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模的经济学
城市经济规模
第一节 城市经济规模理论
四、适度规模,合理规模和最佳规模的理论 适度规模 合理规模 最佳规模 评价 综合方法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城市规模等级分布
一个国家的主要生产活动,一般都由几个比 较大的城市承担了大部分,而这些城市一般
都坐落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同时大中小城市
呈现出非常规律的降次排列。
第一节 城市经济规模理论
(2)城市经济规模收缩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导致城市资产贬值
二、减少城市收人流量来源
城市经济规模的收缩时期,Fra bibliotek果不采取 特殊的有效措施,城市经济增长是无望的; 没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保持一定繁荣度的经
济活动,城市就丧失了经济增长最基本的物
质基础,也失去了经济增长的意义。
一、城市经济规模效益 城市经济规模效益是由各经济要素在城市空
间的聚集和有效组合达到一定规模所带来的 利益。 消费者规模效益 企业规模效益 综合规模效益
第三节 城市经济规模和效益成本
二、城市经济规模成本 城市经济规模成本是指城市经济要素聚集和
组合过程中所必须付出的成本。 外在成本(外部性成本问题) 门槛成本(公关事业需要的最低人口规模) 迁移成本 重建或改造成本
一、城市经济规模优化的理论模型
根据城市规模等级分布模型,位序越高,城 市数量越少。就是说,数量与位序的关系呈 金字塔形,金字塔的基础是大量的小城市, 塔的顶端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城市。
把我国的全部城市划分为超大城市、特大城 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五个规模等 级,2000年,中国有超大城市13个.特大 城市27个,大城市53个,中等城市218个, 小城市352个。
城市经济学-4
(二)城市经济功能发展规律 主要经济功能沿产业链延伸,并刺激相关功能的发展。产 业的前向、后向、侧向关联。 创新功能将主导城市经济功能的走向,并促进其升级换代。 创新功能是城市经济功能转换的推进器。在创新功能的作用 下,城市经济分工的专业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问题是:具 备创新功能的城市不一定就能主导区域经济的发展。原因何 在? 城市主辅经济功能更讲求时空配合和互动,并增强整体的 能效。主要功能的长期性,辅助功能的阶段性与变化性,实 际操作中如何协调?
城市经济功能包括如下: 集散功能:一个城市所具有的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聚集和扩 散各种经济要素的能力。 生产中心功能:为各不同市场服务的商品生产功能。其主 要载体是制造业。当前制造业的不断高加工度化,以及传统 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服务功能:为国内外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要素自由流 动提供全面、高效、便捷服务的能力。物流、信息 创新功能:根据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总的趋势在各经济 领域实行不断创新的能力。创新功能是城市是否充满活力的 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城市经济功能的形成机制与演化规律
(一)形成机制 城市经济功能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城市经济功能的 形成是市场诱导、产业聚集、要素扩散的复杂过程。由于城 市主要经济功能是由基础部门完成的,比较成本利益、生产 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等的综合考虑对其影响较大。 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改变着原有的城市经 济功能。信息、金融中心强化。同时,城市经济中心功能的 作用形式也在发生变化。
第四讲城市经济学
C
c
B
b
a
S
L
K/L
当大小城市有着相同的资本—劳动投入系数
(K/L),但是有着不同的投入—产出比例, 其收益和产出点分别是c,a点和C,A点。这里 存在的明显的内在机制是规模经济
Q"
C
A
′
c Q a
S、L
K/L
如图所示
Q Q' Q" C A B
c
Q
b
a
S
L
K/L
图4-1 不同规模城市的投入—产出差异
二、城市多种适度规模的考察
假定城市所需的各种投入都按照相同比例进行 城市规模是否会产生规模经济,反映的就是城
市人口和城市土地资本各要素的集合力量与产 出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要素投入为解释变量的城市产出函数的 变化,来分析城市各种规模的产出效益。如下 页图所示:
横轴表示城市人口规模,纵轴表示城市效益
中、小不同规模。
1.2 城市规模经济
一、基本概念
城市规模经济:指城市非农业生产单位和人
口恰好适应城市土地承载力和基础设施的容 量,使得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都达到最低水 平,城市发展处于规模经济区间。
规模经济效益:指由于城市规模的变化,获
得了递增的报酬,而这种规模报酬递增往往 体现为城市规模与城市资本数量与效率的同 方向变化
城市人均产出
P0 P1 P2 P3 P4 P5
城市人口规模
P5
人均收入最大
P5是城市பைடு நூலகம்均效益最高规模。这时城市企业
的平均效益或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最大
图:城市规模的成本与收益
城市边际投入
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
城市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因此人们对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讨论。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主要因素。
首先,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大城市通常拥有更多的资本、劳动力、技术和市场,这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经济学家常常引用“规模经济”的概念来解释这种现象。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成本的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
大城市具有更大的市场规模,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新,从而实现规模经济的效益。
这也是为什么大城市往往拥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原因之一。
其次,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例如,城市规模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迁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人口增加会刺激消费需求,促进服务业和零售业的发展。
同时,大城市还拥有更丰富的文化和社交资源,有利于培养创新和创业精神,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此外,大城市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合作和交流机会,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然而,城市规模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城市规模扩大导致的人口密集和交通拥堵会给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压力。
