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1 从命题角度把握复习方向课件
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一轮复习题库:古代诗文阅读 古代诗歌鉴赏(二) 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二)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观雨陈与义①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②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
②海:暴雨。
(1) 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 这首诗用了多种方法抒发感情,请任选两种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1)描写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变化.屋前的江流和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
暴雨打得竹枝低伏了又顽强地挺起来,大风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
(2)(示例)①双关。
“晦”“明”“阴晴"等既是天气变化,也隐喻当时抗金的时局。
“雨”既指自然之雨,又指有助于抗金的政策、措施等。
②用典。
尾联上句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下句用《洗兵马》中“净洗甲兵不常用"的诗句(或武王与姜子牙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不顾个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舍弟宗一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一身"与“万死”对比,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实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2)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运用“黯然”“别泪”“去国”“投荒”“相思”等词语,抒发了惜别、哀伤之情。
最新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2部分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 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 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 为常见。 D.本诗前半部分描写场景,后半部分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 联,脉络清晰。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步
第二步
3.(2017·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11分)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 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②有风情,十首秦吟③近正声④。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⑤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参考答案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 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 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步
第二步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酬乐天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作者表达了 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怀旧空 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精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万木春”对仗工稳;整首诗歌用语雅丽。而本诗明白如话,并未用新 奇的语句,而是套用田园诗的一贯意象与写法,令人有一种熟悉感。 用清新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 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进活泼的动态:冈头花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 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农妇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农夫披 着绿草编的蓑衣,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和谐。这几 句笔墨虽淡,却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二文言断句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对称和互相照应,这就离不开修辞 手法的使用。其中排比、对偶、顶真、对比、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 手法,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
思维方式五 找对话,析结构
5.(2023·全国甲卷)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的字母 标记出来。
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 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
【参考译文】 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朝廷之内养虎成患,在朝廷之外疏远忠臣
贤士,这是逐渐积累之后形势发展使他这样的。所以沉迷于女色,如果不 幸一直执迷不悟,那么祸患就要随之降临了。
断开位置
标志类型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等。这类词 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词前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 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当它们前面没 有动词时,一般作疑问代词置于句首,其前面一般要断开
(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
母异 A 之 B 谓 C 族人曰 D 是儿 E 爱我 F 如此 G 多 H 知孝养我 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母异之”是一个“主语+谓语+宾语”结构的句子,意思是 “母亲认为他与众不同”,语意、结构均完整,其后应该断开;“谓……曰” 是一个固定结构,意思是“对……说”,“曰”后应断开;“多”是副词, 可译作“多半”,用来修饰“知孝养我矣”,“多知孝养我矣”意为“将 来多半会懂得孝顺奉养我啊”,故应在“多”前断开。 【答案】 BDG
其旧。则使宅人反之,曰:“谚曰:‘非宅是卜,唯邻是卜。’二三子先卜邻 矣,违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礼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违诸乎?”卒复其 旧宅,公弗许。因陈桓子以请,乃许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1 高考体验课件 苏教苏教高三全册语文课件
