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四篇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四篇杞人忧天篇一杞人忧天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列子》一书。
2.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和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3.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过程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把握文章的寓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看图片猜成语,让学生体会古代汉语的魅力。
2.认识列子。
二,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初步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明确节奏。
2.全班齐读,比较自身的读音和朗读节奏。
3.分角色朗读:两人一组,分别扮演“杞人”和“晓之者”,体会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4.学生展示朗读,教师评价并总结。
杞人——忧虑、恐惧;晓之者——真诚、耐心劝导。
三.疏通文意。
1.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质疑解疑,全班交流。
2.教师指导:课件出示重点字词: 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2)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3)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4)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5)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3.假设让你把“杞人忧天”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你会怎么说清楚明白呢? 1)学生讲述故事。
2)教师评价总结。
四.研读、思考。
1.杞人“忧”什么呢?“忧”到什么程度?明确:天地崩坠、废寝食2.讨论:杞人的“忧”有没有必要?教师提示:天崩地坠发生了吗?教师小结:对于不会发生的或毫无根据的事没有必要忧虑,而让自身陷在一个牢笼中。
3.晓之者是怎么为他解忧的?教师提示:晓之者劝了几次?每当杞人明确提出新的忧虑时,他的态度是怎样的?4.在晓之者耐心的劝导下,达到了什么效果?5.读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五.拓展延伸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六.课堂小结七.作业布置任选课文中的一则寓言,重新设计情节,赋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写成一篇新的寓言。
初中七年级语文《杞人忧天》优选教案模板
初中七年级语文《杞人忧天》优选教案模板《杞人忧天》是一则寓言,有深刻的寓意。
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做到“温故而知新”。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七班级语文)《杞人忧天》优选教案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七班级语文《杞人忧天》优选教案模板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本单元所选几篇课文分别是童话、诗歌、神话、寓言,老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引导学生“换一种眼光看世界”。
本文是一则寓言,有深刻的寓意。
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做到“温故而知新”。
尽管学生初学文言文,需要老师适当点拨,但是老师依然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可越俎代庖。
并且,老师要在高效驾驭文本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教学目标:1、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究本文的深刻寓意,得到丰富的启迪。
3、有效训练学生的想象、表达、表演等能力,唤醒学生的发现意识。
4、渗透必要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寓意,得到启迪。
2、难点:训练各种能力,引导学生“换一种眼光看世界”。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画蛇添足》等多幅图画,让学生看图(猜(成语)),然后归纳寓言的特点。
再结合学生的表现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
(例如:原来老师上课前还担心现在看来,完全是杞人忧天了。
)二、检查预习效果1、简介《列子》2、正音、释词。
三、师生合作,理解文章活动一:读疏通文意(1)老师范读学生美读分角色读(2)小组合作翻译学生质疑师生解惑活动二:想大胆发现(1)杞人所忧何事?结果如何?(2)“晓之者”是如何解惑的?对此你想做出怎样的评价?(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同学们还获得什么启示?(学生上台板书)活动三:辩换种眼光看世界甲方:“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乙方:我愿意给“杞人”点赞活动四:演展示才华(1)读文本,看插图,自由想象、制造。
(2)学生上台表演。
杞人忧天教案
杞人忧天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准确运用成语“杞人忧天”;2. 培养学生正面应对困难、乐观向上的态度;3. 培养学生的阅读、听说能力。
教学内容:1. 成语“杞人忧天”的意义和用法;2. 相关阅读理解;3. 听说练习。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引入成语“杞人忧天”及其意义,让学生了解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
Step 2 学习1. 学生一起阅读相关文章,包括这个成语的起源和故事。
2. 分组讨论成语的内涵和使用场景,并记录下讨论的结果。
Step 3 读懂文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杞人忧天”,教师可以选择一篇相关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并根据理解来完成相关问题。
Step 4 口语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学生扮演杞人,其他小组成员轮流提问和回答。
提问的问题围绕“杞人忧天”的主题展开,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回答。
Step 5 拓展练习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类似“杞人忧天”的例子,并写下来。
Step 6 归纳总结和学生一起总结成语“杞人忧天”的含义和应用场景,并再次强调成语背后蕴含的乐观向上的态度。
【教案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准确运用成语“杞人忧天”;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3. 激发学生对于乐观生活的认识和态度。
教学内容:1. 成语“杞人忧天”的意义和用法;2. 观察力训练;3. 口头表达练习。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和学生们一起通过图片、视频或实际情境引入“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并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Step 2 观察力训练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图片或情境,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成语“杞人忧天”来讲述故事或解释问题。
Step 3 创作小故事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与“杞人忧天”相关的小故事,要求故事情节有趣并能体现成语的意义。
