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误研究的新进展_刘丽艳
对外汉语偏误汇总
对外汉语偏误汇总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的综述随着汉语的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学习人数的增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出现偏误现象,影响着教学和语用效果,本文主要从近几十年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语调、汉字、语法(词法、句法)三个方面对偏误现象研究和分析进行梳理,做一下总结。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科德(S.P.Coeder)在1967年首先提出失误(mistake)和偏误(error)两种类型。
者对目的语的掌握情况和实际的语言能力,因此在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EA)和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研究是以1967年Corder论文The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的发表为标志的。
1972年, Selinker提出/中介语理论,为深入研究/偏误和习得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中国,1984年鲁健骥的5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6的发表,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界研究这一领域的开始。
一、语音语调的偏误分析(一)双音节词偏误分析夏晴《韩国留学生学习普通话时二字组及其在语流中的声调偏误分析》(2006)在其论文中则侧重在语流中探讨韩国留学生的两字调偏误。
最后得出结论:韩国留学生在汉语声调的学习中,四声的习得情况最好,一声和二声其次,三声情况最为严重。
侯晓虹、李彦春《初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的发音规律研究》(2006)以巧名初级汉语水平的韩国留学生为对象,调查了他们在16种双音节词语组合模式的发音过程中声调的偏误问题。
并根据不同声调组合的不同难度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声调发音训练的对策。
董倩倩《日本留学生轻声声调习得偏误初探》(2012)指出:“轻声双音节词前字被误读成阴平的偏误所占比例最大。
并从音调和音高两方面分析了原因。
(二)调域调型偏误分析罗音《俄罗斯人学习汉语语音偏误分析》(2007)从静态声调和动态声调分析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指出俄罗斯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产生的偏误大部分是由于母语负迁移导致的。
汉语中介语词汇、短语语体的偏误分析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2、语言表达不流畅
除了词汇量不足外,语言表达不流畅也是学习者经常出现的问题。在HSK动 态作文语料库中,我们发现许多学习者的作文存在着语言表达不准确、不连贯甚 至逻辑混乱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对汉语的语法和语用习惯掌握不够扎实, 导致了在写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偏误。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偏误 分析
接下来,我们将从定义、特点、优缺点三个方面对中介语进行阐述。首先, 中介语具有动态性。在学习过程中,中介语会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而不断 变化,逐渐向目标语靠近。其次,中介语具有系统性。虽然中介语是学习者自创 的语言体系,
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系统性。最后,中介语具有普遍性。在学习第 二语言时,大部分学习者都会经历中介语阶段,这是语言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一个 阶段。
三、日本汉语学习者搭配偏误研 究
通过分析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日本学生作文,我们发现了一些常见的搭 配偏误。这些偏误主要包括:
1、词汇搭配错误:例如,“吃饭”与“筷子”之间的搭配,他们可能会错 误地写成“饭筷子”。
2、语法搭配不当:例如,“虽然他学习很努力,但是他不聪明”中,“虽 然”和“但是”的搭配使用不当。
2、增加实践机会: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际使用 中掌握汉语搭配的用法。
3、增加文化教学:教师应当增加文化教学的比重,帮助学生理解中日文化 差异,减少因文化差异引起的搭配错误。
4、利用语料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真实语料, 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际使用中的搭配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修正能力。
3、目的语知识不足:对于某些汉语搭配,日本学生可能没有完全掌握其用 法,导致使用不当。
4、文化差异的影响:由于中日文化差异,一些特定的搭配在使用时可能存 在差异,这也会导致偏误的产生。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汉语女性称谓语偏误研究
二、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简介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是一个大型的汉语学习者语料库,包含了大量的HSK(汉 语水平考试)作文试卷。这些试卷由不同国家、不同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完成。该 语料库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真实语料,还可以通过分析学习者的作文,发现他们 在使用汉语称谓语时存在的问题。
三、女性称谓语的偏误类型
3、针对语用偏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即在实 际情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 境中体验和学习语言的运用。同时,还可以引入一些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中泰文化的差异。