考情透析——名师帮你分析考情,让你备考有方向 浙江高考试题中,诗歌鉴赏呈多元化特点:从篇幅上看,所选诗歌内容较多;从 体裁上看,有诗,有词;从题材上看,既有即事抒怀诗,也有咏物诗,还有边塞诗; 从考查重点上看,主要考内容、感情和表现手法(艺术特色),其中表现手法(艺术特色) 考查频率较高;从题型上看,共两个小题,有填空题与主观简答题结合的形式,也有 两个主观简答题的形式;从考查趋势上看,会侧重考查考生比较诗歌相同或不同特点 的鉴赏能力。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体验 真题呈现,熟悉考情
12/9/2021
语文
本专题高考考纲要求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四大考点: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不论高考涉及哪一考点,都需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因此, 本专题准备从“打基础”“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四个角度突破。先通过真题呈 现,熟悉考情;然后通过“诗歌垫基”让学生熟悉不同题材的诗歌,了解其情感、表 达技巧等方面的共性特征,为突破考点打基础; 再通过“阅读技法”来教学生读懂诗 歌,从宏观入手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通用方法;最后从四大考点和比较鉴赏方面加以 逐点突破。在突破每一个考点时都通过把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来认识高考对这一考点 的常设题型,然后再学习对应的解题技巧,这是“会鉴赏”部分,最后通过“规范答 题”来突破“精表达”,让古代诗歌鉴赏题成为我们高考的增分点。
12/9/2021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 意的基础上进行,注意关键词语。诗句运用了对仗(对偶)手法,“残”“废”写出了陵 园的荒凉情景,“泣”字采用拟人手法,寄托了京都百姓的哀痛。情景交融,使人感慨 万千。
高三语文(山东专用)一轮复习: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2.2 古代诗歌鉴赏1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71 2 3 答题感受
2.(2014·山东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寻诗两绝句
[宋]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
考纲要求: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一板块 从命题角度把握复习方向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1 2 3 答题感受
1.(2015·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宋]张元幹①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 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①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51 2 3 答题感受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 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 沉重的心情。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 托了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两句 中,“湿”和“迷”都是动词,是这两句的“诗眼”。“湿”,沾湿,显示了露 之重;“迷”,迷失,突出了氛围的朦胧。赏析时,先解释这两个词在诗 句中的含义,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81 2 3 答题感受
高考一轮复习第二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习题试题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两船并行〞与“八音齐奏〞明朝永乐年间的兵部尚书陈洽,自幼聪明过人。
据说他八岁那年,一次随父亲到河边漫步,看见两船驶来,有帆的一只比摇橹的一只行驶得快,父亲即景出联: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陈洽正思索下联时,突然传来了悠扬动听的牧笛声,于是高声念道:八音齐奏,笛清莫假设箫和。
上下联各涉及哪几个历史人物?各有什么含意?答案:此联构思奇巧,巧妙地用了谐音手法,使历史名人在联语中出现。
上联:“橹速〞谐“鲁肃〞,“帆快〞谐“樊哙〞,下联:“笛清〞谐“狄青〞,“箫和〞谐“萧何〞。
1.从近年的高考来看,对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考察重点是什么?考察重点是诗歌的修辞手法技巧、表达方式技巧和表现手法技巧,构造手法技巧涉及得较少。
从近三年的高考来看,全国卷Ⅰ在2021年、2021年考察了表达方式技巧,2021年考察了表现手法技巧,其他份的高考对诗歌的修辞手法技巧、表达方式技巧和表现手法技巧涉及了很多。
2.高考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考察主要有哪几个角度?其中常考角度有:鉴赏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构造手法技巧。
3.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从哪些方面入手?(1)仔细审题,看清题干要求。
看清题目设置的鉴赏角度,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造手法中的哪一个角度。
(2)熟记常见的表达技巧术语。
将鉴赏表达技巧的常用术语熟记于心,做到表达标准。
(3)掌握常见表达技巧的特点及效果。
(4)标准根本的答题步骤。
注意结合诗句分析。
1.(202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复以下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2017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第2部分 第2章 第1节 古代诗歌鉴赏
中发现王琪文学修养较高,很会写诗,所以,他立即决定要把王琪请来, 一同探讨诗文。
• 王琪来了以后,发现晏殊善于赏诗论文,态度还很谦虚;晏殊见王琪性 格开朗,言谈投机,又请王琪入席用餐。二人边吃边谈,心情特别舒畅。
饭后,又一同到池边游玩。晏殊望着晚春落花,随口说道:“我想了个诗 句写在墙上,已经想了一年,还是对不出来。” 那个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思索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对道:似曾相识燕 归来。 这一对句不但在词面上对得切合时宜,很有特点, 而且在含义上使二人的思想感情如挚友重逢,一见如 故。这怎能不使人格外高兴?因此,晏殊一听,急忙 称好。后来,晏殊把这一对句用到《浣溪沙》词和一 首七律诗中,得到了人们的好评。
凉之感,但多了一份轻巧和宁静,可为上乘之作。
真题体验 ·考情分 析Fra bibliotek考点聚焦 · 核心突破
随堂巩固 ·同步测 评
备考知识集萃
语文(RJ)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2.(2013·重庆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 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 ② 。折腰久矣谢无 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 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
真题体验 ·考情分 析
考点聚焦 · 核心突破
随堂巩固 ·同步测 评
备考知识集萃
语文(RJ)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颈联写无法入睡的自己打开寺门,站在寺外观赏美景。 眼前美景,让作者感慨万千,不禁怜惜起来。这一份怜惜, 暗含着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诗人抬头看天,却感觉到霜重 气寒,心中难免凄凉孤独。“霜天”二字,紧扣心情,间接 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冷的心境,可谓传神之笔。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解析版)
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热点。
