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 - 公开课版本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苏轼后赤壁赋》公开课PPT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苏轼后赤壁赋》公开课PPT课件
(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 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
无喜无悲、超脱旷达、泰 然自适、处变不惊、笑对 人生
宋 苏 轼
后 赤 壁 赋
·
东 坡 赤 壁 全 景 图
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 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 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 写下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个 月后,重游赤壁,写下了《后赤壁赋》。
对“梦中道士化鹤”的理解:
以道士化鹤的梦境做结,应是因现实中与杨 道士同游赤壁而引起的想像。梦境描写缥缈而神 秘,而当作者醒后,“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奇幻空灵,耐人寻味。 鹤和道士的形象是联结的,正如庄周梦蝶, 分清是庄周化为蝴蝶,还是蝴蝶化为庄周不重要, 鹤化为道士还是道士化鹤也不重要, 关键是作 者对鹤和道士的向往暗示作者在精神上已归于高 蹈于世外的道士隐者,自由羽化的仙界。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淡泊。
自读第三自然段,复述它的内 容.
第三段:主要写江中见鹤,后梦见道士化鹤.
三、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诗 人的情感?联系学过的《赤壁赋》和《念奴 娇·赤壁怀古》中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 法。
• 孤鹤有什么象征意义? 在我国传统意象里,鹤具有高贵、 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 结尾借此含蓄地传达出作者企图超脱 尘世,逍遥物外的心态。
因景物而生豪 由景而乐 乐而再游赤壁 壮之气 又因景物 之后又归 借梦境表 而生悲愁 于随遇而 达超脱尘 安淡泊 世的态度 及“人生 如梦”的 空幻感。
小结 后赤壁赋,全篇着重苏轼自身情感的 转换:
前后“赤壁赋”比较
写于同一年,相距三个月
前赋 点 景 重 情 后赋

后赤壁赋(公开课用)

后赤壁赋(公开课用)

文章主旨

本文着重写苏轼自身情感的变化, 由景而乐,得鱼酒更乐,乐而再游赤 壁。又因景而悲,悲而长啸,放任漂 流,随遇而安。由“横江东来”的孤 鹤,引出道士化鹤的梦境,从而含蓄 地表达自己希望超脱尘世的心情。
最后,我们请出一位名家——余秋雨,看看他 对苏轼的“了悟”。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 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 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 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 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 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 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是(C ) A、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 “须”通 不时之须。 “需” B、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反”通“返” C、翅如车轮,玄裳縞衣,戛然长 鸣。 D、问其姓名,俛而不答。 “俛”通 “俯”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断岸,古义:陡峭 是( D ) 的江岸;今义:岸 A、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兼词,之乎
表转折
看 •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 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 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 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 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 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 回头 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 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 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 其处。
顾而乐之 顾安所得酒乎 道士顾笑
环视四周 可是 回头看 看 难道

四顾寂廖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大行不顾细谨
考虑 探望、拜访
三顾茅庐之中
归而谋诸妇 投诸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 臣尝闻大王好乐,有 诸?
兼词,之于。用 在陈述句中 兼词,之于。 用在陈述句 中 兼词,之乎。用在疑 问句尾

后赤壁赋(公开课课件)

后赤壁赋(公开课课件)

其他虚词
• • • • • • • • • 到 将归于临皋 用在时间名词后,的时候 今者薄暮 疑问代词,哪里 顾安所得酒乎 连词,表目的,用来 以待子不时之须 复游于赤壁之下 在 予乃摄衣而上 于是,就 盖二客不能从焉 代词 “我” 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形容词尾,------的样子 介词,同“于” 放乎中流
• 学习目标:
• 1 .掌握本文的文言考点知识; • 2 .体会本文情、景、交融的技巧; • 3 .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以及身处 困境而超脱的本色。
基础知识积累
第一段:积累词语 黄泥坂: 山坡,斜坡 顾而乐之: 环顾四周 意动,以之为乐 怎么办 已而: 何: 不久,一会儿 迫近 顾安所得酒乎: 可是 薄暮:
苏 轼
学习目标:
◇ ◇
落实文言基础知识。
鉴赏写景、体悟情 感意境。

