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光合作用(第1、2、3课时)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篇一:北师版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教案】第5章绿色开花动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一、教材分析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
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
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 能力目标: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 情感目标:1、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识。
三、教学重点1、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五、教学课时:7课时课题一从柳苗之谜说起——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使学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②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接受科学素质的启蒙教育。
2、知识目标:①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②通过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培养学生对图示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领悟科学家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3、说明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课件【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33-
5.4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课件【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 物必修 一(共51 张PPT)
A.2、4、6 B.2、3、7 C.4、5、6 D.2、6、8 解析:光反应产生ATP、NADPH和氧气。 答案:D
-8-
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及化能合成作用 1.光合作用的强度 (1)概念: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
土壤中水分的多少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2)影响因素 温度的高低 光照的强弱 光的波长
-4-
(2)暗反应阶段 ①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②条件:需要多种酶参与。 ③过程 CO2的固定: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的CO2,在特定酶的作用下, 与C5(一种五碳化合物)结合,很快形成两个C3分子。 C3的还原: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 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 糖类。
5.4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课件【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 物必修 一(共51 张PPT)
答案:C
-32-
5.4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课件【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 物必修 一(共51 张PPT)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分析下图,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生理过程依次是( )
①水的光解:2H2O 4H++O2+4e②NADPH 形成:NADP++H++2e-
NADPH
③ATP 的合成:ADP+Pi+能量 ATP
① CO2 的 固 定 :CO2+C5
2C3 ②C3 的还原:
2C3 (CH2O)+C5
光合作用教案(完成)
光合作用教案(第二课时)唐山五中李海燕一.明确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表达式各项意义。
2.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意义。
3.理解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联系。
4.应用光合作用原理指导作物栽培。
二.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三.教学难点光合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四.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并着重认识了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
请同学们回答:1.催化光合作用反应的酶存在于叶绿体的哪些部位?2.叶绿体中色素存在于什么部位?它的功能是什么?引言: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光合作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将简单的无机物——CO2和H2O合成了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了O2。
那么,绿色植物是通过怎样的过程完成光合作用的呢?同学们看课本54页的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迅速看两遍,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这个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学生:略。
提问:观察这个反应式,你对光合作用的哪些方面有所了解呢?学生:略。
教师总结:这个反应式只是概括了光合作用的原料:CO2、H2O。
产物:O2、(CH2O)。
动力:光能。
场所:叶绿体。
而在每一个微小的叶绿体内,CO2和H2O究竟是怎样转化为O2和(CH2O)的呢?下面来学习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引入:我们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中要抓住关键因素——光能,先想一想:光能能到底是被叶绿体的囊状结薄膜吸收利用了呢还是被叶绿体基质吸收了呢?学生:被基粒囊状结构薄膜吸收利用了。
提问:光能既照到了基粒囊状结构薄膜上,也照到了叶绿体基质中,为什么光能只被基粒囊状结构薄膜吸收利用了而没有被叶绿体基质吸收利用了呢?学生:因为在基粒囊状结构薄膜上有色素,而基质中没有,只有色素才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功能。
教师:非常好,光合作用的过程非常复杂,包括着很多个化学反应,我们根据反应过程中是否需要光能,把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高二生物细胞代谢 专题2 光合作用
第3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1.光合作用过程项目光反应暗反应场所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叶绿体基质条件光、色素、酶酶、NADPH 、ATP 等物质变化(1)H 2O ――→光能酶O 2+H +(2)NADP ++H +―→NADPH (3)ADP +Pi ――――→光能色素、酶ATP (1)CO 2+C 5――→酶2C 3(2)2C 3――――――→ATP 、NADPH 酶(CH 2O)+C 5能量变化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 和ATP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NADP +、ADP 和Pi 。
