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资料4

合集下载

中外教育史纲整理篇

中外教育史纲整理篇

中外教育史纲第一章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的转变第一节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一、教育如何起源?P1教育起源的几种假说:(一)神话起源说1.代表人物:最古老,宗教,我国古代。

2.观点:教育与万事万物一样,都由神创造,教育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3.评价:根本错误,非科学。

(二)生物起源说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

1.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2.观点:教育为生物学现象,教育过程为本能的传授活动。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动物界;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3.评价: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其根本错误在于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质的差别。

(三)心理起源说1.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史专家保罗.孟禄2.观点: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3.评价:忽视了教育的意识性和目的性。

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没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原因。

(四)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1.代表人物:前苏联及我国的教育学家大都认可这一观点。

2.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和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第一,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第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第四,教育从产生其职能是传递劳动中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的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3.评价:劳动虽然在教育的起源中发挥着重要的、决定的作用,但它只能是教育起源的外因,没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内因。

需要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杨贤江。

(五)其他起源说文化起源说、军事训练说、生活需要说、前身起源说、交往起源说、家庭起源说、社会化影响说、超生物经验的传递和交流、人科系统进化过程中的早产现象与教育的起源有着必然的联系说等。

二、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实施P2(一)教育性质:儿童公育(二)教育内容:1.生存技能的教育2.生产劳动的教育3.原始宗教与教育:图腾4.艺术与教育(三)教育方式:在生产和生活中。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

精心整理中外教育简史1孟子的人性论是——性善论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3()被公认为全世界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首先提倡有教无类思想——孔子4()是原始文化科学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巫师5东汉时期,()是一种专门学校,作为一种办学的新兴形式,为后代专门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鸿都门学6()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

——孔子7()最早发现光的直线行进这一基本光学原理,由此探讨了一系列光学问题,并做了类似“小孔成像”8 9 1011” 1213141 23西周“4512345学堂6()成为继孔子后的又一位大教育家,成为南宋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朱熹7我国大学最早招收女生的是——北京大学81872年出发的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政府派出的首批留学生,他们的成行得力于()的倡导。

——容闳9()在定县乡村教育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

——晏阳初10()提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11()首先在学校中实行“分斋教学”,开了文理教学分科设置和建立主副科制度的先河,对后世中外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胡瑗12192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以()取代教育部制。

该制是将全国最高学术机关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合为一体的制度。

——大学院制13在革命根据地中,毛泽东直接创办的教育机构是()。

——湖南自修大学14有“汉代孔子”之称的(),首先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以后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董仲舒15()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

——严复161940年10月,我国第一所独立的公立幼稚师范学校——()诞生。

——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17________提出了改造社会要从乡村着手的“乡治”主张,即“乡村建设”理论。

2019级成考小学教育专业高起专复习资料12月份考试资料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2019级成考小学教育专业高起专复习资料12月份考试资料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1简答题1、简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2、简述蒙养教材的编写特点。

3、为什么说英国教育长期具有双轨的性质?论述题1、试论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2、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述评。

参考答案简答题1、简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答: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时,确定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作为改造旧大学的指导思想、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应该提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各派主张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都可以让他们自由发展,兼容并包。

依据这一方针,他聘请教师"以学诣为主",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同时在大学任教,使北大教师队伍人才济济,面貌一新。

他的这一办学方针改变了旧北大一片死寂的景象,在突破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文化专制主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为各种新思想在大学讲坛上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2、蒙养教材的编写特点:答:寓思想教育和其它各种教育于识字教学之中,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受到教育和增长知识。

考虑儿童的兴趣和特点。

古代蒙学读本,韵律自然,颇有情趣,易于记诵,适应了儿童的兴趣和特点,而且很多故事颇具教育意义。

注意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百家姓》和《名物蒙求》等成为蒙学的“恒用之书”,主要在于“方便日用”。

重视汉字的特点。

在编写教材的时候采取韵语或对偶式,使之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方便诵读和记忆,又能提高儿童的兴趣。

3、为什么说英国教育长期具有双轨的性质?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教育一直具有明显的双轨性质。

初等教育历来属于宗教、慈善事业。

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后,政府才广设公立学校,逐渐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一般劳动者的子弟从中受到的宗教教育和粗浅的文化教育,是不足以升学的。

