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要素5
第五章 法的要素
4、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 (三)法律规则的分类(按性质分) 第一、按行为模式,分为授权性、命令性和禁止性 第二、调控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第三、强行性规则与任意规则 强行性规则指不问个人意愿如何必须加以适用的规则。 任意性规则指适用与否由个人自行选择的规则。 第四、确定性规则、委托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1)确定性规则,即明确规定一定行为规则,不必再援用其 他规则。 (2)委托性规则,即这种规则并未规定行为规则,而规定委 托其他机关加以规定。 (3)准用性规则,即并未对顶行为规则,而规定参照、援用 其他法律条文或其他法规。二、法律概念 法律概念是法律上规定的或人们在法律推理中通用的概念 。 三、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是法律上规定的用以进行法律推理
第四章
法的要素
第一节 法的要素 一、法律规则(规范)
(一)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 1、法律规范 ( 1 )行为模式:从大量实际行为中概括出来作为行为的理论 抽象、基本框架或标准。
为模式 (2)法律后果:指法律对具体法律意义的行为赋予某种结果。 权性规范:可以这样行为 2、行为模式 性规范 (1)授权性规范:可以这样行为 ②容许性规范 ①鼓励性规范 务性规范: ②容许性规范 (2)义务性规范: 律后果 ①命令性规范:应该这样行为 ①肯定性法律后果 ②否定性法律后果 ②禁止性规范:不应该这样行为 3、法律后果 ①肯定性法律后果 ②否定性法律后果
案例分析
1、泸州遗赠案 2、பைடு நூலகம்母案
法理学授课讲义:法的要素(分析法学派)
第三节法的要素 1、法律规则采取⼀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们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法律后果的⾏为规范。
2、法律原则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是法律诉讼、法律程序和法律裁决的确认规范。
4、权利义务(1)⼀切法律规范、法律部门(部门法),甚⾄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内容。
(2)法的运⾏和操作的整个过程和机制(如⽴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始终是围绕权利和义务这两个核⼼内容和要素⽽展开的。
3、法律概念(1)对各种法律现象或法律事实加以描述、概括的概念。
(2)是表述规则和原则之内容的⼯具,不是完全独⽴的法的要素,依附于法律规则或法律原则。
⼀、法律规则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新三要素说 1、假定条件指法律规则中有关适⽤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适⽤以及在什么情境下法律规则对⼈的⾏为有约束⼒的问题。
(1)法律规则的适⽤条件。
其内容有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效,在什么地域⽣效以及对什么⼈⽣效等。
(2)⾏为主体的⾏为条件。
2、⾏为模式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们如何具体⾏为之⽅式或范型的部分,是从⼈们⼤量的实际⾏为中概括出来的法律⾏为要求,是任何法律规则的核⼼部分。
(1)可为模式(权利⾏为模式),指在什么假定条件下,⼈们“可以如何⾏为”的模式。
(2)应为模式(义务⾏为模式),指在什么假定条件下,⼈们“应当或必须如何⾏为”的模式。
(3)勿为模式(义务⾏为模式),指在什么假定条件下,⼈们“禁⽌或不得如何⾏为”的模式。
3、法律后果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们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为模式的要求时应承担相应的结果的部分,是法律规则对⼈们具有法律意义的⾏为的态度。
(1)合法后果,⼜称肯定式的法律后果,是法律规则中规定⼈们按照⾏为模式的要求⾏为⽽在法律上予以肯定的后果,它表现为法律规则对⼈们⾏为的保护、许可或奖励。
(2)违法后果,⼜称否定式的法律后果,是法律规则中规定⼈们不按照⾏为模式的要求⾏为⽽在法律上予以否定的后果,它表现为法律规则对⼈们⾏为的制裁、不予保护、撤销、停⽌,或要求恢复、补偿等。
法的要素构成
法的要素构成
法的要素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主体:法律主体是指具有法律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等。
2.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指在法律上产生法律后果的具体事实,如合
同的成立、侵权行为的发生等。
3.法律权利和义务:法律权利是指法律主体在规定的范围内享有的权益,法律义务是指法律主体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尽的责任。
4.法律程序:法律程序是指执行法律的具体程序,包括诉讼程序、仲
裁程序等。
5.法律规则:法律规则是指法律对于具体情况所做出的规定,包括法
律的基本原则、法律条文等。
以上是构成法律要素的基本方面,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构成法
律体系的基础。
法理学——法的要素
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内容 适用范围 适用方式
法律规则
法律原则
具体规定,着眼共性,削弱或 防止“自由裁量”。
某一类型的行为。
笼统规定,同时关注共性与个性, 适用较大余地。
某一类行为,某一法律部门甚或 全部法律体系通用。
全有或全无的方式。(排他性)不同强度的,甚至冲突的原则都 可能共存于一部法律中。
指向其他机关
指向其他规则
3.根据行为限定范围或程度不同。
强行性规则 任意性规则
具有强制性,不容许更改。 允许自行选择、协商行为的模式。
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的种类
1.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如诚实守信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原 则。 2.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 ①基本原则指整体法律体系或某一法律部门所适用的体现法的基本价值的 原则。 ②具体原则指在基本原则指导下适用于某一法律部门中特定情形的原则。 3.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①实体性原则指直接涉及实体法(实体性权利和义务)问题的原则。 ②程序性原则指直接涉及程序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问题的原则。
