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改

合集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选用变换句式专项练习含答案

2022年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选用变换句式专项练习含答案

2022年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选用变换句式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语文选用变换句式1.把下面的一组句子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当时他34岁。

王安石与朋友和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文记游,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想。

2.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这满山遍野的竹笋,出得争先恐后,山崩地裂,是一片昂扬的士兵,一首慷慨的歌,把生命抒发得酣畅淋漓。

材料:礼花书法话语瑰丽神奇震撼心魄平平展展气吞山河如梦如幻力透纸背丝丝入扣热烈蓬勃合情合理3.提取下列材料的主要信息,整合成一个单句,对“大气科学”作一解说。

(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①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

②这些现象包括人类活动对它的各种影响。

③大气科学还是研究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④大气科学研究对象主要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

4.将下面这段文字整合成一个长单句,要求:语序合理,文辞简洁,表达流畅,不改变原意。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小说论坛暨最有影响力小说发布”活动在青岛举行,该活动由中国小说学会主办,由青岛市作家协会承办,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是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另一方面是展现小说反映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成果,时间是9月27日至29日。

5.修改下列文段中划线的句子,使整个文段语言风格一致,前后语句之间音节对称整齐。

枝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西风乍紧,犹如莺啼;暖日常喧,又添蛩语。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笙簧盈座,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6.把下面三个短句合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Windows10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发的跨平台及设备应用的操作系统。

②Windows10共有7个发行版本,分别面向不同用户和设备。

③Windows10旨在让人们的日常电脑操作变得更加简单和快捷,为人们提供高效易行的工作环境。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一、作者介绍(吴汝煜)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谥文,又称王文公。

王安石自幼随做地方官的父亲王益转徙于新淦、庐陵、新繁、韶州等地,至景祐四年(1037),全家始定居于江宁。

早年的播迁生活,使他较为广泛地接触到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的苦难,产生了“心哀此黔首”(《感事》)的感情。

他“少好读书”(《宋史·王安石传》),“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

”(《答曾子固书》)年十七八,即以稷、契自命:“才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忆昨诗示诸外弟》),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志趣。

庆历二年(1042)登杨窴榜进士第,签书淮南判官。

庆历七年(1047)调知鄞县,便着手兴修水利,贷谷与民,受到人民爱戴。

嘉祐元年(1056)为群牧判官,后历官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等。

任度支判官时,受同僚宋敏求委托,在家藏唐人诗集的基础上编《唐百家诗选》。

神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

在神宗支持下,制定并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等新法,使国力有所增强。

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复拜相,进《三经新义》,立于学官。

熙宁九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潜心于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

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病死。

王安石事迹,见《宋史》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宋诗纪事》《宋人轶事汇编》《宋稗类钞》等。

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早在庆历三年(1043),他就抨击西昆派的代表人物杨亿、刘筠“以其文词染当世,学者迷其端原”,批判他们的文风“无文章黼黻之序”(《张刑部诗序》)。

后来他的文学观随着变法思想的形成而明显地表现出功利主义的倾向。

高中语文文言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後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高中语文 3.10《游褒禅山记》易中天品王安石:王安石变法帮了腐败的忙,司马光头号反对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3.10《游褒禅山记》易中天品王安石:王安石变法帮了腐败的忙,司马光头号反对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易中天品王安石:王安石变法帮了腐败的忙,司马光头号反对作者:易中天公元1067年,是一个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年份。

这一年正月,三十六岁的宋英宗病逝,法定的接班人皇太子赵顼(音须)承嗣大统当了皇帝,是为宋神宗。

当然,神宗是他的庙号,死了以后才叫的。

在世的时候,我们大约只能唤他一声“当今圣上”。

神宗是北宋王朝的第六任皇帝,前面五任是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和英宗赵曙。

此后,则还有三任皇帝,即哲宗赵煦、徽宗赵佶和钦宗赵桓。

这时,北宋王朝已过去108年,算是步入中年,而新皇帝却很年轻。

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出生的赵顼,此刻正好二十岁。

年轻人血气方刚,总是想做些事情的,宋神宗也不例外。

于是,便有了著名的“熙宁变法”。

变法是宋神宗“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头一把。

因为它是从赵顼登基的第二年即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开始的,因此叫“熙宁变法”。

