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夏》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17《夏》教案
设计意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学以致用。欣赏夏之美景,培养诵读课文和赏析语言的能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参与式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夏天的讴歌和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欣赏夏之美景,培养诵读课文和赏析语言的能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明确:景物——细草长密、绿烟成墙、蜂飞蝉来、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棉苗挑绿、高粱玉米举筒、瓜秧匍匐(9种,呼应“热烈”特点)、农民抢收抢种——割麦打麦、照顾秋苗(2种,呼应“紧张和急促”特点)
5、教师总结,完善板书:
这11个画面中,景物和人物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它们都体现了夏天热烈、紧张和急促的特点,区别在于景物正面写景,其实侧面烘托了人物活动。人是最美的风景,是浸在苦涩的汗水中的夏的灵魂。所以说:夏天是一首歌,它的旋律是紧张、热烈和急促的;夏天也是一幅画,它的色彩是金黄的,收获之已有而希望之未尽的中性的黄色;夏天也是一种精神,它的份量是黄金般的,在人的辛勤劳作下,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2.难点:学习本文善于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
一课时
三、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以王维的《苦行》导入。学生齐读译文:炎热的日光洒满天地,蒸腾的热气像山岳一样(压迫、让人窒息)。草木全都焦枯翻卷,山川河泽也都干涸。即使穿着素纨轻衣也觉得衣服很重,在重重的树荫下仍然觉得树荫不够遮挡烈日。
师生问答,明确描写的季节(夏天)和表达的情感(抱怨)。今天,
小组合作,进行赏析。用朗读体现。注重师生、生生互评。
(五)质疑探究:探究夏
如思考:有人认为作者心中的夏是“黄金”的夏季,还有人认为夏季是“金黄”的。你支持哪一种观点?请结合课文说明理由。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7课《夏》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
《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夏天来了,同学对夏天的印象是怎样的,用一个词语概括。
夏天是的……抢答,不用举手。
历代诗文也有许多描写夏天的诗句,背出来给大家听听,这些诗句抓住了夏天的特征来写。
当代作家梁衡(板书:梁衡)用他优美的文字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
今天我们就领略一番梁衡笔下的《夏》(板书:夏)二.教学环节:认一认:芊芊(qiān qiān)黛色(dài) 磅礴(páng bó)匍匐(púfú) 迸发(bèng) 澹澹(dàn dàn) (学法指导:关注注释。
可以帮助我们弄清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词和文章其他不易理解的地方)学生活动:读生词,写生字读一读:1、作者喜欢夏天吗?你从文章的哪句话中看出来的?(喜欢。
我却要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同学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
2、文章第二、三、四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夏天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或夏天的人物活动)学生活动:竞答议一议:1.第二段选择了哪些具有特征性、季节性的自然景观?写出了夏怎样的特点?(选择细草成厚发、绿烟成黛色长墙、蝉、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等极具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2.读文章不仅要了解内容,还得细细地品味语言。
一篇好文章往往要用一些精彩的语句表达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把课文再快速浏览一遍,找出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用得传神,哪个句子最富有表现力?用笔圈划出来,说说它好在哪里。
学生先速读课文,勾画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教师巡回指导。
适当点拨,组织学生讨论。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夏》教学设计 苏教版
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学习文章采用的对比和比较的写法。
2.理清文章思路,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以赏为辅,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教学方法:诵读、品位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预习1.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预习成果?(1)重点词语:芊芊qiān 黛色dài 主宰zǎi 磅礴 bó匍匐pú迸发 bèng 澹澹dàn 闲情逸致yì春华秋实 huá(2)描写夏天的诗句:例: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二、导入新课1.由古诗《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导入。
这首诗描绘了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夏》一文,看看作者又是表达了怎样的情思。
2.作者介绍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
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
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________的夏夏是_________例如:紧张、热烈、急促这三个词来形容,(板书)这是在课文的开头这里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2、你都看到了哪些画面?3、交流阅读所得(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麦浪翻滚的画面热风浮动的画面农民劳动的画面我看到了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清飞曼舞的蜂蝶换来了蝉儿的长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夏》教案苏教版
