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标准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813161403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学时/学分:48/3.0,教学40课时,实践8课时关联课程:工程测量、交通工程概论、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材料;公路养护与管理;路桥施工及组织管理适用专业:交通工程开课教研室:交通工程一、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基于对教学目标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分析,本课程的内容依据高等学校交通工程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基本要求和培养方案,选定绪论、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等12部分内容,共48学时,3.0学分。
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课内教与学、实践与创新等环节,推进考评方式改革,重视过程性评价,突出基于能力的非标准化答案考试。
基于该教学考核评价思路,本课程主要以课堂报告、章节小设计、课堂测试、期末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其中课堂报告、章节小设计、课堂测试等过程性评价占评价权重的60%,期末测试占评价权重的40%。
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一览表二、课程资源库1.参考书(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4)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荐性行业标准.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B05-2015).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5)李继业.城市道路设计与实例.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11.(6)高建华.公路线形设计.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2005.(7)李远富.道路总体规划设计原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8)符锌砂.公路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2.期刊《公路工程》《中国公路学报》《公路交通科技》《城市道桥与防洪》《中国市政工程》《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交通》《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1节绪论及道路运输第2节道路设计分级及功能控制第一章概论1.课前准备(1)熟悉课程教学大纲,对课程的讲授内容和方式有较好的理解;(2)充分理解讲义内容,把握和完成知识由一种书本贮存状态到教师传输状态再到学生头脑中的贮存形式的这两次转化;(3)查询、收集本学科相关的工程规范及其在实际项目中的运用案例;(4)外部联系,课程教学活动中需要前去参观考察的项目的前期联络。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一、设计的基本方法该公路应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路线》设计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所设计公路的等级,采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设计,尽量不用极限值。
根据已给出的路线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40Km/h,绘制至少5000米的路线设计图,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首先进行平面设计,根据交点坐标用坐标法绘制出路线交点,得到路线平面导线,然后再根据平曲线要素以及各里程坐标绘制平曲线。
随后进行纵断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公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以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组合设计,从而设计出纵坡合理、线形平顺圆滑的理想线形,以达到行车安全、快速、舒适、工程费用较省、运营费用较少的目的。
最后进行横断面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各部分的具体尺寸可参照《标准》、《路基设计规范》以及设计示例确定。
一、设计步骤1.设计概述1.1目的和要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Road Survey and Design Practice课程代码:0602119学时:2周学分:2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课程类别:课程实习先修课程:交通工程学、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土力学及路基开课学期:短二适用专业:交通工程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类别为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为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以实际工作中道路勘测设计各阶段的主要内容为依据,对道路勘测设计的过程进行实测训练,从初步设计、定测、施工图设计、提交成果等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接触,使同学们能够初步掌握有关公路勘测与设计的基本技能,全面了解公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指导、室内和野外实训,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1、熟悉外业勘测的工作程序。
2、掌握野外定线的基本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公路勘测中的测量技术和计算技能。
3、能正确运用规程、规范上的有关规定与标准,解决公路勘测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4、学会一个道路勘测设计软件的应用,比如纬地道路、鸿业道路、海地道路等,并使用相应软件完成道路的设计与出图。
5、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养成严谨细致、艰苦耐劳的工作习惯;讲究团结与协作,做到有组织、有纪律。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设计以完成一条三级公路环线的设计为目标,任务包括室内路线设计与方案比选,野外实地放线,以及室内的方案施工图设计。
采取分组形式,每组5到8人,完整课程设计周期大约需要12天。
1、课程设计地点课程设计有内业与外业之分,内业在室内进行。
外业在呈贡校区交通工程学院东边约1km的缪家营村小尖山建立约三平方公里(东经102°52′10″至102°52′38″,北纬24°50′42″至24°51′03″)的实习基地。
具体路径根据各组内业设计的方案比选确定。
2、课程设计内容及时间安排(一)纸上定线(3-4天)运用纬地(数模版)软件或其他道路勘测设计软件对已测数字地形图进行纸上定线。
城市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城市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道路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和标准。
2. 使学生了解城市道路勘测设计的相关法律法规,熟悉道路设计流程和注意事项。
3. 帮助学生了解城市道路勘测设计中所涉及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城市道路勘测设计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简单道路的设计任务。
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道路设计的能力,熟悉常用设计软件的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针对实际道路设计案例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道路勘测设计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懂得与他人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认识到城市道路勘测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数学和计算机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城市道路勘测设计基本概念:介绍道路勘测设计的定义、分类和功能,使学生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知识。
