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氏孝思堂三地一脉相承考据
日照姓氏源流
日照姓氏源流概览(一)一、安氏。
原籍东海,明朝洪武初年(相传系洪武二年)始祖母张氏携二世祖文诗、文礼公,由东海迁至日照湖水村,即以后之安家村。
时始祖母携子迁居日照之由,固无史籍可考。
二世祖文诗公,居日照未久,复迁往莒州,继由莒州转迁淄川。
现淄川安姓,或为文诗公后裔。
二世祖文礼公,随侍始祖母留居日照,娶贾氏生二子:长子福忠,次子福祥。
福忠公和福祥公,即三世祖。
两位三世祖,各娶妻生子,自此人口日繁,家道小康,乃教子孙读诗书,传至六世、七世,到明朝的万历年间,安氏读书之人日多,算得上是诗书门第,成为日照的大族。
日照安氏十五世以上,无统一之行辈,且命名多用单字。
清道光十一年五修族谱时,议定合族行辈统一用字。
自十六世始为「曰」字辈,其顺序为:「曰为茂郁丰,伯仲久长增,金祺华丽象,荣耀景加兴」二十字。
光绪十五年六修族谱时,发现每世限用一字,同辈同名者甚多,乃于「曰」、「为」而下,亦即自十八世起,每世增加一字,命名时可任意选用。
其顺序为「曰为贤可宝,传述利以贞,慎修昭正式,衍泽庆有功」。
民国十九年七修族谱时,安氏丁口已逾数万。
每世只限二字,仍感不敷应用,遂议定自十八世起,每世增加为四字。
例如「贤才培茂」,同为18世,「郁乃可宏」,同为十九世,其余类推。
下列之四字句共十八句,末句为「兴起功成」,即安氏之行辈:贤才培茂,郁乃可宏,丰宝熙良,传在百从,述作中继,肇利久清,建以常基,增尔元贞,效金慎言,修其箴名,光华克昭,美丽正廷,象举式全,延善敦荣,德泽普耀,景庆升平,有志加益,兴起功成。
二、赵氏南湖赵氏,原籍江南。
明朝洪武二年由海州东海之十八村北徒日照南湖镇定居,距今已有六百余年。
后分居四处:一莒州、一诸城、一淄博。
首次修谱于清咸丰九年。
共记载了八篇《族谱序》,修谱八卷。
卷一:南湖。
卷二:沈马庄、彭家河、官庄、花峡峪。
卷三:马陵前、三庄。
卷四:陈家沟、贺庄、湖水岭、徐家沟、陈家村。
卷五:莫家庄、梁家坪、郭村。
卷六:邱前、膏泽。
臧氏宗脉源流浅析
臧氏宗脉源流浅析一、前言唐朝著名史家孔颖达的《左传正义》的补白:“僖伯名彄(kou),字子臧……计僖伯之孙始得以臧为氏,今于僖伯之上已加臧者,盖以僖伯是臧氏之祖,传家追言之也。
”。
臧氏开姓始祖应为臧孙辰,而追根溯源,为鲁孝公之子僖伯名彄(姬姓)之子嗣,后人以臧姓冠以“臧僖伯”传诸于世,奉为臧姓始祖。
僖伯为鲁孝公之子,凭借这这层鲁国公族的关系,臧僖伯获爵受封于臧邑。
加之僖伯的《谏隐公至棠观鱼》、哀伯的郜鼎名箴以及文仲的“立言”,臧氏的地位和声望在鲁国不断得到提升。
在这种君权至上的时代,以西周传统礼乐拥护者的姿态,自然得到周王朝的肯定。
果然,臧氏逐渐成为鲁国望族之首,其后更成为春秋鲁国享世禄最久的世族。
二、臧氏宗脉流源分析之郡望的形成“郡望”,是“郡”与“望”的合称。
“郡”是春秋战国至秦朝数百年的地方行政区域,“望”是指有地位、有名望,令人仰望的世族群落。
而“郡望”,则表明一个姓氏诞生的根源地,或在某个区域时期内,一个有地位、有声望的名门望族。
臧姓在鲁国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因在朝野与其他世族为权利之争失败而使臧武仲奔邾,后奔齐。
因卷入鲁国的君权之争而使昭伯奔齐,后失考,因其与晋关系密切,推断最终奔晋。
从此臧氏一脉分四处而居。
臧姓始散居于齐鲁大地,并逐渐在今山东莒县、山东郯城、江苏涟水等地形成大的聚落。
自僖伯始到鲁国亡,历数五百余年,臧氏一脉也世衍至十五世左右,概述中谈到,臧氏散居齐鲁逐渐形成大的聚落,秦至西汉间,逐渐播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北方省份,并且在今河南禹州、甘肃天水一带形成望族,至东汉初,臧宫功封列侯,子孙袭爵,极大的壮大了臧姓颍川郡望(治今河南禹州)。
东汉时,繁衍于东海郡之臧姓逐渐散居江苏各地。
为区分各聚落之间的宗脉流源,主要以聚落的郡望来标识,臧氏宗脉的这些郡望主要有东海郡望、东莞郡望、颖川郡望和天水郡望。
1、东海郡,秦代置郡,楚、汉之际亦称剡郡,治所在剡(故城在今山东郯城北),南朝齐移治涟口(即今江苏涟水);2、东莞郡,汉属城阳郡,晋改称东莞,治所在莒(即今山东莒县);3、天水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襄(故城在今甘肃通渭西北),东汉改置汉阳郡,移治冀县(故城在今甘肃甘谷东南),三国魏仍改天水郡,西晋移治上(即今甘肃天水);4、颍川郡,晋置郡,治所在阳翟(即今河南禹州)。
诸城臧氏
诸城臧氏发布时间:2008-11-27 16:53 [打印] [大中小]诸城臧氏,属名门望族,世代书香门第,官宦世家。
明清两代列诸城"臧、王、刘、李、丁"五大家之首。
自臧惟一于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力夺经魁之后,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又联捷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赠工部尚书,人称"大司空",家世从而发迹。