夏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第17课《夏》教案(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17课《夏》教案(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学习目标:品味作者对夏的专门感受。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习难点: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咨询题会得出不同结论的道理。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设计讲明] 此步骤用学生自己的感受引入对课文的学习,为学生体会本文对夏的专门描画作铺垫。
我们明白,一年有四季,目前我们差不多进入了秋季,你对秋天有什么感受呢?〔请二三位同学交流感受〕那关于刚刚过去的夏季,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请二三位同学交流感受〕如此看来,我们每一位同学对夏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作家梁衡又是如何看待夏天的呢?学习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夏»。
二.交流预习请二三位同学上讲台展现并交流预习情形。
三.整体感知[设计讲明] 此步骤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和重新拟定标题的方法感知文章要紧内容。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能否依照文章描述的内容,给本文重新拟定一个标题。
能够采纳___________的夏或夏是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学生齐读课文,读后学生先独立摸索,然后交流讨论。
三.品味语言[设计讲明]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读文章不仅要了解内容,还得细细地品味语言。
一篇好文章往往要用一些杰出的语句表达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感受一下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能打动你的心,哪些语句能引起你的联想,让你想起你自己曾经看过或感受过的类似情形。
学生先默读课文,勾画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学生独立学习以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感受。
再由小组举荐代表全班交流。
例如:〝烘烤〞那个词用得好,能使人感受到太阳的温度专门高。
〝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这句写得好,我们看起来能闻到麦子的这种香味。
〝热风浮动着〞这句让我联想到夏天走在柏油马路上的酷热。
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能够选择时机让他进行个不的朗读,也能够全班朗读某个片段。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夏》教学设计(含课堂实录教学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夏》教学设计(含课堂实录教学《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2、品味景物描写中富有表现力的词,树立斟词酌句的写作意识。
3、感受景物的层次,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
二、教学重难点:品味景物描写中富有表现力的词,树立斟词酌句的写作意识。
三、课时:两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七嘴八舌聊“夏”:以学生打油诗引入,谈一谈对夏的印象。
2、一言以敝明“夏”:请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夏天特点的句子。
明确: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明确:学生能通过诵读呈现出夏的紧张、热烈、急促,并注意诵读方法的点拨。
4、行思坐想悟“夏”:文章中表现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的词语,哪一个令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谈一谈。
明确:“不论描写什么事物,唯有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
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找到这个词不可,而绝不能为了逃避困难,用差不多的词句敷衍了事。
”词语的应用要注意准确、精当、传神。
5、咀嚼推敲学“夏”: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练习:(1)请在括号内填入,与原文对应的词: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火红的太阳()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着,()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2)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内:①对岸的山,龙蛇似()着的山脉,也往下沉。
A、盘旋B、旋绕C、转圈D、爬行②滩上还有浅浅的水塘,镜面似地()着。
A、闪亮B、闪烁C、荡漾D、照③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A、叫醒B、喊醒C、唤醒D、喊起来(3)请在括号内填上最恰当的词语,并思考其表达效果:①低垂的天幕()着我的脸,灰暗和沮丧()我的心。
②一条河从南边流来,把村子从中()开,而几座弯弯的小桥却又把它()。
③夜色是从后院里()出来的,并逐渐(),直到院墙上的晚云也()浅红,这时的后院,寂静在苹果叶和莲叶之间()6、熟思审处摹“夏”:文章用来哪些景物表现夏的紧张、热烈、急促,这些景物是怎样串联起来的?作业:写一写自己眼中的夏。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7课《夏》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7课《夏》教案《夏》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初读课文,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感情朗读,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这一单元中,作者带我们走进了多彩的四季,有《春》《济南的冬天》还有《三峡》。
三峡是是怎样描写夏水的......突出了夏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关于写夏的文章,好,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梁衡走进《夏》,去感受夏的独特魅力!二、检查预习:2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放声读课文。