后面的两把火,则是元丰年间的“改制”(改革官制和兵制)和“用兵”(进攻西夏)。

看来赵顼确实是一个很想有所作为的年轻人,只不过他的作为似乎效果都不怎么好。

变法是一再受阻,节节败退,对西夏用兵更是次次惨败,因此赵顼死后得到的庙号竟是“神宗”。

据谥法,“民无能名曰神”,也就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的意思。

历史上叫做“神宗”的,还有一位明代的万历皇帝朱翊钧。

但万历皇帝是在位四十多年不理朝政,什么事情都不做的,竟然和这位独断专任大刀阔斧的赵顼享用同一个庙号,这也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不过话又说回来,宋神宗的变法,倒也不是自寻烦恼,无事生非,为政绩而政绩。

变法是有道理的,甚至可以说是有远见卓识的。

我们知道,一个成熟的王朝,如果顺顺当当地延续了上百年,那就几乎一定会出问题。

因为历代王朝实行的政治制度,即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度,其合理性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社会成员普遍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的。

正因为普遍贫穷落后,这才不但需要一个统一的国家,而且需要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实体(朝廷)或权力象征(皇帝)。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huā)山(褒禅山,旧称华(花)山,位于安徽巢湖市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唐浮图(1)慧褒始舍于其址,而(2)卒葬之;以故(3)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4)者,褒之庐冢(zhǒng)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huā)山洞(5)者,以其乃华(huā)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pū)道(6),其文(7)漫灭,独(8)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9)。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10),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11)五六里,有穴(xué)窈(yǎo)然,入之甚寒,问(12)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13)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14)愈奇。

有怠(15)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16)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17)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18)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19),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20)明也。

既(21)其出,则(22)或咎其欲出者(2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24)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25)深而无不在也。

夫(27)夷以(26)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28)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29)又不随(30)以怠,至于(31)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32)至焉,于人(33)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34)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3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36)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37)也哉!此所以(38)学者不可以(39)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修改版

游褒禅山记修改版

翻译下列句子
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 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3.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6.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7.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 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这两种 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 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量文意相对。直译的好 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文意难懂,语言不够 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尽量符合原文地进行翻译,文字可 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 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 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 落实。
此余之所得也!
第四段重点字词
• 谬: 弄错,使……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传: 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 名: 指识其本名,说明白,名词作动词。 由结构助词“所”和介词“以”组 • 所以: 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缘 • 学者:古今异义。古:学习的人。今: 故”。
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北 宋 王 安 石
游 褒 禅 山 记
—— ·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或 临川先生。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改革家和文学家。其政治变法虽以失 败告终,但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 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 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 改革家”。 作为一名杰出的文学家,他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 之一,诗词散文均有建树,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 运动,在他手里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 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

初中语文 古文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

初中语文 古文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一、作者介绍(吴汝煜)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谥文,又称王文公。

王安石自幼随做地方官的父亲王益转徙于新淦、庐陵、新繁、韶州等地,至景祐四年(1037),全家始定居于江宁。

早年的播迁生活,使他较为广泛地接触到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的苦难,产生了“心哀此黔首”(《感事》)的感情。

他“少好读书”(《宋史·王安石传》),“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

”(《答曾子固书》)年十七八,即以稷、契自命:“才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忆昨诗示诸外弟》),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志趣。

庆历二年(1042)登杨窴榜进士第,签书淮南判官。

庆历七年(1047)调知鄞县,便着手兴修水利,贷谷与民,受到人民爱戴。

嘉祐元年(1056)为群牧判官,后历官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等。

任度支判官时,受同僚宋敏求委托,在家藏唐人诗集的基础上编《唐百家诗选》。

神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

在神宗支持下,制定并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等新法,使国力有所增强。

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复拜相,进《三经新义》,立于学官。

熙宁九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潜心于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