同时,大城市的土地和房价也会水涨船高,给居民带来较高的生活成本。
此外,在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中,资源和财富的分布不均衡可能导致社会不公平的问题。
因此,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需要在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评估。
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措施,以确保城市规模的扩大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劳永逸的。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理位置对企业和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弱。
第四章 城市规模 《城市经济学》PPT课件
【二】城市规模经济
城市规模经济的具体表现可以从居民个人、企业和城市三个层面分析。
首先,从个人的角度考察,城市规模效益主要表现在居民货币收入和公共设施的便利两个方面。 居民货币收入可以用工资水平来表示。 假设城市生产函数是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函数:
可以得出城市工资的估计方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城市规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城市规模经济与适度规模
【二】城市规模经济
其次,从厂商的角度考察,相应的城市规模效益的主要内容来自生产效率和市场容量两方面。有大量证 据证实,生产效率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对私人企业和公共事业都是如此。例如,斯维考特曾经发现, 城市人口增加一倍,与之相联系的似乎是劳动生产率增长6%;而市场容量无疑是与城市规模正相关的。 市场容量越大,厂商的生产就可以有足够的需求来支撑,并且市场容量越大,劳动队伍以及这种队伍所擅 长的技能范围越广泛,可以迅速获得的服务与物资等的范围也越广阔。所有这些因素,都趋向于增加厂 商的利益。
图4-5 “城市病”的表现形态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城市规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城市成长与规模边界
【三】城市蔓延与城市增长边界
(一)城市蔓延的表现
城市蔓延(urban sprawl)是指在城市核心区以外的一种低密度、蛙跳式的空间发展模式。
实际上,生产效率和市场容量是互为促进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城市经济学原理
城市经济学原理城市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城市的产出、消费、分配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规律。
它运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城市经济现象,并为制定城市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介绍城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一、城市经济学概述城市经济学是对城市经济现象和城市内外经济活动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城市的经济增长、人口迁移、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等问题。
城市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通过研究城市经济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理解城市的运行机制,预测城市发展的趋势,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城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城市规模经济原理城市规模经济原理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原理之一。
它认为城市中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可以在大规模经济体中实现效益的稳定增长。
城市规模经济原理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大城市相对于小城市拥有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和效率。
例如,大城市集聚了更多的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市场需求,可以通过规模优势实现生产和交易的成本节约,从而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
2. 市场分割原理城市内部的市场分割原理指出,在城市中,市场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会导致市场分割。
城市内部存在着不同的产业群和商业区,不同的产业和企业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和竞争关系。
市场分割原理强调了城市经济发展中空间分布的重要性,不同空间区域的产业布局和特点对城市的整体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3. 迁移决策原理迁移决策原理是城市经济学中解释人口迁移的重要原理之一。
人口迁移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核心内容,涉及到劳动力配置和人口资源的平衡。
迁移决策原理认为,人们的迁移行为是基于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即迁移到对个体经济利益更有利的地方。
迁移决策原理可以解释城市间的人口流动、人口密集度的变化以及城市发展的空间分布。
4. 土地利用原理城市的土地利用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土地利用原理指出,城市空间的土地利用是受到经济、社会和地理等因素影响的结果。
《城市经济学》第四章 城市规模
0.995
0.878
0.879 0.874
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 等级分布模型及其结构 预测,《城市规划》 1988年第3期
0.9255 0.9988
0.704
根据2001年中国城市统 计年鉴数据测算
2000年城市高首位度省份
省份 甘肃 湖北 新疆 四川 广东 江西 黑龙江 城市首位度 11.193 7.066 5.441 4.545 4.008 3.512 2.346 省份 青海 云南 陕西 西藏 贵州 江苏 湖南 城市首位度 9.924 6.858 5.346 4.310 3.801 2.577 2.340
三,城市适度经济
人口和经济活动在城市中的集聚,一方面可 以从中获取多方面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又得 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成本). 当聚集利益等于聚集成本时,就会形成一个 均衡点,这就是城市的适度规模.
