突中形成,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应用知识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3. 使用教材的灵活性
教材中对于该节重点---沉淀的转化,采取的是传统的验证式的呈现方式,若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体系来讲,会使得学生的体验不深,主动性不够;为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先提出生产中如何处理铜矿污水的实际问题,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老师引导补充,并通过分组实验,最终分析归纳出沉淀的生成原则和沉淀的转化原理。
学生通过应用沉淀溶解平衡理论,体会到沉淀反应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 突出化学与生活的相关性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再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回归到生活应用是本节课的亮点。
由于有了生产场景作支撑,知识的出现不显突兀,知识的学习不显枯燥,知识的应用更加自然。
学习不再是以知识为主体的“为了学而学”,而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为了用而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生活因化学而精彩,化学在生活中闪光”的理解。
(五)教学目标设计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Ksp计算难溶物Cu2+离子的浓度
(2)选择合理的试剂进行沉淀生成和沉淀的转化
(3)用沉淀溶解平衡理论解释沉淀的转化
(4)了解沉淀转化的规律并能够用沉淀溶解平衡知识对相关实验的现象、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加入碱的种类和加入硫化物种类的讨论,建立低成本的意识。
(2)通过对Cu2+是否达标的计算,了解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方法,体会理论计算的重要性。
(3)通过用硫化物处理铜矿污水,体会选择合适的试剂、控制反应条件对研究沉淀的生成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工艺中的最佳方法是不产生二次污染。
(4)通过优化铜矿污水处理的实验方案的实例,体会理论指导实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5)通过对课堂中呈现各种表格的分析,体会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铜矿污染事件,学会正确看待化工生产中的污染问题。
(2)通过解决如何处理铜矿污水的问题,体会化学知识在解决水污染问题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激发学习热情。
(3)通过优化铜矿污水处理的实验方案,感受快乐,体验成功。
(4)通过观看铜矿污水处理的实际生产,体会到可以运用化学,创造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收的工艺,达到污水的资源化,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环节设计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