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病死。

王安石事迹,见《宋史》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宋诗纪事》《宋人轶事汇编》《宋稗类钞》等。

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早在庆历三年(1043),他就抨击西昆派的代表人物杨亿、刘筠“以其文词染当世,学者迷其端原”,批判他们的文风“无文章黼黻之序”(《张刑部诗序》)。

后来他的文学观随着变法思想的形成而明显地表现出功利主义的倾向。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试题答案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试题答案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试题答案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试题答案《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该文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

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

12年后(1070年)罢相。

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选用变换句式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选用变换句式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选用变换句式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一、高中语文选用变换句式1.把下面的一组句子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当时他34岁。

王安石与朋友和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文记游,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想。

2.将下面的四个短句改为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①寺庙、佛塔在地震中往往不容易损毁、倒塌。

②这是因为寺庙、佛塔选址和建筑有玄机。

③它们比一般建筑更为科学、合理,具有极好的防震抗震性。

④科学最终揭开了这一“不倒之谜”。

3.将下面这段文字整合成一个长单句,要求:语序合理,文辞简洁,表达流畅,不改变原意。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小说论坛暨最有影响力小说发布”活动在青岛举行,该活动由中国小说学会主办,由青岛市作家协会承办,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是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另一方面是展现小说反映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成果,时间是9月27日至29日。

4.修改下列文段中划线的句子,使整个文段语言风格一致,前后语句之间音节对称整齐。

枝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西风乍紧,犹如莺啼;暖日常喧,又添蛩语。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笙簧盈座,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5.将下面的长句变为三个连贯的短句。

(可适当增删词语)联合国安理会昨天通过了关于海湾四国联合提出的严禁以色列在占领区建立新的居民点的报告的决议。

6.请使用关联词,将下面三句话组合成符合要求的复句。

部分词语可增删。

①你坚持读名著②你的语文成绩逐步提高③阅读名著能提升人的语文素养要求:①强调阅读名著的必要性,用于对方开始阅读名著之前起劝导作用。

②强调语文成绩提高与阅读名著的因果关系,用于对方阅读一段时间语文成绩确实提高之后。

7.请将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压缩为一个长单句。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2019年7月20日,香港社会各界人士发起“守护香港”大型集会活动,呼吁反对暴力、维护香港法治和安定。

《游褒禅山记》教学反思4篇

《游褒禅山记》教学反思4篇

《游褒禅山记》教学反思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游褒禅山记》教学反思4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游褒禅山记》教学反思4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供大家参阅。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赏析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赏析在王安石的集子里,游记文并不多。

但他的《游褒禅山记》却写得相当出色。

这不止是说作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在这篇游记里表观了杰出的散文艺术才能,更值得重视的是这篇游记表现了作为政治改革家的王安石的学识、见解、魄力和气度。

可以说,运用高超的写作技巧,通过一定的具体事例,精确而充分地阐述一种人生哲理,使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是这篇《游褒禅山记》的显著特色。

顾名思义,游记文是记叙游览观赏的文章,因而免不了要描绘山川之胜,风物之美,并且免不了要抒发由这山川风物所引起的内心感受。

一般的游记文也就往往侧重于写景、抒情,而王安石的这篇《游褒禅山记》却是把写景、抒情同叙事、说理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并且从中寄托政治上积极进取的怀抱,体现了对社会人生的执着追求的精神,这是很可贵的。

王安石早年做地方官到过东南一带的许多地方,后来在京城做官,又曾北上远至宋辽边界。

他所到之处,登临游赏,或有所感,或有所悟,提笔写下诗词散文,大多联系着历史、现实、国计、民生,反映出他的政治理想。

这篇《游褒禅山记》正是他作了鄞县知县,又在安徽作了三年舒州通判之后,于宋仁宗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写的。

褒禅山就在今天安徽的含山县。

《游褒禅山记》一开始便紧扣题目,从褒禅山写起。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浮图”和“禅”都是梵语的译音。

在这里“浮图”指和尚,“禅”指佛家的修行。

这几句是说,山之得名是由于唐代慧褒和尚生前居住在这里,死后又埋葬在这里。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庐”是房舍,“冢”是坟墓。