中外教育简史 复习要点

中外教育简史 复习要点

第一章远古至西周时期的教育1、远古教育的起源: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同时产生的;教育直接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原始社会教育特点主要有:教育权利平等,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是极端原始的。

3、学校的产生: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即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明显的分工;科学和文化有较大的进步,特别是文字的记载和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的形成。

4、西周的教育制度:西周在教育方面集前代之大成,汇合各种学校构成一套组织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

西周的学校大体可分两类、两级: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

国学又有大学与小学两级;“乡学”有庠、序、校、塾。

西周奴隶制官学的课程内容,前期与后期有所不同:前期尚武;后期重文。

大学与小学也有所不同:大学主要是学习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小学主要是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

西周初期,因为政权立足未稳,需要加强军事实力,所以,西周初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练兵习武,力图把学生培养成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武士。

5、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在我国夏、商、周三代,文化教育完全为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奴隶根本没有享受文化教育的权利。

当时,所有一切文化典籍都深藏在天子、诸侯的宫廷之中,由专门担任文化事务的官吏世袭保管。

这些官吏,同时又是负责教育贵族子弟的教师。

奴隶社会这种宫廷学校典章做教材、官吏兼教师的情况,就是后人称谓的“学术官守”或“学在官府”。

6.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学校教育由奴隶制的国家机器直接控制和操纵;学校教育的大门只朝奴隶主贵族的子弟开放;学校教育只能培养维护奴隶制的各种统治人才;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他们所需要的武功。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1、私学兴起:春秋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在奴隶制官学衰废的情况下,当时兴起了一种崭新的办学形式,即私学。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_⾃考笔记⾃考资料科⽬:中外教育简史1.1.“成均”1.2.“虞庠之学”2.1.校2.2.“六艺”3.1.⽂⼠3.2.五伦3.3.《⼤学》3.4.《学记》4.1.书同⽂4.2.⾏同伦4.3.颁挟书令4.4.黄⽼之学4.5.焚书坑儒4.6.⽞学4.7.汉代“太学”4.8.汉代“宫邸学”4.9.鸿都门学4.10.国⼦学4.11.国⼦监4.12.隋朝监属五学4.13.六学⼆馆4.14.学⽥制4.15.三舍法4.16.升斋积分4.17.社学5.1.三纲五常5.2.“必仁且智”5.3.《上仁宗皇帝⾔事书》5.4.《进学解》5.5.《三经新义》5.6.朱⼦读书法5.7.⽩⿅洞书院揭⽰5.8.⼋股⽂6.1.马礼逊学堂6.2.宁波⼥塾6.3.魏源6.4.洋务教育6.5.《劝学篇》6.6.中体西⽤6.7.癸卯学制6.8.严复6.9.梁启超6.10.维新教育7.1.《对于教育⽅针之意见7.2.壬⼦⼀癸卯学制7.3.⼤学院制7.4.国⽴幼稚师范学校7.5.庚款兴学7.6.留法勤⼯俭学7.7.国⽴中学7.8.抗⽇军政⼤学7.9.黄埔军校7.10.陈鹤琴1-1.智者1-2.“七艺”1-3.“苏格拉底法”1-4.“⼗⼆铜表法”1-5.亚⾥⼠多德1-6.柏拉图1-7.西塞罗1-8.昆体良2-1.教会学校2-2.修道院学校2-3.⼤教堂学校2-4.堂区学校2-5.宫廷学校2-6.骑⼠教育3-1.⽂艺复兴运动3-2.“快乐之家”3-3.伊拉斯谟3-4.《巨⼈传》3-5.蒙⽥3-6.马丁·路德3-7.加尔⽂3-8.耶稣会4-1.⽂法学校4-2.公学4-3.“学园”4-4.“星期⽇学校”4-5.“导⽣制”4-6.“新⼤学运动”4-7.《国家教育论》4-8.《费⾥教育法》4-9.巴西多4-10.柏林⼤学4-11.贺拉斯·曼4-12.《⽑雷尔·拨地法》4-13.昆西教学法4-14.福泽喻吉4-15.《学制令》5-1.《⼤教学论》5-2.泛智教育5-3.《教育漫话》5-4.“⽩板说”5-5.《爱弥尔》5-6.《林哈德和葛笃德》5-7.《普通教育学》5-8.《⼈的教育》5-9.“恩物”5-10.《教育论》6-1.现代教育制度6-2.现代学制6-3.现代教育⾏政体制6-4.教育系统6-5.综合中学6-6.双轨制7-1.“新学校”7-2.蒙台梭利。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章节题库-中外教育史第四章至第五章【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章节题库-中外教育史第四章至第五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圣才电子书 第4章外国近现代教育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属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案有()。

