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的原则_杨军
乡土教材运用的教学原则
乡土教材运用的教学原则一、引言乡土教材是学生了解家乡、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的重要手段。
在运用乡土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本文将介绍乡土教材运用的六个重要教学原则。
二、结合实际原则乡土教材的内容紧密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将教材内容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人文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三、循序渐进原则乡土教材的内容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科知识结构,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编排和设计。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当由浅入深,由近及远,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各个方面。
四、直观性原则乡土教材中常常涉及到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和自然景观,这些内容单靠文字描述可能难以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如实地考察、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家乡的文化和自然景观。
五、综合性原则乡土教材的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跨学科的综合教学,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六、活动性原则乡土教材的教学应当注重活动性原则,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文化交流、实地考察等,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和体验家乡的文化和自然环境。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七、开放性原则乡土教材的教学应当遵循开放性原则,鼓励学生跨学科、跨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
同时,教师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此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中学乡土地理教科书编写体例的比较与思考
正文不是乡土地理教科书中唯一重要的组成要素 ,
乡土地理 中设置 的丰 富多彩 的栏 目中也涵盖 了一部分 的
知识点。学 习教科 书时不能只关注教科书中正文的内 容 ,也要注意认真阅读并解答其它栏 目中的内容。
排设计。其 中 《 海淀 区地理 》采用的是 “ 章一 目”; 《 上海市乡土地理 》采用 的是 “ 专题一 目” ; 《 家 乡 》采用的是 “ 单元一课一 目”的结构体系。
( 2)导 引方 式不 同
乡土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的基地 ,学习乡土地理
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本 乡土地理教科 书
1 .编 写体例 的不 同点及 产生原 因 ( ) 构体 系不 同 1 结 从 上 面 的 体 例 示 意 图 中 可 以明 显 看 出 , 三本 乡 土 地 理教 科 书 的结 构 体 系是 按 照 三种 不 同形式 进 行 编
书本上的内容联系到 日常生活中去,极大地激发 了学
生的学 习兴趣 。 ( ) 重培 养学生 的实践 能力 4 注
() 3 与学 生实 际生活 联系紧 密
究与实践 ”需要 学生联系生活的部分较多 ,意在培养
学生 的地理 探究能 力和 地理实 践能 力 。
与其它地理教学内容相比 ,乡土地理教学内容更
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三本乡土地理教科书在内容编 排上都很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很容易将
二、 乡土地理教 科书编 写体例 的 比较
方式 ,即单 元 下 设 课 ,课 下设 目。每 个单 元 开 篇 ,除
浅谈中学地理有效教学的几个要素 ——兼及对内地课程改革的若干反思
浅谈中学地理有效教学的几个要素——兼及对内地课程改革的若干反思作者:钟作慈杨德军关于有效教学的内涵、标准和策略,学者们近来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一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体现,二是有效教学必须合乎教学规律,三是有效教学要能满足特定的社会和个体的教育需求,四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
在此基础上,有的学者进一步提出了对有效教学内涵的再界定,即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强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有效教学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必须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以合乎教学目标为实质,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关键。
这些认识与目前许多教师,甚至研究者在还没有搞清有效教学的内涵和意义之前,就急于提出有效教学的两维度标准、10—15个评价指标、5个评价等级、8个方面技巧,乃至分解为几环节、几步骤的xx有效教学法相比显然清醒了许多,也更为科学。
但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提出,必然意在影响教学实践。
因此,必须在理清有效教学的真正内涵的同时,结合学科教学的具体实践提出实现有效教学的可操作的办法。
本文试结合中学地理教学的特点,对有效教学、中学地理有效教学,以及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学方式的选择、学习效果的测评提出一些看法,供参考。
一、对“有效教学”和“中学地理有效教学”内涵的理解应当明确,有效教学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
其核心是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唯一标准,期望以此理念指引教学,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
传统的对教学内涵的界定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
教学是根据特定目标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和手段。
比较有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内涵可以发现,二者并不矛盾,都主张教学必须促进学生的发展,以满足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要,都要求依据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强调教与学的统一,都蕴含教学要遵循规律。
加强乡土地理教学,激发学生爱乡之情
沙走石 。 刮得 眼睛都 睁不开 , 雨一 下 , 水土流失 十分严重 , 千
沟万壑的“ 黄河” 水 汇入 水溪 , 注人大河 , 浊浪滔天。有的地下 水遭受污染 。学生耳 闻 目睹这一活生生 的事 例 。 他 们的心灵
样?
