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课时2
人教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离子的检验(共39张PPT)
()
A.防止CO 等的干扰 B.防止Cl 的干扰 新知探究(二) 氯离子(Cl )的检验 2-
-
一往般往先 是除最去后有停毒止、加有热刺或激停性止气通味气的气体3,后除去无毒、无味的气体,最后除水蒸气
C.生成Ag CO 沉淀 新知探究(一)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新知探究(一)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由气体的性质选择干燥剂
(3)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水代替饱和食盐水来除去 杂质HCl,原因:氯__气__在__水__中__有__一__定__的__溶__解__度__,__要__防__止__氯_ 气__在__水__中__的__溶__解__。
(4)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水或澄清石灰水代替NaOH 吸收尾气,原因:_水__吸__收__氯__气__的__效__果__太__差__,__澄__清__石__灰__水__ __的__溶_解__度__很__小__,__吸__收__效__果__也__很__差__。
取少量待测液于一洁净试管中,加入硝酸酸 规范描述 化的AgNO3溶液,若观察到溶液中有白色沉
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Cl-
[注意]
①检验时要先加稀硝酸,以排除CO
2- 3
等离子的干
扰,不能用稀硫酸,因为Ag2SO4微溶,会干扰实验,更不能
用盐酸,因为盐酸中含有Cl-。
②若被检液中含有SO
2- 4
,需先用Ba(NO3)2溶液除去SO
往往是最后停止加热或停止通气
新知探究(一)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由气体的性质选择干燥剂 新知探究(一)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Na2CO3 _白__色__沉__淀___ 溶液
_沉__淀__溶__解__并_
2Ag++CO23-=== Ag2CO3↓、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烯烃的加成、氧化规律(学生版)
第2课时 烯烃的加成、氧化规律[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掌握单烯烃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2.掌握二烯烃的加成反应。
3.掌握烯烃的氧化规律。
一、烯烃的加成规律1.单烯烃的加成(1)对称单烯烃的加成CH 3CH==CHCH 3+Br 2―→CH 3—CH==CH—CH 3+HBr ――→催化剂△(2)不对称单烯烃的加成 CH 3—CH==CH 2+HBr ――→催化剂△⎩⎪⎨⎪⎧ (主要产物)(次要产物)研究发现,当不对称单烯烃与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时,通常“氢加到含氢多的不饱和碳原子的一侧”,即遵循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简称马氏规则)。
2.二烯烃的加成二烯烃是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烯烃。
(1)n (CH 2==CH—CH==CH 2)∶n (Br 2)=1∶1的两种加成方式(2)CH 2==CH—CH==CH 2与足量Br 2的完全加成CH 2==CH—CH==CH 2+2Br 2―→。
3.烯烃的加聚反应 (1)二烯烃的加聚反应:n CH 2==CH—CH==CH 2――→催化剂CH 2—CH==CH—CH 2催化剂(2)多个烯烃的加聚反应:n CH2==CH2+n CH2==CH—CH3――→1.β-月桂烯的结构如图所示,一分子该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上最多有()A.2种B.3种C.4种D.6种2.现有两种烯烃:CH2==CH2和。
它们的混合物进行聚合反应,则聚合反应的产物中含有如下四种物质中的()①CH2—CH2②③④A.①④B.③C.②D.①②④二、烯烃的氧化规律烯烃与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规律烯烃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生成物会因烯烃的结构不同而不同:烯烃被氧化的部分CH2==RCH==氧化产物CO2、H2O(酮)1.下列烯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后产物中可能有乙酸的是()A.CH3CH2CH==CHCH2CH2CH3 B.CH2==CH(CH2)3CH3C.CH3CH==CHCH==CHCH3 D.CH3CH2CH==CHCH2CH32.(2021·银川高二月考)已知某种烯烃经臭氧氧化后,在Zn存在下水解,可得到醛和酮。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化学平衡》课件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是什么?