法律后果。人的实际行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 模式所产生的相应效果,分为合法与不合法 后果。
法律规范
法律规则与语言
1.法律规范必须以“法律语句”来表达。 2.法律人只能通过语言来理解并运用法律。 3.法律语句又分为规范语句和非规范语句。
规范语句 非规范语句
命令名 允许句 陈述句
有道义助词。如“必须、应当、禁止” 有道义助词。如“可以” 没有道义助词。
具有强制履行性质,不可随意转让或违反。
1.基本权利义务(宪法规定)与普通权利义务(普通法律规定)。 2.绝对权利义务与相对权利义务。 ①绝对权利义务对应不特定的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②相对权利义务对应特定的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3.个人权利义务、集体权利义务和国家权利义务。
法的要素知识点总结
法的要素知识点总结一、法的含义及特征法,泛指一切为调整社会关系而制定的规范性规则。
在法的范畴里,不仅包括成文的法律法规,还包括习惯法、判例法等非正式规范。
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统一性、稳定性等特征。
普遍性意味着法律适用于一切公民,强制性意味着法律具有强制遵从的性质,统一性意味着法律具有统一的效力和执行标准,稳定性意味着法律的效力和适用规则相对稳定。
二、法的分类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一切其他法律的基础。
宪法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规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组织原则,确立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权利。
2.民法民法是规范民事关系的一整套法律规范,包括物权法、债权法、合同法等。
民法规定了个人和组织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如财产关系、家庭关系、民事责任关系等。
3.刑法刑法是国家规定的,将特定的行为定义为犯罪,并规定相应的刑事责任和刑罚种类的法律规范。
刑法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4.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机关活动、管理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
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和职能权限,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要求,公民对行政机关的救济途径等。
5.国际法国际法是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
国际法包括国际公法与国际私法。
国际公法调整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关系,国际私法调整私人之间跨国交易、投资、合同等方面的关系。
6.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其范围包括宏观经济管理法,市场竞争法,商品交易法,合同法等。
经济法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规范起着重要的作用。
7.劳动法劳动法是调整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义务,用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和方式等。
8.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调整知识产权关系的法律规范。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法保护创新和知识作品的创作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创新和知识产出。
9.环境法环境法是调整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法律规范,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
法理学第七章法的要素
第七章法的要素一. 名词解释1.法的要素2.法律概念 3.法律规则 4.授权性规则 5.义务性规则 6.权益复合规则7.规范性规则 8.标准性规则 9.调整性规则 10.构成性规则 11.强行性规则12.指导性规则 13.法律原则 14.政策性原则 15.公理性原则二. 单项选择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这一规则是()。
A.规范性规则 B.标准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构成性规则2.“在住宅区内机动车车速应限制在每小时20公里以内”这一规则是()。
A.规范性规则 B.标准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构成性规则3.根据内容的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划分为()。
A.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权义复合规则 B.调整性规则与构成性规则C.强行性规则与指导性规则 D.规范性规则和标准性规则4.《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1条第3款规定:“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该规定属于()。
A.规范性规则 B.标准性规则 C.授权性规则 D.构成性规则5.将法律规则分为主要规则和次要规则,主要规则是设定义务的规则,次要规则是授予权利的规则,这是新分析法学派的代表人物英国法学家()的观点A.庞德 B.边沁 C.哈特 D.奥斯丁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这是一个()规则。
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C.权义复合规则 D.禁止性规则7.《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17条规定:“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和分布等情况,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
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人。
”这是一个()规则。