5师:读课文,读出轻重缓急,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现在听老师范读第一二自然段。
鼓励三位同学读余下的三段。
1、文中有许多精彩的画面,假如你是一名摄影师,你想拍下夏天哪些精彩的瞬间?明确:万物勃发、蝉儿长鸣、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农民辛勤劳作2、这些画面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明确:夏季热烈、紧张、急促3、文中哪一段是写夏的热烈?明确:2、3段4、写夏的热烈,文中用了一个生动的词来表现,这个词是什么?5、把夏天比喻成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
(这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意思是夏天的特征已非常鲜明。
)从哪些语句中我们能够看到夏的沸腾?找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明确:万物勃发、蝉儿长鸣、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6、文章除了写夏的热烈外,还写了夏天的旋律是紧张、急促的特点。
这里说的紧张,急促,说的是谁?我们要写的是夏天,为什么又要写人?把这一段去掉了行不行?明确:歌颂劳动,赞美辛勤的劳动者。
四、探究品味,揣摩语言。
文中赞美了夏的人勤、景美。
而且这篇文章在语言上也很美:传神的动词、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句子富有表现力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用得传神?用笔圈画起来,并作评点。
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老师老师给范例:修辞方法的运用: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第17课《夏》教案
《夏》教案教学目标: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学教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王维的一首诗《苦行》:“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请用一个词描述诗人眼中的“夏”。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诗人对夏只有怨气,没有赞赏。
那么在当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梁衡的《夏》。
(板书:夏)(2)作者简介(3)检查预习(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先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
)①读准下列字音芊芊黛色主宰轻飞曼舞磅礴贮满匍匐挑着叶子迸发秋波澹澹②解释下列词语:春华秋实:闲情逸致: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学法指导:诵读文章时,同学们要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一)各自放声朗读。
(二)老师范读第一、二段,鼓励3位同学读余下的三段,其他同学认真听。
同时思考:(幻灯片出示问题)(1)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2)对这样的夏天,作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哪一句话最强烈的抒发了这种情感?(三)教师从仪态、情感、语音、语速等方面评点朗读,明确:朗读时的轻重缓急与作品的思想内容相适应。
(四)指名学生回答问题(1)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齐读文章第一段)(2)对这样的夏天,作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哪一句话最强烈的抒发了这种情感?(对了,文章最后一句话“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直抒胸臆,情感强烈。
)(齐读)三、品味语言,探究讨论:(一)品读第二节1、但作者对夏天的热爱赞美更多的是凝聚在字里行间里,蕴含在一个个精彩的画面里。
下面我请一位同学读第2节,其他同学考虑: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哪句话能体现?(夏天来了。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夏》教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夏》教案苏教版让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看各表示什么季节?(展示春、夏、秋、冬的图片)以上图片各表示什么季节?(学生回答)再让我们读两首诗,看这两首诗各描写了什么季节的什么特点?(展示王维的《苦行》和高骈的《山亭夏日》)(夏天的热和阴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各自不相同的特点,象春季的妩媚,夏日的妖娆,秋日的丰盈,冬日的肃条,韵味各异。
但我们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多见的是对春秋季节的歌颂,对夏季更多的是埋怨和斥责。
那么当代作家梁衡又是怎样看待“夏”的呢?下面记我们一块来学习欣赏梁衡的《夏》。
(展示课题图片)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情况。
我们看一下这几个字的读音(图片展示生字)。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几个字的读音,就让我们把它写下来,并齐读三遍。
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作者笔下的夏具有什么特点?课文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并从文中找出理由)?(紧张热烈急促对夏的热爱和赞美)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作者抓住了夏日“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来对夏天进行赞美,那么,我们就来对文章的结构进行一下整理,看文章是从那两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气势磅礴景色彩金黄夏天人勤劳、忙碌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结构,下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划出不懂的或有疑问的语句,并进行认真的思考,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实在无法解决的与就近的同学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作者在文中写道:进入夏季后,细草变成了厚发,树上的蝉儿发出了烦人的长鸣,由于热风浮动,吹得麦浪翻滚(展示图片),这就给农民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但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却认为“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历代文人多写春秋,而极少写夏天,其原因是春秋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引发人的文思,而夏天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这里是用“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作对比,来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第17课《夏》教案(苏教版初一上)(3)doc初中语文(1)