五、结论
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泰国学生作文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泰国学生 在汉语学习中存在的主要偏误包括语法、词汇和语用偏误。为了提高他们的汉语 水平,我们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为广大汉语教师提供 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1、语法偏误
泰国学生在汉语语法方面常常出现的偏误主要有词序不当、词语搭配不当、 时态和语态错误等。例如,“我明天去中国”这句话中,“明天”应该是时间状 语,应该放在动词前面,而泰国学生往往会说成“我中国去明天”。此外,他们 在使用动词时也常常忘记考虑时态,如“我已经看了这部电影”被说成“我已经 看了这部电影了”。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汉语学习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流行。泰国作为中国的友 好邻邦,对汉语教学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由于中泰语言文化的差异,泰 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常出现偏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帮助泰国学生提高汉语水 平,本次演示将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基础,对泰国学生的汉语偏误进行分析。
六、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研究发现,女性称谓语是汉语学习中 一个重要的部分,但同时也是学习者容易出错的地方。因此,教师和学习者都应 予以足够的重视。为了减少偏误的产生,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而学习者也应当积极学习和实践。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学习者将能够更准确 地使用汉语的女性称谓语,从而更好地融入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
语用视角下话语标记“不是”的功能探究
目前,专门讨论话语标记“不是”的文献较少。
刘丽艳对“不是”在话轮中的使用模式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在对会话活动的具体分析中,她采用了沈家煊先生有关会话结构、会话序列的观点,分别研究了“不是”在引发序列、应答序列和反馈序列中的功能,点明话语标记“不是”具有引发和反应这两种功能,指出“不是”的核心义为“标异”,即标示说话人在话语交际过程中认知倾向的前后不一致。
以上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良好基础,但刘丽艳的研究对“不是”的功能描述过于概括,对“不是”的多种语用功能并未进行深入分析。
鉴于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语用角度出发对互动交际中“不是”的人际功能和篇章功能进行深入探讨。
文中语料来自MLC媒体语言语料库及截取的自然会话。
一、“不是”作为话语标记的身份确认在现代汉语中,“不是”共有以下几种基本用法:例1:重点不是真正的辩论,不是在驳倒对方,不是靠技巧……他的重点在于是民众。
例2:姑娘昨日受了屈了,都是我的不是。
例3:你不是211的吗?例4:“今天的老师都要点名的不是?”“不管了。
”例1中,“不是”为否定副词“不”+判断动词“是”,表示否定判断,也是“不是”的基本用法。
例2中的“不是”为名词,意义为“错误、过失”。
例3和例4的“不是”都无意义,表示反诘的语气。
其中,例3表提醒,提醒听话人的身份;例4表确认,为说话人向听话人确认信息。
除了以上几种比较常见的“不是”的用法,北方方言中还有一种用法:例5:语境:A分享给B一个用塔罗牌测试家中蟑螂现状的帖子。
B:不是,这也行?例6:A:勉强相信你。
B:不是,我骗你干啥。
例7:A:我妈刚刚进我屋凶我了,放假回来才两天,家庭地位急剧下降。
B:不是,为什么要凶你啊?A:因为我睡了一下午。
以上几个用例中的“不是”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位置上,多位于话轮之始。
第二,语音上,“不是”后面多停顿,且发音较快、较含糊,往往说成[pur],这一发音特点也导致“不是”在结构上相对独立。
话语标记语“你知道”的语用功能——从认知、心理和社交多角度考察
话语标记语“你知道”的语用功能——从认知、心理和社交多角度考察单谊【摘要】“你知道”的语用功能是动态的、语境的,需要打破单一视角的研究模式,对其进行多角度考察.文章从认知、心理和社交三个角度探讨了“你知道”在汉语口语交际中所发挥的认知语境构建功能、心理情态强示功能和关联推理明示功能,揭示了其语用理据,并认为应该从语用视角出发,把话语标记语放在动态的交际语境中去多角度研究,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其语用功能及语用理据.【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25)001【总页数】6页(P119-124)【关键词】话语标记语;你知道;认知语境构建功能;心理情态强示功能;关联推理明示功能【作者】单谊【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杭州3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话语标记语虽然不影响话语的命题内容,但它在互动言语交际过程中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英语话语标记语“you know”引起了很多西方语言学学者的研究兴趣,如美国学者Bruce Fraser[1]、英国学者Lawrence Clifford Schourup[2]、美国学者Deborah Schiffrin[3]、美国学者Britt Erman[4]等,他们从社会学、结构与功能、话语生成、逻辑哲学以及互动社会语言学等视角展开研究,对“you know”的意义、句法与功能进行了探讨。
而“you know”的相应格式“你知道”在汉语中的应用情况除了洛杉矶加州大学语言学学者陶红印教授和我国语言学学者刘丽艳的研究外,在我国却鲜有学者关注。
事实上,“你知道”在汉语口语交际中使用频繁,而且其基本形式已经固化为几种常见的变体形式(如“你知道”、“你知道吗”、“知道吗”、“你知道吧”等);其基本词义呈现虚化趋势,而且其功能也逐渐开始倾向于语用层面。
陶红印认为,尽管汉语的“你知道”还没有达到英语的“you know”那种高度熟语化程度,但诸多证据表明它正在朝这个方向演化,可以将其视为一个正在演化中的话语标记语。
