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公开课教案
![《娜塔莎》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25c57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9.png)
《娜塔莎》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娜塔莎》是一部描绘俄国社会生活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娜塔莎的成长历程,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风貌。
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娜塔莎》,使学生深入了解俄国历史、文化及社会背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了解《娜塔莎》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1.2.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增强人文素养。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阅读分析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第二章:作者与作品背景2.1 作者简介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强调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2 作品背景分析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解读《娜塔莎》与时代背景的关联。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主要人物详细分析娜塔莎、安德烈、皮埃尔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及其在社会背景下的代表性。
3.2 人物关系探讨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如爱情、亲情、友情等,分析其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第四章:情节梳理4.1 小说结构梳理小说的整体结构,分析其章节安排、时间线索和空间转换。
4.2 重要情节挑选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如娜塔莎与安德烈的相遇、战争场面等,进行详细解读。
第五章:主题探讨5.1 主题概述总结《娜塔莎》的主要主题,如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爱情与友情、成长与成熟等。
5.2 主题深度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主题,如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等来阐述主题的内涵和意义。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叙述手法分析《娜塔莎》中的叙述手法,如插叙、倒叙等,探讨其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6.2 描写手法研究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解读其对主题和人物塑造的贡献。
第七章:文化与历史背景7.1 俄国文化特点介绍19世纪末俄国文化特点,分析小说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高二语文选修娜塔莎时教案
![高二语文选修娜塔莎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630b09f90f76c660371ab5.png)
合用优选文件资料分享高二语文选修《娜塔莎》第一课时授课设计高二语文选修《娜塔莎》第一课时授课设计一、授课目标1、认识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认识《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要旨。
2、经过文本分析,掌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3、经过娜塔莎形象分析,认识和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4、认识“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二、授课重点与难点1、心理描绘和语言描绘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对作为圆形人物的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个性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 2 课时四、授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幸福的家庭是相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出自哪个国家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 卡列尼娜》。
今天,我们要学习列夫 ? 托尔斯泰的另一部名著《战争与和平》中节选的内容。
二、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列夫? 托尔斯泰( 1828―1910),19 世纪俄罗高雅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高雅学家,美国闻名文学教授兼责怪家哈洛? 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中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高雅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责怪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顶峰。
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 ? 卡列尼娜》和《复生》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简要介绍《战争与和平》的故事内容。
三、:学生述文各部分的故事梗概。
四、快速文第一部分,以下。
1、你娜塔莎参加舞会前心情的体印象。
用的来表示。
、快、、希望、忧愁2、人物的心理活是藏在他内心的,你是怎样得悉的呢?通外化的神、言行等来领悟。
3、描绘斯托夫一家行舞会准工作情况的文字(“娜塔莎要去赴她一世第一个大跳舞会――第一部分末” )同学听找体娜塔莎、快、、希望、忧愁等心情的文字。
:比方①“不是那的,不是那的,索尼!”娜塔莎一,一去,用双手抓住,替她梳的女仆来不及松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1b64f7998fcc22bcd10d53.png)
《娜塔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2、细读文本,品味细节,从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3、了解“贴着人物写”的写作技巧,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在不断变化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建议1、课文较长,课时少。
授课时应抓住单元重点,着重分析娜塔莎的言行举止及心理描写,以此来探究人物的情感,把握人物形象。
2、建议学生课外观看电影《战争与和平》,感兴趣的可以阅读原著。
课前准备1、查阅资料,了解《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重点了解第二卷第三部和第五部内容。
2、扫清语言障碍。
3、初读课文,写出故事梗概。
4、阅读课本P59-61相关内容,了解“贴着人物写”“圆形人物”“扁平人物”的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世间最美的坟墓图片入题二、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课程》P40相关内容)1、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2、《战争与和平》简介故事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