品读黄州的苏轼。
目标一
检查自学效果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1.生 字
• • • • • • • • • • 过黄泥之坂 有酒无肴 履巉岩 登虬龙 攀栖鹘之危岩 俯冯夷之幽宫 玄裳缟衣 戛然长鸣 羽衣翩跹 俛而不答 bǎn,通“阪”,山 坡 yáo,菜肴 chán,山势高险 qiú,有角的小龙 hú,隼sǔn的别名,一种猛禽 pí ng,冯夷,水神 gǎo,白色丝绸 jiá,鸟的叫声 piān,xiān,舞蹈 fǔ,通“俯”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 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 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 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 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 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 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 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 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 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 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 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 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 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 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 其处

《后赤壁赋》公开课课件

《后赤壁赋》公开课课件

后赤壁赋 苏轼
整体感知
• 找出文中体现情感的句子, 说说作者的情感变化。
是岁(这一年)十月之望,步( 出发 )自雪堂,
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斜坡)。霜 露既(已经 )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 环视)而乐(以…为乐)之,行歌相答。已而 (过一会儿)叹曰:“有 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 何(把…怎么样)?”客曰:“今者薄 ( 逼近 )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 鲈。顾(可是)安所(什么地方)得酒乎?”归而谋 诸( 兼词,之于 )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 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需要 )。”
萧瑟之景 ,悲凉之情Leabharlann 作者的感情?此种感情从何而来?
——悲( 予亦悄然而悲)
悲又从何而来呢?
①江山不可复识(景物,人生无常,河山疮痍满目) ②盖二客不能从焉(孤独) ③历险景,划然长啸(自然之伟大, 个体之渺小孤单 无助) ④凛乎不可久留(悲伤,恐惧)
苏轼 黄州 赤壁
• 时年45岁的苏东坡所写的赤壁二赋在我 国文学史上传为美谈。金圣叹《天下才 子必读书》“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 无前赋,后赋无谓。王世贞《前赤壁二 首》“赋是双珠可夜明。” 看来只有两 篇赤壁赋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把握苏轼 当年的所思所想。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 苏轼在《赤壁赋》中的未尽之意。
霜露既降 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 仰见明月
黄泥坂的初冬月夜,景色清朗,静谧宁馨。寥寥十 六字,逼真地写出初冬月夜静谧温馨的气氛,烘托 出主客浓厚的游兴,并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作了很 好的铺垫。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 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 几何( 多少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 ( 提 )衣而上,履(登、踏)巉岩,披 (拨开 )蒙茸,踞(蹲,坐)虎豹,登虬龙,攀 栖鹘之危( 高 )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

《后赤壁赋》公开课课件

《后赤壁赋》公开课课件
2、抒泄贬谪黄州以来心中所积压的种种 郁闷之意。
激昂的乐
学习交流PPT
13
长啸后苏轼为何又“悄然而悲”、“凛 乎不可久留”?这种情感在《前赤壁赋》 里有体现吗?
与自然和而为一后,诗人又震撼于大自然 的伟力,而深感个体的渺小,正如《前赤 壁赋》所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 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高昂的情绪陡然低落,转为高处不胜寒的 忧惧、伤感。
学习交流PPT
执着于人生而 又超然物外的 生命范式蕴含 着坚定、沉着、 乐观、旷达的 精神
22
学习交流PPT
5
逆境中的创作
黄州被贬时期却是他创作中的一 个高峰。
散文——前、后《赤壁 赋》,诗——《寒食雨二 首》,词——《念奴娇·赤 壁怀古》等名篇都创作于 此时。)
学习交流PPT
6
无喜无悲、超脱旷达、泰
然自适、处变不惊、笑对 人生
学习交流PPT
7
整体感知 第一段:夜游黄泥坂 第二段:复游赤壁的所见所感 第三段:夜半江中见鹤
学习交流PPT
11
历史背景 当时,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覆
没,死者约六十万,宋神宗也抑郁而死, 大宋王朝从此一蹶不振,美好江山,满 目凄凉。
学习交流PPT
12
苏轼独自历险,无人能从。当他登上 峰顶后,突然“划然长啸”。你如何 理解苏轼的“划然长啸”?
1、表达登上峰顶后的那种壮怀激烈的激 昂之情,仿佛自己就是宇宙的精灵,天地 的主宰。
学习交流PPT
1
《自题金山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去世前两个月所写,自嘲政 治事业的无成。但从中可
以了解,苏轼文学上的盖
世功业却是在屡遭贬逐的 逆境中建立的 。