到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惟一第二子尔劝又中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赠兵部尚书,人称"大司马",时家族日渐兴盛。
惟一兄弟及其子孙在明清两代相继登科达数十人,官至部、省、府、州、县正官。
其声望名扬乡里,其事迹皆载入山东省明、清史通志,《诸城县志》。
臧氏族人,家财甚丰,对祠庙僧人施资护法。
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五莲山护国万寿光明寺创建,臧惟一兄弟祖孙四代六人为护法人,并留下大量诗文。
臧惟一字守中,号理轩。
生于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四月初四日。
初授安庆府宿松县知县,后调太湖县知县,敕授文林郎。
而后历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文选司员外郎、稽勋司郎中、奉政大夫、文选司郎中、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右少卿、左少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授阶中大夫、顺天府尹、晋督察院右副都御史等职。
1585年(万历十三年)大旱,蝗灾严重,号召郡县开仓赈民,以解饥饿。
上疏免租赋,民无流亡。
时因广山牛事件,疏人不报,面以终养告归。
杜门编课,耕灌园田为终之计。
布袍毡巾,时与乡邻野老为伍,历13载,避不见客。
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荐为南京(留都)兵部右侍郎,授阶通议大夫,资治尹,赠资德大夫,正治上卿。
时南兵骄脆,素不任战,惟一竭力振作,壁垒肃然,大为改观。
工部欲调兵马20万助修河道,惟一曰:"留都根本重地,无马直是无留都也。
"抗疏力争,得留其半。
时战船久坏失修,四项修复规定行施未几。
惟一见此,对国防建设失去信心,随以病痱不能工作为由,回归故里。
无锡干田臧氏迁徙世引
无锡干田臧氏迁徙世引蓋祖宗以一人之躯,散而传至千万人之身。
久之世源不清,昭穆易淆,寻根问祖渺茫。
干田臧氏自含文公始居锡邑富安干田里(古时属毗陵,即常州府)已近千年之久。
随着臧氏子衍日繁,不断发展壮大,至二零一二年第十一次修谱,巳达三十三世。
在这些年代里,势必有所迁徙和散居,为便于各支系能查考各世源和分布座落,明确与各邻支的关系,进一步为寻根溯源提供依据,略作迁徙世引,使族人有一个追宗导向。
干田臧氏始迁祖含文公,字谟,号养才,北宋年间(公元1030年左右)生,浙江四明刺史,娶孟氏,生子三。
长中道,岁进士名人,任浙江同知,留守祖业,居锡邑干田里,子孙遂居干田里;次中行,字君平,号念三太,官居浙江台州通判,公元1070年左右居浙江湖之长兴;三中立,字定民,陝西县丞,重医业,于公元1078年由毗陵无锡富安干田里旅居浙江宁波鄞县(古时属四明地区)。
干田臧氏宗祠堂名为《孝思堂》;长兴夹浦臧氏宗祠有两个,河东一个为《鼎兴堂》,河西一个为《嘉会堂》,后为虽近隔河往来不方便,合建了一座石拱桥,命名为《鼎嘉桥》,现巳被长兴政府定为文保单位;宁波鄞县一方资料待考。
在此要说明,在公元1070年左右分居之后,由于古时交通成问题,在人们概念里成了天各一方。
路途遥远,虽有往来,但也是及少。
因此修谱及祭祠都各自为准。
下面仅就为干田臧氏(即中道系)的迁徙分布情况据古谱所载略作推算介绍,供族人参阅查考,导向上线源渊。
臧氏干田《孝思堂》自一世祖含文公传至第八世本道,字立乡,号修吾,娶贾氏,生三子。
长景暘,次景和,三景融。
景暘生子二,为第十世,长豳,字间宗,号菴,定为东房祖;次密,字肇宗,号耐庵,定为南房祖。
景和生子岳,字启宗,号梅庄,为西房祖。
景融生子二,长岩,字敬宗;次岱,字达生,俩都定为北房祖。
東房东房祖豳,娶张舍秦氏,生子四:迪、道、进、远。
十一世迪,于元至正年间(公元一三五O年左右)迁居尹城上,生子三。
长怡,为東大房祖,居中巷后巷;次(竖心傍)造,为东二房祖,居朝东朝南;三恺,为东三房祖。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大题整理练习
大题练习〔2011年〕材料一:一九○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丈一一推翻而复于古。
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
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但凡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那么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