诗歌的四大命题热点中,尤其要关注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命题;要注意名家的非名作和非名家的名作,尤其是宋词作品;比较鉴赏的题型将会受到追捧。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前者是诗人自己,后者是诗人所刻画和要表现的人物。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②简要分析(或概括)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③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3、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命题角度有赏字词、赏语句、赏语言风格。
1、赏字词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这类题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2、赏语句对诗歌语句的鉴赏,一般有如下角度:对句意的把握,对表达技巧和在结构上的地位的分析。
更多的时候是综合考查。
3、赏风格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通关练习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对点练1.(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解析】(1)叙述手法。
首先从叙述角度来看,本诗是从采地黄者的角度,以采地黄者的口吻讲述了采地黄和卖地黄的事。
诗人在客观的叙述中寄予了对以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那些豪门贵族的痛恨之情。
(2)对比手法。
诗人将采地黄以求度过饥荒的贫苦农民与朱门家的白面郎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
一是把农家与朱门的不同身份进行对比,二是将采地黄者与白面郎的形象进行对比,三是把采地黄者饥饿无食与白面郎的马吃地黄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在反复的对比中揭露了两个阶级的贫富差距。
尤其是结尾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
【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2.(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0 古代诗歌鉴赏 第2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课件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题的“过”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
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2)“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断 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
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解析]
(1)这是一道炼字炼句题。“高卧”二字是解题的
关键,从此二字可见作者的心情是悠闲自在和放松的;对 “插”字分析时要注意对意境画面进行描述,并将山峰陡峭挺 拔的特点概括出来。
知”相呼应,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速,而且写出了如梦初醒 之情态,充分表达了作者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意思对即可) (2)参考答案一: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的表现手法。词人 通过回忆当年全盛时的欢乐反衬(对比)南渡后客居的悲凉,突
出了沉重的爱国之思。
参考答案二:主要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上片实写 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片转入对当年全盛时欢乐生活的回忆,
(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向高考 ·语文
新课标版 ·高考总复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教学课件-PPT】二部分 古代诗歌鉴赏 1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答题方法】 1.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 2.了解诗歌语言,琢磨诗歌中的形象,领会景物所蕴涵 的作者的感情。 3.抓住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情感变化。 4.抓住注释,提取暗示内容。注释有时很短,却是命题 者给考生的暗示。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解析 本题选取了一首宋词作鉴赏材料,考查评价作者的观 点态度的能力。理解诗词内容是正确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关 键,联系注释中的信息:遇人讥讽“大笑”,“后一举登 第”,以及诗歌中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看我碧 霄中”等,可以总结出诗人的人生态度:幽默、乐观、志向 高远。注意回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印证,而不只是空 洞地下结论。 答案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 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 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 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 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 力。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 作;在写法上,借秋景(红叶、黄花)、飞云、归鸿等意象来 表现这一情感。 答案 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 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 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 力。如答“不恰当”,可从诗歌的高妙之处是观画者被吸引 进入画面境界因而勾起思乡之情,来衬托画的逼真和画画者 技艺的高超。诗的趣味性就在于欣赏者与画画者产生了共鸣, 共鸣的结果是欣赏者误以为这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这完全 符合艺术的表现方式,那种认为“‘太过’、太夸张”的人, 其实是理解浮于表面,未领会该诗艺术的妙处与佳趣。当然, 学生只要答出其中一种即可,可以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也 可以认为前人的说法不恰当,只要言之成理,都可给分。
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2含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微课4古代诗歌八大题型课件
3.常见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先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4.常用技法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 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 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 落之意。 D.尾联运用反问的手法,言外之意是:我要归去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美好的 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如此为何还留滞他乡呢?