R,C C E
R
B
P 0 A
图4-2 城市适度规模
图4-2中,横轴为由人口表现的城市规模,纵轴为城市 收益和成本,B为城市基础设施投入,C是城市总投入 成本,R是城市总产出收益. 由成本曲线C与效益曲线R相交的E点所对应的城市规 模A,就是一个适度城市规模
?由成本曲线c与效益曲线r相交的e点所对应的城市规模a就是一个适度城市规模图42城市适度规模a0城市总产出城市总投入城市人均投入城市人均投入城市边际投入城市化拐点城市效益与成本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城市人均产出城市边际投产出p0p1p2p3p4p5p6p7p8城市人口规模图43城市规模的成本与收益?适度城市规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不同的目标出发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城市 效益 与 成本
城市边际投入 城市总投入
城市总产出
城市化拐点
城市经济学城市规模与经济效应
城市经济学城市规模与经济效应城市规模与经济效应是城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相互关联,对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影响深远。
本文将通过对城市规模与经济效应的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城市经济的意义。
一、城市规模的定义与特征城市规模是指城市的人口数量和面积大小。
人口数量是判断城市规模的重要指标,而城市的面积大小则反映了城市的空间范围。
通常情况下,城市规模与人口数量成正比,二者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城市规模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规模与城市功能呈现关联性,大城市往往拥有更多的经济和社会资源,并承担着更多的经济和社会职能;其次,城市规模与经济聚集效应密切相关,城市规模越大,人口和经济资源集聚的效应越明显;最后,城市规模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关,大城市通常具备更完善的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二、城市规模对经济的影响1. 经济规模效应城市规模与经济规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城市规模的增加会带来经济规模的扩大。
大城市拥有更多的劳动力、市场、企业和创新资源,可以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和交易。
这种经济规模效应使大城市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2. 经济多样性效应城市规模的增加还会带来经济多样性的增强。
大城市的产业结构更加多样化,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济活动。
这种多样性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经济抗风险能力,还可以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互动和创新,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竞争优势。
3. 聚集效应城市规模的增加还会产生聚集效应。
大城市拥有更多的人口和企业,形成了集中的市场和产业集群。
这种集聚效应有助于加快信息传递、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效率和创新能力。
4. 基础设施效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需要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来支持发展,如交通网络、供水供电系统、教育医疗机构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不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吸引更多的人口和资本流入。
城市经济学基础
城市经济学基础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城市聚集经济活动、城市规模经济与产业结构、城市土地利用与房地产市场、城市人口流动与发展、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内容。
本文将从城市聚集经济、城市规模经济与产业结构、城市土地利用与房地产市场、城市人口流动与发展以及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等五个方面,向读者介绍城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一、城市聚集经济城市聚集经济是指城市中的企业和居民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经济行为。
城市聚集经济的核心是城市的规模和密度,城市越大越密集,城市的聚集经济效应越明显。
城市聚集经济可以带来各种优势,比如规模经济、外部经济和技术创新。
城市的规模经济效应是指企业在城市中可以更好地享受到集中化的资源和市场优势,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而城市的外部经济效应是指企业和居民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从而形成持续的增长动力。
此外,城市还可以容纳更多的人才和创新资源,从而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二、城市规模经济与产业结构城市规模经济与产业结构是指城市规模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随着城市的规模增大,城市的产业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小城市通常以传统产业为主,而大城市则更多地涌现出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
这是因为大城市具有更多的创新资源和更好的市场环境,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
同时,城市规模的增大也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动,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三、城市土地利用与房地产市场城市土地利用与房地产市场是城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城市土地是有限的资源,如何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平衡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城市土地利用中,房地产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的住房需求是人们追求更好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城市经济密切相关。
同时,城市土地利用和房地产市场也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政府通过土地供给、土地政策和房地产政策等手段来引导城市发展。
城市规模的经济学解释
城市规模的经济学解释城市的规模是如何确定的?经济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的解释。
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城市有多少人口的问题属于空间经济学问题,即城市到底该容纳多少人口。