A.塔列兰计划、康多塞计划、雷佩尔提方案B.阿斯蒂埃法、基佐法案、费里法案C.费舍教育法、巴尔福法、法卢法案D.法卢法案、教育改革法、富尔法案【答案】A 2.英国《1944年教育法》又称为()。

A.巴特勒法案B.费舍法案C.巴尔福法案D.富尔法案【答案】A 3.()与美国教育有关。

A.《课程宪章》B.《1965年高等教育法》C.《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D.《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圣才电子书【答案】B4.下列国家中最早颁布普及义务教育法令的是()。

A.普鲁士B.英国C.美国D.法国【答案】A5.下列国家中国民教育制度具有典型的双轨制特征的是()。

A.日本B.美国C.英国D.中国【答案】C6.18世纪末,英国的“星期日学校”是由()倡导的。

A.洛克B.罗伯特·欧文C.罗伯特·雷克斯D.凯沙图华兹【答案】C7.英国近代的慈善教育主要是指()。

A.中等教育B.初等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教育【答案】B8.英国近代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是()的正式颁布。

A.巴尔福法案B.福斯特法案C.巴特勒法案D.哈多报告【答案】B9.标志着英国“新大学运动”开始的是()的成立。

A.伦敦大学B.剑桥大学C.牛津大学D.耶鲁大学【答案】A10.以下几位哪一位不是英国的教育家?()A.爱尔维修B.斯宾塞C.赫胥黎D.培根【答案】A11.提出“知识价值论”,认为学科是否重要与生活、生产和个人的发展相关系的教育家是()。

A.培根B.洛克C.斯宾塞D.第斯多惠【答案】C12.英国的四位教育家培根、洛克、斯宾塞、赫胥黎在教育主张上有一个共同点是()。

A.主张教育万能B.强调教育的贵族性C.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心理D.提倡科学教育【答案】D13.法国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提出了很多教育改革的基本主张,以下不属于这一内容的是()。

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中国教育史部分第一章远古至西周时期的教育第一节远古社会的教(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二节夏、商和西周的教育(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第一节官学衰废与私学兴起(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二节孔子的教育思想(可做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1、六书2、对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孔子提出了最著名的_________原则。

第三节“百家争鸣”与稷下学宫(只需作一般了解)第四节、墨子与墨家学派的教育思想(填空、名词解释)1、墨子第五节孟子的教育思想(只需作一般了解)第六节荀子的教育思想(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七节《学记》的教育思想(可做名词解释、简答)1、《学记》来源于_____________一书。

2、《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第三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第一节封建制文教政策的确定(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二节封建教育制度的初步形成(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三节“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只需作一般了解)第四节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可做名词解释、简答)1、三大文教政策2、简述汉代独尊儒术的政策第五节王充的教育思想(只需作一般了解)第六节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一节封建制文教政策的确定(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二节科举制度的产生(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三节韩愈的教育思想(可作填空、名词、简答)1、韩愈关于人性的看法,提出“________ ”说。

第五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第一节封建教育制度的发展完备(填空、简答)1、简述宋出三次兴学的内容及其影响第二节 科举制度的发展(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三节书院(只需作一般了解)第四节蒙养教育和蒙养教材(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五节朱熹的教育思想(名词解释、简答、论述)1、简述朱子读书法2、存天理、灭人欲第六章明至清中时期的教育第一节封建教育制度的腐败(只需作一般了解)第二节科举制度的教条化(只需作一般了解)1、明清科举考试采用的十分教条的形式的文体是______。

吴艳茹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吴艳茹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吴艳茹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关于吴艳茹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题:
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
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
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

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

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中外教育史(中国史部分4)

中外教育史(中国史部分4)