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8分〕〔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7分〕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科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气,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明万历年间,仅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州复置官局,设机800,织工2 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民机不少于3400。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开展史?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场,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开展。
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
在此根底上开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开展。
l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 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
鲁国臧氏家族的兴衰
鲁国臧氏家族的兴衰在鲁国的世族中,臧氏家族是一个著名的家庭,在春秋中期,其家族成员在政界世居要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臧氏家族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鲁国社会的变迁。
臧氏家族属于鲁国的公族。
臧氏家族的始祖臧僖伯是鲁孝公的儿子,名驱,字子臧,谥曰僖。
臧氏家族以臧为氏大概开始臧僖伯的孙子。
据《左传》隐公五年孔颖达的疏说:“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
公孙之子不得祖诸侯,乃以王父之字为氏。
计僖伯之孙始得以臧为氏。
今于僖伯之上已加臧者,以僖伯为臧氏之祖,传家追言之也。
”也就是说依当时的姓氏制度,鲁国国君的儿、孙尚可以随其父、祖之姓,至其曾孙,须改氏,其氏应以祖父的字为之。
臧僖伯字子臧,其后人故以臧为氏。
而臧僖伯之臧,乃是后人所追加。
臧僖伯是鲁隐公时的重臣,以知书达礼而著称。
《左传》说:鲁隐公五年(前718年),隐公准备去棠(今山东鱼台西南)捕鱼为乐。
臧僖伯劝谏说:国君要关注大事,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不要去干。
君主应为民众的典范,带头遵行各项制度,否则就是乱政。
捕鱼不符合礼制,请君不要去。
但鲁隐公却不听劝阻,坚持前去。
臧僖伯“称疾不从”,以示抗议。
同年12月,臧僖伯去世。
回想臧僖伯的忠诚严正,鲁隐公颇为后悔,下令将其丧礼“加一等”,以示褒奖。
臧僖伯的儿子是臧哀伯,其秉性与其父相似,以直言敢谏见称。
鲁桓公二年(前710年),宋国大臣华督弑君而自立为相,把持了宋国的政权。
为获得鲁国的支持,华督把宋国传世的宝鼎“郜大鼎”送给鲁国。
鲁桓公不仅接受了贿赂,而且还把“郜大鼎”放在太庙里来展示。
臧哀伯对这一做法提出批评说:“国家的统治者应该宣扬道德严守礼制,以此为百官表率子孙作则。
今将贿赂之宝鼎公然陈列于太庙,将会产生多少恶劣的影响?”臧哀伯的意见虽然未被采纳,却获得了世人的赞许。
周内史听说后称赞说:“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
”臧文仲是臧氏家族最有名的一位代表人物。
他是臧哀伯的孙子,因世官制度出任鲁国的大夫,先后辅佐了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代鲁国国君。
臧姓的研究报告书
臧姓的研究报告书
臧姓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库臧丞,属于以官名称谓为氏。
库臧丞,就是库藏丞,是汉朝时期专职官吏国家库藏的官员,直接归属右宰相管辖。
秦、汉时期,臧与藏同义通假,可互用。
右丞掌重内库藏虞舎、凡诸器用之物及尘振人租布、刑狱、兵器、督录远道文书等等。
隋朝时期归属于隋家令寺司,专职掌管臧署令、臧署丞等,唐朝时期因之。
这在史籍《前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出御府之臧以赡之。
”在库臧丞、臧署令、臧署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臧氏,世代相传至今。
《孝思堂》常氏家族祭祖大典:数百人共聚祠堂,同族同宗一家亲…
《孝思堂》常氏家族祭祖大典:数百人共聚祠堂,同族同宗一家亲…文:红艳图:姜延峰公元2018年戊戌十月一日,《孝思堂》常氏家族举行隆重的祭祖大典,虔诚礼拜,公祭于家祠堂前。
此次祭祖有数百常氏宗亲参加,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敬意,虔诚祭拜常氏先祖。
参加祭祖代表分别来自安徽砀山、山东金乡、菏泽、单县、鱼台常店、常柳行、微山县、沛县等多个地方······当年,我们的祖先含泪告别洪洞大槐树,随着庞大的移民大军,来到了荒无人烟的苏丰大地。