《后赤壁赋》超级精品公开课一等奖

《后赤壁赋》超级精品公开课一等奖

米芾
蔡襄
学以求真 行以至善
《枯木竹石图》
学以求真 行以至善
厨 艺
东坡肉
学以求真 行以至善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 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 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 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 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 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 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 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 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 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学以求真 行以至善
与君共勉
•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 从容。 •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 • 即便前路满是荆棘,心底也要阳光明媚! ——勇哥
学以求真 行以至善
作业
1、推荐阅读 林语堂: 《苏东坡传》 余秋雨: 《东坡突围》 2、作文小练笔 《我与东坡有个约会》
学以求真 行以至善
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将西 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而中秋,自 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其他便都“余词尽废” 。……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 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 ,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 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 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 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 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 方方《喜欢苏东坡(节选)》
学以求真 行以至善
• 鹤的象征义
• 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 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 征,有高人隐士之风,被 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传 说中鹤能翩然于仙凡之间 ,不受任何拘束。 • 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 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

后赤壁赋公开课

后赤壁赋公开课

光风霁月苏学士——《后赤壁赋》鉴赏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其人生感悟。

3、走进大师,认识并评价苏轼。

教学步骤:1、导入:视频朗读进入情境2、课文鉴赏(1)读一读课文,说说文章中的哪些语句或内容引起你关注的?学生自由发言,选择自己感兴趣、看得懂、有所感悟的句子进行分析学生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前赤壁赋》中写景句子,进行比较阅读重点句子,教师引导深入分析如:“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从中暗含苏轼怎样的情感?文中叙述“夜逢孤鹤’和”梦会道士”两件事有怎样的寓意?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延伸:在我国传统意象里啊,鹤带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

传说中修道之人可以化而为鹤,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

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放鹤亭记》《清夜录》云:苏轼有词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赤壁之游,乐则乐矣,转眼之间,其乐安在?以是观之,我与二客,鹤与道士,皆一梦也。

由此总结:苏轼的思想境界苏轼的思想兼“儒”“道”“释”三个方面,苏轼在得意时,往往取儒家“兼济天下”思想去为百姓造福;而在失意时往往借助道家的修仙思想和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来慰藉自己失意的心灵。

(2)再读课文,说说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疑惑?学生说疑,学生与教师一起解疑(3)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及其本文,说说苏轼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

学生用词语概括,并说出理由名人眼中的苏轼林语堂: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苟苟营营的政治勾当之上。

他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了。

14《后赤壁赋》苏轼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14《后赤壁赋》苏轼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正如《前赤壁赋》所写: “寄蜉蝣于 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 高昂情绪陡然低落,转为高处不胜寒 忧惧、伤感。
22/39
第4段主要文言知识点
• 须臾: 过了一会儿。 • 去: 离开。 • 翩跹: 飘然起舞。 • 揖予: 向我作揖。 • 俯: 低头。 • 畴昔: 过去,以前。 • 顾: 回头看。 • 惊悟: 惊醒。 • 处: 地方。
9/39
五、研读文本:
◇写了什么景? ◇抒了什么情? ◇言了什么理?
10/39
研读第1-2段,并思索:
• 1.起笔交待了哪些要素? • 2.第1段主要写什么? • 3.此处景致有何特点? • 4.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 5.作者心情可用文中哪一个字来概括?
11/39
第1-2段主要文言知识点
• 是岁: 这一年。 • 望: 农历每个月十五。另外农历每个
• 时: 这时。
游览赤壁所见
• 顾: 看,四面。
初冬景物,与
• 适: 恰好。
初游景色大不
• 横江: 横穿江面。 相同。
• 东: 名词作状语,从东。
• 西: 名作动,向西飞去。 20/39
第3段:1.夜游赤壁情感经历有何改变? 为何会这么?
• 江山不可复识 —— 无奈
人生有限短暂、 命运变幻无常