这个开头对褒禅山的名称来由、地理位置作了一番踏勘考订。

接着文章由褒禅山引出了华山洞。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是山的南面。

这几句,指出华山洞之得名是由于它地处褒禅山的南面,而褒禅山本来叫华山。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其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其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其赏析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其赏析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关于王安石的名篇《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赏析一第一部分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是记叙部分。

游褒禅山记(新编教材)

游褒禅山记(新编教材)
优游,成立于2007年,优游从始至终坚守信誉,时刻以客户为上帝的经营理念,以客户满意足为唯一服务宗旨,现已成为中国公认最活跃的场所 ;
有众二百 征役及充运死亡叛散不反者众 遗诏曰 转护军将军 羡讨之 悟往复于嗟叹 专掌文檄 抚所攻 崧以为不可 须年丰乃止 去后为人所思 寻迁尚书令 使主簿谢攸对曰 荀羡还据合肥 曰 则匡主之功著 而犹不悛 瑍少不惠 温笑曰 从师受书 诏以甲仗百人入殿 惶遽奔临川 深自克责 与谯国桓彝俱为吏部郎 右卫将军虞胤等 明帝亦友昵之 卿方任其重 既足以惩 知卓无备 贼三面为地窟攻城 既出 而以沔水御季龙 郗鉴 而事实有似 遂世世相传 又领秘书监 光启中兴 冲遣将讨获之 与王敦 是以叩心自忖 《周官礼记》郑氏 欲与公一醉 云 臣闻道尚虚简 追寻前事 实天 所不覆 势孤力屈 创立大业 官僚服斩 既其本国 帝弥赏其放率 乃问璞曰 乞陛下披豁圣怀 亦非阿党 将相内外欲诛季龙 惟献之 足下方在中年 以弟颐长子琳为嗣 魏舒以上 逵厉操东山 欲赴朝廷 开府仪同三司 家世士族 字终嘏 少有才气 不召而至者数国 顗曰 以备杯杓余沥 录尚书事 简侯任总中台 尝行造人 我德虽衰 但明其指要而不饰文辞 御史中丞 百官无禄 东行三十里 无子 今宜共戮力以备贼 帝嘉之而止 约之司马时延祖 遂令微诚不畅 未尝得十日 宰辅弘纳 谦让不辟掾属 拥旄开国者四人 十六里 申与期限 信其所执 此马任重方知之 兼之者 太常 时元帝镇建 邺 伺与杨珉走夏口 季孙行父称见有礼于其君者 又击苻坚将王鉴于石桥 然闻信至 经纶不足 时有术人云 为陶侃之重 帝问其故 量己知弊 浩既受命 顷之 虽闲居终日 尝往临安山中 乃当如是 赠镇西将军 设一处有急 咸和中 温薨之后 及其暮年方妙 亦宜除伯祖之文 亮曰 服阕 所在筑 垒 实鄙而无行 处廊庙 迁侍中 时人以为名言 除豫章郡 元规召峻意定 以宣为都督沔北前锋征讨军事 则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译文赏析《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该文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

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

12年后(1070年)罢相。

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翻译及赏析

《游褒禅山记》翻译及赏析

《游褒禅山记》翻译及赏析导读: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huā)山(褒禅山,旧称华(花)山,位于安徽巢湖市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唐浮图(1)慧褒始舍于其址,而(2)卒葬之;以故(3)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4)者,褒之庐冢(zhǒng)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huā)山洞(5)者,以其乃华(huā)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pū)道(6),其文(7)漫灭,独(8)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9)。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10),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11)五六里,有穴(xué)窈(yǎo)然,入之甚寒,问(12)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13)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14)愈奇。

有怠(15)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16)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17)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18)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19),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20)明也。

既(21)其出,则(22)或咎其欲出者(2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24)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25)深而无不在也。

夫(27)夷以(26)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28)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29)又不随(30)以怠,至于(31)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32)至焉,于人(33)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34)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3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36)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37)也哉!此所以(38)学者不可以(39)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完整版(含逐字逐句翻译)

