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XKCOM20111214103510975336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单元测试卷 4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3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正面影响 人类进行 生态环境 建设,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可以增 加环境的 稳定性 。 2.负面影响 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破坏生态环境,导致 各种自然灾害频发。
K12课件
4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影响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 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 (1)人能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 易损程度 。 (2)人本身的灾前 防范意识 、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 自救互救行为,都影响着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化后的曲线和城市化对灾情产生的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A.a 放大 B.b 放大 C.a 缩小 D.b 缩小 解析:第 1 题,a、b 两条曲线具有明显的差异,a 曲线起伏
和缓,说明径流量季节变化小;b 曲线起伏大,说明水量季
节变化大,汛期时易出现洪灾,枯水期时易发生旱灾。由两
条流量过程线的比较可知,若由 b 曲线变为 a 曲线,说明径
18
2.高风险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 (1)高风险区是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 敏感
区域。
(2)具体影响进 迁入 出高 高风 风险 险区 区— —— —“ “
放大”灾情 缩小”灾情
二、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1.地质历史时期 (1)只有“灾变”,没有“ 灾害”。 (2)主要灾变:火山喷发、岩浆活动、海侵与海退、气候剧变 、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K12课件
1
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和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情景导入先思考 如今可以“去武汉看海”“到杭州观水漫金山”“坐北京地铁赏 水帘洞景”。暴雨过后,积水成涝,已然不是新闻,2016 年 5 月 10 日早晨,广州 2 小时雨量达 81.4mm。根据广州市三防办通报, 全市多个区域交通受到影响。天源路,华南植物园路段,地铁站 外水浸已过腰;由于路面排水问题,马路水流进了长湴地铁站。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5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5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5第一篇: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5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一、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5.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旨在学习日常生产、生活中人类经常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形成机制、发生原理及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着眼,目的是更有救地防灾、减灾,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目标和策略:(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5.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资料,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探究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利用媒体资料通过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辩证的看待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2.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发展观。

四、教学重点: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灾情。

五、教学难点: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具: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前一节我们学习了自然灾害都有各自的形成原因与地域分布规律。

这一节我们将学习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都有哪些影响。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地面沉降,并引起建筑物坍塌,
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塌方。
(3)随着城市化发展,图中西侧的森林被砍伐,这将会引 起地下水、河水怎样的变化?
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河水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变化加大,
洪水水位抬高。
最新版整理ppt
21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1、地质历史进程中的“灾变”
救灾不力、防灾无措
同样的灾害强度下,人类在自然灾害高风险区的活动(比如建 房、耕作等)强度和范围越大,高风险区的经济密度越大,则灾情 放大;反之则灾情减小。人类的活动,有可能导致大灾小害,或者 小灾大害。
当堂训练防震减灾,需加强科学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发达国家发生地震的频率已经很低 ▪ B.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
日本
案①例: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
2003年9月26日凌晨, 日本北海道遭 遇里氏8级强震,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 但只有1人死亡,400多人受伤。
导致这次地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主要 有哪些?
案①例: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
(1)政府对地震高度重视; (2)国民有较强的防震意识:
①住户清楚防灾紧急通道;②易倒易碎品合 理放置;
请分别从利、弊两
最新版整理方ppt 面列举实例。
3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生态建设
例: 修建水库 植树造林
生态系统 良性循环
增加环境 的稳定性
径流量稳定
减轻旱涝灾害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减少滑坡、 泥石流
生态破坏
使环境更 不稳定
多种自然 灾害频发
修建水库能够在汛期 削减 洪峰,枯水期 补充 河流
智利的瓦尔帕莱索城在1985年发生了7.8级地震, 由于人们在灾前用现代抗震技术逐一加固了房屋,灾损 大大减少,仅死亡了150人。而1962年发生在伊朗伊斯 法罕的7.6级地震,全市幸存者仅有30%,有一万多 人死亡。造成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是伊朗人习惯修建厚 墙泥砖房,这种房屋抗震力极差。