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纠错话语研究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1.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3国内外研究现状 (3)第二章对外汉语课堂教师纠错话语理论框架的建构 (6)2.1纠错话语界定 (7)2.2纠错话语作用 (8)2.3纠错话语分类 (9)第三章对外汉语课堂教师纠错话语实际运用情况调查 (11)3.1教师纠错话语使用调查 (11)3.1.1初级班 (11)3.1.2中级班 (13)3.1.3高级班 (15)3.2纠错话语实际运用效果 (19)3.2.1学生反应情况 (19)3.2.2现存问题 (21)第四章对外汉语课堂教师纠错话语有效性研究 (23)4.1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 (23)4.1.1出现错误的原因 (23)4.1.2学生纠错接受心理 (24)4.2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 (25)4.2.1教师纠错心理 (25)4.2.2教师纠错礼貌策略 (25)4.3有效纠错话语 (27)4.3.1有效纠错话语原则 (27)4.3.2有效纠错话语要点 (29)第五章对外汉语课堂教师纠错话语教学启示 (32)5.1注重纠错中的跨文化因素 (32)5.2灵活运用各类型纠错话语 (33)5.3其他教学建议 (34)第六章结语 (37)参考文献 (39)致谢 (41)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42)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42)第一章绪论1.1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1.1研究目的在对外汉语课堂上,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错误和偏误。
学生回答有误时,教师使用的话语就是“纠正性反馈”,也称“纠错反馈”(corrective feedback)。
Chaudron 将“纠正性反馈”定义为:教师对学生的语言(utterance)进行的反应,这些反应传达了否定的或要求改进的信息。
[1]其实教师纠错话语就是课堂上的一种示范用语,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语言输入的一种重要途径。
同时,纠错话语也是教师课堂话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学习手段,也是一种学习内容,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进展和效果。
对外汉语写作课应用文写作语用偏误研究
该文献探讨了对外汉语写作课应用文写作中的语用偏误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和调查问卷等方法,深入 研究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建议
加强语用知识输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语用知 识的输入,帮助学生了解汉语应 用文的语境和语用特征,提高其 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对比分析母语与目 的语的差异
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学生母语 与目的语的差异,揭示导致应用 文写作语用偏误的文化因素,从 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强化实践教学
在应用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常常出现 语用偏误,这不仅影响了写作的准确 性和流畅性,还阻碍了跨文化交际的 有效进行。
因此,针对对外汉语写作课应用文写 作中的语用偏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在应用 文写作中常见的语用偏误类型、原因 及影响,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探讨影响留学生应用文写作语用偏误的因素
造成留学生应用文写作出现语用偏误的原因有多种,本研究将尝试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它们对偏误产生的影 响。
提出针对留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
基于上述研究,我们将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文写作技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研究方法
收集留学生应用…
增强文化敏感度
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度,让他们能够意识 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目标 文化的特点。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积极性。
利用技术辅助教学
对外汉语写作课应用文写作语用偏误研究
根据研究问题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对象、实 验材料、实验程序和数据分析方法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验设计
实验对象
选取某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作为实验对象 ,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础,正在学 习应用文写作课程。
实验程序
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进行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 学,另一组进行基于语用偏误纠正的教学。通过 对比两组学生在实验前后的考试成绩和作文质量 ,评估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
应用文写作的研究在近年来也取得了 不少进展。其中,对于应用文的写作 技巧、写作规范以及写作教材等方面 都有不少研究成果。同时,还有一些 研究关注于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方法和 评估标准,为提高留学生的应用文写 作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语用偏误的文献综述