、
得 天独厚 的 区位优 势 , 为永 州农业 的发展 奠定 了基
针对 这一提 纲 . 学生 采访 调查取 得了圆满 的成功 : 无证 采矿 者比比皆是 ; 地 下作 业不规范 , 存在严重 的隐患 , 矿工 的
础
永州 毗邻两广 ( 广东 、 广西 ) , 与 郴州 、 衡 阳、 邵阳接壤 , 具 有得天独厚 的区位 优秀。该市属 于中亚热带 , 降水丰富 , 阳光
积有限, 只有 4 3 5 万亩, 按全市 5 3 8 万人计算, 人均只有耕地
O . 8 0亩 ; 待 开发l 的土地约 占总面积 的 1 8 %, 说 明我市 土地利 用开发潜力较 大。我们既要看 到有 利的方面 . 充分挖掘林业 资源, 利用低缓 的丘陵 , 因地 制宜 , 种植优 质高产 的果树 ; 又 要看 到不利 的因素 , 耕地 面积少得 可怜 。 但这仅 有 的一 点耕 地, 环境污染破坏 了一部分 , 房屋扩 建侵 占了一部分 , 修路架 桥 占用 了一部 分 , 集 贸市场 的开发也 蚕食 了一部分 . 而 如今
5 1 . 2 2
主 的交通 运输 网 。衡 昆高速公路纵贯 我市南北 , 沟通 了西南 各省 ; 永连高等级公路连 接广东连州 ; 3 2 2国道纵横 东西 ; 2 0 7
牧 业 用地
水 面
1 5 8
开发和运用乡土课程资源的原则
开发和运用乡土课程资源的原则乡土课程资源是指有关于乡土地域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的书籍、图片、视频、音频、文物等,在课堂中所使用的资源。
乡土课程资源在多年来的发展经历中,已经成为教育界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之一。
为了有效地开发和运用乡土课程资源,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了解乡土地域了解乡土地域是开发和运用乡土课程资源的基础,因为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历史背景等都不同。
而了解乡土地域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观点,从而更好地开发适合学生的乡土课程资源。
二、充分挖掘文化遗产乡土文化遗产是指那些存留于祖辈传下来,并已经成为当地人文化标志的事物,如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
教师可以通过开发和挖掘文化遗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文化根源,从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承。
三、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现在是数字化时代,各种数字化资源,如视频、图片、音频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创造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真实的乡土风情,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乡土文化和风俗。
四、严格保障教学质量在开发和运用乡土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必须郑重对待教学质量。
教师们应该积极向学生直到乡土文化的传承、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知识,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观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五、注重情感体验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需要注重情感体验,因为情感体验可以加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们应该借助乡土课程资源的特点和特色,让学生可以深入到乡土文化之中,从而真正感悟到对乡土的热爱和纪念。
六、提高乡土意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应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乡土意识。
教师们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原乡历史、文化和传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责任。
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
总之,开发和运用乡土课程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它可以丰富学生课堂内外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地理教学的开发原则及利用策略
2021年2期┆61研究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地理教学的开发原则及利用策略程禅娟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仍处于不完全状态。
本文浅谈通过乡土地理资源在地理教学合理开发与利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发挥学生主动性,增强家国情怀,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原则;利用策略 新一轮课程改革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使“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研究热点。
地理课程资源属于课程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乡土地理课程作为地理课程的重要分支,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与利用,可促进新课程目标达成,有利于理念落实,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借助乡土地理中实际情境发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一)地理课程资源地理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地理课程或服务于学校地理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