白手起家,历经艰辛,经过数代先人的艰苦奋斗,常氏终于钢铁般的屹立在苦难频生的,这块贫瘠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期间,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有叱咤风云的人物,但一辈辈传承不衰的是质朴善良,勤劳勇敢的家风和人定胜天,自强不息的刚毅和追求。
宗亲相见,喜乐满怀,似乎有着说不完的知心话。
这块纪念碑,将成为后代人瞻仰的圣地。
江水同源流万派,树发千枝根共本。
敬宗睦族。
繁祀必诚。
常氏家祠门口威武的石狮子。
家祠里的常氏家规族约和常氏家谱史。
在这里,先祖明示,品质和德行才是最重要的,耕读传家,清白明世,都是我们传承和深刻领会的要义。
常姓族徽。
祭祖的老照片,永远的纪念版。
《孝思堂》祭祖大典摄影(老照片)。
常氏家训,天地之大,爱国为本。
为人尽孝,尽心尽力。
家族一脉,和睦相亲。
夫妻和顺,共建家庭。
妯娌姑嫂,团结同心。
儿女平等,教育先行。
尊师重教,教育先行。
为人处世,当守诚信。
祖林请灵,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小雨一直的下,亲人们小心翼翼的前行······往祖林的路上。
祖陵纪念碑,“祭之以礼”为逝去的祖先,送上后辈们的缅怀之情。
哀思悠悠,悲情渺渺;冬雨潇潇,墓草寒烟。
请灵祭拜中······一份缅怀,加深了它的涵义和厚重。
高中地理图说天下 京剧为什么会姓“京”素材
京剧为什么会姓“京”?京门收藏家方继孝贤弟,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哥儿俩见面,好用京语“逗闷子”,常常勾出一些美好的回忆,或者为“夜话”点题。
这不,前几天继孝跟我说,自己开车带儿子去超市,扛出了一箱矿泉水,放在后备箱里。
车到家门口,跟儿子说:“到后yǐr(蚁儿)把水(拿出来)送到楼上去。
”儿子不解,“什么,后yǐr?”继孝感慨:本来很平常的一句话,现在的孩子愣是听不懂。
这也难怪,甭说听不懂,就是让您写出来,也够琢磨(zuómo)一阵子的了。
“后yǐr”就是“后边、后头”(从方位上讲),从时间上讲,就是“以后、后来”,但写出来绝不是“以后”二字的倒置。
关键是yǐ字,其实就是“尾”字,不念本字wěi,而有音变,念yǐ,还要儿化yǐr。
平常所说的“尾巴”、“尾巴骨”、“马尾儿”、“马尾儿罗儿”(马尾巴编织的细筛子),以及葛存壮先生的电视片《马尾巴的功能》,都是这个字儿、这个音儿。
下面要说一个带“尾儿”的词儿,是一段京剧,不过已经跑题万里,今天的“夜话”,恐怕也就要破碎支离了。
京剧为什么姓“京”?盖其中有很多京字儿之故也。
前些年曾在剧场里观刘长瑜、叶少兰二氏演出《得意缘》,真如“京音大欣赏”一般,好不过瘾!此戏昔年只有荀慧生先生能演全本十二折,后来一般只演《教镖》、《下山》两折。
此二折全以道白应yìng工,忽韵白忽京白(内里行家谓之“风搅雪”),忽真嗓忽假嗓,难度颇大,稍有不慎,即会错乱。
亦非气口充足、嘴皮子利索者,不能为之。
刘、叶二位的佳作,如簧之音,字字入耳,金石落地,毫不含糊。
叶氏饰演的卢昆生说:“俺是将门之子,一十八般武艺,件件皆能。
”刘氏饰演的狄云鸾取笑他:“不用嗙了,自己的本事不好,不要说是‘酱’门之子,就是‘醋’门之子,也不过就会倒(dǎo)手!”又说:“(雌雄镖)只有我妈同我能打能接,这样的本事我还不敢嗙呢,就是你那点本事,在我面前嗙?算了罢,不要教我笑话了!”“嗙”字写出来是这样,念什么呢?音pǎng(“旁”的第三声),胡乱吹嘘自己,说大话的意思。
臧姓的来源,姓臧的名人_百家姓
臧姓的来源,姓臧的名人
臧
一、姓氏来源出自姬姓,是用封地作为姓氏的。
春秋时,鲁孝公的儿子驱(音抠),被封到臧邑(今山东境内),称为臧驱。
他的后代就用他的封邑名“臧”作为自己的姓氏。
见《通志》。
二、郡堂望号汉置东海郡,现在江苏省邱州市。
三、历代名人
臧洪——字子源。
汉未广陵射阳人。
为广陵太守张超郡功曹。
时董卓专政,天下纷乱,洪说超联合各郡,起兵讨卓。
设盟之日,洪发擅敌血,辞气慷慨。
继归袁绍,绍举为青州刺史,徙东郡太守。
曹cao攻张超,洪向绍请兵救超,绍不应。
超败死,洪愤与绍绝。
绍攻东郡,洪誓死固守,攻战经年,粮尽城破被杀。
年35岁。
臧在新——字与咸。
江苏阜宁人。
清任虎门炮台教练。
二次革命失败后,赴日本,归国后,孙中山委以淮上司令,后被害于烟雨台
1 / 1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臧姓起源-臧姓的由来 -
臧姓起源|臧姓的由来-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
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①治所在郯邑(今山东郯城),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朝时期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
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为越国所灭。
