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教师活动31.出示青藏高原范围和位置图提出问题:观察青藏地区在中国的位置,描述其范围。
2.出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青藏地区地形图,描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补充:穿过青藏高原的主要纬线:30°N,40°N 3.引导学生观看雪山连绵的景观这样的自然环境是怎样形成的呢?教师活动41、出示地形图引导学生在图中描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归纳本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屋脊”?2.出示我国地势剖面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总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高原。
3.出示青藏高原的景观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湖泊星罗,沼泽连片4.认识青藏高原的河湖:引导学生找一找青藏地区有哪些主要河流?湖泊?追问:为什么青藏高原有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出示澜沧江源头、长江源头等总结:青藏高原海拔高,山顶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当气温升高时,冰雪消融,这些冰雪融水成为了许多大江大河的水源地。
5.探究青藏高原的气候提出问题:(1)两地(同纬度附近)气温有何差别?什么原因造成的?(2)拉萨气温年变化有何特点?(3)请归纳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
归纳总结:拉萨常年温度较低,降水少,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成都年温差较大,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6.深入探究:青藏地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是什么?哪种资源比较丰富?教师活动5模拟旅行补充介绍:念青唐古拉山脉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山下绿草如茵,毡房点点,牛羊成群,构成了一副动人的雪域牧场风光花卷。
错那湖是高原淡水湖,汇聚了唐古拉山脉南部的许多山溪,生态环境良好,是鸟类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在一望无垠的草原和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分外美丽。
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下本组的旅行线路,说说沿途的风光!例如:旅行途中,你能吃到的美食、看到的民族服饰、民居等。
试试说出人们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思考:在旅途中,在铁路沿线经常能看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1.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1课时教案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1.出示青藏高原范围和位置图提出问题:观察青藏地区在中国的位置,描述其范围。
2.出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青藏地区地形图,描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补充:穿过藏高原的主要纬线:30°N,40°N3.引导学生观看雪山连绵的景观这样的自然环境是怎样形成的呢?引导学生在图中描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归纳本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屋脊”?2.出示我国地势剖面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总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高原。
3.出示青藏高原的景观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湖泊星罗,沼泽连片4.认识青藏高原的河湖:引导学生找一找青藏地区有哪些主要河流?湖泊?追问:为什么青藏高原有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出示澜沧江源头、长江源头等总结:青藏高原海拔高,山顶年积雪,冰川广布。
当气温升高时,冰雪消融,这些冰雪融水成为了许多大江大河的水源地。
5.探究青藏高原的气候结。
对比分析成都和拉萨的气温资料,并思考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6.交流展示:高原山地气候;特点:冬寒夏凉,降水少,昼夜温差大。
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1.合作交流:考虑到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你要准备哪些物品?为什么?棉衣:御寒,因为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日温差大。
防晒物品:防紫外线,因为这里光照强,太阳辐射强烈,为避免皮肤受到伤害2.结合图文资料,说一说你最想看哪些景观?请你展示你感兴趣的景观?展示青藏高原景观图片:补充介绍:(1)念青唐古拉山脉山顶终年1.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以干旱为主的的自然特征②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③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④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温暖B.湿热C.高寒D.干旱3.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A.藏绵羊B.藏山羊C.藏野驴D.牦牛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4~5题。
八年级地理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农作物。
2.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认识到自然环境对日常饮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认识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让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南方地区的“山清水秀”、“鱼米之乡”。
2.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农业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与红壤丘陵的形成。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2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山清水秀”、“鱼米之乡”图片导入
二、新课讲授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南国风光
2.南方地区的地理范围
3.南方地区的地形
4.南方地区的气候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有利条件
(2)不同的地形区的水田规模
2.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南方地区的一些自然特征,知道南方地区的范围、气候、土壤等知识,还学习了南方地区农作物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八下地理9.1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
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读图法、谈论法、导学法教学过程:导入:伟大祖国疆域辽阔,山川秀丽。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北方地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南方地区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西北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青藏地区,领略它的风采。
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些图片。
教师: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让人心驰神往;天高地寒、旅游遥远,又让人望而却步。
下面,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请同学们大声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教师:带着学习目标,开始青藏地区的学习。
一、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教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单中任务一“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相应内容。
(强调重点内容在教材中勾画)学生:完成学习单,识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图。
教师:地形地势:问题:请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地形区。
并归纳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气候高寒:问题(1)比较同纬度的成都和拉萨两地年平均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拉萨气温年变化有何特点?(3)青藏地区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河流发源地:问题:请找出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河流。