语用偏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 题,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一 些学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探 讨了语用偏误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还有一些研究则从评估和诊断的角 度出发,提出了针对不同语言水平的 评估方法和标准
文献综述
对外汉语写作课的文 献综述
近年来,关于对外汉语写作课的研究 逐渐增多,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也各不 相同。其中,有的研究关注于写作课 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有的研究则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写作过程中 的难点和问题。这些研究对于我们进 一步深入探讨对外汉语写作课的教学 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应用文写作的文献综 述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特定类型的 语用偏误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深 入探讨特定类型的语用偏误,如 称谓语偏误、礼貌语偏误等,以 便更具体地了解其产生原因和纠 正方法。
拓展跨文化交际视角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 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从跨 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进一步探 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用偏误问 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 际需求。
对外汉语语序偏误研究综述
1. 大学 计算机基础 ATDE 教学环节设计要点 如何设计 ATDE 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的四个教学环节,可 以参考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点,如表 1 所示:
表 1 ATDE 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设计
ATDE 要素
设计要点
注意事项
改单向提问为多向提问,
学界的重视。本文将从语序偏误分析的类型、语料来源、研究对象的背景、分析方归纳总结,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汉语语序 偏误 偏误分析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017-03
四步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使教学不仅仅停留 在了“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层面上,更是“授人以渔场”, 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以 PowerPoint(缩写成 PPT)教学为案例,探讨 ATDE 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 机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问 2:如果要你做一个 PPT 表达最近的学习情况,你会主要 关注 PPT 上展现什么?以这个问题来引出学习 PPT 几个要素, 模板、文字、图片等,要让学生结合自身想表达的内容来学习 PPT 的要素。
(2)想 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一个领导听下属的 PPT 汇报,你会 主要关注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是让学生对完成的 PPT 能有一 个全面的审视,怎样才算一个合格的 PPT。例如增强图片的颜色 和层次感,就会使得整体效果更加突出;增加了动画效果,使得 PPT 的内容更加的丰满和表达形象。 (3)做 在完成基本的模板、文字、图片和动画的学习后,假设一 个 PPT 使用场景,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完成一个基 本 PPT 的制作。几个学生可以组成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完成后还需要按照 PPT 的演示进行讲解。在提高制作 PPT 的能 力的同时,锻炼的团队能力和演讲表达能力。 (4)评 针对此次练习,与学生共同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 三、思考 通过 ATDE 教学模式的问、想、做、评四步,培养的学生 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 能使得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反响良好。 参考文献: [1] 陈龙安 . 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M]. 北京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000. 79. [2] 王萍萍 , 雷艳红 , 曹小华等 . ATDE 教学模式运用于实验 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探索 [J]. 化学教育 , 2010, 31(10): 8486. [3] 翟雯航 , 孙凌帆 . ATDE 创造性思维教学理论在微生物实 验教学中的应用 [J]. 时代教育 , 2010, 7(7): 112. [4] 姜淼淼 . 体验教学模式下的高校网球教育 [J]. 体育世界 ( 学 术版 ), 2017, 12(1): 142-143. [5] 李维刚 , 隋晓冰 .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J]. 科技创业月刊 , 2017, 24(6): 86-88. [6] 孟玮玮 . 试析新科学技术环境下中职数学创造性思维教学 模式 [J]. 科技经济市场 , 2017, 24(6): 226. [7] 谭志中 , 陆建隆 . 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创造性思维教学模 式研究 [J]. 教学研究 , 2015, 6(5): 29-34. [8] 曹小华 , 王萍萍 , 周德志 . 大学化学课堂教学 ATDE 教学 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酸碱理论教学为例 [J]. 九江学院学报 ( 自 然科学版 ), 2013, 4(1): 123-126.