Step 4 口头表达练习让学生轮流上台表演自己编写的小故事,并引导其他同学提问或点评。
Step 5 情景演练教师准备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景设定和自己的角色,展示出杞人的思考和表达方式。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杞人忧天》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杞人忧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杞人忧天》。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掌握其中的寓意和哲理。
(3)了解古代寓言的特点和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分析课文,提炼出有益于自己的生活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学会珍惜时间,关注生活,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杞人忧天》。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掌握其中的寓意和哲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如何从课文中提炼出生活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杞人忧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寓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有益于自己的生活哲理。
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杞人忧天》。
2. 运用课文中的寓言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理解寓意和哲理。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杞人忧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杞人忧天》这篇古代寓言故事,了解寓言的特点和作用,理解故事中的隐喻意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寻找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3. 情感目标:引发学生对于生活态度和内心修养的思考,培养他们乐观向上、不患得患失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故事的理解和隐喻意义的把握。
2. 难点:通过思考、讨论和分析来深入理解寓言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简短的故事情节引入寓言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寓言作品的特点。
2. 学习基础知识(10分钟)通过简要介绍《杞人忧天》的作者、背景和寓言故事的定义,让学生对该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阅读与理解(15分钟)分发《杞人忧天》的文本给学生,让他们阅读短篇故事,并思考以下问题:- 主人公杞人忧天的忧虑是什么?- 杞人为何选择放弃幸福的生活?- 故事的意义和深层含义是什么?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适时地给予引导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寓意和启示。
5. 课堂呈现(1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各自对于故事中含义的理解和个人感悟。
6. 理解与探究(15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为什么人们会像杞人一样忧虑未发生的事情?- 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忧虑?- 杞人最终的选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警示?7. 拓展阅读(15分钟)选取其他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等,让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寓言的作用和启示。
8. 总结与反思(10分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他们对于寓言故事的理解,分享他们对于故事启示的认识。
同时,让学生反思自己是否有类似于杞人的忧虑情绪,如何面对困难和忧虑。
四、课堂作业1.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题为《我的忧虑与改变》。
要求结合自身经历或观察,描述自己曾经的忧虑或面对困难时的心态,并谈谈自己是如何调整心态、克服困难的。
《杞人忧天》教案
《杞人忧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2. 使学生能够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扮演。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能够复述故事。
2. 难点: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故事内容和道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3. 体验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入《杞人忧天》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故事(10 分钟)
讲解《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注重人物的心理和行为描写,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3. 讨论(15 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4. 角色扮演(15 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境,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5. 总结(5 分钟)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道理,并引导学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杞人忧天》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复述故事内容并阐述其中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锻炼。
但在讨论环节,教师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发言,以提高讨论的效果。
七年级上册语文《杞人忧天》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杞人忧天》教案设计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杞人忧天》这个故事,引发学生对过度担忧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1.1.2 通过分析故事中杞人的行为,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度担忧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1.1.3 通过讨论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价值观。
二、知识点讲解2.1 故事背景介绍2.1.1 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诸侯割据,战争频繁。
2.1.2 杞国的历史背景,杞国是一个小国,经常受到邻国的侵扰。
2.1.3 故事中杞人的担忧行为,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人们的恐惧心理。
2.2 故事情节分析2.2.1 故事中杞人的担忧起因,是对天灾人祸的过度担忧。
2.2.2 故事中杞人的担忧行为,导致了他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2.2.3 故事结局,杞人的担忧最终没有实现,他意识到自己的过度担忧是毫无必要的。
2.3 故事主题解析2.3.1 故事的主题是“过度担忧无益”。