7
2、 学校向工农大众开门
• 在农村,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办学,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扫盲教育。 • 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扫盲工作委员会。各种为成年工人和 农民开办的业余学校发展迅速。
3、接管旧学校
• 所有公立学校自然而然为新政府接管。 • 私立学校较为复杂,接办的时间较长:1952年底完成教会大学和私立 大学的接管;1956年初完成中小学私立学校的接管。 • 私立学校的消失,使中国教育步入单一由政府办学的时代,很快形成 了全国一盘棋的模式。这种单一的办学形式虽在短时间内顺利进行教 育改造,但从长远来看,却容易使学校教育陷入僵化和自我封闭,与 世界教育多元化发展不一致。
生产劳动、体育卫生、党的工作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15
2、“小学五十条”
1963年3月教育部发布《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简称“小学四十条”。 “小学四十条”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方面: 1)方针、任务、目标;2)教学;3)德育;4)学校管理; 此外,“小学四十条”还对教师、生产劳动、生活保健、党的工 作等作了具体规定。
去。”此即“七二一指示”。 •上海机床厂为贯彻这个指示,创办起“七二一大学”,全国各地相 继仿办,据新华社1976年上半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七二一大 学”1.5万多所。
21
四、“工农兵管理学校”
•“文革”使学校陷入极度混乱,相互敌对的造反派组织在校园里大
搞“文攻武卫”。
•毛泽东于1967年3月决定由解放军组织军训团进驻学校; •1968年7月27日首批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清华,并陆续进驻北 京的一些学校。8月,中央发出《关于派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的通知》, 要求“各地应该仿效北京的办法,把大中城市的大、中、小学逐步管
院系调整的目的: 1)打破原有高校的内部结构,进行重组和新建; 2)分散高校中的旧势力;

中外学前教育史

中外学前教育史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四章外国近代学前教育概况17 世纪60年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在此以后法国、德国、俄国、美国和日本等国也都通过各自不同的途径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些国家又分别形成了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育制度学前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伴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开始产生了近代学前教育机构。

最早诞生的近代学前教育机构是英国的欧文在1816年创办的幼儿学校它曾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欧洲一些国家学前教育的楷模。

到19世纪中期德国的福禄倍尔所创办的幼儿园又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效法的榜样。

福禄倍尔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很快地被传播到世界各地。

这样到19世纪未20世纪初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均已初具规模有的国家的学前教育还具有了公共教育的性质。

第一节近代英国的学前教育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也是最早产生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国家。

英国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曾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逐步形成和推广的过程。

在英国19世纪前期的幼儿学校运动中以欧文的幼儿学校和维尔德斯平的幼儿学校为代表。

欧文幼儿学校的产生为英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开了先河。

维尔德斯平也为英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推动了幼儿学校在英国的普及而且维尔德斯平幼儿学校的主知主义倾向非常具有代表性曾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被一些国家的学前教育机构所借鉴。

英国19世纪后期学前教育的发展主要是受福禄倍尔幼儿园的影响引进和推广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对本国的学前教育进行改革。

一、17世纪末至18世纪上半期英国贫民政策中的幼儿保健和保育问题17、18世纪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妇女投身于工业生产劳动。

由于她们整日劳动她们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健康状况很差。

双亲为谋生而去工厂做工使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损害。

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的死亡率很高。

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幼儿救济和保育便成了当时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于是相继出现了一些由教会和慈善团体创办的孤儿院、救济院等机构。

中外教育史第4节《大学》《学记》

中外教育史第4节《大学》《学记》
这句话的意思: 大学做学问的目的是发扬先天固有的德性,革新旧 的思想和习气,以求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三纲领”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以至社会的层层递进的完 整体系,表达了儒家以教化为手段,以仁政、德治为目标的教育主张。
《大 学》
2、“八条目” 为达到“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的目的,《大学》提出 了具体的步骤: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 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 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总之,《学记》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进行了高度概 括和总结,不仅对我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


●启发诱导——“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豫时孙摩——“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
“相观而善之谓摩”。 ●长善救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
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 救其失者也。”
●藏息相辅——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 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学 记》
3.论教师 《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尤其是孔子和荀子尊师重教的传统,认为教学成败
的关键在于教师。 关于教师的作用,《学记》说:“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
不慎也,《礼记》曰:三王四代惟其师。此之谓乎?”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