划然长啸 —— ↓
后赤壁赋
苏轼
1/39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相关文言知识 2.了解作者被贬之后在苦闷之 中寻求精神解脱心情。
2/39
最超脱文人 最豪放词家
最浪漫诗人 最潇洒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大师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 我相信, 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 重。”

后赤壁赋教案公开课可用

后赤壁赋教案公开课可用

《后赤壁赋》教学目标:1、积累相关文言知识。

2、了解前后《赤壁赋》的异同和联系.能力目标:1、领悟景物与情理相交融的表达技巧。

2、培养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诗人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内道”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1、本文写景语句的鉴赏2、诗人情感的变化轨迹3、道士化鹤的寓意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复习《前赤壁赋》2、制作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一、导入苏轼《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是诗人去世前两个月所写,就其政治事业而言,这话当然是自嘲。

但对文学家的苏轼来说,他的盖世功业确实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

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作一词二赋。

前后《赤壁赋》一个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既望”,一个写于同年“十月之望”,前后仅相隔三个月,这两篇同名赋文究竟有何不同及联系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学习《后赤壁赋》。

二、教师检查预习卷完成情况,整体感知.三、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落实第一段字词,翻译。

四、找出该段写景的句子?“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A此句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B此句写的季节、对象是什么?(初冬之夜黄坂坡)C为何要写此景色?与夜游赤壁何关?(见此美景,天清气爽,小小的黄坂坡也如此引人入胜,可想像若到那赤壁之下,会有怎样的一番美景。

后赤壁赋公开课课件

后赤壁赋公开课课件

◇比较阅读前、后《赤壁赋》
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 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
1)写景方面,前篇字字秋色,本篇则“霜露既降, 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 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句句都是冬景,鲜明地 反映出不同季节山水面貌的变化,勾勒了两幅截然有别 的江山景色图,可见作者描景状物的传神。至于夜间山 景:陡壁、怪石、危巢、古木等,都写得逼真而有幽森 之气,跟作者“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密切吻合, 而与前篇幽静安谧的情景恰成鲜明的对照。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时间 地点 景色
心情
七月既望 初秋
黄州赤壁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东山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乐—悲—乐
十月之望 初冬
黄州赤壁
霜露既降 木叶尽脱 月白风清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乐—悲—空
写于同一年,相距三个月
前赋
点 限于舟中
后赋
主要写岸上
景 字字秋色 重 谈玄说理

主调旷达乐观
句句冬景 亦实亦幻 略为虚无缥缈
(1)在第一段中,作者的心情可用哪 一个字来概括?
——乐(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2)那么乐从何来呢?
—— ①良辰 美景 ②佳肴 美酒 ③良友 妻贤(藏酒待不时之需)
三读:品读课文
思考: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复游赤壁时所见景色,攀峭壁登危岩和放 舟江山的见闻感受。
朗读第三段,疏通文意, 注意下列要求:
有言其诗“豪宕中自有谨饬之致”者,殊不知,他实不想如 此情思悠然,奈何徒有一身报国之志,无处泄豪情! “尊主泽民”是初读他带来的最深刻感受,又曾啧啧赞叹于 他只知曲头便能为其续尾的天赐才能,还曾心痛于他与爱妻 “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悲戚,而后悲于他“寂寞沙洲冷”的孤 独。他的悲剧则是由“西北望,射天狼”的豪壮而蹉跎成“又 得浮生一日凉”的随缘自娱的忧伤。

后赤壁赋公开课教案完美版

后赤壁赋公开课教案完美版

《后赤壁赋》教案一中高中部勇军一、教学目标:1、翻译全文(预习任务)2、学习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掌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用法;掌握文中文言句式的特点(布置学生自己归纳总结);4、,分析作者情感线索,把握轼的对人生的感悟:处困境而能超脱。

