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借鉴国外经验 促进中国职教发展
借鉴国外先进理念 拓展和加强我国的职教价值观教育——“职业教育中的价值观和态度培养比较研究和实验
王明达会 长在 讲话 中指出 , 我国职业教育 中加强对 在
学 生价 值观 的 培 养 是 一 件 非常 有 意 义 的 事 情 , 此 。 于 因 基 联 合 国教 科 文 组 织 研 究 成 果 — — “ 会 做事 ” 职 业 教 育 学 的“ 中 的价 值 观 和 态 度 培 养比 较 研 究 和 实验 ” 一 个 非 常 重要 是 的 课 题 。这 个 课 题 的 研究 将 对 我 国职 业教 育教 学 改 革 、 提
作的价值观教 育” 的学术 研讨会 。来 自中国职业技 术教育 学会 、 教育部职 业技术教 育中心研 究所、 京大学教 育学 北 院、 山西大学等 单位的 5 0余名专家 、 教授 参加 了研讨会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王明达 、常务副会长刘来 泉 、 秘书长余祖光 。 中国联合 国教科 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秘书
维普资讯
0 Jl 1 1
: 20 年 8 1日 06 月
旬刊 总 第 22期 4
笺 ☆一I・‘, 瓣 鞠‘‘ 专请 镶 % 1 J / , 0 榔 I U‘I
A g1 u.
T t N0 4 0a . 2 l 2
借 鉴国外先进理念 拓展和加强我 国的职教价值观教育
不可避免 , 重点是要在切人点 、 重点上 有所差别。如职业 侧
纪 律 教 育 , 个 主 题 很 多课 都 要 涉 及 , 是 切 入 点 不 一样 。 这 但
思想品德课从一般道理“ 遵纪守法 ” 切人 。 一个 公民在社会
上 应 该 维 护 公 共 规 范 、 共 道 德 ; 是 价 值 观 和 技 职 业学 院 副 院 长 周枫 等领 导 出 席 了 北
首先 , 应该明确 其科学的内涵 , 抓住 主要 问题 、 突出重
借鉴国外职教经验 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借鉴国外职教经验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摘要: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十年的发展,教育规模已令世人瞩目,但其教学质量和整体水平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形势尚不适应。
因此,2006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拟打造出一批代表国家水平并在世界上领先的高职院校,以振兴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鉴于此,本文从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出发,以如何加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特色建设为契机,对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国外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骨干高职院校特色建设前言二战过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进行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都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与创新,涌现出了许多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现代学徒制、日本的“产学结合”模式以及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
他们在教学中愈加重视实践训练、能力本位教育;并把高职教育融入社区经济发展且开放性愈来愈强;同时企业界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政府大力支持等等。
国外高职教育成功的办学经验,对深化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加快高职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国外高职教育办学经验介绍(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能力本位教育产生于二战后,现广泛应用于北美职业教育中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模式,注重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是当今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首先由学校聘请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课程开发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施教。
并最终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该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企业为主、学校为辅,企业界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起源于英国,经过近两百年的发展形成现在的职业教育体系,其中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公认为是最成功的。
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借鉴经验
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借鉴经验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
本文将对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的比较情况进行探讨,并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以期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职业教育一直被世界各国所称道。
其成功之处在于其独特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这一模式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操作。
这种紧密的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
借鉴德国的经验,我国可以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更多的实训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
同时,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贴合实际。
二、瑞士的学徒制度瑞士的学徒制度是另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
在瑞士,学生可以选择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轮流培训,以获得更全面的职业教育。
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会到企业中实习,亲身体验工作环境,并由企业导师进行指导。
这种学徒制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出更具实用性的人才。
我国可以借鉴瑞士的学徒制度,建立更多的学徒培训机构,提供更多的学徒岗位。