2.常见意象 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飞蓬、 浮萍、西楼、危楼、危栏、砧声、油灯等。 3.常见情感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行经华阴”,必有所往。所往之地,便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 太华、三峰、武帝祠等即为京都附近名胜。 B.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起句气势不凡,以神 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 C.首联写远景,颔联摄近景。远近相间,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为尾 联“何如此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铺垫。 D.颈联浮想联翩,写意雄浑。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驰骋想象,虚实 相生,描绘出一幅雄伟壮阔的画面。 解析:选 D “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错误,在华山下,同时看到黄河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考点4文言文断句题跟踪检测含解析
文言文断句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高祖为丞相,尉迥称兵作乱。
荥州刺史宇文胄与迥通谋,阴以书讽动景山,景山执其使,封书诣相府。
高祖甚嘉之,进位上大将军。
司马消难之以郧州入陈也,陈遣将樊毅、马杰等来援。
景山率轻骑五百驰赴之。
毅等惧,掠居民而遁。
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拜安州总管,进位柱国,前后赐帛二千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B.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C.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D.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解析:选C 首先将选项分为A、B和C、D两组。
比较“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可知:“一日一夜”作为时间应修饰“行”,由此排除A、B两项;“与毅战于漳口”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漳口”是完整的介宾结构,后面应断开,排除D项,选C项。
[参考译文]高祖做丞相(的时候),尉迥兴兵作乱。
荥州刺史宇文胄与尉迥串通谋反,暗地里写信游说鼓动元景山(造反),元景山抓住他们的信使,封好书信送到丞相府。
高祖非常赞许他,加封他为上大将军。
司马消难率郧州郡投降陈国,陈国派遣将领樊毅、马杰等来接应。
元景山带领五百轻骑飞奔迎击。
樊毅等人心里恐惧,抢掠了居民就逃跑了。
元景山追赶他们,一天一夜跑了三百多里,和樊毅等人在漳口作战,两次交战都胜利了。
樊毅等人退守甑山镇。
那些被司马消难攻陷的城邑,全都平定了。
元景山被授予安州总管,又提升为柱国,前后赏赐(他)两千匹丝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古代文言文阅读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一)古诗歌鉴赏总领
K12教育课件
5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表__达__了_作__者__内__心__孤__寂__愁__苦__,__但__仍__忠__于__大__唐__、__心__系__故__国__之__情__。__通__过__参__禅__使__自__己__平_静__,__通__过__饮__酒__化__解__“__愁 阵__”__,__表__明__他__内__心__孤__寂__愁__苦__;__避__免__染__“__尘__埃__”__,__整__理_朝__冠__期__待__“__眼__明__”__,__表__明__他__不__愿__依__附__奸__佞__,__对__大__唐_ 一 片__忠__心__。__(_意__思__答__对__即__可__。__如__有__其__他_答__案__,__只__要__言__之__成__理__,__可__酌__情__给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歌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考查时,常常与对古代诗歌中的
K12教育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解析 颔联首先抒写诗人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 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着,像是在吹着柳絮游弋玩耍。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鱼儿却 为这残春平添了无穷意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更不见晚唐衰飒的诗风。因为诗人是 带着曾经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忆这皇都的风物,所以在诗人笔下,虽然已是暮春,这长安的晨昏与草木也 总带着几分温暖与芳菲。
解析 颈联的“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的寂寞。诗人客居馆舍, 感到无聊,想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然而,几番思考终未写成。诗人只好以“禅伏诗魔归净域”来为自 己解嘲。诗未写成,悲忧郁愤越积越深,只好用酒来冲荡这重重愁阵。酒精的作用使诗人产生了信心和希 望:“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要好好地保存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诗人 的言外之意是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想到这儿,诗人不愁了,也不悲了,他轻轻地擦拭着 朝簪,心中暗暗地决定:一定要耐心地等待,一直等到大唐复兴,到那时我再戴上朝帽、穿上朝服来参与 朝政。闻一多说:“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 情调悲凉。”这首诗中作者没有直抒悲凉之思,但他深深眷顾的往日温馨,实已成为今日悲凉的衬托。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板块一第三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练习含解析
第三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高考对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不单独命制考题,往往将其隐含在翻译题目中考查。
这种隐性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否那么,考生会因为没有辨识句中的特殊句式和活用,导致翻译的句子不合现代汉语标准。