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C.标准性规则 D.规范性规则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22条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
法的要素
(四)调整性规则与构成性规则
按照规则所调整的行为是否可能发生于该规则产生之前,可以把法律规则区分为调整性规则与构成性规则。
调整性规则是对已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进行评价,并通过授予权利或设定义务来调整相关行为的法律规则。
构成性规则是以本规则的产生为基础而导致某些行为方式的出现,并对其加以调整的法律规则。
(五)规范性规则和标准性规则
规范性规则是规则的内容明确、肯定和具体,可以直接适用的规则;
标准性规则是法律村规则的部分内容或全部内容具有一定的伸缩性,需要加以解释才可以适用的规则;
(5)其他概念,上述四种概念并不能穷尽所有的法律概念,如公平、正当程序、法典、一般条款,等等。
2、依概念涉及的内容来分,法律概念有:涉人概念、涉事概念、涉物概念。
(1)、涉人概念是关于人(自然人和团体人)的概念;
(2)、涉事概念是关于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的概念;
(3)、涉物概念是有关物品及其质量、数量和时间、空间等无人格的概念
(1)主体概念,这是用以表达各种法律关系参与者的概念。如公民、社团法人、原告人、行政机关等。
(2)关系概念,这是用以表达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概念。如所有权、抵押权、交付义务、赔偿责任等等
(3)客体概念,这是用以表达各种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的概念。如动产、主物、著作、支票,等等。
(4)事实概念,这是用以表达各种事件和行为的概念。如失踪、不可抗力、违约、犯罪中止,等等。
3、按概念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将法律概念分为确定性概念和不确定性概念。(1)、确定性法律概念通常指有明确的法律确定含义的概念,这些概念的解释不允许自由裁量,只能依法而释;
第7章 法的要素
《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 刑法》 232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 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 10年以上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 轻的, 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10年以下有期徒刑 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 17条 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 16周岁的人犯罪 《刑法》第17条: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 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 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 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 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 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应当负刑事责任。
• • • • • • •
(四)法律原则的适用 1、适用特点 存在于法律运作全过程; (1)存在于法律运作全过程; 可兼适用不同原则; (2)可兼适用不同原则; 可排斥规则的适用。 (3)可排斥规则的适用。 适用法律原则的要求: 2、适用法律原则的要求: 禁止将道德、 (1)禁止将道德、政治原则当做法律原 则; • (2)法律规则优先适用; 法律规则优先适用; • (3)严格说明适用理由。 严格说明适用理由。
《婚姻法》第5条: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 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 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7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 委托性:《刑法》第330条:违反传染病 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 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 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 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甲类传染病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 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
(二)、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三要素说:认为法律规范由假定、处理、 1、三要素说:认为法律规范由假定、处理、 制裁三要素构成。 制裁三要素构成。 假定: 假定:是该法律规范适用的条件和范 围。 处理: 处理:是该法律规范要求的作为或不 作为。 作为。 制裁: 制裁:是违反处理中的行为要求所必 须承担的法律责任。 须承担的法律责任。
法的要素
全面深入提高法律要素的质量 判断标准: 1、法律要素含义的明确性和确定 性程度 2、法律要素间联系的紧密性及协 调性程度 3、法律要素的专门化、技术化程 度
(一)释义 1、概念:反映事物的属性,通过词语 来表达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是人们在实践 基础上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形 成的。 2、法律概念:对各种法律现象的共同 特征加以概括、抽象后形成的权威性法律 术语。
(一)指导意义
对执法、立法和司法都有指导意义。
(二)弥补规则的不足(纠正不公)