同时,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制定更具实践性的教学计划,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美国的职业技术学院美国的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这些学院提供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涵盖了多个领域,如工程技术、医疗保健、酒店管理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并通过实践操作和实习经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加大对职业技术学院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更多的实训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
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国际职业技术学院的交流合作,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
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模式是一种成功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经验和启示点:
1. 产业参与: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注重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将教育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实习机会提供等方面,确保学生获得与工作相关的实践技能和经验。
启示:我国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起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岗位培训,使学生与职业需求更加贴近。
2. 实践性教学:德国职业教育重视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实习、实训和工作实践,掌握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启示:我国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建设更多的实验室和技能培训基地,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训练。
3. 职业导向: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注重职业导向,鼓励学生发展具体的职业技能,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
启示:我国应该积极调整职业教育的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和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4. 培训师资:德国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师资队伍,教师必须具备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
他们既是教育者,也是行业从业者,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
启示:我国应该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既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也注重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
总结来说,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注重实践性教学,聚焦职业导向,以及培养师资队伍等方面。
这些经验可以有效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并使其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和推动经济发展。
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谭银元(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湖北武汉 430050)摘 要 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全民教育情况,分析了这些国家的高职教育经验和方法,并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制订专业及课程国家标准,建立多元化、多规格的教育体系,打通中职、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通道,深度开展校企合作等建议。
关键词 TAFE 教育;CBE 教育;双元制,中国高职教育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8100(2010)02-0005-04收稿日期:2009-12-06作者简介:谭银元,男,教授,主要从事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 澳大利亚的TAFE 教育1 .1 澳大利亚的TAFE 教育体系TAFE 是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缩写,即澳大利亚的科技及继续学院,这是澳大利亚政府对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人员的再教育机构。
是以应用科学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
TAFE 文凭包括证书(Certificate ),文凭(Diploma )和高级文凭(Ad-vanced.diploma )。
TAFE 的证书相当于中国的中职文凭,文凭和高级文凭相当于中国的高专、高职文凭。
毕业生进入TAFE 学院接受技术与职业教育,时间通常为2-3 年。
但这只占TAFE生源的40%,约60%的学员是工作后再回到校园学习的。
此外,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中的相当部分也要进入TAFE 学院接受短期的培训(一般3-6 个月)后方能进入实际工作岗位[1]。
TAFE 的证书共为为六级,即证书Ⅰ、证书Ⅱ、证书Ⅲ、证书Ⅳ、文凭和高级文凭。
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以获得1-2 级职业证书为目的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半熟练工人和高级操作员。
第二层次是以获取3-4 级职业证书为目的的教育,是实用知识技能的提高阶段,培养目标是熟练工人和高级熟练工人。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创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
实 际工作技能直接引进学校。这种 “ 工厂”注 重 将教学 和生产紧密联系 ,将校 内的系 ( 专业 )办 成工厂 ,使高职院校 的教学不再需要一 味依靠 企
教育教学研究
■譬l ■_
业 ,在 校 内即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的紧密 运行机制可 以灵活多样 ,可以设在学校 ,也 可以 结合 ,该模式力求 做到融理论于实践 ,融教学环 设在企业 ,但一般 均应 由企业方投入人力 、设 备 境于企业 环境 ,融专 业教学于行业要求 ,让学生 设 施或资金 ,提供实习实训基地 ,与校方共 同拟 在校 内即能够通 过接 触真实生产活动学到实 际知 定人才培养计划 ,共 同进行专业 、课程等资源建 识和技 能 ,最终达 到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 、提高 设 ,共同进行招 生、教学和学生管理等工作 ,共 学生职业素质的 目的人才培养模式。 同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 。从而让学生既能全面提 ( 三)英 国的 “ 工读交替 ”模式 在实际操作 中,“ 工读交替”模式主要有两种 形式 :第 一种 的三 阶段 分为 :第一阶段 ,学生 中 学 毕 业 后 先 在 企 业 实 践 一 年 ,对 工 作 有 一个 初 步 的体验 和认识 ;第二 阶段 ,在 学校进行二年或三 育发展 存在 的 问题