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来、彼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阅读 娜塔莎》优质课教案_11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阅读 娜塔莎》优质课教案_11](https://img.taocdn.com/s3/m/75308d41a76e58fafbb00322.png)
娜塔莎【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2.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1、“贴着人物写”(沈从文语)▲塑造人物依据人物的生活世界而不是依据作家主观意志。
▲贴着人物的心理写:在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展开,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以人物的言行来刻画人物,可使小说具有更强烈的动作感。
2、揣摩人物的心理——最常见的心理描写手段是内心独白(西方小说尤为多见)梦境、幻觉。
3、描摹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小说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或行动的外部活动表现人物内心。
《堂吉诃德》中荒唐、莽撞、英勇而又颇具骑士风度的唐吉诃德就是这样被展示的。
◎语言和动作是最能暴露人物内心,比直接描写人物心理,虽来得曲折、含蓄,却暗藏着更多的智慧和心机。
○有时一部小说会同时采用心理和言行来刻画人物,只要恰如其分,并无固定之法。
4、“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圆形人物——在情节发展变化的动态中建立起人物性格的多向性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结构,因而显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这种结构中塑造的人物就是“圆形人物”形象,如娜塔莎、夏洛克、哈姆雷特、聂赫留朵夫。
林冲:林冲在公众场合是威风凛凛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在高衙内面前是他父亲手下的一个高级奴隶;在妻子面前,是情意绵绵的丈夫。
不同角色塑造了他烈性如火、柔肠似水而又忍辱负重的复杂性格。
因此当高衙内调戏他妻子时,不同的角色促使他作出不同的反应。
在《祝福》中,既有祥林嫂这样的圆形人物,又有“善女人”这样的扁平人物。
扁平人物——其性格在单一的线索上发展,直至最终,这类人物性格稳定,既容易被人辨认又容易被记忆。
例《小公务员之死》中的小公务员。
“扁平人物”的单调虽然乏味,但在讽刺小说中年却常常能产生戏剧效果,其到入木三分的作用。
如《变色龙》中的契诃夫。
唐吉诃德和桑丘都是“扁平人物”极尽滑稽之能事,很好地体现了作者批判骑士的用意。
教学设计7:第6课 娜塔莎
![教学设计7:第6课 娜塔莎](https://img.taocdn.com/s3/m/2ec68c5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d.png)
娜塔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2.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把握娜塔莎的人物形象特点。
3.从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及言行了解“贴着人物写”这一方法,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4.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在学生的感性认知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理性认知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点评式鉴赏、分角色朗读法,教师布置思考题,学生探讨,鉴赏小说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小说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1.从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从而了解“贴着人物写”这一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理性认知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200部世界名著展评》评价说:即使我们一生中拒绝任何小说,也不能不读《战争与和平》。
(PPT展示)托尔斯泰这个被誉为“从文艺复兴以来,惟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在其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女主人公形象,如此感染着我们,震撼着我们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娜塔莎》(PPT展示),探究外国小说欣赏之人物话题。
二、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吗?请快速浏览课文,抓住人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等要素概括小说各个部分的情节内容。
生:1.舞会前的准备。
2.舞会上的幸福。
3.为了爱的争吵。
(PPT展示)三、探究人物形象师:三个情节紧紧围绕娜塔莎这一人物展开。
人物塑造是小说创作的中心。
沈从文在谈到如何塑造人物时曾说:贴着人物写。
“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PPT展示)。
请同学们从“贴着人物写”的角度,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文章三个部分内容进行解读和讨论,并说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娜塔莎。
讨论要求:①从“贴着人物写”的角度进行点评式鉴赏:第一大组:重点抓住第一部分中娜塔莎的语言、行动描写进行点评。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852a0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9.png)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娜塔莎》这本小说,了解和欣赏俄罗斯文学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1.2 适用对象1.3 教学材料《娜塔莎》小说原文或译本。
笔记本和笔。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小说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娜塔莎》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和他的作品特点。
介绍小说背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
2.2 小说情节概要简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要角色,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3 文本解读分章节进行文本解读,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描写等方面。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2.4 写作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说人物、情节或主题的写作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帮助他们理解小说中的难点和重点。
3.2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3 讨论引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第四章:课程安排根据具体学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阅读和讨论时间。