2.3.2 故事通过杞人的行为,告诉我们过度担忧只会给自己带来困扰,不会改变现实。
2.3.3 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学会理性对待生活中的问题,不过度担忧。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与理解3.1.1 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3.1.2 学生通过课文阅读,了解杞人的担忧行为及其后果。
3.1.3 学生分析故事中杞人的担忧行为,理解故事的主题。
3.2 故事讨论与思考3.2.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中杞人担忧行为的看法。
3.2.2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过度担忧对生活的影响。
3.2.3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避免过度担忧。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4.1.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
4.1.2 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杞人的担忧行为及其后果。
4.1.3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主题,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4.2 过程与方法目标4.2.1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第1篇】学情分析: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文言知识有了粗浅的认识,但是底子依旧薄弱,只能对文言文本作浅层的阅读。
同时他们对问题的解读常常出现单一化、片面化的特点。
但是他们自我表现欲较强,对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敢于踊跃发言,表达想法,对于小组合作的形式也很乐意。
所以通过跳板型文本教学构建立体思维模式,能激发他们对文言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2.品味精炼的语言,初步领悟寓言内涵。
教学难点:1.发展思维能力,学习多元化思考,对文本进行探究性学习,2.运用溯本求源的方法,理解忧患意识背后的深层含义,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
预习任务:1.熟读成诵。
2.借助相关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依据文本抒写自己的阅读疑惑。
教学安排:一、导入激趣今天我们来研究“忧”这个行为。
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忧患,觉得他消极又负面,但是心理学家却告诉我们行为背后有着心理的需求,当我们走进《杞人忧天》这篇文章后,将会发现忧患后面有着大大的学问。
(一)初读正音,校对古文关键词句1.通假字亡舍这是中国古代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借用,古时候的字不是很多,人们在使用的时候,就会别的字来代替一些字。
2.充塞这是个多音字,解释为堵塞星宿(二)整体感知,了解行文格局文章写了什么一件事?(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1.杞人的“忧”。
①杞人所忧何事?②品“忧”字。
预设:“忧”,在古时候不是写成这个样子的。
他的繁体字上“页”(xie)下“心”。
会意。
心中有了忧愁,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
后加“攵”( suī表示行走),形成“憂”字。
在百科中是这样解释:忧,指担忧、发愁。
它是对外界事物担心的一种程度,表现为双眉紧锁、额部肌肉收缩、思维定向(只思虑他所考虑的问题,不想其他)。
③杞人的忧,到了什么程度?预设:“废寝食”,你能想象他忧愁的样子吗?什么神态、什么动作?嘴里会不会还念叨什么呢?2. 晓之者的“晓”。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
2.理解寓言的寓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翻译全文。
2.理解杞人忧天的故事内容。
2.难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忧虑。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询问学生有没有过无端担忧的经历,引出课题。
2.简单介绍寓言这种文学体裁。
2.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强调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尝试读出感情。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理解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标记疑难之处。
2.小组合作讨论疑难字词和句子的翻译。
3.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如“崩坠”“积气”等,并检查学生翻译情况。
4.分析故事1.引导学生分析杞人的担忧有哪些,晓之者是如何开导他的。
2.提问:你认为杞人的担忧有没有道理?为什么?3.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如科学知识、心理状态等。
5.领悟寓意1.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不要毫无根据地担忧那些不必要的事情,要学会豁达地面对生活。
6.拓展延伸1.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类似杞人忧天的现象,并讨论如何避免。
2.组织学生进行小型角色扮演,重现杞人忧天的故事场景,加深理解。
7.课堂小结1.回顾课文内容和寓意,强调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问题。
8.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从《杞人忧天》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反思在教学《杞人忧天》时,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导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理解文意和分析故事环节,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领悟寓意时,部分学生理解较浅。
拓展延伸环节的角色扮演学生很感兴趣,但有些小组在表演时对寓意的体现不够准确。
在今后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寓言背后的哲理,在拓展活动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将寓意与活动内容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对寓言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 寻杞人之忧,杞人所忧何事、忧成何状、何人解忧、如何解忧、解忧结果来梳理文章,反复品读二人对话,揣摩语气情感。
2. 品杞人之忧,展开想象翅膀,补白二人的动作、神态和心理,品析人物。
3. 悟趣人,感悟寓言的深刻寓意,拓展阅读了解杞人忧天背后的深意,培养学生全方位阅读作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想象杞人和晓之者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析人物。
【教学难点】1. 拓展阅读寻觅杞人忧天背后的“秘密”,悟寓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互动导入1. 说文解字,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学生猜字:欢迎大家大家来到“神奇的汉字”,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猜出来屏幕上的这一个汉字。
汉字的造字艺术真的是博大精深,看似一个小小的方块字竟然包含了如此多的的深意,古人造字的智慧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也依然有着智慧光芒,而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探寻古人的另一束光芒,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去对话列子,听听他究竟想要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道理。