它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地理课程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
(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乡土”一词是个边界模糊的地域概念,其范围可从部落到村、市、县、地方甚至国家,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在《地理学词典》中解释:“研究小范围内的地理环境,如把一个省、市作为研究对象,或者把一个县、乡、区作为研究对象……”。
对于乡土地理一词在《地理学辞典》解释为“指一种小范围的综合地理。
研究本乡的地理环境及人民的经济和文化活动的地理分布,并阐明其相互间的联系等……”。
综上概括,本文定义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为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地理课程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具有乡土(区域)特征的一切自然、人文资源的总和。
区域的尺度可由实际情况定,没明确的行政区划等级(省、县、乡)规定。
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原则 (一)德育性原则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浅谈乡土地理课程教学原则
浅谈乡土地理课程教学原则课程标准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
随着课改实验区的扩大和课程的深入,作为参加地理课改的广大教师深切地感受到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宜宾市教研室组织编写的乡土教材《宜宾地理》,是一本独具特色的乡土地理教材。
我有幸成为该教材课程开发和教学的实验研究者之一,并承担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教学原则的研究。
经过理论学习和乡土地理教材《宜宾地理》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乡土教材教学中,除应贯彻教学通用原则和地理学科的特殊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原则:一、乡情教育和国情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缺乏,地区差异大——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若干年的建设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任何地区的发展都必须立足于国情、省情和乡情,而乡情教育是最生动具体的国情教育。
为什么现在有些青年学生对家乡缺乏热情而总是眼睛向外?原因之一,就是对家乡缺乏真正的了解,不懂得家乡在祖国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地位和作用。
而在中学各门学科中最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家乡情况的,莫过于乡土地理了。
乡土教育不仅能联系乡土实际,加强知识的实践性,丰富课堂教学,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还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担当重要的作用:①增进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增加自豪感,激发热爱乡土的情怀。
②增进学生对乡土环境的了解,培养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品质和情操。
③培养学生野外观察、研究实践的能力。
④增进学生对乡土问题的了解,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⑤构建社区文化,加强人际的交流和和谐。
在《宜宾地理》教材的许多章节的内容中就充分体现了乡情教育和国情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如学生在学习第五章《腾飞的工业》这一章内容中,我安排了学生对本镇乡镇企业过去和现在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和学生一起探讨过以下一些问题:1.永兴镇过去曾办过哪些乡镇企业?(骨粉厂、塑料厂、糖厂、酒厂等)2.导致这些乡镇企业倒闭的原因是什么?3.永兴镇发展乡镇企业的资源优势有哪些?今后该怎么办?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既了解了家乡工业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又能展望家乡工业的前景。
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的原则和方法
一、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的原则
一、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的原则
1、地域性原则:乡土地理教材应突出地域特色,充分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 人文历史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培养地域认 同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的原则
2、实践性原则:乡土地理教材应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调查、实验等方式获取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教材中应提供相 应的实践材料和案例,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二、编写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的原则
4、注重跨文化交际:教材应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引入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方式,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编写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的原则