第五章:评估方式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写作和讨论,进行综合评估。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教学实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准备在每节课前,为学生提供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或讨论主题,以激发他们的思考。
6.2 课堂活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思维导图制作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6.3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阅读或写作作业,巩固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七章:学生反馈与互动7.1 学生反馈在每节课结束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7.2 师生互动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积极回应学生的疑问和讨论,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3a6b7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2.png)
《娜塔莎》阅读欣赏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娜塔莎》,了解和欣赏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之作。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所反映的人性、情感和社会问题。
1.2 适用对象高中生或大学生,对文学阅读有浓厚兴趣。
1.3 教学方法以讲解、讨论和阅读欣赏为主,结合电影片段欣赏和写作练习。
第二章:作者与作品背景2.1 作者简介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2.2 作品背景《娜塔莎》是《战争与和平》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也是托尔斯泰笔下的经典女性形象之一。
作品描绘了娜塔莎的成长历程,以及她与皮埃尔的爱情故事,反映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风貌。
第三章:情节梗概3.1 第一阶段:少女时期的娜塔莎描述娜塔莎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点,以及她与皮埃尔的初次相遇。
3.2 第二阶段:战争时期的娜塔莎描绘娜塔莎参加战争的经历,以及她与皮埃尔的相遇。
3.3 第三阶段:成年时期的娜塔莎叙述娜塔莎与皮埃尔的爱情故事,以及她面对家庭、社会和道德挑战的过程。
3.4 第四阶段:娜塔莎的内心世界深入探讨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包括她对爱情、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第四章:人物分析4.1 娜塔莎分析娜塔莎的性格特点,如活泼、开朗、热情、善良等。
探讨娜塔莎的成长过程,以及她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4.2 皮埃尔分析皮埃尔的性格特点,如稳重、善良、有责任感等。
探讨皮埃尔与娜塔莎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相互支持。
第五章:主题探讨5.1 人性的探讨通过分析娜塔莎和皮埃尔的角色,探讨人性的光辉和黑暗面。
5.2 爱情与婚姻分析作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以及它们在19世纪俄国社会的背景下的意义。
5.3 个人与社会探讨作品中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以及个人在面对社会压力时的抉择。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分析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如现实主义、心理描写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阅读 娜塔莎》优质课教案_19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阅读 娜塔莎》优质课教案_19](https://img.taocdn.com/s3/m/f76f425152ea551810a687d5.png)
第四单元娜塔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2、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把握娜塔莎的人物形象特点。
3、从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及言行了解“贴着人物写”这一方法,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4、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在学生的感性认知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理性认知思维的能力。
通过点评式鉴赏、分角色朗读法,教师布置思考题,学生探讨,鉴赏小说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小说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1、从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从而了解“贴着人物写”这一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理性认知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引导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200部世界名著展评》评价说:即使我们一生中拒绝任何小说,也不能不读《战争与和平》。
(PPT展示)托尔斯泰这个被誉为“从文艺复兴以来,惟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在其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女主人公形象,如此感染着我们,震撼着我们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娜塔莎》(PPT展示),探究外国小说欣赏之人物话题。
二、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吗?请快速浏览课文,抓住人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等要素概括小说各个部分的情节内容。
生:1、舞会前的准备。
2、舞会上的幸福。
3、为了爱的争吵。
(PPT展示)三、探究人物形象1、师:三个情节紧紧围绕娜塔莎这一人物展开。
人物塑造是小说创作的中心。
沈从文在谈到如何塑造人物时曾说:贴着人物写。
“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PPT展示)。
请同学们从“贴着人物写”的角度,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文章三个部分内容进行解读和讨论,并说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娜塔莎。
讨论要求:①从“贴着人物写”的角度进行点评式鉴赏:第一大组:重点抓住第一部分中娜塔莎的语言、行动描写进行点评。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娜塔莎》8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娜塔莎》8](https://img.taocdn.com/s3/m/036859d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f.png)