教材章节:《城市道路设计》第一章2. 道路设计原理:讲解道路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如道路线形、横断面、纵断面等设计原理。
教材章节:《城市道路设计》第二章3. 道路设计流程及注意事项:介绍城市道路勘测设计的整个流程,分析各个阶段的任务和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城市道路设计》第三章4. 道路设计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我国城市道路设计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设计工作的合规性。
教材章节:《城市道路设计》第四章5. 技术手段与设备:介绍城市道路勘测设计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如全站仪、GPS等。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码:3649课群名称:交通土建英文名称:Road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总学时:48实验: 0上机: 0适合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本课程主要内容:道路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选线等。
学习重点:道路分类分级的划分,设计车速和设计小时交通量;平曲线各项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公路加宽、超高的过度方法,各线形要素之间的不同组合,行车视距的取用;纵坡设计方法,竖曲线设计要领及其设计标高计算;道路横断面设计的方法,土石方量的计算,路基横断面设计及成果;公路选线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路线方案的拟定、比选因素和选择方法;平原区选线要点;山岭区的沿溪线、越岭线和山脊线的选线要点;丘陵区选线方式;城市道路网的规划等。
学习难点:公路加宽、超高的过渡方法,线性要素的组合;纵坡和竖曲线的设计,平纵线形的组合;道路横断面土石方量的计算;平原区和山岭区选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1.1 道路运输概论§1.2 道路的分类、分级与技术标准§1.3 道路的基本组成§1.4 本课程的任务课程教学要求:了解交通运输方式及道路运输的特点、地位与作用;我国道路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近远期规划;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设计阶段划分和设计内容、设计依据等内容。
掌握道路分类分级标准、设计车辆及车速、交通量及通行能力等基本概念。
本章重点内容为:道路分类分级的划分,设计车速和设计小时交通量。
第二章汽车行驶理论§2.1 概述§2.2汽车的牵引力与牵引平衡§2.3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稳定性§2.4 汽车的制动性能§2.5汽车在道路上的行驶轨迹课程教学要求:了解汽车行驶性能及其对路线的要求;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及行驶条件;汽车的动力特性、行驶状态、爬坡能力及加减速行程,汽车制动力和制动距离以及燃油经济性等内容。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Road Survey Design课程编号:020030100总学时及其分配:说明总学时及授课、实验、线上学时或实践周数等总学时:32,其中授课学时:32,实验学时:0,线上学时:0实践周数:无学分数:2适用专业:交通工程专业任课学院、系部: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教研室一、课程简介课程的性质:必修课程的类别:专业课程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为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熟悉公路及城市道路的设计方法,熟悉道路要素的计算理论,明确常用的施工方法,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力求将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道路的平、纵、横断面的设计与施工等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完成以下目标:1.使学生了解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2.对道路勘测设计各个方面知识具备全面、系统的了解;3.具备从事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初步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教学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交通运输系统及道路运输第二节我国道路现状与发展规划第三节道路的功能与分级第四节道路设计控制第五节道路勘测设计阶段第六节本课程研究内容与方法了解道路运输的特点和道路功能,以及国内外道路发展的概况;熟悉道路分类方法及分类形式;认识道路设计相关技术依据、自然条件、交通特性;了解道路网形式以及道路建筑限界和道路用地要求;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阶段,掌握本课程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平面设计(4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直线第三节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与圆曲线半径第四节缓和曲线第五节道路平面设计成果了解平面线形设计的概念;认识道路平面线形与汽车行驶轨迹之间的关系;掌握平面设计中直线的特点、要求与运用;掌握汽车行驶横向稳定性与圆曲线半径的关系,并能够依据道路环境计算圆曲线半径;认识圆曲线的特点和运用方法;掌握缓和曲线的作用和性质;认识缓和曲线的形式;掌握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等参数的计算;掌握道路平面设计的成果包含内容和要求。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道路勘测设计》及其相关专业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既有助于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独立设计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二、基本资料本段公路为平原微丘三级新建公路。
起点坐标:X=79380.000,Y=91030.000;终点坐标:X=79150.000,Y=91980.000;起、终点设计高程均同地面高程。
提供的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
三、设计步骤和方法1、认真阅读地形图,查清路线带的地形、地物特征,并定出起点、终点和中间控制点;1、根据起终点和中间控制点,在地形图上进行选线,通过比选,最终确定公路具体走向,必须选出两条路线进行比选(选线时注意各个段落土石方的平衡,尽可能少占农田,少拆房屋);2、根据选定的公路具体走向,确定交点位置,量出交点坐标,计算交点间距、偏角,并根据地形、地物和《规范》的要求确定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计算出平曲线各要素、公路总里程;3、按照20的间距在地形图上定出各个中桩的位置,读出其他地面高程,依此点绘出纵断面(若地形变化大,则要考虑加桩);4、断面图设计;5、编制《路基设计表》;6、点绘横断面地面线,进行横断面设计;7、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8、在地形图上点绘公路用地界限,并调查征地和拆迁情况;10、整理装订成册。
四、要求1、所有设计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图表格式要求:所有图纸、汉字均要按照规范要求采用工程字体;每张图表必须有设计人、复核人、审核人及其签名,并标上图号、日期;采用3号图纸;图框尺寸,外框为420mm×297mm,内框为(430-30-10)mm×(297-10-10)mm,设计单位70mm,公路名称70mm,图名65mm,设计、复核、审核、图号、日期均为(15+20)mm。