5、保持科学性和系统性:教材内容应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和顺序,从简单到 复杂,从基础到高级,逐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二、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的方法
2、搜集整理资料:搜集与家乡相关的地理资料是编写乡土地理教材的重要环 节。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调查走访等方式获取丰富的资料,包括地图、照片、统 计数据等。在整理资料时,要注意筛选和核实信息的准确性,确保教材内容的质 量。
二、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的方法
3、组织编写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搜集的资料,组织编写教材内容。可以采 用章节式或主题式等不同的编写方式,将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或单元。同时,要 注重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地理教材的编写也在不断演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 分享我在地理教材编写过程中的感悟,包括对教材内容的优缺点、编写过程中的 收获和体会等。
一、确定主题
一、确定主题
在编写感悟前,首先需要明确文章的主题。根据关键词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 析,我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应围绕地理教材编写的重要性和编写过程中的挑战与 收获展开。
乡土历史、地理教材的编写与教学
乡土历史、地理教材的编写与教学乡土历史、地理教材的编写与教学一、乡土历史、地理教材编写的基本方法1、坚持实践性和丰富性。
乡土历史、地理教材的编写,必须注重实践性,充分利用一线研究、社会参观、历史古迹和文献资料,加强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以丰富的案例和实例,增强学生对乡土历史、地理的认识和感受。
2、坚持多学科交叉性。
乡土历史、地理教材的编写,要坚持多学科交叉性,充分利用历史、地理、文化的联系、结合和发挥,表现出乡土历史、地理的多元性,复杂性,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汇总历史文献、调查资料等。
3、坚持生活性和动态性。
乡土历史、地理教材的编写,要坚持以生活性和动态性为主,以易于接受的文字和可视化图片表现乡土历史、地理,提供学生生活贴近、内容新颖、有趣并具有实践价值的乡土历史、地理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使之在学习乡土历史、地理中方便真实发挥自己的能力、及时实现自我价值。
二、乡土历史、地理教材教学1、注重大环境的引导。
乡土历史、地理教材教学,要把握全局结构和重点,注重用课外活动、学生调查、专家讲话等方式把学生引入乡土历史、地理的话题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理解新课的内容打下基础。
2、强调分阶段教学。
乡土历史、地理教材教学,要采取分阶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重复、复习、辅以跨学科活动,解答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在感性中获取信息,用理性思维探讨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3、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乡土历史、地理教材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放大实践性,利用社会资源,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研究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乡土历史、地理的认识和感知,唤起学生促进乡土发展的浓厚兴趣,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乡土地理之《扬州地理》的教学构想
乡土地理之《扬州地理》的教学构想《扬州地理》是针对扬州地理特点进行编写的一本乡土地理教材。
本教材的教学构想主要包括教材选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扬州地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一、教材选编《扬州地理》的教材选编应以扬州特色和学生实际为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介绍扬州地理位置,与江苏省及周边城市的关系,并介绍扬州的行政区划,包括市区和郊区。
2.自然地理环境:介绍扬州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及土壤情况等。
3.人文地理特点:介绍扬州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以及民俗风情等,如瘦西湖、个园、皇城根遗址公园等。
4.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介绍扬州的经济特点和资源利用情况,包括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等。
二、教学内容1.地理概念: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系等。
2.地理知识:通过教材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扬州地理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等。
3.地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通过地图解读、资料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
4.地理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扬州地理环境,加深对扬州地理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丰富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扬州地理。