考向一光合作用过程的综合考查1.下图为光合作用暗反应的产物磷酸丙糖的代谢途径,研究表明,磷酸丙糖转移蛋白(TPT)的活性是限制光合速率大小的重要因素,CO 2充足时,TPT 活性降低。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Pi输入叶绿体减少时,磷酸丙糖从叶绿体输出减少B.暗反应中磷酸丙糖的合成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C.叶肉细胞的光合产物主要是以蔗糖形式运出细胞的D.农业生产上可通过增加CO2浓度来提高作物中蔗糖的含量考向二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含量的变化分析2.(2022·天津河东高三模拟)正常生长的小球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改为在绿光下继续培养,此后小球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会发生的变化是()A.H2O在光下分解速率不变B.卡尔文循环增强C.ADP/ATP比值上升D.C3/C5比值下降第4课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考向一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综合考查1.下图甲表示某种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M和N代表两种气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无氧呼吸)()A.图甲中的纵坐标数值即为图乙中的m4B.图甲中c点时,图乙中有m1=n1=m4=n4C.图甲中e点以后,图乙中n4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m1值太低D.图甲中a、b、c、d、e任意一点,图乙中都有m1=n1>0,m2=n2>0 2.(2022·北京东城区高三模拟)下图是各种环境因素影响黑藻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
光合作用教案优秀
光合作用教案优秀【篇一:光合作用探究公开课教学设计】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刘宏新“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节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刘宏新设计说明: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生记住这段历史和结论,而是要将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方法整合其中,充分应用二手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重走科学家之路,体验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和探索的精神。
本案例中,用二手资料探究光合作用发现的科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过程,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又可以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并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能力。
一、设计思想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学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物科学发现史的探究性学习是实现此课程基本理念的极为有效的载体,生物学史能够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意发展三方面教育融合起来,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经典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好素材。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照本宣科介绍几个科学家的实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调动,要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再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经典实验为探究的载体,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作为探究的背景,以真正理解探究过程和实验设计策略并学以致用为中心目标,采用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从“课外”到“课堂”再到“课外”的开放式思想。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第高中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二部分内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第一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高中生物:能量之源 光与光合作用第3课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和化能合成作用课件 人教版必修1
产物:_糖__类_____
3.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
类型 自养生物
异养生物
概念
能将__无__机__物__合成_有__机__物___ 的生物
只能利用环境中 _现__成__的__有__机__物_来维持自身生 命活动的生物
代表生物 光能自养生物:_绿__色__植__物_ 化能自养生物:硝___化__细__菌_
人、动物、真菌、大多数细 菌
判断题
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中,可以通过调节台灯与实验装置 的距离来调节光照强度。( √ )
2.探究实验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原因是叶片进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 ( ×)
(5) 若 小 圆 形 叶 片 取 自 大 叶 脉 处 , 则 所 测 得 的 光 合 作 用 强 度 会 较 当 前 值 偏 ____低____。
[解析] (1)细胞内存在的气体排出,细胞间隙中充满水,因此细胞会沉入水 底。
(2)改变光源的距离,可调节光照强度的大小。 (3)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照强度为自变量,其他条件为无关变 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 (4)相同时间内,叶片浮起来的数量或全部叶片浮起时间可以用来判断光合速 率的大小,从而观察光照强度的影响。 (5)叶脉处叶绿体少,光合作用弱。
作用强度 ②N点时,植物体只进行呼吸作用;O点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等
于呼吸作用强度 ③Q点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光合速率的因子,CO2浓度是限 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④P点前,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M点,只进行呼吸作用;N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O 点,植物即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弱于呼吸作用强度;Q 点,CO2浓度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光照强度不是;P点前,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 是光照强度。
【高中生物】5.4优秀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1课时)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从容说课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也真实地显示出生命系统的自主性和高度有序性。
初中阶段,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索性实验,初步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
高中生物学课本将为学生提供光合作用的研究史料,期望学生不仅能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能受到科学家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熏陶,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因此,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和讨论这一部分史料。