第四单元娜塔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2、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把握娜塔莎的人物形象特点。
3、从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及言行了解“贴着人物写〞这一方法,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4、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在学生的感性认知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理性认知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点评式鉴赏、分角色朗读法,教师布置思考题,学生探讨,鉴赏小说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小说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1、从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从而了解“贴着人物写〞这一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理性认知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引导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2021世界名著展评?评价说:即使我们一生中拒绝任何小说,也不能不读?战争与和平?。
〔PPT展示〕托尔斯泰这个被誉为“从文艺复兴以来,惟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在其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女主人公形象,如此感染着我们,震撼着我们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娜塔莎?〔PPT 展示〕,探究外国小说欣赏之人物话题。
二、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吗?请快速浏览课文,抓住人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等要素概括小说各个局部的情节内容。
生:1、舞会前的准备。
2、舞会上的幸福。
3、为了爱的争吵。
〔PPT展示〕三、探究人物形象1、师:三个情节紧紧围绕娜塔莎这一人物展开。
人物塑造是小说创作的中心。
沈从文在谈到如何塑造人物时曾说:贴着人物写。
“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PPT展示〕。
请同学们从“贴着人物写〞的角度,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文章三个局部内容进行解读和讨论,并说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娜塔莎。
讨论要求:①从“贴着人物写〞的角度进行点评式鉴赏:第一大组:重点抓住第一局部中娜塔莎的语言、行动描写进行点评。
《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64cd8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e.png)
《娜塔莎》教案教案:《娜塔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是教材中的一个章节,主要内容是介绍俄国著名舞蹈家娜塔莎·杜金娜的生平事迹和她的代表作《天鹅湖》。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可以了解娜塔莎的成长历程,欣赏她的舞蹈艺术,并从中感受到舞蹈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娜塔莎·杜金娜的生平事迹,知道她是著名的俄国舞蹈家。
2. 欣赏《天鹅湖》这部舞剧,感受舞蹈的美。
3. 通过对娜塔莎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娜塔莎的生平事迹,欣赏《天鹅湖》舞剧。
难点:感受舞蹈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舞蹈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教材、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天鹅湖》的舞蹈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舞蹈的美。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舞蹈的认知和感受。
2. 教材讲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娜塔莎的生平事迹。
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天鹅湖》这部舞剧的剧情和舞蹈动作,让学生深入理解舞蹈的艺术魅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舞蹈片段,进行模仿和表演。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板书,突出娜塔莎的生平事迹和《天鹅湖》舞剧的特点。
6. 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娜塔莎或《天鹅湖》舞剧的观后感。
答案:略。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六、板书设计娜塔莎生平事迹成长历程舞蹈成就《天鹅湖》舞剧特点剧情介绍舞蹈动作艺术魅力七、作业设计观后感作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介绍娜塔莎的生平事迹和《天鹅湖》舞剧,让学生了解了舞蹈艺术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舞蹈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舞蹈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娜塔莎9-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娜塔莎9-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990683ad02de80d5d840a2.png)
《娜塔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读对话,感受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2、以“贴着人物写”为目标从性格和身份的角度去分析娜塔莎人物塑造的真实性,理解娜塔莎陷入错位爱情的合理性。
3、从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角度分析娜塔莎的性格一、导入娜塔莎是《战争与和平》中最具光彩的人物形象,相对于残酷的战争而言,她是荒原上盛开的一朵向日葵,给人以热情和力量,但是在选入课文的第三部分中她却让自己陷入了一段与阿那托尔的错位爱情中。
接下来咱们来分析这个人物,把握她的情感逻辑。
首先检查下学生的预习情况:说出下列人物的关系PPT展示娜塔莎.罗斯托娃①②③⑤④安德来·保尔康斯基阿那托尔·库拉根彼埃尔·别素号夫尼考拉·罗斯托夫索尼亚·罗斯托娃爱仑·库拉金(别素号娃伯爵夫人)玛丽亚·保尔康斯金(玛丽亚公爵小姐)⑥⑧⑦二、分析第三部分(一)爱的坚定娜塔莎明明已经和安德来公爵有了婚约,却又爱上了另一个男子阿那托尔。
可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读完全文,即便是陷入这样错位关系中的娜塔莎,我们也似乎不太忍心用太过尖锐刻薄的语言去批评她,而愿意给予她理解。
这是为什么呢?分析娜塔莎与阿那托尔的感情1、让我们把目光投注到第三部分,索尼亚发现了娜塔莎的秘密,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娜塔莎和阿那托尔之间的爱情,索尼亚是坚决反对的,索尼亚为什么反对娜塔莎和阿那托尔在一起?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请两位分角色将这个对话场景重现。
只读对白,不读旁白。
2、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
3、这两位同学非常逼真的再现了他们之间的冲突。
那么我的问题来了,索尼亚为什么反对娜塔莎和阿那托尔在一起?请说出几条理由,同学们举手回答问题。