近些年来 ,我 国的高等 职业教育取得 了快速 发展 ,招生规模 与本科大体相 当,成为高 等教育 的 “ 壁江山” 半 ,据统计 ,“09 ,全 国独立设 20 年
四是师资队伍 建设虽然取得 了长足 进步 ,但 其数量 、素质与结构仍 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 的要求 ,具有 企 业工 作 经历 的专 业教 师 普 遍缺
乏 ,双师素质专任教师 比例不高 ,专业教 学团队 中来 自生产一线 的兼职教师 比例偏低 ,承担的教 学任务 比例不高 ;“ 双师型”教师 队伍 的培养 和评 聘 制度 尚未 建立 [ ;教 师 队伍 整体 知 识更 新 较 2 ] 慢 ,创新能力不强 ,导致 高职院校 为企 业和社会 服务 的能力较弱 ,不能对企业开展技术革新 和产 品升级换代提供有效支持。 二 、国外职 业教 育发展 模 式概 述 ( 一)德 国的 “ 双元制”模式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之借鉴
为 : 师 应 当 胜 任 教 学 工作 . 般 应 取 得 教 一 所 任教 专 业 或 学 科 的 学士 学 位 . 具备 所 并 任 教技 术 课 程 1 以 上 的 实际 工 作 经 验 . 年 在 相 关 技 术 领 域 有 1 以上 实 际 工 作 经 年 验 的可 以代 替 学 士 学 位要 求 : 责 安排 和 负 监 督执 行 教 育 计 划 的 人 . 须 有硕 士学 位 必 或 其他 高 等 训 练 背景 . 具备 相 应 领 域 的 并 工 作经 验 。 师要 有 工 业 、 教 商业 、 售方 面 销 的 最新 经 验 . 具 备 所 讲 授技 术 的相 关 专 或 业 实践 经 验 . 些 经 验 要 包括 一 些 最 新 成 这 果 。 要有 当顾 问或 进 行 独 立判 断 与研 究 还
面 的课 程 和 学 分 .大 大 提 高 了学 生 掌 握 技 能 的熟 练程 度 .有 利 于增 强 学 生 对 企 业 生 产 、 理 的广 泛 适 应 性 . 于 其 迅 速 管 便 就 业 和转 岗 。英 国 、 国 、 美 日本 等 国 的职 业 教 育 在 课 程 设 计 方 面 还 十 分 注 重 增 强 课 程 的 弹性 . 顾 理 论 与 实 务 . 泛 增 设 兼 广 选修课 . 注重 学 生 个 性 的发 展 。 当 的超 适 前 性 表 现 在 课 程 内 容 的安 排 上 .除 强 调 掌握 和运用 成熟技 术 的能力 训练外 . 还 适 当兼 顾 科 学 、 术 、 济 、 理 发 展 的 技 经 管 最 新 成 果 的 介 绍 。另 外 . 达 国家 职 业 教 发
海 外职 业教 育
21. 孰 01 8
国外职业教 育发展 对我 国职业教 育改革 之借 鉴
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之借鉴——基于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研究
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之借鉴——基于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研究论文导读::弱化职业教育的思想。
实施具有自我强化功能的政策。
实施消除利益分割的转换制度。
一、实施具有自我强化功能的政策目前存在着严重的重视普通教育,弱化职业教育的思想。
这种思想在家长和学生更为深刻,职场上对于两种教育类型的学生也存在着。
笔者认为产生轻视职业教育理念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和政策导向问题。
一般在这样传统观念比较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存在企业歧视职业教育的学生,使职业教育的学生投资收益率较低,社会地位不及普通大学学生。
所以很多国家为了职业教育的开展,采用政策导向,到达利益驱使,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开展。
同样,按照德国的政策规定职业生涯规划论文,如果学员获得技能资格认证,就构成了其到相关职业部门就职领取薪水,最低工资和社会保险救济金的根底。
所以,政府的政策由于其本身具有自我强化而得到有效的执行,使职业教育的主体得到广泛的参与和支持。
二、实施消除利益分割的转换制度职业教育得不到普遍认同,不但源于毕业后找不到很好的工作,或者职能接受替代性弹性比较大的工作,而且当自己的职业道路遇到障碍时候,又无法回到大学继续学习,同时,在转换职业后,自己的资格认证等可能不能得到成认。
所以根据这种情况,很多国家采取了转换制度。
大体上来划分,就其所属的关系来看,笔者将其分为两种渠道的转换: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的转换;职业教育系统和普通教育系统之间的转换。
〔一〕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的转换在澳大利亚,英国等为了英国劳动者在各个地区之间的流动,为了防止重复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等,实行了对先前学习的认可和转换制度。
澳大利亚对于先前所学习的认可采用两种方式:提出申请,通过考试或通过真实的证据来证明自己具有相应的知识和经验。
其次,通过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AQTF)的共同认可原那么,即注册的培训机构要接受其他注册培训机构授予的资格。
在英国,采用执行学分同等有效工程。
教师能力提升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教师能力提升的国际经验与借鉴在全球教育领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育体系的整体质量。
教师能力提升已经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的教师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探讨一些国家在教师能力提升方面的做法及其对中国的借鉴价值。
许多国家意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培训模式,更需要建立连续性、系统化和反思性的发展机制。
芬兰的教师培训模式是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
在芬兰,教师的教育资格要求很高,所有教师都需获得硕士学位。
教育课程注重实习和理论结合,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还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接受指导和反馈。
这种注重实践的模式使教师在毕业时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问题解决能力。
芬兰的教师发展体系强调教师的自主权和职业尊严。
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均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这种自由度不仅提高了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也鼓励他们在教学中进行创新与反思。
在中国,提升教师能力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这种注重自主权的做法,通过建立一个尊重教师专业性的教育环境,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在新加坡,教师发展被视为一项长远的投资。
新加坡设立了专业教师发展中心,提供持续的职业培训与进修机会。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工作坊,教师能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此外,新加坡还推出了“老师同行”计划,鼓励教师之间进行合作学习与经验分享。