3、横断面图比例为1:200,纵断面比例,纵向为1:2000,横向为1:200。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课程设计课程编号:01010071E学时/学分:2周/2 开课学期:7适用专业:土木工程课程类别/性质:专业基础实践/必修课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公路与城市道路方向)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为配合该课程的教学,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特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课程设计。
本课程的任务:依据某互通式立体交叉所在地区地形图完成一个喇叭形立体交叉(含收费站)平纵横综合设计,绘制喇叭形立交平面图、纵断面图,并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逐桩设计表。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课程设计完成时,学生应按设计任务书要求提交设计说明书;立交平面图;各交叉路线纵断面图;路线标准横断面图、路基土石方计算表和路基设计表等设计成果文件。
三、课程设计基本内容依据互通式立体交叉所在地区地形图完成一个喇叭形立体交叉(含收费站)平纵横综合设计。
1.绘制喇叭形立交平面图(4天)2.进行喇叭形立交纵断面设计(3天)3.喇叭形立交横断面设计及土石方计算(3天)(一)、设计原始资料1.互通式立体交叉所在地区地形图1张,比例尺1:5000。
2.主线公路等级:高速公路;被交公路等级:二级。
3.主线计算行车速度:120 km/h。
4.相交路线:主线起点里程桩号:k +被交叉路线交叉点中心里程桩号:k +(二)、设计方法与步骤1.在1:5000比例尺地形图上规划确定互通区域。
2.确定被交公路的平面位置(确定中线控制点JD或DD),按二级公路进行设计。
计算交叉点中心桩号及交叉角(用坐标法)。
3.确定喇叭型立交跨线桥位置综合考虑左、右转匝道及收费广场的占地长度拟定离开被交公路的距离。
《规范》规定,从收费广场中心线至匝道分岔点的距离不得小于75m,至被交叉道路平交点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
加减速车道及渐变段可设在被交叉公路立交桥下。
4.确定喇叭型立交类型(A、B型)结合地形情况及跨线桥位置,确定采用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勘测与设计》课程标
准
教学单位土木与建筑工程系
所属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使用教材道路勘测与设计
编制时间2011年6月10日
教务处制
《道路勘测与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在掌握公路和城市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理论、规划知识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熟练使用现代测量仪器和专业计算软件进行室外路线勘察和室内文件编制。
同时,力求科学地反映当前道路路线设计的新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地形条件下道路路线勘察与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准确运用国家现行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规程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标准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企业专家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单元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本课程教学单元按照道路勘测的基本程序编排。
即设计标准、设计规范和设计程序认知、平面设计、纵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平面交叉口设计、路线选线、路线定线、城市道路设计、排水设计、附属设施设计进行教学情境安排,各个教学情景均含有理论知识和学生应当完成的工作任务,工作任务与实际工作内容高度一致,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完成实际设计任务的能力。
本课程后续安排有公路综合设计工作任务。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公里左右公路路线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有条件时应结合实际地形条件选定综合设计),以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现场参观、理论授课、单元工作任务单、综合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过程及内容,能够合理应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独立地对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进行设计,并掌握道路外业勘测的程序及内容。
1、能力目标:
能运用测量学的原理,采集道路初测、定测和一次定测中的角度、中桩、水准、横断、地形等资料。
能运用《道路建筑材料》、《道路工程管理》、《工程地质与土质》、《水力水文》等知识,收集地质、土质、筑路材料、用地、工程概预算等调查资料,能收集小桥涵设计资料。
能进行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能绘制平面交叉口立面设计图。
能描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点。
2、知识目标:
正确使用道路工程、道路勘测专业术语。
能描述道路分级、道路设计原则和依据,能描述各个道路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和不同设计阶段道路设计文件的组成与内容。
能运用道路工程技术标准、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熟练进行道路平、纵、横的相关计算、能进行设计图纸绘制和土石方工程数量计算与调配。
.
3、素质目标:
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通过综合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查询有效资料、正确运用设计标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课程设计
五、教学模式与方法手段
(一)教学模式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布置工作任务单,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养成一丝不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1、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专业软件计算机室、可编程计算器和小型计算软件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尽快熟悉真实的设计工作环境。
2、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课程的勘测实训场地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应和设计院所合作,真实完成一段路线勘测设计任务。
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六、教师能力要求:数量、能力
课程主讲教师须有2名,校内外各一名,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职称以上,校外教师具备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
七、教学要求:校内外学习场地、设施
校内实训基地。
八、课程考核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九、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完善课件、录象、资料图片、思考题与自测题等,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督导评价四个方面。
(三)教材编写建议
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设计思路,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构建出以完成建筑施工现场材料质量检测工作任务的学习情境,共同完成特色教材(教师工作页和学生工作页)的编写。
(四)教学参考书
1、推荐教材:
周志坚主编,《道路勘测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年
2、教学参考教材:
陈方晔主编《公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五)期刊杂志
公路杂志
(六)网络资源
中国公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