老师明确:人品不高尚、不一定真爱、有违婚约、有辱门楣4、那么我想问问娜塔莎,听了索尼亚几条反对理由,你又是怎么一一反驳的呢?用文中的话来回答你怎么敢说他不高尚?你难道不知道我爱他吗?索尼亚,不能够怀疑他的,不能够,不能够,你懂了吗?三天,我觉得我爱了他一百年了,我觉得在爱他之前,我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人。
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83474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e.png)
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娜塔莎》中的重要词语、概念和文学手法。
2. 通过分析《娜塔莎》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3. 领会《娜塔莎》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娜塔莎》,理解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关系。
2. 词语解析:对《娜塔莎》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人物分析:分析《娜塔莎》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娜塔莎》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主题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
4. 创意写作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与《娜塔莎》相关的故事或评论。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创意写作:评估学生在创意写作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计划1. 第1-2课时:讲解课文《娜塔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第3-4课时:解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第5-6课时:分析《娜塔莎》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4. 第7-8课时:引导学生思考《娜塔莎》所传达的主题思想,进行主题探讨。
5. 第9-10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主题的看法。
6. 第11-12课时: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
7. 第13-14课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创作与《娜塔莎》相关的故事或评论。
8. 第15课时:进行教学评估,总结教学成果。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第4单元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第4单元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bf43d7453610661fd9f492.png)
《娜塔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2.通过文本分析,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娜塔莎形象分析,了解和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4.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对作为圆形人物的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个性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想:1.第一课时介绍作家及其代表作,并介绍《战争与和平》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完成第一、二部分中,娜塔莎即将参加舞会和舞会时的思想感情,分析娜塔莎个性中活泼、天真、纯洁、充满热情的特点。
第二课时通过第三部分分析人物语言,分析娜塔莎个性中盲目、执拗、冲动、缺乏理性判断力的特点,从而完成对娜塔莎形象的完整理解,并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2.可采取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学生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阅读课文,实现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1.准备好列夫·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的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完成三部分的故事梗概。
并试做课文《思考与实践》一。
补充要求:每人找5个以上的细节,并积累词语(具体见附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
二.介绍作者、有关背景及《战争与和平》的故事内容:内容见附录。
三.检查预习:1. 词语积累:宅邸dǐ 花翎líng 勋绶shòu 砰pēng然搽chá香粉耽搁迸bèng流皱襞bì 从cóng容怯qiè场袒tǎn露怜悯mǐn 饶恕撩liāo一下茶(寮)liáo 同(僚)liáo (潦)liǎo草(燎)liáo原惊惶撩liáo 拨(缭)liáo乱(镣)liào铐撩liào(撂)倒2.请学生讲述课文各部分的故事梗概。
四.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的教学任务。
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25f2133c1ec5da50e27070.png)
7《娜塔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2、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并了解“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式2、讨论法与朗读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小说的鉴赏能力,帮助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从语言、心理描写等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是理解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圆形人物”娜塔莎的复杂个性。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单元知识介绍(参见书本P59—62,结合已学课文《素芭》)1、刻画人物的方法方法:正面描写包括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及概括介绍;侧面描写包括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2、“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心理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在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个狭小的区域里展开;二是贴着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写,以人物自身的言语行动来刻画人物,可使小说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3、揣摩人物的心理:常见手段是内心独白,还有梦境描写和幻觉描写。
4、揣摩人物的语言与行动:语言也是一种行为;言行是内心世界的流露。
5、“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前者性格复杂矛盾而有张力,后者单一类型化。
6、人物在现代小说中的退隐:古典小说中人物蕴含着人类的普遍人性,但却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性格鲜明的人;现代小说中的人物趋于类型化,是一群人乃至人类的缩影。