最新《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解析教学讲义ppt

最新《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解析教学讲义ppt

(二)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1)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 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2)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 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3)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例 1 、 已 知 f(x1)x22x,求 f(x)的 解 析 式 .
例2、若g(x 1) 2x 2, g(x) 4,求x的值.
例 3 、 已 知 f(1 x)= 1 xx2, 求 f(x)的 解 析 式 .
例 4、 已 知 f( x1)x2x,求 f(x) 的 解 析 式 .
作业:
1、已知f (x 1)=x2 +4x 1,求f (x)的解析式.
台风风 暴潮
多在夏秋 季节台风 鼎盛时期
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 地区均可能发生
中纬度沿海地区,以
温带风 暴潮
春秋季节
欧洲北海沿岸、美国 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
方海区沿岸为多。
特点 来势猛、速度 快、强度大、 破坏力强
增水过程相对 平缓
四、病害、虫害和鼠害等生物灾害
(一)病害 1.类型: 2.病害发生的原因: ⑴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 ⑵外来病原体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3.危害 (二)虫害和鼠害 1.虫、鼠害的特点: 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解析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一、自然灾害 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自然灾害: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 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2)灾种不同, 受灾体也不同, 如干旱的主要
受灾体为农作物及农田, 地震的主要受灾体 为房屋、桥梁等工程建筑物, 风暴潮的主要 受灾体为海水养殖场、船只等近海事物.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①特点: ____________性和隐蔽
②差异 性 . 非可再生资源 : 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
目不同, 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 致灾因子强度不同 B. 人口密度不同 C. 抗灾救灾投入不同解析】 (1)火山喷发属于自然灾害形成条
件中的自然异变, 是致灾因子之一. (2)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冷却以后形成玄武 岩. 四个选项中, 哥伦比亚高原属于火山喷发 形成的玄武岩高原.
(2)判断自然灾害的方法
判断一种事件或现象, 是不是自然灾害, 要同
时具备两个条件: ①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 ②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社会失稳 或资源破坏. 即必须同时具备自然属性和社 会属性, 如果缺少条件②, 那只可能是一种自
然异变或自然现象;
如果缺少条件①, 那可能只是一种人为灾害.
如果这些变化有损害的客体, 则演变为自然
灾害, 两者关系如下所示: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人类社会
1. 灾情的衡量标准:
________________和自然资源
的损失.
2. 灾害表现
(1)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 类型 具体损失
牲畜 房屋 作物、_________ 、林木、
直接经 济损失
_________、
基础梳理·自学导引
一、自然灾害 1. 概念 : 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
财产损失 资源破坏 成的人员伤
自然异变 亡、______________ 、社会失
稳、

(完整版)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完整版)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暴雨洪涝的发生
滑坡、泥石流
太阳黑子增多
火山喷发
地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岩浆、碎屑 断层
岩浆活动 内 地壳运动 力
岩体整体下滑



泥沙石块向下流
4、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形成性关联—形成灾害系统(震滑泥系统) 我国泥石流与地震的分布地区大体一致
是怎样形成的?四种地质灾害成因上相互有 什么联系?
经济水平、昼夜
(6)地震的分布
(6)世界地震的分布
时间分布: 活跃期和 平静期交替。
东非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80%以上的浅源 地震和几乎全部 的中、深源地震 最主要的地震带
空间分布:
板块的边缘地带; 消亡边界为主; 大的断裂带。
2、火山喷发
2、火山喷发
2、火山喷发
2、火山喷发
(5)预防措施: 改善农业生态,选择耐旱的作物。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
我 国 干 旱 等 效 频 度 分 布
4、寒潮
(1)形成(反气旋、冷锋) 西伯利亚、蒙古高压旋出的大范围的强冷空气
(2)发生时间:秋末、冬季、初春 (3)影响范围:我国大部分地区(除西藏、云 贵、海南影响较小外)
5、不得已需外出作业的人员在避风避雨时 要选择安全地带,小心“飞”来横祸。在野外 主要小心公路塌方、树倒枝折等危险。
2、暴雨洪涝
(1)形成(考虑自然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①气候——降水(强度、持续时间、季节分 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台风等); ②地形特征:地势低洼 ③水文水系特征:羽状水系或扇形水系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件1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件1