通常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研究:一是平均人口规模,另一个是总人口数量。
城市的平均人口规模由哪些因素决定?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决定。
也就是说,决定城市规模的关键不在于容纳人数的多寡,而在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
城市所能承受的人口数量只是一个平均人口规模。
当一个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平均人口规模后,人口还在继续增加,这个城市很快就会爆炸。
我们认为:在目前各国经济中存在两个非常严重的“硬约束”,它限制了劳动力流动的空间;其次,城市的用地成本越来越高,最终使得每平方公里的产出越来越少,而人口却在增长。
所以,决定城市规模的是劳动力的供给,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衡量标准。
在一个国家内部,城市越大,承载的人口越多,所能吸引的劳动力就越多,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
一、人均产值决定城市规模大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经济活动的分工越来越细,作为生产活动起点的城市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所以,对应着经济活动空间的扩张,城市规模也会相应地扩大,在历史上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固定的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模式,并将持续一个较长时期。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日本城市人口平均每年增长率为2.3%, 80年代则达到2.6%, 1980年更突破了3.0%。
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平均每年增长率都在1%左右。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也会相应扩大,经济发展与城市规模扩张之间具有正向变化的规律性。
二、集聚经济规律。
城市的规模越大,集聚经济效益越显著。
如上海、北京、广州、武汉、成都、西安、沈阳等大城市的GDP规模或增长率在全国名列前茅。
除一般的商品消费外,其它许多生活必需品需求不是靠单个企业能够满足的,而是需要多个企业的协作才能完成。
在集聚经济条件下,产业链不断延伸,城市区域整体功能大大增强。
城市经济学与城市规模效应
城市经济学与城市规模效应城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城市经济现象和城市发展规律的学科,它研究城市内的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土地利用以及城市规模效应等问题。
城市规模效应是城市发展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它指的是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对经济产出、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所带来的正面影响。
首先,城市规模效应对经济产出有积极影响。
城市经济规模扩大可以促进劳动力的集聚,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规模经济效应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随着产出增加,单位成本逐渐减少的现象。
当城市人口规模增加,企业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合适的劳动力,从而降低人力成本。
此外,城市规模扩大还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进入,形成更为广泛的市场。
这样一来,城市的经济活动和投资水平也会相应增加,进而推动了经济产出的增长。
其次,城市规模效应对劳动力市场有重要影响。
城市规模扩大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人口涌入城市。
这种人口增加会带来劳动力供给的增加,从而促进了就业率的提升。
在一个大城市中,各种不同的行业和领域都得到了发展,从而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和发展机会。
此外,城市规模扩大也会加强劳动力的流动性,使得人们更容易就业和更好地匹配到适合自己能力和兴趣的工作。
另外,城市规模效应对创新和技术升级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城市规模扩大能够集聚更多的知识和创新要素,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创新的产生。
大城市中的企业和机构更容易形成集群,形成创新网络,从而推动了技术的升级和创新的发展。
此外,规模扩大还能够吸引更多的研发机构和高科技企业进入城市,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然而,城市规模效应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城市规模扩大会带来交通拥堵和环境问题。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会给城市交通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导致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同时,城市规模扩大也会对环境造成压力,如空气污染、垃圾处理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城市管理者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以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城市规模过大还可能导致资源紧张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而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城市规模的定义、影响因素、经济增长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城市规模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城市规模是指城市的人口数量、面积、建筑物密集度、经济规模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表现。
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经济基础等等。
其中,宏观经济变化也是影响城市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
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城市规模扩大的重要条件。
三、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城市规模的扩大一方面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表现之一。
首先,城市规模的扩大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在人口增长的同时,城市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城市的经济体量增加。