第17 课《夏》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3)doc 初中语文(1)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解决文中疑难,梳通文意。
2、通过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概括文章结构,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拓展性的比较阅读,能够区分不同作者对夏的不同感受。
4、以本文为学习对象,写作?草原之夏?。
学习过程:导入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
哪位同学情愿讲讲看,在一年四季中,你比较喜爱哪个季节?〔学生讲,并简述理由〕那你们能猜到老师更喜爱哪个季节呢?学生猜。
〔老师恰恰是并不喜爱夏天的,因为在我们当地,酷暑夏天是比较难熬的,我们当地有句谚语,叫〝宁过三冬,只是一夏〞就拿这两天来讲,地表温度都达到了400C,因此当有老师听讲我能来到避暑胜地、草原都市锡林浩特,都十分地仰慕。
尽管老师不太喜爱夏天,然而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篇文章,作者对夏的感情是专门烈火的。
他的感情如何样,学完文章,我们一定能够了解。
只是这篇文章比较艰深,在下面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要专门用心、专门投入。
一、梳通文意:1、指导语:〔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文章,划出不明白的或有疑咨询的语句,并进行认真阅读摸索,尝试着自己解决咨询题,实在无法解决的再与就近的同学讨论交流。
等一会儿我们还要全班讨论。
看看我们的同学解决了哪些咨询题,还遗留哪些咨询题。
2、学生活动:学生按阅读要求阅读课文。
老师巡视,提供支持和关3、全班讨论:提出疑咨询,对疑咨询发表见解。
〔指导语:刚才大伙儿的阅读专门认真,讨论也专门投入。
现在我们全班交流、讨论,内容有两个:1 差不多解决的疑咨询,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把你解决的过程和现在认识与大伙儿交流;2、还有的疑咨询不能解决的,提出来,请不人关心。
发言的同学尽可能声音响亮点、清晰点,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注: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的点拨和评判二、理清结构1、指导语:〔过渡〕通过大伙儿共同努力,差不多上明白得了文章的意思。
下面我们就在明白得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梳理一下文章的结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7课《夏》教案苏教版
夏一、【教学目标】一、朗诵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二、体会作者对夏天的酷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3、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重点难点】一、体会作者对夏天的酷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二、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进程】<一>导入语一年四季,日月轮回,风光流转。
春的娇媚,夏的热烈,秋的丰腴,冬的冰洁,韵味各异,美不胜收。
可是遗憾的是,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见得多的是对春花秋月的礼赞,而对夏更多的则是抱怨、训斥。
那么在今世作家梁衡先生的笔下,夏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好,今天就让咱们一同走进梁衡先生的散文《夏》,去感受一下作家笔下夏天特有的魅力吧。
<二>整体把握1.理清文章段落大意。
第一段:概述夏日整体特点。
第二段:写夏日的自然景象。
第三段:写夏天的色彩。
第四段:写夏天紧张的旋律。
第五段:表达作者对夏天的酷爱和赞美。
2.作者在文中描画了哪些画面?麦浪翻腾的画面热风浮动的画面农人劳动的画面<三>合作探讨1.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归纳夏天热烈、紧张、急促的特点,总领下文,奠定全文的抒情基调。
2.文章第二段抓住哪些典型景物来写大地的夏景?重点描画了什么?表现了夏的什么特点?太阳烘烤、麦浪翻腾、热风浮动;重点描画的是:成熟的麦子;表现夏天的热烈。
3.在作者的眼里,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你是如何理解的?把夏天的色彩与春天的色彩作比较,而且以绘画的色调来比喻夏的特点。
将抽象的、难以讲解的事物以形象的、易于理解的事物来比较,使读者容易理解接受。
4.第四段紧扣夏的什么特点?从几方面进行写的?紧张、急促。
一方面,从白天到黑夜,人们的神经都不能松弛;二是在整个夏天里,人们不但忙夏收,还忙着管理秋收的农作物。
5.作者为何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的旋律的夏天?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情感?用了对比手法。
历代文人的写春秋,而极少写夏天,其原因是春秋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引发人的文思,而夏天呢,“老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夏》教案 苏教版
夏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感情与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首先用本地夏天的炎热,大家对夏天的反感与梁衡对夏天的感情设疑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赏析课文,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品味本文隽永的语言。
(2)、采用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朗读的过程中穿插图片,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使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
学法:
(1)主体思维法:(2)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对夏天的气温实在是受