(3)土地荒漠化的特点 ①全球土地荒漠化一直呈 加速 发展之势。 ②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头号 生态环境 灾害。 (4)土地荒漠化的本质:一种与 生态破坏直接相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为自然灾害。
1.环境污染造成的人为自然灾害 (1) 概 念 : 人 类 排 放 到 自 然 环 境 中 的 各 种 人 造 物 质 破 坏 了 环 境 的 自然状态 ,通过某些自然过程的积聚和 放大 ,会引发一列 的灾害,反过来给人类自身造成严重的后果。 (2)案例 ①过度排放 氮、磷 等物质引起的湖泊富营养化和水华暴发灾害,近海 海域 赤潮 灾害。 ②排放的 重金属 化合物和有机毒物污染水体和土壤。
三、气候变暖诱发自然灾害 1.气候变暖的事实和原因 (1)事实 ①过去100多年来,大气中 二氧化碳 等温室气体的浓度迅速 增加 , 大气 温室效应 显著增强。 ②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100年升高了0.6 ℃。 ③全球自然灾害(尤其是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也呈现 加速增长 的态势。 出 (2)原因 人为 排放量 的加速增长和 毁林 等人为活动不断增强。
2.教材P62“图3-3-7水华暴发区的湖水”和“图3-3-8赤潮暴发区的 海水” 提示:(1)水华、赤潮暴发时,水体颜色都会发生变化,这是由于人们 排放到地表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多,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 体颜色发生变化。 (2)湖水暴发水华、海洋暴发赤潮都会引起鱼虾大量死亡。死亡原因有 相同之处:藻类生物生长繁殖和死亡分解过程中都要消耗水中的溶解 氧,导致鱼虾等生物缺氧窒息而死。也有不同之处:赤潮中的藻类在 代谢过程中还产生大量生物毒素,可引起鱼虾病变死亡。
2.土壤污染灾害 (1)成因: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及人类活动排放各种废弃物。
污染 (2)危害影响工矿区、 最终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共74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共74张)
突发性、周期性、复杂性、潜在性、群发性、多因性
3、自然灾害按成因与发生过程可分为哪几类?
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
4、自然灾害的危害?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5、我国的自然灾害特点?
种类多,频率高,影响范围广
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地震----危害最大
2、为什么说气候是影响洪涝灾害较大的因 素?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气候因素
阅阅读读::我自国然洪资涝源灾害的频属繁性发生的原因
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原因有哪些?
锋线
夏季风
我国冬夏季风的进退与雨带的推移
冬季风
雨带位置
原因
华北雨带 ——锋面雨带北移控 东北雨带 制本区,出现北方盛
冬季风
7-8月份 6-7月份
阅阅读读::1自998然年资长江源流的域属的性洪涝灾害
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有哪些特点?
阅阅读读::1自998然年资长江源流的域属的性洪涝灾害
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有哪些特点? 洪水发生早、来势猛 洪峰次数多、水位高 洪水持续时间长
阅阅读读::1自998然年资长江源流的域属的性洪涝灾害
1、你认为防洪减灾的措施有哪些? 2、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应对洪水灾害?
(经典教学PPT)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灾 害与人 类活动 (共74 张PPT )-导学 课件( 示范)
(经典教学PPT)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灾 害与人 类活动 (共74 张PPT )-导学 课件( 示范)
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 滑坡、泥石流
台湾大屯火 山群主峰七

人教版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word学案

人教版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word学案

人教版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word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自然灾难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明白得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2.运用资料(如照片)展现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难的阻碍。

3.初步阐述自然灾难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形成机制。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明白得自然灾难的内涵2.明白得自然灾难的危害及其程度★自主学习一、自然灾难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难(1)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专门。

(2)自然灾难是指由于__________变化造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3)关系:自然灾难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产物。

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制造的各种物质财宝上,并使之造成__________,才成为灾难。