(美国)黑格斯诉帕尔默案:16岁的男孩帕 尔默毒死了他的祖父,他能否继承被害人的遗 产?按一般法律规则他是合法继承人,应当继承 遗产。但这与法律的目的和一般社会伦理不符, 法院依据 “一个人不能从他的不当行为中得利” 这一法律原则剥夺了男孩的继承权。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法的要素的概念、 法律规则的概念、法律原则的概念、法律概 念的含义,认识法律概念的分类、法律规则 的分类、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法律 原则的分类,了解法的要素的分类、法律概 念的功能。 教学重点、难点: 法律概念释义、法律概念的功能、法律 规则释义、法律规则的分类、法律原则释义、 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黄永斌和蒋伦芳是四川省泸州市天伦 集团公司404分厂的职工,两人于1963年结 婚,婚后一直未能生育。1994年,黄永斌与 另外一名女子张学英产生感情,在外面租了 房子,开始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后生育有 一子。2001年4月,黄永斌在患肝癌晚期的 情况下经过了公证的遗嘱,将自己依法所得 的住房补贴金、公积金、抚恤金以及与蒋伦 芳的夫妻共同财产中属于自己的部分遗赠给 张学英。黄永斌去世后,张学应请求按遗嘱 内容取得财产遭到拒绝,遂将蒋伦芳起诉至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法院。泸州市中级人民法 院终审判决以“损害社会公德、遗赠行为无 效”为由,驳回了张学英的诉讼请求。
5w1h法的要素
5w1h法的要素5W1H法是一种用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它通过回答以下六个关键问题来全面分析和理解一个事件、情况或问题的各个要素:Who (谁)? What(什么)? When(何时)? Where(何地)? Why(为什么)? How(如何)? 以下是对每个问题的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5W1H法的要素。
1. Who(谁)?这个问题关注的是事件或问题的相关人物。
它要求我们确定谁是参与者、责任人或受益者。
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事件的影响范围和相关人员的角色。
2. What(什么)?这个问题关注的是事件或问题的本质和内容。
它要求我们具体描述事件或问题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件的主题、目标和关键要素。
3. When(何时)?这个问题关注的是事件或问题发生的时间。
它要求我们确定事件的具体日期、时间和时期。
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事件的时间背景、起因和影响。
4. Where(何地)?这个问题关注的是事件或问题发生的地点。
它要求我们确定事件的具体地理位置或场所。
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事件的地域背景、环境和相关条件。
5. Why(为什么)?这个问题关注的是事件或问题的原因和动机。
它要求我们确定事件发生的原因、目的或动机。
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事件的根本原因和相关动因。
6. How(如何)?这个问题关注的是事件或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它要求我们确定事件发生的具体过程、方法或步骤。
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事件的操作流程、实施方式和实际执行。
5W1H法的要素是通过回答以上六个问题来全面分析和理解事件、情况或问题的各个方面。
每个问题都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和视角,使我们能够从多个维度深入了解事件的各个要素。
它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和洞察,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和解决问题。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商业领域,5W1H法都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
第五章 法的要素
第五章法的要素一、西方学者关于法的要素的学说1.命令模式论(19世纪英国分析法学的创始人奥斯丁)2.规则模式论(英国新分析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特)3.规则-原则-政策模式论(美国新自然法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德沃金)4.律令-技术-理想模式论(美国社会法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庞德)二、法律概念的含义法律概念是人们在不断地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对具有法律意义的现象和事实进行理性概括和抽象表达而形成的一些权威性范畴。
它是人们对于具体的法律事实状态予以定性识别的一种法律工具。
法律概念是法的构成要素之一,而且是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适用的前提,也是确定主体权利、义务前提。
法律概念是具有法律意义的概念。
三、法律概念的作用1.法律概念是对某种社会现象所进行的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表达与陈述2.法律概念具有一定的工具性3.法律概念有利于提高法律的明确性和确定性4.法律概念有助于人们减轻思维的负担,避免重复一些定式化的思维过程,而以共同的认识作为思维的起点5.法律概念具有改进法律、提高法律科学化程度的功能四、法律概念的分类 P481.涉人概念、涉物概念和涉世概念2.一般法的概念、部门法的概念3.主题概念、内容概念、客体概念和事实概念五、法律规则的含义法律规则,作为构成法的最主要的要素,是指规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法的后果的准则,或者说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法律意义的各种知识和规定。
法律规则与法的其他要素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性:1)普遍性2)确定性3)指导性4)可预见性5)可操作性六、法律规则是由假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构成。
1.在假定部分,立法者规定了适用该法律规范的条件和情况2.在行为模式部分,立法者通过设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给人们的行为确定统一的标准3.在法律后果部分,立法者通过设定相应的行为后果来引导、保证人们按照行为模式的要求去办事。