一、预习感知1、通读全篇2、积累词语3、在草稿纸上理清节选部分故事梗概和场景变换4、初步找出能体现人物特征的典型语句。
二、课文导入1、由“世界上最美的坟墓”图片导入2、“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出自哪个国家哪位作者的哪部作品呢?——[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3、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他另一部名著《战争与和平》中节选的内容。
三、介绍作家作品(学生参照《优化方案》)1、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可简略介绍其身世)2、《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见教师用书,投影展示)五、布置作业1、完成《优化方案》智能训练语言运用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娜塔莎》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娜塔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252d162cc58bd63086bd1a.png)
娜塔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细读的引导,学生能够认识一个天真活泼、热情直率、善良单纯、渴望爱情追求浪漫的娜塔莎2.通过一同探究娜塔莎背叛安德来的原因——背叛爱情是缘于渴望、追求浪漫的爱情,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人物骨子里的性格决定人物的言行举止。
3.通过娜塔莎与翠翠的对比阅读,学生能够对“贴着人物写”这一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有一定的了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饱满的娜塔莎人物形象,了解“贴着人物写”这一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教学难点:探究娜塔莎背叛安德来的原因——背叛爱情是缘于渴望、追求浪漫的爱情,理解托尔斯泰“贴着人物写”的独具匠心的情节安排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猜一猜,根据提示打一著名作家)✧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哈洛·卜伦说:“他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他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
✧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是他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是的,他就是被鲁迅称为19世纪俄国的巨人的列夫·托尔斯泰。
今天,我们就一起拜读他《战争与和平》的节选部分《娜塔莎》,去一探这部巨著的成功所在。
二、细读文本,走近娜塔莎(一)请同学们结合预习,试用一句话概括三个节选部分的内容【舞会前的精心准备舞会上的浪漫邂逅朋友间的为爱争吵】(三个节选内容,三个场景,接下来,我们就跟随场景的转换,一起来认识这位托翁笔下的经典人物之一——娜塔莎吧)(二)舞会前的精心准备这是娜塔莎在我们面前的第一次出场,她的哪些表现,流露了她的什么心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品味语言:“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亚!”“不是那样的,索尼亚!”“就好了,就好了……您准备好了吗,妈妈?”“就好了,您准备好了吗,妈妈?”“马上,马上就好了,不要进来,爸爸。
”“马上就好了,不要进来,爸爸。
”“让我来吧,”娜塔莎大声地说:“您不会弄!”“让我来吧,”娜塔莎说:“您不会弄!”【她的语言,流露了她兴奋、激动、急切的心态,是一个活力四射、充满热情的女孩子。
2023年《娜塔莎》教案
![2023年《娜塔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7ad02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7.png)
2023年《娜塔莎》教案2023年《娜塔莎》教案1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握少女娜塔莎的形象。
2、通过娜塔莎形象分析,了解和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3、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过程与方法:1、过程:课前预习了解娜塔莎的形象,课堂共同分析其形象,课后总结刻画人物的方法,自主欣赏《素芭》。
2、方法:预习、讲授、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托尔斯泰刻画人物的技巧,欣赏娜塔莎的性格魅力。
2学情分析通过对《必修一》第二单元以及《必修三》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描写人物的角度、技法。
不管是视死如归的荆轲,还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__是节选,但三个部分都集中笔墨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角度刻画了一个中心人物,分析时重点突出,学生易于把握。
3重点难点重点:语言描、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难点: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娜塔莎《战争与和平》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伟大之一就在于它拥有众多个复杂多样、栩栩如生的人物,上至贵族、下至平民。
虽然这个人物长廊十分宏大,但所有这些人物都是托尔斯泰仔细揣摩之后,一笔一画,沉稳不乱的刻画出来的。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本单元的话题——人物,走近《娜塔莎》,一起欣赏一下大师笔下人物的魔力。
活动2【活动】直观欣赏影片中娜塔莎的形象,引出文本中的娜塔莎影片中的娜塔莎,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美、青春)文中的娜塔莎又如何呢?活动3【活动】赏析课文第一部分——舞会前①请你用几个词语准确表达娜塔莎此时的心态。
明确:激动、兴奋、快乐②这些心情是通过什么人物的什么反应出来的?明确:人物的语言、动作③通过具体分析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语言:“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娜塔莎一边说,一边转过头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梳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娜塔莎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2、运用文本细读,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3、品味人物对话,感受深陷爱情海泥沼的娜塔莎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电影海报导入
二、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
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三、检查预习:找学生概括节选的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舞会前的准备(侧重于对娜塔莎兴奋、激动和焦急心情的描述),第二部分舞会上的幸福(侧重对娜塔莎在盛大舞会上的心理和与安德来公爵相遇的情节的描述),第三部分为了爱的争吵(侧重对娜塔莎背叛安德来后的心理描述)。
四、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的教学任务。
1、请你用若干个词语准确表达娜塔莎此时的心态。
明确:热情、兴奋、快乐等。
2、能否用“焦急”来表达此时娜塔莎的心态?通过哪些言行表现了这种心态?为什么会有焦急的心态?