2.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进行问题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情景教学: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将扬州地理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
通过以上的教学构想,可以使《扬州地理》这本乡土地理教材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使学生对扬州地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浅析如何编写高中乡土地理教材
浅析如何编写高中乡土地理教材摘要:乡土地理作为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地理学科的横向发展以及学生的综合地理学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编写适合高中生使用的乡土地理教材,本课题组以《江华瑶族自治县志》为指导,结合实地调研考察,初步编写成《江华瑶族自治县乡土地理》教材。
这套教材在分析乡土地理教材特殊性的基础上,明确了编写原则,并采取了与之相适应的呈现方式。
关键词:高中地理;乡土教材;江华瑶族自治县一、乡土地理教材特殊性分析(一)乡土与乡土地理的含义乡土地理指的是,乡土区域内部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人文特征,作为高中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地理是地理课程的四大块内容之一。
就乡土地理内容而言,主要包含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两大块。
狭义概念上的乡土地理是指乡土地理教材中所教授的内容。
广义概念上的乡土地理则是结合教科书、社会实践、影像教学、幻灯片制作等形式在内的综合教学课程模式。
就乡土地理教材而言,本文主要从狭义乡土地理教学层面展开论述。
乡土地理教学注重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结合实际地貌特征对课程展开教学。
丰富的案例资源,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同时增强了乡土地理课堂的趣味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高中乡土地理科学建构过程中,大量乡土实地材料的注入,对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综合知识思考能力的形成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乡土地理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的统一性和区域性特征我认为乡土地理教材一方面具备有向学生介绍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是中学地理教材知识在学生地理实践中的展现和运用。
地理学的最重要的一特征就是统一性和区域性,因此地理环境的统一性和区域性是编写乡土地理教材必须遵守的第一原则。
我们编写《江华瑶族自治县乡土地理》时就处处体现这一原则。
例如,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24°39`N—25°20`N,111°25`E—112°13`E之间,就决定了它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因受南岭山脉的影响,其水系分属于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
例谈乡土地理教材开发的原则与思路
例谈乡土地理教材开发的原则与思路笔者从事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已满10年,越来越觉得乡土地理教学不仅是对理论地理教学和区域地理教学的有益补充,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地理教学经验和《甘肃徽县高中地理》教材的开发过程,谈一谈乡土地理教材提纲的制订原则与内容的编写思路。
地方性、综合性、可读性、实践性是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因此,乡土地理教材不仅要图文并茂,内容与课时相协调,包含适量的实践活动,还要体现出乡土最为突出的地理特征,使学生了解乡土的“地”,深知乡土的“理”。
乡土地理教材内容提纲的制订有两种基本方式:“八股式”和“特征注目式”。
笔者在主编《甘肃徽县高中地理》时采用了“特征注目式”。
教材的编写思路有以下六个特点:①突出县域地理的特点;②强调透过地理现象看本质;③尽量采用表格、图像、漫画等形式来反映地理现象,增强可读性;④加强对各要素间相互关系的探讨,突出综合性;⑤强调乡土地理的实践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⑥突出章节内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教材具体编写思路如下:第一单元:扼守西三角咽喉,地理位置优越重要知识点:甘肃省的地理位置;徽县的经纬度、交通位置、经济地位;徽县的行政区划。
编写思路及要求:了解甘肃省的轮廓与行政区划,徽县在陇南地区以及甘肃省的相对位置;通过材料、图片等形式呈现信息;认识徽县不同历史时期的交通方式;结合历史知识分析交通建设的背景、困难、原因,并寻找历史遗迹;展示区域综合交通网,认识徽县在区域中的交通位置;结合案例分析宝成铁路徽县段建设的相关情况;认识徽县在西部大开发,特别是在西三角区域经济规划中的发展机遇;认识家乡在徽县乡镇中的位置,算距离、读方位,画徽县地图,拍摄标志性景观。
第二单元:陇上江南――我国宜居环境之一重要知识点:陇上小江南;天然氧吧、水吧、生物库。
编写思路及要求:在甘肃省甘南高原、河西走廊、陇南徽县、陇东黄土高原、祁连山地等典型地区,选取典型气候资料,分析徽县气候的优越性,如气温、降水、太阳辐射、热量等;将徽县的气温、降水量及季节分布与我国东部地区进行比较,找出优势;突出其他因素,如水源、植被覆盖率、土地类型等。
地理乡土教材
地理乡土教材地理乡土教材对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了解家乡的地理特点起着重要作用。
它帮助学生从一个更深入、更具体的角度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
本文将探讨地理乡土教材的编写原则、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以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建议。
一、编写原则地理乡土教材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准确性:地理乡土教材需要提供准确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地貌特征、气候环境等。