对外汉语偏误研究近十一年成果回顾探究
对外汉语偏误研究近十一年成果回顾探究作者:赵菲菲来源:《语文学刊》 2016年第7期赵菲菲(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摘要] 偏误分析以学习者所输出的语言为依据,以学习者学习过程为出发点,分析其出现偏误的根源所在,从而作用于语言教学。
自从对外汉语教学中引用偏误分析理论,众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的偏误状况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推进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文中主要对近十一年的对外汉语偏误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 对外汉语;偏误;类型;成果[中图分类号] H19 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7-0015-04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比分析假说一直是语言教学研究者十分推崇的。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语言教学研究者发现单纯依靠迁移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因此,语言教学研究者开始将目光投向其他方面的研究,他们发觉正常的语言运用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而且儿童习得母语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他们通过不断地实验证实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深入,最终得出了偏误分析理论。
一、偏误分析法理论的发展背景最早提出偏误分析法理论的是Corder。
Corder( 1967)在《学习者偏误之重要性》-文中分析了“偏误”与“失误”之间的重要区别,偏误是发生于语言学习者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当中的,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偏误都是语言学习者语言系统中的一部分。
它是从研究者的角度或者本族语者的角度来分析认定的,以规范的第二语言使用规则为参照。
当发生偏误时,学习者自己并不能判定它属于偏误。
失误属于非系统性偏差,主要指的是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因口误或误用而出现的情况,学习者可以自己察觉到。
Corder认为偏误分析法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从研究者的角度来说,研究者可以通过偏误的语言输出形式分析学习者是如何学习第二语言的,从而分析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偏误把握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分析其所处的阶段,灵活安排教学活动;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者可以将偏误作为一种学习辅助,在教师的帮助下,向规范的目的语系统靠拢。
汉字结构对汉字识别加工的影响
汉字结构对汉字识别加工的影响
李力红;刘宏艳;刘秀丽
【期刊名称】《心理学探新》
【年(卷),期】2005(025)001
【摘要】考察了在不同字频、笔画条件下个体对不同结构汉字汉字识别时其基本加工单元是否具有差别.结果发现, (1)在各种汉字结构的条件下,均出现了显著的笔画数效应,可能说明汉字结构对汉字识别的基本加工单元没有影响.(2)当汉字为包围结构时没有出现字频效应 (3) 汉字结构对低频字的识别有影响,对高频字的识别没有影响;对少笔画字的识别有影响,对多笔画字的识别没有影响(4)在实验出现了结构方式效应 .
【总页数】5页(P23-27)
【作者】李力红;刘宏艳;刘秀丽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春,130026;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春,130026;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春,1300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2.1
【相关文献】
1.汉字识别中的同音字效应:语音影响字形加工的证据 [J], 陈宝国;宁爱华
2.结构对称汉字识别的加工机制(I)——整字识别的实验研究 [J], 黄希庭;陈传锋;余华
3.结构对称汉字识别的加工机制——部件识别的实验研究 [J], 陈传锋;黄希庭;余华
4.搞好汉字识别系统是我们的优势——贺THOCR-97综合集成汉字识别系统通过鉴定 [J], 吴新瞻
5.用于手写体汉字识别的汉字结构模型 [J], 刘峡壁;贾云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语词语偏误分析的方法_翟艳
汉语词语偏误分析的方法*翟艳(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北京100083)[摘要]汉语词语偏误分析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以往的研究呈现出两个特点:一个是细节分析;另一个是分类分析。
可以说,这样的研究为本文确立宏观分析的立场奠定了基础,也提出了写作的动因。
借助于汉语词汇语义学的相关理论,文章对留学生的汉语词语偏误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和梳理,从宏观上划定了词语偏误存在的形式以及表现,指出汉语词语偏误形成于词的内部和词的外部,不仅受到汉语构词语素的影响,还受到词语的文化意义制约。