2.自然灾难的发生的条件(1)自然灾难形成的具备条件:—是要有__________作为诱因;二是要有__________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担灾难的__________。

(2)自然灾难孕育于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环境中。

(3)自然灾难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难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难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和承担灾难的客体(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合作探究一:读课本P2~P3页案例,辨析哪些是自然灾难,哪些不是?什么缘故?请你讲出你认为的判定标准是什么?二、自然灾难的阻碍灾情的大小通常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缺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缺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

1.人员伤亡(1)自然灾难带来的__________是相当惨重的,同时在灾难中还会由于断水、缺粮、失去亲人、无家可归等灾难境遇,造成恐慌、忧愁、痛楚等__________和__________损害。

1.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内涵。

(2)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危害及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2、难点:自然灾害危害形成机制及影响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课堂小节1、本节结构关系图2、学法指导:“自然灾害及其影响”部分知识理论性、系统性强,因此本节教学采取了案例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

学法中应注意多联系实际,从实际案例中归纳、总结、概括、比较。

解题技巧:判断自然灾害一是诱因为自然异变;二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五、目标检测:(一)选择题:(每题1-2个选项)1、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B.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C.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D.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2、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A.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B.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表层环境中C.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3、从表1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表1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A.灾害的强度减小了B.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C.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D.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5.9°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

回答4-5题。

4、这次海啸造成该地区人员重大伤亡的原因是()A.人口老龄化B.沿海人口密度大C.多河流入海口D.缺乏海啸预警系统5、海啸过后,当地政府采取措施严防瘟疫的发生。

大灾之后易引发瘟疫,这与当地的哪两个因素关系最密切()A.地形B.气候C.人口D.交通6、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C.1976年唐山大地震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7、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A.致灾因子强度B.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C.孕灾环境大小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8、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

高中地理选修课件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本章整合

高中地理选修课件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本章整合
人口分布变化
自然灾害往往导致受灾地区人口数量减少,人口密度降低,甚至造成人口灭绝。
人口迁移
灾害发生后,受灾地区居民可能被迫进行迁移,寻找更为安全的居住地。这种迁 移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期的。
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础设施破坏
自然灾害可能破坏交通、通讯、供电 、供水等基础设施,导致经济活动受 到严重影响。
社会经济影响
自然灾害对农业、工业、交通等各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导致社会 经济发展受阻。
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策略与措施
防灾减灾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灾害预警和应对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
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自然灾害发生风险。
科技创新与智慧防灾
加强科技创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防灾减灾效率;推广智慧防灾理念和技术应用,提 升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REPORTING
地震灾害
01
02
03
地震的成因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 运动引起的,包括板块运 动、火山活动等。
地震的影响
地震会导致房屋倒塌、道 路断裂、人员伤亡等严重 后果。
地震的防御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提 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制定应急预案等。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的类型
包括台风、暴雨、洪涝、 干旱、雷电等。
文物等。
社会心理影响
灾害会给人们带来恐惧、焦虑等 负面情绪,甚至导致心理创伤。
灾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自然资源损耗
灾害可能导致土地、水、森林等自然资源的严重 损耗,影响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恶化
灾害发生后,生态环境可能受到严重破坏,如水 质污染、土壤侵蚀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讲义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讲义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讲义一、自然灾害的定义与类型当我们谈论自然灾害时,首先要明确它的定义。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飓风、干旱、滑坡、泥石流、海啸等等。

地震,通常由地壳运动引起,其能量瞬间释放,给地面带来巨大的破坏。

像 2008 年的汶川地震,无数房屋倒塌,众多生命消逝,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

洪水,可能由暴雨、河流决堤或冰雪融化等引发。

它能在短时间内淹没大片地区,摧毁房屋和农田。

比如 1998 年的特大洪水,让许多家庭失去了家园和生计。

飓风,又称台风,是一种强大的风暴系统,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它的破坏力极大,能将树木连根拔起,摧毁建筑物。

干旱,则是长时间的降水不足导致的。

农作物会因缺水而干枯,造成粮食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往往是由于山体的不稳定和强降雨的作用。