有志的人战天斗地,无志的人怨天恨地。 母鸡的理想不过是一把糠。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贫困能造就男子气概。 胸无大志,枉活一世。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远大的希望造就伟大的人物。 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
②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增大的是反应物浓度,还是生 成物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减小 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
③反应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增加一种物质的浓度, 该物 质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而其他物质的转化率提高。
经验规律
平衡移动的方向是为了减弱外界的改变
——勒夏特列原理(经验规律)
(浅黄色) (无色)
志胸不无立 大,志天,下枉无活可一成世之。事。
鸟卒贵子有 过翼河,人意贵在有吃志帅。
编号 治死天犹下 未者肯必输先心立去其,志贫。亦其能奈我何!
志人之生所 不向得,行金胸石怀为,开虽,寿谁百能岁御犹之为无? 也。
所加试剂
丈自夫信四 是海成志功,的万第里一犹秘比诀邻。
才自清明志自高。 卒古子之过 立河大,事意者在,吃不帅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化学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 “减弱”的含义:平衡移动后结果变化的方向不变,
但程度减小。例如,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移动后该反应物浓
度仍增加,只是增加的程度比没有平衡移动时要小。
勒夏特列原理(经验规律)
试b管 少量铁粉 鹰志爱高高 山飞峰,矮鸦,栖路一从枝脚。下伸。
Fe(SCN)3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
H+与OH-、CO32-、HCO3-、CH3COO-、F-、S2OH-与H+、NH4+、 HCO3-
2、隐含条件:
①有H+ ——pH<7,酸性溶液,石蕊变红,与活泼 金属产生氢气;
②有OH- ——pH>7,碱性溶液,石蕊变蓝,酚酞变 红;
③无色溶液——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存在;
六、离子共存
1、离子不能共存的类型
①离子结合成沉淀不能共存,微溶物不能大量共存;
CO32-与Ca2+、Ba2+、Mg2+ 、 Ag+ SO42-与 Ba2+、Pb2+、Ag+、Ca2+ OH-与 Fe2+、Fe3+、Mg2+、Cu2+ Ag+与 OH-、Cl-、Br-、I-、 SO42- 、PO43-
有志登山顶,无志站山脚。
Na+、SO42-
雄鹰必须比鸟飞得高,因为它的猎物就是鸟。
中微粒 + 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
K 、Cl 卒子过河,意在吃帅。
混合液中微
粒
Na+、SO4、K+、Cl-
离子之间的 反应
无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Na+、SO42Ba2+、Cl-
BaSO4、Na+、Cl-
Cl- +Ag+ = AgCl ↓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关键】
强酸(6) 能拆 强碱(4)
可溶性盐 钾、钠、硝酸、铵盐
不能拆: 单质、气体、氧化物、沉淀、 弱电解质、大多有机物
六大强酸:
HNO3 HBr
H2SO4 HI
四大强碱: KOH NaOH Ca(OH)2 Ba(OH)2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设弹射系统使战斗机具有的初速度为v0,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t2 -v02=2as 可知 v0= vt2-2as=30 m/s.
(2)若某舰上不装弹射系统,要求该型号战斗机仍能在此舰上正常起飞, 问该舰身长至少应为多长? 答案 250 m
不装弹射系统时,战斗机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 vt2=2as′ 可知该舰身长至少应为 s′=v2ta2=250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多选)(2022·高州市高一期末)物体沿着x轴正方向从坐标原点开始计时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与坐标值x的函数关系式是v2=4-4x,规定向 右为正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从计时开始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物体的初速度v0=4 m/s √C.物体的加速度a=-4 m/s2
D.物体在t=1 s时速度为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关系得2as=vt2-v02,所以vt2=v02 +2as,由题意知物体的初速度为正,对比函数关系式v2=4-4x,可 得v0=2 m/s,a=-2 m/s2,所以物体从计时开始先沿正方向做匀减 速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B、C错误; 在t=1 s时,v1=v0+at=0,故D正确.