【设计说明】本环节说文解字,解“忧”字激趣导入,设下一个寻杞人之忧的任务,创设文学意趣,明确本课中心。
二、寻杞人之忧1. 教师围绕“忧”字出示相关问题,请学生在原文中找到答案。
明确:杞人忧“天地崩坏”以至“废寝食”,“晓之者”前来解忧,劝慰“天,积气耳;地,积块耳”,最终“舍然”解忧。
2. 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杞人和晓之者的语气语调。
3. 过渡:杞人话语里充满了忧虑,但是作者用“废寝食”就概括了他的全貌,想象如此忧虑的杞人会想些什么,会有怎样的神情,又会有怎样的动作?【设计说明】本环节请同学们梳理文章内容,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训练学生的信息梳理和整合能力,也为下环节奠定学习基础。
三、品杞人之忧1. 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人物在对话过程中的心理、神态、动作。
参考示例,杞人(眉头紧皱,不住地叹气,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七年级上册语文《杞人忧天》教案【三篇】
【导语】杞⼈忧天传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说之⼀,在《⼭海经》、《淮南⼦》、《路史》、《列⼦》、《史记》等史料中均有记载。
⽆忧考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杞⼈忧天》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杞⼈忧天教案⼀ 教学⽬的 1.理解课⽂,积累崩坠、忧、晓、若、屈伸、中伤等词语。
2.理解杞⼈忧天的含义,并进⾏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
流星⾬砸到杞国⼀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连烧三个⽉。
经历过此事的⼈,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
于是列⼦写下了《杞⼈忧天》这样⼀个富有启发的寓⾔故事。
列⼦,名寇,⼜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和庄⼦之后的⼜⼀位道家思想代表⼈物。
其学本于黄帝⽼⼦,主张清静⽆为。
著有《列⼦》,是道家重要典籍。
对于列⼦在中国⽂学史和思想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列⼦封为“冲虚真⼈”,所著《列⼦》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
”北宋景德年间加封“⾄德”,号⽈《冲虚⾄德真经》。
列⼦著书常⾔⼈之所未⾔,⽓伟⽽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探究⽣趣 第⼀步,泛读课⽂,理解⽂意。
指导学⽣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相关位置处。
⽤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积累语⾔: 杞(qǐ)⼈躇(chú)步跐(cī)蹈舍(shĕ)然中(zhÒng)伤星宿(xiù) 结合注释积累词语 崩坠:崩塌,坠落 ⾝亡所寄:没有地⽅存⾝。
(亡,同“⽆”。
寄,依附,依托) 忧,忧愁、担⼼。
晓:开导 若:就像。
屈伸:⾝体四肢的活动。
⽌:⾏动和停留。
果:如果 星宿:泛指星⾠。
只使:即使。
中伤:打中击伤 奈地坏何:那地坏了(⼜)怎么办呢 四虚:四⽅。
躇步跳蹈:泛指⼈的站⽴⾏⾛。
七年级上册语文《杞人忧天》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杞人忧天》。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乐观、积极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杞人忧天》。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达的幽默、讽刺手法。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杞人忧天》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幽默、讽刺手法。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
(2)重点讲解课文中的幽默、讽刺手法,以及人物形象的描绘。
5. 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评。
6. 总结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所学的道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文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杞人忧天》的背诵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杞人忧天》。
七年级上册语文《杞人忧天》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言文的语法特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杞人的忧天心理。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式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珍惜现有资源,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杞人的忧天心理。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句式的理解。
(2)课文中所蕴含的生态环境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杞人的忧天心理。
4.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对照课文注释,阅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类似杞人忧天的事情,并与家人或朋友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阅读理解能力评价:通过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有趣、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七年级上册语文《杞人忧天》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等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乐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字词及用法。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2)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生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解答疑问。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运用。
5. 练习巩固:(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修辞手法的魅力。
(2)教师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课堂拓展1.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杞人的故事,了解古代人们对天空的认知。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代人会担心天会塌下来?3.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不足,导致了对一些现象的担忧和恐慌。
七、情感教育1.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杞人的焦虑和担忧,理解他们的心情。
有关杞人忧天的优秀教案(精选4篇)
有关杞人忧天的优秀教案(精选4篇)有关杞人忧天的优秀篇1教学目标:1、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
2、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从中接受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