秦朝时期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
;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郑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西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
②东晋时期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的东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临沂县、江苏省赣榆县南部、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江苏省邳县东部和江苏省宿迁县、灌南县北部一带地区;唐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县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朝末期复置郯城县,明、清两朝之后县域有变,但县名未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其地隶属山东临沂地区。
③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及后来的隋、唐诸朝时期,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一带地区。
郯城县:郯城县历史悠久,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昊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昊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
西周时期封炎族首领于该地,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
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 .即.出.于此。
战国时期的周威烈王十二年(丁卯,越王朱勾三十五年,公元前414年)为越国所灭。
秦朝时期置为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
唐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县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壬辰,公元812年)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
关于臧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臧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作文
臧姓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远祖起源于春秋时期,春秋时鲁国国君鲁孝公的儿子,字子臧,被封在臧地,建立“臧”国,作为鲁国的附庸国,他的子孙后代就以“臧”为姓。
“臧”姓出自鲁国公族后代,而鲁国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的长子伯禽的封地,因此,“臧”姓起源于周朝王室之姓,姬姓。
臧姓后来在东海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东海望。
西周时鲁孝公有个儿子叫子臧,隐公时任大夫之职。
当时鲁隐公以谦谦君子闻名于列国,但实际上是个迂腐之人。
其母是惠公的小妾,惠公本打算立公子轨为嗣君,但惠公死时公子轨尚幼,群臣就立隐公为君。
隐公为表君子之态,就宣称自己死后由轨继位。
公子轨长大后,公子军对隐公说:“自古以来传位是传子不传弟,你已当了十一年的鲁君,怎么还说自己只是暂摄位呢?这样会使人心不隐,不如把轨杀了以免后患。
”话没说完,隐公就把耳朵捂住说:“这是什么话呀!”子臧知道后,就对隐公说:“如果你认为军说的话不对,就应该把他这话公布于朝,然后申明其罪而杀掉,这样公子轨就会对你恩载德。
你这样不闻不问,公子晕会怕轨继位后报复他,而公子轨亦怕你动心。
你这不是给自己造成危害吗?”话没说完,隐公又捂住耳朵说:“怎么能这样呢?怎么能这样吗?”结果不久,公子军和公子轨果然合谋暗杀隐公,证明了子臧的预见。
后世谈到子臧时,遗憾这样一位有眼光的人未能得发挥的机会,但他的后代,却世为鲁官,他的子孙以他
的名为姓,就是臧姓,奉子臧为臧姓始祖。
臧荼,汉初大臣,封燕王;臧宫,汉代大臣,封郎陵侯;臧中立,宋代名医;臧懋循,明代文学家、戏剧家;臧庸,清代经学家。
臧姓氏的研究报告作文
臧姓氏的研究报告作文
臧姓源于中国,是中国姓氏之一。
臧姓在中国历史悠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以下是关于臧姓的研究报告。
一、起源