思考,先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实在无法解决的就与同桌讨论交流。
等会全班
、学生活动:学生按阅读要求阅读课文。
与大家交流;
)学生独立阅读。
)五分钟后,小组合作讨论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
性气质都不一样,
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
,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活动
一个角度写
是什么样的,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
教学后记。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夏》
《夏》本文描写夏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中间三段从夏季的自然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三个方面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最后一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全文五段各有写作的重点,像一组画,从不同方面进行描绘,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体会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探究、创写学习课文精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悟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强化诵读,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看画面,你是否想到了一首诗?这首诗中描绘的正式盛夏的景物。
你还学过哪些描绘了夏天景物的诗吗?不是很多。
你们喜欢夏天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作家梁衡先生的《夏》,在冬日回忆夏这一季节,必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二、预习检查:你会读吗?你会写吗?(默写在默写本上,两人上黑板)三、初读感知:听录音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思考问题:1.在作者眼中,夏天有什么特点?(紧张热烈急促)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具体描写夏天的?3.(过渡)“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感情?——喜爱、赞美。
“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四、品读夏天。
(过渡)作家梁衡用多情的笔调、精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莽莽秦川之夏的艺术画卷。
欣赏三幅“夏之景”。
1.第二段描绘了夏天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感官角度描写的?表现了夏天怎样的特点?2.品读第2段,划出文中你认为表现夏的特点最精彩的句子,试从词语使用(动词或形容词)、提示:修辞手法角度品味佳句的方法。
赏析步骤:①指出修辞类型。
②分解:a.该修辞的总作用。
b.赏析描写对象的特点。
c.作者表达的感情。
(深层含义)示例:我喜欢“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因为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7课《夏》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7 课《夏》教课设计《夏》公然课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学生初读课文,感觉夏季的特色,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感情朗诵,领会文章生动正确的语言特色,感觉语言的魅力。
教课要点:感觉夏季的特色,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课难点:领会文章生动正确的语言特色,感觉语言的魅力。
教课过程:一、导入:在这一单元中,作者带我们走进了多彩的四时,有《春》《济南的冬季》还有《三峡》。
三峡是是如何描绘夏水的 ......突出了夏的 ......,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对于写夏的文章,好,此刻就让我们跟着梁衡走进《夏》,去感觉夏的独到魅力!二、检查预习:2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放声读课文。
5师:读课文 ,读出轻重缓急,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此刻听老师范读第一二自然段。
鼓舞三位同学读余下的三段。
1、文中有很多出色的画面,若是你是一名拍照师,你想拍下夏季哪些出色的瞬时?明确:万物勃发、蝉儿长鸣、太阳烘烤、麦浪翻腾、热风浮动、农民勤劳奋作2、这些画面中,你看到一个如何的夏季?明确:夏季热烈、紧张、急促3、文中哪一段是写夏的热情?明确:2、3 段4、写夏的热情,文顶用了一个生动的词来表现,这个词是什么?5、把夏季比喻成炉子上的一锅水在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
(这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意思是夏季的特色已非常鲜亮。
)从哪些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夏的沸腾?找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虑。
明确:万物勃发、蝉儿长鸣、太阳烘烤、麦浪翻腾、热风浮动6、文章除了写夏的热情外,还写了夏季的旋律是紧张、急促的特色。
这里说的紧张,急促,说的是谁?我们要写的是夏季,为何又要写人?把这一段去掉了行不可以?明确:颂扬劳动,赞叹勤劳的劳动者。
四、研究品尝,推测语言。
文中赞叹了夏的人勤、景美。
并且这篇文章在语言上也很美:传神的动词、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句子富裕表现力你以为哪个词用得好、用得传神?用笔圈画起来,并作评点。
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老师老师给典范:修辞方法的运用: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爬行行进的瓜秧,无不爆发出旺盛的活力。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17夏》word教案 (1)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⑴作者笔下的夏有何特点⑵这些特点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讨论、发言师明确:
三、研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
B:师适时点拨字音、语调、语气。
2、从文中的哪些画面可以 看出夏的热烈、紧张、急促的气氛?