这些内容必须经过科学验证和实地考察,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与时俱进:地理乡土教材应随时代发展而更新。
它应该反映社会、经济、科技的最新进展,以便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最新发展动态。
3.贴近学生:地理乡土教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出发,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和热爱。
二、内容安排地理乡土教材的内容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概念:教材应该介绍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如城市、乡村、河流、山脉等,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地理知识体系。
2.地貌特征:教材应该介绍家乡的地貌特征,如平原、丘陵、山区等,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不同地貌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气候环境:教材应该介绍家乡的气候环境,包括温度、降水、季风等要素。
通过对气候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对生活的影响。
4.资源分布:教材应该介绍家乡的资源分布情况,如农田、水资源、矿产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资源的分布规律,认识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5.人文地理:教材还应介绍家乡的人文地理特点,如人口分布、民俗文化、乡村发展等。
通过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地理乡土教材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
1.讲授与演示:教师可以结合课件、图片、地图等多媒体资料,对地理乡土知识进行讲授和演示,使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更清晰的认识。
2.实地考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体验家乡的不同地理特点。
談乡土地理教材的編写
作者: 邓世中[1]
作者机构: [1]天水市教科所
出版物刊名: 甘肃教育
页码: 37-37页
主题词: 乡土地理教材;地理环境
摘要:根据我们在乡土地理教材编写和审查过程中的体会,应处理好如以下问题。
一、编写乡土地理教材,既不同于写科学论著和科普小品,也不同于材料汇编和统计报告.怎样组织材料,怎样遣词用字,都要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切忌深奥的科学术语和过多的统计数字.要做到有事实有分析,说理性强,既有系统严肃的科学性,又有平易生动的可读性。
最好写成每课时讲一课,编8-10课。
每一课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围绕一个中心,说明一个问题;都应有自己的重点或难点,适当留点思考练习。
每一课文字以1500-2000字在右为宜。
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的原则和方法
作者: 祖文辰[1];袁孝亭[2]
作者机构: [1]东北师大地理系;[2]东北师大地理系
出版物刊名: 现代中小学教育
页码: 74-77页
主题词: 乡土地理 教材编写 地域单元 乡土教材 地理知识 地理学科 中学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 地理事物 教学方法
摘要: 乡土地理教材建设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涉及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国乡土地理教材建设问题,很早就已提出,一些省市区已编写出不同区域范围的乡土教材。
但从全国来看,目前还没有全面开展,有很多问题尚需深入研究。
本文根据近年来参加编写东丰、抚松、永吉等县乡土地理教材的体会,就乡土地理编写的地域单元、编写原则及方法等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1乡土教材的编制
乡土教材的编制一、编写乡土地理教材的意义乡土地理是地理课程的四大块内容之一,其重要作用体现在:第一,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第二,作为“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三大块内容的延伸和实证,在学习基本知识和区域地理的基础上,结合周围的地理事物展开较为深入的探究,逐步养成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区域分析能力。
第三,由于乡土地理教材主要由地方上完成,并且纳入地方课程的开发计划,因而有利于调动当地地理教师的积极性,并促进他们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编写的基本要求1.确定范围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乡土”范围指县一级行政区,或直辖市区一级的行政单位,比如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普陀区等。
乡土地理所阐述的区域要有明确的地理界线,构成一定的区域空间。
乡土地理的叙述应先交待清楚其行政隶属关系、具体地理位置、区域界线以及与周围地区的关系,还应当阐明学校和家乡的详细区位,比如大致经纬度,与河流、山脉、湖泊、铁路、高速公路、城乡中心、车站等地理标志物的位置关系。
2.要有特色为了建立完整的区域地理概念,乡土地理的阐述可涉及地形地貌、天气气候、河流与湖泊、植被与动物、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城镇建设等诸多方面,但不宜平铺直叙,而要突出特色,重点讨论区域地理特征。
要通过一个区域多方面的探讨,构建特色鲜明、界线清楚、功能明确的地理单元,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地域空间概念,对于区域内的地理事物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有正确的认识。
3.突破“封闭”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地理区域不是封闭而是相对开放的。