比如,一个城市有更多的人口,那么这个城市就需要更多的居住、教育、医疗等设施,这些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此外,城市规模的扩大还可以促进产业的集聚和创新,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资金和技术入驻,从而形成更加繁荣的产业链。
其次,经济增长也是城市规模扩大的重要表现之一。
城市的经济规模是城市规模的综合表现,而经济增长则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实力。
一个城市的经济增长水平越高,表明该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格局中的重要性越大,城市规模也会不断扩大。
然而,城市规模扩大和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正比例关系。
城市规模一旦过大,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同时,城市规模的扩大也可能导致城市的拥堵、治安问题等,进一步影响城市的经济增长。
四、结论总的来说,城市规模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城市规模的扩大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也是城市规模扩大的重要表现之一。
城市经济学第四章城市规模
(居住或场地成本)
表现为一般的空间移动费用(交通通讯、
运输和迁移通勤成本)
这两种成本的性质一般应是城市规模的 私人成本
19
20
表现为一般的共享城市基础设施及其公共服务的 成本(社会成本) 成本(社会成本) 表现为拥挤和环境污染的成本(集聚成本) 表现为拥挤和环境污染的成本(集聚成本) 这两种一般应是城市规模的公共社会成本
第四章 城市规模
• 第一节 城市规模经济与适度规模 • 第二节 城市成长与规模边界 • 第三节 城市规模分布
1
第一节 城市规模经济与适度经济
一、城市规模的形成 二、城市规模经济 三、城市适度规模
2
• 材料1:资料显示,从1978年到2004年,全 国城市总数由193个增加到661个,100万人 以上的特大城市从13个增加到49个,50万 -100万人的大城市从27个增加到78个,20 万-50万人的中等城市从59个增加到213个, 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从115个增加到320个, 包括建制镇在内的小城镇达到2万多个。同 时,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7.9%提高到41.8 %,年均增长速度是改革开放前的3倍多, 城镇人口从1.7亿增加到5.1亿。 • (摘自《我国城市建设走出特色危机需完 成五个转型》
15
• 城市规模经济的具体表现可以从居民个人、 城市规模经济的具体表现可以从居民个人、 企业和城市三个层面分析 • 首先,从个人角度考察,城市规模效益主要 首先, 个人角度考察 角度考察, 表现在居民货币收入和公共设施的便利方面 • 其次,从厂商角度考察,相应的城市规模效 其次, 厂商角度考察 角度考察, 益的主要内容来自生产效率和市场容量方面 • 再次,从这个城市的角度看,城市规模的效 再次,从这个城市的角度看, 城市的角度看 益表现为城市化经济。 益表现为城市化经济。 • 城市化经济也称都市经济,是指整个城市范 城市化经济也称都市经济, 围内的规模经济,即在整个城市区域内, 围内的规模经济,即在整个城市区域内,当 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总规模的上升 而出现下降的情况。 而出现下降的情况。
城市规模的经济学解释
城市规模的经济学解释城市规模的经济学解释1。
错误观点:理由:一是因为当地居民都愿意聚集到大城市,从而大城市发展迅速;二是因为乡镇企业不需要太多投资就能生产,所以当地经济效益高,从而能带动乡镇企业的发展;三是因为大城市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紧张,政府部门把乡镇企业迁移到中小城市或者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可以腾出更多的土地来发展其他产业。
这样,可以缓解用地紧张状况,又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还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理由:三是由于有了人口的聚集,消费需求增加,会拉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对交通运输和房地产的需求量也很大。
2。
正确观点:正确观点是:,应该按照当地的地理环境、资源状况等方面因素来确定最适宜的发展规模。
3。
国际上现在没有统一的城市规模概念。
各国规定的标准和尺度也不同,甚至差别很大。
在我国,以人口密度来划分,有大城市、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四类。
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个就业者所占有的国民生产总值来划分,有较高收入的城市、高收入的城市、中等收入的城市和低收入的城市四类。
4。
我国的城市规模与布局必须坚持“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的原则。
5。
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人口数量、人口密度、资源状况、区位因素等。
6。
关键问题是对目前中国城市发展规模过快的反思。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存在两种倾向,一是盲目追求规模扩大;二是重复建设。
8。
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发展得合理,主要看它是否能承载所在区域的发展。
9。
城市规模指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及就业规模的总称。
10。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提出大城市发展战略,试图发展成世界性大城市。
我们认为这是必要的,但要慎重行事,并且要考虑如何解决我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避免盲目超前发展造成严重后果。
11。
城市规模也即城市人口和用地的数量。
12。
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比落后地区的城市具有更强的经济竞争力。
如江苏省无锡市。
13。
城市经济学_第4章_城市规模与城市体系
首位度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大城市地位 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这个国家或地区城市规模 分布脱离“正态”分布程度的指标。 首位分布的形成原因(经济、政治、文化、国际 关系等因素)
(三)中国现状:
1.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呈现位序-规模分布规律
三、城市适度规模
(一)城市规模经济效益
1.居民个人 :
从个人的角度考察,主要表现在居民货币收 入和公共设施的便利两个方面。 工资大体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以递减上 升的 城市公共设施带来的便利是随城市规模的 扩大而增长的
2.厂商 从厂商的角度考察,相应的城市规模效益主 要内容来自生产效率和市场扩大。
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其范围是上版总体规划市区 范围加上回龙观与北苑北地区,面积约1085平方 公里。 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 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 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规划新城11个,分别 为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 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 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是推动北京城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包括重点镇和一般镇。