臧姓的起源有几种说法。
首先,有一种说法认为臧姓是源自古代的职务名,即“掌玺”的官职。
臧姓可能是最早从事这个职务的人的姓氏。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臧姓是源自古代黄帝时期的一个部族的名称,臧氏后来成为了该部族的家族姓氏。
二、分布
臧姓在中国的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四川、陕西、湖南、山西、河北等省份。
尤其是四川省,臧姓在当地有着很高的比例。
此外,臧姓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在台湾、香港等地。
三、历史贡献
臧姓在中国历史中有着丰富的贡献。
在古代,臧姓的先祖中有许多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人物等。
例如,明朝时期的臧慎言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在位时推行了许多有益于民众的政策。
此外,还有一位明朝的臧鸿逵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在战场上多次立下赫赫战功。
四、名人堂
臧姓也有许多知名的历史人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其中包括文学家臧克家,电影导演臧金生,作曲家臧洪威等。
这些名人的成就不仅提升了臧姓的声望,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结:
臧姓作为中国姓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通过对臧姓的起源、分布以及历史贡献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姓氏的背景和特点。
臧姓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中国姓氏的了解,也可以为家族族谱的编制和家族文化的传承提供有益的参考。
孝悌里与颜真卿后裔李遵刚
孝悌里与颜真卿后裔李遵刚颜真卿在为其父颜惟贞撰书的《颜氏家庙碑》中,将其先人来历和祖籍明确写为:“魏有裴、盛。
盛字叔台,青、徐二州刺史,关内侯,始自鲁居于琅琊临沂孝悌里”。
孝悌里的县域归属,清末民初即有临沂、费县两说。
孝悌里的具体地址,近几年有费县诸满、沂南常桑行两论。
孝悌里的县域归属问题,前人多有详论高见,不再附骥。
本文仅就孝悌里地址两说与颜真卿后裔的关系略作探讨,以求教大家。
一、孝悌里地址两说并行不悖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费县志》记载:“孝悌里,在县城东五十里诸满村,古临沂之孝悌里也。
”对诸满说,民国五年(1916)印行的《临沂县志》持不定论态度。
编者在《临沂县志·卷九·人物》颜含传文末特加注说:“孝悌里《费志》已载,《古迹》未录。
然考宋曹辅鲁公庙碑,孝悌里在费之说不确。
古兹书于颜氏诸贤未敢删削。
”遗憾的是,作者没有进一步说明“不确”的原因,是因为区划变动致使两县都辖制过孝悌里?或是孝悌里本来就在临沂境内而与费县无关?还是或是孝悌里本来就在临沂县境内而与费县无关?还是临沂境内亦有孝悌里的可能?《沂州府志》记载孝悌里时,用了表示不确定文字:《通志》、《府志》俱定诸满村为孝悌里,有以也。
”近几年,沂南县常桑行村发现了颜氏谱碑和清泉寺纪事碑,其中有“孝悌里”的文字,有研究者又明确提出了常桑行即孝悌里一说。
对孝悌里的具体位置所在,诸满与常桑行两地都有证据。
诸满说的主要证据是:第一,方志记载。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沂州府志》记载:“孝悌里,县(注:费县)东五十里朱(诸)满村,传为颜鲁公居处……北宋元祐时,鲁公十一世孙安上犹居诸满村。
《通志》、《府志》俱定诸满村为孝悌里,有以也。
”第二,碑文记载。
宋元祐年间从诸满迁置费县城的《唐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碑载:“唐鲁郡颜文忠公有庙在琅琊之费,距县治东北五十里,曰诸满村。
”费县汪沟近几年发现的颜家庄颜氏《永言孝思》谱碑,系光绪二十八年翰林院庶吉士诸满人庄清吉撰文,文中论述孝悌里的位置曰:“关内侯徙居琅琊临沂孝悌里,葬临沂县西七里,临沂县旧治,在今费东北不及五十里,遗址尚存,与孝悌里相去仅三里许。
烈 士 堂
烈士堂
南朝齐史学家臧荣绪,每逢庚子日,陈五经拜之而有名,先贤们称臧氏堂号为拜五经堂,乃教节义之余,再教以诗书传家也。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臧姓堂号为东海堂,出自春秋时期山东的臧氏家族,秦汉隋唐之际,主要繁衍于山东郯城和江苏连云港西南的海州等地,唐代时便已成为望族,臧姓人家为不忘名门望族,世代袭用东海堂堂号。
然而,在东汉灵帝年间,我们的远祖臧旻公拜扬州刺史,擒伪越王许昭,奉使匈奴,转拜长水校尉,历中山太原太守;其子臧洪公起自青州刺史,徙东郡太守。
旻公洪公父子,为捍卫汉室江山,反对强权割据,反对暴政.张超在雍丘被曹操围攻, 洪公出征援救,袁绍却背信弃义,反被袁绍杀害。