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为1.6×103 m,速度达到80 m/s,飞机
的加速度大小为
√ A.1 m/s2 B.2 m/s2
C.4 m/s2
D.8 m/s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根据 vt2-v02=2as 可得 a=vt2-2sv02=2×801.m6×/s12-030m=2 m/s2,故选项 B 正确.
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2热力环流
课时2 大气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3)意义⎩⎪⎨⎪⎧形成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形成各种天气变化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①A 地受热过多,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D 地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②B 、F 地冷却收缩,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C 、E 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③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判断1.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
( √ )2.气流的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而水平运动是由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引起的。
( √ )3.在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越高。
( × )探究点大气热力环流和谐社会深入人心,“创建和谐城市”是每个城市追求的目标。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就“城市热岛”现象展开了研究。
1.试分析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
答案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
城市建筑高且密集,不易通风散热。
2.近地面市区和郊区间的气流是如何运动的?答案市区由于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由于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因此近地面气流(即风)由郊区流向市区。
3.若在图中甲地建设卫星城镇或建设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答案不合理。
卫星城镇或工厂排出的大气污染物受热力环流影响会从近地面流向市区,加剧市区环境污染程度和相互污染。
4.在图中画出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面。
答案(2018·北京市西城区期末)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福建省沿海地区被海风“吹弯了腰”的草丛。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2.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也因海陆间温度差异发生季节变化。
盛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 1.B 2.B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草的倒伏方向可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高三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课件 人教版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如:Fe加入硫酸铜溶液中:2Fe+3Cu2+===2Fe3++ 3Cu(错)。 错因:Fe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FeSO4。 正确:Fe+Cu2+===Fe2++Cu。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关键 书写离子方程式关键是“拆”,要“拆”得合理。 (1)熟记可“拆”的强酸、强碱和易溶盐。有关盐的溶 解性口诀: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无影踪,硫酸 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2)不能拆成离子的物质:难溶的物质,弱酸、弱碱 和水(难电离的),气体,单质,氧化物。
4.将下列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连起来。
①H+ ②Ag+
A.CO32- B.Cl-
③Ba2+
C.Fe3+
④OH-
D.Mg2+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解析:CO32-和 H+反应生成 CO2,和 Ba2+生成 BaCO3 沉 淀,和 Ag+生成 Ag2CO3 沉淀;Cl-和 Ag+生成 AgCl 沉淀, Fe3+、Mg2+与 OH-反应生成 Fe(OH)3、Mg(OH)2 沉淀。 答案:①-A ②-A、B ③-A ④-C、D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4)稀 H2SO4 与 Ba(OH)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
+SO24-===BaSO4↓
()