德国 1.几乎没有专门的师范机构,
英国 1.一开始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担
任教师,教会学校则一般由僧侣担任 教师。2.非国教派信徒兰卡斯特和国 教派传教士贝尔各自创立了“导生制 ”。3.枢密院教育委员会第一任主席 凯·沙图华兹。以个人名义创办了一 所旨在培训贫困儿童教学的巴特西师 范学院,也称圣约翰学院。1844年, 该学校转由全国贫民教育促进会管 理,主要致力于制造业和采矿区地区 培养师资,成为英国师范教育的开端 。
导体制
的形成
和演变 俄国 1.1649年颁布《会典》。
2.1786年,俄国颁布了第一个《国民 学校章程》。3.1802年,成立教育部 。4.1817年,成立了“宗教事务与国 民教育部”。5.1835年,沙俄政府颁 布了新的《大学规程》。6.19世纪60 年代,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点,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沙俄政府废 除了农奴制。
堂,高等教育也不架设贵族和上层阶 作主要是组织考试和授予学位。2.大学 洪堡德在费希特等人协助下创建了柏林
级的特权,广大资产阶级子弟拥有了 开始朝着适应资产阶级政治经济需要的 大学;教育目的是大学应该在学术研究
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在新大学运 方向发展。如语文成为了独立的专业, 方面有所建树,从而为国家发展创建出
传和识字教育,免费入学。4.1833年 关的知识。此外,还规定必须经过专门 堡德按照人文主义思想对各级学校进行
英国政府通过第一个工厂法。5.1870 训练,得到国家证书后,才可重任教师 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5.1854年,
年教育署长W.F.福特斯提出了《初等 。2.1881年~1882年,法国教育部部长 普鲁士颁布了一个教育法案。6.1872年
俄国 1.1632年成立的基辅莫吉拉学

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整理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整理:1. 古代教育制度:古代教育制度主要以师徒制为主,例如中国的儒家教育、古代希腊的师范制度等。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能。

2. 基督教教育:基督教教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其教育理念强调信仰和教育的统一。

基督教教育重视灵魂的救赎,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宗教信仰。

3.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改革: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改革强调人文主义思想,主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该时期兴起了新航海时代,探索精神推动了科学教育的发展。

4. 工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工业革命催生了普及教育的需求。

义务教育成为了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大众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同时,工业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兴起。

5. 美国公立教育:美国于19世纪中叶开始推行公立教育,即政府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

这一制度的推行大大提高了美国人民的受教育水平,也为美国的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6. 中国的近现代教育改革:中国的近现代教育改革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戊戌变法。

中国开始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如洋务运动时引进的近代大学制度,以及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教育领域推动的改革。

7. 教育的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教育也逐渐国际化。

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越来越多,学生和教师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

国际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事业的相互借鉴和发展。

8. 新时代的教育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电子教育、在线学习平台、远程教育等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方式和模式。

参考内容(不包含链接):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整理如上。

古代教育制度以师徒制为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能。

基督教教育强调信仰和教育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宗教信仰。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改革推崇人文主义思想,工业革命催生了普及教育的需求。

美国的公立教育为其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近现代教育改革源于戊戌变法,逐渐引进西方教育制度。

《中外学教育史》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中外学教育史》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中外学教育史》复习资料整理总结1.原始社会时期儿童教育的特点内容主要是:①社会公育是实施儿童的基本形式:②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实施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③原始会儿童教育的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④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5、原始社会教育方法简单,主要是观察模仿、口传身授,在实际活动中进行教育。

2.《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它是分年龄的教育。

3.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4.所谓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5.太师太保太傅合称“三公”6.我国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文王的母亲太任。

7.奴隶社会时期学前教育的总特点是:1.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2.学前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宗法性;3.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初步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4.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尤为重视,不仅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

8.因此在封建社会中,培养幼儿的孝悌观念,成为家庭学前教育的首要任务。

9.王应麟的《三字经》是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童蒙读物。

10.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外像内感”的胎教理论。

外像是指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内感是指母体内的胎儿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感应。