突破一词类活用4大类型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不同。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名词的活用把……当作宾客⑦以……为伴,以……为友1.请找出下面文段中的活用词,并翻译文段。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
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
活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活用词:句中的第二个“食〞,名词用作动词,供养。
“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
第二个“王〞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译文:国家虽然小,它的粮食足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足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足以礼遇天下的贤士。
与天下的贤士为伍(成为一类人),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
2.请找出下面文段中的活用词,并翻译文段。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活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活用词:“儿〞,名词用作状语,像小孩一样。
译文:子产是郑国的列大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2 3
答题感受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 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 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 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句中用了 “闻鸡起舞”的典故,据说晋代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鸡而起床 舞剑,有恢复中原之志。联系注释中说作者是宋代爱国词人可知, 情感之一是爱国之情;“酒未醒”,说明诗人忧愁多,据此可知,情感之 二是空有一腔爱国之情而报国无门;“秋江冷”,既是环境,也是心情, 更是遭遇。据此不难看出作者的情感。
-121 2 3
答题感受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 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 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 旅思家之情。
解析:这首诗以漂泊、思归为内核,在表现上,前四句写景,第五、六 句通过“惜”表现出对眼前夜景的喜爱。第七句交代了原因:自己漂 泊在外。抓住这几点总结即可。
解析:“园花经雨百般红”侧重于描写雨后园林中花开之美景,而“乔 木峥嵘明月中”侧重写深夜乔木高耸入云的特点。两种风格,两相 对比,截然不同。解答时应抓住“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及 园花“百般红”、乔木“峥嵘”的特点加以分析说明。
-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 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亭 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 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解析: 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可以看出陈居士喜 欢饮酒,举止自然洒脱;由“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可 以看出陈居士一天不停地寻诗,沉迷其中,情趣高雅而富有乐趣。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2-
考纲要求: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一板块
从命题角度把握复习方向
-41 2 3
答题感受
1.(2015· 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宋]张元幹①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①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万
-51 2 3
答题感受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 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 沉重的心情。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 托了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两句 中,“湿”和“迷”都是动词,是这两句的“诗眼”。“湿”,沾湿,显示了露 之重;“迷”,迷失,突出了氛围的朦胧。赏析时,先解释这两个词在诗 句中的含义,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131 2 3
答题感受
年份 答题情况 整体评价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141 2 3
答题感受
-81 2 3
答题感受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 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 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②“乔木峥嵘明月中” 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101 2 3
答题感受
3.(2013· 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清]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11 2 3
答题感受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参考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 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 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解析:诗歌的第一、二句交代了月下山中“烟”雾腾腾的景象,第三、 四句写特点。第三句要抓住“如云白”这一比喻进行概括,第四句要 紧扣“流”来总结。
-71 2 3
答题感受
2.(2014· 山东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寻诗两绝句 [宋]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