这种通过同伴支持的方式,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与共同成长。
与新加坡相似,澳大利亚也强调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澳大利亚的教师职业发展体系包括了基础培训、入职后的辅导以及专业认证等多个环节。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依赖于上级教育部门的安排,还包括与同事之间的自我学习和反思。
这样的职业发展机制使得教师能在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中保持高水平的专业素养。
在教师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评价机制的设计同样至关重要。
美国在这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教育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
教育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教育被公认为一个国家的未来之基石,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在世界各国中,不同的国家在教育制度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借鉴。
本文将探讨一些国际上成功的教育制度,并借鉴其经验,为中国的教育制度改革提供启示。
一、芬兰的教育制度芬兰的教育制度一直备受世界瞩目。
芬兰注重个性化教育,追求每个学生的发展。
在芬兰的教育制度中,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他们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课程。
这样的制度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此外,芬兰的教师培训制度也值得借鉴。
芬兰的教师培训严格,对于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非常重视。
芬兰的教师培训课程涵盖了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并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样的培训使得芬兰的教师们具备了高水平的教学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新加坡在教育制度建设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沿。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注重素质教育,追求全面发展。
新加坡的学生普遍在国际考试中表现出色,这与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密不可分。
在新加坡的教育中,不仅仅注重学术成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此外,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强调高标准的教学质量和严格的教师评估。
每位新加坡教师都有机会进行定期的专业发展培训,以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
同时,新加坡的教师评估机制也非常严格,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表现会被纳入评估的范畴。
这种制度保障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德国的职业教育制度德国在职业教育领域建立了一套成功的制度。
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在德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学生在高中阶段可以选择进入职业学校接受实践教育。
德国的职业教育制度注重与企业的合作,鼓励学生参与实习和实践项目。
学生通过实践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提高职业技能。
这种实践导向的职业教育制度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职业素养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
教师职业素养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教师职业素养建设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如何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从而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首先,芬兰是一个被广泛认为在教育领域取得成功的国家,其教师职业素养建设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在芬兰,教师拥有高度的社会地位和专业认可,他们被视为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
芬兰的教师培训体系非常完善,通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确保每位教师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复杂的教学需求。
此外,芬兰的教师职业发展机制也非常健全,教师可以持续接受专业培训和评估,保持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其次,新加坡也是一个在教育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国家,其教师职业素养建设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新加坡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新加坡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发展活动,如研讨会、讲习班等,不断拓展教学技能和知识面。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大力支持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培训资源和机会,保障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满足。
再者,美国作为世界上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其教师职业素养建设也具有一定的特色。
美国教师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未来教师参与实地教学实习,锻炼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美国还推崇教师的创新精神和专业发展,鼓励教师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就。
美国还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共享,通过交流经验和教材,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育创新的实践。
综上所述,国际上各国在教师职业素养建设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经验。