明确:能。
如:
①“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娜塔莎一边说,一边转过头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梳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
②梳妆完毕后,娜塔莎穿着从下边露出舞鞋的短裙。
披着母亲的短宽服。
跑到索尼娅面前,看了她一下,然后跑到母亲面前去了。
她转动着母亲的头,用针别了帽子,刚刚吻到了她的白发,她又跑到替她在缩短裙子底边的女仆们面前去了。
③“妈妈,帽子还要偏一点,”娜塔莎说。
“我来替你重新别一
下,”于是她冲上前去,但是在缩短衣边的女排你们来不及松手,衣边的一块纱被撕了下来。
因为要参加舞会怕迟到,同时也是兴奋之情的表现。
3、托尔斯泰在描述娜塔莎热情、兴奋、焦急等的心态时,除了直接运用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手法之外,是否还运用了其他表现手法?
明确:心理描写,如“她的全部精力,从早晨起就集中在一点上,就是他们全体,她,妈妈,索尼娅,都要穿得不能再好”等。
4、我们读了这段小说后,看看娜塔莎是怎样一位人物形象?明确:一位被兴奋、激动包围着的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
5、我们是否可设想一下,这样一位可爱的少女参加盛大的舞会时,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五、阅读第二部分,以“盛装的娜塔莎”为开头,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
明确:盛装的娜塔莎一开始并没有受到特别的注意,她只能将急切、羡慕的眼光投到已经成为舞会焦点的人身上,她非常焦急,急切盼望有位绅士前来邀请,让自己也成为别人目光的聚焦之处。
当安德来公爵邀请她跳舞时,她一下子变得明朗、快乐起来。
微妙的少女情怀一览无遗。
1、“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为什么没有跳第一圈华姿舞,娜塔莎“几乎要哭”呢?
明确:一位妙龄少女急切希望得到别人的、特别是异性肯定的心情没有得到实现。
这既是人之常情,也反映出娜塔莎特有的少女情怀。
2、小说本来可以直接写娜塔莎“几乎要哭”的失望之情,为什么还要用整整一大段来描述正在跳舞的别素号娃伯爵夫人,而且将她的舞姿描绘得非常美丽?
明确:这是侧面描写。
作者将笔墨放在正在跳舞的伯爵夫人身上,越是写出她的舞姿曼妙诱人,越是反映出娜塔莎的焦急不安。
少女渴望关注,争强好胜,希望在别人的眼睛里看到自己的美丽的心态一览无遗。
六、文中有一段将娜塔莎与爱伦进行比较的文字,我们请同学读一读,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段文字?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读出怎样一个娜塔莎呢?
明确:在这段文字中我们能读出一位清纯的少女,没有浮华之气,爱伦“仿佛涂上了一层油彩,而娜塔莎好像是一个第一次袒肩露臂的姑娘”“她便要觉得这是很可羞的了”。
七、一位对爱情如此渴望的女孩在爱人离开身边之后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请同学阅读课文第三部分,简要说说娜塔莎的故事。
明确:娜塔莎因为孤独与寂寞,受阿那托尔的诱惑而背叛了安德莱,并与好友索尼亚发生争执。
八、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最能够体现娜塔莎认为自己已经找到幸福爱情的内容。
明确:如“她的脸是安静的、温顺的、幸福的”“‘三天,’娜塔莎说。
‘我觉得,我爱了他一百年了。
我觉得在爱他之前,我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人。
’”“我就觉得,他是我的主人,我是他的奴隶,并且
我不能不爱他。
”“索尼亚,不能够怀疑他的,不能够,不能够,你懂了吗?”“但我没有他便不能生活!”等。
七、你认为此时的娜塔莎所表现出来的是真挚的爱情吗?那么又如何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她对安德莱的爱情呢?
明确:此时娜塔莎的情感是真挚的。
但这种感情是建立在别人的谎言之上的,这种痕迹在前面舞会上娜塔莎的言行和心理就已经有了体现——热情而冲动,带有一点虚荣。
课文第二部分她对安德莱的爱情应该也是真诚的,然而这种爱情是建立在一位少女朦胧渴望爱情的基础上的。
八、课堂小结:小说人物刻画的手法:语言、行动、肖像、神态、心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九、拓展研究:对“圆形人物”的认识和理解(参见课本第61页)。
十、课外作业:想想我们读过的文学作品中哪些人物是圆形人物,哪些人物是扁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