在使用上,词类的偏误特征尤其突出,很多偏误均带有一定的规律性,体现出词法与句法结构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词汇;语义学;偏误分析;词汇教学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306(2007)01-0080-07/在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的中介语系统中,词语偏误是大量的,而且几乎是随着学习的开始就发生了。
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发生的词语偏误也越来越多0。
[1][p.122-132]吴丽君对学过半年多汉语的日本学生的口语作业所做的调查证实了上述认识:/词汇偏误占80%左右0。
[2][p.111]对英语国家高年级学生所做的书面调查也显示,属于词语运用方面的错误约占66%。
[2][p.111]这两个数据大致可以说明,汉语词汇成了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一大难点,词汇教学也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难题之一。
究其原因,除了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力度不够以外,缺乏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拟从词汇语义学入手,分析学习者的词语偏误,寻求教学对策,以提高词汇教学的质量。
一、词汇偏误划分的依据词汇语义学是以词(包括语)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着重研究词义的性质、词义的发展、演变以及词与词意义之间的种种关系,全面揭示词义的构成和一般规律。
研究词汇教学问题,不仅要从汉语词汇的理论入手、更要结合学生的词语偏误来分析才能言之有物。
汉语语用研究述评
汉语语用研究述评
郝红艳
【期刊名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15)005
【摘要】语用学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引入中国,近三十年来,汉语语用研究无论在汉语本体研究,还是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中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为汉语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总页数】4页(P119-122)
【作者】郝红艳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4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0
【相关文献】
1.语用规则与跨文化语用失误——汉语第二语言言语行为语用失误原因及对策 [J], 黄晓琴
2.对外汉语语用研究的新开拓——评《对外汉语语用的多维度研究》 [J], 陈黎明
3.语际语用迁移与语用发展——语用学视域下的“请求”言语行为研究述评 [J], 刘惠萍
4.以汉语为语料的语用学研究又见新成果--《中华文化与汉语语用》评介 [J], 杨永和;陈英红
5.以汉语为语料的语用学研究又见新成果——《中华文化与汉语语用》评介 [J], 杨永和;陈英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用描述与对外汉语实意副词教学
语用描述与对外汉语实意副词教学
刘丽艳
【期刊名称】《绥化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28)004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实意副词的难教难学现象已经引起界内人士的普遍重视,本文旨在通过对部分实意副词语用信息及功能等方面的描述来解决外国留学生对实意副词的误用问题.
【总页数】3页(P121-123)
【作者】刘丽艳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北京,1000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93.4
【相关文献】
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气副词教学研究 [J], 齐春红
2.副词"倒"的预期推断与语法意义--兼谈对外汉语副词教学 [J], 周红
3.从关联触发作用谈对外汉语教学中实意副词的习得 [J], 杨彬
4.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关注存在句语用条件的教学——从留学生存在句使用的语用偏误谈起 [J], 万凯艳
5.语气副词“明明”的语义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J], 刘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误用的原因及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误用的原因及对策
卢燕
【期刊名称】《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31)001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近义词误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二语言习得与母语习得的差异性、汉语构词的特点和教材生词释义不当造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词的理性意义方面、词的色彩差别方面和词的语用方面进行近义词辨析,最终达到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近义词的目的.