通过深入研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我们可以不断改进教师培训体系、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强化教育道德和职业操守,推动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只有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世界各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国际 竞 争力 的重 要 举 措 。1 9 9 1年 , 国 实施 《 金 斯 职 美 帕 业 和 应 用 技 术 教 育 法 案 》 规 定 联 邦 政 府 每 年 向 州 政 府 , 和 地 方 职业 培训 计 划 投 资 1 6亿 美元 ,其 中 94亿 用 于 . 贫 困 和 有特 殊 需 要 的学 生 。 19 9 6年 ,美 国 国会 通 过 了
职业 院 校完 成 了一 元 化 领 导 的改 革 ,大 学 和 高 职 统 一
作者简介 : 汤光伟(96 ) , 孝感人 , 17- , 湖北 男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 院 20 级教 育硕 士, 07 湖北省教 育考试 院助理研究 员 , 主要从 事职业教育
发展研究及考试理论研究 ; 秦辉(9 7 , , 1 7一)女 湖北京 山人 , 武汉市汉阳一中语文一级教师 , 主要从事 中学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 。
展 职业教育 的先进 经验 :政府重视 ,法制护航 ,是职 业教 育发展 的必要保 障 ;树 立终 身教 育观念 ,促进普 通教 育与职 业教 育的相互衔接 ,是 职业教育发展 的必 由之路 ;服 务 全体社会成 员,培 养学生职业技 能 ,是 职业教 育发展 的方向 ;推动校 企合作 ,建设 “ 师 型 ”教 师 队伍 ,是 职 业 教 育 发展 的 动 力 。 双
要 地 位 。我 国职 业 教 育 的根 本 任 务 是 培 养 适 应 现 代 化
“ 人责任与工作机会融合法案 ” 个 ,倡 导 “ 以工 作 求 自 立 ” 理念 , 重 就 业 和失 业 人 员 的 再 培训 工作 。目前 , 的 注
每 年 用 于就 业 培训 的政 府 拨 款 达 6 0亿 美 元 ,支 持 2 0 2 万 人 免 费参 加 各 种 各 样 的职 业 培 训 。 韩 国政 府 十 分 重 视 职 业 教 育 的发 展 ,采 取 多 种 优 惠 措 施 , 励 、 持 职 教 发 展 : 府 对 职 业 高 中 的 财政 鼓 支 政
教育创新实践:借鉴国际成功案例
教育创新实践:借鉴国际成功案例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动,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创新成为了培养具备创造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关键。
所以,借鉴国际成功案例是我们在教育创新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一些国际成功案例,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我国的教育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
国际成功案例一:芬兰的教育变革背景介绍芬兰的教育系统一直以来备受世界瞩目。
它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多次获得顶尖成绩,并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而受到赞誉。
芬兰的教育变革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有价值的经验。
成功因素分析1.重视教师培训和发展芬兰的教育系统注重培养和发展优秀的教师队伍。
教师享有高度的社会地位和专业自主权,他们接受系统的教育培训,并有机会进行持续的专业发展。
这种培训和发展机制使得芬兰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创新和改进。
2.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芬兰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力。
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项目来构建新的知识。
这种学生主导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3.重视教育平等芬兰的教育系统致力于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无论学生的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如何,他们都有权接受优质的教育。
这种关注教育平等的精神使得芬兰的教育更加包容和公正,在提高整体教育水平的同时减少了教育差距。
国际成功案例二:新加坡的创新教育背景介绍新加坡在短短几十年内成功实现了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转变,其中教育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加坡的教育系统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成功因素分析1.着重培养创新思维新加坡的教育系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
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这种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理念使得新加坡的学生在国际竞争中更具竞争力。
2.强调实践和实践能力新加坡的教育注重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摘要】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提高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比重的做法,通过加强产学研结合和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来培养更多具有实际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可以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也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该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创新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通过借鉴和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关键词】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西方发达国家、差异、实践教学、技能培养、产学研结合、职业教育体系、国际化合作、教师队伍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发展。
1. 引言1.1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愈发凸显。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更新,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专门人才、提升劳动者技能和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等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通过专门的技能培养和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高等职业教育可以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