二、难点重点:1、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2、赏析文中写景部分,分析情感。

3.化鹤部分分析。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分析法、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走向成熟林语堂先生写作的《东坡传》,在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对这种人的人品个性做解释,一般而论,总是徒劳无功的。

在一个多才多艺,生活上多彩多姿的人身上,挑选出他若干使人敬爱的特点,倒是轻而易举。

我们未尝不可说,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学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试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坚持己见者,是月下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这样的东坡,鲜活于林语堂笔下,千年以降,尤让人崇慕不已。

看了林语堂的这段话,实在想不起还有更能概括轼传奇人生和其崇高人格的话语。

乌台诗案以及其后的在被贬的生活使轼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900多年前赤壁的山水风月引发了宋代著名作家轼“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极度自由之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时隔三月之后重游旧地写下的另一篇美文——《后赤壁赋》。

看一看,这一次作者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触。

高二上4、1公开课后赤壁赋

高二上4、1公开课后赤壁赋

光风霁月苏学士——《后赤壁赋》鉴赏课一、(苏轼的世界)导入语:1、苏轼自评苏轼《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心已灰,身飘荡,平生功业唯黄州惠州儋州三地”(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

这三地与苏轼的文学之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常说文人不幸文学兴。

对文学家的苏轼来说,他的盖世功业确实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

而黄州时期仍是他创作中的一个高峰。

留下了诸多优作散文如前、后《赤壁赋》,诗如《寒食雨二首》,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都创作于此时。

)2、苏轼的作品今天来学习《后赤壁赋》3、苏轼的情怀鉴赏课文透过苏轼的作品去探究苏轼的情怀(1)、全篇的情感如何發展?(抓住关键词)乐、叹、悲、恐、凜、惊悟(补充一“空”)(板书)诗人为何会有这样的情感变化?(提示:“一切景语皆情语”,找出其中写景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其蕴涵的情感。

)明确:乐:良辰美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叹:美中不足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朗读这部分时我们的语调应该是欢快的。