11.《颜氏家训》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12.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一、提倡尽早实施二、提倡威严有慈三、重视语言教育四、强调真才实学五、重视风化陶染13.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应当从严入手,严慈结合14.朱熹强调“眼前事”,养成习惯。

编写了《童蒙须知》与《小学》在教育工作中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主15.王守仁,自然教育论提出者,自然教育比卢梭早200年传统教育思想:一、对传统儿童教育观的批判二、在教育理念上,提倡顺应“童子之情”三、在教育内容上,提倡“歌诗”“习礼”和“读书”的全面教育四、在教育方法上,提倡“诱”“导”“飒”的教学方法16.《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为学前教育专门制订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2013-09-19教育救国论”是严复的一 个突出思想特点。 严复疾呼必须实行变法,否 则必然亡国。而变法最当先的 是废除八股。严复历数八股的 危害: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 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 无人才奈何?曰有大害三: “其一曰锢智慧”、“其二曰 坏心术”、“其三曰滋游手”。 很重视妇女教育。 提倡西学,反对洋务派“中学 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
2013-09-19 5
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中兴起的向西方学 习西学、西艺的教育思潮。提出“自强”、 “求富”的口号,以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 士大夫官僚主张仿效西方列强练兵制器,兴 办军工和民用企业,从事洋务活动首先要重 视培养洋务人才。
2013-09-19
6
2.资产阶级维新派对西方教育制度的宣传 (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教育主张 (2)康有为的《大同书》 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教育制度, 其中包括学前教育制度。 (3)梁启超的《教育政策私议》 提倡设立两年制幼稚园,招收 5 岁以下的 幼童
镇”的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2013-09-19
11
(三)蒙养院保姆的来源与培训
育婴堂和敬节堂的乳媪和节妇充当 注:乳媪(rǔ ǎo),乳母 训练保姆的教材诸如《孝经》、《四书》、 《烈女传》、《女诫》、《女训》、《教女遗 规》等,还有一些外国家庭教育书如日本天下 歌子《家政学》。
2013-09-19
2013-09-19 7
第二节 蒙养院制度的确立和实施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
庆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其中就包括了蒙养院制度,我国的近代学前教
育才开始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
2013-09-19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的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或理论?答:(1)适合他们生活、生产劳动,是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2)不仅是生存发展的需要,还是适应繁衍的需要;(3)从其产生就是有意识进行的,是生活中的言传身教。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答:母系氏族:5万年前-5千年前;父系氏族:5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1)生产劳动的教育(石器);(2)生活习俗的教育(成人礼);(3)原始的宗教教育(灵魂崇拜);(4)原始的艺术教育(歌唱、舞蹈、给饰、雕刻等);(5)体格和军事训练。

3、试述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答:(1)教育的目的一致,教育的权利平等;(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括了多个方面;(3)教育活动在生活、生产中进行;(4)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5)男女的教育是有区别的,根源在于社会分工;(6)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的人员。

第二章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教育1、“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答: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西周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六艺”教育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

按其学科性质分为三个方面:(1)礼乐,属于政治教育的范围,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礼包括了奴隶社会的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各种仪节,着重于训练人的外在行为规范。

乐包括器乐、诗歌、舞蹈等,是各门艺术的总称,包含了德、智、体、美多种教育因素,着重于陶冶人的内在精神情操。

(2)射御,是军事教育方面的内容。

射指射箭技术的训练,御指驾驭战车的技术训练。

西周时期以车战为主,常以拥有战车的多少来衡量一国武力的大小。

因此,射、御是当时主要的军事技术。

(3)书数,是基础文化课。

书,即识字、习字教学。

数的教学,包括教儿童数数、学习记日法,以及一般计算能力的培养。

书、数的教学,主要是在儿童时期进行,因而它们被称为小艺。

2、春秋时期历史性教育变革有何表现?答:(1)官学衰退。

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上卷中国教育史第⼀章夏、商、⻄周时期的教育1.⻄周的教育⾏政体制——“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具有两个典型特征:第⼀,政教合⼀;第⼆,官师合⼀。

2.⻄周的教育内容——六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礼乐射御为“⼤艺”,属于⼤学课程,书数为“⼩艺”,属于⼩学课程。