光合作用内容的学习始于绿叶中色素吸收和转化光能,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做好《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探究性实验,并借助投影机、三棱镜和新鲜菠菜叶片滤液和新鲜胡萝卜滤液等材料做好绿叶中色素吸收光谱的演示实验,通过叶绿体结构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相统一。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是本小节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重点掌握这两个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发生的部位和条件,并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高度去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通过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尝试让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去调查和收集农业生产上有哪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并组织好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探究活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过程与方法(1)自主与合作学习:利用各种媒体调查和收集资料,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2)训练表达能力:尝试将你所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
(3)活动与探究:通过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科学家们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熏陶,并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说课稿(第1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3.思维导图:让学生绘制光合作用的知识结构图,帮助梳理知识脉络,提高知识整合能力。
4.应用题训练:设计一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应用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方程式及过程。
(2)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理解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首先,通过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光合作用的概念。
2.然后,以动画形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化学本质。
3.接下来,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并借助实验模型和多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课后练习题。
2.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并撰写一篇小短文。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结构化布局,以中心辐射的方式呈现主要内容。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左侧为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反应方程式,中间为光合作用的过程,右侧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其生态意义。板书风格简洁明了,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通过箭头和连接线展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生物教案-光合作用]生物学光合作用教案
[生物教案-光合作用]生物学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使学生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初步学习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
4、应用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知识,了解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二、能力方面1、通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及相关仪器、药品的使用能力。
3、通过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具体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意义的理解,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通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作物产量”这一问题,加强对科学、技术、社会(STS)的关注。
④很多植物的叶片到秋天会变红,很多植物的花在一天的不同时间中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学生知道这是什么的原因吗?本题涉及了植物细胞中色素及其比例变化的问题。
一般来说,正常叶片的叶绿体中有两大类光合色素,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的分子比例为三比一,叶绿素a和叶绿素b也约三比一,叶黄素和胡萝卜的比为二比一。
由于绿色的叶绿素比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多,占优势,所以正常叶子总是呈现绿色。
秋天、条件不正常或叶衰老时,由于叶绿素较易被破坏或先降解,数量减少,而类胡萝卜素比较稳定,所以叶片呈现黄色。
至于红叶,不是叶片中叶绿体的色素造成的,而是由细胞液泡中的花色素引起的。
因秋天温度降低,植物体内积累较多糖分以适应寒冷,体内的可溶性糖多了,就形成较多的花色素储存于液泡中。
而花色素类似于酸碱指示剂,从碱性到酸性会呈现从蓝色到红色颜色渐变,具体而言是,pH=7,8时呈淡紫色;pH<3时,呈红色;pH>11则呈蓝色。
由于秋天时液泡中花色素增多,且细胞液pH值又偏酸性,因此叶子就变红了。
不仅如此,花色素的颜色也会随环境中存在的不同的金属离子而改变,所以同一种花色素在不同的花中,或是同一种花由于种植的土壤不同,都能显出不同的颜色。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关于光合作用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重点)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难点)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二)能力目标: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重点)3、情感目标: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2、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和叶绿体。
你知道光合作用是在植物体的哪个器官中进行的呢?回答:叶提出问题: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无论是参在大树,还是纤纤小草,一般都具有叶,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
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结构及其结构相适应的功能?二、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探究[讲述]: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并认识叶片的结构。
[实验]:叶片的结构。
[步骤]:(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认识叶片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其功能。
4人一小组进行实验,先制作并观察徒手切片,然后再观察叶片结构的永久切片,对照书P36的“叶片立体结构模式图”认识叶片各部分名称。
[想一想]:(1)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2)怎样区分上表皮与下表皮?(3)气孔的开关受什么控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1)叶片正面颜色深,栅栏层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2)上表皮的气孔少,下表皮较多;上表皮靠近栅栏层,下表皮靠近海绵层。
(3)气孔的开关受保卫细胞控制。