(5)在酸性条件下,CO32-、Na+、SO42-、Ba2+能够大量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价电子对互斥模型-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课件
模型
角形
形
体形
形
形
空间
平面三 四面体 正四面 三角锥
V形
直线形
结构
角形
形
体形
形
01
价电子对互斥模型
四、VSEPR模型的局限性
1.中心原子孤电子对的计算公式不适用于多中心原子的分子。
可以通过书写电子式得出每个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
2.VSEPR模型不能用于预测以过渡金属为中心原子的分子。
PART
分子
中心
原子
σ键电子对数
CO2
C
2
SO2
S
2
SO3
S
3
OF2
O
2
NCl3
N
3
SiH4
Si
4
O3
O
2
孤电子对数
×(4-2×2)=0
×(6-2×2)=1
×(6-3×2)=0
×(6-2×1)=2
×(5-3×1)=1
×(4-4×1)=0
×(6-2×2)=1
价层电子
对数
VSEPR模型
S
4
ClO4-
Cl
4
NH4+
N
4
孤电子对数
×(6-2×2)=1
×(6-3×2)=0
×(6-3×2)=0
×(8-3×2)=1
×(8-4×2)=0
×(8-4×2)=0
×(4-4×1)=0
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
沉淀的是
()
A.[Co(NH3)4Cl2]Cl
B.[Co(NH3)3Cl3]
C.[Co(NH3)6]Cl3
D.[Co(NH3)5Cl]Cl2
解析:配合物的内界与外界由离子键结合,只要外界存在 Cl
-,加入 AgNO3 溶液即有 AgCl 沉淀产生。而 B 项的配合物 [Co(NH3)3Cl3]分子中,Co3+、NH3、Cl-全处于内界,很难电 离,不存在 Cl-,所以加入 AgNO3 溶液不能生成 AgCl 沉淀。
D.全部
解析: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一个原子(或离子)有孤电子对,另
一个原子(或离子)有空轨道。在②CH4、③OH-中,中心原子
碳和氧的价电子已完全成键,没有孤电子对。
答案:C
5.向 CuSO4 溶液中加入稀氨水至沉淀刚好溶解。若所得溶液中只
有一种溶质,该溶质是
()
A.Cu(H2O)4SO4
B.Cu(OH)2
答案:A
考查配位键与配位化合物
[例 2] 下列过程与配合物的形成无关的是
()
A.除去 Fe 粉中的 SiO2 可用强碱溶液
B.向一定量的 AgNO3 溶液中加入氨水至沉淀消失
C.向 FeCl3 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 D.向一定量的 CuSO4 溶液中加入氨水至沉淀消失
[解析] 对于 A 项,除去 Fe 粉中的 SiO2 是利用 SiO2 可与强 碱反应的化学性质,与配合物的形成无关;对于选项 B,AgNO3 与氨水反应生成了 AgOH 沉淀,继续反应生成了配合物离子 [Ag(NH3)2]+;对于 C 项,Fe3+与 KSCN 反应生成了配合物离子 [Fe(SCN)n]3-n;对于 D 项,CuSO4 与氨水反应生成了配合物离子 [Cu(NH3)4]2+。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教师版)
第2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一、杂化轨道理论简介1.杂化轨道及其特点2.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甲烷分子的形成在形成CH 4分子时,碳原子的一个2s 轨道和三个2p 轨道发生混杂,形成四个能量相等的sp 3杂化轨道。
四个sp 3杂化轨道分别与四个H 原子的1s 轨道重叠成键形成CH 4分子,所以四个C—H 键是等同的。
碳原子的sp 3杂化可表示如下:3.杂化轨道类型杂化类型 sp sp 2 sp 3 参与杂化的原 子轨道及数目 1个s 轨道 1个p 轨道1个s 轨道 2个p 轨道1个s 轨道 3个p 轨道杂化轨道的数目234判断正误(1)所有的原子轨道都参与杂化( ) (2)杂化轨道能量集中,有利于牢固成键( ) (3)杂化轨道与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的数目相同,但能量不同( )(4)第ⅠA 族元素成键时不可能有杂化轨道( ) (5)杂化轨道既可能形成σ键,也可能形成π键( ) (6)孤电子对不可能参加杂化( ) (7)s轨道和p 轨道杂化可能有sp 4出现( ) 答案 (1)× (2)√ (3)√ (4)√ (5)× (6)× (7)×应用体验下列有关sp 2杂化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由同一能层上的s 轨道与p 轨道杂化而成 ②共有3个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 ③每个sp 2杂化轨道中s 能级成分占三分之二 ④sp 2杂化轨道最多可形成2个σ键答案 ①② 解析 同一能层上s 轨道与p 轨道的能量差异不是很大,相互杂化的轨道的能量差异也不能过大,①正确;同种类型的杂化轨道能量相同,②正确;sp 2杂化轨道是由一个s 轨道与2个p 轨道杂化而成的,③不正确;sp 2杂化轨道最多可形成3个σ键,④不正确。
归纳总结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1)原子形成分子时,通常存在激发、杂化和轨道重叠等过程。
发生轨道杂化的原子一定是中心原子。
(2)原子轨道的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才会发生,孤立的原子是不可能发生杂化的。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原电池(共18张PPT)
高中化学微课堂
原电池构成条件
四.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实验探究
A
Zn
Cu
① A
Zn
C
② A
Zn
Zn
H2SO4
H2SO4
原电池
①
H2SO4
②
电流表指针 区别 结论
偏转
偏转
不偏转
两极材料不同
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 属(或非金属)作电极
四.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作电极
Fe(NO3)3
Fe-Ag
Fe(SO4)3
你知道了吗?