并分析青藏地区为什么成为我国主要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影响:服饰、景观、动物等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了青藏地区那些自然环境?并概括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设计意图:通过读图观察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掌握其“因高而寒”,即“高寒”这一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服饰、河流等的影响,体会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5.请列举至少三种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并简要说明其优点。
答案:例如,种植多样化、作物轮作、合理施肥等策略,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病虫害、保持土壤肥力等。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了解了区域自然特征如何影响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们还学习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密切关系,并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当堂检测:
1.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答案: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例如,水源充足的平原地区适宜种植水稻,而干旱缺水的山区则更适合种植耐旱作物如小麦。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一节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 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 能够举例说明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了解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原因。
2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教师:某同学利用去年暑假期间外出旅游,大屏幕展示的是他拍摄的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先欣赏图片,之后判断一下他去哪个地区旅游了,如果你要去这个地方旅游会选择什么时间出发,同时想去哪些景点?多媒体播放图片(伴随《青藏高原》伴奏曲)学生组内合作交流,并请小组回答分享。
教师:青藏地区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探险家、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也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地。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现在,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的课前检测:多媒体展示课前检测答案,小组同学订正并讨论,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青藏地区。
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哪方面的知识?学生:位置和范围。
大屏幕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讨论一: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请在图中标注出来)2、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小组讨论,并请代表回答。
教师根据同学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并根绝实际需要进行引导、补充及强调等。
教师:通过讨论一的学习,我们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而青藏地区高寒的气候特征,对其生产生活又带来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青藏地区的衣食住行。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请参考课本P88图文资料)。
多媒体展示讨论二:1 请你判别一下,青藏地区和内蒙古、新疆的牧场类型、主要牲畜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2 牦牛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它毛长皮厚,体矮身健。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把青藏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已表明了地形是影响本区特征的主导因素,“高”和“寒”成为本区的主要特征。
它直接影响青藏地区的其他环境要素,并影响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本节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高”和“寒”。
“高”和“寒”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
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第二部分阐述了高寒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利用地图掌握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学生通过图表资料的对比分析,知道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基本特征,了解高寒环境的主要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1、青藏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
2、高寒环境对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能源,资源等的影响。
【教学难点】1、青藏地区气候特征的描述。
2、以“高”为中心建立知识结构。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出示“青藏地区景观”图,即青藏高原边缘的高山和山地冰川特写。
让学生描述一下图上提供的信息。
教师:从这两个图可看出什么?学生: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和“寒”(可欣赏课本编写的妙处所在)。
电脑出示“青藏地区地形”图、“拉萨的气温年内变化”和“成都的气温年内变化”图进行比较:同纬度的拉萨和成都两地气温变化的差异(这里要教会学生读气温变化图的方法),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比较结果:拉萨比成都气温低。
主要原因:海拔高,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
6°c,这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
以上我们了解了青藏地区高寒的气候。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9.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认识我国农业的地域分布特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方面还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认识我国农业的地域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难点: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的思维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实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农业地区,让学生结合自然特征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的图片、地图、实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讨论和练习题目。
3.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地图、实例等教学资源,呈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通过相关图文资料理解青藏地区地势地形对自然环境特征及人们生活的影响。
3.结合有关资料了解青藏地区农牧业的特征,了解自然环境和农牧业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重点:(1)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规律及主要农作物和优良畜种。
难点:(1)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2)当地人们衣食住行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导入素材】素材1 播放韩红的歌曲《天路》“……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冈,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展示青藏铁路的图片。
(见课件)教师(提问):歌曲中提到的雪域高原是指四大地理区域的哪个区域?学生:青藏地区。
教师:你们对青藏地区了解多少,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牦牛,布达拉宫,青藏铁路等。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素材2 (展示牦牛的图片)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畜种, 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 000米以上地区。
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称。
牦牛全身都是宝。
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
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
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
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牦牛所在的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这个神奇地区进行初步的了解。