[小结]:叶片的结构表皮——保护作用气孔——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且整齐,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海绵层——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内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2022-2023 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教案
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分点突破(一)光合作用的原理基础·落实1.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反应式:。
2.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19世纪末,科学界普遍认为:C与H2O结合成甲醛。
(2)1928年:甲醛不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糖。
(3)1937年,英国希尔: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
(4)1941年,鲁宾和卡门:研究了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氧气来源于H2O)。
(5)1954年,美国阿尔农:光照下,叶绿体可合成A TP;1957年,他发现这一过程总是与水的光解相伴随。
3.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①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②条件:光、色素和有关的酶。
③物质变化Ⅰ.水的光解:。
Ⅱ.ATP 的合成:ADP +Pi +能量――→酶 A TP 。
④能量变化:将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阶段①场所:叶绿体基质中。
②条件:酶 的催化。
③物质变化Ⅰ.CO 2的固定:CO 2+C 5――→酶2C 3 Ⅱ.C 3的还原:④能量变化:A TP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深化·认知一、在“思考探究”中解惑1.希尔的实验说明水的光解产生氧气(1)是否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都来自水?提示:希尔的实验只能说明水的光解产生氧气,但没有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来自水,具有实验的局限性。
(2)是否能够说明水的光解与糖的合成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为什么?提示:能够说明。
希尔反应是将离体叶绿体置于悬浮液中完成的,悬浮液中有H 2O ,没有合成糖的另一种必需原料——CO 2, 因此,该实验说明水的光解并非必须与糖的合成相关联,暗示着希尔反应是相对独立的反应阶段。
2.景天、落地生根等叶子具有特殊的CO 2固定方式。
夜晚气孔开放,吸进CO 2,与PEP 结合形成OAA ,进一步还原为苹果酸,积累于液泡中。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篇一:浙科版-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第1课时)】(浙科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光合作用教案第1课时一教材内容本节课位于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第三章第五节,“光合作用”一节共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光合作用的过程;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本节内容为激活细胞器结构功能、能量转换等学生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做好铺垫,同时还是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生物圈等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光合作用是学生学习完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细胞中的能量及呼吸作用后的新知识,在生物学基础和学习方法上有了一定认识,但本内容涉及到一些化学物理知识、且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往往比较抽象,又十分重要,学生掌握好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辨别自养、异养两类生物;说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阶段、场所、产物;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概述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比较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区别及联系;2.能力目标“学生复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列表与绘图,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文图转换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生物为我们制造生产有机物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如何使农作物增产”的讨论,增强学生关心发展农业的自觉意识。
四重点、难点1.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碳反应过程;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2.难点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
五教学策略师生探讨,科学发现过程介绍、教师循环图讲解、比较对比和学生提问等方式。
六教学过程导入上课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统计数据,据相关部门统计,地球上绿色植物每年制造有机物4400亿吨,相当于24万个三门峡水电站所发生出的电力,含有这么多能量的有机物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在初中的科学课程中就学到过,是通过光合作用,从今天开始我们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的内容,概括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教案一、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生物必修本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本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生物学习的重点。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经了科学家们二百多年的探索,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四方面的内容。
本节教材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和叶绿体中的色素这两方面的知识。
光合作用的发现是建立在初中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上,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和场所等方面讲述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几个著名实验。
其中普里斯特利和萨克斯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学习过并且一般掌握良好,故不需用大的篇幅来讲述,但通过另两个实验的学习,不仅能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同时能渗透实验的思想,加强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及科学家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精神;学会通过实验验证真理。
1.知识目标(1)光合作用的发现(知道)(2)叶绿体中的色素(理解)2.能力目标(1)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及实验设计与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及创新、合作精神,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科学思想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光合作用的发现,是教学重点落实方案:通过探讨经典实验,分析它们精巧的设计思路,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设计思想进行实验设计,以加深对经典实验的理解。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自制)五、教学方法观察、讨论、阅读、讲述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师生一道回顾初中植物学中所学的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