七、法律规则的分类1.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权义复合性规则(根据法律规则的行为模式的不同)1)授权性规则及权利性规则,是规定人们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规则2)义务性规则即规定人们不得为或必须为一定行为的规则3)权义复合型规则指既授予权力又设定义务的规则2.强制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根据法律规则的强制性程度不同)1)强制性规则规定的内容具有确定、强制的性质,不允许人们对规则的事项进行自行变更或选择2)任意性规则指允许人们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自主选择、协商确定而作出一定行为的规则3.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根据法律规则的功能)1)调整性规则是对已有行为方式进行调整的规则,它的功能在与控制行为2)构成性规则是组织人们按规则规定的行为去活动的规则4.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1)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
法的要素构成
法的要素构成
法律的要素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主要指制定法律的机构,例如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2. 法律目的: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的权利和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并促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3. 法律内容:法律内容涉及到各种规定和条款,如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各类法律文件。
4. 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是指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法律的实际作用和效果。
5. 法律适用范围:法律适用范围指适用该法律的地域和对象,如国家法律适用于全国,而地方性法律适用于特定区域。
以上是构成法律的主要要素,这些要素共同组成了法律体系,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保障。
法学导论(5-法的要素)
四、法律原则 1、定义及特征 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原理,或是为其 它法律要素提供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原理和出发 点。 特征: 宏观指导性。 高度抽象性。 较强稳定性。 较高效力性。
2、法律原则的分类,在法学研究和法律适用中通行的分 法律原则的分类 类较有影响的有:
3.法律原则的功能 3.法律原则的功能 (1)法律创制中的功能 法律原则对于特定时期、特定社会或国家的法律 制度起到统帅作用。 法律原则能够协调法律规则之间的冲突,促进法 制的统一。 (2)法律适用中的功能 法律原则能够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为法律 规则的正确适用提供依据。 法律原则可以弥补法律漏洞,规范法官自由裁量 权的使用。
3、注意 法律条文只是法律规则的表述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法律 条文都直接规定法律规则。有时一个法律规则的内容可以 通过同一个法中的一个或数个法律条文加以表述;有时一 个法律规则的内容也可能通过不同的法的数个法律条文加 以表述;有时数个法律规则可以体现在一个法律条文中。 例如: 例如:合同法 第八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 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 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第一百零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 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 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法律规则的确定性问题:自由裁量问题
4、分类 A.从内容(行为模式)上看,分为: 授权性规则, 授权性规则,是规定主体自身有权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 以及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则。 用语诸如“可以”、“允许”、“有权”、“有…的权 利”、“有…的自由”等法律条文来表述。 义务性规则, 义务性规则,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求相关主体必须做 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则。 用语带有(作为义务规则)“应当”、“必须”、“有责 任”、“有义务”;(不作为义务规则)“不得”、“禁 止”等法律概念的条文来表述。 权义复合规则: 权义复合规则:是指兼具授予权利、设定义务两种性质的 法律规则。大多是国家机关的活动原则。
5w1h法的要素
5w1h法的要素5W1H法是新闻学和调查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是通过回答五个W(什么,谁,何时,何地,为什么)和一个H(如何)的问题,来全面了解事件或问题的背景、原因、时间、地点、人物和过程等要素。
下面将详细说明5W1H法的要素。
1. 什么(What):什么是指事件或问题的核心内容。
在关注什么时,需要明确事件的主题、内容或问题的类型。
例如,如果是一篇新闻报道,什么指的就是报道中要传达的信息。
若是进行市场调研,什么则是需要了解的产品或服务的特点。
2. 谁(Who):谁问的是事件或问题的参与者或关键人物。
这包括事件的主要当事人、问题的相关方或与事件密切相关的个人或组织。
通过回答谁,可以确定事件中的主要角色和责任人,或者指定调查中的受访者。
3. 何时(When):何时涉及到事件或问题的发生时间。
具体来说,时间的要素包括事件的发生日期、时间段以及事件的进程或阶段。
在调查研究中,时间的要素可以用来确定统计数据的收集时间范围,或者分析事件的历史背景。
4. 何地(Where):何地指的是事件或问题的发生地点。
通过了解地点,可以确定事件的空间范围、相关地理环境,以及与地理位置相关的其他要素,如设施或资源。
在报道中,何地指的是事件的发生地点,在市场调研中,何地可以是调查地点的范围。
5. 为什么(Why):为什么是解释事件或问题原因的要素。
通过回答为什么,可以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根本原因和诱因。
在调查研究中,为什么可以用来验证假设,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在新闻报道中,为什么有助于读者理解事件的首要原因。
6. 如何(How):如何涉及到处理事件或问题的方式、方法或过程。
通过回答如何,可以了解实际行动步骤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市场调研中,如何可以是产品的制造或销售过程。