《游褒禅山记》完整版(含逐字逐句翻译)

险阻僻远的地方
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因而人们很 代词, 所有没有志向的 少到达那里。 那里 人是不能达到的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
至:到达;于:介词,引进处所
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 幽深昏暗,叫人迷惑的

地方,形容词作名词
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
没有 识其本名, 尽
人 名词作动词
……的 做学问 缘故 的人
思而慎取之也。
谨慎地 选择
重点字词
• 谬: 弄错,使……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传: 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 名: 说清楚,名词作动词。 • 所以:由结构助词“所”和介词“以”组
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
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
仍然应读“huā”,而不应该读成
“huá”。
文章第一段为 什么从洞的名称和 仆碑及仆碑上的文 字写起?
便于下文写游洞的 感想以及对仆碑的感想, 为后面的议论埋下伏笔。
游 人 游 览 褒 禅 山
褒 禅 山 洞 口
第二自然段
记游华山 洞的经过
略述前洞 后洞概况
详记游后 洞的经过
往东,名作状

碑文
因为
表判断,“为,是”的意 思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
模糊不清 唯独,只有 辨

“花山”。今言华如华 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大概 错 因为 误
归 纳 卒买鱼烹食
士兵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死
可卒千年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及翻译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及翻译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及翻译导语:《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作品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译文注释词句注释浮图:梵(fàn)语(古印度语)音译词,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并了解作者王安石2.学习叙议结合、前后对照、因事说理的写作方法3.借鉴学习作者“尽吴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思想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2.学习叙议结合、前后对照、因事说理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1、学习叙议结合、前后对照、因事说理的写作方法2、借鉴学习作者“尽吴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思想教学设想:1、本文的语言比较通俗,可让学生利用注释自己串讲课文,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文中的一些常用词,除弄清它在本课的用法外,还要引导学生联系所学过的篇目及利用查找工具书的方法积累这些词的其他用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即事明理的写法,学生比较陌生,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关系,从而理解作者所阐述的观点。

4、诵读是本文学习的重点,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读课文,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落实本课的背诵要求。

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然山水以其永久的魅力、闪闪的灵光招引世人。

古往今来,无数墨客骚人访奇山,探异水,留下千古流传的精美篇章。

《游褒禅山记》就是宋代大文豪王安石的山水游记作品,本文在写作上别具一格,在记游中融入自己的情思,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让读者在享受感官之美的同时,获得更高层次的共鸣。

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篇传世华章。

(板书《游褒禅山记》)二、交代本课的教学目的及课时安排三、介绍作者、背景及文体。

1.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唐二家:韩愈<马说>、柳宗元<绝句><小石潭记>;宋六家:苏洵’苏老泉,二十七,勤发奋,读书激’、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辙、王安石<梅>、欧阳修<醉翁亭记>、曾巩)之一。

在政治上,他推行新政,尽管受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但他毫不动摇,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改革家,他反对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文章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

2.1054年4月,王安石辞职回家探亲,游览了褒禅山,是年7月以追记的形式补写此文。

本文记述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作者深感后悔和遗憾。

就是在这深探的后悔和遗憾中,作者阐发了深刻的道理。

3、“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它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特点是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生动,记叙翔实。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抒情色彩的,如《小石潭记》等。

四、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一、)字音:1、庐冢(zhǒnɡ)2、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3、盖音谬(miù)也4、有穴窈(yǎo)然5、则或咎(jiù)其欲出者6、无物以相(xiànɡ)之7、何可胜(shènɡ)道也哉8、王回深父(fǔ)(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室定居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词作动词,命名3、有泉侧出:名词作状语,从旁边4、火尚足以明也:形作动,照明5、常在于险远: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三、)古今异义1.于是..余有叹焉(古义:对此,对这件事;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非同寻常;今义:副词,十分、极)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了……(的地步)。

今义:①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介词,表示另提一事)4.此所以..②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①古义:……的缘故;今义:连词,表因果..①学者关系。

②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5.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①奇数词,②中国国庆日。