位序-规模分布一般关系式
lg Pi lg K lg Ri
Pi Ri K P1
• 为位序变量的指数。当其等于1时,这种城市规模分布就 •
•
•
是标准的“位序-规模分布”; 当其大于1时,说明城市规模分布比较集中,高位城市比 较突出,而低位城市发育不够,首位度较高; 当其小于1时,说明城市规模分布比较分散,位次较低的 中小城市比较发育,而高位次城市规模不很突出; 当其等于零时,说明该国所有城市的规模都相等;而当其 趋向无穷时,表明全国只有一个城市。
第四章 城市规模(城市经济学-徐航)
城市规模经济
资本效率、规模报酬递增和规模收益是城市
规模效益的基本机制。资本效率和规模报酬 递增都是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因此, 城市规模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具体机制如图
1.当大小城市的产出均在同一生产函数Q 上,大城市的资本-劳动系数高于小城 市。这样在线性函数Q上,大城市产出 位于a点,而小城市产出位于b点,对应 的产出量为A、B。 2.当生产函数由曲线Q‘表示时,城市收 益将随着资本-劳动投入系数的增加而 增加,大小城市收益和产出分别位于c、 b点和C、B点,其收益展现出规模报酬 递增的差异。 3.当大小城市有着相同的资本-劳动系 数,但是有着不同的投入-产出比例, 两者的生产函数分别表现为Q“和Q。其 收益和产出点分别时c、a点和C、A点, 这里明显的内在机制是规模经济。
门槛成本突出地反映了规模经济的特性。城市规模经 济要求在提供某些公共服务事业之前,需要有一个最 低限度的人口规模。
城市外部性成本是指一些企业或家庭的生产和生活活 动,对其他企业或家庭的生产或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为克服这些负面影响所需承担的费用或福利损失。
结论:
城市的适度规模是多少,这需要通过城市规模的成 本效益分析来回答。人口和经济活动在城市的集聚, 一方面可以从中获取多方面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又 得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成本)。
第四章 城市规模
主要内容
城市规模经济与适度规模 城市规模分布
城市规模的形成
城市规模表现在人口和用地两个方面,由于
城市的社会、经济问题主要是在人口规模上 表现出来,所以,用城市人口规模来表明城 市规模。
产业革命后的经济性城市形成什么样的规模, 不是人们主观臆定的结果,而是社会经济发展 和城市区位因素选择决定的结果。其根本原因 是城市经济的特性使然。这一特性主要在于城 市的集聚经济。 构成城市集聚经济效应的内在本质现象是规模 经济,正是基于不同区位条件的规模经济作用, 使得城市形成了大、中、小的不同规模。
我国城市规模的经济学浅析
城市&’()城市规划一、我国城市规模发展的现状城市规模就是指城市的大小,它涵盖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种涵义。
经济规模是指城市中聚集的物质与经济要素的数量;人口规模是指城市人口的数量;用地规模是指城市建成区的土地面积。
在一定历史时期,在相近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城市的经济规模、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人口多,经济规模就大,占地就多;反之,人口少,经济规模就小,占地少。
因此,人们通常用城市的人口规模表示城市的规模。
由于人口、技术、城市化水平、城市的历史沿革不同,世界各国关于城市规模的划分标准不尽相同。
*++,年以前,以人口规模为标准,我国的城市规模分为,种类型,即特大城市(城市人口在*""万),大城市(城市人口在-"万.*""万人),中等城市(城市人口在!"万. -"万人)和小城市(城市人口在!"万人以下)。
考虑到中国人口基数的庞大、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年以后,国家又调整了城市规模的划分标准及等级类型,增加了一个新的城市规模类型———超大城市(城市人口在!""万以上),于是城市规模分级体系变成了五级制。
建国-"年来,我国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都有了飞速发展,但发展速度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中等城市发展最为迅速,其次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小城市的增长相对缓慢。
从人口结构看,*++/年全国-*$#0的城市人口集中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0的城市人口生活在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大城市占主导地位。
从城市数量结构看,我国的中等城市占%"$#+0,小城市和小城镇占-#$,,0,二者合计为/1$*%0,大城市占1$%,0,特大城市仅占-$-%0。
受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影响,我国在未来的!"年中至少有-亿人口要进城,其间城市人口要翻番。
城市经济学与城市规模效应
城市经济学与城市规模效应城市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经济学及其相关概念也成为了研究城市发展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领域。
其中,城市规模效应是城市经济学中的一项核心理论。
城市规模效应是指城市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内的生产、消费、创新和发展活动也随之增加,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效益。
首先,城市规模效应可以提高经济产出。
大规模的城市往往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多的资源,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前往发展。
这种集聚效应使得城市内的企业能够更容易地获得各种资源,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进而增加了城市的经济产出。
其次,城市规模效应也有助于提升劳动生产率。
大城市通常集聚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人才的聚集可以促进技术交流和创新活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此外,城市规模的扩大还能够刺激市场的竞争,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效率提升。
因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会迫使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改进生产技术,从而提升劳动生产率。
此外,城市规模效应还能够带来一系列的外部经济效益。
例如,城市规模的扩大可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还会吸引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如金融、法律等聚集,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
这些公共和私人服务的提升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城市规模效应并非没有限制。