哈哈!化学也能解决医学问题?
燃烧 蒸汽
发动机
间接:化学能 热能 机械能
电能
直接: 装置 原电池
工 作 原 理
构
概成
念
条 件
原电池
⑤
偏转
不偏转
电极材料不同
结论 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四.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作电极 2.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探究
A
Zn
Cu
Zn
A Cu
⑥
H2SO4
H2SO4
H2SO4
电流表指针 区别
原电池
⑥组
偏转
不偏转
容器不同
结论
实验探究
A
Zn
Cu
③ A
Zn
Cu
④ A
Zn
Cu
H2SO4
电流表指针 区别 结论
HCl
酒精
原电池 偏转
③ 偏转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氯气与碱的反应 氯离子的检验
③碳酸钠溶液
_有__白__色__沉__淀__生__成__
_沉__淀__溶__解_,__ _有__气__泡_产__生__
C__O_23_-+__2_A__g_+_=_=_=_A__g_2C__O_3_↓__、 A__g_2C__O_3_+__2_H_+__=_=_=_2_A_g_+__+__ C__O_2_↑__+__H_2_O__
光照 =====2HCl
+O2↑。
2.用次氯酸盐而不用氯水做漂白剂的优点是什么?工业制取漂白粉时, 为什么用石灰乳而不用澄清石灰水?
提示 次氯酸盐便于保存且使用时生成的次氯酸浓度比氯水中的大。 Ca(OH)2在水中溶解度小,用石灰乳可以更好的(吸收Cl2)制取漂白粉。
3.氯气及含氯化合物常被用来杀菌、消毒。 (1)我国多数地区的自来水厂使用氯气杀菌、消毒。氯气和水反应生成具 有杀菌作用的物质是_H_C__lO__(或__次__氯__酸__)_。 (2)使用氯水消毒不如用消毒液方便,原因是次__氯__酸__不__稳__定__,__见__光__易__分__解__。
2.氯离子检验方法 (1)试剂: 稀硝酸 、 AgNO3溶液 。 (2)方法:先加稀硝酸,再加AgNO3溶液。 (3)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4)原理: Ag++Cl-===AgCl↓ 。
深度思考
1.检验Cl-时为何要加入稀硝酸酸化? 提示 加稀硝酸酸化的目的是排除 CO23- 的干扰,因为Ag2CO3可溶于 稀硝酸,而AgCl不溶。
1234
返回
课时对点练
基础对点练
题组一 氯气与碱的反应及次氯酸盐的性质
1.当不慎有大量氯气扩散到周围空间时,处在该环境中的人可以用浸有
一定浓度某物质水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以防中毒,最适合采用的是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杂化轨道
或是具有高氧化数的非金属元素,硼,硅、磷 等,如Na[BF4] 中的B(Ⅲ)、K2[SiF6]中的Si(Ⅳ) 和NH4[PF6]中的P(Ⅴ);
或是不带电荷的中性原子,如[Ni(CO)4], [Fe(CO)5 中的Ni, Fe都是中性原子,
碱金属、碱土金属等可作为螯合物的形成体。
2. 配位体和配位原子
s+p 2
180
s+(2)p 3
120
s+(3)p 4
10928'
直线形
三角形
四面体
实例 中心原子
BeCl 2 HgCl 2
BF3 BCl 3
B(ⅢA)
CH 4 SiCl 4
C,Si (ⅣA)
Be(ⅡA) Hg(ⅡB)
杂化类型的判断方法: 对于ABm型分子或离子 ①先确定分子或离子VSEPR模型 ②根据价层电子构型确定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A的价层电子 对数 价层电子对空 间构型 杂化轨道空间 构型 杂化类型 杂化轨道数 成键轨道夹角
6(或4) 6(或8)
[AlF6]3- [AlCl4][BF4][AgI2]- [AgI4]2从这些配离子你看出配位数有什么规律?