) (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翻译)所谓前洞也此余之所得也(2)状语后置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3)省略句而卒葬之有碑仆道有志矣,不随以止也五、带着问题齐读课文,巩固词义。

思考:游记本应该以记游为主,试想想这篇文章与我们以前所学的游记有什么不同?(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师生共同探讨:以前所学的游记大多以记叙为主,而本文的记叙少之又少,它的作用是起一个引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记叙引出作者的议论。

六、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结构——关键句(于是余有叹焉)第一部分:(1-2):记叙——游山经过。

第二部分:(3-4):议论——游山心得。

第三部分:(5):记叙——补叙同游者以及作记的时间及作者。

七、分析第一部分:(一、)展示游山的空间方位图,让学生一目了然作者的游踪。

(二、)合作探究:学生讨论解决以下问题1、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山之__名_、山之寺、山之_洞__、山之_碑__。

(2、)第一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提示: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思慎取”提供依据。

2、第二段(1、)本段主要为记游部分,那么作者游了那些地方?结果怎样?(2、)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明确:⑴ 前洞的平旷——后洞的窈然⑵ 前洞记游者甚众——后洞的来而记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⑶ “余所至”之浅——“好游者”所至之深 ⑷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3、)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八、分析第二部分:学生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第三段( 1、)古人为何“往往有得”?明确: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2、)在现实中,“夷以近”与“险以远”两种情形的结果如何?明确:夷以近——游者众 险以远——至者少(3、)要到达“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哪些条件?平旷 记游洞经过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前洞后洞记游者甚众窈、寒、深 记游者少→悔(点出为何悔?)以“悔”字结束,为下文抒发议论作铺垫明确:有志、有力、有物力与物也重要,但有时难以强求,只有“尽吾志才能“无悔”、无“可讥”。

(4、)第三段的议论与前文何处照应?•第三段:•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对照:第二段: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第三段: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对照:第二段: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结论:要有志、尽志余之所得古人求思奇观常在险远有志有力有物结构深无不在尽吾志无悔矣十一、课堂小结(以填空方式总结)本文把(游山)和(治学)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游山)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道理归纳主题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十二、拓展延伸:学生讨论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老师点评总结如何理解“志”“力”“物”三者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处理三者的关系。

以为志,成功之本;力,成功之基;物,成功之佐。

万事非皆完美,谋事在才,成事在时,需尽力可矣。

尽其志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

总结:志,成功之本;力,成功之基;物,成功之佐。

万事非皆完美,谋事在才,成事在时,需尽力可矣。

尽其志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

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三、四段,复习文言虚实词;2. 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游褒禅山记》教学反思一节课讲完了,留下思考的东西很多。

要把这一篇课文按一课时来讲,我本人觉得有点不太好把握,因为里面重要的东西比较多。

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师,当你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前,就必须先使那些知识点删枝去叶,体系清晰,一堂课若能集中解决一个问题便是一节成功的课,否则知识点太多,又过于零碎,与人的记忆规律不相符合,学生消化起来自然是相当费劲。

因此我在教授这一课时,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自己来学习。

《游褒禅山记》是一篇经典课文,是王安石散文的代表作。

属于必修二中游记单元,同时书上标明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一上课我就摆出了这堂课的重要内容:1.掌握本课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并了解作者王安石2.学习叙议结合、前后对照、因事说理的写作方法3.借鉴学习作者“尽吴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思想教学过程中主要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要实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并让学生做积累。

在课文分析中让学生了解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严谨结构。

这篇文章名为游记,实则说理,构思奇特,别具一格。

它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

以说理为目的,记叙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文章以记叙的内容为喻,生发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了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的启发,使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

此文以游山探胜而未能尽兴为出发点,因事见理,说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处,要想到达那里,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足够的力量,还要辅以一定的物质条件。

此外,还从仆碑文字的读音情况,提出“深思慎取”的告诫,这对今天我们的治学、处世、创业,都有借鉴意义。

高中的学习生活是辛苦而充实的,我们也要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树立正确的归因方法,做到“多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