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人口过多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逐渐凸显。
此外,城市规模过大还会面临产业结构单一化、资源过度集中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积极应对,通过合理规划和政策调控来减轻城市规模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了实现城市规模效应的最佳发挥,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是关键。
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确保城市功能的有序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同时,城市管理也需要提供适宜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鼓励创新和创业精神,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城市建设。
中国城市规模经济效应实证研究
中国城市规模经济效应实证研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经济效应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城市规模效应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针对中国城市规模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城市规模经济效应的概念城市规模经济效应(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在一定生产规模下,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成本逐渐降低的现象。
在经济学领域,城市规模效应是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就业、消费等指标会呈现出非线性的增长趋势。
这种非线性的增长是由于城市密度、分工合作、规模优势等因素所引起的。
城市规模经济效应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研究:规模效应和密度效应。
规模效应是指在相同的密度下,城市规模变大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密度效应则是指城市发展密度变大对经济的影响。
两者的效应是相互关联的,城市规模越大,密度越高,城市规模效应和密度效应也会相应增强。
二、中国城市规模经济效应的现状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国城市规模经济效应的现状如何?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城市规模效应明显。
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呈现出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城市规模越大,经济增长的速度越快。
首先,从GDP 总量上看,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GDP 总量也呈现出非线性增长趋势。
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一线城市GDP 总量较大,但二、三线城市的总量也很显著。
其中,北上广深四个超大城市,其2019 年GDP 总量较高,达到4.35 万亿,其次是各省会城市,平均GDP总量在1500 亿元左右。
而一些新兴城市,如杭州、苏州等,则是GDP增长率比较高的城市。
这些城市都是典型的城市规模效应所带来的发展机会。
其次,从城市人口密度上看,中国城市的人口密度较高,这也是城市规模效应的体现。
根据2019 年的统计数据,一线城市的人口密度较高,而二、三线城市的人口密度也不低,特别是处于发展中的新兴城市,人口密度较高,如杭州、苏州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天则经济研究所茅于轼(一)城市有很强的规模效应城市为什么会发生?人们为什么要聚集在一起?我们可从乡村集市贸易看出缘由。
起初,人们是为了交换才走到一起来的。
所以城市城市,城是和市联系着的。
当集市贸易规模扩大了,参与的人数增加了,原来五天一集的;增加为三天一集;原来三天一集的就变为天天有集。
这样,城市的雏型就出现了。
城市的雏型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还必须解释为什么城市能取代分散的集市,而不是每个集市自己的扩大。
如果每个集市交换的商品都是相同的,集市就不会被城市所取代。
因为百姓可以就近来到集市,实现交换的目的,分散的集市比集中的城市更近便。
但是如果各个集市中交换的商品是不同的,而且人们对商品的需求是十分多样化的,分散的集市就会使人们感到很不方便。
城市就将取代集市。
因为人们来到城市(其实就是一个大集市)就可以交换到自己所需要的全部商品,用不着赶到一个个分散的集市去。
这一分析说明城市的出现,其根本的原因,是和人们对商品需求的多样化有关。
这个道理也能被我们的实际经验所证实。
如果我们居住在一个小城镇,万一要买一件特殊的商品,比如说,计算机上某一个零件,或者彩色打印机的特定喷头,就必须赶到省会城市去买,甚至要到上海北京去买。
小城镇的商店里不准备这些特殊商品,因为偶然才有一个顾客来买,如果要把商品配备齐全.不但占用大量资金,而且占用仓库,管理复杂,得不偿失。
在大城市里则不然,因为顾客多,存货周转快。
商品配备齐全是有效益的。
由于大城市供应的商品齐全,生活比较方便,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大城市;而更多的人又创造出更多的需求;需求多了商品就更齐全。
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它加速了城市的发展。
可生和发展,而且城市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如果不是有相反的力量;城市将会无限制地扩大。
上面是从需求的多样性来看城市如何取代了集市。
我们再从生产这一方面来看,需求会吸引生产。
当需求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在当地生产就可能比从外地运来更合算,所以当地的需求引起了当地的生产。
生产是由人来实现的,人又是有需求的,于是就会有需求和生产相互促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城市逐渐扩大的过程。
但是这一分析是有条件的,即这种生产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进行。
有些城市是因为当地的资源所形成的,比如煤矿城市;这些城市的发展就有不同的规律。
生产过程中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
产品的花式品种和质量的竞争,转化为对人才的竞争。
于是人才就被分为三六九等,他们的收人也各不相同。
竞争越是激烈,收入的差距也越大、收入的差距形成了消费的多样化。
城市的繁荣要靠高消费,霓虹灯、首饰店、名牌服饰、夜总会等等都不是穷人消费的,它们是都市繁荣的象征。
西方的大城市一般都有贫民窟,在那儿看不到任何繁荣景象,有的只是凄凉和沮丧。
繁华和贫穷共存,是城市又一个特殊景观,在农村里是看不到的。
社会管理好的国家,贫民窟现象已经不存在,但是住宅区还是分为富人区和普通区。
城市的扩大使得它所能供应商品的品种增加,这又进一步促进城市的扩大。
一些小城市买不到的商品都要到大城市里来解决。
同时还有另外一种力量,它也使得城市越来越大。
这就是城市服务系统的规模效应。
电话网、自来水网、邮政网、公共交通网等等都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
以公共汽车为例,乘车的人很少时,公共汽车的班次很稀,乘一次车要等很长时间,所以乘车的成本很高。
公共交通给大家带来的方便很有限。
这就是小城镇中所见到的情况。