它与外界存在着物质、能量、信息和人的交流,这些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区域的地理特征。
在我国全面推行市场经济、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开放化,与外界的各种交流亦不断扩大。
因此,在阐述乡土地理时,要有开放的、动态的观点,并将其置身于宏观大背景下来讨论,决不能就“乡土”论“乡土”。
乡土教材编写方案
-认识家乡: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家乡的节日: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及其庆祝活动。
-家乡的名人:讲述家乡名人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2.初中阶段
-家乡的历史:详细介绍家乡的历史变迁、重要事件等。
-家乡的地理:分析家乡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
-家乡的文化:探讨家乡的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4.持续更新:根据教育政策和社会发展需求,定期更新教材内容。
本乡土教材编写方案旨在为地方教育部门、学校和编写团队提供明确的编写方向和操作流程,以确保教材编写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家乡的孩子们提供富有特色、富有教育意义的乡土教材。
第2篇
乡土教材编写方案
四、编写范围
1.地理环境: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貌特征等。
2.历史文化:挖掘家乡的历史事件、名人典故、文化遗产等。
3.风俗民情:展现家乡的风俗习惯、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4.产业发展:介绍家乡的优势产业、特色产品、经济发展等。
5.社会进步:展示家乡在教育、科技、卫生、环保等方面的成果。
五、编写内容
3.增强教材的地方特色,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
三、编写原则
1.教育性: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科学性: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性、权威性和逻辑性。
3.实用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践性与操作性。
4.创新性:鼓励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5.地方性:突出地方特色,展示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修改完善:根据评审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
3.审核阶段
-提交地方教育部门审核:确保教材内容符合教育政策要求。
-修订定稿:根据审核意见,对教材进行修订,形成定稿。
地理乡土教材
地理乡土教材地理乡土教材是针对某一地区的自然、地理、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而编写的教材。
它是培养学生地方观念、地方特色等方面认知的重要手段,是地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地理乡土教材的特点、编写方法以及应用价值等方面阐述乡土教材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地理乡土教材的特点地理乡土教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用性强:乡土教材较具体、具有时效性,更有针对性地为培养学生的地方观念和地方特色认知提供有效的帮助。
2.注重互动性:乡土教材涉及学生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更加注重与学生生活和成长息息相关的题材,通过互动式教学,更加容易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3.信息丰富:针对具体地域场站、自然特征、历史文化、产业特色等内容设置,通过提供大量丰富的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并认识乡土地理文化,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奥秘探究的能力。
4.多角度详解:乡土教材在呈现某一地域地理知识和文化信息过程中,更多角度地深入解读地方地理特色。
比如,可以从地理环境、产业结构、地方文化、历史沿革等方面开展解读和研究。
二、地理乡土教材的编写方法编写地理乡土教材时,应遵循以下几个方法:1.地域化:在编写教材时,应根据不同地域特征、文化习俗、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分类归纳整理。
地理乡土教材应该更有针对性,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展开讲解。
2.实证主义:在编写教材时,需尽可能地收集相关真实、准确的材料。
编写教材要以实证为基础,以数据的精确和实验的规范为前提,避免主观臆断等问题。
3.教材内容分类:要将教材内容进行分类,比如将起点、终点、中途站、途经城市、沿线景区等内容进行分类介绍。
在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有机整合进行整合。
4.剪影化:通过对文化、景观、历史等方面的刻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接触到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形式物化方便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三、地理乡土教材的应用意义地理乡土教材的应用意义主要有:1.强化地理课程:乡土教材的编写为地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更加接地气的素材,加强了地理课程的知识面和文化内涵。
例谈乡土地理教材开发的原则与思路--以甘肃省徽县高中地理教材开发实践为例
例谈乡土地理教材开发的原则与思路--以甘肃省徽县高中地理
教材开发实践为例
马代军
【期刊名称】《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年(卷),期】2015(000)003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马代军