在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通过提供针对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能够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减少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高等职业教育还可以促进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每个人的兴趣、特长和潜力都是不同的,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更加注重个性化培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并进行深度开发,进而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于我国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等教育如何借鉴国外教育经验与教学模式
高等教育如何借鉴国外教育经验与教学模式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高端人才输送的重要管道,它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以及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了近些年来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
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模式,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实施“双一流”建设,大力引进优秀教师“人才是第一资源”,教师无疑是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人才群体。
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高校在教师队伍国际化、学术学位、学术口碑等指标上仍存在差距。
因此,我国高等教育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领先水平的优秀教师是必不可少的。
利用国家政策和高校自身优势等途径,加快引进优秀外籍教师、归国留学人才和港澳台地区教师,尤其是那些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授,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行“双语+国际化”课程体系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近年来一个普遍的趋势。
为了适应全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许多国家都推行双语授课和国际化课程体系。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更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化的背景和现状,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因此,我国高等教育也应该推进国际化教育,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优秀人才。
三、加强教学评估和质量监控高等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
通过评估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并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同时,教学评估和质量监控也可以促进高等教育内在质量的提高,帮助学校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四、鼓励教师赴国外交流访问和学术会议教师是高校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加强教师的交流和学术会议是增强教师学术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通过向教师提供国际学术会议、实验室和参观机会,不仅可以使教师对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有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更可以吸收到更多的创新思想和方法,从而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启示。
1. 跨学科专业设置:国外职业教育越来越注重跨学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在一起,以适应快速变化的职场需求。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和灵活适应能力的职业人才,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是加强跨学科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式创新。
2. 实践教学强化:国外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提供工作场景下的真实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职业教育可以借鉴国外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实习和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 制度和政策支持: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建立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如提供奖学金、补贴学费、税收优惠政策等,鼓励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和提升职业技能。
我国职业教育可以借鉴国外的政策和制度支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影响力。
4. 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紧密对接:国外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紧密的对接关系,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调研和咨询了解行业需求,设计和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课程。
我国职业教育需要更加注重产教融合,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与实效。
综上所述,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我国职业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包括加强跨学科专业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制度和政策支持以及加强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通过借鉴这些经验和做法,我国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职场需求,培养更多具备跨学科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职业人才。
依据国情,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龙源期刊网