当乘车的人很多时,公共汽车的班次变密,乘车所需等待的时间缩短,公共交通给大家带来的方便增大,这就是大城市里所见到的情况。
这解释了为什么大城市公共服务比较好,而小城市就很难做到。
电话网也是一样,当电话网较小时,装一台电话只能和较少的人通话;而当电话网扩大时装一台电话所能通话的人数就增加了。
所以城市越大,装电话带来的好处越大。
此外,自来水网、煤气管网、邮路网等等在新建时花的成本很大,一旦建成,再增加一个用户所增加的成本是很有限的。
在经济学中这就是边际成本递减,它是造成自然垄断的原因。
所以电话网、自来水网等等都是垄断行业。
这些垄断行业规模越大,平均成本越低。
所以在大城市中用这些有网络的公共服务成本很低,城市有变得越来越大的趋势。
在城市里生活感到更方便,于是产生城市的聚集效应,人口向城市集中。
在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同时,农村人口减少,土地相对地变得充足。
从整体上看,人们居住在城市里占用的土地比居住在农村少,所以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可以节约上地。
这对于土地十分稀缺的中国来讲是有益的。
当然也要注意到,农村的土地价值较低,城市里的土地价值较高。
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节约的是低价值的土地,而使用的是高价值的土地,从经济价值来看未必节约了钱。
但是城市中土地价高正是因为有大量人口迁入造成的,所以是人口的迁移“创造”了财富。
这样创造出的财富是人们享受城市生活的价值,它并不是虚无飘渺的。
正好像有人愿意出高价钱搬迁到繁华地点,图的就是交通更便利,生活更方便。
它是物有所值。
(二)规模效应被拥挤成本的增加所抵消当城市规模扩大时,由于土地面积的限制,人口密度必然增大。
这就造成了拥挤成本。
比如在人口密度很高的地方,土地价格很高,使得各种行业的成本统统上升。
为了节约土地,不得不建高层建筑,它的单位造价大大高于平房。
建筑越高,单位面积上住在高层的人越多,和同样面积的低层建筑比,单位面积需要的电梯也越多,它抵消了高层建筑的好处。
当层数非常多时,建筑物的面积有很大一部分被电梯所占用,于是不得不采用高速电梯,这又进一步加大了成本。
不但建筑物向高层发展,高人口密度还迫使交通也向多层发展。
大城市差不多都有地下铁道,地铁的修建成本极高,然而不得不修。
大城市都有地下停车场或高架停车场。
买一套公寓房时还得买一个停车位,它的价钱也够吓人的。
拥挤成本还包括道路交通的堵塞,这几乎成为大城市的通病,它的直接损失常达到当地GDP的5%到10%,而间接损失可能要加倍。
为了解决堵车,高架道路和立交桥成为大城市的一景,而它们都是很花钱的。
拥挤还导致环境的恶化。
环境的自消化能力是有限的,它不可能负担太高的人口密度。
所以城市发展的结果无例外地都造成环境的恶化、空气污染、噪音、疾病的传染,都是城市所特有的现象。
这使得居住在城市中的成本上升。
还有垃圾的运输和堆积,既占用上地,又产生各种污染。
人口集中的大城市还产生热岛效应,现代化的生活使每个人都消耗大量能源。
不论这能源是如何消耗掉的,是炊事,是空调,是计算机,最后它都变为热向大气发散。
其结果就是整个城市的大气温度比周围空旷地区要高出三五度。
热岛效应使夏季空调的耗电进一步加大。
环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供水紧张。
不邻大江大湖的大城市几乎都存在供水问题。
解决的短期办法就是采地下水,结果是地下水位降低,地表下沉。
它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地下水的空间被压缩,地下水失去再生能力。
有些大城市仅仅因为供水问题不得不搬迁。
这些问题都是人口密度过高造成的。
拥挤成本增加对个人最直接的影响是土地价格和相应的房价上升,它的影响涉及到城市中的每一个人。
同时房地产又是一切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投入要素,房地产价格上升使得整个物价水平上涨。
它使得这些城市在与别的城市的竞争中丧失优势。
香港就是一例,它原来是有名的购物天堂(香港大部分商品进出港是免税的),可是80年代后期以来房地产价格飞涨,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现在人们再也不去香港买东西,而是大批香港人到深圳来买东西。
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往往是投机炒作造成的。
它也是泡沫经济的主要原因。
泡沫破裂会引发金融危机。
这都是城市经济所特有的现象。
由于拥挤而造成的房地产价格和普遍的物价上升,限制了大城市进一步扩大,人们寻求其他城市作为经济活动和生活的场所。
房地产价格和其他拥挤成本迫使一部分人和机关迁出城外。
这一趋势已经发生在发达国家的许多城市中,繁荣转移到了远郊区,出现了衰败的城市现象。
在我国也在发生向郊区发展的明显趋势。
人们在作出向郊区转移的决定时是经过仔细成本效益核算的。
只有转移的净收益大于留在城里时他们才会决定迁往郊区。
城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人们要集合在一起除了交换的需要,还有生活的需要。
孩子要上学,大人要上班,有病时候要看病,还要走亲访友。
老年人这一类的活动较少,所以退休人员往往首先迁往郊区,把价值高的房子腾出来,既省了钱,还能过一个清闲生活。
不论是谁,在做出向郊区转移的时候,都要做一番成本效益分析,算一算这样做合不合算。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成本就是交通通讯。
如果这一项成本变化不大,向郊区转移多半是合算的。
于是降低交通通讯成本便成为能否向郊区扩散的决定性因素。
按照现在的通讯技术,距离已经不是一种障碍。
只有邮件还受距离的限制,但这种限制主要是受交通条件的约束,所以交通才是大家考虑的主要因素。
当技术发展能提供经济快速安全可靠的交通工具时,人们有可能搬迁到更远的地方去。
美国等西方国家用小汽车加高速公路作为主要的交通手段。
它的成本相对比较低,速度相当高,靠了它城市可以扩展到相当远的范围。
由于有了高速廉价的交通,使得远处的土地也能得到适当的利用。
从经济学来看,高效的交通可以使远郊区的土地代替人口稠密处的土地。
换句话讲,交通的发达可以改善土地的利用。
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十分稀缺的国家,因此发展高效交通是非常迫切的任务。
私家小汽车和高速公路要占用大片土地,还要消耗大量能源。
这两样东西都是我国稀缺的。
所以这条技术路线未必适合于中国。
而高速轨道交通则既节能,又省地,而且交通容量大,安全可靠。
国外的轨道交通在大城市中的重要性正在变得日益明显。
有一种可能适合于中国的发展模式,就是高速通勤火车。
在铁道的两旁将兴建卫星城,而且这样的卫星城可以延伸得很远,一直到邻近的另一个城市。
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之间的350公里内已经完全被城市连接起来了。
我国也有人建议将郑州到武汉建成一个大城市带,这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带。
如果有高速通勤火车相连,这一设想将来有可能成为现实。
带状城市或许比团状城市更适合中国的条件。
(三)交易费用限制了城市发展人们的需求总是多样化的,不论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一样。
吃饱了,穿暖了还要看电视,还要出门旅游。
拿吃来说,光吃一种食品也是不够的,也要多样化。
这是由于收益递减的作用。
同一种食物不论有多好吃,吃多了也会腻的,因为人从同样的消费品得到的满足感,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减低。
为了满足消费的多样性,生产也必须多样化。
而生产的多样化只有在城市中才能够展开。
所以城市的特色是各种各样的职业、花样繁多的产品和精细的专业分工。
职业的划分和分工的细化,使得每一种生产技术都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制造一架飞机需要冶金、电子、控制、气象、机械、电器、材料、计算机、空气动力学等等知识,它需要成百上千个不同专业专家的合作。
这种合作只有在人口集中的城市里才有可能实现。
这里发生了一个问题:分工是不是越细越好?如果是,城市就有更强的扩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