【作者单位】甘肃省徽县第一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栏目功能及教学建议--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I为例[J], 唐信其;郭庆华
2.让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活”起来——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例 [J], 胡茂永;沈小新
3.HPG视角下高中地理教材对比分析——以新版人教版与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例 [J], 梁家伟; 何沁书
4.启发性原则在乡土地理教材编写中的应用——以中山市乡土地理教材为例 [J], 郑一帆
5.概念理解下的高中地理教材深度开发实践研究 [J], 陆才稳;马小雪;孙汉群;蒋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谈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的原则
● 山西朔州师范 杨 军
乡土地理的教学已经进行了许多年,根据“一纲多本”和“面向当地”的课程改革原则,各地都在探讨乡土地理教学和教材编写,但乡土教材的编写远落后于乡土地理教学,而且没有专人编写,由任课教师在课余时间完成。
由于时间、精力、财力所限,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少,且教材编写上又没有统一尺度,因此在教材处理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弊端。
我认为进行乡土地理编写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省、地、县相结合
正确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略论全区,把本地各县相似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以及主导产业放在总论,既概括了全区共同的特征,又可避免重复缩短篇幅,用更多的篇幅详写各县的差异性,体现当地特征,突出乡土性。
二、科学性和可读性相结合
教材要有严密的科学性,要求所写的事实、数据可靠、具有真实性。
但由于时间和精力不足,大部分资料来源于地方志和有关部门,特别是经济数据大都自下而上呈报上来,水份很大。
因此对分析概括当地特点很不利,要做到科学,就要收集充足而准确的资料。
归纳总结要有充分的依据,不能片面概全,更不能把某一年出现的情况视为当地历年的情况。
作为教材,还要提高可读性。
要考虑教材的对象,深度适中,要做到既比较全面地讲述当地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行政区划,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经济,人口与城镇,交通、贸易以及旅游业的发展状况、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未来前景,又不要过分复杂,混同于一般统计资料或地方志,也不能象游记。
编写过程中,要去粗取精,有理有据,克服枯燥,通俗易懂,结合歌谣谚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趣味性,适合学习,提高可读性,但不能等同于通俗读物,应把可读性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乡土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乡土性即当地自然人文的特殊性,而系统性即知识教育因素的完整性。
乡土地理是反映当地的地理特征的,自然要把乡土性放在第一位,使人们能强烈感受到写的是当地,而不是其它地方,但乡土地理应符合地理教学的规律,应具有系统性,只有二者有
机得统一,才能较好地反映当地全面特征,并突出其特殊性。
在大区域部分侧重系统性,全面反映当地各种地理要素,在小区域部分重点写当地的特殊性,突出乡土性。
还可用当地的歌谣和谚语说明当地特征。
如写平鲁有三宝“警面、山药、大皮袄”,生动地反映了当地的优势,农作物是喜凉作物莜麦、山药,畜牧业以养羊为主。
在写平鲁经济发展中,历史上为“男人流口外,女人挖苦菜”;三中全会前为“三靠县”,生产靠贷款,吃粮靠供应,花钱靠救济。
这样用他们早已熟悉的谚语,顺口溜等,可活跃气氛,引发学习兴趣。
四、结合统编教材,注意实践性
现有的统编教材内容虽多,但仍不够具体。
如地形、土壤对农业发展影响较大,但讲之甚少,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系统学习。
如果把乡土地理教材和统编教材有机结合,适当延伸,既可扩大知识面,增强直观性,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又可了解家乡的自然条件的利弊,指导当地经济发展方向,服务家乡经济建设。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了解乡镇产业教育效益。
五、要声像并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乡土地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应把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赋于知识教育中,要通过突出当地自然环境的优美,文物古迹的价值、地位,资源、经济的优势,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爱,近而上升到对祖国的爱。
如通过写朔州的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历史上的山青水秀,峙峪文化,历代边陲重镇,全国最大的汉墓群,全国屈指可数的古建筑应县木塔以及其它文物古迹,今天,全国大型的神头电厂,平朔露天煤矿,行销全国的山阴奶粉和山阴地毯,都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当然也应指出当地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产生责任感,使命感。
在编写教材的同时,应同时编写一套乡土地理挂图,关于乡土的录音带,系列录像带,幻灯片,以及弥补以往教材单调的缺陷,真正做到有声有色,图文并茂,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情境交融,有感而发,产生了解家乡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肩负起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使命。
(责任编辑 付一静)
・
95・《教学与管理》 199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