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可以是事件的发展过程或故事的结构。
5W1H法的要素是什么、谁、何时、何地、为什么和如何。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充分了解事件或问题的各个方面,从而更好地进行分析、解释和处理。
要素法和五觉法的描述
要素法和五觉法的描述
运用“五觉”法: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
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
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
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
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
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
破碎。
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要素法的描述:第一步: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步:具体分析,当人物较多时找出主要人物是谁?中心事件是什么?第三步:运用答题格式进行思路梳理。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要素归纳法:主要内容=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即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或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必要结果。
第四步:整理语言,规范答题。
在形成思路的基础上,认真进行整理答案,用简洁规范的语言表述出来形成最终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三 节 法 律 规 则
(三)法律规则的特征
明确性(可操作性强) 可预测性(指导性 三 节 法 律 规 则
(一)假定条件:法律规则的适用条 件和行为主体的行为条件 《婚姻法》第28条:“有负担能 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 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 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 务。”
五、法律概念的定义方法
第 二 节 法 律 概 念
省略定义法 直接定义法 将特定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 式。” 补充定义法
《拍卖法》第三条规定:“拍卖是指以公开竞价的形式,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 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 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第 二 节 法 律 概 念
一、法律概念的含义
指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分析、 归纳、综合后,所抽象出的共同特 征并因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表达功能 认识功能 提高法律合理化程度的功能
“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
第 二 节 法 律 概 念
违忠欺上谓之谩,背信藏巧谓之诈,亏礼 废节谓之不敬,两讼相趣谓之斗,两和相
委员会根据本法可以制定选举实施细则,
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 三 节 法 律 规 则
准用性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21条规定:经营者假冒他人的注册商 标,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 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 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 误解的虚假表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 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 质量法》的规定处罚。
第 一 节 法 的 要 素 的 含 义
二、法的要素的特征
个别性和局部性。法的要素是独立单 位。 多样性和差别性。各个要素之间的地位 不是并列的,而有主次之分。 整体性和不可分性。法的要素之间具有 严密的结构和不可分割的相关性。
第 一 节 法 的 要 素 的 含 义
三、国外学者对法的要素的分类
命令模式: 分析法学派的创始人英国法学 家奥斯丁认为:法律是主权者的命 令,如果人们不遵守或执行这种命 令,将要受到主权者的制裁。
第 一 节 法 的 要 素 的 含 义
规则模式
新分析法学派的代表人物英国
学者哈特认为:法律是由第一性规
则和第二性规则构成的。第一性规
则要求人们去做或不做某种行为,
而不管他们愿意与否。第二性规则 是规定人们可以通过做某种事情或 表达某种意思,第二性规则包括承 认规则、改变规则和审判规则。
第 三 节 法 律 规 则
(二)行为模式: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 何具体行为的方式。 可为模式 应为模式 勿为模式
第 三 节 法 律 规 则
(三)法律后果:法律规则对人们具 有法律意义的行为态度。包括合法 后果与违法后果。 《森林法》第12条:“在植树 造林、保护森林、森林管理以及林 业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 或者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 励”
二、法律原则的种类
第 四 节 法 律 原 则
(一)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 (二)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 (三)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三、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第 四 节 法 律 原 则
(一)法律原则比法律规则有更大的
宏观指导性。法律规则操作性更强。
(二)法律原则比法律规则有更强的
稳定性。
(三)适用方式不同
美国法社会学的代表人物庞德 认为:法律包括各种法令、技术和 理想。法令包括规则、原则、概念 和标准。
第 一 节 法 的 要 素 的 含 义
四、我国学者对法的要素的分类