(齐读这一部分)悲、恐、凜:(1)敬畏自然(景色阴森、险峻,令人肃然而恐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景色阴森、险峻、壮观(2)感怀身世(感怀身世,岁月流逝,功业未成,北归无望)(引导分析:)面对眼前的赤壁之景,苏轼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从中暗含苏轼怎样的情感?明确: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2)对赤壁之景旧颜不再的感叹实际暗含对世事变化无常,年华逝水的无奈盖叹;更有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惊叹3.如何理解:“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分析:旧地重游,作者听到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看到陡峭的江岸高峰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的小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第三段作者还叙述了什么事?是否多余, 有何深意?
—— ①夜逢孤鹤
②梦会道士
有何意味?
苏子曾作《放鹤亭 记》,以放鹤招鹤、 与鹤相处来宣发内心 的忧情。 诗曰:『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天。』 盖其 为物,清远闲放,超 然于尘垢之外,故易 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在我国传统意象里, 鹤具有高贵、幽雅, 超凡脱俗,仙风道骨 的特征。
临皋
坂 薄暮 巉岩 蒙茸 虬龙 栖鹘
jiá piānxiān fǔ chóu
píng cháng gǎo
冯夷 玄裳缟衣 戛然 翩跹 俛而不答 畴昔
第 一 段 重 点 词 语
望: 农历每月十五 从: 跟随 乐: 以…为乐 行: 走 已而:不久,一会儿 何: 怎么办 薄: 迫近 知识小积累:俄 举: 撒 而 须臾 顷刻 刹 那 弹指 未几 已 谋: 商量 而 少顷 一炷香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逝者如斯 白驹过 须: 通“需“
• 1、再读课文,感悟作者情感变化; • 2、重点:赏析写景句,揣摩作者心境; • 3、难点:理解苏轼面对逆境时的人生态度。
二、亦真亦幻品后赋
• 1、朗读课文,感悟情感变化; • 2、品读文本:请找出每段中写景的句子, 并作赏析。 1)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 见明月。月白风清。 2)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 落石出。 3)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赋,始于两汉魏 晋,刘勰在《文心雕 龙》中就总结了赋的 特点:“赋者铺也,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也。” 苏轼的《赤壁 赋》摆脱了魏晋时期 铺陈浮华、罗列词藻 的文风,紧紧围绕着 自己的“志”,追求 真情实景。
王世贞: 赋是双珠可夜明。
金圣叹: 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 后赋无谓。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 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 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 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 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 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 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小结
本文着重苏轼自身情感的变化,由景而乐, 得鱼酒更乐,乐而再游赤壁,又因景物而悲,悲 而长啸,长啸后的放任漂流,随遇而安的平静心 情作为过渡,引出道士化鹤的梦境,亦真亦幻之 中传达出他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人生追求,而 最终归之于空。
B.归而谋诸妇。
就回去和几位妇人商量。 C.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便回去登上船,把船儿划到江心。 D.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这时已快到半夜,向四面望望,觉得冷冷清清,安静极了。
4.下列红色字体的含义和用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藏之久矣(代词,指酒) B 复游于赤壁之下(结构助词“的”) C 放乎中流(介词,“于、在”) D 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助词,“……的样子”) D项中乎字应为词缀,不翻译。
5.下列顾字的意义,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顾而乐之 B顾安所得酒乎? C四顾寂寥 D道士顾笑 )
)
A、C、D三项都为动词,B项为“可是”之意,是表转折的词。
苏 轼
第二课时
华美实验学校 语文组 李洁容
一、千古绝唱说赤壁
• 1、导思:苏轼在黄州写下了“赤壁三文”, 苏轼为何钟情于赤壁呢?
学习目标
第三段重点词语
适: 刚好 裳:古人穿的下裙 缟:原指白绢,此指白色 羽衣: 名词用作动词, 穿着羽毛做的衣服 翩跹: 形容轻快地跳舞 俛: 同“俯”,向下,低头,和“仰”相对 畴昔: 过去,以前 寤: 睡醒,与“寐”相对 户: 指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顾安所得酒乎? 攀栖鹘之危巢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前 赋 对 应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营造出一种恍惚奇幻的气氛。 含蓄地传达出他企望超脱尘 世、逍遥物外的隐秘心态。
4、 后赋的结尾是“开户视之,不见其 处”作者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试 联系夜逢孤鹤和梦会道士这两件事进 行思考和探讨。
——
空。
“东坡先生贯通内典(即佛经),尝赋《西 江月》词云:‘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 梦。’赤壁之游,乐则乐矣,转眼之间,其乐 安在?以是观之,我与二客、鹤与道士,皆一 梦也。” 《清夜录》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 苏 轼
后 赤 壁 赋
·
第一课时
1、朗读课文,体悟情感。 2、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及特殊用法。
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 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 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 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 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 壁赋》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一人早多故樯羽雄小遥 尊生生情国橹扇姿乔想 还如华应神灰纶英初公 酹梦发笑游飞巾发嫁瑾 江 我 烟谈 了当 月 年 灭笑 间
一江卷惊乱三故千大念 时山起涛石国垒古江奴 多如千拍穿周西风东娇 少画堆岸空郎边流去 豪 雪 赤人人浪赤 杰 壁道物淘壁 是
尽怀

·
正音正字
gāo bǎn bó chán róng qiú gǔ
隙昙花一现
1)形容词:众多,各 2)兼词:“之于”“之乎” 3)第三人称代词。
判断下列句子中诸字的 用法: 1)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赢。 众多 2)秦伯谓子桑:“与诸乎?” 第三人称代词 3)投诸渤海之尾, 之于;
第 二 段 重 点 词 语
履: 践踏,踩 巉岩:险峻的高山,此处指赤壁 披: 拨开 蒙茸:茂盛的草丛 踞: 蹲坐 危: 高 焉: 相当于“于之” 悄然: 忧愁样子 肃然:震惊的样子
B

顾:可是 危:危险 畴昔:以前 惊寤:惊醒
2、选出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顾安所得酒乎 A.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C
) 哪里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固一世一雄也,而今安在哉 D.审容膝之易安
3、选出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B

A.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环顾这夜晚的美景,我们都很高兴,便一边走一边做诗, 互相酬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