4. 配离子的电荷
配离子的电荷等于中心离子电荷与配位体总电 荷的代数和。 如 K2[PtCl4]
8.1.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配位数—配位体名称—合—中心离子(用罗马数 字表示氧化数),
形成配合物时性质的改变 1、颜色的改变 Fe3+ + nNCS- == [Fe(NCS)n](n-3)2、溶解度的改变: AgCl + HCl =[AgCl2]- + H+ AgCl + 2NH3 == [Ag(NH3)2]+ + ClAu + HNO3 + 4HCl == H[AuCl4] + NO + 2H2O 3Pt + 4HNO3 + 18HCl = 3H2[PtCl6] + 4NO + 8H2O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课件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B.板块内部
C.日本
D.中国
4.(德州中考)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7年5月25日22时27分在菲律宾北部 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60km。关于此次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地震发生在太平洋板块内部 B.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内部 C.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 R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二课时
疑难解析 科迪勒拉山系的北部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而南 部的安第斯山脉是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造成这种现象的 主要原因是太平洋的主体位于太平洋板块,但太平洋的东南部海域属于南 极洲板块的一部分。
5.南亚的印度半岛位于六大板块中的( D )
A.太平洋板块
B.欧亚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6.(贵港中考)下列地理事物因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是( C )
A.东非大裂谷
B.红海
C.海沟
D.大西洋
7.板块交界处易发生火山、地震。如果地震发生时,同学们正在教室里上
课,此时大家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C )
经典名题 【例】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 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 ) A.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B.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C.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D.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4.催化剂: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地改变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因 此,它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
关键能力·新知探究
在等温下,对于一个已达到化学平衡的反应,当改变反应物或生成
物的浓度时,根据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化学平衡移
动的方向。
当 Q=K 时
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当 Q<K 时 化学平衡向正__反__应__方向移动,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当 Q>K 时 化学平衡向逆__反__应__方向移动,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度,c(NO2)增大,平衡向逆___反__应_方向移动;反之,降低温度,c(NO2)
减小,平衡向正__反__应__方向移动。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
关键能力·新知探究
课时作业
1.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规律:对于任何可逆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 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反之,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
关键能力·新知探究
课时作业
(3)实验结论:对于 2NO2(g)⇌N2O4(g)的化学平衡,体积增大,压强 减小,平衡向_逆__反__应_方向移动;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平衡向正__反__应__ 方向移动。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移动
课时作业
(三)勒夏特列原理(或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如温___度_、_压__强_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 浓度),平衡就向着能够减__弱__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这就是勒夏特列原 理。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要点 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问题:如何才能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呢? 方法一 写、拆、删、查(见自主学习)。 方法二 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法(以 CuSO4 溶 液与 Ba(OH)2 溶液为例)。