它们会冲毁道路和房屋,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海啸通常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滑坡引起,巨大的海浪可以瞬间淹没沿海地区。

二、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类活动在很多方面对自然灾害产生了影响,有些甚至加剧了灾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的大规模建设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和水文条件。

大量的水泥和沥青地面减少了雨水的渗透,增加了地表径流,这使得在暴雨来临时,洪水的风险大大提高。

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和密集的人口也增加了灾害造成的潜在损失。

过度的资源开发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例如,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可能导致地面塌陷;过度砍伐森林会破坏生态平衡,减少土壤的保持能力,增加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的风险。

森林本是大自然的“卫士”,能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一旦被大量砍伐,这些功能就会削弱。

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也会引发或加剧自然灾害。

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在一些沿海地区还可能引发海水倒灌。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如果规划不当,也可能改变河流的自然生态,影响流域的生态平衡。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十章第一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十章第一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ppt
考点二
考点一
典例 (2023·鄂豫晋冀陕五省联考)2023年7月17日下午,陕西省多地下起冰雹,冰雹部分大小如鹌鹑蛋(如图乙)。图甲为全国各月冰雹日占全年的比例图。
说出我国冰雹日最多的季节及冰雹产生的主要危害。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冰雹的季节分布与危害。最多的季节可以结合坐标图信息分析得出。产生的危害可以从对农作物、树木、人畜、建筑物、交通、通信设施等方面分析回答。 【参考答案】 夏季。毁坏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人和动物伤亡,损害建筑物,危害交通和通信设施。
2.(2023·海南高考)初春气温逐渐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石流。规模较大的泥石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灯。下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1500~1700毫米,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拔约1000米,平原平均气温约4 ℃,公路西端海拔约3000米。山地1500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
典例 (2023·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严重次生地质灾害的原因。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本次地震后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分析该地区本次地震后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需要从地形、地貌、水文等方面进行。 【参考答案】 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考点一
(2023·河南濮阳统考)尼泊尔位于亚洲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山地国家。2023年4月25日,该国发生8.1级地震,当地人员伤亡严重,多个登山基地大本营因次生灾害被掩埋,搜救困难。

地理教案: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地理教案: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地理教案: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部分: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的自然力量引发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突发事件。

它们的发生往往与地球的自然规律有关,包括地球内部构造运动、气象环境变化和生物生态系统的演变等方面。

自然灾害以其突发性、破坏性和难以预测性而备受关注。

根据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性质,自然灾害可分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和水文灾害三类。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地质滑坡、地面塌陷等。

地震是地球地壳断裂释放的能量造成的,其破坏力由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决定。

火山是地球火山岩浆喷发的结果,喷发过程中的熔岩流和火山灰对人类、农作物和建筑物均会造成严重破坏。

地质滑坡和地面塌陷多发生在山区和河口附近,其原因主要与水文过程和地面松散物质层的结构性变形有关。

气象灾害主要包括风灾、雨灾和雪灾等。

风灾是指飓风、龙卷风和台风等强风引发的灾害,其破坏力主要来自于高风速和强风力对建筑物、林木和电力设施的影响。

雨灾主要与暴雨引发的洪水有关,其破坏力来自于大量积水对河岸堤坝、农田和城市建筑的冲击。

雪灾主要包括暴雪、冰雹和雪崩等,其冰冻和压力作用使得交通中断、农田受损以及建筑物承受重压。

水文灾害包括洪水、干旱和冰雪灾害等。

洪水是由于降雨过多、雨水集中、河流堤坝阻塞、冰雪融化等情况导致河流水位上升超过警戒线而引发的。

干旱是指长时间缺少降水导致土壤含水量不足,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类的生活用水。

冰雪灾害主要与寒冷气候区域的冰雪变化有关,如冰层厚度超过承载能力引发的冰层崩溃、冰封航道导致交通瘫痪等。

第二部分: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和破坏力。

首先,人类对土地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增加。

例如,过度采矿和挖掘,会破坏地下水和地下岩层的平衡,增加地质滑坡和地面塌陷的风险。

大规模开挖和填埋活动也会改变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增加地下水级的上升,从而增加地震的发生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5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2011年3月21日,九江德安县、星子县等遭到狂风暴雨和冰雹袭击达半个多小时,一些冰雹直径达10毫米以上,民房和农作物遭到不同程度损害。