依据国情,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作者:孙伟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9年第08期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如何走一条创新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孙伟教授,有着丰富的国内外教学背景,也曾担任过独立学院的院长,对比国内外的教育感受,孙老师作为圈内人对职业教育有着独特的认识和体会。
他认为,职业教育目前面临着几大挑战,如:社会和文化观念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的教育,是毕业生和家长的无奈选择;投入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重理论、轻工程和实践,与行业企业互利共生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缺乏有经验的工程应用型教师。
针对这几大问题,孙老师介绍了国外,如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的成功经验,以期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有所启示:应当创建一个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依据市场需求办学,聘任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同时,教学内容要快速反应社会热点。
在澳大利亚,H1N1发生后的三个星期,护士专业的教材就进行了
相应的更新,及时添加了诊断和治疗H1N1的相关知识。
基于对国内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和对
国外经验的领悟,孙老师也在积极探索着一条全新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以培养“高尚”的人为目标,以企业为主导、慈善办学,使学生以极低的成本或零成本接受有价值的教育。
孙伟老师表示,目前他正携手有志人士计划在贵州创办职业院校,将这一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付诸于实践,探索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本文由于黎明根据录音及PPT整理)。
借鉴国外经验推动我国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美国、澳大利亚为例
另外 ,澳大利亚对于在职教师的培iH 常重视 。他们鼓励青 J ̄ I 年教 师进 修 ,参加 新 技术 、新知 识 培训 学 习 ,及 时 掌握 最新 的 前 沿 理 论和 科技 发展 的动 态 ,努力 完 善和 更 新 自身 的 知识 结 构 ,以 跟 上 时代 的知 识 更新 与技 术 进 步 的发 展步 伐 。新 教 师一 般 还需 参 加 资 格培 训 ,通过 教 育学 、心理 学课 程 的学 习获 得 相应 的 教 师资 格 证 书 ,此 外 还 要 参加 专 业 协 会 的活 动 。 3 、兼职 教 师 队伍 庞 大 大量 使 用 兼 职教 师 是 澳 大 利亚 T E学 院 的一 个 显 著 特 点 。 AF 尤其是 2 世 纪 9 年代 以来 , 兼 职教师 在 T F 0 O A E学 院的 比重不 断上 升 ,有 的 已达到 全体 教 师 的 6 %一 0 0 7 %。例 如 维 多利 亚州 K n a a gn Bt a A E学院 的商 务 、营销 与管理 系的统 计显示 , 3 o 多 个注 a n F m T 0o 册 学员配 有专职 教师 1 人 , 兼 职教师 3 人 。兼职教 师主 要来 自曾 5 3 在行业 部 门工作 过 的技 术或 专 门人 员 , 他 们 掌握 行业 的最 新科 技 信 息 , 定 期 到学 校举 办专 题讲 座或 承担 具 体课 程 。这 不仅 有利 于 缓 解 T F 院的人事 和经 费压力 , 而 且可 以与企业 加强 联系 ,协 A E学 助 解 决学 院 的生 产 实 习 、毕 业 设计 及毕 业 生 就 业 等 方 面 的 问题 ,
一
、
导 和咨 询 的 研 究 生 课 程 。
1 严 格 的 准 入 标 准 、
教师素养培养的国际经验与模式借鉴
教师素养培养的国际经验与模式借鉴在全球教育领域,教师素养的培养逐渐受到广泛重视。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
因此,教师素养的提升对教育质量的改善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国际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教师素养培养方面的经验与模式,可以为我国教师职业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国际教师素养培养的典型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在许多国家,教师的专业发展通常被视为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芬兰的教育体系以其高质量的教师培训而闻名。
芬兰的教师教育强调学术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所有教师必须获得硕士学位。
在教师教育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学生教师需在课堂内外接受严格的实习训练。
芬兰的教师教育课程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反思性实践,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与改进。
这一模式的成功在于,教师不仅在专业知识上得到充实,更在教育理念和实践技能上实现自我成长。
从芬兰的经验中可以看出,教师素养的培养应注重专业化。
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设立高标准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确保教师在进入职业之前积累足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此外,建立持续的专业发展机制,鼓励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进修,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成为提升教师素养的又一有效途径。
与芬兰的例子相对照,澳大利亚在培养教师素养方面采用了更为灵活的模式。
澳大利亚的教师教育课程通常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目标选择专业方向,灵活性较强。
同时,澳大利亚还强调多样化的教师培养途径,包括实习、在线学习和在职培训等。
这种灵活和多元化的培养方式,能够适应不同背景、经历和职业生涯阶段的教师需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适应能力。
从澳大利亚的实践来看,提高教师素养应当重视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在我国教师素养培养过程中,应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需求和教学特点选择适合的培训路径,形成多样的专业发展体系。
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内在动力,也有助于增强他们在实践中的灵活应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 立体交夏I 美围实施 l职 教育 的主体是 多元的 , 岛
1 岁以 匕 8 的失学 , 失业的人员;二 是在职 的 作或 圳练有机地联 系起米 .使 在接受学 人厅 他们的学 习 H的或胜为 _提 高自已 { r
校船II i知识干 技能 教育的同时 .诬 到企事 } I ¨
维普资讯
T EO
— —
}
匏宗蒙
一
校。 网非正规的成人 职业教育十分发达 开腱学校 与 ㈠阿企业 .服 务部 f 等校外机 美 J 【外 q 把 实际操 1 羹田: 、 多元办学主体. 宪鲁的法制洼 参加这类学习的土要有两种人 :一是年 满 构之间的合 作. 学生的瑚 沧学 习
意”也 就是一种 “ , 全侯式” 柔性 式” 或“ 的培 大学。 专修学校开设专门课程( 主要面向高 技 术学 院两种教 育形式 并行 发展 的格局 .