牦牛【预习内容】一、世界屋脊1.青藏地区位于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 横断山脉以西,平均海拔超过 4 000 米,有“世界屋脊”之称,地形显著特征是“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2.青藏地区属于高寒气候,常年低温,但是空气稀薄, 太阳能丰富,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地形、气候、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政策等因素,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农业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理解农业分布规律等方面,学生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案例分析、图片、图表等多媒体素材的课件。
2.教学案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区位案例,如水稻、小麦、棉花等。
3.小组讨论题: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讨论话题,如“影响我国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农业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思考一下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是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农业区位案例,如水稻、小麦、棉花等,引导学生分析各案例的农业区位因素。
八年级地理下册 9.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自然特征与农业课题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课型新授课备课人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青藏地区的位置、X围,并能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构成。
2、认识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特殊自然环境下的独特高原风光。
3、结合青藏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认识高寒对当地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重点难点1、青藏地区的位置、X围、主要地形构成。
2、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特殊自然环境下的独特高原风光。
学情分析学习初中地理最后一个区域,在一个学年的积累过程中,学习已有较强的知识储备,学习起来无论从方法还是只是层面来说都相当容易。
教学过程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任务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位于“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令人神往的雪域高原,独具特色的酥油茶和青稞酒……这个地方在哪里?出示一组青藏地区的独有景观图片。
点明课题: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准备学习用品,做好上课准备。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世界屋脊【读图·析图】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找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
描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从图中找出:某某自治区、某某省、某读课本青藏地区地形图,回答以上的问题。
某省。
描述青藏地区包括的X围及相邻省区。
看看本区地形以什么为主?是哪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概括本区的地形自然特征。
本区属于什么气候?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读图·析图】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四大牧区中,位于本区的有哪几个?(2)说说本区的牧场类型及重要畜产。
(3)本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有哪些主要农作物?读课本青藏地区农业景观图,回答以上的问题。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一)疑点、难点、分歧点释疑点拨:1、说说某某、某某两地(同纬度附近)气温有何差别?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雪域高原之旅:乘火车从某某到某某(读教材P86-87图9.7和9.8)3、读教材P89内容,回答:在高寒的青藏地区旅游你发现当地人们衣食住行有何特点?4、阅读教材P90的图文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工人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一、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
a、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b、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分区地理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及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交通对本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本区是科研旅游的宝地。
掌握学习分区地理的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学生分析:
1、教学对象:普通中学初二学生。
2、特征: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缺乏对地理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青藏地区》是人教版教材第(四)册第五章第三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三节的西北地区》,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具有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同等的地位,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又将为下一步省级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本章内容中,在教材知识体系中占据承上启下的地位。
2.本节主要内容: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
“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一切地理要素都受到它的严重制约。
高寒牧区、“谷地”农业是本区农牧业生产特征。
交通运输的发展对本区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侧重分析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发展的影响,是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也是第三节《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重点。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的发展对本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4.课时要求:1课时
五、教学理念
1、以人为本――本课时将紧紧围绕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抓住环境与生产生活、民族宗教、建设发展等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发展观……
2、美在青藏――借助信息技术的“平台”,独具特色的青藏景观,多种多样的生活现象,神奇迷人的宗教信仰……尽显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课堂之美、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
六、教学策略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收集有关青藏地区的资料。
(2)强调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本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西部大开发中建设青藏铁路的重大意义。
(3)渗透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七、教学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室,学校校园网的网络中心
八、教学过程
1、歌曲激趣、营造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藏地区吗?你想领略世界屋脊的美丽,探究"雪域高原"的神奇吗?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青藏地区。
(多媒体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断,然后显示雪山画面。
)
设计意图:熟悉的旋律、动人的画面,多媒体营造探究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读图求知,提升兴趣。
①由雪山引出青藏地区的山脉、范围、面积、人口,所含的省级行政单位及行政中心。
②请学生在“青藏地区”图上(多媒体显示)找出各大山脉、青海湖、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等地理事物。
③再由雪面引导学生得出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主要特征:高、寒
设计意图:学生们在强烈的兴趣下,能很快完成上述任务,教师加以表扬,提升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自然环境主要特征的得出为本课的探究确定了出发点。
3、深入探究,掌握新知。
高和寒是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正是这独特的特征诞生了青藏神奇的自然景观、神奇的农牧业、神奇的民族风俗、神奇的宗教信仰……同学们有信心跟老师一起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吗?