3.周宣王时太史籀做作的《史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记载最早的⼉童识字课本。

第⼆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1.孔⼦的教育思想论教育对象与教育⽬的教育对象——“有教⽆类”孔⼦主张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旧习,扩⼤教育对象的范围。

“有教⽆类”是孔⼦创办私学的⼀条基本原则。

⼀,种族,即招收学⽣时不分⺠族、国别。

⼆,类别,即招收学⽣时不问等级出⽣、不分贫富贵贱。

三,定规,即招收学⽣时灵活机动、不循成规。

对年龄没有限制,对智⼒性情没有限制,对学习态度也没有限制。

2.教育⽬的——“学⽽优则仕”教学⽅法:因材施教⾸先要求教师承认学⽣之间存在个别差异,并充分了解学⽣对个性特征和才能志趣。

p23句⼦例⼦3.《⼤学》中的教育思想(1)三纲领“⼤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在⽌于⾄善。

”这是对于⼤学教育⽬的的纲领性概括。

明明德,就是使天⽣的善性——“明德”得到明复和发扬。

亲⺠,即新⺠,就是推⼰及⼈,把个⼈⾃身的善转化为他⼈乃⾄全体⺠众的善。

⽌于⾄善,就是要以达到⾄善的境界为最终⽬标。

(2)⼋条⽬⼋个教育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修身、⻬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是⼤学教育的初始阶段,其任务在于学习儒家德⾏艺能等⽅⾯的知识。

诚意、正⼼、修身,属于意志和情感⽅⾯的综合修养阶段。

诚意指意念和动机的纯正;正⼼指摆脱情绪的影响,保持认识的中正和信念的坚定;修身,指超越个⼈的⾃省和⾃律,在与他⼈的相互关系中再认识和提⾼⾃我。

⻬家治国平天下,是⼤学教育的实践⽬标。

⻬家,成为家族的楷模;治国是⻬家的扩⼤和深化,平天下是治国的扩⼤和深化。

4.《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篇专⻔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虚壹而静2.庚款留学3.智者4.《教育论》5.公学二、简答题1、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哪些进步?2、赫尔巴特关于道德训练的观点。

三、论述题试评 1922年学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答案一、名词解释1.虚壹而静:是荀子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强调学习要专心有恒。

所谓“虚”,就是不要先入为主。

所谓“壹”,就是不能一心二用。

所谓“静”,就是头脑要清醒。

2.庚款留学:是美国为加强对华影响,国会通过将庚子赔款剩余部分本息退换中国,作为中国选送学生留学美国和创办清华学校的费用。

1924年又退还全部庚款用于“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

3.智者:又称诡辩家,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产生于古希腊教育发展的古典时期;他们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他们对西方文化,特别是对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教育论》:是英国近代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由《智育》、《德育》、《体育》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四篇教育论文组成;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

5.公学:英国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以培养一般公职人员为教育目的,后来发展成为为贵族、教士、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私立、寄宿、以升学为宗旨的中等学校。

它的设施、师资、教育质量要比一般的文法学校要好,收费更高,为英国培养了不少政治经济领袖人才,以天才教育相标榜。

二、简答题1、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哪些进步?1912年至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王子癸丑学制,是近代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第一次系统的改革,它与癸卯学制相比。

有很大进步:(1)它缩短了教育三至四年,使教育易于普及;(2)取消了奖励毕业生科举出身的制度,消除了科举制度的阴魂;(3)女子教育取得了一定地位,初等小学男女同学,中等以上学校专门设立女校;(4)在课程改革上,取消了忠君、尊孔的课程,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生产技能的内容;(5)改进了教学方法。

中外教育史重点内容

中外教育史重点内容

第一章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教育的转变一、教育的起源学说:代表人物、内容、局限性1、神话起源说:主要观点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其目的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

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尤其是高等动物,生来就具备一种由遗传而得的潜在的教育能力,从而使后代能持续地维持下去。

评价为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为美国的孟禄,主要观点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而此种无意识的模仿不是习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评价为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4、劳动起源说:主要观点为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评价为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把“金钥匙”。

二、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实施(教育性质、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三、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种方面。

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种进行。

4、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5、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6、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四、世界早期学校的基本概况(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五、夏商周学校的基本类型(尤其是西周—小学和大学)六、西周学校教师的特点(官师合一)七、六艺教育的内容八、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基本概况、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简答)不同点:(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以农业国、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服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