训模式 ,给需要培训 的人员提供培训机会 中毕业生)高中课程( 、 面向初中毕业生) 和 且 获 得 了 较 本 科 更 快 的 发 展 速 度 。 和课程 。德 国的 多种类 型的高等职业教育 般课程 ( 面向社会各 界人士 ) 。 18 — 9 6年间 , 国本科 生增长 1 %, 9 1 18 法 3 而
维普资讯
业。 故短期大学又被称 为女性准高等教育机 取攻 读学位课程 的学生的标准 和大学的录
到高 级水平 。只有 一门达到高级水 平的学
5 法 ■ : 级 技 术 量 班 和 技 术 学 院 两 、 高
第三, 双元制高等职业教 育 一 职业 学 构 。私立者居 多( 8 %)校均规模不大 。 取标 准相仿 ,中学 毕业成绩必须有 两门达 占 5
一
足指 培 洲合格劳动者这个 I林下 . 1 - 作 。( )非 正规的成 人l职 课程 和量 捌学 教 育. 6 岛 }
实圳错 结合 . 盹 螂 沦联系安际. 以培养
职业技术 1 9
■一
行政管理人员 、 社会 诅
19 95年增至 5 6 , 9 所 在校生 4 . 98万人。 () 3 专修学校 。专修学校是 日本灵活 、 生, 仅能攻读文凭课 程。
荦一 .岛等教育水 准的职业教育帑仃 按 e 学习要求彝 学 l 来升人大学的学 堆. 不颁学位 , 仅提供职 业 府教育行破机构组织 ‘管邢 =救育 分权制 蚺 专科学校 j 学牛米源 、 j 州 蚺养 同标分析 . 『 岛等职业教育 蕊于I 技 术教 商。 程 = 一级学 院 程衔接 . 使美 联邙 县 ■级 的职业救育粹词机 习年 限 、 课 _与高 f _ 学生毕业后发给证书 ( 商橙附设J【 4) 【业技 构在 荧阈职业教育的臂删 l 中占有特殊 } [ 作
、部 门进行相 应的 产实线, I k 2 一 目: 、 多种娄越的离职敷 膏。 均以市 是祉 的组成部分 , 又是地方公 丘学校 系 或是为 r 满足 ¨常 活的需娑和个人爱好 统的一部分。 学制阿年 . 除开 辨通教 育课 殳 I6 82年 . 荧闺陶会通主 厂第 ・ = [ 】 个职 业 场为耳 向. 注■ 校企台作、 囊謇导 向” “ 德阚的高 等职业教育是 住战后发展起 程外. 还开设适应当地需要的职业类课程 . 教育法 案《 瘁雷尔法 案》 之后 . 以法律形式 毕、 可扶得剐 l k 学士学 位 ( ) 水学院 。 2技 n获得副学士学位或资格证 . 为 业 , 成 米推动 、 发展 、 哺 职业教 霄的贯彻实施 , 巩 I 这类学院提供终结性的技术教育 .咋业生 成 了美闭发展高明教育的一大 贵经验 商业 医药卫生等专业的职 鼬和中缄技 术 米讲属于教育部f的管理模式 、职业技术 J 人员 3 地区职业学校 鼾 收商r №后 教育作 为正规学校教育的组成 部分 .归政 ( ) f 毕
范畴 的学校类J l } !
起 荧困商等 № 教育的 第 二. 高等H ‘教 育的 体 一 高等专 u J 术教 育课程 学院和 火学附 进的二年制职 地位 . 荷晕 耍作用 科学 校种高缄 々利学校 产生平 7 I 0年代的 谜 业技术教育课程 . 培养技术人员 ; 坍有一 种 恃理既有 L 阿种管理 的 性 ,义仃其 年制墚 . 培养技术 I 人。( ) 业 管理 身质培管理的个性 ,从 f 5 町形成一 螋舞严格 高等々科学校 .儿乎成 为德 国高等职业教 ¨由 学院 这是_ 美丽发腱起来. 荏 井向萁池I 家 的 l受 管 l制 , =商职的运行模 育 代名Ⅻ .它 们注重学 就业准 杆教 : 日 奉 丰 .荧1 l 4 课程偏蘸腑川技 术. 学宗 旨为救 - 、 7 " 聚墩 合作教 f 逢槿 方式. I 勺 , 所滑合作 育 . 扩 敝的 一 r业企 札和大学之间 的培训台 式 . 种
获得提升或转 岗的机 会. 卡器有 : I社I ( ) 蔓学院 由社腥 …资必办 . 既 的科学技术水平 ,
来的 。埠错 住德间没有 与高等 职业教育相
类似 的大学 名称 , 按其培 锌H标 、 f H 功能特
J 为 F阴种 : 纳
美闻旆等职业教 育的管理 ,就 毖模式 色 ,属 于高等教育层次的 旆毋 学校一脞” f
院 。这类 高等职业教育类型是一种 中等双 5 O年代短期大学有 2 0 0 余所 , 学生 7万人 ;
第 四, 量多面广的职业培训 一 成 人职
业培训 。 其三个基本特征是 : 即办学 的主体 多层次办学 的一种代 表性的办学形式 。专 种教 育形 式并行发晨 多元化 、 市场机制和 国家的辅助作用 。 类 修学校作为与大学 、短期大学并列的高等 这 法 国 的高等 职业 教育 产生 于 5 O年 代 职业培训 的宗 旨为“ 客导 向” “ 顾 或 顾客 满 教育机构 ,其专 门课程 人数已经超过短期 中期 . 6 自 0年代起 出现 了高级技术 员班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