1、光合作用的概念;(略)2、光合作用的条件;(叶绿体、光能)3、光合作用的原料;(CO2、H2O)4、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合作用教案
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提高科学素质;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
最想突出的处理: 1.还原科学研究的历史面貌,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 2.以实验探索贯通整个教学。
光合作用是整个第三章乃至整个高中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
本章节内容按照课标安排应 2 课时完成,我准备改为 3 个课时:第一课时只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第二课时“通过实验学习有关光合色素的知识”,第三课时具体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
本节教学设计是该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光合作用研究的历史,本来不需一个课时的时间,但我准备让学生以经典的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为线索,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
了解科学家探索科学的艰辛历程和学会探索的普通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目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索的普通方法”知之甚少。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①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②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通过分析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理解假设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斗胆的想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同时,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①关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②讨论科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和实验,避免知识“去背景”和“简单化”。
③明确科学的研究态度在实验探索中的重要性④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光解 1.叶绿体中的色素所吸收的光能,用于_______ [H] ATP 形成ATP 和____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和__________ 提供给暗反应。 CO2 H2O 2.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______和_______转变 光能 化学能 为有机物,把_______转变成_______,贮藏在有 机物中。 暗反应 3.在光合作用中,葡萄糖是在________中形成 光反应 的,氧气是在_________中形成的,ATP是在 光反应 暗反应 _______中形成的,CO2是在_______固定的。
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正常 幼苗 能进 行光 合作 用制 造有 机养 料
正常苗 白化苗 白化苗 不能进 行光合 作用, 无法制 造有机 养料
因为有能捕获光能的色素
☆绿叶中会有哪些种类的色素呢? ☆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各种色素在绿叶的含量相同吗?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 提高农作物光合速率的方法有: 1、控制光照; 2、控制温度; 3、提供适量的必需矿质元素; 4、提供适量的二氧化碳;
• 为提高温室中农作物的产量,在长时间大 雾笼罩的天气,最好应采取的措施是( ) B • A.盖上黑色塑料薄膜 • B.适当降低温室温度 • C.适当提高温室温度 • D.充入大量的O2
(D)
绿光灯
蓝光 灯
答[
B
]
4、(2003.全国)、下列有关叶绿素合成和 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 B、低温抑制叶绿素的合成 C、 矿质元素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D 、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温度、 光照和CO2 ,可进行光合作用。 答[ ]
D
年代 1771 1779
结论:光合作用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6CO2 +12H2O
光能 叶绿体
C6H12O6 + 6O2 +6H2O
什么是光合作用呢?
绿色植物通过 叶绿体,利用 光能, 把 CO2 和 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并释放出 O2 的过程。
CO2+H2O
光能 叶绿体
(CH2O)+O2
糖类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层析液易挥发,也有一定的毒性
三、方法与步骤
1.提取色素 ⑴称取5g左右的鲜叶, 剪碎,放入研钵中。 ⑵加少许的二氧化硅 和碳酸钙与10ml无水 乙醇。在研钵中快速 研磨。(二氧化硅使 研磨更充分,碳酸盖 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 破坏) ⑶在研钵中快速研 磨。将研磨液进行 过滤。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
光
暗反应阶段
叶绿体基质中 ATP、 [H] 、多种酶
CO2的固定CO2+C5酶 →2C3
三碳的还原2C3 → →(CH2O) ATP [H] 活跃的化学能变成稳 定的化学能
酶
光能转换成电能 再变成活跃的化学能 (ATP、 [H]中)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联系
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合成ATP提供原料
课堂练习 蓝绿色 黄绿色 (1)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颜色分别是_____和______。
O2 [H] ATP
(2)叶绿素吸收光能进行光反应,产物是___、___和___
(3)把14CO2加入含叶绿素的细胞中,14C的转移途径是 B ___。 A.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淀粉→葡萄糖 B.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葡萄糖→淀粉 C.二氧化碳→五碳化合物→葡萄糖→淀粉 D.二氧化碳→五碳化合物→淀粉→葡萄糖
糖类中储存着的能量。
绿色植物 硝化细菌
光能自养生物 化能自养生物
所需的能量来源不同(光能、化学能)
异养生物:
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的 生命活动。 例如人、动物、真菌及大多数的细菌。
1、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没有被消耗掉 的是( B ) A、[H] B、C5化合物 C、ATP D、CO2 2、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是( A ) ①H2O ②ATP ③ADP ④CO2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 蓝紫光 收________
1880年,(美)恩格尔曼(C.Engelmann)的实验
恩吉尔曼的实验在设计上的巧妙之处 ①从选材分析: 选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水绵
不仅具备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 状地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观察和分析研究;好氧 菌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②从对实验环境的把握看: 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 ③从自变量的操纵看看:
★ 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滤液细线
层析液
滤纸上色带的排列 顺序如何?宽窄如 何?说明什么?