【总页数】5页(P145-148,137)
【作者】卢燕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广西,南宁,530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95.3
【相关文献】
1.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辨析的若干对策 [J], 刘雅文;贾盈荣
2.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辨析的若干对策 [J], 刘雅文;贾盈荣
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 [J], 杨黎黎
4.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辨析方法探究 [J], 郭莉琳
5.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近义词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J], 金保华;李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卷 第2期2004年3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 F HIT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6No .2M ar .,2004文章编号:1009-1971(2004)02-0057-04 收稿日期:2003-10-29 作者简介:刘丽艳,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汉语语误研究的新进展刘丽艳(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12) 摘 要:随着当代语言学理论的不断丰富与发展,语误研究观念、研究角度及研究的现实意义等在语言学界发生了变化。
要适应语言使用的发展现状,必须拓宽语误研究视角。
通过对语误研究观念的转变、语误研究角度的多样化、语误研究现实意义的新认识等方面的分析,展示了新时期汉语语误研究的新进展。
关键词:汉语;语误研究;观念;角度;意义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linguistic errorsLIU Li -yan(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 f the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there are some changes in ways of researching co ncept ,researching perspective and researching significance of linguistic erro rs .By looking at the changes in the above aspects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n ov erview of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research area of Chinese linguistic er -rors . Key words :Chinese ling uistic erro r ,research concept ,research perspective ,research significance 人们在各种场合运用语言时,由于种种不同的原因有时会产生种种不同的表达上的错误。
这些错误,是许多学科共同关心的问题。
传统语言学指导下的语误研究,在“语病评析”、“病句评改”等题目下做了不少工作。
这种语误研究,在语言教学中对纠正学生语病及在社会上促进汉语规范化方面,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但是,随着汉语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语误研究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比如,观察问题的角度比较单一,分析问题常常流于表面化,缺乏理论上的深刻性和系统性,研究方法上以经验型的归纳方法为主,缺乏多种理论、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规定性的东西较多、解释性的东西较少等等。
因此,要适应语言使用的发展现状,必须拓宽语误研究视角。
近些年来,随着当代语言学学科理论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一些学者在汉语语误研究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表现出一些新的变化。
1 语误研究观念的转变语误研究观念的转变是由人们的语言观念和语言应用研究思想的嬗变引起的。
施春宏在《语言批评的嬗变及存在的问题》一文中,从语言批评的本位、原则、方式、对象、定位等级各方面分析现代汉语语言批评嬗变所表现出来的内在特征,指出以往语言批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在过去的语言研究中,对语言应用理论的研究缺乏应有的重视,语言研究常常脱离语用实际。
近些年来,随着对丰富多样的语言生活的广泛关注和对语言功能的日渐重视,动态的、辩证的、实用的语言观念开始深入并渗透到语言研究的各个领域。
在语误研究领域,这种研究观念的转变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对语言本质和语用现实认识的变化对语言本质认识的变化,是从将静态作为语言的本质特点到将动态作为语言的本质特点的转变。
长期以来,许多语言研究者认为,语言的本质特点体现在语言的静态中。
他们常常把处于某种相对静止状态的语言规则当做一成不变的规律来认识和接受。
这样,语言的应用就被看成是墨守成规的纯一状态,因此在语误研究中,就把语言现象看成是在语言规则作用下的静态客体。
而关于语言本质动态观的转变,使得语误研究者在重视语言规律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与语言现象相关的主客观因素,对语用事实中的新生现象也从过去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地拒之门外到静观其变、三思而后行了。
如,除了“很典型”、“很艺术”等个别经过长期使用而固定下来的结构外,大部分结构像“很农民”、“很中国”等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过去就受到语误研究者的指责和排斥,现在随着视动态为语言的本质特点的变化,这种联系语用实际的现象已经得到语误研究者的认可。
(2)语误评判原则、标准的变化对语言本质和语用现实认识的转变,必然导致语误评判原则和标准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从评判原则的单一性向多重性、对立性向连续性转变的。