(1)“写”:分析反应物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对 于易溶于水、易电离的反应物(如可溶性强酸、强碱、盐), 写出其电离方程式,明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写出它们 的离子符号;对于难溶、难电离或气态反应物,用它们 的化学式表示。
解析:(1)醋酸要写成分子形式,不能拆开,生成的 钠盐易溶于水且易电离,应拆开。(2)氧化钙不能拆开。(3) 二者混合,实质是 Ba2+和 SO24-发生反应。(4)NaH2PO4 应拆开,但 H2PO4-不能拆开,因 OH-过量,生成了 PO34- 和 H2O。
答案:(1)CH3COOH+OH-===CH3COO-+H2O
答 案 : (1)√ (2)× (3)× (4)√ (5)× (6)× (7)× (8)√
2.下列离子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NaOH+KCl===NaCl+KOH B.AgNO3+NaCl===AgCl↓+NaNO3 C.Na2CO3+Ca(OH)2===CaCO3↓+2NaOH D.2NaOH+Cu(NO3)2===2NaNO3+Cu(OH)2↓ 解析:B、C、D 中均有沉淀生成,均发生了离子反
答案:(1)H2SO4+Ba(OH)2===BaSO4↓+2H2O,恰 好完全反应,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变为零,导电能力变为 零。
(2)H2SO4+BaCl2===2HCl+BaSO4↓,自由移动的 H+和 Cl-浓度均为 0.1 mol·L-1,导电能力相当于 0.1 mol·L -1 的稀硫酸的二分之一。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222021/11/222021/11/2211/22/20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课时2 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常见的发展中的化学电源,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教学重点】发展中的化学电源,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教学难点】氢氧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化学电源:应用原电池原理发明制作的电源
分为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
一次电池:用过之后不能复原的电池
二次电池:充电后还能继续使用的电池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锌锰电池):一次电池
负极:Zn-2e-==Zn2+
正极:2NH4++2e-==2NH3+H2
缺点:锌锰干电池即使不用,放置过久,也可能会漏液失效。
(作为电解质的NH4Cl的水溶液显酸性)
改进:为了延长电池寿命和提高其性能,
将电池内的电解质换成KOH制成碱性锌锰电池。
2.充电电池
(1)铅蓄电池(Pb-PbO2、H2SO4),可充电电池
负极:Pb—2e-+SO42―==PbSO4
正极:PbO2+2e-+4H++SO42―== PbSO4+2H2O
总反应式:
缺点:体积大,充放电次数有限
(2)镍镉电池(Cd-NiO(OH)、KOH)可充电电池(3)镍氢电池:可充电电池负极:Cd 正极:NiO(OH) 对环境污染较小
优点:寿命比铅蓄电池长,可充电500次以上
缺点:镉可以致癌,要注意废弃电池的回收
(4)锂离子电池: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
负极:锂(Li是密度最小的金属)正极:石墨
3.新型的燃料电池
(1)氢氧燃料电池(H2-O2、H2SO4)如右图
负极:2H2-4e-==4H+
正极:O2+4H++4e-==2H2O
总反应式:
【思考讨论】若将电解质改变为KOH,则
负极:
正极:
总反应式:
(2)甲烷-空气电池(CH4-O2、KOH)
负极:
正极:
总反应式:
燃料电池是一种的发电装置。
与干电池或充电电池的主要差别在于
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金属的腐蚀是指或与周围接触到的或进行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
如铁生锈、铜器表面生成铜绿等。
2.金属腐蚀的类型
(1)化学腐蚀:金属跟接触到的物质(如等)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2)电化学腐蚀:
3
【思考讨论】钢铁在干燥的环境中易被腐蚀还是在潮湿环境中易被腐蚀?
纯的金属易被腐蚀还是不纯的金属易被腐蚀?
4.金属的防护方法
(1)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
不锈钢:是一种常见的合金钢,合金元素主要是铬和镍,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
(2)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
健身器材刷油漆防锈,电线和衣架的外面包塑料层防锈,工具的机械转动部位涂油脂防锈,自行车的钢圈和车铃在钢上镀一层耐腐蚀又耐磨的铬。
(3)电化学保护法
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被腐蚀,所以可以在要保护的金属上连接一种比该金属更容易失电子的金属。
【思考讨论】在轮船船身上装上一定数量的锌块可以保护船身不被海水腐蚀,解释原理。
地下钢铁管道连接镁块来防止钢铁的腐蚀,解释原理。
四.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2)制造多种多样的化学电源。
(3)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4)防止金属的腐蚀
【自主练习】
把a、b、c、d 4块金属片浸泡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c为负极;a、c相连时,c为正极;b、d相连时,b为正极。
则这4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为
A.a > b> c> d B.a > c> d > b C.c > a > b > d D.b > d >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