色素的种类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1 /4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
3 /4
叶绿素b(黄绿色)
四种色素的吸收光谱
叶绿体中的 色素提取液
叶绿素主要吸收 蓝紫光、红光 ___________
一、实验原理: 叶绿体中的几种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 溶剂无水酒精等。且叶绿体中的几种 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 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最快; 溶解度低的色素扩散得最慢。
二、实验材料:
菠菜叶片若干,二氧化硅,碳酸钙,无 水乙醇,层析液,滤纸条,天平、棉花, 剪刀,铅笔,直尺
无水乙醇易挥发
化能合成作用
——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 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的合成作用 例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少数种类的细菌
NH3
HNO2
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
HNO2+能量
HNO3+能量
6CO2+6H2O
能量
C6H12O6+ 6O2
自养生物:
以CO2和H2O(无机物)为原料合成糖类(有机物)
2H2O
光解 可见光 吸收
叶绿体中的 色素分子
O2 4[H]
供氢
2C3
还原 固定
酶
CO2
ATP 酶 能 ADP+Pi
光反应
多种酶
C5 (CH2O)
暗反应
(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 (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
CO2中C的转移途径:
CO2
C3
(CH2O)
H2O中H转移途径:
H2O [H] (CH2O)
光合作用的本质:
2.下列关于“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描述中 不属于实验要求的是( ) A.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 B.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C.了解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 D.验证叶绿体中所含色素的种类
C
3 在植物实验室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地 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炽灯
(B)
4.用2H标记H2O,追踪光合作用中氢的转移, 最有可能的途径是( ) A A.H2O→[H]→C6H12O6 B.H2O→[H]→C3→C6H12O6 C.H2O→[H]→C5→C6H12O6 D.H2O→[H]→C3→C5→C6H12O6
例1:一株盆栽植物放在特定装置内,保持适宜 温度,当持续光照,提供一定浓度CO2一 段时间后,突然停止光照,立即测定,叶 绿素内C3和C5的含量,预测在停止光照 前后,两种化合物的变化 C3增加,C5减少 _____________。
9、某科学家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C 原子,14C的转移途径是( D ) A、CO2 叶绿体 ATP B、CO2 叶绿素 ATP C、CO2 乙醇 糖类 D、CO2 三碳化合物 糖类 10、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移途径是 B
A、光能 B、光能 C、光能 D、光能 ATP 叶绿素 叶绿素 ATP 叶绿素 ATP CO2 CO2 葡萄糖 葡萄糖 葡萄糖 葡萄糖
鲁宾 卡门
卡尔文
现象: 蜡烛 熄灭。 现象: 小鼠 死亡。
现象: 蜡烛
持续
燃烧。 现象:
小鼠
存活。
结论: 植物能够净化因燃烧或呼吸而变混浊的空气。
结论1: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只有在阳光照射下
才能成功
结论2: 植物体只有绿叶才能更 新空气。
结论: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鲁宾和卡门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如果停止CO2的供应呢?C3和C5如何变化?
C5增加,C3减少 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 1)光照的强弱 2)CO2 的浓度
3)温度的高低
4)矿质元素的供应
①图中A点含义: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 ;
②B点含义: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称为光补偿点 ;
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排除了环境中光线和氧的影 响,从而确保实验能够正常地进行。
选用极细的光束照射, 叶绿体上可分为光多和光少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比试验
④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
进行黑暗(局部光照)和曝光的对比实验,进一步验 证了在光照的条件下叶绿体可以释放氧气
二、叶绿体
捕捉光能的色素存在于细胞中的 叶绿体中
6、光合作用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D
①二氧化碳的固定 ②氧气的释放 ③叶绿素吸收光能 ④水的光解⑤三碳化合物被还原 A.④③②⑤① B.④②③⑤① C. ③②④①⑤ D.③④②①⑤
7、在暗反应中,固定二氧化碳的物质是(B)
A.三碳化合物
C.[H]
B.五碳化合物
D.氧气
8、在光照充足的环境里,将黑藻放入含有18O 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分析18O放射性标记, 最先( ) D A、在植物体内的葡萄糖中发现 B、在植物体内的淀粉中发现 C、在植物体内的淀粉、脂肪、蛋白质中均可发 现 D、在植物体周围的空气中发现
③C点表示: 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称为光饱和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