法律原则是法律要素的核心内 容;法律规则是法律要素的基本内 容;法律概念是形成法律原则、法 律规则的基本单位。
第 二 节 法 律 概 念
词语含义的不准确性
词语含义的变化
法律概念翻译的问题
法律中专有的概念
司法实践的需要
三、法律概念的分类
第 二 节 法 律 概 念
涉人概念、涉事概念、涉物概念
描述性概念、规范性概念 确定性概念、不确定性概念 一般法律概念、部门法律概念
四、法律概念的特点
第 二 节 法 律 概 念
明确性
规范性
法的要素
第一节 法的要素的含义
第 七 章 法 的 要 素
第二节 法律概念 第三节 法律规则 第四节 法律原则
第 一 节 法 的 要 素 的 含 义
一、法的要素的含义
法的要素是指那些相互联系和作 用的构成规范性文件的因素。
法的要素是法律系统的基础。 法的要素具有法律系统整体特征。 法的要素是从形式上认识法是什么。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事 不成,则礼乐不兴,礼 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 手足。” ——《论语· 子 路篇第十三》
第 二 节 法 律 概 念
概念乃是解决法律问题所必需的和必不可
少的工具。没有限定严格的专门概念,我们 就不能清楚地和理性地思考法律问题。没有 概念,我们便无法将我们对法律的思考转变 为语言,也无法以一种可理解的方式把这些 思考传达给他人。如果我们试图完全否弃概 念,那么整个法律大厦将化为灰烬。
第 三 节 法 律 规 则
三、法律规则的分类 (一)按照行为模式的不同 授权性规则:可以 有权利 有„ „自由 义务性规则: 命令性规则: 应当 应该 必 禁止性规则: 不得 禁止 权义复合规则:
第 三 节 法 律 规 则
(二)从法律规则形式特征上看 规范性规则 标准性规则 (三)从法律规则功能上看 调整性规则 构成性规则
第 二 节 法 律 概 念
主体概念
权利概念
义务概念
客体概念
事实概念
《民法通则》第十五条规定:
“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
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 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 统一性
第 二 节 法 律 概 念
《拍卖法》第三条规定:“拍卖是指 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者财产 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害谓之戏,无变斩击谓之贼,不意误犯谓
之过失,逆节绝理谓之不道,陵上僭贵谓 之恶逆,将害未发谓之戕,唱首先言谓之 造意,二人对议谓之谋,制众建计谓之率, 不和谓之强,攻恶谓之略,三人谓之群,
取非其物谓之盗,货财之利谓之赃:凡二
十者,律义之较名也。”
二、法律概念的重要性
第 二 节 法 律 概 念
一词多义的问题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政管理
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 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 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一、法律规则的含义
第 三 节 法 律 规 则
(一)法律规范与法律规则 (二)法律规则的定义 明确规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 任的准则、标准,或是赋予某种事实状 态以法律意义的指示、规定。
(四)按照主体的自主意愿性
第 三 节 法 律 规 则
强行性规则:
《刑事诉讼法》第180条规定:
“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 加以剥夺。” 任意性规则:
(五)按照法律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
第 三 节 法 律 规 则
确定性规则 委托性规则 《选举法》第53条规定:“省、自
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
第 四 节 法 律 原 则
1、法律原则的适用存在于法律 运作的全过程,法律规则的适用只 发生在将规则个别化场合。 2、当在使用过程中,原则与原 则、规则与规则相互冲突时选择的 方法不同。
3、法律原则的适用在某些情况
下可以排斥法律规则的适用。
第 四 节 法 律 原 则
1994年黄永斌与张学英相识,于1996年公 开以夫妻名义租房同居。2001年2月,黄永斌被 确认为肝癌晚期,住院治疗期间,张学英不顾 他人的嘲笑和挖苦,俨然以妻子身份陪侍在黄 的病床前。2001年4月,黄立下公证遗嘱,将其 去世后的住房补贴、公积金和原住房售价的一 半赠给张学英。黄去世后,由于其妻蒋伦芳拒 绝执行该遗嘱,张学英诉至法院。最后法院以 原告与被告丈夫间的婚外情为由,认定被告丈 夫的遗赠财产给原告的协议违反我国《民法通 则》第七条的“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 的规定,宣告该遗赠协议无效。
第 一 节 法 的 要 素 的 含 义
规则、政策、原则模式 新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学 者德沃金认为,法律不仅包括规则, 而且包括原则和政策。原则是表述 权利的,目的在于建立个人或团体 的权利。政策是表述社会目标的, 目的在于建立一种集体目标。
第 一 节 法 的 要 素 的 含 义
律令、技术、理想模式
注意: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
第 三 节 法 律 规 则
《刑法》第245条:“非法搜查他 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 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役。” 《宪法》第37条:“禁止非法搜 查公民的身体。” 第39条:“禁止 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 三 节 法 律 规 则
《合同法》第四十三条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知 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 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 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 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 责任。
第 四 节
一、法律原则的概念 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为法律规则 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 导性的原理和准则。法律原则通常反 映出立法者以法的形式所选择确定的 基本价值,体现了法律的主旨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