难点:顺畅朗读,准确翻译。
教学过程:一、导入: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由这句俗语,老师想到了古时候的一则故事——杞人忧天(投影出示)。
二、引导学生说说《列子》,了解作家作品众生共享课前搜集整理的《列子》资料(出示投影)。
三、朗读课文,听读,自读,正音。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鼓励学生查认识生字、生词,鼓励学生领读。
2、激发学生齐读速读。
3、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语气,再读课文。
4、正音:杞(qi)人躇(chu)步跐(ci)蹈舍(she)然中(zhong)伤(投影出示)四、个别学生朗读、翻译,结合课下注释。
(出示投影)重点句子;(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2)充塞四虚,无处无块;(3)奈地坏何?(4)奈何忧其坏?(投影出示翻译)五、学生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
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3、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投影出示)六、拓展讨论:1、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2、现实环境中的你,面对今天的环境,杞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九、课堂总结:杞人忧天似的做法大可不必,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烦恼忧愁在所难免。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教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名称:《杞人忧天》2.适用范围: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
3.教学目的: 1)学生通过学习杞人忧天,体验了解事物的正确方法。
2)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的生存重心是什么,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
2.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是本课的核心教学方法,它是以学习任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利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2)分组合作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同伴协作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3)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问题进行探讨。
3.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 5分钟让学生看一段与本文相关的短片,引出关于杞人忧天的讨论话题。
2)文本阅读 15分钟利用课前预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认真读完第一遍《杞人忧天》。
3)全文翻译 10分钟教师先带领全班一遍对原文的翻译。
4)答疑环节 5分钟针对学生在翻译或理解上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答疑。
5)分组讨论 20分钟1)安排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看法。
2)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建议搜集自己对“杞人忧天”的独特认知例如:“杞人忧天”中要我们学会明辨是非,不要只盲目听信流言蜚语。
在生活中只有靠自己的判断力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一个事物的真实面目,不能因为外表或者传言就轻易下结论。
3)扩展讨论:“以假乱真”现象下如何做到辨别真伪?6)案例分析 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进一步掌握如何区分真假信息。
7)作业布置 5分钟结合本文的内容,布置有关情态词的练习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了解事物的正确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的生存重心,提高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手段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杞人忧天》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杞人忧天》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杞人忧天》。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其中的修辞手法。
(3)了解古代寓言的特点和寓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道理。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故事,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反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杞人忧天》。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其中的修辞手法。
(3)了解古代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成语和俗语的理解与运用。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杞人忧天》的作者、背景及寓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成语和俗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课文中的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成语和俗语的含义和用法。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的道理的理解和体会。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讲解课文中的成语和俗语的含义和用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的练习。
(2)学生进行成语和俗语的运用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如何正确对待困难和问题”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杞人忧天》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课文中的成语和俗语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课文中的道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4课《杞人忧天》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杞人忧天》这个寓言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对故事中的寓意有了自己的理解。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能够主动联想到自己的日常生活,这说明他们具备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讲解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古文表达方式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古文。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创意写作练习进行得如火如荼。我发现他们在讨论中能够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运用寓言寓意进行写作还显得有些吃力。为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写作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寓言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注意到,学生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有待提高。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4课《杞人忧天》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4课《杞人忧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朗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理解寓言故事寓意,进行创意性写作练习。具体涉及以下章节内容:
1.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寓言故事寓意的领悟:通过分析故事,使学生领悟到不必要的担忧是多余的,要学会理性看待问题。
-创意性写作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课文寓意进行创意写作,提升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杞人忧天优秀教案
杞人忧天优秀教案篇一:《杞人忧天》教学设计(简案)《杞人忧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张丽丽【教学目标】1. 理解“杞人忧天”的故事内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2. 了解其他关于“恐惧”的成语及故事。
3. 学会面对恐惧,用合适的方式克服恐惧。
【教学重点】1. 理解“杞人忧天”的故事内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2. 学会面对恐惧,用合适的方式克服恐惧。
【教学难点】理解“杞人忧天”的故事内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看同学的表情猜猜心情。
2.小结:人的情绪有很多种,人人都有“喜、怒、哀、惧”。
二、学习故事“杞人忧天”(一)正音释题1.正音:杞;2.释题:杞人;忧;(1)讲杞国的小故事: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2)激发思考:这样一个小国家,几乎一半都被流星雨砸掉了,这里还活下来的人怎么样?(3)理解题目中的“忧”:担忧。
【还原情境:教师讲杞国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使能够在相关的历史背景中理解题目中“杞人”的含义,同时为后面杞人为什么“忧天”作铺垫。
】(二)自读思考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故事:(1)这个杞国人是个怎样的人?(胆小、神经质)(2)有一天,他突然开始担心起什么问题来?把他担心的问题找出来。
(3)他担心、恐惧时有什么表现呢?(越想越害怕、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精神恍惚、脸色憔悴)(4)他的朋友见他这样,又是怎么劝导他的?(三)朗读指导1.读好劝告的语气;2.读好反问句;(四)想象说话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怎么劝他呢?(五)交流感受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不要为了一些毫无根据、不切实际的事而担心、忧愁。
)【聚焦学生行为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体会劝告、反问的语气。
】三、拓展学习有关恐惧的成语1.学生汇报有关恐惧的成语。
2.出示一些关于恐惧的词语,引导学生用其中一个的词语说话。
3.拓展有关恐惧的成语故事:杯弓蛇影、惊弓之鸟、吴牛喘月。
【教学方案】杞人忧天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杞人忧天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及寓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讽刺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如何运用比喻和讽刺手法进行写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忧虑,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比喻和讽刺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比喻和讽刺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成语“杞人忧天”的来源和含义。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字典或小组讨论,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解释比喻和讽刺手法。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寓意。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讽刺手法。
(2)每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比喻和讽刺手法,创作一个小故事或短文。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反馈。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总结课文中的比喻和讽刺手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思考课文的寓意,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读后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课文寓意和情感态度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七年级语文《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七年级语文《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如:亡、舍然、中伤等)。
2.总结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翻译方法(留、替)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知道的寓言故事都有哪些?
(狐假虎威、坐井观天、亡羊补牢......)
今天老师也带过来一个成语故事:(看图识成语)守株待兔及寓意。
同学们读过文言文的语言故事没有?(出示文言文守株待兔的故事)是什么防碍你们看文言寓言故事?(古今词义差别大、语言的顺序不一
样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出自列子的《杞人忧天》。
通过这个文言小故事让我们揭开文言文神秘的面纱。
列子,即“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期道家人物,郑国人。
《列子》,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内有很多脍炙人口的
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等,都是很
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
以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1)字音
中伤(zhòng) 星宿(xiù)
中间(zhōng) 宿舍(sù)
充塞(sè)
塞子(sāi)身亡(wú)所寄
躇(chú )步跐(cĭ )蹈舍然(shì)
(2)读准节奏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奈何/忧崩坠乎亦积气中/
之有/光耀者若躇步/跐蹈
2、用准确的读音和节奏齐读课文。
3、自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1.查阅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弄清标红字词的意思,疏通文意。
崩坠:天塌地陷。
亡:没有。
废寝食: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忧彼之所忧者:为这个杞国人的忧虑而担心。
晓:知道,开导。
奈何:怎么办。
只使:即使。
四虚:四方。
躇步跐蹈:踩踏的意思。
若:你
舍然:通“释”,解除、消除,消除疑虑的样子。
2.通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