据此完成1~2题。

1.材料中的灾害( )A.属人为灾害 B.致灾因子是纯自然作用C.致灾因子是由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D.是战争造成的2.材料中的灾害主要造成的影响是( )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毁灭 D.环境受到污染3.下列具有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A.地震和火山 B.暴雨和泥石流 C.洪涝和台风 D.滑坡和沙尘暴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8月袭击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同时中央气象台8月5日17时发布的暴雨警报,淮河以及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将有强降水。

浙江大部、江苏大部将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部有特大暴雨。

回答4-6题。

4.依据上述材料和有关地理知识,与暴雨联系不紧密的地质灾害是()A.崩塌 B.地震 C.滑坡 D.泥石流5.对台风、暴雨、洪涝的最重要监测手段是()A.气象台的人工监测 B.利用气象雷达 C.利用探测气球 D.利用气象卫星6.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袭击沿海地区 B.常发生在秋冬季节C.一种在海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D.只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有关资料。

X地位于美国西部,Y地位于印度中部。

读表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B.X地地震产生的能量大于Y地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D.两地都受到了地震波的强烈冲击8.Y地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为6:30,Y地所采用的标准时是A.东五区的区时 B.东六区的区时 C.世界时 D.以上都不是9.Y地死亡人数比X地较多的原因不可能是()A.人口密度大 B.距震中近 C.地震发生时间 D.Y地位于板块边界地带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城市地下和转化为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现在渗入地下和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32%和43%。

据此回答10-11题。

10.产生城市地表径流比重增加的原因是()A.城市气候异常,导致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B.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C.城市开挖了数条人工河道 D.城市绿化面积减少,道路与建筑用地面积增加11.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有()A.城市河道发生洪水的频率相应减少 B.城市河道中悬浮固体和污染物含量增加C.城市地表的蒸发、蒸腾数量相对减少 D.城市可利用水资源减少12.关于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地发生了滑坡或泥石流,有可能与当地发生过的地震有关B.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 C.人类活动不会减轻火山、地震造成的损失D.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不断提高与人类活动无关13.有关地质灾害叙述正确的是()A.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寒潮、泥石流等B.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多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C.各种地质灾害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D.地质灾害是自然形成,人类无法防御14.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者的成因相同 B.滑坡就是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的下滑现象C.泥石泥即特大洪水爆发 D.滑坡和泥石流在我国分布较广15.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A.滑坡-台风-雷暴 B.火山喷发-地面沉降-全球气候变暖C.水土流失-山洪暴发-海啸 D.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和飓风一样,是人们对热带气旋的别称。

完成16~17题。

16.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多少才称为台风A.6~7级B.8~9级 C.10~11级D.12级17.台风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下列不属于台风灾害的是()A.狂风B.暴雨 C.寒潮D.风暴潮李同学为撰写有关地质灾害分布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到网络查资料,他发现下表所列国A.①②B.③⑩ C.④⑧ D.⑥⑦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受干旱影响的地区较广,其中以西北地区的干旱、华北地区的春早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最为突出。

回答19—20题。

19.关于我国上述地区干旱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季风活动的不稳定性是造成上述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B.气旋是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现象的主要原因C.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是形成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D.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是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20.为缓解干旱对各地区农业的影响,下列措施合理可行的是()①大规模进行海水淡化②采取人工措施,加快西部高山冰川的溶水速度③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④推广节水技术,增加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在四川汶川(30.6°N,103.3°E)发生8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周边地质灾害。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截止到5月17日,全国各地支援灾区捐款捐物总价值已超过60亿元人民币。