匡正朔,讨诸逆,功在社稷,身著图象,名垂后世,策名当时。
旻公的后裔----历代先贤,为了纪念远祖臧洪公和陈容“东郡二烈”,成仁赴义,用彰节义,教育子孙,又另定堂号为烈士堂。
但目前广为应用的,仍称谓:“烈士堂”
臧氏宗谱续修理事会 公元二○○九年农历二月初一日。
勉续族谊,勿寒宗盟
勉续族谊,勿寒宗盟——毗陵孝思堂臧氏宗亲联谊会创建纪实提要:紧紧围绕弘扬家族文化的根本任务,抓好家族文化原点的挖掘和宣传,积极推动宗亲联谊会的组织化建设,加强续谱、修祠和宗亲联谊活动,努力寻求一条符合时代特征的家族复兴之路。
据孝思堂《臧氏家谱》记载,毗陵臧氏家族自含文公迁居阳山干田里以来,可追溯至南宋时期,迄今近千年,是入迁阳山地区历史较早的姓氏家族之一。
近千年来,瓜瓞绵绵、人才辈出、家兴族旺,子孙遍及华夏,目前主要定居于无锡、常州、长兴、乐清、桐庐、宁波等地,各支系宗亲之间虽远隔万水千山,仍互有往来,或以书函相通,以维宗盟。
后世子孙无论是在政界、军界、商界、科学界、艺术界等所有行业和领域都不乏英名赫赫,为祖国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诚然,这离不开历祖历宗的荫德庇佑,更离不开优良家风的传承弘扬,才使整个家族始终保持着一股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
自本世纪初开始,就有宗亲贤达首先发起倡议,以弘扬家族文化为主题,以构建联谊平台为先行,以增强亲情族谊为任务,积极研究谋划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复兴孝思堂臧氏家族的步伐。
一、坚持家族文化原点的挖掘和宣传,切实抓好凝魂工程。
孝思堂臧氏这么一支古老的家族要抓好凝魂工程,把因时移世易而造成的世源混淆、支系庞杂、人心涣散的状态重新凝聚起来,确非易事,必须有一条主线来加以维系。
(一)围绕弘扬家族文化的根本任务,挖掘和宣传家族文化原点。
自2009年起,家族中的有识之士臧国兴、臧立显等宗亲便开始认识到,只有靠家族文化中的精髓——血缘文化才能真正把一众族亲重新凝聚起来,而对家族文化原点的挖掘和宣传便成为凝魂工程的不二途径。
有鉴于此,他们开始奔走呼告、走访寻查,誊抄整理,捉笔辛耕,倡议各支系修谱续谱。
整整历时近十多年的时间,孝思堂臧氏各支系的家谱才基本修续完成,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缺资金、缺人手、缺古谱、缺共识等等困难重重,非亲历不会有切身感受。
但真是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才筑牢了我们家族的文化之基,增进了我们家族的亲情族谊,夯实了家族凝魂工程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臧氏孝思堂三地一脉相承考据
一、臧含文是锡邑阳山干田里人,在浙江四明地区任官。
1、古谱中有载,长子留守祖业,虽也在浙江任官,但按老法长子不出宅之说,所以中道后裔全部留在无锡至现在。
并载有次子中行以儒业居湖之长兴,三子中立徙居宁波鄞县。
2、含文公卒葬于干田村西谓臧马坟,谱中有祖坟图,并有规定该地只能葬五代。
3、谱中有宁波主事臧镛远寄诗中"鄞江一派锡山分"之句。
4、梅庄子十一世挺泉公讳逸有自叙诗,第一句为"吾老干田旧隐居"之说。
5、古谱中有"荣诸公子孙因家锡邑干田,及宋有含文公者,任浙江四明教授。
可见在含文之前有臧氏先祖居干田。
6、宁波支乐清蒲岐谱中载"中立祖先世居锡邑干田里"之述,所谓世居起码要三代以上。
上述依据经推敲能说明含文公是锡邑之干田,《孝思堂》谱以含文为一世祖沒错,并可以说明含文之前就有臧氏居干田。
二、含文公时年代的确认
1、北宋徽宗(1101一1125),含文三子中立,北宋医生,字定民,毗陵人。
元丰年间(1078一1085)旅居浙江宁波。
宋徽宗(赵佶)称帝3年(1103年)治愈宋后顽疾,赐第于宁波鄞县,坊匾日"迎凤坊"。
乐清《臧氏宗谱》中有圣旨说明是在崇宁年间(1102一1106)年间治愈宋后,那么按中立五十岁受召进宫看病,那就是1055年左右生,含文
当是1025一1030年间生,长兴谱中说l22?年生是绝对有误的。
2、含文第六世孙子功,受业于蒋重珍(1183一1237),世称名儒,有"一梅蒋公惟公独契"之赞,蒋重珍宋嘉定十六年(1223)中进士第一,为无锡首位状元,推前五代计算含文当是1030年左右生。
3、古谱有载北房(小房)十一世俊徙居臧家桥时莫天佑踞安阳山,莫天佑在元至正十五年(1355)聚众抗元,那俊应生于1330年左右生,推前十代就是三百年,那含文也是1030年左右生。
4、按惯例计算三十年一代,那么《孝思堂》以含文为一世祖,现己达三十三世,九百九十年,那推算含文也是在1030年左右生。
上述推算比较可靠,有说服力,作为史记应慎重,以免后人将永久错觉。
二、梁溪(无锡)臧氏人才輩出代有闻人
梁溪富安干田里,东邻阳山,西系白荡,风景秀丽,人文会萃。
臧氏《孝思堂》古谱有载,一世祖含文公,任浙江四明刺史,南宋文学家谢(日方)得为其写了"道德渊深,义理明著,斯文克承,儒家教主,贤哉我公,远垂令绪"的像赞。
二世中道,岁为进士,杭州同知;中行,任浙江台州通判;中立,陕西县丞,通医,曾治愈宋后顽疾而赐第于宁波鄞县,赐建牌坊一座匾日"迎凤坊"。
兄弟三都有无锡首位状元蒋重珍(1183一1237)写了像赞。