师明确:
太阳:烘烤大气:沸腾
⑴热烈麦浪:翻滚热风:浮动色彩:金黄神经:绷紧
师明确:
1、修辞手法
2、写作方法
⑴作比较
A.春:细草淡绿蝴蝶夏:密厚黛色蝉儿
B.春:冷的绿-
秋:热的赤夏:中性的黄色
C.植物生长春:细滋慢长夏:蓬蓬勃发冲刺
⑵对比 春:春日融融秋:秋波澹澹夏:苦涩的汗水
3、准确恰当的字词“ 凝成”“烘烤”“涌”等
五、熟读课文,理清思路
赏析王维的《苦行》
苦行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授后小记:
⑵紧张、急促麦子:打完秋苗:追肥、浇水
3、从上面的这些画面可以看出作者对夏有什么样的感情?生Leabharlann 考、发言师明确:喜爱、赞美之情
4、作者除了表现对夏的喜爱、赞美之情外还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⑴生齐读第5节。
⑵师生共同品味并明确:
还表达了作者歌颁劳动、赞美劳动者的感情。
四、品味优美语言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生讨论、交流
夏色彩:金黄赞美劳动者
神经:绷紧紧张、急促
麦子:打完
秋苗:追肥、浇水
分角色朗读
A:男生读第2节,女生读第3节,男女生齐读第4节。
学生讨论 发言
⑴生齐读第5节。
1、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芊芊 (qiān qiān)黛色(dài)主宰(zǎ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天,正当之间,正是一个、的旺季。(春华秋实承前启后生命交替)
(3)联系下文,理解句子“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的含义。
(4)田间长着哪些庄稼?它们的长势怎样?
4感悟夏天的旋律。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出自白居易的《观刈麦》。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诗句意思。(出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引导学生读这句话。)
金黄——旺盛活力
紧张——人倍忙
赞美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
作业布置
《周计划》。
教学反思
2.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3.用横线勾出文章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赞美夏天
1.文章从几方面赞美了夏?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夏季特点的句子。
2.感受夏天的气氛。
(1)夏天的气氛热烈得像什么?作者把“夏季、绿草、林带”各比作什么?在这沸腾的夏季、密密的绿草、茂盛的树林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第17课夏》
教学
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了解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夏天、赞美大自然、赞美劳动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第一段。
重点
难点
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突破
策略
1、朗读2、拓展
课前
准备
PPT教师:准备有关夏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课前阅读描写夏天的书籍。
(2)这一声声蝉鸣真是那样使人心烦吗?在这里,作者透过蝉鸣,想告诉我们夏天怎样的特点?
(3)“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两句话蕴含着怎样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3.欣赏夏天的色彩。
(1)“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这”指什么?有怎样的道理?(出示句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比较研读,深刻体会。)
教学设计
集体交流意见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夏天相片,包括江南水乡、苍茫塞外、黄河流域的夏日图片,请学生辨析哪一幅图片是本课描写的夏日情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小组交流
1.人们爱吟诵春花秋月,冬雪的洁白也为人们称道,夏天却极少被提及。一说到夏天,人们总会想到骄阳似火,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字词或不理解的问题。
(2)用自己的话谈谈人们夏季的繁忙、紧张。
(3)有感情地朗读全段,读出夏天紧张的旋律。
四、精读全文,拓展积累
1.引读文章最后一段,勾出写夏季特点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对夏季的赞美之情。3.背诵课文第一段。
4.文中有许多句子把夏天的景象写得形象生动,读一读,抄一抄。
板书:
夏
热烈——磅礴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