据此回答21—25题。

21.地震发生地区位于()A.季风区和非季风过渡地带B. 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C.长江支流岷江与干流交汇处D.亚欧板块内部的川西高原附近22.地震发生时,东半球所处区域()A.全部处在5月12日B.大部分处在5月12日C.少部分处在夜半球D.大部分处在夜半球23.地震发生地区当天与下列几个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接近的是()A.1月28日B.4月15日C.8月3日D.10月17日24.该地震使震中附近河流沿岸多处发生滑坡崩塌,致使河流堵塞,其最大潜在威胁是()A.滑坡体与河水一起形成泥石流B.土坝堵塞河道,上游水位上涨,易诱发地震C.土坝不牢,跨坝后洪水飞泻直下,危及下游地区D.多处堰塞湖拦水,致使下游地区干旱缺水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震后灾区的光缆干线网和微波干线网讯中断,严重影响与灾区联系B. “时间就是生命”,救灾物质主要靠航空运输到达灾区C.利用对灾区全天候航空拍摄,可以全时性指导救灾D.该地震会引发滑坡、泥石流、海啸等地质灾害二、综合题1.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突然袭击美国南部沿海,导致美国南部许多城市一片汪洋。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城市的名称是,当飓风中心移到图中C点附近时,该城市吹风?(2)该飓风在墨西哥湾沿岸登陆时,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其主要原因有哪些?(3)简述台风和飓风的异同,请提出一条减轻其灾害的重要措施。

2.阅读材料和下面的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4年12月26日上午印尼北部苏门答腊岛亚齐省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波及周围国家,截止2005年1月20日,这次灾难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数超过了22万6千人,这是104年来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

材料二中国国际救援队1月19日在印度尼西亚亚齐省省会班达亚齐发现一例新的疟疾病例,后经确诊这个病人患了疟疾。

随着雨季的来临,亚齐省近日连降大雨,印尼官方要求有关各方尽快采取措施,防范雨季可能带来的洪涝灾害和传染病暴发。

材料三国际劳工局1月19日在日内瓦发表公报称,印度洋地震和海啸使亚洲受灾国损失了大约100万个就业机会。

公报估计,受灾国需要2年时间才能恢复85%失掉的就业机会。

(1)本次印度洋地震的震中位于板块和板块之间,这里的板块边界类型属于边界,这次地震属于哪个地震带?。

(2)地震发生时会诱发其它的自然灾害,这次地震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的灾害是,除此之外,地震还有可能诱发哪些灾害?。

(3)这次地震使受灾国家经济遭受重大打击,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是________和。

(4)如何才能减轻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你认为有哪些可行措施。

3.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的气象灾害发生的次数在各个大洲中位居首位,说明发生在亚洲的主要的气象灾害,并选取其中典型的一种气象灾害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2)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的比重在各大洲中的比重较小,试分析原因。

(3)非洲的生物类灾害发生的次数所占比重较大,试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1.B2.B3.B4.B5.D6.C7.A8.D9.D 10.D 11.A12.A 13.C 14.D 15.D 16.D 17.C 18.C 19.C 20.B 21.D22.A 23.C 24.C 25.A1.(1)主要位于平面地区,地抛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

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28. (1)新奥尔良西北风(2)该飓风强度大、推进速度慢(或影响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墨西哥湾北岸地势低平。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3)台风和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特殊形式。

只是因为产生的海域不同而名称不同,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台风;印度洋或大西洋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或者以上的称之为飓风。

加强台风 (飓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飓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2.(1)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2)海啸滑坡、火灾、疫病蔓延(任答1项即可)(3)旅游渔业(4)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检测预警系统,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减灾工作体系;实施预防措施;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任答2项即可)3【答案】(1)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台风、暴雨、洪涝、寒潮等,最典型的应属于台风。

亚洲距离台风产生最频繁的地区——西北太平洋最近,最容易受到台风的侵袭。

(2)地质灾害中最主要的是地震,而地震又往往与板块的交界地区联系在一起,非洲和大洋洲分别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内部,再加上地形较为平坦,因此发生地质灾害的几率较小。

(3)生物类灾害往往与气候联系在一起,由于非洲的气候较为干热,特别适宜生物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