第五世义五,礼贤下士,有上古之遗风;第六世子功,受业于蒋重珍门下,世称名儒;第十世豳和密,均善诗文,享誉一方。
还有庠生奉璋公,举人相公都身为不凡。
现代有臧穗,曾任兰空政委,军銜中将,人称"西北虎";臧焕春,曾任一机部处
长;臧启怀,曾任河北工业厅副厅长、省政协常委、河北纺工局总工程师等职;臧kun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教授,正军级,博士生导师;臧五福,曾任南空后勤部副部长,大校军銜;臧焕法,中国第七建筑工程局总工程师;还有在各领域为国家、社会作出杰出贡献的能人不计其数,还沒详细统计搜集。
长兴支更是人才济济,明代有一门七进士之誉。
首位是臧琼,成化五年(1469)进士,官至南京工科给事;第二位是臧应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任南京車驾主事;第三位是应奎侄子继芳,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历任工部都水司郎中、松江知府、郧阳知府、河南按察副使等职;第四位是臧懋循,即臧继芳之子,万历八年(1580)进士,授荊州府教授,后升为南京国子监博士,工书法,且精通音律,著有《负苞堂诗文集》九卷,整理、编辑、刻印多种文学作品,计有《古诗所》五十六卷、《唐诗所》四十七卷、《古逸诗》二十四卷、《金陵社集》八卷、《六博碎金》八卷,选刻元人杂剧一百种,还删致了《临川四梦》,改定了《昙花记》,校正了古本《荊钗记》,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和出版家,他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五位是臧懋中,臧懋循的堂兄,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先后任金溪、盐城县令,官至广西按察佥事;臧懋中两儿子臧炅如、臧熙如为同榜进士,父子三人同登进士被传为佳话。
还有不再详述,总之有诗呤:五十余名进士图之句。
现代要臧新民提供。
鄞县支由于从古至今缺少联系往来,具体还需备考。
明代永乐年间臧性,字孟庠,以善书正为秘阁,缮写《永乐大典》,官宜兴令,
刚毅严谨。
臧氏宗祠有"鄞南建奇效,永乐留丰功",上联指中立通医,享誉一方和治愈宋后顽疾,下联指臧性缮写《永乐大典之功绩。
还有肯定不少的杰出人物可扬风范,供后人敬仰。
三、宗盟之叙及往来
梁溪臧氏九百多年前分出的长兴、鄞县宗亲,在明永乐年间至清康熙年间有人员和书札往来。
《孝思堂》宗谱有"长兴、鄞县往来记略"一栏,记载其往来经过,并有详细的路线诠明。
明永乐年间(1403一1424),《孝思堂》第十世耐庵(密)和梅庄(岳)去长兴联谊,共叙宗盟,长兴给事中臧琼有赠别诗一首,叙述离别之恋情。
诗日:"感君访我过吴城,何事.今朝又送行,日暖山林莺颖滑,风晴驿路马蹄轻,一樽云液浇离恨,三唱阳关动别情,从此书斋成寂寞,夜深愁听(脊鸟)(令鸟)声。
回锡后有梅庄子挺泉公讳逸自叙诗一首日:吾老干田旧隐居,两居吴越世称儒,一家虽是分三处,千里相思隔五湖,门第巍峨无改换,子孙蕃衍有贤愚,由今自宋登科者,五十余名进士图。
后又有宁波主事讳镛远寄诗一首:鄞江一派锡山分,庆泽承流喜有君,继美不须誇子厚,兴门何独羨陈群,詞源浩荡倾三峽,笔阵纵横壮百军,千载宗盟叙何日,拟看万里际风云。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思念和亲情,天各一方共勉家业兴旺和成就事业,可想祖先以儒业为重,很多是国家栋梁。
明万历(1574)第十三世思裕、第十五世继泉第二次赴长兴相叙;明万历甲午(1594)继泉是第三次赴长兴。
第四次去长兴的是十七世重琏于清康熙三年甲辰(1664)抄了长兴方面的几代名公。
宁波鄞县由于路途遥远,仅以书札往来。
最后一次往来后三百五十年间
未有往来记载。
2012年3月20日,有二十七世国兴、义成、锡根、二十八世庆伟和夫良五人沿着先人的足迹,驱車前往长兴夾浦鼎嘉桥,再叙宗盟之事,臧氏宗亲往来又得以恢复。
在夾浦鼎嘉挢臧氏续谱联系处和族亲新民、学明、生农、柏慈、树根寒喧之后,探讨了有关修谱事项,对原谱中的存疑进行了查阅考证,并且达成了共识。
一起共进午餐后。
参观了"臧懋循元曲文化展示室"和先辈族人所造的环洞鼎嘉桥,巳列入长兴县文保单位。
大河两岸村舍鳞次栉比。
到处可见有关劝学、忠、孝、节、义等道德教育图文,文化气氛十分浓厚,环境生态保护良好。
丁新村书记臧小强、主任臧献忠得知后邀请去村委,得到了热情的接待,据介绍该地区有臧氏三千八百多人。
长兴方面于当年4月30来阳山联谊,采集有关资料。
2013年3月15日应邀又去了长兴。
当年5月15日下午来电说鄞县支臧氏宗亲在夾浦,叫我们去回面,国兴、庆伟等三人又驱車前往会见,还互赠了谱牒,合影留念,共进晚餐。
2014年元旦,长兴支续谱颁谱之际,又去了长兴,并代表无锡宗亲致了贺辞。
在2012年初次去长兴后,回来后以短信形式寄去别后诗一首:千载吾族三处分,天各一方源根本,庆泽承流寄相思,今朝又幸叙宗盟,百年相聚别离恨,幸得天涯若比邻,有望本家多商榷,泽长业宏谋双赢。
壬辰春无锡《孝思堂》二十七世孙国兴拟。
长兴还载进了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