过去判断一个语言现象的正误,只重视是否符合语言规范、是否符合语法规律,而现在则从语用的角度结合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心理、文化等多种因素来进行综合思考。
过去认为规范和不规范应该是泾渭分明、毫无关系的对立面,而现在则从语用价值的渐变性考虑,认为规范与不规范是个连续统。
邢福义在讨论语言表达的正误和正误认定的原则时指出,表达正误的认定必须遵守客观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研讨性原则[2]。
这样,评判一个语言现象规范与否的标准,就不再只是那个一成不变的条框规则,而是一个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具有弹性空间的语用规律。
2 语误研究角度的多样化观念的改变在语误研究实践中突出的表现是研究视角的多样化。
随着信息交流方式、角度和途径的多样化发展,单一角度的语误研究已不再适应语言使用的发展现状,研究视角的多样化是语误研究的必然之路。
伴随着观念的转变、更新,新时期语误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是全面开展了对语误的多角度分类研究。
一些论著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其中有代表性的著作是陈一的《现代汉语语误》。
陈一克服了单一角度观察问题的局限,全面构建了语误的多角度分类体系。
首先,陈一明确提出要根据语误产生的原因来进行分门别类的考察。
如,他将语误原因分为:缺乏基本的语言知识造成的语误、缺乏基本的逻辑知识造成的语误、心理因素造成的语误、文化因素造成的语误、生理因素造成的语误,等等[3](P11-18)。
这就使得人们不仅能在传统语言学范围内根据语法学、逻辑学理论分析语误,还能够把心理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病理语言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运用到语误研究中来;不仅有方法论上的意义,还积极拓展了语误研究的视野。
其次,陈一根据语误主体(即出现语误的人群)的不同,对学前儿童的语误、学生的语误、成人的语误进行分别研究。
在考察不同阶段的学生语言的不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的大中小学学生的语言运用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相当严重。
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应引起语误研究者足够的重视,并探究进一步的认识;在现行的语言教学、语文教学(包括教学大纲、教材、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中,哪些因素对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哪些因素无助于甚至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这些问题,需要语误研究者更加清楚地认识和认真地探索。
由此可见,这本书提到了一些有待于人们关注并认真研究的问题。
同是学生语误,小学生语误、中学生语误、大学生语误(文科、理科又有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系统地研究实际存在的问题,就能为改进各类学校语言教学,乃至为各类学校语言教育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提供事实及理论上的根据,为改进各类学校语言教学、切实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服务[3 〗(P19-29)。
在语误的多角度分类研究中,包含着由单一平面观察向多平面研究的过渡。
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根据语误所违反的规范的性质不同,把语误分为违反结构规范的结构平面的语误、违反语义规范的语义平面的语误、违反语用规范的语用平面的语误。
在现代汉语语法的教学与研究中,语法分析的三个平面的思想,由朦胧到明晰,由在个别语法现象上的初步尝试到对整个语法体系的整体观照,由方法论的层面到本体论的层面,由少数学者·58·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6卷 的探索到很多人都开始讨论,它已从孕育期进入发展期,并在逐渐走向成熟。
三个平面的理论提出以来,被用来研究语序、搭配关系、歧义、省略等方面的问题,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展现出诱人的前景。
范晓已经开始明确地运用三个平面理论来讨论语误问题。
他认为,句子合乎语法一般要做到“合法”(合句法规则)、“合理”(合语义规则)、“合用”(合语用规则)[4]。
陈一在《现代汉语语误》中进一步论证:三个平面的理论不仅可以用在“语言的”、基础性研究中,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运用到“言语的”、应用性研究中,不仅可以用在正常的规范的言语形式的研究中,也可以、应该运用到非正常的非规范的言语形式的研究中(特指语误研究)。
这一见解将帮助人们在更高层次上、更大视野中全面系统地了解、认识汉语语法规律[3](P48)。
实际上,在新的理论背景下运用三个平面的分析方法来观察研究语误问题,对旧有的问题作出新的解释,还可以发现新问题,获得新认识。
在有关研究不断深入以后,人们可能还会进一步体会到,通过“反面”研究“正面”,也是新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一条重要途径。
《现代汉语语误》结合大量现实例证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三个平面的语误。
结构平面的语误,即在处理符号与符号关系上违反规范形成的语误,具体包括改变符号结构特性、强加选择关系、破坏结构完整性、符号次序排列不当、结构混乱等方面的情况;语义平面的语误,即在处理符号与客观对象关系上违反规范形成的语误,又分为语义不明、语义重复、语义偏离、语义抵牾、语义悖反等情况;语用平面的语误,即在处理符号与使用者的关系上违反规范形成的语误,《现代汉语语误》从“谦敬”、“授受”、“言内与言外”、“已知与未知”等几方面对此进行了考察。
该书还指出了三个平面的不同性质的语误的相异之处:结构平面的语误,由于是搞错了符号与符号的关系,所以根据符号的用法,符号与符号的组合本身就可以确定;语义平面的语误,从句法上看不出问题,它搞错了符号与客观对象的关系,因此,需要把符号、符号组合与特定客观对象联系起来才能确定;语用平面的语误,在句法上通常也看不出问题,它搞错了符号与使用者(包括发话人、受话人及相关者)的关系,因此,需要把符号、符号组合与特定的使用者、使用者之间的特定关系联系起来才能确定[3](P49-54)。
由此可见,对语义平面语误、语用平面语误的充分重视,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也将增强语误研究的严密性、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