探究Ⅰ、神奇的自然景观—“三江源地区”
①多媒体显示“三江源地区”范围,学生思考“三江源地区”是哪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②多媒体显示三江源地区景观,教师阐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设计意图: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唤起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探究Ⅱ、独特的农牧业
高寒的自然特征决定了青藏奇特的自然景观,那在这种自然环境下进行哪些农牧业生产呢?
①多媒体显示探究题。
在本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等较严酷的高原环境条件下,以下哪些农牧业能在本区大规模进行?
农作物水稻青稞甘蔗小麦豌豆
牲畜牦牛水牛藏绵羊太湖猪北京鸭
②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
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适合畜养的牲畜有牦牛,藏绵羊等。
③教师指出:
因为寒,所以只能种植一些耐低温的农作物,又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只能饲养耐寒、耐缺氧的牲畜。
特别是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被称为“高原之舟”(多媒体显示)
设计意图:教师的指出是让学生领会自然环境与农牧业的因果联系,帮助学生在下面的探究中找准问题突破口。
探究Ⅲ、神奇的民族风俗
奇特的自然环境诞生了独特的农牧业,更孕育了神奇的青藏人民,他们的服饰是那么别具一格,他们的舞蹈是那么豪迈粗犷,他们的歌声是那么奔放高昂……(多媒体播放藏族民歌)
①通过所播画面让学生明确:青藏地区除青海省北部外,大部分地区人口以藏族为主。
提问:从刚才的画面上,同学们发现藏族同胞的服装有什么特点?他们的服装有一种怎样的特殊穿法?为什么这样穿?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吗?
②从画面中认识藏族同胞服装的特点(肥腰、长袖、大襟长袍)根据画面中所显示的藏族服装的特殊穿法(脱出一个袖子,露出臂膀),探究服饰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③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
④各组代表发言后,请一位“幸运”同学点击鼠标出示参考成果:
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为长袖、长袍,袍袖宽大,既防寒保暖又便于起居旅行。
白天气温上升时,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
久而久之,脱一袖的装束便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
设计意图:把知识由课堂引向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设计意图:以上的探究是本课的重点,紧扣自然特征与自然景观、农牧业生产,民族风俗的内在联系,由易到难地进行探究,符合由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探究Ⅳ、神奇的宗教信仰
独特的民族服饰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与地理的密切联系,而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也充满了神奇。
①学生阅读教材
②思考:藏族人民信奉藏传佛教。
拉萨的布达拉宫是著名的藏传教圣地。
现任藏传佛教最高领袖是。
③教师小结:
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神奇的宗教在藏族人民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位于拉萨市的布达拉宫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多媒体显示),班禅是藏传佛教中的最高领袖,现任宗教最高领袖是十一世班禅。
4、成果运用、攻克难点。
探究Ⅴ:青藏的建设发展
教师回顾前面所探究的知识,提问:现在,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青藏的建设驶上了快车道,你愿意走进青藏,同青藏人民一起建设青藏吗?根据我们前面的探究,你认为怎样才能把青藏建设得更好呢?你将来能为青藏的建设做些什么工作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然后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知识的回顾是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启发学生从前面探究过的几个方面来考虑青藏的发展,为攻破难点作铺垫。
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爱国热情。
5、检测反馈,本课小结。
习题检测:
小结:
在表扬与小结中,教师鼓励学生课外收集青藏地区的报道、图片等资料,粘贴在教室知识栏中,并告诉同学们其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
青藏地区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产生了许多独有的特点,但这些特点又是相互关联的。
设计意图:把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向广阔的生活,自主地学习地理。
最后,让我们一起唱响心中永恒的旋律--《天路》。
7、板书。
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