而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

(2)培养目标不同:斯巴达统治者对内施行暴政;对外则实行防御、侵略政策,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

中外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学前教育是指针对3至6岁的孩童进行的一种教育形式,旨在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学前教育在中外各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些中外学前教育史的复习资料,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古代中国的学前教育主要由家庭教育和古代儒家学堂组成。

家庭教育是最早的学前教育形式,父母亲自教育孩子,传授基本的礼仪、语言和文化知识。

而古代儒家学堂则是专门为年幼的孩子开设的学校,由负责教育的书师教授经典书籍的阅读和书写,以培养孩子的基本素养和学习能力。

二、西方学前教育的起源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

在这个时期,欧洲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机构。

最早的幼儿园由德国教育家弗里德里希·弗雷贝尔在1816年创办。

弗雷贝尔主张通过游戏和自由活动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这一理念对后来的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中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在中国,20世纪初,学前教育开始引入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1903年,中国开设了第一家现代幼儿园,孟令園。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学前教育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而在西方国家,学前教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发展。

各国纷纷建立了以学前教育为主的学校和机构,为孩子们提供早期的综合发展和教育。

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理能力等。

四、中外学前教育的特点与目标中外学前教育在一些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比如,都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创造力,并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不同的是,中国的学前教育更注重对孩子的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而西方的学前教育更加强调孩子的游戏和自由发展。

总体来说,中外学前教育的目标是相似的,都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学前教育都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好奇心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

五、总结学前教育在中外各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宋代地方官学的特色:
⒈主管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

⒉实行三舍法。

⒊教育经费来源途径多。

二、以讲学为主的书院的出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⒈官学的衰废为书院的产生提供了外部条件。

⒉书院的产生与社会经济基础的新格局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⒊禅林制度的影响。

三、促成南宋书院的发展是多方面的:
⒈南宋官学的衰废是书院发展的直接原因。

⒉科举制度的腐败,也是南宋书院发展的重要原因。

⒊理学的发展也是书院发达的重要原因。

⒋名师大儒在书院讲学,为书院树立了威信,扩大了影响,促进了书院的发达。

⒌南宋印刷业的发展为书院的发达提供了有利条件。

⒍南宋书院的发达,也与统治集团内部不同派别的斗争有着密切的关联。

四、宋元蒙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最突出的有三点:
⒈重视蒙学教育在人的一生中的基础作用,强调时时处处严格要求。

⒉重视用学规、学则之类的形式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

朱熹《童蒙须知》
⒊注意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朱熹的读书法的:a.循序渐进b.熟读精思c.虚心涵泳d.切记体察e.著紧用力f.居敬持志
六、王守仁根据“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观点提出了具有心理学思想特点的道德修养方法:1.立“为圣人之志”2.省察克志3.事上磨练
七、对京师同文馆历史地位的评价:
首先,京师同文馆既有封建性,也有殖民性。

其次,对封建教育产生了冲击。

第三,京师同文馆实行的一套西方近代教学制度对后来其他新式学堂的建立具有示范作用。

八、洋务运动的历史影响:
⒈是对传统儒学教育思想的历史性超越,是中国近代化的尝试。

⒉它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教育指导思想,冲破了两千多年传统教育的藩篱。

⒊它将培养目标定位为造就懂外语、晓科技的洋务人才,动摇了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念。

4.重视“西文”、“西艺”的课程的开设,是对西方教育内容的价值的承认和对传统教育内容的不满,这无疑有助于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

⒌它对西方教育制度、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模仿,也有利于中国教育的改革和进步。

九、维新派的主要教育主张:1.教育为本2.注重西政的学习3.改革旧的封建教育制度4.重视普及教育,推行资产阶级近代教育制度5.强调师范教育6.强国必由女学十、六三三学制的主要特点:
1.教育段年限划分较为科学,六、三、三、分段恰好与我国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相符合,同时缩短了小学教育年限也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

取消大学预科,有利于大学集中精力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

2.以加强中等教育为核心,延长中学教育年限,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也有利于中学生完成升学和就业双重准备。

3.注重职业教育
4.注重个性发展5.给各地更大的灵活性6.注重普及教育,规定4年为义务教育年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